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占地球表面的( 71 )。 2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僅相當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4 )。 3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因缺水減產糧食造成的經濟損失約( 500億元 )。 4一個關不緊的水龍頭,一個月要流掉水( 6噸 )。 5一個漏水馬桶,一個月要漏掉水(20噸
2、 )。 6目前我國農業用水效率低下,其有效利用率僅為( 40左右 )。 7因為缺水,每年給我國工業造成的損失達( 2000億元 )。 8因為缺水,每年給我國農業造成的損失達( 1500億元 )。 9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其豐度占世界第( 八位 )。 10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北半球居(
3、0; 第一位 )。 11下面屬于自然生態系統的是( 草原 ) 12下面屬于半自然半人工生態系統的是( 農田 ) 13下面屬于人工生態系統的是( 城市 ) A農田 B果園
4、0; C草原 D 14所有以生產者為食物的動物屬于( 第二營養級 )。 A第一營養級 B C第三營養級
5、0; D第四營養級 15所有以植食動物為食的肉食動物為( 第三營養級 )。 16在能量從一個營養級到另一個營養,平均每個營養轉移效率約為( 10 17著名的瑪雅生態農場位于( 菲律賓 )。 18下列能源中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水能 )。 19下列能源中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風能
6、0; )。 A煤 B C石油 D汽油 20下列能源中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太陽能 )。 A石油 B煤
7、; C D汽油 21下列能源中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生物質能 )。 A汽油 B煤 C石油 D 22下列能源中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煤
8、)。 A水能 B C太陽能 D生物質能 23下列能源中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石油 )。 A水能 B太陽能 C
9、 D生物質能 24下列能源中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天然氣 )。 A水能 B生物質能 C太陽能 D 25下列能源中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核燃料
10、160; )。 A B太陽能 C風能 D熱能 26下列能源中屬于二次能源的是( 焦炭 )。 A B煤
11、; C石油 D水能 27下列能源中屬于二次能源的是( 汽油 )。 A B煤 C石油 D水能 28下列能源中屬于二次能源的是( 沼氣 )。
12、 A B煤 C石油 D水能 29下列能源中屬于二次能源的是( 乙醇 )。 A B煤 C石油
13、0; D水能 30我國農村居民生活能源利用效率約為( 25 ) 31全國秸稈產量中用作燃料的約占( 1/2 ) 32生物質直接燃燒法的熱轉換效率很低,一般低于( 20 ) 33省柴灶設計熱能指標要求為單體灶大于(
14、; 25 ) 34沼氣發酵工藝中的高溫發酵溫度為( 4560 ) 35沼氣發酵工藝中的低溫發酵溫度為( 830 ) 36沼氣發酵工藝中的中溫發酵溫度為(3045 ) 37沼氣發酵工藝中常溫發酵的溫度不能低于(8 ) 38甲烷是沼氣的主要成分,約占沼氣的(6070
15、0; ) 39二氧化碳是沼氣的主要成分,約占沼氣的(3040 ) 40如果我國10的住宅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即可節約( 310億度電 ) 41太陽光伏發電使用太陽電池進行發電的一項新技術,轉化效率可達( 20 ) 42下列符號中表示化學需氧量的是( COD )。 43下列符號中表示溶解氧的是( DO
16、; )。 44下列符號中表示生化需氧量的是(BOD )。 45下列符號中表示總需氧量的是( TOD )。 46下列符號中表示總有機碳的是( TOC )。 48我國特有的優良飼養魚種如青魚水中的溶解氧(DO)保持在( 5mg/L以上 )。 51對水稻和小麥的毒害主要表現在根部的重金屬是( Hg )。 52使小麥受危害后,葉色發黃、出現灼燒狀枯斑的重金屬是(Cd
17、0; )。 53對農作物的營養生長具有明顯抑制作用的重金屬是(As )。 551968年初,轟動世界的“米糠油事件”是由( )。 A有機磷農藥引起的 B有機汞農藥引起的 D多氯聯苯引起的
