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寒假專題—詩歌鑒賞人教版知識精講_第1頁
高一語文寒假專題—詩歌鑒賞人教版知識精講_第2頁
高一語文寒假專題—詩歌鑒賞人教版知識精講_第3頁
高一語文寒假專題—詩歌鑒賞人教版知識精講_第4頁
高一語文寒假專題—詩歌鑒賞人教版知識精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用心 愛心 專心高一語文高一語文寒假專題寒假專題詩歌鑒賞詩歌鑒賞人教版人教版【本講教育信息本講教育信息】一. 教學內容:寒假專題詩歌鑒賞2004 年高考全國共有 15 套語文試題,自然就有 15 道詩歌鑒賞題。研究每道題的命題角度、測試意向、設計技巧,對我們的詩詞教學和高考備考,應該是十分有意義的。(一)由異文切入,開放中張揚個性。由于傳抄或印刷等原因,古代詩詞中常出現某詩某字因版本而異的現象。而這些異文往往又體現了古人煉字煉意的功夫或不同的審美意趣,是耐人尋味的。因此,也備受命題者的青睞。由異文切入設題,或比較其得失,或鑒賞其美妙,都能為考生提供一個廣闊、開放的思維空間。這正是命題者所追求的

2、一種測試效果,所以此類題型十分看好。例如湖北卷第 16 題: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6 分)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王雁洛陽邊。注 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北臨長江。此詩或題江南意 。 此詩第二聯“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么?解釋第三聯的意思,并分析其情與景的關系。因為詩歌鑒賞是個性化的,這一切入點給考生提供了一個見仁見智,各抒己見的機會。可以說“失”字更好,春潮高漲水面平齊,江岸似乎失卻,一個“失”字,更顯水面之高,江水之滿,多么形象;也可以說“闊”字更

3、好,春潮齊岸視野開闊,一個“闊”字,更顯江面遼闊,一望無邊,多么壯觀。異文的表意有相近的,也有完全不同的。如遼寧卷第 16 題: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8 分)蝶戀花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1) “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么?請簡要賞析。 (3 分) “繞”與“曉”的表意相去甚遠,考生的審美意趣和生活經驗有別,選擇也自然不一。有的更喜歡“繞”字:它寫出了綠水環抱的動態美,青山綠水,小橋人家,春光如畫。有的更喜歡“

4、曉”字:它寫出了清晨破曉的寧靜美,春日拂曉,綠水人家,同樣是清新如畫,這正是這種切入技巧的妙處。(二)由詩眼切入,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一技巧的藝術效果是:指一處而關宏旨,牽一發而動全身。因為詩眼是體現全詩主旨的精妙一字或精彩一句,而這一字一句往往就是全詩的傳神之筆,所以命題者鐘愛有加。由此切入設題,可檢測對詩歌意境的感悟、情感的把握、語用心 愛心 專心言的品味等,可謂以少勝多,以簡馭繁。如全國通用卷第 16 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木蘭花宋祁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注 縠皺:皺褶

5、。此處比喻水的波紋。 這首詞的上半闕是如何描寫春色的? 試對此進行分析。對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么? 由一“鬧”字切入,猶如打開一扇窗扉,引導考生憑“窗”遠眺:你或許會看到杏花怒放,鮮艷奪目,熱烈繁茂的景象;或許會看到杏花叢中紛飛的彩蝶、和鳴的春鳥。著一“鬧”字,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春景表現得淋漓盡致。命題者只揀一字,而答題者須前瞻“綠楊煙外曉寒輕”,后顧“且向花間留晚照”,方可鑒賞這一“鬧”字的妙處。詩眼也有不少是形容詞,如浙江卷第 16 題: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6 分)菩薩蠻李白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

6、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1)古典詩詞特別講究煉字。請簡要分析“空”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2 分)這一“空”字寫盡了抒情主人公心中苦苦等待的孤寂和惆悵,點化了“有人樓上愁”的“愁”之所在,傳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無盡情思。切入僅有一字,而檢測內容卻涉及詩歌的景物描寫、表情達意。(三)由技巧切入,言在此而意在彼技巧切入,是由詩歌的某一表達技巧切入設題,測試點卻往往并非技巧本身,而是詩歌的情感主旨,此謂言在此而意在彼。寫詩,情動而辭發;讀詩,披文而入情。 “披文”就是由文辭入手,讀出文法修辭的技巧,進而理解詩歌的情感。技巧切入正是引導考生披文入情,因辭會意,遵循了閱讀

