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學專題復習課件(化學物質及其變化)_第1頁
高三化學專題復習課件(化學物質及其變化)_第2頁
高三化學專題復習課件(化學物質及其變化)_第3頁
高三化學專題復習課件(化學物質及其變化)_第4頁
高三化學專題復習課件(化學物質及其變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2一、物質的分類一、物質的分類(首先確定分類標準,然后對所選物首先確定分類標準,然后對所選物質進行分類質進行分類)34二、化學反應的分類二、化學反應的分類5三、分散系三、分散系1分散系的組成與分類2三類分散系的比較6分散系溶液膠體濁液分散質粒子的直徑100 nm分散質粒子分子或離子許多分子的集合體或高分子巨大數目分子的集合體性質外觀均一均一不均一穩定性穩定較穩性不穩定能否透過濾紙能能不能能否透過半透膜能不能不能有無丁達爾效應無有無7第一節第一節 化學物質及其變化化學物質及其變化1了解分子、原子、離子等概念的含義。了解原子團的定義。2理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系。3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單

2、質和化合物、金屬和非金屬的概念。4理解酸、堿、鹽、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聯系。5了解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81本專題概念較多且易混淆,復習要從概念的對比辨析入手,在理解有關概念的基礎上,掌握物質的組成、性質、分類及相互關系,并通過典型題目進行系統的訓練。2注重典型實驗的理解與應用。如膠體的制備Fe(OH)3膠體、膠體的分離提純(滲析)、膠體的檢驗與鑒別(丁達爾效應)等。9一、物質的組成、性質與變化及分類一、物質的組成、性質與變化及分類1物質的組成宏觀組成:宏觀上物質由_組成,如單質是由_組成的純凈物,化合物是由_組成的純凈物。微觀構成:微觀上物質由_、_、_等基本粒子構成。(1)分子是保持物質

3、_性質的一種微粒,_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一般來說,原子是由_、_、_構成。(2)構成晶體的結構微粒(物質結構)離子晶體:_;原子晶體:_;分子晶體:_;金屬晶體:_;102物質的性質與變化(1)物質的性質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經過_直接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密度、硬度等。化學性質:物質_性質。如:酸性、堿性、氧化性、還原性、可燃性、穩定性等。(2)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物質僅發生狀態或外形的改變,而_的變化。化學變化:物質發生變化時_。在化學變化中常伴隨有發光、放熱、變色、氣體放出、沉淀生成等現象。3物質的分類111213二、分散系、膠體二、分散系、膠體1分散系及其

4、分類分散系及其分類2膠體的性質膠體的性質(1)丁達爾效應當一束光通過膠體時,膠體內會出現一條_,這是由膠體粒子對光線_而形成的,利用丁達爾效應可區分膠體和溶液。(2)介穩性膠體的穩定性介于溶液和濁液之間,在一定條件下能穩定存在,屬于介穩體系,其原因是:膠體粒子的_相同,相互排斥;膠體粒子的_。(3)Fe(OH)3膠體的制備將燒杯中的蒸餾水_;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 mL2 mL飽和_;繼續煮沸至溶液呈_,停止加熱,即制得Fe(OH)3膠體。化學方程式為_。14一、1.元素同種元素不同種元素分子原子離子化學原子質子中子核外電子陽、陰離子原子分子金屬陽離子和自由電子2化學反應在發生化學反應時表現出來的

5、沒有生成新物質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3金屬非金屬含氧酸無氧酸電離出H個數強酸弱酸電離出OH個數溶解性強堿弱堿正鹽酸式鹽堿式鹽含氧酸鹽無氧酸鹽易溶鹽可溶鹽微溶鹽難溶鹽酸性堿性兩性不成鹽二、1.一種(或多種)物質 另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質分散劑小于1 nm懸濁1 nm100 nm光亮的通路散射電性布朗運動加熱至沸騰FeCl3溶液紅褐色Fe33H2O Fe(OH)33H151下列物質屬于混合物的是()A含冰的水 B王水C漂白粉 D冰醋酸答案:BC2下列鹽中,既不是堿式鹽,又不是酸式鹽的是()AKHSO4 BCu2(OH)2CO3CCH3COONH4 DCa(H2PO4)2答案:C163按照物質的樹狀分

