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放大學《中國古代文學(B)(1)》章節測試參考答案_第1頁
國家開放大學《中國古代文學(B)(1)》章節測試參考答案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家開放大學中國古代文學(B)(1)章節測試參考答案第一編-第一章詩經1.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A.孟子B.尚書C.楚辭D.詩經2.詩經中的作品大致產生于()。A.春秋戰國時期B.西周初至春秋末C.西周以前D.西周初至春秋中葉3.關于詩經的編訂,漢代有“孔子刪詩”的說法,最早提出此說的是()。A.獻詩說B.刪詩說C.作詩說D.采詩說4.關于詩經的編訂,漢代有“孔子刪詩”的說法,最早提出此說的是()。A.毛詩大序B.史記孔子世家C.漢書食貨志D.國語周語上5.史記孔子世家關于詩經編訂所持的說法是()。A.獻詩說B.刪詩說C.作詩說D.采詩說6.漢代傳授詩經的“四家詩”是()。A.齊、魯、韓、

2、毛B.齊、魯、韓、鄭C.齊、魯、韓、王D.齊、魯、韓、馬7.漢代“四家詩”中屬于古文經學的是()。A.毛詩B.魯詩C.齊詩D.魯詩8.漢代“四家詩”中屬于今文經學的是()。A.魯韓毛B.齊魯毛C.齊魯韓D.齊韓毛9.漢代傳授詩經的曾有四家,而后來獨行于世的只有()。A.韓詩B.魯詩C.毛詩D.齊詩10.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漢以后陸續失傳,只有一家流傳下來,這一家是()。A.燕人韓嬰B.齊人轅固C.趙人毛萇D.魯人申培11.詩經中的情愛詩大都出自()。A.國風B.周頌C.大雅D.小雅12.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類的依據是()。A.作者的不同B.用途的不同C.音樂的不同D.內容的不同13.詩經的藝

3、術表現手法是()。A.比、興、雅B.風、賦、比C.賦、比、興D.興、雅、頌14.詩經的詩歌形式主要以()為主。A.三言B.四言C.五言D.雜言15.詩經鹿鳴是()。A.戰爭徭役詩B.贊頌詩C.怨刺詩D.農事詩16.詩經黍離是()。A.農事詩B.怨刺詩C.贊頌詩D.戰爭徭役詩17.詩經桃夭是()。A.婚戀詩B.農事詩C.怨刺詩D.戰爭徭役詩18.詩經·采薇是()。A.怨刺詩B.農事詩C.婚戀詩D.戰爭徭役詩19.詩經維天之命是()。A.戰爭徭役詩B.婚戀詩C.祭祀詩D.怨刺詩20.式微選自詩經中的()。A.王風B.魏風C.邶風D.豳風21.蒹葭選自詩經中的()。A.邶風B.豳風C.秦風

4、D.魏風22.芣苢選自詩經中的()。A.邶風B.魏風C.豳風D.周南23.螽斯選自詩經中的()。A.邶風B.魏風C.豳風D.周南24.君子于役選自詩經中的()。A.魏風B.周南C.邶風D.王風25.下列在詩經中是婚戀詩的是()。A.東山B.鹿鳴C.出車D.蒹葭26.巷伯選自詩經中的()。A.小雅B.邶風C.豳風D.魏風27.大雅中的民勞是一首()。A.愛情詩B.贊頌詩C.農事詩D.怨刺詩28.載馳與無衣在詩經中屬于()。A.戰爭詩B.怨刺詩C.婚戀詩D.贊頌詩29.在詩經大雅中主要描述后稷功績的詩篇是()。A.大明B.公劉C.生民D.皇矣30.詩經對后代詩人最大的啟迪是()。A.現實主義精神B

5、.抒情性C.抒情性D.四言詩的形式第一編-第二章先秦歷史散文1.我國最早的歷史散文集是()。A.逸周書B.春秋C.尚書D.左氏春秋2.尚書是中國第一部()。A.文學散文集B.歷史散文集C.藝術散文集D.哲學散文集3.由漢代經師傳授、用當時通行的隸書寫定的尚書是()。A.今文尚書B.偽古文尚書C.古文尚書D.逸周書4.“君子所,其無逸”是尚書訓辭()的中心觀點。A.多士B.康誥C.無逸D.康誥5.尚書的語言風格特色是()。A.質樸平實B.辯麗恣肆C.佶屈聱牙D.情韻并美6.先秦歷史散文具有古奧迂澀特點的是()。A.國語B.尚書C.左傳D.戰國策7.以“微言大義,暗寓褒貶”著稱的史學著作是()。A

