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_第1頁
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章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1.1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1、本項目建筑物為二類建筑,耐火等級均為二級。2、建筑物內部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并配備一定數量的化學滅火器材。3、建筑物電氣設計有消防電源,配備應急電源,有自動噴水系統。4、車間擺放最大限度利于采光設計,使車間能夠感受到自然光線。5、產生粉塵崗位設除塵裝置,在設備上部裝置除塵罩,排除粉塵,大部分回收。6、干燥崗位設置排風裝置,增大排風量。7、車間嚴格禁止煙火,檢修時要開動火令。8、在檢修時設備管道內有殘留易燃易爆物質時應用氮氣置換后方可動火。9、車間內設有消防設施及安全應急門。10、車間內有取暖、工人更衣、休息沐浴、水沖廁所、勞保福利設施。11、

2、工廠設置勞動保護安全衛生監督機構,配有專職安全員,負責全廠安全衛生工作。7.2.1總圖布置和建筑方面安全措施1. 有爆炸危險的乙類生產部位,如包裝設備、粉碎設備,宜設置在單層廠房靠外墻的泄壓設施附近。有爆炸危險的設備宜避開廠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構件布置。2. 土豆粉廠房的耐火等級為二級,其房屋構件應采用不燃燒體,防火墻耐火極限不低于3h,承重墻不低于2.5h,房間隔墻不低于0.5h,樓板不低于lh,吊頂采用難燃燒體時,不低于0.25h。3. 廠房(倉庫)中的房間隔墻,當采用難燃燒體時,其耐火極限應提高0.25h。4. 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的要求,加工車間與冷庫、化學

3、品庫房與馬鈴薯預處理間之間相鄰側廠房較高一面的外墻應設置為防火墻,耐火極限應不小于3h。5. 新建土豆庫通風設施要保證通風量要求,保證二氧化碳的空氣含量不能超過10%。6. 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的要求,本項目在火災發生時,必須優先保證消防水用量不小于600m3。7. 干燥、包裝工段作為主要泄壓面積的窗不應朝向主要道路,車間內地面應采用不發火花地面。泄壓比建議不應小于0.055。8. 干燥、包裝車間的泄壓措施應采取輕質屋面板作為泄壓方向,且屋頂上的泄壓設施應采取防冰雪積聚措施。9. 土豆粉廠房內的房間隔墻不應留有孔洞與其他房間相通。7.2.2工藝和設備、裝置方面安全措

4、施1) 根據危險場所電氣防爆安全規范(AQ3009-2007)中5.3.1和5.3.2要求選擇粉塵防爆電氣類型,本項目的粉碎、包裝、篩分、輸送、除塵等可能出現粉塵的電氣設備建議選擇A型電氣DIPA20型或DIPA21型、B型電氣DIPB20型或DIPB21型。2)干燥后的土豆粉的輸送建議采用負壓風運輸送系統,避免粉塵外溢。3)干燥、包裝工段的風機應采用防塵防爆型軸流風機。4)使用蒸汽的設備應設置高溫標志,尤其是干燥、蒸煮設備蒸氣溫度可達100C以上。5)低壓線路宜全線采用電纜直接埋地敷設,入戶端應將金屬外皮接到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上。6)根據危險場所電氣防爆安全規范(AQ3009-2007)6

5、.2可燃性粉塵環境電氣線路和防爆電氣設備的安裝,對本項目中的可能出現粉塵爆炸危險的粉碎、包裝、篩分、除塵、輸送等環境中的電氣線路和設備安裝提出以下建議:電氣線路敷設: 用于20區、21區和22區場所中的布線類型,可采用穿螺紋的、無縫或有縫鋼管中或電纜本身具有防機械損壞,并且防止可燃性粉塵侵入。 電纜類型示例參照6.2.1.1.2可選擇聚氯乙烯、氯丁橡膠熱塑性電纜或類似的整體護套電纜,有鎧裝或無鎧裝的無縫鋁護套密封電纜等。 電纜系統和附件應盡量安裝在免機械損傷、腐蝕無化學影響及熱作用的地方。如果不可避免,則應安裝在導管內或選擇合適的方法(例如,為了把機械損壞的危險減少至最小可采用鎧裝、屏蔽、無縫

