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試題:專題12 文言文閱讀(課外)(含解析)_第1頁
中考語文試題:專題12 文言文閱讀(課外)(含解析)_第2頁
中考語文試題:專題12 文言文閱讀(課外)(含解析)_第3頁
中考語文試題:專題12 文言文閱讀(課外)(含解析)_第4頁
中考語文試題:專題12 文言文閱讀(課外)(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更多免費教學資料、微信關注公眾號:優秀教師之家專題12 文言文閱讀(課外)整理:天天文學社沈老師一、【2018年中考甘肅武威卷】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題。歐陽曄治鄂州,民有爭舟相毆至死者,獄久不決。曄自臨其獄,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飲食。訖,悉勞而還之獄,獨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動惶顧。公曰殺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觀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獨以左;今死者傷在右肋,此汝殺之明驗也!”囚涕泣服罪。(出自馮夢龍智囊全集·察智部)20解釋加點詞語(1)歐陽曄治鄂州(_)(2)獄久不決(_)21下列各組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獨留一人于庭/負者歌于途B出其桎梏而飲食/出淤泥而不染C

2、自臨其獄/其如土石何D皆以右手持匕/不以物喜22給下面句子劃分朗讀節奏,劃兩處。公曰殺人者汝也!【答案】20(1)治理,管理 (2)案件21A 22公曰 / 殺人者 / 汝也!【解析】2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參考譯文:宋朝人歐陽曄(字日華)治理鄂州政事時,有州民為爭船互毆而死,案子懸了很久沒有判決。歐陽曄親自到監獄,把囚犯帶出來,讓他們坐在大廳中,除去他們的手銬與腳鐐,給他們吃完食物,善加慰問后再送回監獄,只留一個人在大廳上,這個人顯得很惶恐不安。歐陽曄說:“殺人的是你!”這個人不承認,歐陽曄說:“我觀察飲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

3、是用左手,被殺的人傷在右邊胸部,這就是你殺人的明證。”這個人才哭著認罪。 二、【2018年中考湖北武漢卷】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列小題。關羽字云長,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御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從先主就劉表。表卒,曹公定荊州,先主自樊將南渡江,別遣羽乘船數百艘會江陵。曹公追至當陽長坂,先主斜趣漢津,適與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孫權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軍退歸。先主牧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勛,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羽聞馬超來

4、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當與益德并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節選自中華書局三國志·關羽傳,有刪節)【注釋】先主:指劉備。曹公:指曹操。孟起:馬超的字。益德:張飛的字。8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先主于鄉里合徒眾 合:聚集B先主斜趣漢津 趣:奔赴C適與羽船相值 適:前往D孫權遣兵佐先主拒曹公 拒:抵御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A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

5、誰比類B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C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D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10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關羽流亡到涿郡后,與張飛一起幫助劉備抵御外侮。B關羽、張飛和劉備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場合都不分彼此。C曹操平定荊州后,劉備從樊城南渡長江,派關羽率戰船到江陵會合。D諸葛亮認為馬超文武雙全,能與張飛比肩,但兩人的才能都不及關羽。11將第三大題文言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答案】8C9C10B 11關羽看信后非常高興,把信給賓客看。【解析】選自三國志 作者:陳壽

6、 年代:西晉 年代:陳壽參考譯文:關羽字云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逃命到涿郡時,正碰上劉備在鄉里集合兵馬,關羽與張飛替他抵御侵侮。劉備任平原相時,以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管屬下士兵。劉備與他們兩人同床共寢,親如兄弟。在人多廣眾的場合,他們兩人整天侍立在劉備左右,跟隨劉備應酬交接,不避艱險。關羽后來跟隨劉備投靠劉表。劉表死后,曹操揮兵平定了荊州,當時劉備想從樊城走,往南渡長江,另外派遣關羽領了數百艘船到江陵會合。曹操一直追,追到當陽縣長坂那個地方,劉備連忙轉向漢津港,正好與關羽的水軍會合了,那么他們就一起去了夏口。后面,孫權借兵給了劉備抵抗曹操,曹操看他有兵了賺不到什么便宜就退兵了。后面劉備

7、占領了江南的幾座城市,那個時候就封拜關羽的官階,讓他當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軍在長江以北,抵抗曹操,守咽喉之地。劉備西征平定益州,有拜關羽為管理荊州一片的都督。關羽聽說馬超來投降,而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人品才能可與什么人相比。諸葛亮知道關羽好強護短,于是答復他說:“孟起兼有文武天賦,雄健剛烈超過一般人,是一代豪杰,與黥布、彭越是同類的人,可與翼德并駕齊驅爭個高下,然而還是不如你美髯公無與倫比地超群出眾。”關羽胡須漂亮,所以諸葛亮稱他為美髯公。關羽看了書信非常高興,把信給賓客傳看。8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解答此類題目時,應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據句子的

