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目 錄 TOC o 1-2 h z HYPERLINK l _Toc200261702 1概述 PAGEREF _Toc200261702 h 1 HYPERLINK l _Toc200261703 1.1.目的任務 PAGEREF _Toc200261703 h 1 HYPERLINK l _Toc200261704 1.2 編制依據 PAGEREF _Toc200261704 h 1 HYPERLINK l _Toc200261705 1.3交通及位置 PAGEREF _Toc200261705 h 2 HYPERLINK l _Toc200261706 1.4以往的地質
2、工作 PAGEREF _Toc200261706 h 3 HYPERLINK l _Toc200261707 1.5礦山基本情況及開采利用概況 PAGEREF _Toc200261707 h 5 HYPERLINK l _Toc200261708 1.6本次工作情況 PAGEREF _Toc200261708 h 10 HYPERLINK l _Toc200261709 2 礦山地質概況 PAGEREF _Toc200261709 h 13 HYPERLINK l _Toc200261710 2.1 礦區地層 PAGEREF _Toc200261710 h 13 HYPERLINK l _To
3、c200261711 2.2 構造 PAGEREF _Toc200261711 h 14 HYPERLINK l _Toc200261712 2.3煤層特征 PAGEREF _Toc200261712 h 15 HYPERLINK l _Toc200261713 2.4.煤巖特征 PAGEREF _Toc200261713 h 17 HYPERLINK l _Toc200261714 2.5.礦石風(氧)化特征 PAGEREF _Toc200261714 h 19 HYPERLINK l _Toc200261715 2.6煤層頂底板及夾石 PAGEREF _Toc200261715 h 19
4、HYPERLINK l _Toc200261716 2.7礦床共(伴)生礦產 PAGEREF _Toc200261716 h 20 HYPERLINK l _Toc200261717 3.礦石加工技術性能 PAGEREF _Toc200261717 h 20 HYPERLINK l _Toc200261718 3.1 工藝特征 PAGEREF _Toc200261718 h 20 HYPERLINK l _Toc200261719 3.2 煤的工業用途 PAGEREF _Toc200261719 h 20 HYPERLINK l _Toc200261720 4 PAGEREF _Toc2002
5、61720 h 20 HYPERLINK l _Toc200261721 4.1 水文地質 PAGEREF _Toc200261721 h 20 HYPERLINK l _Toc200261722 4.2 工程地質條件 PAGEREF _Toc200261722 h 26 HYPERLINK l _Toc200261723 4.3環境地質條件 PAGEREF _Toc200261723 h 29 HYPERLINK l _Toc200261724 4.4煤炭安全生產綜合評價 PAGEREF _Toc200261724 h 30 HYPERLINK l _Toc200261725 4.5開采技術
6、條件小結 PAGEREF _Toc200261725 h 31 HYPERLINK l _Toc200261726 5核實地質工作及質量評述 PAGEREF _Toc200261726 h 31 HYPERLINK l _Toc200261727 5.1核實地質工作方法、工程布置原則及質量評價 PAGEREF _Toc200261727 h 31 HYPERLINK l _Toc200261728 5.2核實地質工作工程測量及質量評價 PAGEREF _Toc200261728 h 32 HYPERLINK l _Toc200261729 5.3采樣、化驗及質量評價 PAGEREF _Toc2
7、00261729 h 32 HYPERLINK l _Toc200261730 5.4探采對比 PAGEREF _Toc200261730 h 32 HYPERLINK l _Toc200261731 6. 資源儲量估算 PAGEREF _Toc200261731 h 33 HYPERLINK l _Toc200261732 6.1 儲量估算工業指標 PAGEREF _Toc200261732 h 33 HYPERLINK l _Toc200261733 6.2儲量估算煤層及儲量范圍 PAGEREF _Toc200261733 h 34 HYPERLINK l _Toc200261734 6.
8、3 儲量估算方法選擇依據 PAGEREF _Toc200261734 h 35 HYPERLINK l _Toc200261735 6.4 儲量估算參數的確定 PAGEREF _Toc200261735 h 35 HYPERLINK l _Toc200261736 6.5 采空區邊界圈定 PAGEREF _Toc200261736 h 36 HYPERLINK l _Toc200261737 6.6塊段劃分原則 PAGEREF _Toc200261737 h 36 HYPERLINK l _Toc200261738 6.7資源儲量類型的確定 PAGEREF _Toc200261738 h 36
9、 HYPERLINK l _Toc200261739 6.8 儲量核查估算結果 PAGEREF _Toc200261739 h 37 HYPERLINK l _Toc200261740 6.9資源儲量增減變化情況 PAGEREF _Toc200261740 h 41 HYPERLINK l _Toc200261741 7 礦山社會、經濟效益 PAGEREF _Toc200261741 h 47 HYPERLINK l _Toc200261742 8 結語及建議 PAGEREF _Toc200261742 h 47附圖:1、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整合前后地形地質及井上下對照圖 1:5
