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考研外國建筑史試題_第1頁
哈工大考研外國建筑史試題_第2頁
哈工大考研外國建筑史試題_第3頁
哈工大考研外國建筑史試題_第4頁
哈工大考研外國建筑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專心-專注-專業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哈工大03年秋季學期外國建筑史試題 (答案)(卷面合計60分)一畫圖(每題4分,共8分) 1古希臘多立克柱頭、愛奧尼柱頭的正立面簡圖(參見圖說41) 2羅比住宅立面圖(參見作業指示書)二名詞解釋(每題3分,共12分) 1巴西利卡 一種綜合用作法庭、交易所、會場的大廳,平面一般為長方形,兩端或一端有半圓形龕, 縱向的幾排柱子將其分為中廳和側廊兩大部分,中廳比側廊高,兩側可開高側窗;多為木屋架,支柱較細;其容量大,結構簡單,傳統上是群眾聚會的場所,古羅馬晚期基督教公開后,被

2、教會選中做教堂的藍本。 2建筑十書 古羅馬維特魯威的著作,是歐洲中世紀以前遺留下來的唯一的建筑學理論專著,全書分十卷,對古希臘古羅馬的建筑成就作了系統的總結,第一次提出了“堅固、方便、美觀”的建筑三要素,奠定了歐洲建筑科學的基本體系,對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影響很大。 3全面空間 建筑大師密斯的空間理論,又稱通用空間,由“流通空間”發展而來。主張設計一個大空間,可以自由劃分、分隔的實用且經濟的空間,標志著現代建筑設計中起決定作用的功能主義理論的終結,是60年代后影響最大的空間理論。 4后現代主義建筑 指20世紀6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界流行的一種建筑思潮,其特點是:注重公眾交流和地方性,借鑒歷史,強

3、調城市文脈、裝飾、表象、隱喻、公眾參與、公共領域、多元論、折衷主義等。三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金字塔是古埃及(古王國 )時期的典型建筑。 2( 雅典衛城 )是古希臘的神廟、群體布局以及雕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 3西歐哥特教堂的平面多采用拉丁十字式或(巴西利卡 )式。 4被稱為文藝復興的第一朵報春花的佛羅倫薩主教堂穹頂是由( 伯魯乃列斯基 )設計的。 5羅馬圣彼得教堂的穹頂是(米開朗琪羅 )的作品。 6標志著歐洲真正改變建筑形式語言的信號是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于布魯塞爾的( 新藝術運動 )。 7風格派建筑師里德維德設計的(施羅德)住宅堪稱畫家蒙德里安繪畫的立體化。 8建筑大師( 格

4、羅皮烏斯)于1925年設計、位于德紹的( 包豪斯校舍)是現代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 9芬蘭建筑大師阿爾托的創作風格可以稱之為( 有機功能主義),其作品代表著二戰后建筑思潮中講究“地方性與民族化”的傾向。四簡答題(每題5分,共10分) 1哥教堂的結構特征 (1)肋骨拱(骨架券)為拱頂的承重構件,拱頂重量減輕,減薄,側推力減??;拱頂可以覆蓋各種形狀的平面; (2)飛扶壁飛過側廊,解放了側廊,便于中廳開大窗; (3)全部使用雙圓心的尖券,尖拱,可減小側推力,減輕結構,同時可適應不同跨度的券、拱;柱子因而大小一致,內部整齊,平面靈活。 2簡述有機建筑理論的主要內容 (1)整體性原則,主張建筑設計中應

5、由內到外、由局部到整體貫穿同一個理念; (2)內部空間,主張著眼于內部空間效果來設計,強調由內而外、“有生于無”; (3)對待環境,主張建筑應與大自然和諧,室內外空間應相互滲透; (4)對待材料,主張充分認識各種材料的不同特性,在使用中揚長避短; (5)對待裝飾,主張裝飾不應是建筑的附加物,而應是自然的,簡潔的; (6)對待傳統建筑形式,認為應首先了解傳統形式產生的原因,而不是照搬現成的形式; (7)對待機器,認為機器是人的工具,建筑形式應表現所用工具的特點。五論述題(每題10分,共20分) 1古羅馬建筑的主要成就 (1)結構上,發揮了光輝的拱券結構技術,形成了拱頂體系,初步擺脫了承重墻的限制