8、點睛: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構為劃分依據。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中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10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把握主旨,聯系實際,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找出答案。B項有誤,從“稠人廣坐,侍立終日”可知,在人多廣眾的場合,關羽、張飛整天侍立在劉備左右,并不是任何場合都不分彼此。11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

9、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譯出原文用詞的特點和句式的特點。“省”“示”是此題中的關鍵詞語,一定要解釋準確。三、【2018年中考江蘇連云港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飛事親至孝,家無姬侍。吳玠素服飛,愿與交歡,飾名姝遺之。飛曰:“主上宵旰,寧大將安樂時耶!”卻不受。玠大嘆服。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師每休舍,督將士注坡跳壕,皆鎧以習之。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卒夜宿民開門愿納無敢入者。軍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卒有疾,親為調藥。諸將遠戍,飛妻問勞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10、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無犯。凡有所舉,謀定而后戰,所向克捷。故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每調軍食,必蹙額曰:“東南民力竭矣!”好賢禮士,恂恂如儒生。每辭官,必曰:“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 (選自畢沅岳飛,有刪改)【注釋】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飯。休舍:休息。注坡跳壕:軍事訓練內容。注坡:從斜坡上急馳下去;跳壕:躍過壕溝。9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 (1)飛事親至孝 (2)飾名姝遺之 (3)皆鎧以習之 (4)秋毫無犯10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卒夜宿民開門愿納無敢入者11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

11、2)每辭官,必曰:“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12為什么敵人會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慨?請概括其原因。【答案】9(1)伺候(侍奉 照顧 服侍) (2)贈送(給予 饋贈) (3)穿上鎧甲 (4)侵占(侵犯) 10卒夜宿民開門愿納無敢入者 11(1)文臣不貪圖錢財,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 (2)每次推辭升官,一定說:“將士出力,我岳飛有什么功勞!” 12岳家軍訓練嚴格;軍紀嚴明;岳飛關愛體恤下屬、百姓;清廉不貪;軍事才能杰出;岳家軍具有強大的戰斗力。(答出四點即可) 【解析】選自岳飛 作者:畢沅 年代:清9試題分析: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

12、通假字、點睛:文言文朗讀節奏的劃分是有規律可循的:句首關聯詞或語氣詞之后要停頓;有些古今異義詞朗讀時要分開;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一般要停頓;需要著重強調的地方,一般要停頓;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頓;并列短語間要略作停頓;古代的國名、年號、官職、人名、地名等應作停頓。根據句子表達的意思來句讀。點睛: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匯,運用 “增、刪、調、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范,句意盡量達到完美。12試題分析: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梳理和概括。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

13、礎上,篩選符合題意的內容概括作答。作答時可從軍隊的訓練有素;軍隊的紀律嚴明;岳飛體恤下屬,不貪財物,得到士兵擁護;岳飛有卓越的軍事才能等方面結合文章內容分析作答。 參考譯文:岳飛伺候父母極為孝順,家里沒有侍女(自己親自伺候父母)。吳玠素來佩服岳飛,希望與他交好,把著名的美女打扮起來送給他。岳飛說:“皇上整天勤于政事,天沒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才吃飯,難道現在是大將安心享樂的時候嗎?”推辭不接受。吳玠大為嘆服。有人問(岳飛):“天下什么時候能太平?”岳飛說:“文臣不貪戀錢財,武臣不貪戀生命,天下就太平了!”軍隊每次休整,(岳飛)督促將士跑下山坡、躍過壕溝,都(讓將士)穿著沉重的鎧甲來訓練。士兵假若

14、拿百姓一縷麻來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斬首示眾。士兵晚上宿營,百姓開門希望接納,沒有人敢進去。軍隊的號令是”凍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餓死也不搶劫掠奪”。士兵生病,(岳飛)親自為他們調藥。將領們到遠方戍守,岳飛的妻子便慰問犒勞他們的家人;為國而死的將領,為之痛哭,并撫育他們的遺孤。(皇上)有賞賜犒勞,都分給軍中官吏,絲毫不侵占百姓的財物。善于以少打多。凡是有軍事行動,都要召集所有的統制,計策定了然后才開戰,因此攻打哪兒都能獲勝,即使突然遭遇敵人也不驚慌。敵人因此說:“撼動大山容易,撼動岳家軍難。”張俊曾經問作戰術,岳飛說:“仁愛、誠信、智慧、勇敢、嚴厲,缺少一個都不可以。”每次調集軍糧,一定皺著眉頭

