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2010.12衛生部文件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2022/8/162SSI的基本概念SSI的危險因素SSI的預防及控制SSI的變遷在19世紀中葉 Lister 引入手術抗菌原則之前,大部分手術均會發生感染,而手術后傷口局部的紅、腫、熱、痛,縫線裂開,膿性分泌物滲出等則被稱為“傷口感染”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為便于院內感染的全面調查,曾將“傷口感染”統一定義為手術后傷口有膿性分泌物滲出,以區別非感染引起的局部紅、腫、熱、痛等1992年美國 CDC 更新“傷口感染”
2、的定義,提出“手術部位感染(SSI)”的概念,以區分手術切口感染和創傷性傷口感染SSI的分類SkinHypodermisDeep soft tissues (fascias and muscle)Organ/spaceSuperficial incisional woundDeep incisional woundOrgan/space切口淺層組織的SSI 切口深層組織的SSI 器官/腔隙SSI切口感染一、表淺手術切口感染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膚和皮下組織,感染發生于術后30天內。臨床診斷具有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1、表淺切口有紅、腫、熱、痛,或有膿性分泌物。2、 臨床醫師診斷的表淺切口感染。病原
3、學診斷臨床診斷基礎上細菌培養陽性。說明:1、創口包括外科手術切口和意外傷害所致傷口,為避免混亂,不用“創口感染”一詞,與傷口有關感染參見皮膚軟組織感染診斷標準。2、切口縫合針眼處有輕微炎癥和少許分泌物不屬于切口感染。3、切口脂肪液化,液體清亮,不屬于切口感染。注:新疆院內感染委員會認為脂肪液化屬于切口感染。二、深部手術切口感染無植入物手術后30天內、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臟瓣膜、人造血管、機械心臟、人工關節等)術后1年內發生的與手術有關并涉及切口深部軟組織(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臨床診斷符合上述規定,并具有下述四條之一即可診斷。1、從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膿液,感染性手術后引流液除外。2、自然裂
4、開或由外科醫師打開的切口,有膿性分泌物或有發熱38度,局部有疼痛或壓痛。3、再次手術探查、經組織病理學或影像學檢查發現涉及深部切口膿腫或其它感染證據。4、臨床醫師診斷的深部切口感染。病原學診斷臨床診斷基礎上,分泌物細菌培養陽性。三 、器官(或腔隙)感染 無植入物手術后30天、有植入物手術后1年內發生的與手術有關(除皮膚、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臨床診斷符合上述規定,并具有下述三條之一即可診斷。1、引流或穿刺有膿液。2、再次手術探查、經組織病理學或影像學檢查發現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證據。3、由臨床醫師診斷的器官(或腔隙)感染。病原學診斷臨床診斷基礎上,細菌培養陽性。說明:1
5、、臨床和(或)有關檢查顯示典型的手術部位感染,即使細菌培養陰性,亦可以診斷。2、手術切口淺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時,僅需報告深部感染。3、經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須再次手術者,應視為深部切口感染。注:手術切口愈合等級的錯寫:I/乙、 /甲 、甲/ 外科部位感染占整個住院病人院內感染總數的1420院內感染的第三大原因,僅次于泌尿感染和肺炎38的院內感染均與外科部位感染有關外科部位感染中有2/3是切口感染,其余為臟器或腔隙感染2010年自治區人民醫院現患率調查感染部位感染例次例次感染率(%)下呼吸道5341.73 上呼吸道感染2318.11 手術部位感染1814.17 泌尿道1511.81
6、其他部位感染64.72 皮膚軟組織43.15 胃腸道32.36 導管相關血流感染21.57 膽道感染21.57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10.79 2010年對我院的調查顯示:醫院感染現患率為5.09%,其中SSI是造成院內感染的第二位原因 外科部位感染導致 更長的住院天數 更高的醫療費用 醫護人員的壓力 病人滿意度下降外科醫師必須十分注意SSI的預防致病菌與SSI致病菌污染手術部位是SSI的必須前提SSI的危險可根據下列關系進行概括 細菌污染劑量毒性患者抵抗力SSI的危險 導致SSI的致病菌多種多樣,各手術類型 和地區之間均有不同SSI的致病菌研究(中國)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腸球菌大腸桿菌銅綠
