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PAGE 50畢節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衛生與健康大會、省市衛生事業發展大會精神,大力深化醫改,進一步合理配置和利用醫療衛生資源,堅持以農村為重點,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改善和提高衛生服務能力,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促進我市醫療衛生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在“病有所醫”上取得突破進展,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根據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特制訂畢節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年2020年)。第一章 規劃背景一、自然和社會經濟狀況畢節市位于貴州省西北部,國土
2、面積26853平方公里,轄七星關區、大方縣、黔西縣、金沙縣、織金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百里杜鵑風景管理區、金海湖新區7縣3區263個鄉(鎮、街道),居住著漢、彝、苗、回等46個民族,904萬人口。2015年年末全市戶籍人口890.4萬人;全市常住半年以上人口660.61萬人。2015年全市生產總值1461.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22230元。財政總收入296.8億元,財政支出497.4億元,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57.1億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21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45。二、衛生資源狀況(一)醫療床位、衛技人員配置情況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
3、機構5183個。其中:綜合醫院215個(市級公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1個,公立二級未定等綜合醫院2個;縣級公立二級甲等綜合醫院8個,社會辦二級甲等綜合醫院1個,二級未定等綜合醫院8個,社會辦一級未定等綜合醫院195個),中醫院17個(市級公立三級甲等中醫院1個,縣級公立二級甲等中醫院5個,公立二級乙等中醫院2個,社會辦一級未定等中醫院9個),專科醫院29個(公立二級未定等專科醫院1個,社會辦未定等專科醫院2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0個,婦幼保健院10個,衛生監督所9個,采供血機構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7個,鄉鎮衛生院238個,村衛生室4111個。全市各級醫療機構共有床位數33255張,每
4、千人床位數3.73張(全國平均4.55張,全省平均3.87張。省內經濟較發達的貴陽市為7.5張,遵義市為4.2張)。全市共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5425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86人(全國平均5.31人,全省平均3.65人)。全市執業(助理)醫師7978人,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89人(全國平均2.06人,貴州省平均1.6人)。全市注冊護士10412人,每千人護士數1.17人(全國平均2.05人,貴州省平均1.7人)。表1:2015年全市各縣區醫療資源分布情況項目(單位:每千人口)全國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大方縣黔西縣金沙縣織金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床位數4.553.873.735.1
5、73.723.513.893.932.642.893.31執業(助理)醫師2.061.60.891.441.181.151.690.970.860.770.8執業注冊護士2.051.71.171.621.381.461.431.01.20.991.27(二)衛生服務需要與提供情況1、醫療衛生服務。2015年醫療服務門急診量為17704885人次(比2010年上升190%),住院量為886939人次(比2010年上升50%),次均門診診療費用為143元(全國為192.5元),次均住院費用為3227元(全國為6980.4元)。表2 畢節市門診服務的需要與提供情況市常住半年人口(萬人)兩周就診率(%
6、)年門診需要量(萬人次)2015年年門診量(萬人次)實際提供與需求之間的差距(萬人次)畢節市660414.5423051770535注:1.兩周患病率來源于國家衛生計生委2008年調查數據;2.門診需要量根據人口總數、兩周患病率計算得出;3.2015年門診人次數包括村衛生室數據。表3 畢節市住院服務的需要與提供情況市2015年入院人數(萬人次)2014年全國平均住院率(%)住院需要量(萬人次)實際提供與需求之間的差距(萬人次)畢節市88.714.9132.6743.97三、衛生工作取得的進步“十二五”是我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最迅速、改革最深入的五年,全市衛生計生系統圍繞醫改核心任務,聚焦百姓民生
7、,重點突破改革難點,強化工作落實,推進衛生服務提質增速,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一)醫療衛生資源大幅增長。“十二五”是我市醫療衛生資源增長改善最顯著的時期,一是全市共獲得中央、省級資金投資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064個,投入總金額88992.8萬元,新增建筑面積56.3萬平方米,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實現全覆蓋。全市各級醫療機構2015年床位數較2010年凈增15237張,增幅103%。二是衛生人力明顯增長。我市按全省最高標準落實了鄉鎮衛生院1.4人/千人口的衛技人員編制,并從2011年起,將衛生技術人員補充招錄任務納入市政府與縣(區)政府工作責任目標,每年至少補充缺額的20%,每年招錄2000
8、余名衛生技術人員,2015年全市衛生技術人員較2010年凈增14649人,增幅151%。(二)各項扶持政策順利落實。通過努力爭取,積極協調,國家和省級分別出臺支持畢節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多項優惠政策。2011年,原衛生部與貴州省人民政府簽訂支持畢節試驗區醫療衛生事業跨越式發展合作協議書;2012年,原省衛生廳出臺關于支持畢節市衛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實施意見;2013年,國家衛計委出臺關于支持畢節試驗區衛生計生事業發展有關事項的復函。國家、省在扶持上以各類衛生項目為切入點,傾斜安排項目、加大資金投入、強化政策支撐,為我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三)改革發展不斷創新。一是市委、政府出臺關
9、于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探索試驗區醫藥衛生事業發展新路子的實施意見。二是在市一醫、市中醫院探索實施院長年薪制,創新績效管理機制。三是鼓勵衛生機構發展醫療業務,實行臨床醫療收入反哺公共衛生機制,確保了公共衛生工作的健康持續發展。四是自2015年起在全市選擇35個試點鄉鎮,以“三為主三結合”為核心內容,整合農村衛生計生資源,建設完善“四位一體”農村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得到國家、省、市領導的高度贊揚,并以此模式在西南片區普遍推廣。五是實施農村特殊人群醫療救助,“赫章模式”得到國務院汪洋副總理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廣。(四)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一是全市(除七星關區外)縣級公立醫院全部啟動綜合改革工作,