6、; (2)空間處理上,新創了拱券覆蓋下的內部空間,既有莊嚴的萬神廟的單一空間,又有層次多,變化大的皇家浴場的序列式復合空間,還有巴西利卡的單向縱深空間,是從實體到空間的一次重大飛躍; (3)發展了古希臘柱式的構圖,使之更有適應性;創造出極有意義的券柱式構圖,兼有結構與裝飾作用; (4)建筑類型豐富,規模宏大,世俗建筑的數量占很大比例,且功能推敲深入,型制成熟特化,平面由簡單轉向復雜,體量由單層轉向多層; (5)形成了較為系統成熟的建筑理論,奠定了歐洲建筑科學的基本體系。 2如何理解“平面是由內到外開始的,外部是內部的結果”?請舉例說明。 (參見教材p68-107)2004年課程試卷及參考答案

7、哈工大04年春季學期中國建筑史試題與答案一、畫出下列各圖:(每題10分,共20分)(1)北京天壇總平面示意圖 參見中國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123頁圖4-21(2)清式六架卷棚與七架前后廊木構架剖面示意圖 參見中國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79頁圖9-2二、 解釋下列名詞:(每題6分,共30分)(1)殿式彩畫 清式和璽彩畫與旋子彩畫的合稱;多用于宮殿、壇廟、陵寢、寺廟等組群中的建筑;有多個等級層次與建筑在組群中的地位相適應;采用程式化的、圖案化的畫題;嚴格運用平面圖案,排除圖案的立體感、透視感;圖案的分布遵循構件的結構邏輯;呈現為規整、端莊、凝重的格調。(2)平坐 高臺或樓層用斗栱、枋子、鋪板等

8、挑出,以利登臨眺望,此結構層稱為平坐。(3)北京四合院 是庭院式住宅的最典型布局;主要單體多“一明兩暗”,核心庭院均“一正兩廂”加垂花門或過廳;可縱向增“進”、橫向增“路”以擴大規模;建筑的空間等級秩序反映了封建倫理秩序并能滿足安居功能;表現了嚴整、端莊、凝重、和諧之美。(4)明栿 與草栿相對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加工較精細。宋代明栿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5)副階周匝 塔身、殿身周圍包繞一圈外廊,稱為副階周匝。三、簡述題:(每題10分,共30分)(1)概述宋代材份制與清代斗口制的異同。 參見中國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61、282頁。 參見中國古代建筑歷史圖說第111、174頁。(2)結合

9、佛光寺大殿談唐代木構架建筑的造型特點。 參見中國古代建筑歷史圖說第58-59頁。(3)結合北京故宮太和殿談清代木構架建筑的造型特點。 參見中國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78頁。四、 論述題:(每題20分,共20分)結合實例分析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在造園手法上的異同。 參見中國古代建筑歷史圖說第159-169頁。哈工大2004秋季學期外國建筑史試題(A)答案(卷面合計 60分)一畫圖(每題4分,共8分) 1維琴察圓廳別墅平面(參見教材p138 ) 2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平面 (教材p93)二名詞解釋(每題3分,共12分) 1柱式 指古希臘時期關于柱子、檐部的比例及其相互組合方式的一整套做法,在公元前

10、5世紀左右已經相當穩定,后被羅馬人稱為柱式。 2巴洛克建筑16世紀末、17世紀流行于意大利的建筑風格,主要見于天主教堂,以炫耀財富、裝飾復雜、追求動態等為其主要特征,在建筑設計手法上開創了新領域。 3流通空間 密斯的空間理論,它包括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的流通,以及內部空間之間的流通。常常以不到頂的矮墻或帶缺口的外墻來實現內外空間的流通,在室內則以各種隔墻、隔斷來實現空間的流通。 4房屋是居住的機器建筑大師柯布西耶的建筑理論,包括了房屋的三個要素:居住要求、生產要求、美學要求。一方面,房屋應該有機器般的純凈、合理性與精確性;另一方面,房屋應該可以如機器一般以大規模工業化的方式生產。三填空(每空1分

