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學的銜接2_第1頁
初高中化學的銜接2_第2頁
初高中化學的銜接2_第3頁
初高中化學的銜接2_第4頁
初高中化學的銜接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百分百金牌學科輔導 2011暑假 初升高 化學 銜接點2 元素的性質一.原子的組成【初中知識回顧】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兩者所帶電量的“大小相等、電性相反”,因而原子呈電中性。原子核的體積很小,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作高速運動。原子核的體積雖然很小,但原子核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而電子的質量相對要小得多,相對于原子核的質量來說可以忽略不計。【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原子核主要是由“相應數目的質子”和“相應數目的中子”兩種微粒構成的。原子核內每個質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中子不帶電;原子核外每個電子帶一個單位負電荷;又由于原子的“核內質

2、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所以原子呈電中性。每個質子的實際質量都是1.67310-27kg;每個中子的實際質量都是1.67510-27kg;每個電子的實際質量都只有9.110-31kg相對于原子核的質量來說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原子的質量幾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二.原子的質量及其表示方法【初中知識回顧】原子雖然有一定的質量,但原子的“實際質量”很小。例如1個Al、F、Na原子的實際質量(測定值)依次為4.4810-26kg、4.4810-26kg、4.4810-26kg。這樣小的數值用來表示原子的質量極不方便。為此,國際上規定采用“相對原子質量”來表示原子的質量。相對原子質量:以“某一種碳

3、原子質量的1/12”作為標準,把其它原子的質量與這一“標準”的“比”,稱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例如Ar(Al)=m(Al)m(某種碳原子)12=27.0(即:其它原子的質量是用等于“該標準”的多少倍來表示)【初高中知識的銜接】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相對原子質量、質量數: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含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碳原子612C”的質量的112,即:1.6610-27kg為標準。任意指定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Ar=mBm(12C)12=mB1.6610-27kg 例如:Ar(Al)=m(Al)m(12C)12=4.4810-26kg1.6610-27kg =27.0質量數:由于Ar(質子)=m

4、(質子)m(12C)12=1.67310-27kg1.6610-27kg =1.007Ar(中子)=m(中子)m(12C)12=1.67310-27kg1.6610-27kg =1.008所以,任意指定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Ar=Z1.007+N1.008Z+N(“Z和N”依次表示指定原子的原子核內含有的“質子數和中子數”)所以,將“Z+N”定義為質量數,用字母“A”表示,即:A=Z+N原子中幾種微粒間的數量關系: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A=Z+N三.核素、元素、同位素【初中知識回顧】 元素:同一類原子的總稱。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到目前為止,人們在自然界中發現的元素有90余種,人工合成的

5、元素有20余種。)【初高中知識的銜接】不同原子的差異,以及“核素”不同原子的差異:質子數、中子數(提示:從其各種構成微粒個數的角度)。 即存在著:“質子數和中子數”都不同的原子;“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中子數相同,而質子數不同”的原子。 (質子數和中子數都相同的原子,才是“相同的原子”) 核素:具有“一定數目質子”和“一定數目中子”的一種原子(或簡單離子)。即:“質子數和中子數”都相同的“原子或簡單離子”,其“原子核相同”,屬于“同一種核素”。 核素符號: 例如: 11H(氕)、12H(氘)、13H(氚)、;816O、818O;1735Cl、1737Cl;92235U、92238

6、U。 也可簡寫為:1H、 2H、 3H、 16O、 18O、35Cl、37Cl、235U、238U。 H、 D、 T (也叫重氫)2.“原子的性質”與“原子中的各種微粒個數”的關系,以及“元素”、“原子序數”原子的“化學性質”:取決于“原子核外電子的總數”,即“質子數(=核電荷數)”原子的“質量大小”:取決于“質子數+中子數”,即“質量數(A)=Z+N”。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含“簡單離子”)的總稱。 例如:“H、 2H、3H,H+、H”都屬于“氫元素(元素符號H)”; “16O、 18O,16O2-”都屬于“氧元素(元素符號O)”;“35Cl、37Cl,Cl”都屬于

