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第二冊期末測試試題_第1頁
初一語文第二冊期末測試試題_第2頁
初一語文第二冊期末測試試題_第3頁
初一語文第二冊期末測試試題_第4頁
初一語文第二冊期末測試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初一語文第二冊期末測試試題一、基礎知識及運用1.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歸省 宛轉 攛掇 不憚àB.躁動à 奢侈 甘霖í 姍姍C.載途 凝神í 描摹ó 諧謔ìD.上乘è 無稽 渾然ú 殉職ú2.書寫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漠不關心 拈輕怕重 思想狹溢 見異思遷B.走路蹣跚 單槍皮馬 周而復始 銷聲匿跡C.耐人尋味 不計其數 俯首貼耳 麻木不仁D.無憂無慮 千呵萬護 不勝玫舉 拍案叫絕3.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縹緲虛無(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戛然而止(停止) 羈絆(束縛)B.歌喉遽發(

2、急速,驟然) 清而不寒(寒冷) 冗雜(繁雜)C.左右逢源(左和右兩方面) 俯拾即是(俯視) 諧謔(滑稽而略帶戲弄)D.雅俗共賞(欣賞) 渾然天成(渾濁的樣子) 粗獷(豪爽)4.根據上下文提示,默寫課文句子:無絲竹之亂耳,_。_,_。孔子云:何陋之有?予獨愛_,_,_,_,_,_,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忽逢桃花林,_,_,_,_。漁人甚異之。于是賓客無不_,_,_,_。晴川歷歷漢陽樹,_。_,夜泊秦淮近酒家。_,志在千里;_,壯心不已。急應河陽役,_。_,為有源頭活水來。懷舊。空吟聞笛賦,_。5.填空:孫權勸學選自_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_,呂蒙在孫權的勸導下開始讀書,很有成效,魯肅認為他早已不

3、是“_”。呂蒙則自信地說:“_”。可見,課文人物語言簡潔傳神 ,極富表現力。柳宗元的一則_(體裁)_(篇名),有兩個成語出自該文,它們是:_、_。人們通常把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稱之為“_”,該成語出自晉代詩人_的_。寫出與課文有關的另外兩個成語:_、_。6.選出不同類的一項,將序號寫在括號內:A.觀書有感 B.泊秦淮 C.黃鶴樓 D.夜雨 寄北( ) A.石壕吏 B.觀滄海 C.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D.相見歡 ( )A.愚公移山 B.黔之驢 C.陋室銘 D.工之僑獻琴 ( ) A.社戲 B.敬畏生命 C.七根火柴 D.小橘燈( )A.熱愛生命 B.挖薺菜 C.絕唱 D.在聲音的世界里( )7.

4、根據注音,寫出漢字:ú_水 ù_藻 一小 _ è_然成陰和ù_ 希ì_ á_養 盤ú臥龍8.解釋加點的詞:懲山北之塞( )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不可褻玩焉( ) 以為神( )弦而鼓之( )老翁逾墻走( )欣然規往( )眾妙畢備( )卿今當涂掌事( )環謁于邑人( )9.解釋句中的“焉”字:父異焉( )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不可褻玩焉( ) 作古窾焉( )10.翻譯文言句子: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二、閱讀:(一)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

5、不出的大。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泊著一只白蓬的航船,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 中,較大的聚在船尾。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磕,退后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于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 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向趙莊前進了。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聲了,還有幾點火,料想像是戲

6、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11.春夜出航,充滿詩情畫意,作者是從多種角度進行描寫的。試以第一段文字為例進行具體分析。所見:_ 所聞:_ 所感:_ 12.劃橫線的文字使用了_的修辭手法,作用是_。13.“我卻以為船慢”的原因是_。14.第2段文字是從_、_、_的角度描寫景物的。15.第2段中加點的詞“跑”與第1段的哪個詞相呼應?這兩個詞都寫出了什么樣的情形?答:_。16.從第1、2、3段中各找出一處直接寫“我”心理活動的語句,用“_”標出;然后分別從括號里選出能恰當概括“我”的心理活動的詞語填在橫