11、,共10分) 1( 萬神廟 )是古羅馬集中式形體、單一空間以及穹頂技術成就的杰出代表。 2西歐哥特教堂的平面多采用巴西利卡式或( 拉丁十字 )式。 3羅馬圣彼得教堂的設計集中了文藝復興盛期幾乎所有著名建筑師的努力,其中穹頂是由( 米開朗琪羅 )設計的,教堂前的廣場是由( 伯尼尼 )設計的。 4文藝復興的傳統傳播到法國以后,最終在17世紀形成了以盧浮宮東立面、凡爾賽宮為代表的( 法國古典主義 )建筑。 5標志著歐洲真正改變建筑形式語言的信號是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于布魯塞爾的( 新藝術運動 )。 6彼得貝倫斯是1907年成立的( 德意志制造聯盟 )中的代表人物,為現代建筑作出了杰出貢獻。他設計的(

12、AEG的透平機車間 )被譽為現代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7設計于1925年、位于德紹的包豪斯校舍是建筑大師( 格羅皮烏斯 )的代表作。 8文丘里的著作( 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 )被稱為后現代主義建筑的宣言。四簡答題(每題5分,共10分) 1哥特教堂的結構特征 (1)肋骨拱(骨架券)為拱頂的承重構件,拱頂重量減輕,減薄,側推力減小;拱頂可以覆蓋各種形狀的平面; (2)飛扶壁飛過側廊,解放了側廊,便于中廳開大窗; (3)全部使用雙圓心的尖券,尖拱,可減小側推力,減輕結構,同時可適應不同跨度的券、拱;柱子因而大小一致,內部整齊,平面靈活。 2馬賽公寓的建筑特點 (1)“居住單元”,作為組成現代城市的

13、基本單位; (2)“粗野主義”,外墻粗糙不加裝飾,造型粗獷豪放; (3) 模度的應用,整個建筑由十五種基本尺寸組成。五論述題(每題10分,共20分) 1雅典衛城的群體布局特色(參見教材p3642)。 2以流水別墅為例,論述萊特的有機建筑理論(參見教材p100101,p105106)。2005年課程試卷及參考答案哈工大05年春季學期中國建筑史試題與答案一、 畫出下列各圖:(每題5分,共10分)(1)南禪寺大殿正立面圖 參見中國古代建筑歷史圖說第57頁圖5.3.2(2)清式六架卷棚與七架前后廊木構架剖面示意圖 參見中國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79頁圖9-2二、解釋下列名詞:(每題5分,共30分)(

14、1)叉柱造 將多層木建筑的上層檐柱底部十字開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栱內,而平座柱則叉立在檐柱斗栱上,但向內退進半柱徑。(2)平坐 高臺或樓層用斗栱、枋子、鋪板等挑出,以利登臨眺望,此結構層稱為平坐。(3)北京四合院 是庭院式住宅的最典型布局;主要單體多“一明兩暗”,核心庭院均“一正兩廂”加垂花門或過廳;可縱向增“進”、橫向增“路”以擴大規喚目占淶燃噸刃蚍從沉朔飩桌碇刃蠆藶惆簿庸?;表现了央U俗亍托持饋?lt;/FONT(4)明栿 與草栿相對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加工較精細。宋代明栿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5)副階周匝 塔身、殿身周圍包繞一圈外廊,稱為副階周匝。(6)拙政園 參見中國建筑史教材(第

15、5版)第197-199頁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1)兩步架的梁,宋稱(乳栿),清稱(雙步梁)。(2)塔與樓閣平坐下之屋檐,稱為(腰檐)。(3)在清式建筑做法中,1椽徑等于(1.5)斗口。(4)晉祠圣母殿的屋頂形式為(重檐歇山)。(5)清式石欄干是先在臺基或地面上置(地栿),再在上面立(欄板)、(望柱)和(柱頭)。(6)宋代歇山建筑有兩種稱謂:在殿閣稱(九脊頂),非殿閣稱(廈兩頭)。(7)清稱為翹,宋稱為(華栱)。清稱為十八斗,宋稱為(交互斗)。(8)園冶的作者是(明)代的(計成)。四、 簡述題:(每題10分,共40分)(1)概述宋代材份制與清代斗口制的異同。 參見中國建筑史教材(第

16、5版)第261、282頁。 參見中國古代建筑歷史圖說第111、174頁。(2)結合佛光寺大殿談唐代木構架建筑的造型特點。 參見中國古代建筑歷史圖說第58-59頁。(3)結合北京故宮太和殿談清代木構架建筑的造型特點。 參見中國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78頁。(4) 清式彩畫的分類及其主要特點。 參見中國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61、282頁。 哈工大05年秋季學期建筑學專業03級外國建筑史試題(標準答案)一、畫圖題:(每題5分) 1、包斯校舍二層立面圖(參見教材近現代部分 P72) 2、帕提農神廟東立面 (參見教材古代部分 P40)3、圣馬可廣場平面圖 (參見外建史圖說 P126) 4、朗香教堂