6、.左氏春秋B.逸周書C.尚書D.春秋8.春秋作為史書其體例是()。A.紀事本末體B.編年體C.國別體D.紀傳體9.一般認為,修訂春秋的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曾子10.經過孔子修訂的魯國編年史是()。A.論語B.春秋C.尚書D.逸周書11.現存我國第一部以記言為主的歷史文集是()。A.春秋B.尚書C.逸周書D.國語12.春秋一書經過了孔子的修訂,它是()。A.魯國的編年史B.晉國的編年史C.鄭國的編年史D.齊國的編年史13.春秋敘述歷史的特點是()。A.完整系統地敘述西周歷史B.簡而有法地記載重大事件C.言事兼記D.記言14.先秦時期,其文風具有簡練明白、質樸平實的特點的著述是()

7、。A.尚書B.春秋C.左傳D.戰國策15.國語作為史書其體例是()。A.編年體B.國別體C.紀傳體D.紀事本末體16.國語又被稱為()。A.春秋公羊傳B.左氏春秋C.春秋內傳D.春秋外傳17.叔向賀貧出自()。A.春秋B.國語C.左傳D.韓非子18.邵公諫厲王弭謗出自()。A.韓非子B.左傳C.春秋D.國語19.左傳在編纂體例上屬于()。A.國別體B.紀傳體C.編年體D.紀事本末體20.下列典籍中,最擅長描寫戰爭的一部是()。A.左傳B.春秋C.韓非子D.國語21.先秦歷史散文表現出對奴隸制禮崩樂壞強烈惋惜之情的著述是()。A.左傳B.國語C.戰國策D.尚書22.先秦歷史散文中體現民重于天、民

8、重于神等民本思想的著述是()。A.戰國策B.國語C.左傳D.尚書23.采用隨事寫人的方法,成功塑造了秦穆公、晉文公、子產、先軫等眾多歷史人物形象的著述是()。A.國語B.左傳C.戰國策D.尚書24.先秦歷史散文具有文學剪裁功夫的著述是()。A.左傳B.國語C.尚書D.戰國策25.左傳的風格特色是()。A.辯麗恣肆B.質樸平實C.精彩細密D.佶屈聱牙26.戰國策的編訂者是西漢時的()。A.劉向B.司馬遷C.蒯通D.賈誼27.戰國策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期()。A.各國的外交策略B.各國的國別史C.縱橫家的事跡、言論D.各國國君的外事活動28.戰國策的主要內容之一是記載()。A.縱橫家的言論B.道家的

9、言論C.儒家的言論D.陰陽家的言論29.戰國策在編纂體例上屬于()。A.紀事本末體B.編年體C.紀傳體D.國別體30.先秦歷史散文中體現重士思想的著述是()。A.戰國策B.左傳C.尚書D.國語31.先秦歷史散文中保留了畫蛇添足、鷸蚌相爭、狐假虎威等大量寓言故事的著述是()。A.左傳B.戰國策C.國語D.尚書32.戰國策的文風特點是()。A.微言大義B.艷富浮夸C.辯麗宏富D.質樸平實第一編-第三章先秦諸子散文1.論語屬于()。A.論辯體B.語錄體C.對話體D.論述體2.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先秦諸子散文著述是()。A.荀子B.莊子C.論語D.墨子3.論語傳至漢代出現了魯論語、齊論語和()等三種

10、不同的本子。A.鄭論語B.古文論語C.趙論語D.韓論語4.孔子進步思想主張的核心是()。A.禮B.志C.義D.仁5.墨子思想的核心是()。A.尚賢尚同B.尊天事鬼C.兼愛非攻D.節用節葬6.在諸子散文中,具有邏輯嚴密、質樸無華特點的是()。A.莊子B.荀子C.墨子D.論語7.墨子的文風特點是()。A.篇幅簡短,韻散結合B.語錄體裁,辭約義豐C.質樸無華,邏輯縝密D.義正詞嚴,理直氣壯8.老子一書是()學派開山的理論著作。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9.先秦諸子中最具思辨色彩的哲學家是()。A.老子B.孟子C.孔子D.莊子10.下列關于水的文句出自老子的是()。A.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11、B.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C.冰,水為之而寒于水D.秋水時至,百川灌河11.老子的文風特點是()。A.義正詞嚴,理直氣壯B.精警凝練,辭約義豐C.質木無文,邏輯性強D.篇幅簡短,韻散結合12.在諸子散文中語言簡短而比較整齊,部分整章用韻的是()。A.孟子B.莊子C.老子D.論語13.產生于戰國中期的諸子散文是()。A.孟子B.墨子C.荀子D.韓非子14.先秦諸子在思想上閃耀著民主性光輝,達到了古代民本思想最高水平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孟子C.莊子D.孔子15.先秦諸子中把道德意識當作人心所固有的“良知”、“良能”,主張性善論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莊子D.老子16.先秦諸子中提