15、說:“東南百姓的財力用盡了!”(他)尊敬賢土,唱雅詩,做投壺游戲,謙和得就像一介書生。(他)每次推辭升官,一定說:“將士出力,我岳飛有什么功勞!”四、【2018年中考江蘇南京卷】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象記【明】林璐黔中人昔為余言,守土者以期貢象,必入山告語之曰:“朝廷詔汝備禁衛,將授官于汝。”象俯貼足,如許諾狀,即馴而行,無能捕捉也。思陵時,將貢象,先期語之,一象許諾;會明亡,不果進。皇朝定鼎,征貢象,象數頭諾而來前。一象呼之不至,遲數日,翩然來取其牝,蓋山中偶也;候已竟去。守土者廉知其期又當來,乃先期語之曰:“今天子神圣,薄海內外知天命有歸,帶甲者率先以軍降,守土者次第以城降。汝異類

16、,敢抗天子不赴耶?”至期來,竟復去。守土者異之,設大炮于衢,語之曰:“汝愛妻,數數來,汝再逸去,當死炮下!”象聞之,徐行伏炮臺下,若待以舉炮者。嗚呼,異矣!夫人未有不愛其妻者,愛妻并愛吾身,誰能以其所愛,易其所至愛?而今見之于一象!(選自虞初新志,【清】張潮輯,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有刪節)【注】林璐:字玉逵,號鹿庵,明末儒生,明亡后終身不仕。守土者:地方官員。備:充任。思陵:即明思宗,明朝最后一個皇帝。牝(pìn):雌性的。廉:查訪。薄海:泛指海內外廣大地區。數數(sù):數,通“速”,快。8解釋下面加點的詞。必入山告語之曰(_) 會明亡(_)候已竟去(_) 守

17、土者異之(_)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夫人未有不愛其妻者,愛妻并愛吾身,誰能以其所愛,易其所至愛?10文中的象有哪些特點?請加以概括。【答案】8(1)告訴 (2)適逢 (3)離開 (4)認為奇異 9示例:人沒有不愛自己的妻子的,愛妻子并且愛自己,誰能用他所愛的,交換他所至愛的呢? 10示例:能聽從人的要求;能主動尋妻;在大炮前不懼身死;忠于舊朝,不改其心。【解析】8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點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

18、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10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要在大體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文段中的語言描寫分析人物特點即可。如:“象俯貼足,如許諾狀”可以看出它能聽從別人的要求。“象聞之,徐行伏炮臺下,若待以舉炮者。”可以看出:在大炮前不懼身死。五、【2018年中考江蘇無錫卷】陳幼學,字志行,無錫人。萬歷十七年進士,授確山知縣。政務惠民,積粟二千石以備荒,墾荒田八百余頃。給貧民牛五百余頭,核黃河退地進三十余頃以賦民。布政使劉渾成弟爛成,助妾殺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陳耀文家人犯法,立

19、捕治之。汝寧知府丘度慮幼學得禍。言于撫按,調中牟。秋成時,飛蝗蔽天。幼學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為災。縣故土城,卑且圮。給饑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幼學疏為河者五十七,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獲利。給貧民牛種,貧婦紡具,倍于確山。越五年,政績茂著。以不通權貴,當考察拾遺,掌道御史擬斥之,其子爭曰:“兒自中州來,咸言中牟治行無雙,今予殿,何也?”乃已。遷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殺豪惡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楊升者人奴也,橫行郡中。幼學執敏置諸獄。淫雨連月,禾盡死。幼學大舉荒政,活饑民三十四萬有奇。御史將薦之,征其治行,推官閻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聞。詔加接察副使,仍視郡事。幼學年已

20、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終養歸。母卒,不復出。天啟三年,起南京光祿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有刪改)【注】撫按:官職名。7下列句中的“于”與“言于撫按”中的“于”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每假借于藏書之家B苛政猛于虎也C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D達于漢陰8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 )A陳幼學擔任確山知縣時,致力于施惠百姓,積粟米二千石以備荒年,墾荒田八百多頃。B陳幼學任職中牟期間,率領百姓捕捉蝗蟲,捉到一千三百多石,中牟最終沒有出現蝗災。C陳幼學不結交權貴,盡管他的兒子為他爭辯,最終還是被權貴上報給朝廷。D陳幼學勤政愛民、秉公執法、孝順母親,去世

21、后,中牟、湖州兩地百姓為他立祠祭祀。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立捕治之:_(2)咸言中牟治行無雙:_(3)御史以聞:_(4)明年卒:_10翻譯下列句子。(1)幼學執敏置諸獄。(2)幼學大舉荒政,活饑民三十四萬有奇。【答案】7A8C 9(1)懲治,治罪。 (2)皆,都。 (3)使聽到。 (4)死。 10(1)幼學逮捕施敏,把他安置在監獄中。(2)幼學大力推行治理荒災的政令,救活饑民三十四萬多。【解析】選自明史 作者:脫脫 年代:元【參考譯文】陳幼學,字志行,無錫人。萬歷十七年進士。授予確山縣知縣。在治理方面致力于施惠百姓,積存粟米二千石用來應對災荒,開墾荒田八百多頃,給貧民提供五百余頭耕牛,