10、圍繞破除以藥補醫、創新體制機制、提高醫務人員積極性三個關鍵環節,通過取消藥品加成,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體現醫療勞務價值,改革支付方式,規范診療行為等舉措,有力地推進醫療衛生改革縱深發展,促使公立醫院回歸公益。二是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醫保體系。2012年在全省率先整合城市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實行城鄉居民醫保“八統一”管理。大力改革支付方式,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工作。三是持續鞏固和深化基層綜合改革。市委政府出臺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意見,每個行政村至少配備2名村醫,將村醫政府補貼從省級明確的300元提高至400元,將40%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及新增經費全部補助
11、給村醫,穩定和優化鄉村醫生隊伍,織牢村級防疫保健網底。四是深入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市基層醫療機構實現100%網上采購、100%零差率銷售和100%使用基藥。(五)公共衛生水平不斷提高。一是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成效顯著。法定傳染病發病率穩定在較低水平,實現發病率低于500/10萬的重大防控目標;全市常規免疫疫苗報告接種率以鄉鎮為單位達90%以上,維持無脊灰狀態;建立“三位一體”新型結核病防治服務體系;扎實推進艾滋病防治工作,全市9個美沙酮門診在治人員年保持率在85%以上;通過實施“省部合作消除地氟病、麻風病危害項目”,基本消除麻風病危害。市疾病控制中心強化實驗室建設,成為全省地市級首家成功分離出
12、流感病毒的市級實驗室。二是基層衛生及婦幼健康服務工作深入開展。通過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共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590.45萬份,免費向城鄉居民提供孕產婦、兒童系統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兒童、老年人中醫預防保健和高血壓、糖尿病病人健康管理。實施中央資金住院分娩補助、兒童營養改善、預防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嬰傳播、農村婦女兩癌篩查等重大公共衛生項目,大力提升孕產婦、兒童保健水平。2015年全市孕產婦死亡率29.96/10萬,嬰兒死亡率7.36,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0.04,分別比“十一五”期末下降30%以上。三是衛生監督工作成績突出。“十二五”期間,全市衛生監督機構嚴肅查處各類衛生違法案件,20
13、142015年全市共查辦各類衛生違法案件12000余件。同時,創新衛生監督工作機制,在全市醫療機構開展規范化“醫療機構衛生監督管理檔案”和“醫療機構依法執業管理檔案”管理工作,執行“醫療機構依法執業承諾書”和“醫療機構依法行醫管理員”制度,強化醫療機構自覺依法執業意識。四是創衛工作有序推進。“十二五”期間,以創衛工作為中心,結合“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和農村文明衛生“百千萬”工程創建活動的開展,全面推進農村改廁工作,使農村改廁率從“十一五”期末的29.13%提高到50.53%,累計受益71.199萬戶,推進了城鄉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和衛生總體水平的提高。全市共創建國家衛生縣城1個、衛生鄉鎮10個,省級
14、衛生城市1個、衛生縣城5個(含威寧縣)、衛生鄉鎮17個、衛生村26個,市級衛生縣城1個、衛生鄉鎮31個、衛生村69個。(六)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一是開展醫院等級評審工作。通過開展市級醫院三甲評審、縣級醫院二甲評審和鄉鎮衛生院一甲評審,以評促建,大力提升市縣龍頭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服務能力;二是實施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程,省內外三甲醫院分別與縣級人民醫院建立穩定對口支援關系,重點開展管理指導、技術幫扶和人才培養。通過幫扶,全市縣級人民醫院全部設立二級學科,建成重癥醫學科、新生兒科、病理科,90%建成血液透析室。同時,創新上級醫療衛生機構對口幫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機制。黔西縣鐘山鄉衛生院、
15、金沙縣沙土鎮衛生院通過縣級醫院領辦,醫療業務發展迅速,達到二級醫院水平;大方縣理化鄉衛生院、長石鎮衛生院通過與縣級醫院組建醫療聯合體,推進優質資源下沉,醫療技術水平提升明顯。三是強化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縣級醫院信息化建設,提升醫療信息水平。四是開展市級重點學科評審,共創建15個市級重點學科(扶持專科)。五是健全采供血體系,建立縣級儲血站,啟動血液核酸檢測,確保臨床用血安全,多次被評為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七)中醫藥特色優勢充分發揮。“十二五“期間,我市以中醫藥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通過加強市縣級中醫院服務能力建設,大力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及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站)中醫館的建設工作
16、,努力在基層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全市有1所三甲中醫院、5所二甲中醫院、2所二乙中醫院,全市所有中心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1/3的一般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能提供中醫藥技術服務,基本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中醫藥服務體系。五年來,我市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千人床位數、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等十二五規劃目標全面完成,為實現全面小康打下堅實基礎。四、存在的主要問題(一)財政投入不足,保障機制不健全。近年來,政府加大對衛生事業的投入,但相對經濟社會發展,政府投入仍顯不足,特別是對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公共衛生功能完善、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醫療基礎設施改善完備等方面的的投入及保障機制尚未完全建立。(二
