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青島市擬推薦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項目公示按照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關于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推薦工作的通知(國科獎字201546號) 和山東省科技廳關于征集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參評項目的通知要求,我市擬推薦1項自然科學獎和1項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參評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現予以公示,公示期自2016年1月14日至23日。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推薦項目有異議,可在2016年1月23日17時前,以書面形式直接送市科技局成果處,并提供必要的證明材料。單位提出異議的,應當在書面材料上加蓋本單位公章并寫明有效聯系電話和聯系人;個人提出的,應當在書面材料上簽署(不能打印)真實姓名和有
2、效聯系電話。我局將按規定予以嚴格保密。為保證異議處理客觀、公平、公正,保護完成單位和完成人的合法權益,匿名異議和超出期限的異議不予受理。同時,請各項目完成單位和完成人將擬推薦項目公示內容在本單位進行公示,公示期為10天。聯系電話:85911349地址:青島市香港中路11號郵編:266071附件: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推薦項目公示內容青島市科學技術局2016年1月14日擬推薦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項目(自然科學)公示表項目名稱深海大洋能量傳遞的過程與機制及其對大氣動力過程影響推薦單位意見該項目圍繞深海大洋的能量傳遞過程與機制及其對大氣動力過程影響這一科學問題,系統研究了能量進入上層海洋
3、-下傳深層海洋-驅動深海環流變異-反饋大氣環流的物理過程,取得了以下重大原創性成果:1、揭示了天氣過程通過海面波浪和表面海流等過程輸入到海洋中的機械能總量及其低頻變率,指出了海洋Rossby波對風場強迫的響應選擇性,表明中小尺度過程對大尺度運動的重要影響,為海-氣多尺度相互作用研究開辟了新方向;2、發現了風輸入的能量可以穿透海洋主溫躍層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激發混合,被中尺度渦旋捕獲的亞中尺度近慣性運動是能量下傳到深海的主要物理過程,解決了風能進入上層海洋后如何傳遞到深海這一重要科學問題;3、首次利用嚴格實驗證明海洋不是一個“熱機”,風生環流和熱鹽環流均受風輸入海洋能量所驅動,而近百年來風場變
4、異導致全球副熱帶西邊界流加強并擴張,引起西邊界流區的“熱斑”效應,從能量平衡的角度將風生和熱鹽環流理論框架統一起來;4、揭示了全球氣候變化下深海大洋能量關鍵源區海洋對大氣環流的調節反饋作用及機理,為研究深海大洋環流變異對氣候系統影響提供了新思路。上述成果不僅在海洋與氣候領域的國際知名刊物上發表,還得到國內外同行高度評價。特別是部分成果為我國物理海洋學家首次發表在Nature系列雜志,體現了項目完成人較高的學術水平。項目簡介一、研究內容深海大洋不同尺度運動過程之間的能量傳遞與分配不僅為深海大洋熱量輸送提供重要的通道,也對地球系統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和水循環有重要調控作用。已有研究雖然在海洋能量傳遞
5、的某些具體過程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缺乏對整個深海能量傳遞及輸運機制的系統研究,從而制約著對深海環流變異及大氣環流調整過程的認識。針對以上問題,項目組系統闡述了能量進入上層海洋-下傳深層海洋-驅動深海環流變異-反饋大氣環流的物理機制,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的成果。二、科學發現點1揭示了天氣過程通過海面波浪和表面海流等過程輸入到海洋中的機械能總量及其低頻變率,并指出了海洋Rossby波對風場強迫的響應選擇性,表明中小尺度過程對大尺度運動的重要影響,為海-氣多尺度相互作用研究開辟了新方向。2發現了風輸入的能量可以穿透海洋主溫躍層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激發混合,被中尺度渦旋捕獲的亞中尺度近慣性運動是能量下