12、出了“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以求盡心、養性、誠心、寡欲的思想家是()。A.孟子B.老子C.莊子D.孔子17.先秦諸子中提出了“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等文藝見解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莊子18.孟子在語體風格上屬于()。A.論述體B.寓言體C.語錄體D.論辯體19.先秦諸子散文最具雄辯色彩的是()。A.莊子B.韓非子C.孟子D.荀子20.孟子的文風特點是()。A.質木無文,邏輯性強B.義正詞嚴,理直氣壯C.語錄體裁,辭約義豐D.篇幅簡短,韻散結合21.孟子文風的特點是()。A.汪洋恣肆,想象奇幻譎詭B.冷峻峭拔,詞鋒尖銳犀利C.說理透辟,邏輯推理嚴密D.氣勢豐沛,富有雄辯色彩2

13、2.下列寓言出自孟子的是()。A.庖丁解牛B.唇亡齒寒C.揠苗助長D.買櫝還珠23.下列關于水的文句出自孟子的是()。A.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B.秋水時至,百川灌河C.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D.冰,水為之而寒于水24.產生于戰國中期的諸子散文是()。A.莊子B.荀子C.韓非子D.論語25.先秦諸子中提倡率情任性的自然人生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孟子C.莊子D.孔子26.先秦諸子奉行全性保真的貴生主義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莊子D.孟子27.先秦諸子對現實黑暗持有深刻批判的思想家是()。A.莊子B.孟子C.孔子D.老子28.先秦諸子中既具有思辨思想特征,又滑向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14、的思想家是()。A.孟子B.莊子C.孔子D.老子29.在諸子散文中,達到哲理與詩意兩相交融的著述是()。A.孟子B.呂氏春秋C.莊子D.韓非子30.下列寓言出自莊子的是()。A.蝸角觸蠻B.自相矛盾C.狡兔三窟D.南轅北轍31.在諸子散文中,以意出塵外、奇幻詭譎的想象著稱的是()。A.呂氏春秋B.莊子C.孟子D.韓非子32.莊子的文風特點是()。A.篇幅簡短,韻散結合B.義正詞嚴,理直氣壯C.質木無文,邏輯性強D.奇幻詭譎,汪洋恣肆33.下列關于水的文句出自莊子的是()。A.秋水時至,百川灌河B.冰,水為之而寒于水C.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D.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34.代表了戰國后期諸子散

15、文最高成就的著述是()。A.孟子、荀子B.荀子、韓非子C.莊子、韓非子D.荀子、莊子35.站在儒家學派的立場,總結了百家爭鳴的理論成果的思想家是()。A.荀子B.朱子C.孟子D.孔子36.先秦諸子中認為“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主張性惡論的思想家是()。A.孟子B.孔子C.荀子D.韓非子37.荀子散文屬于()。A.論述體B.敘事體C.語錄體D.寓言體38.勸學是先秦諸子散文()中的名篇。A.墨子B.韓非子C.荀子D.孟子39.荀子的文風特點是()。A.質木無文,邏輯性強B.邏輯嚴密,說理透辟C.明切犀利,冷峻峭拔D.奇幻詭譎,汪洋恣肆40.下列關于水的文句出自荀子的是()。A.冰,水為之而

16、寒于水B.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C.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D.秋水時至,百川灌河41.先秦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是()。A.墨子B.莊子C.孟子D.韓非子42.下列寓言出自韓非子的是()。A.郢書燕說B.狐假虎威C.南轅北轍D.畫蛇添足43.先秦散文名篇諫逐客書的作者是()。A.莊子B.莊子C.孟子D.李斯第一編-第四章屈原和楚辭1.“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出自()。A.離騷B.越人歌C.九章D.九歌2.楚辭的產生,首先與()有直接關系。A.楚文化B.北方文化C.楚聲楚調D.楚地風物3.屈原帶有強烈自傳性的抒情長詩是()。A.九章B.九歌C.楚辭D.離騷4.充滿

17、濃厚的巫文化色彩的屈原作品是()。A.九章B.離騷C.天問D.九歌5.最能反映屈原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科學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的作品是()。A.天問B.離騷C.九歌D.九章6.在思想內容層面上與離騷最為接近的作品是()。A.招魂B.九章C.九歌D.天問7.屈原九歌組詩的篇數是()。A.10篇B.9篇C.8篇D.11篇8.下列作品不是九歌中的是()。A.湘君B.云中君C.惜誦D.大司命9.下列作品不是九歌中的是()。A.湘君B.大司命C.云中君D.涉江10.下列作品不是九歌中的是()。A.湘君B.哀郢C.云中君D.大司命11.下列作品不是九歌中的是()。A.湘君B.云中君C.抽思D.大司

18、命12.下列作品不是九歌中的是()。A.云中君B.懷沙C.湘君D.大司命13.下列作品不是九歌中的是()。A.云中君B.大司命C.思美人D.湘君14.下列作品不是九歌中的是()。A.惜往日B.湘君C.云中君D.大司命15.下列作品不是九歌中的是()。A.橘頌B.大司命C.云中君D.湘君16.下列作品不是九歌中的是()。A.悲回風B.大司命C.湘君D.云中君17.九章組詩的篇數是()。A.8篇B.10篇C.11篇D.9篇18.下列作品不是九章中的是()。A.橘頌B.懷沙C.思美人D.東皇太一19.下列作品不是九章中的是()。A.云中君B.思美人C.懷沙D.橘頌20.下列作品不是九章中的是()。A