7、線上。第1段_(活潑 輕松)第2段_(急切 焦慮)第3段_(惘然 陶醉)17.對上文大意概括最恰當的是哪一項?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入括號內:( )A.去趙莊看社戲途中的行船情景。B.去趙莊看社戲途中的景物描寫。C.去趙莊看社戲途中“我”的心理活動。D.去趙莊看社戲途中“我”的見聞和感受。(二)簾子里面出來一個姑娘,約有十六七歲,長長鴨蛋臉兒,梳了一個抓髻,戴了一副銀耳環,穿了一件藍布外褂兒,一條藍布褲子,都是黑布鑲滾的。雖是粗布衣裳,倒十分潔 凈。來到半桌后面右手椅子上坐下。那彈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錚錚钅從 钅從 彈起。這姑娘便立起身來,左手 取了梨花簡,夾在指頭縫里,便丁丁當當的敲,與那弦子聲

8、音相應;右手持了鼓錘子,凝神聽那弦子 的節奏。忽羯鼓一聲,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每 句七字,每段數十句,或緩或急,急高忽低;其中轉腔換調之處,百變不窮,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正在熱鬧哄哄的時節,只見那后臺里,又出來了一位姑娘,年紀約十八九歲,裝束與前一個毫無分別,瓜子臉兒,白凈面皮,相貌不過中人以上之姿,只覺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 低著頭出來,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簡丁當了幾聲,煞是奇怪:只是兩片頑鐵,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將鼓錘子輕輕地點了兩下,方抬起頭來,向臺下一盼。那雙眼睛 ,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左右

9、一顧一看,連那坐在遠遠墻角里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了我;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說。就這一眼,滿園子里便鴉雀無 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吊在地下都聽得見響!王小玉便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 快。唱了十數句之后,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于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轉折;幾囀之后,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 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

10、上;乃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 翻愈險,愈險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后,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從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 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鐘之久,仿佛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后,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隧化作千百道 五色火光,縱橫散亂,一起飛起,既有無限聲音俱來并發。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哪一聲的為 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臺

11、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18.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和弦( ) 皓齒( ) 五臟六腑( )頃刻( ) 周匝( ) 屏氣( )19.本文選自清朝_的_,這部作品與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曾樸的孽海花稱之為晚清四大_小說。20.本文中心寫王小玉高超的表演藝術,寫其外貌時卻較簡單,而寫黑妞外貌時寫得很細致,為什么這樣安排?_。21.讀“從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后,你能用一句最恰當的詩句概括此時的意境嗎?_。22.文章寫王小玉高超的歌唱藝術,用了許多新奇、形象的比喻,把歌聲描繪得生動具體,充滿美感。請找出這些比喻句,填寫下

12、表格。本 體比喻詞喻 體相似點聽初唱聲 數十句后聲音越唱越高 于極高處回環轉折節節高起 極高后陡然一落 聲音漸起 琴唱相合 23.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藝術,作者從_和_兩個方面進行了細致的描寫。24.在白妞出場前,作者從哪幾個方面烘托了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藝?戲園的盛況;_;_;觀眾的評論25.極為扼要地概括黑妞演唱的特點:_。26.文章寫白妞出場時,交代了白妞的外貌、特征,用幾個字概括為:_。27.填全下面表格,概括白妞演唱過程的各個階段的特點:演唱過程特 點演唱的起始 演唱的發展 旋律的跌宕 演唱的高潮 演唱的結束 (三)我的四季張 潔生命如四季。春天,我在這片土地上,用我細瘦的胳膊,緊扶著我銹