17、)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人才資源嚴重不足。優質衛生資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占人口總量80%的農村僅擁有衛生資源總量的20%。作為全省人口最多的市,千人執業醫師、注冊護士數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僅達全國平均水平的1/2,人力資源嚴重匱乏已經成為制約全市衛生事業發展的瓶頸。(三)衛生資源利用不均衡,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有待加強。目前各級醫療機構的服務項目趨同,差異化服務不明顯,鄉鎮衛生院由于技術力量薄弱、科室設置不合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科醫生不足、隊伍不穩定、診療水平較低。多種原因使本應由基層醫療機構承擔的門診服務,涌向縣級以上綜合性醫院,加大了患者就醫經濟負擔。(四)基礎設施和硬件設備還需改善。各級醫療機
18、構基本業務用房陳舊、缺乏或不能有效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公共衛生機構實驗室軟硬件建設薄弱;衛生監督執法工具缺乏、監督監測手段落后,設備短缺,開展工作存在不少困難。(五)農村預防保健體系相當薄弱。鄉村兩級缺乏疾病控制專業人員,農村發生的傳染病、地方病不能及時監測、報告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基層醫療機構產兒科建設滯后,服務能力明顯不足,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松散,鄉鎮衛生院樞紐功能減弱,村衛生室網底作用不能較好發揮,信息網絡不健全,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婦幼保健、健康教育、愛國衛生等工作任務難以有效落實,處理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較低。第二章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
19、落實黨的十八大和歷次全會及中央、省、市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堅持“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以人為本,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為目標,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健康利益問題。堅持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實行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為契機,按照“適度規模、優化結構、合理布局、提高質量、持續發展”的要求,統籌配置城鄉之間和區域之間醫療衛生資源,有效整合提升現有資源,積極爭取擴大新增資源,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市場,形成公立醫療機構與民營醫療機構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
20、格局。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需求導向。以健康需求為導向,以調整布局結構、提升能級為主線,適度有序發展,強化薄弱環節,科學、合理確定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數量、規模及布局。(二)堅持公平與效率的統一。優先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促進公平公正。同時,注重醫療衛生資源配置與使用的科學性與協調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三)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切實落實政府在制度、規劃、籌資、服務、監管等方面的責任,維護基本醫療衛生的公益性。同時,大力發揮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方面的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
21、積極性和創造性,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四)堅持系統整合。加強全行業監管與屬地化管理,統籌城鄉、區域資源配置,統籌當前與長遠,統籌預防、醫療和康復,中西醫并重,注重發揮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整體功能,促進均衡發展。(五)堅持分級分類管理。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醫療衛生資源現狀,統籌不同區域、類型、層級的醫療衛生資源的數量和布局,分類制訂配置標準。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著力提升服務能力和質量;合理控制公立醫院資源規模,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提高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六)堅持信息化支撐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網絡信息技術,促進遠程醫療、醫藥監管平臺等現代醫療技術
22、手段轉變服務和管理模式,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三、規劃目標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構建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 “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奠定堅實的醫療衛生資源基礎。表4:2020年畢節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資源要素配置規劃指標主要指標2020年目標2015年現狀具體目標值絕對增長值指標性質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張)5.553.7350172張17800張指導性 醫院4.352.6439324張16000張指導性公立醫院2.851.0825764張160
23、00張約束性 其中: 市辦醫院0.90.29 8136張5700張指導性 縣辦醫院1.80.7916272張9000張指導性 其他公立醫院0.150 1356張1300張指導性 社會辦醫院1.51.5613560張平衡指導性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20.9910840張1800張指導性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人)2.50.8922600人14000人指導性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人)3.141.1728385人17500人指導性每千人口公共衛生人員數(人)0.830.47503人3800人指導性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人)20.421808人1400人約束性醫護比1:1.251:1.311:1.31