19、.橘頌B.湘君C.思美人D.懷沙21.下列作品不是九章中的是()。A.懷沙B.橘頌C.思美人D.湘夫人22.下列作品不是九章中的是()。A.懷沙B.大司命C.思美人D.橘頌23.下列作品不是九章中的是()。A.懷沙B.橘頌C.思美人D.少司命24.下列作品不是九章中的是()。A.懷沙B.東君C.橘頌D.思美人25.下列作品不是九章中的是()。A.河伯B.思美人C.橘頌D.懷沙26.下列作品不是九章中的是()。A.山鬼B.橘頌C.懷沙D.思美人27.下列作品不是九章中的是()。A.懷沙B.橘頌C.國殤D.思美人28.下列作品不是九章中的是()。A.懷沙B.禮魂C.思美人D.橘頌29.班固對離騷題

20、義的解釋是()。A.離,別也;騷,愁也B.離騷者,楚古樂曲名也C.離騷者,猶離憂也D.離,猶遭也;騷,憂也30.司馬遷對離騷題義的解釋是()。A.離騷者,楚古樂曲名也B.離騷者,猶離憂也C.離,猶遭也;騷,憂也D.離,別也;騷,愁也31.離騷的詩歌體式屬于()。A.六言體B.五言體C.雜言體D.七言體32.九章的詩歌體式基本屬于()。A.賦體B.論體C.騷體D.七體33.天問的詩歌句式主要是()。A.四言B.五言C.七言D.雜言34.在屈原離騷中體現其“香草美人”托喻方式的詩句是()。A.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B.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C.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D.滿堂兮

21、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35.“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出自()。A.哀郢B.湘夫人C.山鬼D.涉江36.楚辭章句的編注者是()。A.王逸B.賈誼C.劉向D.宋玉37.宋玉的楚辭作品是()。A.九議B.九歌C.九難D.九辯38.從創意看,九辯是一篇()。A.細膩描寫秋景之作B.抒發際遇悲傷之作C.陳道德以變說君之作D.批判讒佞群小之作39.被歷代文人推崇為“悲秋之祖”的詩作是()。A.九難B.九議C.九歌D.九辯第二編-第一章漢代辭賦與政論文1.認為“賦者,古詩之流也”的是()。A.司馬遷B.班固C.劉勰D.荀卿2.認為“不歌而誦謂之賦”的是()。A.昭明文選B.漢書藝文志C.文心雕龍D.史記3

22、.西漢初期辭賦創作的發展趨向是()。A.從為統治集團歌功頌德向憤世嫉俗方向發展B.從表達人世進取情志向抒發避世高蹈意愿方向發展C.從關注社會、政治、人生向遠離社會、政治、人生方向發展D.從情思濃郁、質實純樸向缺少真情、辭藻華麗方向發展4.賈誼吊屈原賦的體裁是()。A.駢賦B.騷體賦C.大賦D.散體賦5.賈誼鵩鳥賦所表現的主要情感傾向是()。A.隨波逐流的混世B.知難而進的執著C.挑戰命運的抗爭D.齊同生死的豁達6.下列辭賦中不屬于騷體賦的是()。A.悲士不遇賦B.歸田賦C.鵩鳥賦D.吊屈原賦7.標志著漢代散體大賦正式形成的典范作品是()。A.王褒洞簫賦B.賈誼吊屈原賦C.枚乘七發D.司馬相如子

23、虛賦8.漢賦發展歷程中帶有轉折性的作品是()。A.七發B.七依C.七啟D.七激9.七發的結構形式特點是()。A.駢儷對偶B.主客問答C.工整嚴密D.出人意表10.枚乘的七發標志著()。A.抒情小賦的開端B.大賦文體的正式形成C.騷體賦的終結D.騷體賦向抒情小賦的轉變11.作為文體特點,“勸百諷一”指的是漢代()。A.詠物賦B.騷體賦C.抒情小賦D.散體大賦12.開拓了文學史上京都賦創作先河的是()。A.蜀都賦B.二京賦C.兩都賦D.東都賦13.班固的代表作是()。A.東都賦B.兩都賦C.蜀都賦D.二京賦14.把漢代大賦創作推向高峰的作者是()。A.揚雄B.司馬相如C.班固D.蔡邕15.揚雄長楊