6、、鋁護套、礦物絕緣金屬護套電纜)。 如果電纜或導管系統受到振動應選擇能經受振動而不損壞的結構,注意篩分、輸送、粉碎、除塵部位。 電纜敷設路線位置應不會因粉塵的通過而導致靜電的積聚,并應采取措施防止電纜表面的靜電積聚。 應防止電纜敷設路線的粉塵積聚,應定期清理。當采用線槽、管道、管子或地溝裝設電纜時,應采取預防措施以防止電纜散熱不良易燃粉塵。 電纜和導管引入裝置的結構和固定應不損壞它們所在電氣設備的防爆特性,當選用引入裝置時,應適合電纜引入裝置制造廠的規定的全部電纜尺寸范圍。 電氣設備外殼上不裝電纜或導管引入裝置時,其通孔堵封件應與設備外殼一起附和有關防爆型式的規定要求。堵封件只能用工具才能拆除

7、。 如果附件用于互聯電纜和設備(如分線盒),則其外殼型式應適用于所在區域。 凡與危險場所無關的電纜應盡可能不通過危險場所;不可避免時,應符合本場所相應防爆要求規定。導管連接處應密封良好,應保證粉塵不能進入導管產生影響和其他損害。設備安裝: 設計的裝置及安裝的設備,應有便于檢查、維護修理的通道。 干燥包裝工段設備的接頭、檢查門、擋板、泄爆口蓋等均應封閉嚴密,不得向車間泄漏粉料。 工藝和設備上應設有便于取樣的裝置。有溶劑的設備、容器、管道的最低點處應設有放空閥和通入蒸汽的清洗入口 電氣設備應采取附加措施,以防止可能遇到的外部(如化學、機械和熱應力)。這些附加措施不應削弱設備的正常熱擴散也不應削弱外

8、殼提供的防護等級的完整性。安裝設備的方法和電纜等引入設備的方法都不應削弱外殼的防護等級。所有不裝電纜引入裝置都應使用適合的塞子堵封。應保證外殼和進線裝置的完整及密封性能。 設備安裝應牢固,接線應正確,接觸應良好,通風孔道不得堵塞,應注意保持設備的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以避免產生電弧或火花的可能性。 所有電路應具有一個有效裝置,可把包括中性線的全部電路隔離起來,但不包括保護導線。對于每臺電氣設備和/或每個分支電路應提供這類隔離裝置,對于直接臨近的每個隔離裝置應加設適當標牌,以便迅速識別它所控制的設備或分支電路。7)項目設計中應優先選用振動小、噪聲低的設備,對噪聲較大的設備,在設計、安裝時應采取減振

9、、隔振措施。按勞動保護要求控制轉動機械噪聲等級。7.2.3安全工程設計方面對策措施1)在緊急情況下,包裝、干燥工段必須能夠遙控切斷所有電機的電源。2)遙控開關,必須安裝在當車間內發生火災和爆炸時仍能進行操作的地方。3)干燥車間設置事故自動排風,設計時應滿足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2003)相關要求。4)金屬制電纜橋架、電纜鋼質保護管應與PE線進行連接。5)低壓設備、電源插座應安裝漏電保護器。6)凡是暴露在機器設備外邊的一切危險部位,如傳動帶、明軸、帶輪等部安裝防護裝置,如防護罩、防護欄、防護網、跨橋等。7)各種設備的轉動部件、尖銳的棱角等均應加裝防護罩,并應滿足機械安全防護

10、裝置固定式和活動式防護裝置設計與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的要求。8)如果泄爆面積不可能開的太大以滿足要求,則應提高圍包體的強度以減小所需泄爆面積。粉塵爆炸泄壓指南(GB/T15605-2008)9)泄爆口的位置應靠近可能產生引爆源的地方;應盡量在圍包體頂部或上部開設,不得泄向易燃易爆危險場所,以免點燃其他可燃物;不得泄向公共場所以免泄爆傷人粉塵爆炸泄壓指南(GB/T15605-2008)10)干燥、蒸煮、漂煮等高溫設備的蒸汽管道不應設置在人員容易接觸到的地方,如必須設置,應采取保溫隔熱措施,保證人員接觸也不會導致燙傷,同時各蒸氣管道的閥門應采取安全閥門,泄放口應朝向無人員區域