6、傳到深海的主要物理過程,解決了風能進入上層海洋后如何傳遞到深海這一重要科學問題。3首次利用嚴格實驗證明海洋不是一個“熱機”,無論是風生環流還是熱鹽環流均受風輸入海洋能量所驅動,而近百年來風場變異導致全球副熱帶西邊界流加強并向兩極擴張,引起西邊界流區的“熱斑”效應,從能量平衡的角度將風生和熱鹽環流理論框架統一起來。4揭示了全球氣候變化下深海大洋能量關鍵源區海洋對大氣環流的調節反饋作用及機理,為研究深海大洋環流變異對氣候系統影響提供了新思路。三、科學價值系統闡明了風輸入的能量向深層海洋傳遞的通道以及驅動大尺度環流的過程與機理,改變了海洋是“熱機”的傳統觀點;揭示了深海大洋能量關鍵源區海洋對大氣環流
7、及區域氣候的重要調節作用,闡明了深層海洋環流影響全球氣候的海洋和大氣通道,為正確預測未來海洋環流與氣候變化提供了理論基礎。四、同行評價上述成果發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Geoscience等國際重要期刊,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20篇主要論著被Nature等SCI雜志他引329次,其中8篇代表性論著SCI他引188次。特別是關于實驗證明海洋不是一個“熱機”受到了美國科學院院士、全球大洋環流試驗首席科學家、哈佛大學教授Carl Wunsch教授在Nature的高度評價,認為該項研究成果是物理海洋研究領域2005年度最值得關注的進展;關于全球大洋副熱帶西邊
8、界流區的“熱斑”效應發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該雜志發表專門評述文章,認為該工作對于“理解氣候正在如何發生變化”具有重要意義;發表在Nature Geoscience上的南大洋深層混合時空變異成果填補了深海混合時空變化研究的空白,被該領域的海洋學家迅速推廣到全球尺度以及模式應用中。基于上述成果和主要完成人的推動,在聯合國海委會西太分委會發起領導了“黑潮及延伸體海氣相互作用及氣候效應”(AIKEC)國際計劃,在CLIVAR太平洋科學委員會聯合發起了“北太平洋環流實驗”(NPOCE)計劃,以上均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西太平洋海域領導的國際研究計劃,凸顯了完成人在該領域的國際地
9、位。本項目于2015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客觀評價關于20世紀全球大洋副熱帶西邊界流區“熱斑”現象的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該雜志邀請國際著名的大洋環流學家、英國Liverpool大學Williams教授在該雜志同期發表專門評論,“Lixin Wu and colleagues present a new view of ocean warming(吳立新及其研究團隊闡明了海洋增暖的一個新觀點)”,認為此工作“Identification of an enhanced centennial warming trend in ocean subtropica
10、l boundary current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climate change is happening(對于理解氣候變化如何正在發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全球多家媒體紛紛給以報道。 Nature雜志文章認為此項發現意味著全球海底天然氣水合物正變得不穩定。基于Argo浮標資料研究南大洋深海混合的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Geoscience,這是該雜志首次發表中國物理海洋學家在本土做出的研究成果,為提升我國深海大洋研究水平以及在國際大計劃中的地位起到了積極作用。文章發表后,Argo計劃發起
11、單位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迅速將此工作推向了全球尺度。德國著名的理論物理海洋學家Olbers教授也將該觀測研究作為其全球混合理論模型的校驗依據。隨后我們基于觀測資料研究西北太平洋混合的成果被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選為亮點文章進行介紹。關于海洋不是“熱機”的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審稿人認為該項研究由于采用了目前為止能夠做到的最好絕熱手段和精確的流場測量技術,因此其結果是同類研究中最為精確和可信的。2006年,美國科學院院士、全球大洋環流試驗首席科學家、哈佛大學教授Carl Wunsch教