6、類和交叉分類,HNO3應屬于()酸氫化物氧化物含氧酸難揮發性酸強氧化性酸一元酸化合物混合物A BC D答案:B174下列三種假設:一種堿溶液和一種鹽溶液混合反應后,生成一種強堿性物質兩種酸溶液混合反應后,溶液的酸性減弱兩種鹽溶液混合反應后,溶液的酸性增強其中確有具體例證存在的是()A B只有C只有 D只有答案:A1852008年9月份,國家質檢總局查出多家知名品牌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長期飲用易導致腎結石。已知三聚氰胺的結構簡式為 下面對于其分類的說法正確的是 ()A屬于銨鹽 B屬于混合物C屬于烴 D屬于烴的衍生物答案:D196物質分類的依據通常有組成和性質,下列物質分類中,只考慮組成的是 ()

7、ANa2SO4是鈉鹽、硫酸鹽、正鹽BHNO3是一元酸、強酸、揮發性酸CMg(OH)2是二元堿、難溶性堿、中強堿DAl2O3是兩性氧化物、金屬氧化物、最高價氧化物20解析:Na2SO4中含Na,它是鈉鹽;含SO ,它是硫酸鹽;電離出的陽離子只有Na,陰離子只有SO ,沒有其他的陰、陽離子,故它屬正鹽。從組成看,1個HNO3分子只電離出1個H,故它是一元酸;HNO3在溶液中完全電離成H和NO ,故它是強酸;HNO3容易揮發,故它是揮發性酸;強酸性和揮發性反映了HNO3的性質。Mg(OH)2是二元堿,是從組成看的,說明1 mol Mg(OH)2能電離出2 mol OH,而難溶性堿、中強堿是它的性質。

8、Al2O3是兩性氧化物,說明它既能與OH反應,又能與H反應,是從性質方面來分類的;它是金屬氧化物、最高價氧化物,是從組成方面分類的。答案:A21242437(2009江南十校模擬)FeCl3溶液和Fe(OH)3膠體共同具備的性質是 ()A分散質微粒都能透過半透膜B用石墨電極做導電性實驗時,分散質微粒都定向且朝一個方向移動C都有丁達爾效應D都比較穩定解析:FeCl3溶液能透過半透膜,而Fe(OH)3膠體不能透過半透膜;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而溶液不具有;用石墨電極作導電性實驗時,Fe(OH)3膠體粒子向陰極移動發生脈現象,而FeCl3溶液中的Fe3、Cl分別向兩極移動,膠體和溶液卻是比較穩定的分散系

9、。答案:D228下列反應或現象中是化學變化的是 ()A顯色反應 B焰色反應C丁達爾效應 D電泳現象答案:A239(2009蚌埠模擬)(1)用平行可見光照射肥皂水,從側面可以見到光亮的通路。這種現象稱為_。(2)在Fe(OH)3膠體中加入(NH4)2SO4,產生紅褐色沉淀,這種現象叫做_。(3)用半透膜把制取的Fe(OH)3膠體中含有的FeCl3和HCl分離出去的方法叫做_。解析:(1)用可見光照射肥皂水形成光亮的通路,說明肥皂水為膠體,能發生丁達爾效應。(2)Fe(OH)3膠體遇鹽溶液能發生聚沉;(3)分離膠體和溶液的方法叫滲析。答案:(1)丁達爾效應(2)聚沉(3)滲析2410從不同的角度、

10、以不同的標準,可以把某些物質劃入不同的類別。現有氫氧化鈉、氧氣、氧化銅、鹽酸4種物質,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都可以產生這樣的分類結果:其中1種物質單獨屬于一類,而另外3種物質不屬于該類。請思考上述4種物質有多少種不同的分法,把結果填寫在下表中。25序號分類的標準單獨屬于一類的物質解析:先明確題意要求,即在4種物質中找出1種與眾不同的物質,再從不同角度如狀態、顏色、酸堿性等特征進行分析。氧氣是氣體,氫氧化鈉溶于水顯堿性,鹽酸是液態混合物,氧化銅是黑色氧化物,可依據以上與眾不同的特征作答。答案:是否為單質氧氣是否為混合物鹽酸是否為氧化物氧化銅是否為堿類物質氫氧化鈉(答案不惟一,合理即可)261.物質的

11、組成272物質的性質與變化(1)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比較28 變化比較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特征沒有新物質生成有新物質生成實質構成物質的粒子間隔發生變化,物質的組成、結構沒有變化,無新物質生成物質的組成、結構發生變化,分子中原子重新組合,有新物質生成關系化學變化中一定有物理變化,但物理變化中一定沒有化學變化(2)物質變化過程中的“三餾”“四色”“五解”和“十八化”29 變化比較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三餾蒸餾分餾干餾四色焰色反應顯色反應顏色反應指示劑變色反應五解潮解分解電解水解 裂解十八化熔化汽化液化酸化氫化氧化水化風化碳化鈍化催化皂化歧化鹵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說明:化學變化中組成物質的元素的化合價不