18、60; C有機氯農藥引起的 56著名的日本水俁病就是由( )。 A有機磷農藥引起的 B有機汞農藥引起的 D多氯聯苯引起的 C有機氯農藥引起的 57對魚類和水鳥可影響生長和繁殖,甚至中毒死亡,已有明顯的事例的有機污染物是(
19、0; )。 A有機磷農藥 B有機汞農藥 D多氯聯苯 C有機氯化合物 58在人體中蓄積于腎、肝、腦中,主要毒害神經系統的重金屬是( )。 A、鎘 &
20、#160; B、汞 C、鉛 D、砷 59日本發生的“骨疼病”公害就是( )中毒引起的, A鎘中毒引起的 B汞中毒引起的 C鉛中毒引起的
21、; D砷中毒引起的 60影響神經系統、骨骼和血液,可造成貧血、神經炎、腎炎等癥狀的重金屬是( )。 A鎘 B汞 C鉛 D砷 61引起我國臺灣省發生所謂黑足病的重金屬是(
22、 )。 A鎘 B汞 C鉛 D砷 62我國目前生活污水的二級處理率,只有約(
23、; ) A20 B30 C40 D50 63我國目前工業污水的二級處理率,約為( ) A70
24、160; B75 C80 D85 64水處理過程中用格柵裝置是用來除去( )。 A除去那些可能堵塞水泵機組和管道閥門的較粗大的懸浮體 B除去可能阻塞排水道或纏繞水泵葉輪的懸浮狀纖維類雜物。 C
25、除去懸浮顆粒達到固液分離。 D除去除去懸浮油并破壞乳化油。 65污水的生物處理主要是( )。 A利用篩網和撈毛機去除纖維類雜物 B利用輻流式沉淀池分離污泥 C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機污染物以凈化污水 D利用氣浮法處理飲用水的濁度、藻類和浮游生物 66存在及其復雜的天氣現象的大氣層為( )。 A對流層
26、60; B平流層 C中間層 D散逸層 67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 )。 A對流層聚集 B平流層聚集
27、 C中間層聚集 D散逸層聚集 68發生大氣污染的主要是( )。 A對流層 B平流層
28、C中間層 D散逸層 69能將地面發射的無線電波反回地面,對全球的無線通訊具有重要意義的是( )。 A熱成層 B平流層 C中間層
29、60; D散逸層 70酸雨是指雨、霧、雪、露、霜等降水形式,其pH值低于( )。 A8 B7.9
30、 C56 D6.5 71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一般主要是( )。 A自然因素 B人為因素
31、 C環境因素 D不平衡因素 72形成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是( )。 A碳氫化合物 B氟化物 C氫
32、氧化鈉 D硫化物 73下面碳氫化合物中具有明顯的致癌作用的是( )。 A碳氫化合物 B3,4-苯并芘 C苯乙酸
33、; D喹啉 74對人的呼吸器官和眼結膜有強烈的刺激性物質是( )。 A氯化氫 B碘化氫 C氟化氫 D溴化氫 75控制全球變暖,其中關鍵的問題是控制(
34、0; )。 A二氧化碳的含量 B一氧化碳的含量 C二氧化氮的含量 D一氧化氮的含量 76通過質量力的作用達到除塵目的的除塵裝置是( )。 A、機械式除塵
35、160; B、過濾式除塵 C、濕式除塵 D、靜電除塵 77使含塵氣體通過多孔濾料,把氣體中的塵粒截留下來,使氣體得到凈化的方法是( )。 A機械式除塵 B過濾式除塵 C
36、濕式除塵 D靜電除塵 78利用高壓電場產生的庫侖力的作用實現固體粒子或液體粒子與氣流分離的方法是( )。 A機械式除塵 B過濾式除塵 C濕式除塵 D靜電除塵 79小麥對二氧化硫最敏感的部分是(
37、 ) A葉尖 B麥芒 C莖部 D籽粒 80對臭氧最為敏感的植物是( )。 A花生 B煙草
38、0; C蘋果 D番茄 81平流層臭氧濃度減少1,皮膚癌發病率將增加( )。 A1 B2 C3 D4 82以下植物中對氟化物敏感的是( )。 A玉米
39、; B棉花 C煙草 D扁豆 83以下植物中對氟化物敏感的是( )。 A蘋果 B棉花 C煙草 D扁豆 84以下植物中對氟化
40、物敏感的是( )。 A葡萄 B棉花 C煙草 D扁豆 85以下植物中對氟化物敏感的是( )。 A葡萄 B棉花 &
41、#160; C煙草 D扁豆 86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廢棄物屬于( )。 A氣體廢棄物 B液體廢棄物 C固體廢棄物 D農業廢棄物 87將固體廢棄物通過工程處理,達到不損害人體健康,不污染周圍環境稱為(
42、; )。 A無害化 B減量化 C資源化 D生態化 88通過適宜的手段減少固體廢棄物的數量和容積稱為( )。 A無害化 B減量化
43、60; C資源化 D生態化 89通過工藝措施從固體廢棄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質和能源或通過一定的技術措施達到使固體廢棄物重新利用稱為( )。 A無害化 B減量化 &
44、#160; C資源化 D生態化 90對點污染源(包括集中的工業區),布點用( )。 A同心圓布點法 B扇形布點法 C網格布點法 D用成對布點法 91當主導風向(監測期間)基本不變,監測布點用( )。 A同心圓布點法 &
45、#160; B扇形布點法 C網格布點法 D用成對布點法 92面污染源,因污染分布均勻,下墊面較平坦,布點用( )。 A同心圓布點法 B扇形布點法 C網格布點法 D用成對布點法 93線污染源,如交通車輛污染,布點用( )。 A同心圓布點法 B