13、鈍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樹根、石塊,磕絆著我的犁頭,消耗著我成倍的體力。我汗流浹背,四肢顫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 那 片剛剛開墾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沒有權利逃避,在給予我生命的同時所給予我的責任。我無須問為什么,也無須想有沒有結果。我不應白白地耗費時間,去無盡地感慨 生命的艱辛,也不應該自艾自憐命運怎么這樣不濟,偏偏給了我這樣一塊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緊牙關,悶著腦袋,拼卻全身的力氣,壓到我的犁頭上去。我絕不企望有誰來代替, 因為在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塊必得由他自己來耕種的土地。我懷著希望播種,那希望絕不比任何一個智者的希望更為謙卑。每天,我望著掩蓋著我的種子的那片土地,想象著它將發芽、生長、開花

14、、結果。如一個孕育著生命的母親,期待著自己將要出生的嬰兒。我知道,人要是能夠期待,就能夠奮力以赴。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頭上,焦灼地盼過南來的風,吹來載著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樣地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吶!盼著、盼著,有風吹過來了,但那陣風強了一點,把那片載著雨滴的云朵吹了過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過,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給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樣的癡心妄想!我終于明白,這妄想如同想要拔著自己的頭發離開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賴以生存的這塊土地上,尋找泉水。沒有充分地準備,便急促地上路了。歷過的艱辛自不必說它,要說的是找到了水源,才發現沒有帶上盛它的容器。僅僅是因為過

15、于簡單和過于發熱的頭腦,發生過多少次完全可以避 免的慘痛的過失真的,那并非不能,讓人真正痛心的是在這里:并非不能。我頓足,我懊惱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開始吧,這樣淺顯的經驗卻需要比別人付出加倍的代價來記取。不應該怨天尤人,會有一個時辰,留給我檢 點自己!我眼睜睜地看過,在無情的冰雹下,我那剛剛灌漿、遠遠沒有長成的稻穗,在細弱的稻稈上搖搖擺擺地掙扎,卻無力掙脫生養它、卻又牢牢地鎖住它的大地,永遠沒有嘗受過成熟是 怎么一種滋味,便夭折了。我曾張開我的雙臂,愿將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張大幕,為我的青苗遮擋狂風、暴雨、冰雹善良過分,就會變成糊涂和愚昧。厄運只能將弱者淘汰,即使為

16、它擋過這次災難,它也會在另一次災難里沉沒。而強者卻會留下,繼續走完自己的路。秋天,我和別人一樣收獲。望著我那干癟的谷粒,心里有一種又酸又苦的歡樂。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別人的干癟便灰心或喪氣。我把它們捧在手里,緊緊地貼近心窩,仿佛那是新誕生的一個自我。富有善良的鄰人,感嘆我收獲的微少,我卻瘋人一樣地大笑。在這笑聲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種特別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鄰人不知和谷物同時收獲的還有人生。我已經經受過,恨過,歡笑過,哭泣過,體味過,徹悟過細細想來,便知晴日多于陰雨,收獲多于勞作。只要我認真地活過,無愧地付出過,人們將無權恥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來衡量我值得

17、或是不值得。 11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黃昏,難道就沒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著窗子,看飄落的雪花 、落漠的田野,或是那光禿的樹枝上的數點寒鴉?不,我還可以在爐子里加上幾塊木柴,使屋子更加溫暖;我將冷靜地檢點自己:我為什么失敗,我做錯過什么,我欠過別人什么 但愿只是別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會心安得多!12再沒有可能糾正已經成為往事的過錯。一個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來的四季 將屬于另一個新的生命。 13但我還是有事情好做,我將把這一切記錄下來。人們無聊的時候,不妨讀來解悶; 懷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災樂禍地罵聲:活該!聰明的人也許會說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許會演繹出一把利劍,將我一條條地切割。但我相信