12、一定發生變化,如O3與O2間的相互轉化。化學變化中一定存在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學鍵斷裂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金屬熔化、NaCl溶于水均屬于物理變化。3物質的分類及其相互轉化關系(1)物質的分類方法根據研究的需要,可以從多種角度對物質進行分類,并得到不同的分類結果,其常見分類方法可表示為:3031注意:物質的分類方法(即依據)很多,按不同的方法對同一物質進行分類,得出的類別名稱不同。各種類別名稱只是標志不同的分類結果,而各種物質類別的定義,往往就是從分類的依據和對象來定的。物質分類的依據、分類的對象以及物質類別之間的層級關系的區別。32(2)除上面這種分類方法外,還有一些方法為根據在

13、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否導電分根據在化學反應中得失電子情況分根據分散質的顆粒大小分33根據物質狀態分為氣態物質、液態物質、固態物質。根據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性分為易溶物、可溶物、微溶物、難溶物。34(3)單質、氧化物、酸、堿、鹽間的轉化關系單質、氧化物、酸、堿、鹽是中學階段學習的五類重要物質,對其之間的相互轉化應熟練掌握并能靈活運用。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下:35注意:氧化物是氧元素和另一種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分類如下:36堿性氧化物都是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可能是堿性氧化物(如Na2O、CaO),也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還可能是兩性氧化物(如Al2O3);非金屬氧化物可能是酸性氧化物(

14、如SO2、SO3、CO2等),也可能是不成鹽氧化物(如CO、NO等);酸性氧化物可能是非金屬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屬氧化物。37案例精析案例精析【例1】(2008廣東高考)某合作學習小組討論辨析以下說法:粗鹽和酸雨都是混合物;沼氣和水煤氣都是可再生能源;冰和干冰既是純凈物又是化合物;不銹鋼和目前流通的硬幣都是合金;鹽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純堿和熟石灰都是堿;豆漿和霧都是膠體。上述說法正確的是()A BC D解析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所給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然后利用常見的分類方法對其進行分類。粗鹽和酸雨均由多種成分組成,均屬混合物,正確;38沼氣屬于可再生資源,水煤氣由熾熱的煤同水蒸氣反應制

15、得,而煤為不可再生資源,所以水煤氣為不可再生資源,錯誤;冰為固態水,干冰為固態CO2,均為純凈物和化合物,正確;不銹鋼和硬幣均是由金屬與金屬(或非金屬)熔合而成的,屬于合金,正確;鹽酸和食醋均為溶液屬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錯誤;純堿為Na2CO3屬于鹽類不是堿,錯誤;豆漿和霧都能發生丁達爾效應,均屬于膠體,正確。綜上所述,選D。答案D3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硫酸、純堿、醋酸鈉和生石灰分別屬于酸、堿、鹽和氧化物B蔗糖、硫酸鋇和水分別屬于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CMg、Al、Cu可以分別用置換法、直接加熱法和電解法冶煉得到D天然氣、沼氣和水煤氣分別屬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40解析:

16、根據物質及化學反應的分類標準,對各項分析如下:41選項內容指向聯系分析結論A根據物質的組成分類,純堿(Na2CO3)應屬于鹽不正確B根據電解質及非電解質的定義,蔗糖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不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故蔗糖屬非電解質,根據電離程度分類,BaSO4屬于強電解質,H2O屬于弱電解質正確C根據金屬活動性及冶煉方法分類,Mg、Al用電解法,Cu用直接加熱法不正確D根據能源物質的產生及能否再生分類,各物質分類正確正確答案:BD(2008菏澤模擬)分類法在化學的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類標準合理的是()根據氧化物的組成元素將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和兩性氧化物根據反應中是否有

17、電子轉移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根據分散系是否具有丁達爾效應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根據反應中的熱效應將化學反應分為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根據水溶液能否導電將化合物分為電解質和非電解質AB C D答案:A42下列物質肯定為純凈物的是()A只有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B只有一種原子構成的物質C只有一種分子構成的物質D只有一種元素的陽離子與另一種元素的陰離子構成的物質解析:本題考查物質分類的依據。純凈物的特征是由一種物質或同種分子構成。A、B兩項只有一種元素組成或只有一種原子構成的物質可能為O2、O3或金剛石、石墨;D項,陽離子可能有變價離子,如Fe2、Fe3,則其與陰離子構成的物質就