10、0002、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水、工、環地質綜合圖 1:50003、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1-15-5地質剖面1:50004、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K18、K19、K21、K23、K21、K23、K25、K27、K29煤層底板等高線及儲量估算圖 1:5000 5、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煤系地層綜合柱狀圖 1:10006、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ZK201鉆孔柱狀圖 1:200附件(復印件)1、編制單位資質證書 2、委托書3、承諾書4、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等四縣(區)煤礦整合和調整布局方案的批復(黔府函2006205號5、
11、整合協議6、企業名稱預先核準通知書7、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臨時采礦許可證8、原潘家溝煤礦采礦許可證。 10、原小寨溝煤礦采礦許可證11、原恒鑫煤礦采礦許可證12、原云桂煤礦采礦許可證13、瓦斯等級鑒定批復200767號14、煤層自燃傾向性、煤塵爆炸性鑒定報告15、煤質化驗報告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資源 /儲量核實報告 內審意見書 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楊忠)委托我所編制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我所于2007年11月20日組織有關專家對該資源/儲量核實報告進行了內部審查,審查意見如下:1、實報告的目的明確,依據充分。2、本次工作充分利
12、用了以往的地質勘探成果、井巷、野外實測資料及該公司所提供的各種有效原始資料,經綜合整理編制而成。其數據準確、成果可靠。3、儲量估算的主要參數煤層厚度、比重、產狀準確,計算方法正確。4經本次核查估算,截止2007年7月底止,礦區范圍內準采標高內地質勘查資源/儲量總量為2217.9萬噸,其中采空區動用儲量(122b)86.8萬噸,礦區范圍內保有資源/儲量(332+333+334?)2131.1萬噸,準采標高下預測的潛在資源量1033.4萬噸。5、本核實報告內容可以作為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占用煤炭資源儲量的依據。 重慶煤田地質研究所 2007年11月20日1概述1.1.目的任務根據貴州
13、省人民政府關于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等四縣(區)煤礦整合和調整布局方案的批復(黔府函2006205號精神),水城縣蟠龍鄉潘家溝煤礦與水城縣蟠龍鄉小寨溝煤礦、水城縣蟠龍鄉恒鑫煤礦、水城縣蟠龍鄉云桂煤礦于2007年4月達成整合協議,擬組建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楊忠)。為貫徹執行礦產資源法、礦產儲量登記統計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查明整合后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煤炭資源賦存情況,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楊忠)(以下簡稱“蟠龍煤業”)特委托重慶煤田地質研究所對該公司下屬的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煤炭資源保有儲量進行核查,提交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資源/儲量核實
14、報告。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充分收集該礦井現有生產巷道揭露資料,調查礦區地質構造、煤層賦存狀況,煤質及開采技術條件的變化,圈定采空區范圍等,結合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提供的各種圖紙資料、參與整合的煤礦的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和地質報告等相關資料,經綜合分析整理,編制本儲量核實報告,作為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辦理儲量登記和取得新的采礦許可證的依據之一。1.2 編制依據(1)煤、泥炭地質勘查規范(DZ/T0215-2002)(2)國土資發200740號關于印發煤、泥炭地質勘查規范實施指導意見的通知(3)關于印發固體礦產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寫規定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26號(4)國家
15、標準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GB/T17766-1999);(5)礦井水文地質規程煤炭部(84)煤生字第550號;(6)生產礦井儲量管理規程煤炭部(83)煤生字第1275號;(7)生產礦井儲量及損失量計算辦法的規定;(8)參與資源整合的礦井的資源儲量核實報告(9)合同書、委托書、及我所工程技術人員現場收集的該礦生產地質資料等。(10)地質報告等1.3交通及位置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位于水城縣城西南部的蟠龍鄉,行政隸屬水城縣蟠龍鄉,其地理坐標為:東經:10506501050756,北緯:262107262226礦山南距蟠龍鄉政府所在地約3km, 離水黃高等級公路約1.0Km,距水城縣