12、授認為該項研究成果是物理海洋研究領域2005年度最值得關注的論文,并在Nature的Journal Club欄目上對此文作了專門評述:“two experimentalists revisit the problem and find that cooling salty water at or below the level of heating always produces some motion. So Sandstrm wasnt strictly correct.(兩位物理海洋實驗家重新對這個問題做了探究,發現冷而咸的水位于加熱區域或下方能夠產生運動,證明了Sandstrm的理論是
13、不完全正確的)”。關于大西洋熱鹽環流變異影響熱帶海洋以及北太平洋的動力學路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Climate。該成果在國際同行有關冰河期千年尺度氣候變化與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變異的綜述文章中被全面介紹,同時得到國際著名的氣候學家加拿大的Peltier教授、法國的Frankignoul教授、伯克利大學的John Chiang教授等研究小組的證實或支持。隨后針對南大洋熱鹽環流,項目組提出了南極海區深對流減弱影響熱帶海洋的WES路徑,CLIVAR(全球氣候變率及可預測性研究計劃)太平洋科學指導委員會前主席Timmerman教授將此稱為南大洋影響熱帶的兩條路徑之一,并進一步證實了此路
14、徑的重要性。代 表 性 論 文 專 著 目 錄序號論文專著名稱/作者1Enhanced warming over the global subtropical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s/Nature Climate Change/Lixin WU, Wenju CAI, Liping ZHANG, Hisashi NAKAMURA, Axel TIMMERMANN, Terry JOYCE, Michael J. MCPHADEN, Michael ALEXANDER, Bo QIU, Martin VISBECK, Ping CHANG and Benjamin G
15、IESE2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Southern Ocean diapycnal mixing from Argo profiling floats/Nature Geoscience/Lixin WU, Zhao JING, Steve RISER and Martin VISBECK3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rmal circulation driven by horizontal differential heating/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Wei WANG and Ruix
16、in HUANG4The mechanical energy input to the ocean induced by tropical cyclones/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Lingling LIU, Wei WANG and Ruixin HUANG5Global teleconnections in response to a shutdown of the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Journal of Climate/ Lixin WU, Chun LI, Chunxue Y
17、ANG and Shangping XIE6Long-term change of the Pacific North Equatorial Current bifurcation in SODA/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Zhaohui CHEN and Lixin WU7Explaining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peak-spectrum variability of sea surface height/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Xiaopei LIN, Jiayan Y
