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場地設計解析課件_第1頁
(第四部分)場地設計解析課件_第2頁
(第四部分)場地設計解析課件_第3頁
(第四部分)場地設計解析課件_第4頁
(第四部分)場地設計解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回 顧場地交通組織的目的1、滿足場地內各功能活動的交通要求 2、 在場地的分區間以及場地與外部環境間建立有效的交通聯系 3、為場地總體布局提供良好的內外交通條件,實現預定的場地設計方案。 第1頁,共49頁。場地出入口設置的相關規范要求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 503522005415 基地機動車出人口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 與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離,自道路紅線交叉點量起不應小于70m;2 與人行橫道線、人行過街天橋、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橋)的最邊緣線不應小于5m;3 距地鐵出人口、公共交通站臺邊緣不應小于15m;4 距公園、學校、兒童及殘疾人使用建筑的出人口不應小于20m;第2頁,共49頁。

2、交通流線組織的基本結構形式1.盡端式流線結構2.通過式流線結構第3頁,共49頁。問 題場地內道路的分類與技術標準場地道路布置的相關要求停車設施布置的相關要求第4頁,共49頁。第四部分 場地詳細設計 道路設計 停車場設計 豎向設計 管道綠化場地設計:第5頁,共49頁。道路設計一、道路分類二、道路技術標準 (一)路面寬度 (二)道路最小轉彎半徑(三)縱斷面標準(四)橫斷面標準三、交叉口設計四、場地道路設計第6頁,共49頁。 一、道路分類 場地道路設計車速低(15-25),設計標準與城市道路有所不同。 場地道路根據其功能可劃分為: 1、主干道全局性的主要道路 主干道是連接場地主要出入口的道路,是場地

3、道路的基本骨架。交通量較大,對外交通聯系多。其典型特征是道路路面較寬,對景觀的要求也較高。 第7頁,共49頁。2、次干道連接場地次要出入口及各組成部分的道路 次干道與主干道相配合,是主干道的補充。一般路面不寬(7m左右),交通量不大。3、支路通向場地內次要組成部分的道路 支路交通量小、路幅較窄。一般為保證場地交通的可達性及消防要求(路面寬度不小于4.0m)而設置。平時以步行及非機動車通行為主,有時限制機動車通行。4、引道通向建筑物出入口,并與主干道、次干道或支路相連的道路。 根據實際需要確定引道的設置標準,一般應與建筑物的出入口寬度相適應;當有機動車通行要求時,路面寬度不應小于35m。 第8頁

4、,共49頁。5、人行道行人通行的道路 人行道包括獨立設置的只供行人和非機動車(主要指自行車)通行的步行道,以及機動車道一側或兩側的人行道。 第9頁,共49頁。 中、小規模建筑場地中,道路功能相對簡單,可設一級或二級供機動車通行的道路,以及非機動車、人行專用道等;而大規模場地內的道路可設置三級。 民用建筑場地中的居住建筑場地,其道路有專門的劃分標準,與上述不同,可以劃分為居住區級道路、小區級道路、組團級道路和宅間小路,詳見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4018093)(2002年版)。第10頁,共49頁。 居住區內道路可分為:居住區道路、小區路、組團路和宅間小路四級。其道路寬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

5、) 居住區道路:紅線寬度不宜小于20m;2) 小區路:路面寬58m;3) 組團路:路面寬35m;4) 宅間小路;路面寬不宜小于2.5m;第11頁,共49頁。二、道路技術標準 (一)道路寬度 1、車行道寬度 場地主干道和次干道應設雙車道,供小型車通行的寬度不應小于6.0米,供大型車通行的寬度不應小于7.0米; 場地支路可以是單車道,寬度為3.5或4.0米。 第12頁,共49頁。 2、人行道寬度1)、在車行道路的單側或雙側設置人行道時,其寬度不宜小于1.5m。其他地段人行道寬度不宜小于0.75m。2)、基地內人行道路通行輪椅的坡道寬度不應小于1.5m。居住區公共活動中心無障礙通道寬度為2.5m。3

