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危險源辨識方法和標準1 危險源辨識的范圍1.1 所屬區域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1.2 所有進入工作場所人員(包括合同方人員和參觀者)的活動。1.3 工作場所的所有設施,無論是本公司提供的還是他人提供的。2 危險源辨識應考慮如下方面:2.1 三種時態2.1.1 過去:過去的作業活動、系統或設備等安全控制狀態及發生過的 人身傷害事故,并延續到現在的。2.1.2 現在:作業活動、系統或設備等現在的安全狀態。2.1.3 將來:可以預見的作業活動發生變化、系統、設備等新產生或在 維護、改進、報廢等活動時產生的安全控制狀態。2.2 三種狀態2.2.1 正常狀態:指正常、持續的生產運行2.2.2 異常狀態:指
2、生產的開車、停車、檢修等情況2.2.3 緊急狀態:指發生爆炸、火災、洪水、毒物泄漏等重大突發性事件。2.3 六種危險和有害因素類型2.3.1 物理性危險和有害因素2.3.2 化學性危險和有害因素2.3.3 生物性危險和有害因素2.3.4 心理、生理性危險和有害因素2.3.5 行為性危險和有害因素2.3.6 其它危險和有害因素2.4 作業活動的劃分2.4.1 生產(工藝)流程的階段劃分;2.4.2 地理區域劃分;2.4.3 按設備或裝置劃分;2.4.4 按作業任務劃分;2.4.5 上述幾種方法的結合。3 危險源的辨識方法詢問交流:與某項工作具有經驗的人交談工作中的危險源。現場觀察:現場觀察可發現
3、存在的危險源。獲取外部信息:從有關生產廠家、文獻資料獲取有關危險源的信息,加以分析研究。4 各單位進行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時應有員工代表的參與。5 風險評價5.1 評價原則風險評價首先用“定性法”進行評價,對不能用“定性法”評價的,用“半定量法(DLEC法)”進行評價。5.2 風險評價方法5.2.1 定性法不符合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按A級管理) ;曾經發生過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按A級管理) ;直接觀察到的危險,且無適當控制措施(按A級管理);相關方合理抱怨或要求(按A級管理) ;對屬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0中所規定的重大危險源(按A級管理) ;滿足上列任意一項時,可直接判
4、斷為不可容許風險。對國家級重大危險源申報范圍的危險源其臨界量或危險性接近判定標準的(按 B 級管理) 。5.2.2 DLEC 法5.2.2.1 計算公式是:D=L× E× C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體暴露在這種風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C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后果的嚴重程度;D危險性分值。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分數值事故或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預料6相當可能3可能,但不經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設想0.2極不可能0.1實際不可能E: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分數值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10連續暴露6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
5、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幾次暴露0.5非常罕見地暴露C: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后果的嚴重程度分數值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100大災難,許多人死亡40災難,數人死亡15非常嚴重,一人死亡7嚴重,重傷3重大,致殘1引人注目,需要救護D:危險性分值D值風險程度危險等級是否不可容許風險> 320不可容許5( A)是160 320重大風險4( B)否70 160重大風險3( C)否20 70一般風險2( D)否< 20稍有風險1( E)否5.2.2.2 根據事故的定義,把財產損失列入危險源辨識的范圍,當只發生設備損壞和財產損失時,E 統一取固定值1。C的取值如下表分數值財產損失金額100經濟損失500萬元
6、以上40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15經濟損失50 萬元以上7經濟損失10 萬元以上3經濟損失5 萬元以上1經濟損失1 萬元以上D危險性分值D值危險程度危險等級是否不可容許風險> 54不可容許5( A)是26 54重大風險4( B)否11 26重大風險3( C)否3 11一般風險2( D)否<3稍有風險1( E)否5.2.2.3 DLEC 法打分大于三級的為重大風險。5.2.2.4 用定性法判別(不含對國家級重大危險源申報范圍的危險源其臨界量或危險性接近判定標準的)和LEC法打分為五級的為不可容許風險。5.2.2.5 風險評價級別定性或定量判別的依據a 法規和其他要求;b 企業的方針、