46、扇形布點法 C網格布點法 D用成對布點法 94大氣監測點要開闊,周圍的自由空間應為( )。 A180° B225° C270° D315° 95大氣監測采樣器進氣口距地面高度大
47、約( )。 A23 m B24 m C34 m D35 m 96水樣的保存時間不宜長,清潔水樣可保留( )。 A12 h B24 h
48、 C48 h D72 h 97水樣的保存時間不宜長,輕度污染的水樣只保留( )。 A12 h B24 h C48 h D72 h 98水樣的保存時間不宜長,嚴重污染的水樣僅能保留(
49、 )。 A12 h B24 h C48 h D72 h 99根層采樣深度,農作物土壤一般深( )。 A05 cm B015 cm
50、160; C020 cm D025 cm 100根層采樣深度,茶、果樹采樣深度為( )。 A40 cm B50 cm C60 cm D70 cm 101下面那個標準屬于按用途分類(
51、 ) A水質標準 B生物環境標準 C污染物排放標準 D空氣環境質量標準 二、名詞解釋 1環境 2農業環境 3聚落環境 4自然資源 5循環經濟 6資源節約型社會
52、0; 7土地資源 8荒漠化 9土地沙化 10水土流失11生物資源 12生物多樣性 13生態系統 14食物鏈 15能量金字塔 16生態平衡 17生態農業 18綜合防治技術 19生物防治技術 20農村能源 21間接能源
53、160; 22直接能源 23生物質 24生物質成型燃料 25生物質熱化學轉換技術 26點污染源 27水體污染 28面污染源 29水質指標 30溶解氧 31生化需氧量 32化學需氧量
54、 33重金屬遷移 34水的物理處理法 35沉淀法 36水的化學處理法 37氧化塘 38顆粒物 39光化學煙霧 40酸雨 41溫室效應 42溫室氣體 43除塵 44土壤環境背景值
55、160; 45環境容量 46土壤環境容量 47生物遷移 48固體廢物(簡稱廢物) 49無害化 50減量化 51資源化 52生污泥 53環境監測 54農業環境監測 55綜合采樣 56環境標準 &
56、#160; 57環境質量標準 58污染物排放標準 59環境基礎標準60方法標準 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選擇下列適合的內容,填在相應的下劃線上。) 1自然資源的分類是資源( )、( )和資源( )的重要依據。 2次生性自然資源分為(&
57、#160; )和( )兩類。 3自然資源按開發利用可分為( )、( )、( )等。 4農業資源包括( )、( )、( )、(
58、0; )等。 5循環經濟的特征是( )、( )、( )。 6循環經濟德三大原則是“( )、( )、( )”。 7我國水資源所存在的問題,從宏觀上看有三:( &
59、#160; )、( )和( )。 8生態系統包括( )、( )、( )和( )四種主要組成成分。 9生態系統具有三大功能:( )、(
60、 )和( )。 10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可分為( )、( )和( )。 11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大致可以分為( )、( )、( )和(
61、160; )。 12人為因素引起的生態平衡破壞,主要有( )、( )和( )。 131983年國務院正式確定農村地區能源建設的方針是:( ),( ),( ),(
62、0; ),簡稱“十六字方針”,以及“( )”的能源建設方針。 14農村能源可分( )和( )兩類。 15沼氣是有機物的( )發酵產物,是一種混合的可燃性氣體。 16沼氣發酵是個厭氧生物化學過程,包括( )、( )和(
63、 )三個階段。 17根據沼氣池(消化器)的水力滯留期(HRT)、固體滯留期(SRT)和微生物滯留期(MRT)的不同,沼氣池可分為( )、( )、( )三大類。 18我國多采用以下四類厭氧消化工藝:( )、( )、( &
64、#160; )和( )。 19薪炭林有( )、( )、( )、( )、( )等五種類型。 20水是一種可以更新的自然資源,它可以通過( )和不斷的(
65、0; )。 21地球表面約有( )被海水覆蓋,而淡水只占全球總水量的( )。 22造成水體污染的原因可分為天( )和( )。 23造成水體污染的原因按污染源釋放的有害物種類可分為( )污染源、( )污染源
66、、( )污染源。 24造成水體污染的原因按污染源分布和排放特征可分為( )、( )和( )污染源。 25生物膜法主要有( )和( )。 26污水的處理技術根據所采取的自然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分為(
67、60; )、( )、( )和( )。 27污水的氧化還原法主要有( )、( )、( )、( )等。 28(
68、)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機污染物以凈化污水。( )法由于具有凈化效率很高等優點,所以目前應用最廣。 29除去水汽和雜質的空氣稱為( )。 30( )集中了占大氣總質量75的空氣和幾乎全部的水蒸氣,是天氣變化最復雜的層次。 31( )中存在著極其復雜的天氣現象,如雨、雪、霜、雹、云、霧等。 32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在(