16、城(縣政府所在地)約51Km,有公路相通,交通較為方便(詳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交通位置圖)。1.4以往的地質工作(1) 1958年3月,原貴州省地質局郎岱隊提交了郎岱、水城地區煤田初步普查報告,初步查明了煤層賦存狀態和地質構造(落差大于30m的斷層),并獲得了一定比例的工業儲量,高級儲量較少,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位于該普查區外圍。(2) 2005年10月,貴州省地礦局113地質大隊在礦區范圍進行地質工作,施工鉆孔一個,提交有貴州省水城縣蟠龍鄉小寨溝煤礦勘查地質報告,估算k18、 k19、 k23、 k25、 k27煤層資源量(334?)330萬噸。(3)、2004年
17、11月,貴州省地礦局113隊對小寨溝煤礦進行儲量核實,提交貴州省水城縣蟠龍小寨溝煤礦地質報告,到2004年11月止,礦區范圍內的保有儲量為(333)264萬噸,(市國土資函200511號),其中k18煤層(333)31萬噸,中k19煤層(333)44萬噸, k23煤層(333)25萬噸, k25煤層(333)61萬噸, k27煤層(333)53萬噸, k29煤層(333)50萬噸。(4) 2004年6月,貴州省有色地質勘查局二總隊對恒鑫煤礦進行地質簡測,提交有貴州省水城縣蟠龍恒鑫煤礦地質簡測報告,截止至2004年6月,恒鑫煤礦礦區內的保有資源儲量(333)為210.5萬噸(該報告未評審),其中
18、K23煤層(原k13煤層) (333)22.1萬噸,K25煤層(原k17煤層)(333)116.3萬噸,k27煤層(原k19煤層)(333)72.1萬噸。(5) 2004年11月,貴州省地礦局113地質大隊對潘家溝煤礦進行儲量核查,提交有貴州省水城縣蟠龍鄉潘家溝煤礦礦產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截止至2004年12月,潘家溝煤礦礦區內的保有儲量(333)為125萬噸(市國土資函200511號),其中K19煤層(原k7煤層)(333)20萬噸,K21煤層(原k10煤層)(333)14萬噸,K23煤層(原k13煤層)(333)23萬噸,K25煤層(原K14煤層)(333)68萬噸。(6 ) 2003年5
19、月,貴州省有色地質勘查局二總隊對云桂煤礦進行地質勘查,提交有貴州省水城縣蟠龍云桂煤礦勘查地質報告,截止至2003年6月,云桂煤礦礦區內的保有資源儲量(333)為425.4萬噸(該報告未評審),其中K18煤層(原k1煤層)(333)33.2萬噸,K19煤層(原k7煤層)((333)41萬噸,K25煤層(原k19煤層)(333)220.6萬噸,K27煤層(原k21煤層(333)130.6萬噸。經過上述地質工作,基本查明了井田內主要地質構造、可采煤層層數、厚度及煤質情況,初步查明了含水層層位,直接充水含水層的富、導水性等水文地質條件。為本次地質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地質資料。1.5礦山基本情況及開采利用概
20、況整合前礦井情況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由原水城縣蟠龍鄉小寨溝煤礦、水城縣蟠龍鄉恒鑫煤礦、水城縣蟠龍鄉潘家溝煤礦、水城縣蟠龍鄉云桂煤礦整合而成。.1水城縣蟠龍鄉潘家溝煤礦水城縣蟠龍鄉潘家溝煤礦建于2001年,為私營小煤礦, 2001年12月取得采礦許可證,有效期為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設計生產規模為3萬噸/年,2006年12月取得新的采礦許可證,證號5200000630798,有效期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生產規模9萬噸,礦區平均走向長0.8km,平均傾斜寬0.7 km,開采K23、K25煤層共四層煤,準采標高+1300m+1000m,礦區面積0.406km
21、2,其具體范圍由4個拐點坐標確定,拐點坐標見表1:表1 水城縣蟠龍鄉潘家溝煤礦拐點坐標表(整合前)拐點編號XY備注A291837835512696準采標高+1300m+1000m,礦區面積0.406km2B291844035513200C291762435513021D291800635512306水城縣蟠龍鄉潘家溝煤礦于2002年6月取得生產許可證,設計生產能力9萬噸/年。證號D240303001,2004年1月取得工商營業執照,2006年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其礦長資格證、礦長安全資格證等相關證照齊全,是一個合法的生產礦山。水城縣蟠龍鄉潘家溝煤礦現為斜井開拓,現主要運輸大巷布置于K25煤層中
22、,分區抽出式通風,偽傾斜柔性掩護支架采煤法,采區前進式,區內前進式開采,煤電鉆打眼,放炮落煤,人工攉煤,柔性掩護支架支護,全部陷落法管理頂板。掘進方式為打眼放炮,人工裝渣。排水方式為機械抽排至地面。斜井采用絞車提升,平巷采用人力推車運輸,地面汽車運輸。礦井歷年累計動用儲量52.5萬噸。其中采出量約43萬噸,損失量約11.5萬噸。歷年礦井回采率72.2%、采區回采率81.9 %。現潘家溝煤礦K23和K23煤層已開采至+1050m標高。.2 水城縣蟠龍鄉小寨溝煤礦水城縣蟠龍鄉小寨溝煤礦建于2001年,為私營小煤礦, 2001年12月取得采礦許可證,有效期為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設計生
23、產規模為3萬噸/年;2006年12月取得新的采礦許可證,證號5200000630238,有效期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生產規模3萬噸,礦區平均走向長1km,平均傾斜寬0.5 km,主采K25煤層,準采標高+1250m+980m,礦區面積0.5127km2,其具體范圍由6個拐點坐標確定,拐點坐標見表2:表2 水城縣蟠龍鄉小寨溝煤礦拐點坐標表(整合前)拐點編號XY備注A291589035511470準采標高+1250m+980m,礦區面積0.1527km2B291589035511930C291608035511860D291627235512080E291690035511930F2