24、指導性地市辦及以上醫院床護比1:0.61:0.61:0.6指導性縣辦綜合性醫院適宜床位規模(張)500指導性地市辦綜合性醫院適宜床位規模(張)800指導性第三章 總體布局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設置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主要包括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等。醫院分公立醫院和社會辦醫院。其中,公立醫院分為政府辦醫院(根據功能定位主要劃分為縣辦醫院、市辦醫院)和其他公立醫院(主要包括軍隊醫院、國有和集體企事業單位等舉辦的醫院)。縣級以下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為公立和社會辦兩類。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其他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主要包括國有集體和集體企事業單位等舉辦的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根據屬地層級不同,
25、政府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劃分為縣辦、市辦兩類,由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衛生監督機構、院前急救機構、采供血機構組成,按照服務人口和服務半徑合理布局。其他公立醫院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公立醫院社會辦醫院政府辦醫院市辦醫院 縣辦醫院軍隊醫院國有和集體企事業醫院公立社會辦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村衛生室(村計劃生育服務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等政府辦其他市辦公共衛生機構縣辦公共衛生機構國有和集體企事業單位公共衛生機構二、信息資源加強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到2020年,實現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數據庫基本覆蓋所有人群并信息動態更新。強化健
26、康醫療大數據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 設立市、縣衛生健康信息中心,實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打造專業的衛生信息化隊伍,建成內外兼備、上下互通的畢節市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和完善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全員人口等為核心的基礎數據庫。強化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綜合管理等應用信息系統建設,推進數據采集、集成共享和業務協同。建立衛生計生部門牽頭、跨部門密切配合、統一歸口的健康醫療數據共享機制。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推進互聯網醫療。整合線上線下資源,規范醫療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和健康醫療應用管理,大力推進互聯網健康咨詢、網上預約分診、移動支付和檢查檢驗結果查詢、隨訪跟蹤
27、等應用,推進居民健康卡、社會保障卡等應用集成,激活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應用。開展網上預約診療、健康移動應用等服務,探索建立互聯網在線醫療服務新模式。全面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全市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和鄉鎮衛生院遠程醫療全覆蓋,高標準構建以市級遠程醫療服務平臺為樞紐,內聯市縣公立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外接國家、省級及外省部分重點醫院的遠程醫療服務網絡。醫院遠程診療中心均按“五室一中心”規范建設。完善遠程醫療收費結算、組織管理、業務流程、質量控制等配套制度,充分發揮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優質醫療資源和區域重點學科(專科)優勢,全天候為群眾提供價廉、便捷、質優、可持續的遠程醫療服務。不斷完善遠程醫療運行機制,拓展服務功能
28、,積極開展遠程教育、雙向轉診、遠程預約服務。三、設備配置根據功能定位、醫療技術水平、學科發展和群眾健康需求,堅持資源共享和階梯配置原則,引導醫療機構合理配置適宜設備,逐步提高國產醫用設備配置水平。(一)資源共享。建立不同級別醫院之間、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分工協作機制,逐步推進二級以上醫院檢查檢驗、消毒供應中心等資源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慢性病醫療機構開放。加快建設區域性檢查檢驗、病理診斷、醫學影像中心,實現區域資源共享。加強質量控制,推進同級醫療機構間以及醫療機構與獨立檢查檢驗機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二)階梯配置。各級政府充分履行對醫療衛生機構配置大型設備的財政支出職責,以縣及縣以下醫
29、療衛生機構為重點,加強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設備配置。市級醫院按照相關法規和規范要求并根據需求進行設備配置。縣級醫院,優化配置和使用診斷設備,實現設備標準化配置達100%。建立診療設備科學管理和規范使用制度,促進安全有效利用。全面加強影像、檢驗、檢測等科室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引進實用先進診斷技術,加快建設區域性檢查檢驗、病理診斷、醫學影像中心。加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設備配置,市、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本檢驗設備配置達標率達到100%,儀器設備正常運行率達到95%以上,檢驗項目開展率達到95%以上。進一步加強婦幼保健等公共衛生機構設備配置。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切實加強診斷設備配置,配備DR、
3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靜態心電圖機、動態心電圖機、彩超、尿分析儀、血球計數器、電解質分析儀、全科診療儀等數字化檢測檢驗設備,配齊檢測檢驗人員,完善管理制度,強化質量控制,提高設備使用效率。提升改善村衛生室設備配置條件,配置健康一體機等檢測設備。建成基本診療、公共衛生、健康檔案等管理服務為一體的信息系統。(三)分級管理。按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進行設備管理。甲類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組織實施。乙類由省衛生計生委制定規劃并組織實施。市衛生計生委負責轄區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初審和日常監管。四、技術配置健全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制度,在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準入審批改革后,理清相關醫療技術范圍,將限制臨床應用的醫療技術
