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教案_第1頁
再別康橋教案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再別康橋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詩歌的三美, 把握作者蘊含在詩歌中的 情感。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誦讀感受詩歌三美。 教師指導學生討論 詩歌意象蘊含的情感。3.能力培養目標:新詩的欣賞方法。 教學重點:新詩的鑒賞。分析理解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 教學難點:詩的欣賞方法。教學方法:誦讀欣賞法問答法課時安排:2課時課堂教學設計:一、導入。上高中的第一天, 我們好多同學離開了家。這就是離別。當然是 暫時的離別。在每個人的一生當中, 都會經歷更多更另人傷感的離別。 由“離別”這個話題,歷代詩人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歌。下面請同學 們回憶一下,初中時候我們學過的關于離別的詩歌有哪些。(

2、學生思考,發言。)剛才同學們說得很好。 老師也搜集了一些, 我們一起來分享。關于“別”的詩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廣陵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師:那么,我們今天要學的再別康橋,是誰別誰? 答:徐志摩別康橋 師:對。那么,這首詩展示的,又將是怎么樣的“別”呢?我們 都知道,感情越深,離別越難。詩人與康橋到底有著怎樣的情分?我 們來了解康橋與徐志摩。二、作者及背景簡介(同學先講,老師補充)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1920年赴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劍橋就是詩歌中的康

3、橋。1922年8月辭別劍橋啟程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經 常發表詩作,1923年與胡適等成立新月社,為新月詩派的主要人物。1928年詩人重游英國,在乘船歸國途中,詩人揮筆寫下了這首詩歌。1931年11月19日,詩人從南京乘飛機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 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時年35歲。胡適說,徐志摩的人生觀里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 由,一個李白贈汪倫)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高適別董大)是美。 他的作品就是這種精神的融合與體現。今天我們就來 一起走進徐志摩的內心世界。三、學生齊讀。四、整體構思與思路1、提問:這首詩抒發了作者一種怎樣的感情?依依惜別的感情, 也

4、就是再中的“別”。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 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 表現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 情別緒2、剛才我們提到了很多關于別離的詩歌,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 和徐志摩的這首詩比較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 天的云彩”。3、明明是“再別康橋”為何只說“作別西天的云彩“?借代指康橋美好的一切。用康橋太直接,這樣更詩意。啟發:設想一下, 如果是你們要遠行, 面對父母親友, 你們眼中 所看到會是什么樣的情景呢?照一般情況設想, 詩人告別康橋時, 可 能有送行的人, 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 車水馬龍。但這一切, 詩人都

5、沒有寫,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 ,意象的選擇新 穎,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營造出一種清新飄逸之 感。五、賞析詩歌的音樂美與建筑美。 指名一名同學單獨朗讀。 (帶著感情的) 教師評價:讀的很美,為什么呢?因為同學對詩歌的感覺到位。 這首詩歌本身很美。再別康橋是首新格律詩,新格律詩有個很大 的特點就是“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音樂美是指在 韻律方面給人的美; 繪畫美是指描寫的內容方面給人的美;建筑美是 指外觀整齊, 給人建筑的美感。)而徐志摩是十分贊成這種觀點的。 他的詩歌也具有這種美,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 志摩詩歌的風格。音樂美。1、我們一起來看

6、看這首詩在節奏上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看看第一節和最后一節。這兩節有什么特點?明確:第一節和最后一節在語意上相似,結構上也相似,讀起來 節奏也相同。這種方法叫做“回環往復” ,在詩經中就叫做“復沓” 。 我們在雨巷中就接觸過的。這樣使得詩歌前后呼應,結構圓合, 也增添了詩歌的節奏感。(板書:回環往復)2、韻律和諧。啟發: 雨巷 是壓韻了的, 而且是一韻到底, 那么這首詩壓 韻了沒有?(有)2請同學找出韻腳。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 溯,歌;簫,橋;來,彩。3每一小的節2、4句壓韻,節節換韻。詩人追求的是詩歌韻律 跳動的美感。(板書:韻律和諧)3、詩歌節奏鮮明,韻律和諧。讀起來瑯瑯