24、91690035511470水城縣蟠龍鄉小寨溝煤礦采用斜井開拓,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風,小階段爆破采煤法,采區前進式,區內前進式開采,煤電鉆打眼,放炮落煤,人工攉煤,木支柱支護,全部陷落法管理頂板。掘進方式:打眼放炮,人工裝渣。排水方式為機械抽排至地面。斜井采用絞車提升,平巷采用人力推車運輸。地面汽車運輸。截止2007年7月底水城縣蟠龍鄉小寨溝煤礦動用儲量區域為F2斷層上盤的部分儲量,累計為累計動用資源量23.6萬噸。該礦屬關閉整合礦井,現處于停產關閉狀態。.3 水城縣蟠龍鄉恒鑫煤礦水城縣蟠龍鄉恒鑫煤礦建于1997年,為私營小煤礦,1997年9月在水城縣辦理了采礦許可證,設計生產規模為6萬噸/年,
25、礦區平均走向長0.8km,平均傾斜寬0.4 km,主采K25煤層,準采標高+1200m+900m,礦區面積0.39km2,其具體范圍由6個拐點坐標確定,見表3:表3 水城縣蟠龍鄉恒鑫煤礦拐點坐標表(整合前)拐點編號XY備注A291770035512420準采標高+1200m+900m,礦區面積0.39km2B291770035512200C291728035512200D291728035511640E291800035511810F291800035512280水城縣蟠龍鄉恒鑫煤礦采用斜井開拓,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風,小階段爆破采煤法,采區前進式,區內前進式開采,煤電鉆打眼,放炮落煤,人工攉煤,
26、木支柱支護,全部陷落法管理頂板。掘進方式:打眼放炮,人工裝渣。排水方式為機械抽排至地面。斜井采用絞車提升,平巷采用人力推車運輸。地面汽車運輸。從建礦至2007年7月底累計動用K25煤層儲量10.7萬噸。其中采出量約7.7萬噸,損失量約3.4萬噸。歷年礦井回采率71.9%、采區回采率79.9%。由于該礦現屬關閉整合礦井,現處于停產關閉狀態。水城縣蟠龍鄉云桂煤礦建于2004年,為私營小煤礦,2004年11月取得采礦許可證,設計生產規模為9萬噸/年,礦區平均走向長1.1km,平均傾斜寬0.8 km,主采K25煤層、K27煤層,準采標高+1300m+660m,礦區面積1.0338km2,其具體范圍由8
27、個拐點坐標確定,拐點坐標見表4:表4 水城縣蟠龍鄉云桂煤礦拐點坐標表(整合前)拐點編號XY備注A291760035513000準采標高+1300m+660m,礦區面積1.0338km2B291656035513000C291656035512070D291696035511990E291696035511680F291722035511680G291722035512260H291765035512245該礦為在建礦井,整合前未動用任何煤炭資源。整合后礦井情況根據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等四縣(區)煤礦整合和調整布局方案的批復(黔府函2006205號精神),水城縣蟠龍潘家溝煤礦與水城
28、縣蟠龍小寨溝煤礦、水城縣蟠龍恒鑫煤礦、水城縣蟠龍云桂煤礦于2007年6月達成整合協議,擬重新組建“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楊忠)”,其企業所屬礦山為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2007年9月取得臨時采礦許可證,證號為:5200000711614,設計生產能力30萬噸/a,有效期2007年9月2008年9月,礦區范圍由4個拐點圈定,拐點坐標如表5所示。表5 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礦區范圍拐點坐標表拐點坐標 直角坐標XY1291820035511837229183473551319532915854355131704291585235511312根據臨時采礦許可證,礦區平均
29、走向長2.455km,平均傾斜寬1.593 km,K18、K19、K21、K23、 K25、K27、K29煤層,準采標高1300m660m,礦區面積3.8717km2 。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擬建生產規模為30萬噸/年,設計采用斜井開拓,分區抽出式通風,走向長壁采煤法(二、三采區為偽傾斜柔性掩護支架采煤法),單體液壓支柱(二、三采區為柔性掩護式支架)支護,全部陷落法管理頂板。掘進方式:打眼放炮,人工裝渣。排水方式為機械抽排至地面。斜井采用絞車提升,工作面平巷采用刮板運輸機運輸,水平運輸大巷采用機車運輸。地面汽車運輸。1.6本次工作情況我所于2007年7月25日接受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
30、責任公司(潘家溝煤礦)煤礦的委托,于8月5日8月15日派各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到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進行了地質調查及各種資料的收集工作。本次收集了貴州省水城縣蟠龍鄉小寨溝煤礦勘查地質報告、貴州省水城縣蟠龍小寨溝煤礦地質報告、貴州省水城縣蟠龍恒鑫煤礦地質簡測報告、貴州省水城縣蟠龍鄉潘家溝煤礦礦產資源/儲量核實報告、貴州省水城縣蟠龍云桂煤礦勘查地質報告的文字資料及圖件;采掘工程平面圖、井上下對照圖及相關文件等。調查核實主要井巷工程3400m,煤層巷道編錄2200m,現場測量煤厚點100處,測量煤巖層產狀60個,老窯調查5處,石門巷道編錄850m,調查測繪剖面5條,長約9041m。進行礦區
31、地質(含環境地質調查)調查約5.30km2,同時調查測繪采空區邊界,地表民房、井泉出露點、地表采空塌陷、工業廣場、村莊保護邊界等,利用所收資料,對1:5000地形地質及水文地質圖進行了修測。本次主要完成工作量見表6。表6 完成工作量情況表序號名稱單位完成工作量1收集已有地質報告份102收集地形地質及井上下對照圖、采掘工程平面圖等張63調查測繪地質剖面圖5條(1:5000)m94014調查核實主要井巷工程m34006巷道編錄m2200(煤巷)850(石門)7煤厚點觀測點1008煤巖層產狀測量點609老窯調查處510環境地質調查km25.3011地形地質及水文地質圖修測等本次報告編制利用參與整和的