22、核實曾被黃河水淹沒的土地一百三十多頃分給百姓耕種。布政使劉渾成的弟弟爛成,伙同小妾殺死妻子,陳幼學依法治罪。代理太仆卿陳耀文的家人犯法,陳幼學立即將他逮捕治罪。汝寧知府丘度擔心幼學惹上禍端,請求巡撫、按察使,調幼學到中牟縣。秋季果實成熟時節,飛蝗蔽天。幼學組織百姓捕捉蝗蟲,提到一千三百多石,最終沒有釀成蝗災。縣城舊有的土城,低矮并且已坍塌。供給饑民粟米,讓:他們修筑城墻。 城墻修好了,百姓卻沒有勞役之苦。幼學疏通河流五十七條,溝渠一百三十九條,都引入小清河,百姓大大受益。大莊的各村多水,為他們筑堤壩卡三道防備水患。給貧民提供牛種,貧婦提供紡車,數量是確山縣的兩倍。過了五年,政績顯著。因為不結交

23、權貴,在考核官吏政績時,掌道御史打算斥退他,御史的兒子爭辯說:“兒自中州而來,人們都說中牟縣令的政績(治理水平)和人品天下無雙,如今考核給予下等,為什么呢?”御史這才作罷。升任湖州知府,剛剛到任,就捕殺了橫行霸道的惡奴。有個叫施敏的人是士族子弟,楊升是家奴,兩人橫行郡中。幼學逮捕施敏,把他安置在監獄中。大雨下了一月,禾苗都被淹死。幼學大力推行治理荒災的政令,救活饑民三十四萬多。御史將舉薦他,征集他的冶理措施,推官閣世科將幼學的治理措施列舉出三十六條上交御史,御史上奏給皇帝。皇帝下詔加封為按察副使,仍然負責本郡事務。幼學年已七十,他的母親還健在,于是以回家養母為由,辭官歸鄉。母親去世后也不再出仕

24、。天啟三年,起用為南京光祿少卿,改任太常少卿,幼學都沒有赴任。第二年去世,終年八十四歲。中牟、湖州都為他立祠祭祀。7此題考查一詞多義。文言文中有一些詞是一詞多義,要確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據上下文的救活。點睛:翻譯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個重要考點。翻譯句子要把握的原則:1語句通順,成分完整。(注意翻譯省略主語賓語時要補充完整,并添加括號。)2落實字詞,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方法是:吃透課內文言文,反復誦讀,熟練掌握,再適當拓展。六、【2018年中考江蘇宿遷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貞觀三年,太宗謂侍臣曰: “君臣本同治亂,共安危,若主納忠諫,臣進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來所重。若君自

25、賢,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國,臣亦不能獨全其家。至如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前事不遠,朕與卿等可得不慎,無為后所嗤!貞觀六年,太宗謂侍臣日:“聯聞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異。然周則惟善是務,積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罰,不過二世而滅。豈非為善者福祚延長,為惡者降年不永?朕又聞桀、紂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則以為辱;顏,閔。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則以為榮。此亦帝王深恥也。聯每將此事以為鑒戒,常恐不逮,為人所笑。” (選自貞觀政要·卷三,中華書局2016年版,有刪改)【注】合契:對合符契,這里引申為符合,投合。鉗口:閉

26、口不言。可:豈,哪。福祚(zuó) :福祿,福分。降年: 天賜予的年齡,壽命。顏、閔:指孔子的兩個學生顏回和閔,他們以德行修養著稱。7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1)若主納忠諫(_) (2)尋亦誅死(_)(3)無為后所嗤(_) (4)以匹夫比之(_)8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朕每將此事以為鑒戒常恐不逮為人所笑9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君失其國,臣亦不能獨全其家。 (2)此亦帝王深恥也。10選文中唐太宗對侍臣說的話體現了哪些治國理政的思想? (用自己的話概括)【答案】7(1)接受 (2)殺 (3)后人 (4)憑 8朕每將此事以為鑒戒/常恐不逮/為人所笑 9(1)君

27、主要是失掉了江山, 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2)這也是帝王應該感到羞愧的。 10君主能接受忠言,虛心納諫,臣子能直言進諫,要施行仁政,關愛百姓。(圍繞這幾方面答題即可)【解析】選自:貞觀政要) 作者:吳兢 年代:唐參考譯文:貞觀三年,唐太宗對侍臣說:“無論國家安定還是混亂,安全還是危險,君臣都應該同舟共濟。如果君主能接受忠言,臣子能夠直言進諫,那么君臣之間就會非常默契,這是自古以來治國所重視的方法。如果君主賢明,而臣子卻不匡正輔佐,想要不亡國,是不可能的。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像隋煬帝,他為人非常暴虐,臣下不敢進言,這使他不知道自己的過失,最后國破家亡,大臣虞世