11、或設置連接軟導向水槽、地漏或室外等11)各種轉動機械安裝就地事故按鈕,事故按鈕設在人員易操作且經常接觸的一側12)對本項目中除塵、篩分、粉碎、包裝、輸送等危險環境的電氣設備接地或電位平衡導體連接件提出要求可燃性粉塵環境用電氣設備GB12476.1-2000第11條 電氣設備應在接線空腔內并且在其連接件附近設置接地連接線或電位平衡導體連接件 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應有一個附加的外部接地連接件或等電位導體連接件外殼連接件應與11.3.1要求的連接電氣連接當移動電氣設備通過有相應接地或電位平衡導體的電纜供電時,不需要設外部接地式電位平衡導體連接件注:電氣連接不一定用導線連接) 接地連接件或電位平衡導體連

12、接件截面積至少是按表的一根導體的有效連接保護導線的最小截面積:安裝導體的相線截面積S,mm2相應保護導體的最小截面積S,mm2SW16S16VSW3516S350.5S 除符合上表外,電氣設備外部連接件或電位平衡導體連接件應能使面積不小于4mm2的導體。 連接件應有有效的防腐蝕措施。其結構能夠防止松動、扭轉,且接觸壓力保持不變。 設備運行中由于溫度或濕度等原因造成絕緣材料尺寸變化時,電氣連接件的接觸壓力不應受影響。13)本項目中馬鈴薯清洗、干燥、漂煮等工段濕度增大,潮濕環境對生產設備、電氣線路及電氣設備,應作局部等電位連接。14)在可能產生粉塵的場所(如粉碎、包裝、篩分、除塵、輸送)應采用防塵

13、結構(標志為DP)的粉塵防爆應急燈,持續時間應不少于30分鐘。15)防靜電事故通用導則(GB12158-2006)6.4對氣態粉態物料防護提出防靜電措施: 直接用于盛裝粉末的器具、輸送粉末的管道(帶)等,應采用金屬或防靜電材料制成。 工藝設備設計上應盡量避免粉體的不正常滯留、堆積和飛揚;同時還應配備必要的密閉、清掃和排放裝置。 粉體越細,越易起電和點燃。在整個工藝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利用或形成粒徑在75“m或更小的細微粉塵。 氣流物料輸送系統內,應防止偶然性外來金屬導體混入,成為對地絕緣的導體。 應盡量采用金屬導體制作管道或部件。當采用靜電非導體時,應具體測量并評價其起電程度。必要時采取相應措施

14、。 必要時,可在氣流輸送系統的管道中央,順其走向加設兩端接地的金屬線,以降低管內檢點電位。也可采用專用的管道防爆靜電消除器。 粉體靜電很大,可采取輸入小體積的接地容器,待靜電消除后再裝入大料倉。 收集和過濾粉塵的設備(除塵回收設備),應采取導靜電的容器及濾料并予以接地。6.1基本的防護措施: 干燥、包裝工段的金屬設備、裝置外殼,金屬管道、支架、構件、部件等(如干燥機及成品輸送管道、成品篩、成品倉包裝設備的送料管道以及金屬支架)應采取消除靜電的跨接及接地措施,每組專設的靜電接地體的接地電阻一般不應大于100Q,間接接地電阻不大于10Q。 在生產現場使用靜電導體制作的操作工具應接地。 在設計和選購