7、鑒賞的普遍規律,因而便于審題作答。例如全國廣西卷第 16 題: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6 分)鷓鴣天晏幾道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技巧是為表情達意服務的,所以只有“情和意”才能回答“為什么”。詩的主旨是后兩句:“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杜鵑的聲聲啼叫仿佛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游子的回答是“天涯之人豈是無意歸去,只是自己無法主宰自己,歸期未可期”。所以開篇寫杜鵑啼叫,與下文

8、游子的苦衷相呼應,渲染了游子思歸未可期的悲涼氣氛。 詩歌技巧是多方面的,有宏觀的,如篇章技巧;也有著眼于微觀的,如廣東卷第 16 題: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6 分)江漢杜甫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用心 愛心 專心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1)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用了 “片云”、 “孤月”、 “落日”、 “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作者選用“片云”、 “孤月”、 “落日”、 “秋風”幾個意象,描繪出片云遠浮、明月孤懸、長空落日、秋風蕭瑟的悲涼意境,寄托了自己客滯江漢的孤寂和壯心不已的悲壯。真是寓

9、情于景,以景含情。(四)由詩論切入,一語點化巧引導這是較為普遍的一種切入技巧。因為古人有很多詩論精辟睿智,頗有點化之功。且那些精辟詩論有點石成金之妙,對考生答題有很好的指引作用。考生可按圖索驥,得于心而應于手。如重慶卷第 16 題: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東溪梅堯臣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短短蒲茸齊似剪,平平沙石凈于篩。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自唐以來,古人作詩主張“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說詩人既要以自然為師,從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內心深處引發思想情感。請指出在這首詩中最體現這一主張的一聯詩句,并說說它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趣,

10、又是如何體現的。 命題由詩論“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切人,并作了詳細闡釋,這既降低了難度,又作了具體導引。考生應提煉出詩論的要義:即自然景象與內心情感的融合。明此,便不難找出最典范的一聯:“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 ”“野鳧眠岸”、 “老樹著花”是作者捕捉到的自然景象,是“外師造化”;而“有閑意”、 “無丑枝”則是作者的內心感受,乃是“中得心源”。既寫出了東溪水鄉春意盎然的自然景觀,又寄托了詩人恬淡自得、老當益壯的幽遠情懷。【模擬試題模擬試題】 (答題時間:80 分鐘)登鸛鵲樓 暢當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1. 詩人的視角在前后兩聯發生變化,前一聯寫 之感,后一聯

11、寫 。后一聯以 、黃河奔向遠方山谷的壯闊景象,映襯出鸛鵲的 。2. 唐代詩人王之渙曾寫下著名的登鸛鵲樓與暢當的詩相比,王之渙的詩顯然更勝一籌。你認為王詩優勝處主要體現在哪里?答: 詠史(其二)左思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金張籍舊業,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注 金張,指金日磾和張湯兩家族,是漢代兩大權貴。 七葉,七代。珥,插。用心 愛心 專心漢貂,漢代侍中官冠旁插貂尾為飾。 馮公,即馮唐,漢宣帝時人,才能卓越而不被重用。1. 這首詩共十二句,可分為三個層次,每四句一層。請簡要分析詩中三個層次之間的內在聯系。答:

12、2. 這首詩名為“詠史”,實為“感事”,批判了一種不合理的社會現象。請加以簡析。答: 落日悵望 馬戴孤云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1. 沈德潛評此詩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鶴立雞群矣。 ”此處之“意”即指詩的 。全詩以 為主題,曲折地表現了詩人 的心緒。2.“格”即謀篇布局之技巧,此詩在“情” 、 “景”處理上有何特色?聯系作品加以簡評。答: 金陵驛 文天祥草合離宮轉夕暉, 孤云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注 該詩是天文祥抗元失敗被執,由