18、ANG, Dexing WU and Ping ZHAI8Modulation of atmospheric response to North Pacific SST anomalies under global warming/Journal of Climate/Bolan GAN and Lixin WU主 要 完 成 人 情 況姓 名排名行政職務技術職稱工作單位完成單位對本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吳立新1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完成人是代表性論著1、2、5的第一兼通訊作者和代表性論著8的通訊作者,對第2、3、4項重要科學發現做出了突出貢獻
19、:首次發現了20世紀全球副熱帶西邊界流區“熱斑”現象,對深入理解全球氣候變化發生和發展過程具有重大科學價值(代表性論著1);首次揭示了南大洋深層混合的時空分布和季節變化特征,提高了對大洋深層能量傳遞及混合機理的認識(代表性論著2);首次建立了大西洋熱鹽環流變異影響全球氣候系統的動力學框架,對認識深海環流系統的氣候效應具有重要意義(代表性論著5)。王偉2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教授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完成人是代表性論著3的第一兼通訊作者和代表性論著4的通訊作者,對第1、3項重要科學發現做出了突出貢獻:首次定量給出了熱帶氣旋通過海面波浪和表面海流等過程輸入到海洋中的機械能總量及其低頻變率,揭示了
20、熱帶氣旋引起的能量輸入和跨等密度面混合在氣候低頻變異中的重要作用(代表性論著4);首次利用嚴格實驗證明海洋不是一個熱機,證實風生和熱鹽環流均受風輸入海洋能量所驅動,為進一步深入認識風生和熱鹽環流產生和演變機理奠定了堅實的實驗基礎(代表性論著3)。林霄沛3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教授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完成人是代表性論著7的第一兼通訊作者,對第1項重要科學發現做出了突出貢獻:首次揭示了全球海洋海面季節內振蕩的“彩虹”現象,指出海洋Rossby波對風場強迫的響應有選擇性,為深入理解全球海洋波動的西向強化及波動和渦旋傳播機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曾獲國家科技獎勵情況:201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1、“海洋儀器海上實驗與作業基礎平臺若干關鍵技術及應用”,排名第10,證書編號:2011-J-252-2-03-R10。甘波瀾4講師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完成人是代表性論著8的第一作者,對第4項重要科學發現做出了突出貢獻:揭示了北太平洋大氣環流對黑潮-親潮延伸體區海溫暖異常的響應特征在早冬時期表現為準正壓脊響應,并首次指出全球變暖導致該時期北太平洋中緯度海氣耦合顯著加強,為研究全球氣候變化下海洋對中高緯度區域氣候的調控作用提供了重要基礎。陳朝暉5副教授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完成人是代表性論著6的第一兼通訊作者,對第3項重要科學發現做出了突出貢獻:首次指出北赤道流分叉點在過去60年間存在向赤道方
22、向移動的趨勢,源地黑潮流量呈現增強的趨勢,這種長期變化特征與熱帶太平洋風應力旋度的變化緊密相關,為全球氣候增暖背景下副熱帶西邊界流加強提供了直接證據。完成人合作關系說明 項目五位完成人多年來一直進行合作研究,形成了穩定的研究團隊,并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洋動力過程的演變機理及其在氣候變化中的作用”創新研究群體項目資助,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擬推薦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項目(科技進步)公示表項目名稱大型節能環保磁懸浮離心式中央空調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推薦單位意見在現有公共建筑中,空調的用電負荷僅就我國而言,空調用電負荷能耗已占全國耗電量的15%左右,特別在夏季用電高峰期占全國40%左右。