24、賦的創作題材主要是()。A.園林B.山水C.田獵D.祭祀16.被后人譽為漢代散體大賦之絕響的作品是()。A.司馬相如長門賦B.班固兩都賦C.張衡二京賦D.揚雄甘泉賦17.東漢賦體文學創作的整體發展趨勢是()。A.由抒情小賦向京都賦轉變B.由騷體賦向大賦轉變C.由大賦向抒情小賦轉變D.由大賦向騷體賦轉變園林18.東漢抒情小賦的開山之作是()。A.窮鳥賦B.刺世疾邪賦C.鸚鵡賦D.歸田賦19.蔡邕的代表作是()。A.顯志賦B.述行賦C.北征賦D.思玄賦20.趙壹的代表作是()。A.思玄賦B.顯志賦C.北征賦D.刺世疾邪賦21.西漢初期的散文在思想內容上主要是()。A.為新朝歌功頌德的頌世文B.與治

25、國安邦有關的政論文C.表達人生感慨的議論文D.抒發個人情感的抒情文22.西漢中后期政論散文創作出現的新的重要特色是()。A.切直曉暢,議論政事富于情感B.引經據典,以陰陽災異論政議事C.憤世疾俗,批評政治不留情面D.委婉曲折,借助繁復的比喻說理23.下列漢代諸散文家中,文章帶有縱橫風氣的是()。A.晁錯B.王充C.賈誼D.劉向24.賈誼政論散文的主要特點是()。A.夸張渲染,辭藻華麗B.氣盛情切,縱橫鋪排C.想象豐富,飛動飄逸D.多用典故,造語艱深25.著名的史論散文過秦論的作者是()。A.賈誼B.董仲舒C.王充D.晁錯26.賈誼的過秦論在分類上是()。A.描寫散文B.抒情散文C.政論散文D.

26、時評散文27.過秦論分析秦亡原因,歸納為()。A.“恣行暴虐”B.“仁義不施”C.“舉措太眾”D.“刑罰太極”28.賈誼過秦論歸結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A.“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C.“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殺者,正傾非也”D.“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殺者,正傾非也”29.新書的作者是漢初的()。A.晁錯B.賈誼C.陸賈D.賈山30.賈誼的政治見解主要體現于他的政論散文()。A.諫立淮南諸子疏B.治安策C.過秦論D.論積貯疏31.論貴粟疏是晁錯散文中的名篇,文章寫得()。A.體物貼切,清麗流轉B.慷慨悲歌,渲染淋漓C.比喻疊出,委

27、婉設辭D.緊湊嚴密,說理透辟32.晁錯政論散文的代表作是()。A.論貴粟疏B.陳時政疏C.諫營昌陵疏D.論積貯疏33.晁錯主張勸農務本的名篇,一篇是守邊勸農疏,另一篇是()。A.至言B.陳政事疏C.論貴粟疏D.論積貯疏34.曾被明代茅坤稱贊為“西京第一書疏”的是劉向的()。A.戰國策敘錄B.說苑敘錄C.諫營延陵過侈疏D.列子敘錄35.下列新序、說苑的諸種特點中,最具文學價值的是()。A.匯集了古籍中的逸聞瑣事,有趣味性B.描寫人物言行,傳達人物的形貌和精神C.語言淺近通俗,有一定的故事性D.敘述歷史人物故事,寓含勸戒訓教之意36.王充論衡的著述宗旨是()。A.“陵霄漢”B.“疾虛妄”C.“崇讖

28、緯”D.“正是非”37.王充在文章寫作上的重要主張是()。A.反對通俗淺白,提倡典重艱深B.反對虛妄不實,提倡真誠實用C.反對以情為文,提倡冷峻沉著D.反對文辭華美,提倡質實無華38.以王充為代表的東漢前期散文的主要創作傾向是()。A.針對圖讖虛妄的政治文化予以批駁B.針對王朝的興替翻覆發抒感慨C.針對東漢政治的腐敗揭露抨擊D.針對宦官、外戚專權的政治現實提出批評39.王充散文的代表作是()。A.法言B.戰國策敘錄C.新書D.論衡40.“銓輕重之言,立真位之平”,表現了王充的論文主張是()。A.平淡自然B.崇實尚用C.抒情平實D.描寫細膩第二編-第二章史記1.司馬談總結先秦學術的著述是()。A

29、.論六家要旨B.至言C.春秋繁露D.報任安書2.具有“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理想的史學家是()。A.司馬遷B.班固C.司馬談D.班彪3.下面四篇作品中,司馬遷抒寫“發憤”著書強烈愿望的是()。A.報任安書B.屈原賈生列傳C.悲士不遇賦D.魏公子列傳4.史記是中國第一部()。A.通史B.斷代史C.歷史著作D.紀傳體通史5.史記中依年月摘記大事的部分篇節稱為()。A.八書B.三十世家C.十二本紀D.十表6.史記的核心部分、文學成就最高的是()。A.本紀、世家、列傳B.本紀、書、列傳C.本紀、表、世家D.本紀、表、書7.史記的作者是()。A.班固B.司馬遷C.范曄D.司馬光8.史記所采