69、 )聚集,大氣污染主要也是在這一層發生。 33按污染源存在形式分為( )和( )。 34按污染物的排放形式分為( )、( )和( )。 35按污染物排放空間分為( )和(
70、; )。 36按污染物排放的時間分為( )、( )和( )。 37影響大氣污染物擴散的因素主要是( )和( )。 38影響大氣污染物擴散能力的主要氣象因素是( )、(
71、)、( )和( )。 39.對植物生長危害較大的大氣污染物主要是( )、( )和( )。 40大氣污染對人的危害大致可分( )、( )、(
72、60; )三種。 41固體廢棄物分類方法很多,按組成可分為( )和( )。 42固體廢棄物按來源可分為( )、( )、( )、( )和( )。 43固體廢棄物按其危害狀
73、可分為( )和( )。 44我國固體廢物處理利用的發展趨勢采用( )、( ),( )。 45影響堆肥的因素很多,主要歸納起來有( );( );(
74、 );( );( );( )幾方面。 46衛生填埋應是不產生( )的垃圾最終處理方法。 47衛生填埋主要有( )、( )、( )三種填埋方法。 48(
75、60; ),主要是對生態破壞和環境治理效果進行監測。 49農業環境監測,與環境監測一樣,按管理目的分為( )、( )和( )三種。 50決定布點質量的三要素為( )、( )和( )。 51水樣
76、的采集法,( )法、( )法、( )法三種 52按國家環境保護局公布的 (環境監測技術規范)規定,凡飲用水源、湖、庫,每月采樣( )次,每年( )次。 53按國家環境保護局公布的 (環境監測技術規范)規定,江河在豐、平、枯三水期采樣,每期采(
77、; )次,每年( )次。 54畜、禽飲水分豐、平、枯三水期采樣,每期只采( )次,全年共采( )次。 四、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簡述目前我國農業環境的主要問題。 2簡述農業生產與環境的關系。 3簡述改變農業生產生態環境現狀的重要方法。 4自然資源普遍性特點有哪些 5自然資源的有限性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6我國自然資源有哪些特點 7簡述經濟發展的三種模式 8發展循環經濟我國政府擬將采取的策略與措施有哪些 9我
78、國土地資源特點有哪些 10中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策是什么 11簡述生態系統的基本特點。 12生態農業的特點有哪些 13生態農業建設的理論基礎有哪些 14簡述生態農業建設的內容。 15生態農業系統的類型和模式有哪幾種 16生態農業有哪幾種實用技術 17簡述我國的農業環境保護問題的主要表現。 18簡述我國農村能源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19簡述大氣中二氧化硫對植物的危害。 20簡述大氣中氮氧化物對植物的危害。 21簡述大氣中氟化物對植物的危害。 22簡述光化學煙霧中臭氧對植物的危害。 23簡述土壤環境的基本特點。 24試述農田“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 25簡述土壤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26簡述土壤生態
79、系統結構。 27簡述鉻對土壤污染的危害。 28簡述鉛對土壤的危害。 29簡述固體廢棄物的污染控制途徑及我國控制固體廢棄物的技術政策。 五、論述題(15分)。 1沼氣發酵有哪些工藝條件 2試述如何控制化肥對土壤的污染的控制。 3試述農藥污染的控制措施。 4試述綠色食品必須具備的條件。 5試述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條件的調控。 6試述綠色食品種植業的關鍵技術。 7試述綠色食品養殖業關鍵技術。 8試述綠色食品加工業關鍵技術。 作者:中央電大農林醫院學院張愛華 時間:2009年11月13日題 46A 47A
80、60; 48A 49A 50A 51A 52B 53A 55D 56B 57C 58B 59A 60C 61D 62B &
81、#160; 63B 64A 65C 66A 67A 68A 69A 70C 71B 72A 73B 74C 75A 76A
82、; 77B 78D 79B 80B 81C 82A 83A 84A 85A 86C 87A 88B 89C 90A
83、60; 91B 92C 93D 94D 95D 96D 97C 98A 99C 100C 101C 二、名詞解釋 1環境 是指大氣、水、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勝古跡、風景游覽區、溫泉、療養區、自然保護區和