6、、自行車道寬度自行車道路路面寬度宜為1m,雙向行駛的最小寬度宜為3.5m。第13頁,共49頁。(二)道路最小轉彎半徑 道路最小轉彎半徑視道路等級級及通行車輛不同而定。最小轉彎半徑為6m。第14頁,共49頁。(三)縱斷面標準 1最大縱坡 各級道路縱坡的最大限值稱為最大縱坡。它是根據汽車的動力特性、道路類型、當地自然條件,并保證車輛以適當的車速安全行駛而確定的。機動車爬坡能力與速度有關,場地道路中機動車的最大縱坡值宜取=8;機、非混行的道路上,應以非機動車的爬坡能力確定道路的最大縱坡,自行車道路的最大縱坡以3.0為宜。對于平坦場地,機動車道路的最大縱坡控制在5以下。第15頁,共49頁。第16頁,共

7、49頁。2、最小縱坡 能夠適應路面上雨水排除,而不致造成雨水排泄使管道淤塞的最小縱向坡度值道路最小縱坡度。 最小縱向坡度與雨季降雨量大小、路面種類及排水管直徑大小有關。路面粗糙的,最小縱坡可較大,反之則可小些。為便于地面水的排除和地下管線的埋沒,道路最小縱坡一般為O3一05。特殊困難路段,縱坡度可小于02,同時,應采取其他排水措施。 第17頁,共49頁。(四)橫斷面標準 沿著道路寬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線所做的剖面,稱為道路的橫斷面。 道路橫斷面的設計寬度稱為路幅寬度。 居住區級道路道路橫斷面即為道路紅線之間的道路各項用地寬度的總和 場地內道路橫斷面是由車行道(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人行道或路肩

8、、綠化帶、地上、地下管線敷設帶組成。道路橫斷面設計,要滿足交通安全、環境景觀、管線敷設以及消防、排水、抗震等要求。第18頁,共49頁。第19頁,共49頁。1道路形式城市型一般市區場地和郊區場地的道路通常為城市型,其道路以突起的路緣石保護路面,采用暗管排水系統;公路型郊外場地(如風景區場地),可根據需要采用公路型,其道路的路緣石不突起,采用明溝排水系統。第20頁,共49頁。第21頁,共49頁。2、路拱坡度道路在橫向上單位長度內升高或降低的數值,為路拱坡度(i)廠礦道路設計規范規定:水泥混凝土路面,可采用直線形路拱;瀝青路面和整齊塊石路面可采用直線加圓弧形路拱;粒料路面、改善土路面和半整齊、不整齊

9、塊石路面,可采用一次半(或稱半立方式)拋物線形路拱。第22頁,共49頁。人行道的橫坡可設置為1一3,一般比路拱坡度稍大,以利于排水,同時可避免行人因坡陡滑倒;采用直線式橫坡,向緣石方向傾斜。機動車、非機動車道路橫向坡為1.5%-2.5%人行道一般高出車行道1020cm,其橫坡度視人行道的總寬度及布置情況而定,一般寬度大時,橫坡度較小,寬度小時,橫坡度較大。第23頁,共49頁。三、交叉口設計 場地中道路與道路相交的部位稱為道路的交叉口。在同一平面相交的路口稱為平面交叉口;在不同平面相交的路口稱為立體交叉口。第24頁,共49頁。1、交叉口類型1、交叉口處的類型第25頁,共49頁。2、交叉口處的緣石

10、半徑 為保證車輛在交叉口處轉彎時能以一定的速度安全、順暢地通過,道路在交叉口處的緣石應做成適應車輛彎道運行軌跡線的圓曲線形式。 圓曲線的半徑R稱為緣石(轉彎)半徑,可根據機動車最小轉彎半徑確定。第26頁,共49頁。3、交叉口建筑紅線的位置 由兩車的停車視距和視線組成交叉口視距空間和限界,稱為視距三角形,以此作為確定場地內交叉口建筑紅線位置的條件之一 通常按最不利的情況考慮,是以一個方向的最外側直行車道與相交道路里側直行車道的車輛組合來確定視距三角形的位置。 設計時要求在限界內必須消除1220m高范圍內的障礙物,以保證行車安全。場地設計中,交叉口的最小停車視距為20m。第27頁,共49頁。 4、