23、該項目在構建大型空調系統所涉及的機械壓縮分系統,熱交換分系統,制冷循環結構分系統和整體智能控制分系統四大方面,創新性的解決現有四大關鍵性技術難題,完成基于磁懸浮及高效節能關鍵技術的大型離心中央空調系統的構建,并實現產業化。該項目所開發的產品具有制冷能力大,綜合能效高,噪音震動低,容量調節范圍廣等突出特點,實現了空調的高效節能和綠色環保,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項目產品在國內外得到推廣應用,在北京、上海等幾十個城市建立了大量樣板工程,并已出口到澳大利亞等不同氣候環境國家,形成了3大系列,53個型號產品,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1.69億元,新增利稅4.72億元。項目實施過程中共獲國家專利17項
24、,其中發明專利10項,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實現了基于磁懸浮及高效節能關鍵技術的大型離心中央空調系統的構建,有力的推動了我國制冷空調領域的科學技術進步。項目簡介由于人類文明生活的需要,在現有公共建筑中空調的用電負荷逐年日益增長。就我國而言,空調用電負荷能耗已占全國耗電量的15%左右,特別在夏季用電高峰期,城鎮總體用電負荷占全國40%左右,因此性能卓越、高效節能、環保無污染空調技術對于國家節能減排與可持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主流空調產品中行業公認離心式空調,特別是大型離心式空調系統代表空調領域最高技術水平。由于大型離心式空調系統集中用于機場、地鐵、購物中心等場合特殊且市場
25、龐大,因而國外壟斷公司僅銷售產品而不轉讓技術。目前,在構建大型空調系統所涉及的機械壓縮分系統,熱交換分系統,制冷循環結構分系統和整體智能控制分系統四大方面,分別存在四項關鍵核心技術難題,該項目創新性的解決現有四大關鍵性技術難題,完成基于磁懸浮及高效節能關鍵技術的大型離心中央空調系統的構建,并實現產業化。本項目主要創新點如下:1.開發了磁懸浮軸承及變軌運轉技術,省掉了傳統離心式中央空調的潤滑油設備,解決了復雜的潤滑油系統和由于潤滑系統帶來的故障率高問題;2.開發了新型蒸發器和冷凝器及其高效強化換熱技術,解決了換熱器傳熱效率低,傳熱管換熱量不一致的問題,并且降低了制冷劑的充注量。3.開發了過冷節能
26、裝置及其制冷系統流程,解決了節流前過冷度不足和吸氣帶液帶來的不穩定運行問題。4.開發了磁懸浮中央空調智能調控及安全保護技術,解決了磁懸浮中央空調系統在部分負荷時機組易發生喘振的問題,并且實現機組的安全高效運行。該項目所開發的產品具有制冷能力大,綜合能效高,噪音震動低,容量調節范圍廣等突出特點,實現了空調的高效節能和綠色環保,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項目共申請專利17項,其中申請發明專利10項,授權10項;實用新型授權6項;其他專利授權1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有力的推動了我國空調領域的科技進步。本項目開發的產品系列從352kW到7032kW。以3516kW的磁懸浮離心冷水機組中央空調設備為例
27、,在名義工況的能效比達到6.58,達到國家一級節能的能效標準;綜合能效指標IPLV 達到12.58,通過變頻和智能控制主機節能40%以上,主要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該項目已實現產業化,形成了風冷冷水、水冷冷水、熱泵3大系列,包含53個型號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已超過50%,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幾十個城市建立了大量樣板工程,并已出口到澳大利亞、土耳其等不同氣候環境國家,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1.69億元,新增利稅4.72億元,創匯8000萬美元,成為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在運行機組達到3300MW,累計運行3400萬小時,節電3.58億度,累計節約標煤11萬噸,減少CO2排放40萬噸。大型