84、生活居住區。 2農業環境 農業生物賴以生存的大氣、水源、土地、光、熱、以及農業生產者勞動與生活環境,包括廣大農村、農區、牧區、林區等。 3聚落環境 是人類聚居和活動場所的周圍環境。它是與人類的工作和生活關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環境。 4自然資源 是指在一定件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因素的總和 5循環經濟 是一種生態經濟,它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的流動方式,以資源的循環利用和高效利用為核心,實現特定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總體資源的永續利用
85、,促進經濟活動的生態化。 6資源節約型社會 是指在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通過采取法律、經濟和行政等綜合措施,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用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收益,和更低環境污染,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7土地資源 這個系統包含耕地、林地、牧草地、建設用地、水域等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地,和尚未開發利用的土地。 8荒漠化 是指干旱區、半干旱區及某些濕潤地區生態系統的貧瘠化,是由于人的活動和干旱共同影響的結果。 9土地沙化 是指在各種氣候條件下,由于
86、自然和人為因素導致土地呈現出沙質或礫質為主的土地退化,沙化土地是地表呈現出以沙物質為主的土地。 10水土流失 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潤和沖擊作用下,結構發生破碎和松散并隨水流動而散失的現象。 11生物資源 指對人類具有實際和潛在用途或價值的遺傳資源、生物體或其部分、生物群體或生態系統中任何其它生物組成部分。 12生物多樣性 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它們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這些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所構成的生態系統的多樣化程度。 13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就是在
87、一定空間中共同棲居著的所有生物與其環境之間由于不斷地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即一個生態學功能單位。 14食物鏈 生產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質是通過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傳遞的,各種生物按其食物關系排列的鏈狀順序稱為食物鏈。 15能量金字塔 能量通過營養級逐級減少,如果把通過各營養級的能量流由低到高劃成圖,就成為一個金字塔形,稱為能量金字塔。 16生態平衡 在一定時期內,系統內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保持著一種動態的平衡,這種平衡狀態就叫生態平衡。 17生態農業
88、 生態農業是一種持續發展的農業模式,是一條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 18綜合防治技術 所謂綜合防治技術,就是根據病、蟲、草危害作物的情況,綜合地運用物理、化學、生物、農業等技術防除病、蟲、草害。 19生物防治技術 主要是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敵,對有害生物進行調節、控制乃至消滅。 20農村能源 是指農村的社會經濟活動和農村居民所消費的能源。 21間接能源 一般指農用化學物資所包含的能,如化肥、農藥、農用塑料制品等。 22直
89、接能源 包含農業生產用能和農村人口生活用能。 23生物質 所謂生物質,是指在有機物中,除石化燃料外的所有動植物物質。 24生物質成型燃料 是把生物質原料切成一定粒度,在加壓下制成棒狀、粒狀、塊狀等各種成型燃料。 25生物質熱化學轉換技術 是利用機械裝置將固體生物質轉換成可燃氣體、焦油、木炭等品位較高的能源產品技術。 26點污染源 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一般都集中從排污口排入水體。 27水體污染&
90、#160; 廢水和廢物未經處理或未經很好地處理進入水體,其含量超過了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導致水體的質量下降,從而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價值,這種現象稱為水體污染。 28面污染源 是相對點污染源而言,主要指農田灌溉形成的徑流和地面水徑流。 29水質指標 是用于表示水中雜質的成分、種類和數量。 30溶解氧 水中的溶解氧是溶于水中的自由狀態氧分子的量它是支配水生生物生存和有機污染物分解類型及水體自凈作用強弱的重要因素,因此是水體質量好壞的重要指標。 31生化需氧量