15、工藝裝置和設備管道時,應避免存在靜電放電的條件,如在容器內避免出現細長的導電突出物和避免物料的高速剝離等。 要控制粉料在管道內的速度,控制氣體中可燃物的濃度,保證在爆炸下限以下。 在遇到分層或套疊的結構時避免使用靜電非導體材料。 包裝車間級粉碎、篩分、除塵、輸送管道等可能出現粉塵的部位盡量不要使用金屬鏈等。 使用軟管及繩索的單位長度電阻值應在1X103Q/m-1X106Q/m中間。 在振動和頻繁移動的器件上用的接地導體禁止用單股線及金屬鏈,應采用6mm2以上的裸絞線或編織線,注意篩分、粉碎、除塵設備及輸送管道的靜電接地連接。16)根據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97-90(2000版)第3.4

16、.1條第三類防雷建筑物防直擊雷的措施規定: 本項目生產廠房采用裝設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網(帶)或避雷針或由這兩種混合組成的接閃器。避雷網(帶)應按本規范附錄二的規定沿屋角、屋脊、屋搪和檐角等易受雷擊的部位敷設。并應在整個屋面組成不大于20mX20m或24mX16m的網格。平屋面的建筑物,當其寬度不大于20m時,可僅沿周邊敷沒一圈避雷帶。 第3.4.2條每根引下線的沖擊接地電阻不宜大于30Q,但對本規范第2.0.4條二款所規定的建筑物則不宜大于10Q。其接地裝置宜與電氣設備等接地裝置共用。防雷的接地裝置宜與埋地金屬管道相連。當不共用、不相連時,兩者間在地中的距離不應小于2m。在共用接地裝置與埋地金屬

17、管道相連的情況下,接地裝置宜圍繞建筑物敷設成環形接地體。第4.2.1條引下線宜采用圓鋼或扁鋼,宜優先采用圓鋼。圓鋼直徑不應小于8mm.扁鋼截面不應小于48m2,其厚度不應小于4mm. 第3.4.7條引下線不應少于兩很,但周長不超過5m且高度不超過40m的建筑物可只設一根引下線。引下線應沿建筑物四周均勻或對稱布置,其間距不應大于25m。當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鋼柱或柱子鋼筋作為引下線時,可按跨度設引下線,但引下線的平均間距不應大于25m。 防雷防靜電接地裝置應經有資質的部門檢測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7.2.4安全管理方面對策措施1)制定新建項目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并認真執行。2)工

18、程設計、施工必須由具有資質證書的單位進行。3)安全員和保安主管定期對員工進行安全教育,定期檢查消防器材如軟水帶、噴嘴、自動報警裝置,定期更換消防藥品和校正報警儀,定期進行消防訓練。停機時檢查并清理死角。4)檢修或故障處理時,必須懸掛“檢修牌”,送水、送汽、送電,必須專人負責。5)企業應建立安全生產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進安全生產條件,按規定提取安全費用,專項用于安全生產,并建立安全費用臺賬。6)安全管理制度應及時調整,依據原有制度應作出相應的修改,以適應土豆粉生產工藝的需要。7)危險源分布、監控及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本項雖然不構成重大危險源,但仍應按照有關規定編制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二、事故應急

19、救援預案的編制建議。為了能在出現事故時有效地開展救援工作,將緊急事故局部化,若可能并予以消除,盡量縮小事故對人和財產的影響。建議企業完善事故應急救員預案。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由管理和操作人員針對裝置的具體情況進行編寫,為了能在事故發生的初期階段采取緊急措施,控制事態,把事故損失降低到最小。針對以上評價得知,主生產車間、變配電間、成品庫可能出現較大事故,應該制定相應的事故應急預案。一、應急救援預案的主體制定裝置關鍵部位事故應急預案,以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因事故造成的影響,并能降低事故帶來的經濟損失和防止或減少人身傷害事故的發生。建議編制事故預案時,應根據不同工藝的危險性編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主生

20、產車間(1)火災、爆炸事故(2)灼燙(3)電氣傷害2、成品庫(1)火災、爆炸事故3、配電間(1)觸電事故(2)火災事故二、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主要內容1、總則(1)編制目的簡述應急預案編制的目的、作用等。(2)編制依據簡述應急預案編制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以及有關行業管理規定、技術規范和標準等。(3)適用范圍說明應急預案適用的區域范圍、以及事故的類型、級別。(4)應急預案體系說明本單位應急預案體系的構成情況。(5)應急工作原則說明本單位應急工作的原則,內容應簡明扼要,明確具體。2、生產經營單位的危險性分析(1)生產經營單位概況主要包括單位的地址、從業人數、隸屬關系、主要原材料、主要產品、產量等內