17、平面圖 (參見教材近現代部分 P288)二、名詞解釋:(每題5分) 1、建筑十書 古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的建筑十書作為一本建筑學專著,提出了許多完善的建筑設計方法、建筑思想、原則。但最大的成就在于指出了“一切建筑物都應當恰如其分地考慮到堅固耐久、便利實用、美麗悅目”這一原則,為歐洲建筑學奠定了理論基礎。盡管兩千多年來,建筑學有了偉大的進步,但都沒有超越這一原則。 2、讓努維爾 法國當代著名建筑師。其作品充分考慮法國的傳統文化的同時,將當代高科技成果的新技術、新理念融入其中,使其作品典雅端莊又不失時代特色。其代表作品是于19871988設計,建于法國巴黎的阿拉伯世界文化研究中心。并以此獲該年度法國

18、最佳建筑設計并一舉成名。 3、巴黎圣母院 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西岱島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聞名于世,主要因為它是歐洲建筑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圣母院的西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莊嚴。 4、少就是多 德國著名建筑師密斯凡德羅在1928年針對盛行的古典裝飾提出“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著名觀點。 少工業化社會簡約精神的體現。他認為,在藝術造型上凈化建筑,使之不附有任何多余的、不具有結構與功能依據的東西。 多揭示了在大工業生產條件下用新材料

19、和施工方法可能創造出來的建筑上的簡潔精確的一種豐富的效果。范斯沃斯住宅,湖濱公寓體現了這一觀點。三、填空題:(每題1分) 1、古羅馬繼承了古希臘柱式,并有很大的發展,在使用上分別出現了 (券柱式)、(疊柱式)、( 巨柱式)、(混合柱式)等幾種使用方式。 2、佛羅倫薩主教堂砌了(12)m高的一段鼓座,鼓座墻厚(4.9)m。為了減少穹頂的側推力,還采用了(雙圓心形穹頂)、(骨架券結構)、(穹頂做內外殼)、(穹頂底部設一圈鐵鏈加固)等措施。四、簡答題:(每題10分) 1、簡述巴洛克建筑的表現建筑動態的一些主要手法。 (1)平面上:由于教堂規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巴洛克式教堂多采用圓形、

20、橢圓形、梅花形、圓瓣十字形平面。 (2)在空間上:由于平面的特殊形狀,則賦予空間(主要是內部空間)以凹凸分明、由曲面圍合的各種動態感非常強烈的室內空間。 (3)在外形上:采用波浪形曲線與曲面,圓形的雨罩與臺階,斷折的檐部與山花,柱子的疏密排列等來助長立面的起伏變化與運動感。 總之,巴洛克建筑正是在這樣一種平面上、室內空間上、外觀上的動態的追求,強調一種追求新奇、標新立異,這樣的處理往往使建筑的形體支離破碎,似乎有一種力在里面沖突掙扎,以“引起世人驚訝”。 2、簡述太陽神廟的藝術特色。 太陽神廟的藝術特色:強調崇拜,恩威并濟 a、實體部分:采用雕像(法老),方尖碑(獻給日神,象征太陽的一束光芒),圣羊像(或獅身人首像),大門(墻體)之間對比(方尖碑的尖與墻體)。主從(實墻為主)的構圖處理,突出重點,形成完整統一的藝術特色。實墻上的浮雕和門前長達一公里的圣羊像,突出一種氣氛宗教氣氛。 方尖碑,圣羊像,宗教的。 大門,世俗的:彩色浮雕,象形文字,程式化的人物,彩旗獵獵。 對比的手法,突出大門的統帥作用。 大門的尺度:觀賞尺度與使用尺度的巨大反差。富麗、喧囂、熱烈的宗教氣氛。 強調恩的一面 b、空間上:塞滿柱子的大殿。 神秘,壓抑的氣氛 神秘光線, 高側窗 壓抑柱子,巨大的尺度,密集的布局。 強調威的一面。二、論述題:(30分)論述密斯流動空間與全面空間的藝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