30、用的幾種體例中,作為全書綱領的是()。A.表B.列傳C.本紀D.世家9.史記的五種編寫體例中,“本紀”這種體例是()。A.記述歷代帝王的興衰沿革B.記述王侯家族的興衰狀況C.記述古今特殊人物的事跡D.記述歷代王朝的重要事件10.史記的五種編寫體例中,“世家”這種體例是()。A.記述王侯家族的興衰狀況B.記述歷代王朝的重要事件C.記述歷代帝王的興衰沿革D.記述古今特殊人物的事跡11.史記的五種編寫體例中,“列傳”這種體例是()。A.記述古今特殊人物的事跡B.記述歷代王朝的重要事件C.記述王侯家族的興衰狀況D.記述歷代帝王的興衰沿革12.史記的五種編寫體例中,“表”這種體例是()。A.記述歷代帝王

31、的興衰沿革B.記述王侯家族的興衰狀況C.記述歷代王朝的重要事件D.記述古今特殊人物的事跡13.史記中堪稱我國古代經濟史上的杰出作品的篇章是()。A.伯夷列傳B.貨殖列傳C.滑稽列傳D.太史公自序14.史記中的魏公子信陵君是()。A.禮賢下士的典型B.雄才大略的典型C.機智大度的典型D.剛直不阿的典型15.史記中最能表現司馬遷奮斗精神的篇章是()。A.滑稽列傳B.貨殖列傳C.太史公自序D.伯夷列傳16.稱贊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是()。A.王國維B.魯迅C.梁啟超D.郭沫若第二編-第三章漢書及東漢其他敘事文1.東漢時期最杰出的史傳散文是()。A.吳越春秋B.漢書C.越絕書D.后漢書2

32、.沒有參與到漢書撰寫中的是()。A.班昭B.班超C.班固D.馬續3.下列不屬于班固的作品是()。A.兩都賦B.幽通賦C.漢書D.二京賦4.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是()。A.史記B.春秋C.左傳D.漢書5.漢書是我國第一部()。A.紀傳體通史B.編年史C.國別史D.紀傳體斷代史6.漢書所記載的是()。A.西漢的歷史B.兩漢的歷史C.后漢的歷史D.東漢的歷史7.漢書編寫的四種體例是()。A.本紀、表、書、傳B.本紀、書、志、傳C.本紀、世家、表、書D.本紀、表、志、傳8.相對于史記而言,漢書體例中所取消的一類是()。A.本紀B.列傳C.表D.世家9.班固的漢書在體例上將史記中的“世家”并入()。A

33、.傳B.本紀C.書D.表10.下列有關史記漢書的選項正確的是()。A.都直接受到皇家意志的限制B.都反映漢代的歷史C.都能以圣人是非為是非D.都融注了作者的不平和感慨11.造成漢書、史記寫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作者具有“頌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張B.作者對歷史著作“實錄”標準的認識不同C.作者的思想差異和具體寫作環境的不同D.作者對歷史著作性質功能的認識不同12.下列表述班固漢書特點不正確的一項是()。A.平實穩健,娓娓而敘B.簡潔規范,韻味悠遠C.感情濃烈,氣勢奔放D.思慮周詳,組織謹嚴13.在寫作上,班固漢書的特色是()。A.發憤指弊B.清議時政C.融注深情D.照錄史實14

34、.吳越春秋的作者是()。A.伍子胥B.袁康C.趙曄D.范曄15.以下有關吳越春秋的說法中,正確的一項是()。A.吳越春秋的作者是東漢人袁康B.吳越春秋前五卷記敘吳國歷史,后五卷記敘越國歷史C.吳越春秋除記敘吳越爭霸,還有記載地理、占氣等專篇D.吳越春秋的結構是各篇相對獨立16.吳越春秋與越絕書在內容上的主要不同是()。A.前者記載了真實的歷史,后者更多荒誕離奇的故事B.前者全面記述吳、越兩國歷史,后者只寫越國的歷史C.前者集中記述吳越爭霸的歷史,后者還有地理、占氣等專篇D.前者虛構了不少故事細節,后者則客觀記述兩國歷史17.不是吳越春秋的主要題材來源的是()。A.左傳B.戰國策C.國語D.史記

35、18.在寫作上體現前后連貫成篇特色的作品是()。A.吳越春秋B.后漢書C.呂氏春秋D.越絕書19.吳越春秋名篇“要離刺慶忌”出自()。A.闔閭內傳B.吳太伯傳C.勾踐滅吳外傳D.夫差內傳20.被視為游記文學始祖的東漢時期游記散文佳作封禪儀記的作者是()。A.班固B.伍子胥C.馬第伯D.趙曄第二編-第四章漢代詩歌1.最早錄載“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的著作是()。A.漢書B.文選C.后漢書D.樂府詩集2.“樂府”的本義是指()。A.音樂B.詩歌C.歌舞演出團體D.音樂官署3.“樂府”成為詩體的名稱始于()。A.漢朝B.秦朝C.魏晉南北朝D.周朝4.指出樂府“感與哀樂,緣事而發”性質的著作是()。A