28、基等人不久也被殺死。這個慘痛的教訓離我們并不遠,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謹慎嗎?我們不能被后人所恥笑啊。”貞觀六年,唐太宗對侍臣說:“我聽說周朝與秦朝剛得到天下的時候,治理國家的方法是一樣的。但是周朝推行仁政,積累功德,所以能夠將自己的基業保持八百年。而秦朝恣意妄為,驕奢淫逸,所以只經歷了兩代帝王就滅亡了。這難道不是行善可以延長福祚,作惡可使國運衰敗嗎?我又聽說桀、紂是帝王,但是凡夫俗子都對他們的行為感到羞恥,顏回、閔損是普通百姓,但帝王卻以他們的言行為榮耀。這也是帝王應該感到羞慚的。我時常用這些事對照自己的行為,并經常告誡自己,擔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被人恥笑。”7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實詞的理解。解答

29、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點睛: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譯出原文用詞的特點,譯出原文造句的特點。 10本題考查的是對原文內容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原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找出相關的語句,概括即可。唐太宗治國理政的思想包括:君主能接受忠言,虛心納諫,臣子能直言進諫,要施行仁政,關愛百姓。七、【2018年中考江蘇揚州卷】閱讀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藩國名臣【明】朱國楨趙準,藁城人,長身美髯

30、,性剛毅方嚴,終日無惰容,不輕言笑。年二十余,始讀書。時有敏少年,日記數千言,趙先生恥居其下,日所誦書必與之埒。日不足,竟夜讀忘寢。舉順天鄉試,為學官。王令諸郡王皆受經,為講說甚詳懇,門弟子常數十。矩矱嚴,諸生步立皆有則。尤重背誦,以身先之,無倦,諸生侍側凜凜。時太守有十子,五子驕縱甚,雖守無如之何。一日,聞趙先生嚴,自領其子來,且遺一樸,廣二寸,厚半寸,書其面曰:“專治五子,毋及余生。”諸子一望見,即凜然,皆折節受學守規。1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日記數千言_ (2)趙先生恥居其下_(3)諸生侍側凜凜_ (4)且遺一樸_13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日所誦書必與之埒 得

31、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B為講說甚詳懇 二蟲盡為所吞C以身先之 太醫以王命聚之D書其面曰 其真無馬邪14翻譯句子。(1)五子驕縱甚,雖守無如之何。_(2)求劍若此,不亦惑乎?_(3)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_15作為學官,趙準有哪些特點?請概括出三點。【答案】12(1)每天 (2)以為恥 (3)陪從 (4)留下13C 14(1)五個孩子非常驕慢放縱,即使是太守也沒辦法。 (2)像這樣尋找寶劍,不也是很糊涂嗎? (3)這確實已經到了關乎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了。 15勤學,有上進心;以身作則;規矩嚴明【解析】選自:藩國名臣 作者:朱國楨 年代:明12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實詞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

32、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點睛: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譯出原文用詞的特點,譯出原文造句的特點。15本題考查的是對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題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內容,概括人物性格從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對人物評價的詞語,也可以自己結合相關的語句進行概括,學會結合原文從原文中找到依據。趙準是一個勤學,有上進心,以身作則,規矩嚴明的人。八、【2018年中考江西卷】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魯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學,其一好兵。好學者以術干齊侯,齊侯

33、納之,為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悅之,以為軍正。祿富其家,爵榮其親。施氏之鄰人孟氏,同有二子,所業亦同,而窘于貧。羨施氏之有,因從請進趨之方。二子以實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術干秦王。秦王曰:“當今諸侯力爭,所務兵食而已。若用仁義治吾國,是滅亡之道。”遂宮而放之。其一子之衛,以法干衛侯。衛侯曰:“吾弱國也,而攝乎大國之間。大國吾事之,小國吾撫之,是求安之道。若賴兵權,滅亡可待矣。若全而歸之,適于他國,為吾之患不輕矣。”遂刖之而還諸魯。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讓施氏,施氏曰:“凡得時者昌,失時者亡。子道與吾同,而功與吾異,失時者也,非行之謬也。且天下理無常是,事無常非。先日所用,今

34、或棄之;今之所棄,后或用之。此用與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無慍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節選自列子·說符)【注釋】干:這里是勸說的意思。宮:酷刑的一種。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種。讓:責問,責備。8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羨/施氏之有B孟氏/之一子之秦C當今/諸侯力爭D遂/宮而放之9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1)撫 (2)反 (3)慍10翻譯文中畫線句子(1)其一子之衛,以法干衛侯(2)今之所棄,后或用之。11選文告訴我們哪些道理?請用自己的話回答。【答案】8B9(1)安撫,撫慰(2)通“返”,返回(3)生氣,發怒 10(1)他的(另一個)兒子前往衛國