32、四個煤礦提供的圖件、文字資料,結合現場收集的資料,根據有關規程規范,完成礦井地形地質和整合前后礦區范圍圖、各煤層儲量估算圖、地質剖面圖等,經綜合分析整理,完成本報告的編制工作。本次保有儲量核查檢測工作的手段、方法正確,取得的數據準確,分析得當,結論真實可靠。經本次核實,截止2007年7月底止,礦區范圍內準采標高內地質勘查資源/儲量總量為2217.9萬噸,其中采空區動用儲量(122b)86.8萬噸,礦區范圍內保有資源/儲量(332+333+334?)2131.1萬噸,準采標高下預測的潛在資源量1033.4萬噸。2 礦山地質概況2.1 礦區地層礦區位于白泥濫壩向斜西翼,出露的地層有二疊系上統玄武巖
33、組(P3)、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3l)、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T1f)及第四系(Q)等(缺失長興組)。現將地層由新到老簡述如下。第四系(Q):為沖積、洪積層,由黃色亞粘土和粉砂巖碎塊構成,沿溝谷低洼地帶分布,厚0m20m。假整合接觸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T1f):為灰綠色薄中厚層狀細砂巖,粉砂巖為主,厚440m550m。假整合接觸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3l):灰色、灰黑色薄中厚層狀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粘土巖夾煤層,含煤層2030層,煤層平均總厚度18.46m,含煤系數12.1%。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層13層。產大羽牙齒,櫛羊齒等植物化石,厚350m左右整合接觸二疊系上統玄武巖組(P3):黑色、綠色杏仁
34、狀晶質玄武巖,厚度不詳。(見煤系地層柱狀圖)。2.2 構造礦區位于白泥濫壩向斜(蟠龍向斜)西翼,礦區內巖層呈現出向南東向傾斜的單斜構造,受斷層影響,礦區范圍內地層傾向和傾角變化較大,地層傾向83135,傾角2255 ,平均約33,F2斷層以南,地層傾角為傾角4548 ,平均約46,F3斷層以北南,地層傾角為傾角5457 ,平均約55,F3斷層和F2斷層之間,地層傾角為傾角2442 ,平均約30礦區內發育三條大的斷層,分敘述如下:F1逆斷層:位于礦區的西翼,斷層傾向270275,傾角75,斷距大于30m。對礦井煤層的開采沒有影響。F2平移正斷層:位于礦區的南部(原小寨溝煤礦中部),斷層傾向345
35、352,傾角8384,水平斷距約735m。F3平移逆斷層:位于礦區的南部(原恒鑫煤礦中部),斷層傾向2527,傾角8590,水平斷距約270m。礦區發現兩組裂隙,一組傾向275、傾角40,裂隙寬度約1mm,間距0.51.0m無充填;另一組裂隙傾向約140,傾角73,裂隙寬度約12mm,間距0.30.7m。礦區地層中未發現有巖漿侵入的影響。綜合礦區煤層穩定程度和其他開采技術條件,礦井地質構造類型確定為復雜。2.3煤層特征區內含煤地層為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3l),為灰色、灰黑色薄中厚層狀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粘土巖夾煤層,含煤層2030層,煤層平均總厚度18.46m,含煤系數12.1%。區內煤層編號
36、自上而下分別為K1、K2、K3K30,礦區范圍內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層共7層,即K18、K19、K21、K23、K25、K27、K29。(本次煤層編號按照小寨溝煤礦ZK201鉆孔的煤層編號為準,其余礦井采用煤層對比對應小寨溝的煤層)現對礦區范圍內各可采煤層的賦存情況簡述如下:1、K18煤層(在原小寨溝煤礦的礦區范圍內稱K18煤層,其余礦井稱K1煤層,):煤層產于煤系上部,一般距煤系頂界平均約96m,煤層松軟,結構簡單,煤層厚1.88m,,除在原小寨溝礦區內可采外,其余都薄化,屬零星可采煤層。2、K19煤層(在原小寨溝煤礦的礦區范圍內稱K19煤層,其余礦井稱K7煤層,):上距K18煤層一般約65m,
37、煤層呈條帶塊狀,較硬,結構簡單,煤厚1.98m,除在原小寨溝礦區內可采外,其余都薄化,屬零星可采煤層 3、K21煤層(在原小寨溝煤礦的礦區范圍內稱K21煤層,在原潘家溝煤礦的礦區范圍內稱K10煤層,在原恒鑫煤礦的礦區范圍內稱K10煤層,在原云桂煤礦的礦區范圍內稱K15煤層):上距K19煤層一般約9m,煤層呈條帶塊狀,較硬,結構簡單,煤厚0.15m1.22m,煤層厚度變化較大,由南向北煤層逐漸增厚,在F3斷層上盤,煤層穩定可采外,其余地段煤層薄化至0.50m,不可采。屬零星可采煤層。4、K23煤層(在原小寨溝煤礦的礦區范圍內稱K23煤層,在原潘家溝煤礦和原恒鑫煤礦的礦區范圍內稱K13煤層、在原云
38、桂煤礦的礦區范圍內稱K17煤層):上距K21煤層一般約39m,煤層呈條帶塊狀,結構簡單,煤厚1.20m,煤層厚度變化大,在礦區范圍內煤層薄,但基本穩定可采,屬較穩定煤層的可采煤層。5、K25煤層(在原小寨溝煤礦的礦區范圍內稱K25煤層、在原潘家溝煤礦的礦區范圍內稱K14煤層,在原恒鑫煤礦的礦區范圍內稱K17煤層、在原云桂煤礦的礦區范圍內稱K19煤層):上距K23煤層一般約20m,煤層呈條帶塊狀,較硬,結構簡單,煤厚1.224.70m,煤層厚度變化大,屬穩定煤層的可采煤層,為礦井的主采煤層。6、K27煤層(在原小寨溝煤礦的礦區范圍內稱K27煤層、在原潘家溝煤礦的礦區范圍內稱K21煤層,在原恒鑫煤
39、礦的礦區范圍內稱K19煤層、在原云桂煤礦的礦區范圍內稱K21煤層):上距K25煤層一般約27m,煤層呈條帶塊狀,結構簡單,煤厚2.70m,礦區范圍部分薄化,屬穩定煤層的大部分可采煤層。7、K29煤層:(在原小寨溝煤礦的礦區范圍內稱K29煤層、在原潘家溝煤礦的礦區范圍內稱K23煤層,在原恒鑫煤礦的礦區范圍內稱K21煤層、在原云桂煤礦的礦區范圍內稱K23煤層)上距K27煤層一般約40m,煤層呈條帶塊狀,結構簡單,煤厚0.051.65m,煤層厚度變化大,屬穩定煤層的大部分可采煤層。各煤層按照主采煤層(K25)為基礎,按照其石門揭露的層間距對比如下圖:其它煤層不具備開采價值,不再敘述。 圖2-1 礦區