31、作為管理重點,強化醫療機構在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和管理的主體責任。加強臨床應用事中事后監管責任,保證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加強基因檢測等先進健康技術的引領示范,減少出生缺陷,促進重大疾病防治,推進個性化精準醫療普及惠民。圍繞常見疾病和健康問題,加快推進適宜衛生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推廣應用。以發展優質醫療資源為目標,加強對臨床專科建設發展的規劃引導和支持,發揮其示范、引領、帶動和輻射作用,提高基層和區域的專科水平,逐步緩解地域、城鄉、學科之間發展不平衡,促進醫療服務體系協調發展。注重中醫臨床專科的建設,強化中醫藥技術推廣應用。以市辦綜合醫院為龍頭,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臨床重點(學科)專科,到2020年
32、,力爭建成10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個市級醫學重點學科。提高常見病、多發病診療,重點加強突發事件現場醫療救援能力,及時有效處理相關專科危急重癥搶救與疑難病轉診。加強重點學科建設,每個縣級醫院建設5個以上市、縣級重點專科和重癥醫學科、急診急救體系;培育提升5個以上薄弱學科,重點加強近三年疾病外轉率排名前5至10位的臨床專科服務能力建設。積極開展對口幫扶,夯實浙江省、廣州市、援黔專家團、各民主黨派幫扶及省內醫療對口幫扶工作,實現縣級醫院對口幫扶全覆蓋,重點幫助每個縣級醫院建成5個重點學科及重癥監護室、急診急救體系。到2020年,縣級醫院全部達到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加大鄉鎮衛生院特色專
33、科建設力度,以特色科室建設為切入點和突破口,重點在急診急救、產科、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中西醫特色技術治療、慢性病康復護理等方面培育和扶植一批適合基層需求的特色服務項目。深化二級醫院對口支援,完善二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長期協作機制,常年派駐工作人員(含醫療、護理、管理人員)開展出門診、管病床、做手術、帶教學等活動,重點幫助提高當地近3年外轉率排前5位病種的醫療救治能力。大力開展崗位練兵活動,強化技術能力提升。加強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護理病床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置安寧療護、老年養護病床。加強康復護理人員培訓,支持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中醫綜合服務區(
34、中醫館),推廣針灸、推拿、拔罐、中醫熏蒸等技術。第四章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第一節 醫院一、公立醫院(一)功能定位。公立醫院是我市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在三級醫療服務網絡中是一級(市級)、二級(縣級)服務網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維護公益性,充分發揮在基本醫療服務提供、急危重癥和疑難病癥診療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承擔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培養、醫學科研、醫療教學等任務,承擔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衛生服務、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援外、國防衛生動員、支農、支邊和支援社區等任務。縣辦醫院主要承擔區域內居民的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急危重癥搶救與疑難病轉診,培訓和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相應公共衛生服務職能以及突
35、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等工作,是政府向縣級區域內居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載體。市辦醫院主要向市級區域內居民提供代表本區域高水平的綜合性或專科性醫療服務,接受縣辦醫院轉診,并承擔人才培養和一定的科研任務以及相應公共衛生和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任務。(二)機構設置。在各縣(區)至少設置1所三級綜合醫院、1所二級及以上級中醫醫院和1所二級婦幼保健院。除百管區、金海湖新區外,各縣(區)規劃設置第二人民醫院(金沙縣按二甲標準建設,其余縣區按三級標準建設)。酌情設立婦產醫院、兒童醫院、精神病醫院、老年病醫院或其他空缺專業醫院。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金海湖新區在區級綜合醫院設置中醫科,不單獨設立中醫院。嚴格控
36、制公立醫院單體床位規模的不合理增長,縣辦綜合性醫院床位數一般配置為500張,100萬人口以上的縣原則上不超過1000張。市級設立第一人民醫院、第一人民醫院雙山分院、第二人民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含傳染病醫院、艾滋病關愛醫院)、市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5所三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立市中醫院1所三級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含市兒童醫院、婦產醫院、)1所三級婦幼保健院。同時根據畢節市實際,設立腫瘤醫院、精神病醫院、老年病醫院等3所專科醫院及1個醫學檢驗中心、1個醫學影像中心。市辦綜合性醫院床位數原則上不超過1200張,專科醫院的床位規模根據實際需要配置。表5:畢節市市辦、縣辦公立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設立級別
37、機構舉辦主體機構名稱擬設床位區域內床位設置規劃目標床位總數每千人口床位數市級市人民政府市第一人民醫院500張8000張0.9張市中醫院500張市精神病醫院200張市第一人民醫院雙山分院(新增)1760張市中醫院分院(新建)800張市第二人民醫院(新建)500張市第三人民醫院(市傳染病醫院、市艾滋病關愛醫院)(新建)1280張市婦幼保健院(新建)960張市婦產醫院(新建)市兒童醫院(新建)市腫瘤醫院(新增)500張畢節市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新增)500張市老年病醫院(新增)500張市醫學檢驗中心(新建)市醫學影像中心(新建)七星關區七星關區人民政府七星關區人民醫院1000張2600張1.8
38、張七星關區第二人民醫院(新增)500張七星關區中醫院(新增)500張七星關區婦幼保健院(新建)300張七星關區精神病醫院300張大方縣大方縣人民政府大方縣人民醫院500張1800張1.8張大方縣中醫院500張大方縣第二人民醫院(新增)500張大方縣婦幼保健院200張大方縣精神病醫院100張黔西縣黔西縣人民政府黔西縣中心醫院500張1800張1.8張黔西縣中醫院500張黔西縣第二人民醫院500張黔西縣婦幼保健院(新建)200張黔西縣兒童醫院(新增)100張金沙縣金沙縣人民政府金沙縣人民醫院500張1500張1.8張金沙縣中醫院500張金沙縣婦幼保健院(新建)200張金沙縣兒童醫院(新建)100張
39、金沙縣老年病醫院(新建)100張金沙縣精神病醫院(新建)100張織金縣織金縣人民政府織金縣人民醫院500張2000張1.8張織金縣中醫院500張織金縣婦幼保健院(新建)200張織金縣兒童醫院(新增)100張織金縣第二人民醫院(新增)500張織金縣老年病醫院(新增)100張織金縣精神病醫院(新增)100張納雍縣納雍縣人民政府納雍縣人民醫院500張1900張1.8張納雍縣中醫院500張納雍縣第二人民醫院(新建)500張納雍縣婦幼保健院(新建)200張納雍縣老年病醫院(新建)100張納雍縣精神病醫院(新建)100張威寧縣威寧縣人民政府威寧縣人民醫院500張2600張1.8張威寧縣第二人民醫院500張