7、目標;c 事故、事件、不符合項和預防措施記錄;d 檢查 / 審核結果;e 相關方要求;f 類似事故、事件信息;g 與企業的設施、工藝流程和運行活動有關的信息;h 半定量評價(LEC法,D=LEC) 。i 重大危險源辨識標準(GB18218-2009)5.2.2.6 重要風險的確定: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均應判定為重要風險:1) 不符合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的;2)相關方有合理要求或抱怨的;3)曾經發生過事故仍未采取控制措施的;4)直接觀察到可能導致事故的危險,且沒有適當的控制措施。5)依據LEC法(h)或其他風險評價級別判別法(a i )判定風險等級在三級及以上的危險源。5.2.2.7 風險控制策
8、劃風險控制策劃應首先考慮消除風險,再考慮降低風險措施,將個人防護措施作為最后手段,制定的風險控制計劃要有助于保護員工的安全與健康。5.2.2.8 風險的控制方式1)制定目標及管理方案;2)制定運行控制程序;3)培訓與教育;4)制定應急預案與響應;5)加強現場監督檢查;6)保持現有措施;5.2.2.9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與風險控制策劃的步驟1) 各工段組織本單位的全體員工進行危險源辨識,由班組長負責填寫危險源辨識基礎調查表,報工段長進行審核。2)工段長根據危險源辨識基礎調查表,經過分析評價,填寫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結果一覽表,報安環主管并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審核。3)實業部經過匯總整理,形成危險源
9、辨識基礎調查表和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結果一覽表,經過評價和策劃,填寫重大風險控制計劃清單,經主管副部長審核和部長批準后,報安全環保部。4)安全環保部將各單位的重大風險控制計劃清單進行評價和策劃,填寫公司重大風險控制計劃清單,經安全環保部審核,管理者代表批準后執行。安全環保部將公司重大風險控制計劃清單反饋給各單位。5)安全環保部和實業部要把重大風險作為建立目標、指標、管理方案的運行控制的依據。5.3 危險因素分類:5.3.1 物的不安全狀態5.3.1.1 裝置、設備、工具、廠房等1)設計不良a. 強度不夠;b. 穩定性不好;c. 密封不良;d. 應力集中;e. 外型缺陷 ; f. 外露運動件;g
10、. 缺乏必要的連接裝置;h. 構成的材料不合適;1. 其他。2)防護不良a. 沒有安全防護裝置或不完善;b. 沒有接地、絕緣或接地、絕緣不充分;c. 缺乏PPE或PPE不良;d. 沒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 e. 其他。3)維修不良a. 廢舊、疲勞、過期而不更新;b. 出故障未處理;c. 平時維護不善;d. 其他。5.3.1.2 物料1)物理性a 高溫物(固體、氯體、液體); b. 低溫物(固體、氣體、液體); c. 粉塵與氣溶膠;d. 運動物。2)化學性a 易燃易爆性物質(易燃易爆性氣體、易燃易爆性液體、易燃易爆性固體、易燃易爆性粉塵與氣溶膠、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質);b 自然性物質;c
11、 有毒物質(有毒氣體、有毒液體、有毒固體、有毒粉塵與氣溶膠、其他有毒物質); d 腐蝕性物質(腐蝕性氣體、腐蝕性液體、腐蝕性固體、其他腐蝕性物質);e 其他化學性危害因素。3) 生物性a 致病微生物(細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b 傳染病媒介物;c 致害動物;d 致害植物;e 其他生物性危害因素。4) 有害噪聲的產生(機械性、液體流動性、電磁性)。5) 有害振動的產生(機械性、液體流動性、電磁性)。6) 有害電磁輻射的產生a 電離輻射(X 射線、 離子、 離子、離能電子束等);b 非電離輻射(超高壓電場、紫外線等)。5.3.2 人的不安全行動5.3.2.1 不按規定的方法操作1) 沒有按規定
12、的方法使用機械、裝置;使用不合格的機械、工具、用具等;2) 選擇機械、裝置、工具、用具等有誤;離開運轉著的機械、裝置等;3) 機械運轉超速、送料或加料過快、機動車超速、機動車違章駕駛;4) 其他。5.3.2.2 不采取安全措施1)不防止意外危險;2) 不防止機械裝置突然開動;3) 沒有信號就開車;4) 沒有信號就移動或放開物體;5) 其他。5.3.2.3 運轉著的設備、裝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調節1)運轉中的機械裝置;2) 帶電設備;3) 壓力容器;4) 加熱物;5) 裝有危險物的裝置;6) 其他。5.3.2.4 使安全防護裝置失效1)拆掉、移走安全裝置;2) 使安全裝置不起作用;3) 安全裝
13、置調整錯誤;4) 去掉其他防護物。1.3.2.5 制造危險狀態1)貨物過載;2) 組裝中混有危險物;3) 把規定的東西換成不安全物;4) 臨時使用不安全設施;5) 其他。1.3.2.6 使用保護用具1)不使用保護用具;2) 不穿安全服裝;3) 保護用具、服裝的選擇、使用方法有誤。5.3.2.7 安全放置1)使機械裝置在不安全狀態下放置;2) 車輛、物料運輸設備的不安全放置;3) 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4) 其他。5.3.2.8 接近危險場所1)接近或接觸運轉中的機械、裝置;2)接近或到貨物下面;3)進入危險有害場所;4)攀爬或接觸易倒塌的物體;5)攀、坐不安全場所;6)其他。5.3.