7、假單胞菌腸桿菌屬克雷伯菌屬白色念珠菌非白色念珠菌占分離菌株%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網收集的2971株分離菌吳安華, 等.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5,15(2):210-2.自治區人民醫院SSI致病菌調查比例抗生素的應用針對可能的SSI致病菌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將更有效地降低SSI的發生率盡管抗生素已常規應用,SSI仍具有較高的發生率,是手術所必須面對的現實危險細菌感染不是SSI發病的唯一原因,僅使用抗生素無法徹底解決SSISSI發病機制的新觀點傷口被細菌感染需要每克組織上有10萬個細菌但在異物或壞死組織存在的情況下, 每克組織只需200個細菌即可造成感染200個細菌傷口感染異物或壞死組織異物或
8、壞死組織遠比細菌危險SSI的危險因素研究Pessaux P, et al. Arch Surg, 2003,138:314-24.4178例腹部手術(非結直腸)的患者的SSI危險因素分析:術前存在皮膚膿腫或壞死術后腹部引流癌癥手術術后抗凝治療OR消化道存在縫線或腸道吻合口必須重視圍手術期的處理完善的術前準備縮短擇期手術的術前住院日,應盡量少于3天擇期手術前,如果存在手術部位以外的感染,應盡可能待此感染治愈后再行手術必要的腸外或腸內營養支持糾正營養不良充分控制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術前高血糖 鼓勵患者戒煙備 皮Woods A. Advances in skin and wound car
9、e, 2005, 18(4):215-20.Seropian R, Reynolds BM. Am J Surg. 1971;121(3):251-4. SSI發生率(%)術前立即剃毛術前24小時內剃毛術前24小時前剃毛 如果毛發并不位于切口部位或周圍,不影響手術, 則無需去除 如確需剃除,術前立即剃毛能更有效地降低了SSI的 發生危險。剃除毛發時,應當使用不損傷皮膚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出毛發。(專用脫毛劑、備皮器、剪刀)正確把握應用抗生素的時機 2847例擇期清潔和清潔-污染手術的前瞻性研究顯示 早期應用 (術前2-24小時):3.8% 術后應用 (術后3-24小時):3.3% 圍手術期
10、(術后3小時內) :1.4% 術前應用 (術前2小時內) :0.6% 如需預防用抗菌藥物時,手術患者皮膚切開前30分鐘至2小時內或麻醉誘導期給予合理種類和合理劑量的抗菌藥物。需要做腸道準備的患者,還需術前一天分次、足劑量給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藥物。若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或者手術時間長于所用抗菌藥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ml的,手術中應當對患者追加合理劑量的抗菌藥物。Classen, et al. NEJM, 1992,326:281-6.手術工作人員的準備1進入手術室前應修剪指甲,除去各類手部飾品,不可涂抹指甲油。2有明顯皮膚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攜帶或感染多重耐藥菌的
11、醫務人員,在未治愈前不應當參加手術。3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按流程穿衣、戴帽、戴口罩、穿鞋,不準帶其它用物進入手術限制區。4手術人員須嚴格執行外科手消毒。手術中1術中保證手術室門關閉,保持手術室正壓通氣,環境表面清潔,減少手術人員數量和術中人員流動。2保持手術間的溫度不低于24,若低于24時,可對病人采取加溫措施,如加熱毯,保持病人正常體溫。3保證使用滅菌合格的手術器械和物品:滅菌手術器械和一次性無菌物品打開時應檢查器械物品滅菌的有效性,并將滅菌指示卡或植入器械的標識條碼和生物監測結果黏貼于手術護理記錄單中。 引流的問題正確把握外科引流的適應證慎重對待“預防性引流” 不必要的引流可增加SSI的風險必須放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