40、威寧縣中醫院500張威寧縣婦幼保健院(婦女兒童醫院)500張威寧縣老年病醫院200張威寧縣精神病醫院200張其它專科醫院200張赫章縣赫章縣人民政府赫章縣人民醫院500張1800張1.8張赫章縣中醫院(新建)500張赫章縣婦幼保健院(新建)200張赫章縣第二人民醫院(新建)500張赫章縣老年病醫院(新建)100張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人民醫院200張250張2.3張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婦幼保健院50張金海湖新區金海湖新區管委會金海湖新區人民醫院200張500張1.8張金海湖新區老年病醫院200張雙山新區婦幼保健院100張其他軍隊、企事業單位辦醫院1000張0
41、.11張合計25750張2.85張二、社會辦醫院社會辦醫院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醫療服務需求的有效途徑。社會辦醫院可以提供基本醫療服務,與公立醫院形成有序競爭;可以提供高端服務,滿足非基本需求;可以提供康復、老年護理等緊缺服務,是公立醫院醫療資源的有力補充。截至2015年,全市社會辦醫療機構設置床位6937張,實際共開放床位13857張(每千人口1.56張),存在規模小、檔次低、投入少、租房建、超規模開放床位等問題。到2020年,要通過改關停并轉,縮減超編床位,促進社會辦醫向大規模型、高檔次、高水平、特色化發展。按照每千人口不低于1.5張床位為社
42、會辦醫院預留規劃空間,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各類醫療機構,包括發展中醫類專科醫院、腫瘤醫院、兒童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站)、口腔疾病、老年病和慢性病診療機構等醫療機構。同步預留診療科目設置和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空間。進一步放寬中外合資、合作辦醫條件,逐步擴大具備條件的境外資本設立獨資醫療機構試點,加強行業監管,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表6:畢節市社會辦醫院設置規劃設立地點機構舉辦主體現設機構床位數社會辦醫院規劃設置目標機構類別機構級別數量擬設床位床位總數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七星關區社會資本2735綜合醫院或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三級21000張2200張1.5張二級3300張一級10600張專科醫院400張大
43、方縣社會資本2295綜合醫院或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三級1500張1700張1.8張二級4400張一級10600張專科醫院200張黔西縣社會資本1206綜合醫院或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三級1500張1500張1.5張二級2200張一級8500張專科醫院300張金沙縣社會資本919綜合醫院或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三級1500張1000張1.5張二級1100張一級5300張專科醫院100張織金縣社會資本2265綜合醫院或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三級1500張1800張1.5張二級3300張一級10600張專科醫院400張納雍縣社會資本1029綜合醫院或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三級1500張1600張1.5張二級
44、2200張一級8480張專科醫院420張赫章縣社會資本1143綜合醫院或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三級1500張1300張1.5張二級2200張一級5300張專科醫院300張威寧縣社會資本2265綜合醫院或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三級1500張2200張1.5張二級4400張一級15900張專科醫院400張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社會資本55綜合醫院或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二級1100張150張1.5張專科醫院50張金海湖新區社會資本80綜合醫院或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二級1100張150張1.5張專科醫院50張合計961513600張1.5張第二節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功能定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主要職責是提供預
45、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復、護理服務,向醫院轉診超出自身服務能力的常見病、多發病及危急和疑難重癥病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包括鄉鎮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村衛生室、醫務室、門診部(所)等。鄉鎮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以及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護理、康復等綜合服務,并受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委托,承擔轄區范圍內的公共衛生管理工作,負責對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綜合管理、技術指導和鄉村醫生的培訓等。鄉鎮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分
46、為中心鄉鎮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一般鄉鎮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中心鄉鎮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除具備一般鄉鎮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的服務功能外,還應開展普通常見手術等,并承擔對周邊區域內一般鄉鎮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的技術指導工作。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在鄉鎮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統一管理和指導下,承擔行政村、居委會范圍內人群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普通常見病、多發病的初級診治、康復等工作。單位內部的醫務室和門診部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負責本單位或本功能社區的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其他門