21、容,以及周邊重大危險源、重要設施、目標、場所和周邊布局情況。(2)危險源與風險分析主要闡述本單位存在的危險源和風險分析結果。3、組織機構及職責(1)應急組織體系明確應急組織形式,構成單位或人員,并盡可能以結構圖的形式表示出來。(2)指揮機構及職責明確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總指揮、副總指揮、各成員單位及相應職責。應急救援指揮機構根據事故類型和應急工作需要,可以設置相應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并明確各小組的工作任務及職責。4、預防與預警(1)危險源監控明確本單位對危險源監測監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預防措施。(2)預警行動明確事故預警的條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發布程序。(3)信息報告與溝通按照有關規定,明確

22、事故及未遂傷亡事故信息報告與處理辦法。a)信息報告與通知明確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事故信息接收和通報程序。b)信息上報明確事故發生后上級主管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報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內容和時限。c)信息傳遞明確事故發生后向有關部門或單位通報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5、應急響應(1)響應分級針對事故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單位控制事態的能力,將事故分為不同的等級。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明確應急響應級別。(2)響應程序根據事故的大小和發展態勢,明確應急指揮、應急行動、資源調配、應急避險、擴大應急等響應程序。(3)應急結束明確應急終止的條件。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環境符合有關標準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經事故現

23、場應急指揮機構批準后現場應急結束。應急結束后,應明確:a)事故情況上報事項:b)需向事故調查處理小組移交的相關事項:c)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總結報告。6、信息發布明確事故信息發布的部門,發布原則。事故信息應由事故現場指揮部及時準確向新聞媒體通報事故信息。7、后期處置主要包括污染物處理、事故后果影響消除、生產秩序恢復、善后賠償、搶險過程和應急救援能力評估及應急預案的修訂等內容。8、保障措施(1)通信與信息保障明確與應急工作相關聯的單位或人員通信聯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備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統及維護方案,確保應急期間信息通暢。(2)應急隊伍保障明確各類應急響應的人力資源,包括專業應急隊伍、兼職應急隊伍

24、的組織與保障方案。(3)應急物資裝備保障明確應急救援需要使用的應急物資和裝備的類型、數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責任人及其聯系方式等內容。(4)經費保障明確應急專項經費來源、使用范圍、數量和監督管理措施,保障應急狀態時生產經營單位應急經費的及時到位。(5)其他保障根據本單位應急工作需求而確定的其他相關保障措施(如:交通運輸保障、治安保障、技術保障、醫療保障、后勤保障等)。9、培訓與演練(1)培訓明確對本單位人員開展的應急培訓計劃、方式和要求。如果預案涉及到社區和居民,要做好宣傳教育和告知等工作。(2)演練明確應急演練的規模、方式、頻次、范圍、內容、組織、評估、總結等內容。10、獎懲明確事故應急救

25、援工作中獎勵和處罰的條件和內容。11、附則(1)術語和定義對應急預案涉及的一些術語進行定義。(2)應急預案備案明確本應急預案的報備部門。(3)維護與更新明確應急預案維護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進行評審,實現可持續改進。(4)制定與解釋明確應急預案負責制定與解釋的部門。(5)應急預案實施明確應急預案實施的具體時間。7.2.5應采取的其它綜合措施1)易發生墜落危險的平臺、步道、樓梯、檢修孔平臺周圍應裝設護欄及踏腳護板。廠內所有鋼平臺及鋼樓板均采用花紋鋼板或柵格板。2)設備運行中經常檢查下列情況:設備運行是否正常,進出料是否正常,工藝指示控制儀表和電氣儀表是否正常,出品是否合格。3)汽車、拖拉機嚴禁進入成品庫房。4)應制定突然停電、停水、停汽的應急預案。5)工藝控制系統應進行接地保護,禁止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