18、可能為混合物,如FeCl2和FeCl3的混合物。答案:C431.膠體、溶液、濁液的比較44分散系溶液濁液膠體分散質粒子直徑小于1 nm大于100 nm1 nm100 nm分散質粒子分子或離子很多分子的集合體大分子或一定數目分子的集合體性質外觀透明、均一不透明、不均一均一穩定性穩定不穩定介于溶液與濁液之間能否透過濾紙能不能能能否透過半透膜能不能不能2.膠體的性質、制備、提純和應用45內容主要應用舉例性質丁達爾效應一束光通過膠體時產生一條“光路”鑒別膠體和溶液布朗運動膠粒在膠體中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電泳膠粒在外加電場作用下做定向移動膠粒帶電:如Fe(OH)3膠粒帶正電,H2SiO3膠粒帶負電工廠除塵

19、聚沉聚沉方法有:加熱、加入電解質、加入相反電荷的膠體加工豆腐、工業制肥皂,解釋某些自然現象,如土壤保肥、沙洲的形成制備 水解法Fe33H2O Fe(OH)3(膠體)3H凈水劑的使用(不加熱)提純 滲析膠粒較大不能透過半透膜,而離子、分子較小可透過半透膜,用此法將膠體提純凈化、精制膠體說明:電泳現象表明膠粒帶電荷,但膠體都是電中性的。一般來說,金屬氫氧化物、金屬氧化物的膠體微粒吸附陽離子,帶正電荷,如Fe(OH)3膠體和Al(OH)3膠體微粒。非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膠體微粒吸附陰離子,帶負電荷,如As2S3膠體、H2SiO3膠體的微粒。同種膠體的膠粒帶相同的電荷。46案例精析【例2】下列說法中

20、正確的是()A不能發生丁達爾效應的分散系有氯化鈉溶液、水等B在1 L 2 mol/L的氫氧化鐵膠體中含有氫氧化鐵膠粒數為2NAC在Fe(OH)3膠體中滴入少量H2SO4將有沉淀產生D“血液透析”原理和膠體的滲析原理不同解析氯化鈉溶液和水都不能發生丁達爾效應,但水不是分散系,A錯;在1 L 2 mol/L的氫氧化鐵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鐵微粒數為2NA,但氫氧化鐵膠粒是大量氫氧化鐵微粒的集合體,膠體粒子的數目遠小于2NA,B錯;在膠體中加入電解質溶液可導致膠體聚沉而產生沉淀,所以在Fe(OH)3膠體中加入少量H2SO4將有沉淀生成,C正確;“血液透析”原理同膠體的滲析原理類似,D不正確。答案C47下列

21、敘述正確的是()A直徑介于1 nm100 nm之間的微粒稱為膠體B電泳現象可證明膠體屬電解質溶液C利用丁達爾效應可以區別溶液與膠體D膠體粒子很小,可以透過半透膜解析:膠體是指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 nm100 nm之間的分散系;部分膠體粒子帶有電荷,能在外加電場下發生定向移動,即電泳,而有的膠體因為不帶電,所以不發生電泳;丁達爾效應是膠體的重要特征,可用來區別溶液和膠體;膠體粒子可以透過濾紙,但不能透過半透膜。答案:C48下列現象與膠體的性質無關的是()A將鹽鹵或石膏加入豆漿,制成豆腐B一枝鋼筆使用兩種不同型號的藍黑墨水,易出現堵塞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會出現紅褐色沉淀D清晨,人們

22、經常看到的陽光穿過茂密的樹木枝葉所產生的美麗景象解析:選項A為典型的膠體聚沉,為凝膠的實例;選項B中墨水亦屬于膠體,不同型號的墨水所帶電荷往往不同,故易聚沉為沉淀而堵塞鋼筆;選項C為FeCl3溶液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非膠體性質;選項D中膠體發生的是丁達爾效應。答案:C49Fe(OH)3膠體和MgCl2溶液共同具備的性質是()A兩者均有丁達爾現象B兩者均能透過半透膜C加入鹽酸先沉淀,隨后溶解D分散質微粒可通過濾紙解析:MgCl2溶液無丁達爾現象;Fe(OH)3膠體不能透過半透膜;MgCl2溶液加鹽酸無沉淀;Fe(OH)3膠體和MgCl2溶液的分散質微粒均可通過濾紙。(1)區分膠體