47、診部、診所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根據居民健康需求,提供相關醫療衛生服務。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其提供的服務予以補助。二、機構設置鄉鎮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鄉鎮、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或一定服務人口進行設置。到2020年,實現政府在每個鄉鎮辦好1所標準化建設的鄉鎮衛生院,在每個街道辦事處范圍或3-10萬居民規劃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綜合考慮城鎮化、地理位置、人口聚集程度等因素,選擇1/3-1/2左右的鄉鎮衛生院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建設中心鄉鎮衛生院。有條件的中心鄉鎮衛生院可以按二級醫院規模建設。城市一級和部分二級公立醫院可以根據需要,通過結構和功能改造轉為社
48、區衛生服務中心。到2020年,每千人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1.2張,重點加強護理、康復病床的設置。根據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情況以及服務半徑、服務人口等因素合理設置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原則上每個行政村應當設置1個村衛生室,人口較多的村可設置2-3所村衛生室(每個村衛生室服務人口不能少于1000人),城市每500010000人口設立一所社區衛生服務站。個體診所等其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設置,不受規劃布局限制,實行市場調節的管理方式。鼓勵退休醫師舉辦個體診所。表7:畢節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規劃縣區擬設鄉鎮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數擬設村衛生室數擬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49、擬設社區衛生服務站數中心鄉鎮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設置床位數(70/院)一般鄉鎮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設置床位數(30張/院)機構數床位數(50張/中心)七星關服務對象,每個行政村應當設置1個村衛生室,鄉鎮所在地不新增設村衛生室。人口較多的村可設置2-3所村衛生室(每個村衛生室服務人口不能少于1000人)630024大方縣1070020600315021黔西縣1284013390420014金沙縣749014420420042織金縣1070016480630017納雍縣1070013390315024威寧縣1510501957021002赫
50、章縣96301851031509百管區1703901501金海湖新區214041201501合計9365101364080311750156備注: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及診所不設立住院病床。第三節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一、功能定位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是向轄區內提供專業公共衛生服務(主要包括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急救、采供血、綜合監督執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與標準管理、計劃生育、出生缺陷防治等,下同),并承擔相應管理工作的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主要包括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綜合監督執法機構、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急救中心(站)、血站等。縣辦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主要職責是,完成上級
51、下達的指令性任務,承擔轄區內專業公共衛生任務以及相應的業務管理、信息報送等工作,并對轄區內醫療衛生機構相關公共衛生工作進行技術指導、人員培訓、監督考核等。市辦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主要職責是,完成國家、省下達的指令性任務,承擔轄區內的專業公共衛生任務以及相應的信息管理等工作,并對下級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開展人員培訓、業務指導、監督考核等。二、機構設置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按行政區劃,分級設置,按照轄區常住人口數、服務范圍、工作量等因素合理設置。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實縣級及以上每個行政區劃內同類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原則上只設一個。縣級以下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站)和村衛生室、計劃生
52、育服務室承擔相關工作。1、市級設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計劃生育婦幼保健院、中心血站、緊急救援中心5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2、七星關區、大方縣、黔西縣、金沙縣、織金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雙山新區、金海湖新區分別設立1個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織金縣艾滋病防治中心整合到織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4、七星關區、大方縣、黔西縣、金沙縣、織金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雙山新區、金海湖新區縣級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機構根據縣(區)實際可合設或分設,承擔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任務。5、七星關區、大方縣、黔西縣、金沙縣、織金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雙山新區、金海湖新區縣各設立1個縣(區)級婦
53、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鄉辦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與鄉(鎮)衛生院婦幼保健職能整合。村級保留村衛生室和村計劃生育服務室,共享共用。6、在大方縣、黔西縣、織金縣、納雍縣、赫章縣、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單獨設立儲血站,在金沙縣獨立設置基層中心血庫,在威寧縣設立中心血站。七星關區、金海湖新區由市中心血站直接覆蓋,不設立儲血點。7、以市、縣辦公立精神病醫院為主體、綜合性醫院精神科為輔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精神疾病社區康復機構為基礎,社會辦精神病專業醫院為補充,建立健全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和網絡。8、市級設立120急救中心,在大方縣、黔西縣、金沙縣、織金縣、納雍縣、赫章縣設立縣級急救中心,在七星關區、金海湖新區分