7、上口,悅耳動聽,充 分體現了詩歌的音樂美。建筑美。1、同學們看這首詩一共有幾節?(7)2、 每一節有幾行?(4。顯得很勻稱)(板書:節的勻稱)3、 每一行的字數是不是都一樣的?(不一樣。每一行的字數基 本為六、七個字,間或有八個字,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于參差 變化中見整齊,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每一節都兩兩錯落有致,更 加突顯節的勻稱。)(板書:句的整齊)學生默讀, 體會詩歌的音樂美、 建筑美和詩歌中的依依惜別的 感情。六、繪畫美。找出意象。1、 好。同學們看看,重回康橋,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徐志摩?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榆蔭下的一潭清泉。2、 這些美景都集中在第2、3、4節,我們先來看

8、第2節。請一位同學朗讀。金柳。1、這一節寫的是柳。 那么在詩人的眼里,“柳”是什么柳?其“影” 又是什么影?柳是“金柳” ,影是“艷影”。我們經常說“花紅柳綠” , 在作者筆下,河畔的柳樹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因在夕陽中。 夕陽照射下柳樹變成了金色的。 用暗喻把柳樹 比做新娘,新娘的美也就是柳樹的美,新娘是少女最美麗的時候,既 寫出夕陽下泛著金光的柳樹的美麗美好, 而新郎對新娘的愛也就是作 者對康橋的愛,也表達了對康橋自然之美的喜愛之情。2、如果不是“金柳”,而是蒼松翠柏,那么還能不能說是 “新娘”,為什么?不能。因為“金柳”才有新娘的那種柔美,而蒼松翠柏是陽 剛之美。3、為什么

9、不說朝陽中的新娘?夕陽中的新娘是帶著憂愁的, 和離別的氣氛吻合, 而朝陽中 的新娘太朝氣蓬勃了,情調不合。夕陽中的新娘帶著憂愁?新娘?憂愁?不是新娘帶著憂愁,是離別,反正我覺得夕陽中的新娘好。 朝陽中的新娘是帶有力量的, 噴薄而出的, 夕陽中的新娘是溫柔 的,而且夕陽映紅了她的臉龐,她的臉上飛上了紅暈,是羞澀的。4、為什么要選擇柳樹而不是其他的樹?難道是康橋邊只有柳 樹?不是。柳這種植物是特別的,讀一讀它的名字:柳留。柳在中國的傳統中的意思等于留。 中國古代就有折柳贈別的習俗, 在 送別詩中柳是常見的意象。比如“客舍輕輕柳色新” (王維送元二 使安西)而且柳樹下垂的枝條,風一吹就像在揮手告別。

10、原來不僅 是徐志摩不想離開,河畔的金柳也不愿他離開。5、 金柳的艷影明明是在波光里蕩漾, 詩人為什么說“在我的心 頭蕩漾”?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在我的心頭蕩漾” ,無非是說康橋已經在詩人的心里扎下 了根,難以忘懷,表達了詩人對康橋喜愛之情。青荇。1、我們再看到第三節,請一位同學朗讀。2、“青荇在水底招搖”用了什么手法?擬人,表達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愛。 “招搖”的意思本來是 故意張大聲勢,引人注意。 “招搖撞騙”中的“招搖”就是這個意思。 這里的意思應該是“招手搖擺” ,仿佛在招手致意,寫出了水草對詩 人的歡迎態度。顯得生動、形象。同學們可以想象下,這是怎樣一幅 美景啊!3、大家再看下一句

11、: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條水草。 ” 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過的水草,而且還是在爛泥上,為什么徐 志摩卻愿意做這樣的一條水草?在這里,軟泥讓人們聯想到泥的細膩與光滑,也很可愛,讓 人有親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讓你直覺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岛拥牧魉?、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現的那份安閑、自在、正是詩人心 向往之的境界。正因為康河中的水草可以自由自在, 無拘無束地生活, 所以詩人才甘心做康河中的一條水草。清泉。1、 我們接著來看第四節,請同學齊讀第四節。這里用了什么修 辭手法?就是把清泉比成虹。2、這一潭泉水就是拜倫潭。為什么說是彩虹似的夢? 美好的夢容易破碎,而彩虹雖然美麗,卻也容易消逝