36、.樂府詩集B.后漢書C.漢書D.史記5.“感于哀樂,緣事而發”一語評價的是()。A.漢樂府民歌B.國風C.古詩十九首D.九章6.編纂樂府詩集的郭茂倩是()朝人。A.元B.宋C.唐D.漢7.從現存資料看,較早對漢樂府進行分類的是()。A.蔡邕B.夏侯寬C.應亨D.郭茂倩8.郭茂倩樂府詩集把樂府詩分為()。A.四類B.五十三類C.十二類D.八類9.樂府詩集中保存兩漢樂府民歌最多的類別是()。A.雜曲歌辭B.相和歌辭C.鼓吹曲辭D.雜歌謠辭10.下列作品屬漢樂府民歌的是()。A.子夜四時歌B.上山采蘼蕪C.涉江采芙蓉D.隴頭流水歌11.漢樂府民歌婦病行的內容是()。A.披露戰爭殘酷B.再現百姓苦痛C

37、.譏刺達官顯貴D.抒寫愛情婚姻12.漢樂府民歌陌上桑的內容是()。A.傾訴漂泊流蕩B.抒寫愛情婚姻C.譏刺達官顯貴D.披露戰爭殘酷13.漢樂府民歌十五從軍征的內容是()。A.抒寫愛情婚姻B.傾訴漂泊流蕩C.披露戰爭殘酷D.譏刺達官顯貴14.漢樂府民歌戰城南的內容是()。A.傾訴漂泊流蕩B.抒寫愛情婚姻C.譏刺達官顯貴D.披露戰爭殘酷15.漢樂府民歌上邪的內容是()。A.抒寫愛情婚姻B.傾訴漂泊流蕩C.譏刺達官顯貴D.披露戰爭殘酷16.漢樂府民歌有所思的內容是()。A.譏刺達官顯貴B.傾訴漂泊流蕩C.抒寫愛情婚姻D.披露戰爭殘酷17.漢樂府民歌上山采蘼蕪的內容是()。A.披露戰爭殘酷B.傾訴漂泊

38、流蕩C.抒寫愛情婚姻D.譏刺達官顯貴18.漢樂府民歌枯魚過河泣的內容是()。A.譏刺達官顯貴B.抒寫愛情婚姻C.披露戰爭殘酷D.傾訴漂泊流蕩19.漢樂府民歌烏生的內容是()。A.披露戰爭殘酷B.抒寫愛情婚姻C.傾訴漂泊流蕩D.譏刺達官顯貴20.漢樂府民歌抒情真摯濃郁,有直抒胸臆的作品,如()。A.孔雀東南飛B.有所思C.陌上桑D.長歌行21.漢樂府民歌抒情真摯濃郁,有直抒胸臆的作品,如()。A.孔雀東南飛B.上邪C.陌上桑D.長歌行22.漢代樂府民歌和詩經國風的明顯差別在于()。A.樂府民歌多敘事,國風多抒情B.樂府民歌多短制,國風多長篇C.樂府民歌多抒情,國風多敘事D.樂府民歌多長篇,國風多

39、短制23.羽林郎的作者是漢代詩人()。A.辛延年B.傅毅C.枚乘D.張衡24.玉臺新詠的編纂者是()。A.蕭統B.沈約C.徐陵D.庾信25.孔雀東南飛最早見于()。A.昭明文選B.玉臺新詠C.漢書D.樂府詩集26.漢樂府民歌中反映婦女婚姻生活不幸的詩篇是()。A.江南B.陌上桑C.孔雀東南飛D.上邪27.我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敘事詩是()。A.陌上桑B.孔雀東南飛C.上邪D.江南28.孔雀東南飛中男女主人公最后化作()。A.孔雀B.蝴蝶C.鳳凰D.鴛鴦29.從風格上來說,孔雀東南飛的創作手法是()。A.象征主義B.現實主義C.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合D.浪漫主義30.四愁詩的作者是()。A

40、.蕭統B.辛延年C.班固D.張衡31.以下詩歌中,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五言詩,即我國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詩是()。A.李延年李夫人歌B.張衡同聲歌C.班固詠史D.辛延年羽林郎32.體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詩,最早出現的時代是()。A.東漢后期B.西漢前期C.東漢前期D.西漢后期33.下列作品中,屬于古詩十九首的是()。A.驅車上東門B.艷歌何嘗行C.北方有佳人D.枯木期填海34.被劉勰譽為“五言之冠冕”的詩歌是()。A.秦嘉贈婦詩B.漢樂府民歌C.古詩十九首D.張衡同聲歌25.最早收錄“古詩十九首”的總集是()。A.昭明文選B.玉臺新詠C.古詩紀D.樂府詩集36.一般認為,古詩十九首產生于()。