91、 表示水中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可以間接地反映出有機污染物的含量BOD愈高表示水中需氧有機污染物愈多。 32化學需氧量 是指用化學氧化劑氧化水中有機污染物時所需要的氧量。 33重金屬遷移 是指重金屬在自然環境中空間位置的移動和存在形態的轉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富集與分散現象。 34水的物理處理法 主要是利用物理作用,即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污染物的化學性質。 35沉淀法 它是利用水中懸浮顆粒的可沉淀性能,在重力的作用下產生下
92、沉作用,以達到固液分離的一種過程。 36水的化學處理法 是利用化學作用以除去水中的污染物。這時常加入化學藥劑,或使不同種類的污水混合,促使污染物混凝、沉淀、氧化還原和絡合等。 37氧化塘 是利用天然池塘或人工修造的淺水池塘的污水處理法。 38顆粒物 是除氣體之外的包含于大氣中的固體和液體物質。 39光化學煙霧 汽車、工廠等排入大氣中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陽紫外線的作用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淺藍色的混合物(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污染煙
93、霧現象稱為光化學煙霧。 40酸雨 是指pH5.6的雨、雪或其他降水,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 41溫室效應 大氣層中的某些微量氣體組分能使太陽的短波輻射透過,加熱地面,而地面增溫后所放出的熱輻射,卻被這些組分吸收,使大氣增溫,這種現象稱為溫室效應。 42溫室氣體 能使地球大氣增溫的微量氣體組分,稱為溫室氣體。 43除塵 從廢氣中將顆粒物分離出來并加以捕集、回收的過程稱為除塵。 44土壤環境背景值 土壤環境背景值是指未受
94、或少受人類活動(特別是人為污染)影響的土壤環境本身的化學元素組成及其含量。 45環境容量 環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環境對污染物的最大容納量。 46土壤環境容量 土壤環境單元所容許承納的污染物質的最大數量或負荷量。 47生物遷移 是指通過植物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有效態重金屬,并在植物體積累起來的過程。 48固體廢物(簡稱廢物) 是指在社會的生產、流通、消費等一系列活動中產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價值而被丟棄的以固態和泥狀存在的物質,或者是提取目的組
95、分廢棄之不同的剩余物質。 49無害化 是指將固體廢物通過工程處理,達到不損害人體健康,不污染周圍環境。 50減量化 是通過適宜的手段減少固體廢物的數量和容積。另外一方面是采用在生產過程中減少固體廢棄物的產生。 51資源化 是采取工藝措施從固體廢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質和能源或者通過一定的技術措施達到使固體廢物重新利用的目的。 52生污泥 從污水處理廠沉淀池排出的污泥叫生污泥,含有揮發性的物質、病原菌、寄生蟲、重金屬以及某些難分解的有機毒物。 53環境監測
96、160; 就是利用多種科學方法和手段,監測和檢測代表環境質量現狀及發展變化趨勢的各種數據,并用它解釋環境現象,為環境管理和科研提供科學依據的全部過程。 54農業環境監測 是環境監測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借用環境監測的理論和方法,對農業生產環境的質量現狀及變化規律和趨勢進行監測活動。 55綜合采樣 是指一個采樣單元的多點位樣品的混合水樣。在農業環境監測申,綜合采樣法可用于多污水源匯入同一灌區的污水負荷監測。 56環境標準 是為了保護人群健康,防治環境污染,促進生態良
97、性循環,合理利用資源,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依照環境基準、環境保護法律和有關政策,對環境中有害成分、排放源的污染物的限量閥值和配套措施所作的技術規定。 57環境質量標準 是衡量環境質量的依據,是環境保護的政策目標,也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基礎 58污染物排放標準 為了保護環境,實現環境質量目標,對排入環境中的有害物質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規定,一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濃度,二是控制排放總量。 59環境基礎標準 在環境標準化活動中,對有指導意義的符號、代號、指南、程序、規范等所作的統一規定。它是制定