40、范圍內可采、局部可采、零星可采煤層對比圖2.4.煤巖特征煤的物理性質及宏觀煤巖類型據煤巖資料,主采煤層K25為黑色,具松脂、玻璃、暗淡光澤,以亮煤、暗煤型為主。顯微結構:以條帶狀為主,次為細條帶狀,偶有不規則狀、碎片狀。非均質性強。變質程度均為焦煤階段,成因類型為陸植煤。礦區范圍內各主要煤層的物理性質基本相似,多為黑色、條帶及粉狀結構,層狀及塊狀構造、致密堅硬,塊度大。煤的化學組份及用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5224.1-2004),對照煤層取樣化驗結果各煤層主要煤質指標詳見表7(2004年化驗結果):表7 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煤質化驗結果表煤層名稱水分Mad,%
41、灰份Ad,%揮發份Vdaf,%全硫St.d,%發熱量(MJ/kg)K181.21523.190.9523.43K191.11615.981.5527.96K210.818.2215.160.8025.12K231.315.5422.030.7128.91K250.814.3522.870.2628.46K270.749.5520.801.0831.37K290.9613.2718.271.0627.90礦井于2007年7月6日對礦區范圍內的部分煤層(主采煤層K25(14#)煤層進行了取樣化驗,其結果如下:表8 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煤質化驗結果表煤層名稱水分Mad,%灰份Ad,%揮
42、發份Vdaf,%全硫St.d,%發熱量(MJ/kg)粘結指數Gr.i最大膠質層厚度(mm)K25(14#)0449.3121.111.25/889根據前面化驗的結果,水城縣蟠龍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開采的K18煤層屬低灰、低硫、中高熱值焦煤;K19煤層屬低灰、中硫、特高熱值貧煤;K21煤層屬中灰、低硫、高熱值貧煤;K23煤層屬低灰、低硫、特高熱值焦煤;K25煤層屬特低灰、低中硫、特高熱值焦煤;K27煤層屬特低灰、低中硫、特高熱值焦煤;K29煤層屬低灰、低中硫、特高熱值焦煤;煤層可作為動力用煤、煉焦用煤等。2.5.礦石風(氧)化特征根據開采老窯調查,區內煤層風化深度一般50m內,風化后煤層呈粉
43、狀,煤質較差。2.6煤層頂底板及夾石K18煤層:頂板:直接頂為粉砂巖,較穩定。 底板:直接底為粘土巖,不穩定K19煤層:頂板:直接頂為泥巖,不穩定。底板:直接底為粘土巖,不穩定 K21煤層:頂板:直接頂為含粉砂質粘土巖,不穩定底板:直接頂為含粉砂質粘土巖,不穩定K23煤層:頂板:直接頂為粉砂質泥巖,不穩定。底板:直接底為粘土巖,不穩定K25煤層:頂板:直接頂為粘土巖,不穩定底板:直接底為含砂質粘土巖,不穩定K27煤層:頂板:直接頂為泥巖,不穩定底板:直接底為粘土巖,不穩定K29煤層:頂板:直接頂為泥巖,不穩定底板:直接底為粘土巖,不穩定2.7礦床共(伴)生礦產本礦煤巖末做伴生有益及其它有害組份
44、含量分析。3.礦石加工技術性能3.1 工藝特征由于本礦采用原煤銷售,主要供電廠,部分為民用煤,故未作有關測試。 3.2 煤的工業用途本礦區的煤類為焦煤和貧煤,可作民用煤、動力和煉焦配煤。4.礦床開采技術條件 4.1 水文地質 區域水文地質條件 礦區地處云貴高原斜坡地帶,地形切割深、起伏大,山脊走向與構造線方向基本一致,呈近南北向展布。本區屬于亞熱帶高原氣侯區,年氣溫最高為34.5,最低為-10.4,平均13.6。降水充沛,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之分,根據水城氣象站1988年2005年氣象觀測資料,區內年平均降水量為1133.1mm,其中510月降水量為959.5mm占全年降雨量的84.76%,11
45、月至次年的4月為旱季,降水量為173.6mm,僅占全年降水量的15.33%。降水強度亦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冬春季節(旱季)降水量少,強度亦小,夏秋季(雨季)降水量大,強度亦大,且較集中。年平均大致暴雨1215天,日最大降水量達148.8mm,小時最大降水量66.4mm。區域水系屬珠江水系,礦區地表水由東向西流入木城河,后由北向南經北盤江河流入珠江,地下水流方向由東北向西南方徑流,木城河床標高約+1118.8m,可作為本區域侵蝕基準面。區域內主要巖層為碎屑巖層,包括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二疊系上統龍潭組中的砂質泥巖、粉砂巖、粉砂質泥巖、頁巖。碎屑靠近地表風化作用強烈,風化裂隙發育,含裂隙水,深部發
46、育構造裂隙地段則為構造裂隙水,碎屑巖區地下水運動受地形、地貌、巖性控制,富水性總體較弱,主要依靠大氣降水補充,受地形影響,一般近源補給,就近排泄。 礦區水文地質條件.1地形地貌礦區地貌屬中山侵蝕溶蝕地貌,區內總體地勢為東西高,中部低,海拔標高為1118.81663.5m,最大相對高差為544.7m,巖體部分裸露,地形坡角550,一般2030,有利于地表水排泄,不利于地下水補給。.2地表水體區內地表除由北向南流動的木城河外,無其他大型河流及水體,局部有池塘,常處于干涸狀態。區內東西向的季節性小溪溝發育,降雨時,地表水沿山坡流入小溪溝,通過小溪溝由東向西流入木城河。溪溝水流量變化幅度大,雨季水量大
47、(7m3/s),枯水季水量小或干枯,流量變化受大氣降雨的控制。對礦井涌水有一定影響,礦井最低排泄標高為+660m,本區各煤層資源/儲量位于侵蝕基準面之下。.3含水層、隔水層礦區主要含水層有:位于煤層底部的玄武巖組,地下水類型為基巖裂隙水,富水性中;煤層頂部的飛仙關組為基巖裂隙水,富水性弱。礦區與煤層有關的隔水層有龍潭組的泥質粉砂巖、粘土巖等。含、隔水層以互層形式出現。自建礦以來,礦井主要井巷布置于龍潭組煤系地層中,井下涌水主要來自裂隙水,自建礦以來末發生過突水事故,但是區內斷層發育,各含水層之間水力聯系大。礦區內的地下水類型為基巖裂隙水。礦區范圍內共發現有6處泉點:QJ1,流量2.03.0m3
48、/h;QJ2,流量1.02.0m3/h;QJ3,流量2.04.5m3/h;QJ4(為礦區主要用水水源)流量2.04.0m3/h;QJ5,流量4.07.0m3/h(為礦區主要用水水源);QJ6,流量2.05m3/h。.4 礦井充水因素分析(1)充水水源1) 地表沖溝水礦區內有近南北向的季節性小溪溝,雨季時溪溝水將通過采動裂隙滲入礦井,成為地下水的補給源,同時為礦井水的間接補給源。2) 第四系孔隙水礦區內覆蓋的第四系,含水性弱,加之厚度不大,蓄水量有限,對煤礦開采影響小。3) 龍潭組裂隙水該組主要為碎屑巖,富水性總體微弱,在構造裂隙帶及應力破壞影響的地段,含水量相對會較大,礦床開采到這些地段,礦井