35、,用兵法勸說衛侯。(2)現在放棄的,以后也許會用到。 11(1)天下沒有永遠不變的道理,處理事情要隨機應變。(2)他人的成功經驗不能盲目照搬。(3)做亊應適應形勢,抓住機遇。(4)勸說他人時要了解對方的需要。 【解析】8試題分析: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點睛:文言文朗讀節奏的劃分是有規律可循的:句首關聯詞或語氣詞之后要停頓;有些古今異義詞朗讀時要分開;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一般要停頓;需要著重強調的地方,一般要停頓;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頓;并列短語間要略作停頓;古代的國名、年號、官職、人名、地名等應作停頓。根據句子表達的

36、意思來句讀。9試題分析: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題中的“反”通“返”,“返回”;“慍”是 “生氣,惱怒”的意思。10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1)句中的“之、以、法、干”幾個詞是賦分點;(2)句中的“所棄、或”兩個詞是賦分點。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點睛: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

37、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匯,運用 “增、刪、調、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范,句意盡量達到完美。 11試題分析: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結合文章敘寫的事件進行分析作答。文章中施氏的兒子在游說諸侯國君主時能看清對象,適應諸侯君主的需要;而孟氏之子卻是機械地照搬別人的經驗,不懂得因時而變,靈活變通,所以失敗。因此說,待人處事一定要看準時機,認清對象,如果自恃本領而沒有找準對象,不但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反而會帶來嚴重的后果。據此理解概括作答。 參考譯文:魯國的施氏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愛好學術,另一個愛兵法愛學術的兒子用文學

38、之道去求得齊侯任用,齊侯接納了他,讓他做諸位公子的老師愛好兵法的兒子到了楚國,用以武強國的方法向楚王求職,楚王非常喜歡他,讓他擔任軍正之職,他們的俸祿讓他們家里發了財,他們的爵位使親族顯耀。施氏的鄰居孟氏,同樣有兩個兒子,他們所學的也和施氏的兒子相同,但卻被貧困的生活弄得非常窘迫,對施家的富有很羨慕,因此便跟隨施氏請教升官發財的竅門。施氏的兩個兒子把實情告訴了孟氏孟氏的兒子便一個跑到秦國去,以學術去向秦王尋求官職,秦王說:“如今各諸侯國靠武力爭霸,他們所努力從事的是練兵和聚糧罷了如果用仁義道德來治理我們的國家,這無異于亡國之道”結果將他處以宮刑,驅逐出境孟氏的另一個兒子跑到衛國,用兵法來求得衛

39、侯任用,衛侯說:“我的國家是個弱小的國家,而又夾在大國中間對于大國,我們只有侍奉它,小國家我們則安撫它,這才是求得平安的策略如果依靠用兵的權謀,滅亡的日子也就不遠了。如果讓你好好地回去,你跑到別的國家去,對我的后患可不小”于是將孟氏的這個兒子砍了腳再送回魯國。孟氏的兩個兒子回來后,孟氏父子都跑到施氏家里捶著胸來責罵施氏施氏說:“凡事抓住了時機便會發達,錯過機會便會招致滅亡你們的學業和我們相同,但結果大不一樣,這是因為你們運用不合時宜,不是你們的行為有什么錯誤。況且天下沒有永遠正確的道理,也沒有永遠錯誤的事情。以前所用的方法,今天有可能被廢棄了;今天所廢棄的方法,將來或許還會被采納。用與不用,并

40、沒有一定的對或錯。孟家父子豁然明白不再生氣了,說道:“我知道了,您不要再說了。” 九、【2018年中考山東德州卷】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有田三十畝,獨與兄伯居。伯常耕田,縱平使游學。里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孝文帝立。 居頃之,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曰:“不知。”問:“天下一歲錢谷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于是上亦問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謂誰?”平曰:“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谷,責治粟內史。”上曰:“茍各有主

41、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謝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孝文帝乃稱善。勃大慚,出而讓陳平曰:“君獨不素教我對!”陳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問長安中盜賊數,君欲強對邪?”于是絳侯自知其能不如平遠矣。居頃之,絳侯謝病請免相,陳平專為一丞相。(節選自史記·陳丞相世家)12下列句子與例句“居頃之”中“之”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B悵恨久之C親戚畔之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3下列句子與“善,陳孺子之為宰!”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何陋之有?B甚矣,汝之不惠!C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42、。D戰于長勺。14翻譯下面句子。 茍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15簡要分析陳平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答案】12B13B 14如果每件事都有負責人,那么,您負責什么事呢? 15勤奮好學,公正無私,胸有大志,精明能干。【解析】12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題目中的“居頃之”中的“之”是用在表示時間的副點睛: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匯,運用 “增、刪、調、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范,句意盡量達到完美。 15試題分析:考查欣賞作品的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解