11、 交叉口的豎向設計 交叉口的豎向設計應綜合考慮行車舒適、排水通暢和美觀等因素,合理確定交叉口設計標高。設計原則如下: (1)兩條道路交叉,主要道路的縱坡度宜保持不變,次要道路縱坡度服從主要道路。 (2)交叉口設計范圍內的縱坡度,宜小于或等于2。困難情況下,應小于或等于3。 (3)交叉口豎向設計標高應與四周建筑物的地坪標高相協調。 (4)合理確定變坡點和布置雨水口。 第28頁,共49頁。場地道路布置一、道路布置的基本形式二、道路與建筑物的間距三、場地內道路的無障礙連接第29頁,共49頁。 一、道路布置的基本形式 確定道路基本形式的影響因素是場地地形、場地流線體系的組織形式、道路與建筑的聯系等多種

12、因素, 道路的具體布局可選擇多種形式。盡端式的流線結構對應盡端式道路,而通過式流線結構可表現為內環式、通過式、半環式、格網式等布局形式,此外還有混合式。 (一)平坦場地 平坦場地道路按其與建筑物的聯系形式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第30頁,共49頁。第31頁,共49頁。 盡端式道路長度超過35m時,為提高道路的靈活性,方便車輛轉彎、進退或調頭,應在該道路的盡端或某一適當的位置設置回車場 回車場可設計成多種形式,如“T”形、“L”形、“O”形等, 如下圖所示為各類回車場的一般規模。 回車場的面積不應小于12m12m,盡頭式消防車道應設回車道或面積不小于15ml 5m的回車場;供大型消防車使用的回車場尺

13、寸不宜小于18m18m。第32頁,共49頁。二、道路與建筑物的間距 居住區內的道路邊緣至建筑物、構筑物的距離應符合下表規定。 抗震區場地內干道兩側的高層建筑一般應由道路紅線向后退10一15m; 人行道邊緣至建筑物、構筑物的外墻距離(無組織排水建筑物則為至散水邊緣)一般為15m以上;如沿街布置住宅時,為避免視線干擾,人行道離建筑宜為35m以上。 第33頁,共49頁。第34頁,共49頁。三、場地內道路的無障礙連接 商業服務中心、文化娛樂中心、檔案館、圖書館等公共建筑,老年人建筑,醫院、療養院等醫療建筑,居住區公共活動中心與交通性建筑等場地內,要考慮為殘疾人、老年人和病患者的需要,設置無障礙通行設施

14、。 無障礙交通主要是為滿足殘疾人和盲人的出行要求而制定,按其行為模式,主要人行步道的寬度、縱坡、建筑物出入口的坡道等,要滿足無障礙設計要求,應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 50200l、J1142001)進行設計。第35頁,共49頁。1、緣石坡道 緣石坡道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橫道兩端,使乘輪椅者和行動不便者避免了人行道路緣石帶來的通行障礙,方便乘輪椅者進入人行道行駛的一種坡道,在單位出口、廣場入口等處的人行道路應設緣石坡道,可分為單面坡緣石坡道和三面坡緣石坡道。緣石坡道下口高出車行道地面的高差不得大于20mm。第36頁,共49頁。第37頁,共49頁。緣石的分類緣石坡道可分為單面緣石坡道和三面緣石坡道。單面緣石坡道單面坡緣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長方形或扇形。坡度應20%。方形、長方形單面坡緣石坡道應與人行道的寬度相對應。扇形單面坡緣石坡道下口寬度應1.5m。設在道路轉角處單面直線坡緣石,其坡道上口寬度宜2m。 第38頁,共49頁。2、盲道第39頁,共49頁。3、殘疾人停車車位 距建筑入口及車庫最近的停車位置,應劃為殘疾人專用停車車位。殘疾人停車車位的地面應平整、堅固和不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