28、磁懸浮離心式中央空調系列產品的產業化加強了我國在高效節能產品研發應用領域的領先地位,增加了我國自主創新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為我國的節能減排作出了重要貢獻,并為我國經濟轉型成長為創新性國家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榜樣。隨著該系列產品的不斷推廣,必將帶來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客觀評價1、科技成果鑒定(1)2006年12月在青島市科技局主持召開的“磁懸浮技術和變頻智能控制在離心式冷水機組中的應用”科技成果鑒定會上。專家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產品達到世界同類產品國籍領先水平。(2)2009年6月,在青島市科技局主持召開的“高能效磁懸浮離心水冷冷水機組”科技成果鑒定會上。專家鑒定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鑒定,認
29、為該項目達到同類產品國際領先水平。(3)2009年12月,在青島市科技局主持召開的“基于磁懸浮冷水機組的前饋-反饋復合控制嵌入式全變頻機房集成控制系統”科技成果鑒定會上。專家鑒定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鑒定,認為該項目達到同類產品國際領先水平。2、技術檢測報告2011年10月,該項目成果磁懸浮離心機組經合肥通用機電產品檢測院檢測,制冷量、制冷消耗總功率和性能系數均符合GB/T18430.1-2007標準的要求。2015年12月,廣州威凱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對磁懸浮離心機組LSBLX1000R4(BP)進行了性能檢測,所測得的IPLV值達到12.58,達到通行業最高水平。3、相關機構的評價(1)2012年
30、12月2012年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CAUPD杯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一等獎。(2)2012年,磁懸浮變頻離心式中央空調機組技術,成功入選中國國家發改委第五批“國家重點節能技術推廣目錄”4、學術性評價意見中國建筑學會暖通空調分會理事長 徐偉(2014年9月5日,磁懸浮中央空調交互論壇,青島):十八大將節能減排提到了戰略發展的高度,對建筑節能改造現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快我國建筑節能速度,提高能源技術的能效,成為擺在中央空調行業和技術研發者面前的一大課題。建筑節能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從控制建筑冷熱需求、提高傳統能源技術、改善能源消耗結構和優化運行管理機制四個渠道入手。在過去50年,中央空調的能效
31、大約提高了50%,但這還不是極限。通過技術的不斷創新,能效提升還有空間,磁懸浮中央空調就是一個例子。當然,磁懸浮空調在中國歷史發展上時間并不長,是空調發展史上的一個創新產品。而在推廣應用和研發方面,國內中央空調企業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和創新。中國建筑學會暖通空調分會副理事長 吳德繩(2013年5月24號,海爾磁懸浮出口訂單下線儀式,青島):我國在建設高峰期碰見了全世界共識節能、環保、低碳、綠色的一個時代。在這個問題上,我感到我們暖通空調人的責任。但是在這個挑戰當中,我們的民族中央空調企業不負眾望。在這條道路上,他們不斷做出貢獻,并且按階段推出了很多有水平的產品,對中央空調行業做
32、出了巨大貢獻。如今,中國磁懸浮空調產品成功出口國外,外國人用真金實銀來下訂單,讓我們的民族企業為他們提供產品,這和口頭上的表揚是不一樣的,是國人的驕傲。在今年的上海中國制冷展上,有的企業專門展示并介紹了磁懸浮離心機,針對既有建筑的項目更新,由于磁懸浮離心機的小型化,便于更換,這將成為節能替代市場的有利因素。5、重要科技獎勵情況成果獲2015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推廣應用情況2006年海爾中央空調首先研發磁懸浮中央空調技術,成功推出國內第一代磁懸浮中央空調。此后,海爾又研發出第二代磁懸浮中央空調、風冷磁懸浮中央空調、水源熱泵磁懸浮中央空調等系列產品。截至目前,海爾磁懸浮產品線有三個系列,53
33、個標準型號,涵蓋從100Rt到2000Rt的全系列產品,在辦公樓、酒店、數據中心、工業生產、地鐵、住宅、醫院、農業養殖、商場超市、學校10大行業都有應用。針對水冷、風冷和熱泵磁懸浮產品的生產工藝要求,分別改建和新建產品生產線各1條,總計購置了相關的生產設備、研發設備及測試設備350臺(套),軟件20套,建成國內最大的磁懸浮系列產品生產基地,保證了年產能達到2000臺的能力。同時搭建產品測試室12個,其中包括變頻器可靠性測試實驗室、直流同步無刷電機性能測試實驗室、換熱器傳熱性能測試實驗室、EMCEMI電磁干擾性能測試實驗室、整機性能評價實驗室等,滿足磁懸浮技術的研發需求和產品性能、噪音、安全與可