54、別設立市級急救分中心,在百管區設立黔西縣分中心。依托鄉鎮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建立急救站,將符合條件的公立(社會辦)醫院納入網絡醫院。以市120急救中心為龍頭,縣(區)120急救分中心為樞紐,與鄉鎮急救站和各院前急救網絡醫院共同建成比較規范完善的急救網絡。表8:畢節市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設置規劃區域級別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類別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計生執法機構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采供血機構專業精神衛生機構急救體系市級1111(市中心血站)1(市精神病醫院)1(市120急救中心)七星關區11101(七星關區精神病醫院)1(市120七星關區急救分中心)大方縣1111(大方縣儲血站)1(大方縣精神
55、病醫院)1(大方縣120急救中心)黔西縣1111(黔西縣儲血站)1(黔西縣中心醫院精神科)1(黔西縣120急救中心)金沙縣1111(金沙縣中心血庫)1(金沙縣精神病醫院)1(金沙縣120急救中心)織金縣1111(織金縣儲血站)1(織金縣精神病醫院)1(織金縣120急救中心)納雍縣1111(納雍縣儲血站)1(納雍縣精神病醫院)1(納雍縣120急救中心)威寧縣1111(中心血站)1(威寧縣精神病醫院)1(威寧縣120急救中心)赫章縣1111(赫章縣儲血站)1(赫章縣精神病醫院)1(赫章縣120急救中心)百管區1111(百管區儲血站)1(百管區人民醫院精神科)1(黔西縣120百管區急救分中心)金海湖
56、新區11101(金海湖新區人民醫院精神科)1(市120金海湖新區急救分中心)合計11111191111第五章 衛生人才隊伍第一節 人員配備到2020年,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5人,注冊護士數達到3.14人,醫護比達到1:1.25,市辦及以上醫院床護比不低于1:0.6,公共衛生人員數達到0.83人,人才規模與我市人民群眾健康服務需求相適應,城鄉和區域醫藥衛生人才分布趨于合理,各類人才隊伍統籌協調發展。加強全科醫生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科醫生制度。促進醫務人員合理流動,使其在流動中優化配置,充分發揮作用。加強公共衛生人員的專項能力建設。一、醫院以執業(助理)醫師和注冊護
57、士配置為重點,以居民衛生服務需求量和醫師標準工作量為依據,結合服務人口、經濟狀況、自然條件等因素配置醫生和護士的數量,合理確定醫護人員比例。按照醫院級別與功能任務的需要確定床位與人員配比,承擔臨床教學、帶教實習、支援基層、援外醫療、應急救援、醫學科研等任務的醫療衛生機構可以適當增加人員配置。未達到床護比標準的,原則上不允許擴大床位規模。表9:畢節市各級醫院衛技人才配備規劃區域級別公立醫療機構社會辦醫療機構床位數醫師護士床位數醫師護士市級800024003200七星關區260078010402200440880大方縣18005407201700340680黔西縣18005406401500300
58、600金沙縣15004506001000200400織金縣20006008001800360720納雍縣19005707601600320640威寧縣260078010401300260520赫章縣18005407202200440880百管區250751001503060金海湖新區5001502001503060其他公立醫院1000300400合計257507725103001360027205440備注:1、公立醫院標準參照國家衛生計生委三級綜合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指南(2016年版)(醫師與床位之比0.3:1 ,護理崗位人員與床位之比0.4:1)。2、社會辦醫療機構參照二級綜合醫院基本標準(
59、醫師與床位比0.2:1 ,護理崗位人員與床位之比0.4:1)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到2020年,每千人口基層衛生人員數達到3.5人以上,在我市初步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全科醫生制度,基本形成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全科醫生與城鄉居民基本建立比較穩定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全科醫生服務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原則上每千人應有1名鄉村醫生,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適當增加。每所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鄉村醫生執業。到2020年,全市鄉鎮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規劃配備衛生人員20000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劃配備衛生人員
60、3325人,鄉村醫生總數規劃達到9050人,其中全科醫生總數達2700人。表10:畢節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技人才配備規劃區域級別鄉鎮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村醫生數機構數床位數衛技人員數其中:全科醫師數機構數床位數衛技人員數其中:全科醫師數七星關區33167831883996300570571550大方縣30130024703183150285181150黔西縣2512301330260420038024950金沙縣269101729180420038020650織金縣261180224232163005702412納雍縣23109020712853150285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布藝沙發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太陽能電動車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國內面粉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競爭策略與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 2025展覽服務合同示范文本
- 2025-2030年國內抗紫外線纖維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國內嬰兒護膚品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競爭策略與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醫用敷料行業風險投資發展分析及投資融資策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包裝氣泡膜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項目管理的溝通與信任構建試題及答案
- 工程項目管理高頻考點試題及答案
- 液化石油氣充裝操作規程
- 工學一體化教學參考工具體例格式9:學習任務工作頁
-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的建構、實施與創新
- 供應鏈公司成立方案
- 質量風險與機遇分析評價表完整
- 寵物美容與護理PPT全套完整教學課件
- 北京市行政處罰案卷標準和評查評分細則
- 現澆混凝土箱梁專項施工方案
- 美容師初級操作技能考核評分記錄表
- 國產數據庫發展研究報告
- 教師專業發展第9章-教師個人自傳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