49、出水量會比正常出水量增大。該組為煤礦床開采的直接充水水源。4) 采空區積水礦區接近地表,原有老窯,其中不少為斜井或暗斜井開拓,停采或廢棄后形成的老窯積水,將對礦井開采造成威脅,同時成為礦井充水水源之一。(2)充水通道1)巖石天然節理裂隙礦區含煤地層龍潭組在接近地表附近,因巖石風化節理、裂隙很發育,地表水可以通過其節理裂隙進入井下。2)人為采礦冒落裂隙采煤活動產生大量的采礦裂隙,七層可采煤層的頂板和底板均為軟弱巖組,礦井及采空區易坍塌,地壓對圍巖破壞嚴重,易誘發突水通道。3)斷層破碎帶礦區內出現的斷層破壞了地層的完整性、連續性,降低了巖石的力學強度,斷層破碎帶有一定含水性和導水性,采煤工作使裂隙
50、大量出現,改變了斷層帶附近應力場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場,地表水、地下水更可能沿斷裂帶進入礦井。4)老窯采空區礦區內老采空區,其廢棄采面或巷道會成為老窯。(3)充水方式由于礦井直接充水含水層接受大氣降水補給不強,為中等弱含水層,充水通道主要以巖石原生裂隙和采礦節理、裂隙為主,規模一般不大,少量為老窯、采空區巷道。(4)地表水、地下水動態變化本區地表水、地下水受大氣降水影響,其流量、水質變化均與降水的季節和強度相對應,雨季流量增大,礦化度減少,枯季則相反。.5水文地質類型 整合后擬開采區位于本區侵蝕基準面以下,直接充水水源主要為龍潭裂隙水、玄武巖組基巖裂隙水、老窯采空區積水、地表沖溝水,第四系殘破積松
51、散層孔隙水。綜上所述,本區水文地質類型屬裂隙充水礦床,水文地質條件簡單。 涌水量預計據該礦提供的涌水量資料,現礦井最大涌水量40m3/h,正常涌水量20m3/h,礦井已開采面積約為96228km2。本次采用水文地質比擬法,根據公式Q預=Q0預測礦井涌水量。式中:Q預:預測涌水量(m3/h);Q0:現礦井最大或正常涌水量(m3/h);S0:現采空區面積(m2):96228S1:預測采空區的面積(m2) :1556432礦井涌水量預計:最大涌水量:Q預最=Q0=40=160(m3/h)正常涌水量:Q預正=Q0=20=80(m3/h)全礦井最大涌水量Q預最為160(m3/h),正常涌水量Q預正80(
52、m3/h)綜上所述,礦區內的地下水類型為基巖裂隙水,由于地表水體不發育,地下水補給條件較差,綜合確定礦井水文地質簡單。礦山開采中可能發生的主要水文地質問題及建議(1)主要水文地質問題 由于原老空區的存在,礦山開采過程中存在老空區突水的可能。由于煤層頂板冒落裂隙帶可能擴展到地面,使地表水、地下水與礦坑溝通,也可能引起局部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井、泉流量減小甚至疏干。 礦井排放的廢水會對地表水、地下水環境產生影響。礦井生產排出的污水流向溪溝,會將礦井中氯、磷、氟、砷、硫等有害物質及開采中產生的有害物質帶入地表水、地下水中,對地表水、地下水產生不同程度的污染。(2)建議業主一定注意進一步調查核實老窯及采
53、空區的位置、范圍、積水情況,在相關區域掘進工作面施工時要密切注意涌水情況,一定要注意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防止誤入采空區造成突水事故;若地表水體或井泉漏失影響礦區居民生產生活,應修蓄水池或從他處引水,解決采動影響范圍內的居民生產生活用水 ,否則,應對礦區居民進行搬遷。礦井必須加強生產廢水治理,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供水水源礦區生活用水來自泉點QJ4、QJ5,生產供水水源為木城河水,礦區居民生產、生活用水主要為泉井水、溪溝水。4.2 工程地質條件 工程地質條件現狀評價工程地質巖組的劃分礦區內工程地質巖組可劃分為堅硬巖組、中硬巖組、軟弱巖組及松散巖組四類。堅硬巖組:主要包括玄武巖組(P3
54、)巖石。中硬巖組:主要包括中微風化的三疊系下統飛仙關質粉砂巖、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3l)砂巖、粉砂巖等碎屑巖。軟弱巖組:主要包括強風化的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泥質粘土巖,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3l)碎屑巖、煤層等。松散巖組:主要包括第四系碳酸鹽殘積紅粘土,第四系碎屑巖殘積、坡積土。巖土工程地質條件土體工程地質條件第四系碎屑巖殘積、坡積土層,一般具可塑性,厚度薄,主要分布于含煤地層露頭區。多為砂礫粘土,亞粘土為主,土體呈松散或半固結狀,透水性較好,土體強度弱,壓縮性高,受力后土體沉降量大,邊坡容易失穩。巖體工程地質條件A. 上覆地層含煤地層上覆圍巖主要為飛仙關組。飛仙關組主要為碎屑,少量碎裂結構,屬軟
55、弱巖組,巖體多數為類,巖體質量中等,工程地質條件中等。B. 含煤地層為碎屑巖,以砂巖、砂質粘土巖及煤層為主,力學強度很低,其中粘土巖遇水時極易軟化,砂、泥巖穩定性差,巷道掘至該層段時,易產生頂部塌陷、底鼓、片幫等現象。C. 下伏地層含煤地層的下伏地層為玄武巖組,為中厚厚層狀,屬堅硬巖組,巖體致密堅硬,穩定性好。主采煤層頂底板工程地質條件K18煤層:頂板:直接頂為粉砂巖,較穩定。 底板:直接底為粘土巖,不穩定K19煤層:頂板:直接頂為泥巖,不穩定。底板:直接底為粘土巖,不穩定 K21煤層:頂板:直接頂為含粉砂質粘土巖,不穩定底板:直接頂為含粉砂質粘土巖,不穩定K23煤層:頂板:直接頂為粉砂質泥巖
56、,不穩定。底板:直接底為粘土巖,不穩定K25煤層:頂板:直接頂為粘土巖,不穩定底板:直接底為含砂質粘土巖,不穩定K27煤層:頂板:直接頂為泥巖,不穩定底板:直接底為粘土巖,不穩定K29煤層:頂板:直接頂為泥巖,不穩定底板:直接底為粘土巖,不穩定綜上所述,本區工程地質復雜類型屬中等型。 工程地質條件預測評價區內巖體主要為碎屑巖、煤層,碎屑巖以粘土巖、砂巖為主,屬軟質巖,力學強度較低。易造成采空塌陷、地裂縫、斜邊坡失穩等。礦區巖體工程地質程度中等。各煤層頂板、底板穩定性較差,須加強頂底板管理,如果支護不良,可能出現頂板跨塌、片幫、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質問題。應加強巷道及回采工作面的頂板支護。4.