41、A.西漢末葉B.東漢中葉C.東漢末葉D.東漢初葉37.下列詩句出自古詩十九首的是()。A.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帷B.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C.思君君未歸,歸來豈相識D.日晚荒城上,蒼涼落余暉38.古詩十九首遣詞用語的特點是()。A.淺近凝練B.煉詞熔典C.盡力鋪陳D.辭藻華麗39.下列詩句出自古詩十九首的是()。A.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B.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C.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D.獨坐空房中,誰與相勸勉40.古詩十九首“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寫的是()。A.相思令人憔悴B.恩愛相守重于一切C.感慨人生無常D.游子人生悲慨第三編-第一章建安文學1.“建安”是()的年號。A.漢獻帝B

42、.漢靈帝C.魏文帝D.漢少帝2.不代表建安文學創作主力的是()。A.三曹B.蔡琰C.七子D.七賢3.建安文學的主要成就是()。A.詩歌B.散文C.史傳D.筆記4.文學理論批評史上,對“風骨”作了較為全面的美學闡釋,認為“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沉吟鋪辭,莫先于骨”的批評家是()。A.陸機B.鐘嶸C.劉勰D.曹丕5.開創了文人“擬樂府”詩歌創作全盛局面的是()。A.曹沖B.曹植C.曹操D.曹丕6.曹操詩的風格是()。A.華麗壯大B.古直悲涼C.峻切訐直D.便娟婉約7.我國古代第一篇文學專論是指()。A.曹植與楊祖德書B.曹丕典論論文C.王粲荊州文學記D.曹丕與王朗書8.“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43、,壯心不已”詩句出自()之手。A.曹操B.曹植C.曹丕D.陶潛9.建安文學的核心人物是()。A.曹操B.曹丕C.曹植D.陶潛10.被鐘惺稱為“漢末實錄,真詩史也”的是()。A.蒿里行B.觀滄海C.薤露行D.觀滄海11.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首純然描寫自然景物的山水詩是()。A.燕歌行B.步出夏門行C.野田黃雀行D.蒿里行12.被敖陶孫稱為“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的建安詩人是()。A.曹丕B.曹操C.王粲D.曹植13.曹操詩中成就最大的是()。A.四言樂府B.七言樂府C.五言樂府D.雜言樂府14.被魯迅譽為“改造文章的祖師”的是()。A.曹植B.曹操C.孔融D.曹丕15.在五言騰踴的時代,又使四言詩重

44、放光彩的建安詩人是()。A.曹丕B.曹操C.曹植D.王粲16.曹丕在七言詩發展上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創作了()。A.七哀詩B.同聲歌C.燕歌行D.善哉行17.“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是()的名句。A.曹丕B.王粲C.曹植D.曹操18.對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A.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稍顯纖弱B.境界開闊,氣象雄渾,具有政治家的氣魄C.感情纏綿深摯,委婉含蓄D.語言淺近,不事刻意雕琢19.中國詩歌史上純粹的七言詩始自()。A.曹操短歌行B.曹植野田黃雀行C.曹丕燕歌行D.陳琳飲馬長城窟行20.曹丕燕歌行在詩歌體裁上是()。A.七言詩B.五言詩C.雜言詩D.四言詩21

45、.建安詩人曹丕的燕歌行是()。A.逐句押韻B.三句押韻C.四句押韻D.隔句押韻22.曹植在文學史上貢獻最大的詩體是()。A.雜言詩B.四言詩C.五言詩D.七言詩23.美女篇的作者是()。A.曹植B.徐干C.阮瑀D.蔡琰24.建安詩人曹植的著名賦作是()。A.孔雀賦B.寡婦賦C.白鶴賦D.洛神賦25.下列文句出自曹植洛神賦的是()。A.春草碧色,春水綠波B.翩若驚鴻,婉若游龍C.精騖八極,心游萬仞D.孤蓬自振,驚沙坐飛26.曹植前期詩作的代表是()。A.送應氏B.贈白馬王彪C.野田黃雀行D.白馬篇27.曹植后期詩作的代表是()。A.送應氏B.白馬篇C.野田黃雀行D.贈白馬王彪28.被鐘嶸稱為“骨

46、氣奇高,詞采華茂”的建安詩人是()。A.曹丕B.曹植C.曹操D.王粲29.曹植的詩被譽為()。A.真骨凌霜,高風跨俗B.懷文抱質,語氣低婉C.文多兼善,辭少瑕累D.骨氣奇高,辭彩華茂30.建安文學中成就最高的詩人是()。A.曹丕B.曹植C.曹操D.王粲31.建安詩歌主要的特點是()。A.慷慨任氣,高亢悲涼B.結藻清英,流韻綺靡C.高雅脫俗,優游閑適D.沉痛委曲,意蘊幽渺32.“建安七子”之稱始出于()。A.文賦B.詩品C.文心雕龍D.典論論文33.飲馬長城窟行的作者是建安七子中的()。A.阮瑀B.孔融C.陳琳D.王粲34.薦禰衡表的作者是七子中的()。A.徐干B.應玚C.孔融D.阮瑀35.七哀詩的作者是七子中的()。A.王粲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