23、與溶液可從下面兩個方面考慮:根據分散質粒子的大小來區分分散質粒子大小在1nm100 nm間的分散系為膠體,小于1 nm的分散系為溶液。50根據有無丁達爾效應來區分膠體粒子對光有散射作用,因而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溶液中的陰、陽離子太小,對光的散射極其微弱,因而溶液無丁達爾效應。(2)下列幾個方面不能用來區分膠體和溶液:是否均一、透明。因為膠體和溶液通常都是均一、透明的分散系。是否通過濾紙。因為膠體和溶液的分散質粒子均很小,其分散質均能通過濾紙。答案:D51【例】對牙膏中物質的探究要用到許多化學知識。(1)下表列出了三種牙膏中的摩擦劑,請在表中填寫三種摩擦劑所屬的物質類別。52牙膏兩面針兒童牙膏珍

24、珠王防臭牙膏中華透明牙膏摩擦劑氫氧化鋁碳酸鈣二氧化硅摩擦劑的物質類別(指酸、堿、鹽、氧化物、兩性氫氧化物)(2)根據你的推測,牙膏摩擦劑的溶解性是_(填“易溶”或“難溶”)。(3)牙膏中的摩擦劑碳酸鈣可以用石灰石來制備。某學生設計了一種實驗室制備碳酸鈣的實驗方案,其流程圖為:請寫出上述方案中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53(4)請你仍用石灰石做原料(其他試劑自選),設計實驗室制備碳酸鈣的另一種實驗方案,依照(3)所示,將你的實驗方案用流程圖表示出來:你設計的方案的優點為_。解析本題結合日常生活實際,從物質的類別出發來研究各類物質的性質和相互轉化關系。(1)氫氧化鋁屬于兩性氫氧化物,碳酸鈣

25、屬于鹽,二氧化硅屬于氧化物。(2)摩擦劑的作用是去除牙齒上殘留的食物,聯系日常生活中用砂紙來摩擦金屬以除去金屬表面的銹跡,可知摩擦劑應為難溶的物質。54(3)所發生的反應依次為:CaCO3 CaOCO2;CaOH2O=Ca(OH)2;Ca(OH)2Na2CO3 = CaCO32NaOH。答案(1)兩性氫氧化物鹽氧化物(2)難溶(3)CaCO3 CaOCO2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4)反應條件簡單,易于操作,所得碳酸鈣純度高55下表有三組物質,每組均有甲、乙、丙三種物質(酸、堿、鹽均為溶液)。(1)第組中有一種物質能與第_組中的所有物質反應,

26、這種物質是_。56第組第組第組甲BaCl2FeCu(NO3)2乙Fe2O3K2SO4H2SO4丙ZnNaOHMgCl2(2)不跟第組所有物質發生反應的是第_組物質中的_,但能與第組中所有物質發生反應,其化學方程式分別為_,_,_。答案:(1)H2SO4(2)NaOH2NaOHCu(NO3)2=Cu(OH)22NaNO32NaOHH2SO4=Na2SO42H2O2NaOHMgCl2=Mg(OH)22NaCl57化工生產中常常用到“三酸兩堿”,“三酸”指硝酸、硫酸和鹽酸,“兩堿”指燒堿和純堿。(1)從物質的分類角度看,不恰當的一種物質是_。(2)“三酸”與“兩堿”之間均可反應,若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有

27、六個(酸過量時),若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卻只有兩個,請寫出這兩個離子方程式(酸過量時):_。(3)“三酸”常用于溶解金屬和金屬氧化物。下列塊狀金屬在常溫時能全部溶于足量濃硝酸的是_。AAgBCuCAlDFe58(4)燒堿、純堿均可吸收CO2,當含0.1 mol NaOH的溶液吸收一定量CO2后,將溶液低溫蒸干得到固體的組成可能有四種情況,分別是:_,Na2CO3,_,NaHCO3。(5)將得到的固體重新溶解于水,在溶液中加鹽酸,使溶液的pH7,再將溶液蒸干,得到固體的質量是_g。解析:(1)從物質的分類角度看,Na2CO3屬于鹽類。(2)表示強酸和強堿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HOH=H2O,當酸過量時,碳酸鹽與酸反應生成CO2氣體,離子方程式為CO 2H=H2OCO2。5923(4)將CO2通入NaOH溶液發生的反應依次為:CO22NaOH=Na2CO3H2O、CO2Na2CO3H2O=2NaHCO3,因此為NaOH和Na2CO3,為Na2CO3和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