18、,多數人將會理解,他們將會公正地判斷我 曾做過的一切。14在生命的黃昏里,哀嘆和寂寞的,將不會是我! 28.給加點的字注音:汗流浹背_ 給予_厄運_ 誕生_29.春天,“我”的犁耕遇到了怎樣的困難?_30.春天犁耕受阻,“我”為什么沒有逃避?_31.為什么說“我無須問為什么,也無須想有沒有結果”?_32.春天犁耕受阻,“我”為什么不企望別人來代替?_33.第段中,“我”懷著希望播種,“播種”的是什么?_34.第段中用“南來的風,吹來載著雨滴的云朵”比喻什么?_35.在尋找泉水的時候,又出現了什么問題?原因是什么?_36.第段中兩次提及“并非不能”有什么作用?_37.讀“讓人真正痛心的是在這里:

19、并非不能”一句,結合第段,說說什么事“并非不能 ”?_38.在夏的風暴中“我”曾怎樣保護“我”的青苗的?這種做法對嗎?為什么?_39.在秋天,我都“收獲”了些什么?_40.為什么“我并不因為我的谷粒比別人的干癟便灰心或喪氣”?_41.秋天,面對自己的收獲,“我”有什么感想?_三、作文:寫作小莉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母親去年下了崗,父親的收入也不高,家中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可小莉的生活水準并未因此而下降:零花錢不比同學少,衣服樣式卻比同學新。小莉在言語神情中,還時常流露出對父母文化低收入少的不滿。小莉每次要錢,父母總是低眉順眼地滿 足她的要求,好像是欠了小莉一大筆情債似的。這次小莉說去參加男同學“

20、生日Party”要5 0元,母女倆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母親說:“我花錢讓你讀書,不是讓你去參加什么男同學 的生日聚會的!”小莉爭辯道:“參加男同學生日聚會又不是什么壞事?”你同意誰的意見?請你針對此事作簡要評論,字數以150字為宜。寫作小莉出言不遜,生性軟弱的母親竟動手打了小莉一耳光。小莉把自己關在房里哭泣,她哭累 了,不知不覺睡著了。醒來后,發現枕旁放著50元錢和一張父親的留言條。請根據當時父母 還要為家庭奔波,不能照看小莉的情形,代小莉父親擬一份不超過50字的留言條。寫作以“含淚的笑”為題,以小莉為主要人物,寫一個關于“親情”與“理解”的故事,不少于 600字。 試卷答案: 參考答案1.A

21、2.C 3.A 4.略 5.司馬光、資治通鑒、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寓言、黔之驢 黔驢技窮 寵然大物 世外桃源 陶淵明 桃花源記 豁然開朗 無人問津 6.A(或C) D C B C(或A) 7. 鳧 蘊 撮 蔚 煦 冀 涵 虬 8.苦于 用箕畚裝 親近而不莊重 把當作 裝上 弦 越過 計劃 都、全 當道、當權 拜訪 9.此代啼求書具這件事 疑 問代詞,哪里 語氣助詞 語氣助詞 了 助詞 于之,在琴上 10.連魁父這 座小 山都不能削平,把太行王屋山又能怎么樣呢? 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 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11.月下平橋內白蓬航船 母親囑咐聲、說笑聲、激水聲 心忽而

22、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 12.擬人、比喻 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船行 之快 13.“我”急于看社戲的心情 14.嗅覺、視覺、聽覺 15.“飛”,船行速度快 16. 一段 我的很重的心急而輕松了,的大。二段 我卻還以為船慢。料想漁火 三段 我的心也沉靜夜氣里。輕松、急切、陶醉 17.D 18.á à 19.劉鶚、老殘游記、譴責 20.這樣安排節約筆墨,更便于 突出白妞的高超技藝。 21.可用“此時無聲勝有聲”來概括。 22.(1)比喻詞:“像”。 喻體:“五臟六腑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相似 點:“感覺舒服。”(2)比喻詞:“像”。喻體:“一線鋼絲拋入天際。”相似點:“情態高亢、剛勁”。(3)比喻詞:“恍如”。喻體:“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乃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乃至翻到扇子崖,觀南天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