14、2.9 某些不安全行為1)用手代替工具;2)沒有確定安全就進行下一個動作;3)從中間、底下抽取貨物;4)拋擲代替用手、繩索傳遞;5)不必要的奔跑;6)作弄人、惡作劇;7)其他。5.3.2.10 誤動作1)貨物拿得過多;2)拿物體的方法有誤;3)推、拉物體的方法不對;4)其他。5.3.2.11 其他不安全行動5.3.3 作業環境的缺陷5.3.3.1 作業場所1)沒有確保通路;2)工作場所間隔不足;3)機械、裝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4)物體放置的位置不當;5)物體堆積方式不當;6)對意外的擺動防范不夠;7)信號缺陷(沒有或不當);8)標志缺陷(沒有或不當)。5.3.3.2 環境因素1)采光
15、不良或有害光照;2)通風不良或缺氧;3)溫度過高或過低;4)壓力過高或過低;5)溫度不當;6)給排水不良;7)外部噪聲;8)自然危害(風、雨、雷、電、野獸、地形等)5.3.3.3 作業方法的缺陷1)作業程序有錯誤。2)使用不合適的機械、裝置。3)使用不合適的工具、用具。4)人事安排不合理(技術不當、身體條件不合適、負荷超限、禁忌作業等)5.3.4 職業病分類5.3.4.1 塵肺。5.3.4.2 職業性放射性疾病。5.3.4.3 職業中毒。5.3.4.4 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5.3.4.5 生物因素所致職業病。5.3.4.6 職業性皮膚病。5.3.4.7 職業性眼病。5.3.4.8 職業性耳鼻喉
16、口腔疾病。5.3.4.9 職業性腫瘤。5.3.4.10 其他職業病。5.3.5 事故類型分類5.3.5.1 墜落、滾落: 指人從樹木、建筑物、腳手架、機器、乘坐物、梯子、階梯、斜面等處落下。包括與車輛式機械(如鏟車)等一起滾落的情況。包括因坐立的場所動搖而墜落,以及因坐立的場所倒塌而墜落、不被掩埋而是碰到了其他物體(包括地面的情況)。不包括交通事故。觸電墜落算“觸電”分類。5.3.5.2 摔倒、翻倒: 指人因摔倒、絆倒、滑倒而碰撞了物體致傷。所以會摔倒, 是因為人推動平衡、失去保持豎直狀態的能力造成的人體運動。如倒在通道或工作面上,倒在、撞到物體上。碰撞點與人在大致同一平面上。包括與車輛或機械
17、等一起翻倒的情況。不包括交通事故。因觸電摔倒則歸入“觸電”分類。5.3.5.3 碰撞 :指除上述兩類之外,以人為主動方面碰撞到靜止物體或運動物體的情況,包括被推、被摔后與物體碰撞。例如人碰了起吊貨物、機械部分。包括與車輛式機械的碰撞。不包括交通事故。5.3.5.4 飛濺、倒塌: 指飛濺的物體、落下的物體為主動方面碰撞到人、人被碰撞。包括砂輪的破裂,切斷片、切屑等物飛濺,包括自己拿的物體掉在腳上。但容器破裂后的飛濺物傷人,則歸入“破裂”類5.3.5.5 坍塌、倒塌: 指堆積物、物料腳手架、建筑物等散落和倒塌碰到人,人被碰被壓。包括直立的物體倒下、塌方、雪崩、滑坡等。5.3.5.6 被碰撞 : 指