7、“氯元素(元素符號Cl)”; 原子序數:將已發現的“元素”,按“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由小大排列后的“序號”。 規律:原子序數=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原子的核外電子數 應記住前20號和3136號元素的“原子序數、元素符號、元素名稱”:1H(氫)2He(氦)3Li(鋰)4Be(鈹)5B(硼)6C(碳)7N(氮)8O(氧)9F(氟)10Ne(氖)11Na(鈉)12Mg(鎂)13Al(鋁)14Si(硅)15P(磷)16S(硫)17Cl(氯)18Ar(氬)19K(鉀)20Ca(鈣) 3.同位素:具有相同質子數和不同中子數的核素的互稱同位素。即:同一種元素的不同核素(中子數不同),互稱同位素。 例如:

8、“H、 2H、3H”是氫元素的三種同位素; “16O、 18O”是氧元素的兩種同位素;“35Cl、37Cl”是氯元素的兩種同位素。 點撥元素組成相同、而結構上只有同位素差異的物質只存在物理性質(熔沸點)上的差異,其化學性質完全相同。天然存在的同位素,相互間保持一定的比率(具有放射性同位素的例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就是按照該元素各種核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物質的量分數也就是原子個數百分數)算出的平均值。例如:M(Cl)=M(1735Cl)x(1735Cl)+M(1737Cl)x(1737Cl)四.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核外電子排布的特征: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的體積很小,僅占

9、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因此,相對來說,原子里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間,電子就在這個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常在離核近的區域運動。能量高的,通常在離核遠的區域運動。為了便于說明問題,通常就用電子層來表明運動著的電子離核遠近的不同。把能量最低、離核最近的叫第一層(也叫K層),能量稍高、離核稍遠的叫第二層(也叫L層),由里往外依次類推,叫三、四、五、六、七層(也叫M、N、O、P、Q層)。這樣,電子就可以看作是在能量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的。一般來說,電子所在電子層的層數越大,電子所具有的能量就_。核外電子排布的一種表示方法原子結構示意圖: 原子結構示意圖

10、是一種用來表示原子結構的一種化學用語,它可以表示出原子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有幾個電子層,每個電子層上有幾個電子。下圖為氧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請說出氧原子的結構特點。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探究活動 下圖是核電荷數120、3136的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1.在表中元素符號的括號內,寫出元素的名稱,并結合原子序數作適當的記憶。2.電子層數為n,第n層最多能容納的電子數為2n2個,K、L、M、N層最多能容納的電子數為_、_、_、_。3.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不得超過_,次外層不得超過_。4.為什么C元素的原子結構簡圖為,而不是? 核外電子總是盡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電子層里,然后再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

11、逐步升高的電子層里。五.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元素的性質決定于元素的原子結構。各類元素原子結構的特點: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都有8個電子(氦是2個),這種結構叫做穩定結構。結構的穩定性決定了它們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一般不易跟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稀有氣體元素也叫惰性氣體元素。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一般為13個;在化學反應中,金屬元素的原子比較容易失去最外層電子而使次外層變成最外層,達到8電子(K層為2個)穩定結構。請舉例說明: 非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一般多于4個;在化學反應中,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比較容易獲得電子,而使最外層直接達到8電子(K層為2個)穩定結構。請舉例說明

12、: 據此:元素的性質,特別是化學性質,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關系非常密切。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及其與原子結構的關系:元素的金屬性:元素原子失去電子的傾向(能力),就是所謂元素的金屬性。一般說來,原子核外的電子層數越多(原子半徑往往也越 )、最外層電子數越 ,元素的原子就越容易失去電子,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元素的非金屬性:元素原子得到電子的傾向(能力),就是所謂元素的非金屬性。一般說來,原子核外的電子層數越少(原子半徑往往也越 )、最外層電子數越 ,元素的原子就越容易得到電子,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據此,請你說說在前36號元素中,金屬性最強的是 ;非金屬性最強的是 。 你認為在所有元素中,非