34、靠性測試需求;高效磁懸浮變頻離心式中央空調磁懸浮軸承及變軌運轉技術;新型蒸發器和冷凝器及其高效強化換熱技術;過冷節能裝置及其制冷系統流程創新技術;磁懸浮中央空調智能調控及安全保護技術等多項國際領先技術等多項國際領先技術。綠色環保、高效節能,綜合能效比大幅度提高,通過國家標準綜合能效比IPLV對比,全年電費節約40%以上,可以有效緩解當今世界能源緊缺的局面,讓用戶感受到舒適的空調環境的同時又給用戶節約了大量資金,并保證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影響最小化,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了讓更多的用戶了解磁懸浮節能與其他先進性,海爾在全國共舉行了26場推廣與展覽會,投入了幾千萬元,邀請了4000多人次的用
35、戶、專家參觀磁懸浮節能案例,并通過與用戶交互,了解用戶需求從而持續對產品進行優化設計,保證產品的領先優勢與差異化,得到了眾多的用戶的認可,并創造出比較好的經濟效益。目前產值31.69億元,新增利稅4.72億元,創匯8000萬美元。通過本項目研發成功高效磁懸浮中央空調后,不僅為海爾產業提供配套服務,還應用于眾多工程中,包括中國解放軍總后勤部禮堂、中國水利部、天安門管委會等重要政府機構。其中,北京地鐵采用海爾磁懸浮中央空調,節能效果高達40% 。深圳招商地產、華潤地產、世貿地產、龍鑫國際等眾多地產采用海爾磁懸浮空調作為節能首選,累計市場銷售達到3300MW,累計運行3400萬小時,節能3.58億度
36、,累計節約標煤11萬噸,減少CO2排放40萬噸。主要應用單位情況應用單位名稱應用技術應用起止時間應用單位聯系人/電話應用情況深圳招商地產磁懸浮離心中央空調整體技術應用2008-05-1起使用正常,累計節能達到100萬kW.h以上,國家三十五個節能示范項目北京世貿磁懸浮離心中央空調整體技術應用2011-5-15起每年節約44萬kW.h南陽龍鑫大酒店磁懸浮離心中央空調整體技術應用2012-3-13起累計節能260萬kW.h鄭州凱芙建國酒店磁懸浮離心中央空調整體技術應用2008-8-25起孫德義用8年,累計節能165萬kW.h深圳勝宏科技磁懸浮離心中央空調整體技術應用2
37、015-4-15起運行良好,每年節能68萬kW.h霍尼韋爾磁懸浮離心中央空調整體技術應用2012-5-11起使用3年,累計節能260萬kW.h徐州恩華藥業磁懸浮離心中央空調整體技術應用2015-6-15起使用1年,每年節能42萬kW.h東京光學電子廠磁懸浮離心中央空調整體技術應用2014-6-18起使用2年,每年節能12萬kW.h東莞昌明印刷廠磁懸浮離心中央空調整體技術應用2014-12-19起運行良好,每年節能30萬kW.h徐州睢寧開泰廣場大廈磁懸浮離心中央空調整體技術應用2015-6-25起運行良好,每年節能41萬kW.h鄭州永興中醫院磁懸浮離心中央空調整體技術應用2015-2-22起運行
38、良好,每年節能76萬kW.h石家莊阜平瑞景大廈磁懸浮離心中央空調整體技術應用2014-10-29起運行良好,每年節能82萬kW.h地鐵房山線磁懸浮離心中央空調整體技術應用2011-7-21起運行良好,每年節能26萬kW.h廈門漳州薌江酒店磁懸浮離心中央空調整體技術應用2014-5-20起運行良好,每年節能37萬kW.h主 要 知 識 產 權 證 明 目 錄序號知識產權類別知識產權具體名稱權利人發明人發明專利有效狀態1發明專利變頻壓縮機的控制方法和裝置青島海爾空調電子有限公司國德防;肖成進;王錫元;王靖宇有效2發明專利磁懸浮多機頭中央空調負荷分配系統及方法青島海爾空調電子有限公司毛守博 肖成進
39、張莉 尹葉俐有效3發明專利用于調節磁懸浮壓縮機能量的系統及方法青島海爾空調電子有限公司毛守博,肖成進,張莉、尹葉俐有效4發明專利變頻空調功率模塊保護裝置青島海爾空調電子有限公司國德防、肖成進、杜鵬、李太軍、時斌有效5發明專利壓縮機啟動定位方法青島海爾空調電子有限公司張曉蘭、國德防、肖成進、李美英有效6發明專利風冷冷水機組青島海爾空調電子有限公司王鐵偉;王繼鴻;朱連富;趙雷;有效7發明專利在一種用于自由活塞的靜壓氣體軸承上海理工大學陳曦;王建中;張華;馬詩旻;任天宇有效8實用新型一種監控磁懸浮中央空調機組的系統青島海爾空調電子有限公司毛守博 肖成進 宿平 邵海柱 尹葉俐有效9實用新型過冷裝置、具
40、有該裝置的空調、控制空調冷媒流量的方法青島海爾空調電子有限公司毛守博 徐峰 趙雷 朱連富 王繼鴻 尹葉俐有效10發明專利空調熱水器及其控制方法青島海爾空調電子有限公司王莉;國德防;毛守博;盧大海;陳永杰;張廣偉有效主 要 完 成 人 情 況姓 名排名行政職務技術職稱工作單位對本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國德防1開發部長高工青島海爾空調電子有限公司作為該項目的負責人,是項目的發起人和組織實施者,對該項目的系統設計、結構設計、電控設計總體技術把關,在本項目中對創新點1、2、3、4內容做出貢獻,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80%以上。獲授權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完成以下工作:1)主持本項目產品總體技