18、上兩類以外,物為主動方面碰人的情況。包括起吊的貨物、機構的活動部分等碰到人,不包括交通事故。5.3.5.7 軋入 : 指被物體夾住、卷進而擠壓、擰絞。例如:被卷入轉動的或嚙合的物體;被夾、 被卷、 被壓在一運動物體與一靜止物體之間或兩個運動物體之間。在沖床的模、鍛壓機的錘而致的創傷屬于本分類。包括被壓。不包括交通事故。5.3.5.8 切傷、擦傷: 指被摩擦,在磨擦狀態下被切傷。如由于靠在、跪在或坐在物體上,由于拿著或搬運的物體,由于振動的物體等致傷。包括被刀具切割,使用工具時被物體切割、摩擦等。5.3.5.9 踩傷 : 指踩著釘子、金屬片等。包括踩穿地板、石棉瓦等致傷。踩穿而墜落歸入“墜落”分
19、類。5.3.5.10 淹溺5.3.5.11 接觸高溫、低溫物 : 指與熱的物體或物質、冷的物體或物質相接觸致傷,包括由于暴露于高溫或低溫環境下受傷害。例如:與火焰、弧光、熔融狀金屬、燙火、水蒸氣接觸而致傷。由于爐前高溫作業而中暑。低溫,包括暴露在冷庫內環境下的情況下。5.3.5.12 接觸有害物: 指通過呼吸、吸收(皮膚接觸)或攝入有害物、有毒物致傷的情況。包括被放射線輻射、被腐蝕劑致傷。缺氧癥及因暴露于高氣壓、低氣壓環境下導致的傷害也算此類。5.3.5.13 觸電:包括觸及帶電體和人受放電沖擊。包括雷擊。5.3.5.14 爆炸:指壓力急劇發生或釋放,引起伴隨爆聲的膨脹等情況。包括水蒸氣爆炸,
20、不包括破裂。容器、裝置的內部爆炸使容器、裝置發生破裂,也歸于此列。5.3.5.15 破裂 : 指容器或裝置因物理性壓力而破裂。如: 熔鐵爐的水冷套破裂,人被碎片打中;開水爐破裂,人被開水燙傷。包括壓碎。不包括因機械力而破裂的情況,如砂輪破裂。5.3.5.16 火災指失去控制并對財物和人身造成損害的燃燒現象。5.3.5.17 道路交通事故指企業內道路交通及運輸中的事故,受傷害人是乘客或駕駛員。包括與其他車輛的碰撞、擦碰,與停放車或靜止物體的碰撞、擦碰、翻車,沖出公路(失控),急停或急啟動等。不適用于發生在運輸工具上個人性質的事故,例如: 在車內走動地跌倒或在車內正常活動時碰到貨物或車的某部分上;不是因車的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櫥窗宣傳活動方案
- 檢察院一日活動方案
- 沙盤策劃活動方案
- 武警新年慰問活動方案
- 汽車答謝活動方案
- 河南老人活動方案
- 植樹澆水活動方案
- 油漆贈送活動方案
- 河源培訓活動策劃方案
- 民政特色創建活動方案
- 馬工程《中國法制史》課本期末重點筆記整理
- TCNFPIA 3024-2022 木醋液生產規程
- 實驗室安全自查項目表實驗室研究所自查
- 水泥預制U型槽渠道施工工藝
- 施工現場隱患圖片識別合集
- 35千伏集電線路工程專業監理實施細則
- 煤礦在用安全設備檢測檢驗制度
- JJG 781-2019數字指示軌道衡
- JJG 30-2012通用卡尺
- GB/T 9729-2007化學試劑氯化物測定通用方法
- GB/T 8196-2018機械安全防護裝置固定式和活動式防護裝置的設計與制造一般要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