43、答要抓住刻畫人物的各種描寫手法來分析;從敘寫的事件上來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環境中去分析;注意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可結合文本中的“少時家貧,好讀書”“里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等語句和與孝文帝之間的對話分析作答。參考譯文:宰相陳平,是陽武縣戶牖鄉人。年輕時家中貧窮,喜歡讀書。有田地三十畝,僅同哥哥陳伯住在一起。陳伯平常種地,聽任陳平出外求學。他的嫂子惱恨陳平不看顧家業,說:“有這樣的小叔子,還不如沒有。”陳伯聽到這些話,趕走了他的妻子并休了她。 鄉里社日,陳平當主持,把肉分得很均勻。父老鄉親們說:“陳家的孩子做主持很好啊!”陳平說:“唉呀,假使讓我掌管天下,我也會像分肉這樣啊!” 孝文帝

44、即位后,過了不久,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見時問右丞相周勃說:“全國一年中判決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謝罪說:“不知道。”孝文帝又問:“全國一年中錢糧的開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謝罪說不知道,急得汗流浹背,慚愧自己不能回答。于是皇上又問左丞相陳平。陳平說:“有主管的人。”皇上說:“主管的人是誰?”陳平說:“陛下如果問判決案件的情況,可詢問廷尉;問錢糧收支的情況,可詢問治粟內史。”皇上說:“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您所主管的是什么事呢?”陳平謝罪說:“宰相一職,對上輔佐天子調理陰陽,順應四時,對下養育萬物適時生長,對外鎮撫四夷和諸侯,對內愛護團結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夠勝任他們的職責。”孝文帝這才稱贊他答得好

45、。右丞相非常慚愧,出來后責備陳平說:“你平常怎么不告訴我如何回答(皇帝的話呢)!”陳平笑著說:“您身居相位,不知道丞相的職責嗎?況且陛下如果問起長安城中盜賊的數目,您也要勉強來對答嗎?”這時絳侯知道自己的才能比陳平差遠了。過了一會時間,絳侯托病請求免去右丞相的職務,陳平一人獨任丞相。十、【2018年中考山東泰安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梁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王曰:“必為有竊疾矣。”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與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鰲黿鼉

46、為天下富,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梁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圍有余。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14下列對句中加點的虛詞解釋錯誤的

47、一項是( )A今有人于此。 于:介詞,在。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之:結構助詞,的。C以牒為械。 以:介詞,用。D乃可攻也。 乃:副詞,就15下列句子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譯文:(這個人)拋掉自己華麗的車子,(看到)鄰人有破車子便想去偷。B“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譯文:楚國的地方有五千里,宋國的地方有五百里。C“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譯文:公輸盤因為我制造了云梯,那(我)就一定要攻打宋國。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譯文:(我的弟子)(已)在宋國城墻上等待楚國的敵人了。16下列對人物語言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48、“(墨子類推出打算攻宋的楚王與“有竊疾”者無異,目的是規勸楚王放棄攻宋。)B“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輸盤說這句話,是承認自己演練失敗,已心服口服,無話可說。)C“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墨子道出了公輸盤的陰暗打算,“不過”有“公輸盤的本事也就如此”之意,有輕奢視味道。)D“善哉。吾請無攻宋矣。”(“好啦。我不攻打宋國了。“表明楚王在機智多謀無所畏懼的墨子面前,決定不再攻打宋國。)17下列對選文內容理解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選文第段,墨子把一個想偷鄰居家東西的人擺到楚王面前,誘使楚王說出自己“必為有竊疾矣。”B選文第段,墨子采用夸張的手法,連用三個對比,極言楚宋的差距,既滿足楚王的虛

49、榮心,又指出攻打宋國是愚的行為。C選文第段句式長短交錯,語氣時緩時急,既從容又有威懾力,充分說明了墨子為應對楚國攻宋做了周密的安排。D選文生動地敘述了墨子為實現自己的“非攻”主張,憑借高超的辯論技巧和應變能力止楚攻宋的故事。【答案】14B15A16B17A【解析】選自:墨子 作者:墨子 年代:春秋參考譯文:墨子先生拜見了楚王,說:“現在這里有一個人,舍棄他自己裝飾華美的車,鄰居有破車,卻想要去偷;舍棄自己華美的衣服,鄰居有件粗布衣服,卻想要去偷;舍棄自己的好飯好菜,鄰居只有粗劣飯食,卻想要去偷。這是怎么樣的一個人呢?”楚王回答說:“這個人一定是患有偷盜的毛病了。”墨子先生說:“楚國的土地,方圓