98、一切環境標準的基礎。 60方法標準 在環境保護工作中,以試驗、分析測試、抽樣與統計運算為對象所制定的方法標準。 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選擇下列適合的內容,填在相應的下劃線上。) 1開發 管理 保護 2不可更新資源(非再生資) 可更新資源(再生資源) 3農業資源 礦產資源
99、0; 工業資源 4水資源 土地資源 氣候資源 生物資源 5低開采 高利用 低排放 6減量化 再利用 再循環 7洪水泛濫 &
100、#160; 水資源短缺 水污染 8非生物環境 生產者 消費者 分解者 9能量流動 物質循環 信息傳遞 10水循環 氣體循環
101、; 沉積型循環 11物理信息 化學信息 行為信息 營養信息 12物種改變 環境因素改變 信息系統的破壞 13因地制宜 多能互補 綜合利用
102、0; 講求效益 開發與節約并舉 14間接能源 直接能源 15厭氧 16水解發酵 產酸 產甲烷 17常規型 污泥滯留型 附著膜型 18塞流式消化器 升流式固體
103、反應器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 污泥床濾器 19短輪伐期平茬采薪經營型 材薪經營型 薪材經濟經營型 薪草經營型 頭木育薪經營型 20復原更新 循環利用 21 70 3 22天
104、然污染源 人為污染源 23物理性(如熱和放射性物質) 化學性(無機物和有機物) 生物性(如細菌、病毒) 24點污染 面污染 擴散 25生物濾池法 生物轉盤法 26物理法 化學法 物理化學法
105、160; 生物法(又稱生物化學法) 27空氣氧化法 氧化處理 臭氧氧化 還原法 28生物處理 活性污泥 20干潔空氣(干燥清潔空氣) 30對流層 31對流層 32對流層 33固定污染源 移動污染源 34點源 線源
106、160; 面源 35高架源 地面源 36連續源 間斷源 瞬時源 37氣象因素 地理因素 38風 大氣湍流 溫度層結 大氣穩定度 39
107、.二氧化硫 氟化物 光化學煙霧 40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致癌 41有機廢物 無機廢物 42工業廢物 礦業廢物 城市垃圾
108、農業廢物 放謝性廢物 43有害廢物 一般廢棄物 44無害化為先導 資源化為目的 進行減量化 45有機質含量 水分 溫度 碳氮比
109、60; C/ P pH 46二次污染 47平面作業法 斜坡作業法 溝填作業法 48農業生態監測 49常規監測 科研性監測 特種目的監測 50區域 點數 點位 51分瞬時
110、采樣 混合采樣 綜合采樣 5212 532 6 54一 三 四、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簡述目前我國農業環境的主要問題。目前我國的農業環境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污水灌溉;土壤退化;農藥污染;畜禽糞便、生活垃圾;焚燒秸稈;社區庭院垃圾;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蔬菜硝酸鹽積累;鄉鎮企業污染;地膜對土壤的危害;非農業占地。 2簡述農業生產與環境的關系。要想進行理想的農業生產,獲得具有優質同時保證產量的農業生產產品,就必須創造優質的農業生產環境。 3簡述改變農業生產生態環境現狀的重要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超市停車協議書模板
- 贈予房屋過戶合同協議
- 財務全職外派合同協議
- 購買服務補充合同協議
- 購買河沙協議書范本
- 2025年酒店管理考核試題及答案
- 第38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復賽試題
- 2022年全國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預賽)暨2022年全國高中數學聯合競賽加試(B 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 櫥柜加工安裝合同協議
- 比亞迪合伙協議書模板
- 2025年租房合同房東模板
- 小兒法洛四聯癥術后護理查房
- 2025年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1月四川高考改革適應性演練測試物理試題(八省聯考四川物理卷)(原卷版)
- 大學生實習手冊
- GA/T 1280-2024銀行自助設備安全性規范
-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規劃
- 2025屆江蘇省常州市高級中學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含解析
- 2024中國華電集團限公司校招+社招高頻難、易錯點練習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光伏電站施工創優規劃方案
- EBSD初級原理和簡單應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