13、廣州押赴燕京路過金陵時寫的。 離宮:皇帝出巡時的住所,此處指代南宋王朝。 請具體分析作者通過哪些景物的描寫及典故的運用,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答: 題都城南莊 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注: 據唐孟本事詩記載,崔護于清明日獨游都城南莊,敲開一戶人家,要口水喝。一女子為他送來一杯子, “獨倚小桃斜柯佇立” 。到第二年清明日,崔護重訪, “門墻如故,而已鎖扃之。因題詩于左扉” 。1. 這首詩寫了兩個場景。一、二兩句寫的場景是 , ;三、四兩句寫的場景是 。2. 這首詩,有人認為是愛情詩,有人認為在抒發個人情感的同時,也揭示了一種人生哲理。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14、?請說明理由。答: 甲 乙約客 趙師秀 雨晴 王駕黃梅時節家家雨, 雨前初見花間蕊,青草池塘處處蛙。 雨后全無葉底花。有約不來過夜半, 蜂蝶紛紛過墻去,用心 愛心 專心閑敲棋子落燈花。 卻疑春色在鄰家。1. 這兩首詩的體裁是 , 約客描繪的是 季,由景象 上可以看出來,雨晴描寫的是 時節,從景象 上可以看出來,兩首詩中分別表現了作者主觀心理活動的詞語是 和 。2. 甲乙兩首詩后兩句都為讀者提供了想象的余地,具體說說想象的產生及想象的內容。甲詩: 乙詩: 題照相冊 杭約赫我們從平靜的小河里,從反光的玻璃上,看到多少熟悉得陌生的臉, 那是你的、我的,有時像 他的。匆忙的閃過,閃過這短促的一生:憂患

15、和 安樂的交替,風雨襲來 嬰孩大了,年輕的老了記憶給我們帶來慰藉, 把捉一線光,一團朦朧,讓它在這片紙上凝固。凝固了你的笑,你的青春。生命的步履從這里 再現,領你來會見自己。 一九四九年初1. 對這首詩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A.“平靜的小河”“反光的玻璃”都可以照出人影,這一特點正是相冊與這兩個意象的連接點。B.“匆忙的閃過,閃過”既是寫翻看相冊時的視覺感受,好抒寫了詩人對人生歲月的匆匆之感。C.“把捉一線光,一團朦朧”是說如今記憶中的一切早已隨著時光的流逝由閃光變得模糊不清了。D. “領你來會見自己”的是“生命的步履”,這是詩人面對相冊時對生命歷程的再回首、再認識。2. 對這首詩的鑒賞

16、,不恰當的一項是( )A. 詩人故意在“有時像”一句跨行、跨段,造成大停頓,表現了辨認時的遲疑、停頓,暗示了時間流逝所造成的陌生。B. 前兩小節都寫翻看相冊,但第一節是靜觀實物,第二節則虛寫動態;后兩節主要抒寫照片帶來的溫馨回憶和生命感受。C. 全詩把照片作為詩人審視人生、自省生命的對象,將凝固的瞬間與流動的時間、曾經經歷的歲月與現時的觀感有機地結合了起來。D.“嬰孩大了,年輕的老了”的無限感慨隱含在照片與照片間的空白歲月里,表現出詩人在垂暮之年對往昔的留戀與人生苦短的無奈。用心 愛心 專心用心 愛心 專心【試題答案試題答案】登鸛鵲樓1. 俯視;縱目遠眺;天垂四野;雄偉之勢2. 王詩不僅寫出了

17、登樓所見的壯闊景象,而且含有“登高才能望遠”這一人生哲理,境界顯得更加高遠。詠史1. 第一層以比興起筆,用“松”和“苗”來比喻因“地勢”不同而帶來的不平等狀況,第二層直接揭示“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會現實,第三層則通過“金張”和“馮公”兩個相反的事例,具體證明這種現象的存在“由來非一朝”。三個層次的中心是第二層。 2. 世族權貴依仗祖業竊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雖有才能卻只能屈居下位。落日悵望1. 思想感情鄉愁 坎坷不遇,感時傷逝,惆悵落寞(三個任答 1 個即算對)2. 情景分寫是本詩謀篇布局上的最大特點。全篇寫“落日悵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間寫來,詩情就被分成兩步遞進,先是落日前云去鳥飛之景勾起鄉“念”,繼而是夕陽下的回光返照之景,喚起遲暮之“驚”,顯示出情緒的發展和深化。 (或答:詩中“情”、 “景”彼此獨立又互相映襯,層層遞進以達其意。或答:詩作觸景生情,逐層推進,以上兩種均要求有一定的具體分析,缺少具體分析扣 1 分,只答“情景交融”、 “融情于景”而與“彼此獨立”之意相矛盾的不給分。 )金陵驛答:通過離宮、夕暉、孤云等帶失落色彩的景物表達了作者孤獨惆悵的思想感情;通過“舊家燕子”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對事物變遷的傷感;通過“杜鵑啼血”的典故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