12、。所以 說是彩虹似的夢??禈虻纳睢W習是徐志摩心底的一個夢,對康橋 的眷戀就是對夢的眷戀。這樣美麗的夢當然要呵護,要靜靜地呵護, 這樣的夢當然不愿醒,這樣的康橋當然不愿離開。繪畫美。上述三節詩, 每一節都是一個可以畫得出來的畫面, 比如河畔的 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康河水底的招搖的水草, 榆陰下的長滿浮藻的 青潭。這些畫面具有意境鮮明、 色彩絢麗的特點。 很美。 詩人通過動 作性很強的詞語, 如“蕩漾” “招搖”“揉碎”“沉淀”,使每一幅畫面 變成了動態的畫面,給人以立體感。更增添了畫面的美感。七、品味五、六節。1、請大家看到第五節和第六節。齊讀。這兩節的感情相同嗎? 不同。第五節興奮歡快,

13、第六節失意低落。 (兩個詞:放歌/沉默)2、第五節作者情不自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在那一瞬間,他 忘了自己要離開, 他很愉悅。 他似乎已經忘記了要離別康橋而去了完 全忘情了。詩人對康橋迷戀的感情到了高潮。3、但是詩人放歌了嗎?(沒有。 )你怎么看出來的?(但我不能 放歌。 )4、我為什么不能放歌呢? 但是作者突然意識到今晚要和康橋離別。而且是悄悄的離 去,他的那種無奈,依戀,使他不能放歌。不是誰阻止,而是他覺得 不應該放歌,唯有嘆息,唯有悄悄地走。他生怕打擾驚醒了他心愛的 康橋,只能悄悄欣賞,默默作別。因此這一節要讀得稍微緩慢深沉。5、怎么理解“悄悄是別離的笙蕭”一語? “笙蕭”是中國傳統

14、的用以抒發感情的樂器之一。這一句把 “悄悄”比作“別離的笙簫” ,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無形為有形, 化無聲為有聲,具有很好的審美效果。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一句也有類似的審美效果。6、大家再看到“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一句, 究竟是誰在沉默?這是什么表現手法?康橋和康橋的夏蟲都是無知無識的事物,不可能為他沉默,因此是詩人自己沉默了。這是一種側面烘托的手法。八、品味第一節和第七節。1、好,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第一節和最后一節。這兩節都是直接 抒發詩人感情的。 先看第一節。 作者再來康橋有什么特點?什么輕?輕輕地腳步輕。2、輕輕的,寫了作者只身悄悄來到和離別康橋的情景,詩人 以“輕輕的

15、告別”突出了寧靜的基調。連用三個,達到了一種什么效 果?唱三嘆。 連用三個, 突出地表現了自己對康河的愛和依依惜 別的情感。使我們體會到詩人會康橋的感情之濃烈。 即使作別一刻 還要把這種寧靜之美藏于內心, 不忍打破這種寧靜之美的惜愛之情得 以展現。3、請男生齊讀第一節。再請女生齊讀最后一節。4、第一節里面,詩人寫到“作別西天的云彩”,最后一節卻說“不 帶走一片云彩”,云彩明明是不能帶走的為什么徐志摩還要說不帶走 呢?我們中國有很多人,因為喜歡某地,或者刻上“XXX到此一游?!?或者摘一把花,采幾束草帶回去留做紀念??墒窃娙藧劭禈?,卻“不 帶走一片云彩”,表現了什么?表現作者對康橋愛得深愛得真愛

16、得純愛得善。 突出作者的灑 脫和飄逸。從作別到不帶走,一步一步產生一種離別的美。不像其他 的離別詩那樣依依不舍,那樣的沉重。感情是輕快的。5、最后一節為什么又不說“輕輕的”而又變成“悄悄的”? 避免重復那怎么不是其他的,如“靜靜的” “慢慢的”“默默的”? 受上節影響, “悄悄今晚的康橋”而且都是疊字,產生種 音韻美,承上節而來,讀起來一氣呵成,章法嚴謹。九、課外拓展。所以, 康橋是徐志摩靈魂的故鄉, 我們通過這首詩能感覺到詩人 對康橋依依不舍, 希望與康橋永不分離的感情。 下面我們來欣賞徐志 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沙揚娜拉。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場娜拉!(全班同學齊讀)1、這是詩人隨泰戈爾訪日后的感懷之作。2、詩一開始,就以一個構思精巧的比喻, 描摹了少女的嬌羞之 態。 “一低頭的溫柔”與“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兩個對立的意象 恰當地重疊在一起,使我們感到一股朦朧的美感。3、接下來,就的互道珍重,我們體會到詩人的那種離別之情。 。4、大家看看這一句:“甜蜜的憂愁”,憂愁怎么會是甜蜜的呢? 甜蜜和憂愁在感情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