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教案設計(一等獎)_第1頁
《我與地壇》教案設計(一等獎)_第2頁
《我與地壇》教案設計(一等獎)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與地壇教案設計教學目的1.理解景物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2.以文章語言為突破口,結合生活實際.領悟作者對生命和親情的看法。教學重點從語言分析入手,讓學生明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更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教學難點聯系切身實際,培養學生欣賞、分析、評價、借鑒能力。教學方法自學與點撥。教學時數45分鐘教學過程新課導入:介紹課文作者、背景知識,導入新課。史鐵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畢業,1969年赴陜西延安插隊,三年后21歲時因病雙腿癱瘓轉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廠當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職回家,于是,家附近的地壇便成了他“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1979年發表第

2、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夫人,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9年5月寫出我與地壇,改定于1990年1月,全文一萬三千余字,共分七個部分。這是他在地壇中浸泡思考后的結晶。課文自讀指導(欣賞)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并回答下列自讀思考題,教師適當引導點撥。(1)仿照課題“我與地壇”形式,分別給課文一、二節加上一個小標題。提示:a.我與自然(人與景觀) b。我與母親(人與人)(2)作者失去雙腿后,為什么會有意或無意地走進地壇?試用文中語句回答。提示:“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3)作者初到園中看到的是什么景象?找出這些語句或語段并朗讀,試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概括這些景物的特點。提示:荒蕪(4)作者初

3、到園中時的心境是怎樣的?試用文中的詞語回答。 提示:失魂落魄(5)后來作者在園中又看到什么景象?找出這樣的語句并朗讀,思考作者是怎樣看待這時的園子的?提示:園子荒蕪并不衰敗討論(1)作者癱瘓后,在十五年的漫長歲月中思想感情經歷了怎樣的變化?提示:地壇的荒蕪對應了作者失魂落魄的心境,作者懷揣一顆受傷的心靈,正需要一個供他冷靜思考的空間。因此作者說“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也就是說地壇已經成了作者棲息的精神家園和避難所。(2)作者從園子中的景物和母親身上獲得了哪些感悟?提示:a.要走出“死”的陰影,開始考慮“生”的問題。b面對生活中的苦難,一定要堅強的活下去。c設身處地的站在母親的角

4、度想想,感悟到母愛的深沉與偉大。分析、評價、借鑒吸收(1).內容方面:a要關心理解殘疾人b要更加深切地感受母愛c要頑強地開辟一條走向自己幸福的路d.要珍愛生命,珍愛健康(2)寫法方面:取材生活 思考生活 感悟生活(3)語言方面:文學語言與交際語言的運用三新課小結:史鐵生作為一個殘疾人作家,他選取了與他朝夕相處的人和景,即母親和地壇作為描寫對象,可見母親和地壇已經進入到史鐵生的生活當中,作者從中感悟到賴以支撐自己生命的人生哲理和情思。這種從生活中取材,小處著手,探詢人生哲理的方法值得同學們學習借鑒。四布置作業結合本文的學習,選取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事、景、物寫一篇抒情性的散文。附板書設計地壇(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