13、金屬性最強的是 ;金屬性最強的是否為K? 。元素的化合價與原子結構的關系:你知道元素化合價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嗎?_。 六.簡單離子的結構和性質: 1.寫出下列元素的原子和對應簡單離子的結構示意圖鈉: 鎂: 鋁:氮: 硫: 氯: 2.同種元素的“原子與簡單離子”的關系比較原子離子區別結構外層電子處于不飽和狀態(除稀有氣體元素)外層電子一般是飽和的性質得電子失電子活潑,電中性得電子失電子穩定,帶電聯系陽離子 原子 陰離子 據此: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質子數和中子數決定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提示: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的“相對大小”決定微粒的類別:原子:質子數(即“核電

14、荷數”)=核外電子數; 陽離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的個數”;陰離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核外電子數-質子數=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的個數”。【課堂反饋】1( )下列原子結構示意圖,正確的是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所含質子數和電子數相等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凡質量數相同的原子化學性質必定相同 兩種微粒結構中,如核外電子排布相同,其化學性質一定相同 兩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一定屬于同種元素 單原子形成的離子一定具有稀有氣體的電子層結構 A全部正確 B C D僅有3畫出下列各粒子的結構示意圖:(1)與Ne原子電子層結構相同的2價陰離子_;(2)最外層電子數為次外層電子數

15、兩倍的原子_;(3)L層電子數為K層、M層電子數之和的原子_;(4)M層電子數為K層電子數兩倍的原子_。【課外練習】1現有A、B兩種原子,A原子的M層比B原子的M層少3個電子,B原子的L層電子數恰為A原子L層電子數的2倍,A和B分別是A硅原子和鈉原子 B硼原子和氦原子 C氯原子和碳原子 D碳原子和鋁原子2下列分子中,有3個原子核和10個電子的是ANH3 BSO2 CHF DH2O3下列各組粒子中,核外電子總數相等的是AK+和Na+ BCO2和NO2 CCO和CO2 DN2和CO4核電荷數為118的元素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屬元素B最外層只有2個電子的元素,一定

16、是金屬元素C原子核外各層電子數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金屬元素D核電荷數為17的元素的原子容易獲得1個電子5下列化合物中,由與Ne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的離子跟與Ar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的離子所形成的是AMgBr2 BNa2SCKCl DKF6X、Y、Z分別代表三種不同的前18號元素,X元素的原子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Y元素的原子M電子層電子數只有K層、L層電子總數的一半;Z元素的原子L層電子數只比Y原子L層電子數少2個。由這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可能是AX3YZ4 BXYZ3 CXYZ2 DX2YZ47酸根RO3所含電子數比硝酸根NO3的電子數多10,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R原子的電子層數比N的電子層

17、數多1 BRO3中R的化合價與NO3中N的化合價相等 CRO3和NO3只能被還原,不能被氧化 DR和N為同族元素8有A、B兩原子,A原子的M層比B原子的M層少3個電子,B原子的L層電子數比A原子三層電子數多2,A和B分別是ASi和Na BB和HeCCl和C DC和Al9某微粒的核外各層電子數之和為偶數,該微粒可能是下列中的ALi BN CO DCl10核內中子數為N的R2+離子,質量數為A,則n 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質子的物質的量是Amol BmolCmol Dmol11有兩種氣體單質Ax和By,已知2.4gAx和21g By具有相同的原子數,分子數比為23,又知A和B兩種原子中質子數等于中子數,且A原子中的L層電子數是K層電子數的3倍,試判斷:(1)A和B各是何種元素?(2)Ax中,x的值是多少?12118號元素中,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一半的元素有_,最外層電子數是內層電子總數一半的元素有_,最外層電子數是電子總數一半的元素有_。13已知:A、B、C、D四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