57、3環境地質條件4.3.1礦山環境地質條件現狀評價1、地震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和貴州省地震裂度區劃圖提供的地震裂度資料,礦區地震基本烈度為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本區及其鄰近區域近年來未發現有強地震活動,礦山屬無震害區,區域穩定性良好。2、地質災害現狀房屋拉裂:在原潘家溝煤礦采空區靠近露頭附近共發現房屋拉裂2處,裂縫寬度15mm,長度1.03.0m,影響的地面居民2戶,人口9人,產生于2006年4月等。地裂縫:在原潘家溝煤礦采空區和F2斷層南翼采空區發現有裂縫,裂縫寬度25cm,裂縫長度2.05.0m,裂縫伸展方向NE7090,產生時間2005年4月以前。地面塌陷:在原潘家溝煤礦發
58、現塌陷TX1,塌陷寬1.01. 5m,長1.02.0m,深0.30.5 m,呈圓形, 在原潘家溝煤礦發現塌陷TX2,塌陷寬1.22m,長22.2m,深0.50.6 m,呈圓形,其它未見明顯塌陷。在F2斷層南翼發現塌陷TX3,塌陷寬0.71.2m,長1.12.1m,深0.20.3 m,呈圓形,其它未見明顯塌陷未發現有滑坡、泥石流,危巖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現礦井工業廣場、主井、風井遭受現有地質災害危害的可能性小。總之礦區地質環境條件較差。4.3.2礦山環境地質條件預測評價隨著礦井開采強度增強及開采煤層層數的增多,原礦區因采動影響出現地裂縫、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的區域將擴大,其環境地質條件將進一步惡化
59、,各種地災將更加頻發,其它采動影響區域的房屋將出現開裂,地表將重新出現地裂縫,陡坡、陡巖將出現崩塌失穩的可能性增大。同時可能引起溝溪滲漏甚至疏干溝溪水,也可能引起局部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原影響區以內及相鄰井、泉流量減小甚至疏干。礦井大規模疏排水,會將礦井中氯、磷、氟、砷、硫等有害物質及開采中產生的有害物質帶入地表水、地下水中,對地表水、地下水產生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煤礦必須加強生產廢水治理,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由于煤礦抽排的煤層氣(瓦斯)對大氣起溫室效應,對周圍大氣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應采取有效措施,杜絕非正常排放的發生。以上為礦山已存在或將來采礦中可能出現的常見災害地質、環境地質問題,今后礦山
60、建設中應加強環境地質調查,建立、建全環保機構及環保設施,以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綜合治理,盡量避免因采礦活動誘發或加劇上述災害的發生。4.4煤炭安全生產綜合評價貴州省煤管局對六盤水市煤礦2006年度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報告的批復(黔煤行管發200767號文),潘家溝煤礦屬高瓦斯礦井。根據貴州省有關文件精神,該礦應按照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管理,礦井正在和有關單位聯系進行煤與瓦斯突出鑒定工作,在鑒定結果沒有出來前,礦井按照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管理。 煤塵爆炸性:主采煤層K25的煤塵的爆炸性測定結果為具有爆炸性,其他煤層沒有測定,建議業主還應對其它不同煤層、不同地點的煤樣進行煤塵爆炸性鑒定,并根據鑒定結果,采取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上海八年級數冊末試題
- 合同管理流程再造考核試卷
- 糖業綠色生產技術發展考核試卷
- 績效管理中的績效改進計劃實施效果評估考核試卷
- 組織變革與員工敬業度考核試卷
- 城市公共設施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構建考核試卷
- 模具設計中的模具設計成本控制策略考核試卷
- 光學校準器校準系統標準化流程建立考核試卷
- 2025年中國PP線繞濾芯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OPP水性覆膜機數據監測報告
- 個人競聘報告ppt范文
- MT/T 198-1996煤礦用液壓鑿巖機通用技術條件
- LY/T 1787-2016非結構用集成材
- GB/T 39560.702-2021電子電氣產品中某些物質的測定第7-2部分:六價鉻比色法測定聚合物和電子件中的六價鉻Cr(Ⅵ)
- GB/T 3880.3-2012一般工業用鋁及鋁合金板、帶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
- GB/T 34300-2017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規范
- GB/T 28267.1-2012鋼絲繩芯輸送帶第1部分:普通用途輸送帶的設計、尺寸和機械要求
- GB/T 12729.1-2008香辛料和調味品名稱
- GB/T 12334-2001金屬和其他非有機覆蓋層關于厚度測量的定義和一般規則
- GB 4404.3-2010糧食作物種子第3部分:蕎麥
- 【精品】高三開學勵志主題班會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