50、大小足有五千里;宋國的土地,方圓大小不過五百里,這好像裝飾華美的車子同破車相比。楚國有云夢澤,里面有成群的犀牛麋鹿,長江、漢水里的魚,鱉,黿,鱷魚多得天下無比;宋國卻像人們所說的一樣,是一個連野雞、兔子、小魚都沒有的地方,這好像美食佳肴同糠糟相比。荊國有巨松、梓樹、黃楩木、楠、樟等名貴木材;宋國是一個連多余的木材都沒有的國家,這就像華麗的衣服與粗布短衣相比。我認為大王派官吏進攻宋國,是和這個患偷竊病的人的行為是一樣的。”楚王說:“好啊!雖然這樣,(但是)公輸盤給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國。”在這種情況下(楚王)召見公輸盤,墨子先生解下衣帶,用衣帶當作城墻,用木片當作守城器械。公輸盤多次用了攻城

51、的巧妙戰術,墨子先生多次抵御他。公輸盤的攻城的方法用盡了,墨子先生的抵御器械還綽綽有余。公輸盤理屈,卻說:“我知道用來抵御你的方法,可我不說。”墨子先生說:“我知道你要用來抵御我的方法,我也不說。”楚王問其中的緣故。墨子先生說:“公輸先生的意思,不過是要殺掉我。殺了我,宋國沒有人能守城,就可以攻取了。可是我的學生禽滑厘等三百多人,已經拿著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國城上等待楚國入侵了。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宋國的抵御者)啊。”楚王說:“好,我不攻打宋國了。”14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虛詞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敘了墨子用道理說服公輸盤,迫使楚王不得不放棄對宋國的侵略

52、意圖的經過。十一、【2018年中考山東泰安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廣漢為人強力,天性精于吏職。見吏民,或夜不寢至旦。尤善為鉤距,以得事情。鉤距者,設預知馬賈,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后及馬,參伍其賈,以類相準,則知馬之貴賤不失實矣。唯廣漢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盜賊,閭里輕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請求銖兩之奸,皆知之。長安少年數人會窮里空舍謀共劫人,坐語未訖,廣漢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蘇回為郎,二人劫之。有頃,廣漢將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長安丞龔奢叩堂戶曉賊,曰:“京兆尹趙君謝兩卿,無得殺質,此宿衛臣也。釋質,來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時解脫。”二人驚愕,又素聞廣漢

53、名,即開戶出,下堂叩頭,廣漢跪謝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獄,敕吏謹遇,給酒肉。至冬當出死,豫為調棺,給斂葬具,告語之,皆曰:“死無所恨!”(選自漢書·趙廣漢傳)【注】廣漢:即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時期涿郡蠡吾縣人。鉤距:輾轉推問,得出實情。參伍其賈:反復比較其價錢。參,同“三”。銖兩之奸:數目很少的貪污受賄。銖,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窮里:隱蔽的里巷。豫:事先準備。調:治辦,辦理。2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或夜不寢至旦(_)(2)廣漢將史到家(_)(3)又素聞廣漢名(_)(4)即開戶出(_)25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唯廣漢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2)廣漢跪謝

54、曰:“幸全活郎,甚厚!”26選文表現了趙廣漢的哪些特點?【答案】24(1)有時 (2)帶領 (3)向來,一向 (4)門 25(1)只有廣漢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沒有一個能趕得上他。(2)廣漢跪拜答謝說:“幸虧(你們)保全了蘇回讓他活了下來,(我)會很好地厚待你們。” 26精于吏職、聰明機智、雷厲風行、言而有信。【解析】選自:漢書 作者:班固 年代:東漢參考譯文:趙廣漢為人剛強有毅力,天性精于官吏職守。接見官吏百姓,常常徹夜不眠。特別善于反復調查比較,以得到事情的真相。所謂鉤距,就是比如要知道馬的價錢,就先問狗價,又問羊價,接著問牛價,然后問馬價,反復比較、檢驗這些價錢,按照事物種類不同加以度量,這樣就可以知道馬價的高低,結果不會偏離實際情況。這種方法只有趙廣漢能夠運用得很精妙,其他仿效者都比不上他。趙廣漢對郡中里巷盜賊和行為不軌者的藏身匿居的處所,對下級官吏即使輕微的受賄行為,全都了解。長安的幾個年輕人在里巷中一個極其隱蔽、無人居住的房子里會面,商量一起搶劫的事情,坐下來還沒說完,趙廣漢派的吏員就到了,逮捕了他們,經過審訊,那些人全部承認犯罪事實。富人蘇回充任郎官,有兩個人劫持了他。時間不長,趙廣漢就帶人到了劫人者的家里,自己站在廳堂前面,讓長安丞龔普敲門,告訴罪犯說:“京兆尹趙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