41、術體系規劃,并參與核心技術研發工作;2)負責本項目產品總體方案的規劃工作;3)主持磁懸浮離心式中央空調產品的產業化工作。張華2所長教授上海理工大學在本項目中對創新點1、2內容做出貢獻,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70%以上。獲發明專利1項。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 協調上海理工大學與海爾集團空調研發部門的產學研合作,組織上海理工大學的參與人員協同解決磁懸浮壓縮制冷系統的關鍵技術;2)負責磁懸浮壓縮機系統的安全運行核心工作,對壓縮機的穩定工作及控制技術提出技術方案,并進行實驗測試;3)參與換熱強化傳熱研究工作,提出了蒸發器強化傳熱的技術方案。王莉3部長高工青島海爾空調電子有限公司對本項目的關鍵技術研
42、究提供支持,是項目的管理者,協調組織該項目的關鍵技術研發,在本項目中對創新點1、2、3、4內容做出貢獻,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60%以上。1)組織了本項目產品中央空調的磁懸浮離心式壓縮機控制技術,高效換熱器等研發工作; 2)組織了本項目中央空調制冷系統的方案設計、開發;3)組織了本項目的產品工藝體系規劃及產業化實施和推廣。張捷4水機開發部長工程師青島海爾空調電子有限公司在本項目中對創新點1,4內容做出貢獻,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50%以上。獲得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項。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參與了磁懸浮離心壓縮機的高效控制,實現了離心壓縮機的變工況穩定工作;2)負責中央空調制冷系統的測試方
43、案,并參與了該壓縮制冷系統系統調試、分析工作。楊寶林5企劃部長工程師青島海爾空調電子有限公司在本項目中對創新點3,4內容做出貢獻,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50%以上。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參與了復疊過冷技術的關鍵技術研究,對二次過冷器進行了理論分析和設計計算;2)參與了該壓縮制冷系統系統調試、分析工作。3)參與了磁懸浮離心壓縮機的防喘振控制技術公關。朱連富6企劃經理工程師青島海爾空調電子有限公司在本項目中對創新點2,4內容做出貢獻,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50%以上。獲得發明專利1項。授權使用新型專利3項。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參與水冷換熱器的研究,對冷凝器和蒸發器進行了優化設計;2)參與該項目的節能控制技術的研究;3)參與項目的多級過冷技術的研究。時斌7電控所長工程師青島海爾空調電子有限公司在本項目中對創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0-2025年期貨從業資格之期貨基礎知識綜合練習試卷B卷附答案
- 吃飯有講究教學課件
- 2020-2025年期貨從業資格之期貨基礎知識押題練習試題A卷含答案
- 【長春】2025年吉林長春大學公開招聘博士高層次人才84人(1號)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夜雨寄北教學課件
- 小學勞動面塑教學課件
- 六數上扇形教學課件
- 小學生科普知識教學課件
- 2025年證券從業之證券市場基本法律法規題庫含答案
- 2025年新初三英語人教新版尖子生專題復習《閱讀理解》
- 珍愛生命,預防自殺(文庫版)
- 《古蘭》中文譯文版
- YS/T 1109-2016有機硅用硅粉
- 通力電梯技能培訓教材系列:《KCE控制系統課程》
- 潔凈手術室相關知識考核試題及答案
- 上海交通大學學生生存手冊
- 最新基孔肯雅熱防控培訓課件
- 管道工技師理論知識題庫及答案(完整版)
- 試生產方案確認表(各單位會簽)
- 軟件產品(項目)客戶滿意度調查表格
- 建筑垃圾處置方案(精選6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