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數(shù)學活動測量教案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shù)學活動測量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數(shù)學活動測量教案1活動準備幼兒沒人一張記錄表。若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和小長方形。幼兒認識正方形,對知道正方形的四條邊一樣長。重難點學會用自然物測量物體的邊長。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活動目標知道記錄測量結果。學習用自然物測量圖形的邊長樂于參加測量活動,感受動手操作的快樂。活動過程1、出示正方形卡片導入。(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圖形寶寶,你們看看它是誰?(正方形)正方形有幾條邊?(四條)四
2、條邊一樣長嗎?你怎么知道的?(看的)(2)用眼睛看也可以,但是不夠準確。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邊的準確一點的長度呢?(尺子量)2、教師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1)師:是的,我們可以有很多方法進行測量,今天老師請來了一個小幫手,你們看看是誰?(長方形)它也可以量正方形的邊長。(2)師:如果我們要測量這條邊的長度應該從哪里開始測量呢?到哪里結束呢?(幼兒舉手回答)師:用小長方形量時應該注意什么呢?(對齊)嗯,第二個小長方形的頭要和第一個小長方形的尾巴接在一起,一個接著一個,一直到正方形邊的另一頭。(3)師:每個邊量的結果應記錄在對應的格子里,用了幾個小長方形就畫幾個圈。3、幼兒操作,教
3、師指導。(1)將一條邊完整的量出來。(2)把長方形一個接著以首尾相接,再數(shù)數(shù)用了幾個長方形,然后記錄下結果(畫圈)。4、交流、評價幼兒的記錄結果。師: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請幼兒上臺發(fā)言)師:你們的發(fā)現(xiàn)都是這樣嗎?5、教師及時小結及延伸。師:原來正方形的邊是一樣長的。小朋友知道剛才的測量方法還可以用來測量什么呢?(幼兒舉手回到)好,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去量一量物體。數(shù)學活動測量教案2活動目標1.了解測量的概念、條件和方法,形成比較的概念。2.探索不同的測量方法,通過比較進行記錄?;顒訙蕚?.圖片素材:量身高(活動前粘貼在教室的墻壁上)2.塑料繩、卡紙、紙繩、皮尺等。幼兒
4、園課件活動過程一、情景談話導入教師:小朋友現(xiàn)在已經(jīng)上大班了,比上中班的時候,個子又長高了。你們知道自己長高了多少嗎?二、提問讓幼兒產生測量興趣1.你們知道自己有多高嗎?讓幼兒互相說一說,教師了解幼兒掌握身高的情況。2.你們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身高呢?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你有多高呢?三、幼兒討論1.測量身高的辦法幼兒每想出一種辦法,教師就進行操作演示,進行測量。2.引導幼兒比較分析各種測量辦法,找出最精確的測量辦法。四、幼兒測量1.你們知道我們班哪位小朋友最高嗎?我們一起來測量一下就知道了。2.請小朋友準備好記錄紙。幼兒分別來到測量板前,站直身體進行測量,教師讀身高數(shù)字,幼兒記錄。3.體驗請每位
5、幼兒找一位好朋友進行測量,并告訴對方測量結果。小結:我們想比較某件事物的長短光靠目測是不準確的,要用適合的測量工具,才能準確的知道?;顒友由炷銈兿胫腊职謰寢尩纳砀邌幔丶夷憬o爸爸媽媽測量一下好嗎?大班數(shù)學教案:認識星期(7以內的數(shù))數(shù)學活動測量教案3活動目的:1.通過室內、室外測量活動,鞏固所學的面積概念和測量方法;2.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所學幾何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3.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估計能力和互助合作學習精神;4.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并進行熱愛學校、保護校園環(huán)境的思想教育。活動過程:一、激發(fā)興趣,提出問題師:同學們都已經(jīng)學會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6、以及實際測量的方法,這節(jié)課就來發(fā)揮大家的聰明才智,我們一起在教室內外上一節(jié)數(shù)學實踐活動課,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那么,你們想解決哪些問題呢?引導學生提出:在教室里測量“地面的長、寬和面積”、“課桌面的長、寬和面積”、“黑板的長、寬和面積”、“窗戶的長、寬和面積”以及“操場的長、寬和面積”等。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二、室內活動,解決實際問題1.小組測量要求每個小組自主選擇兩個項目進行測量,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兩人測量,一個報數(shù)據(jù),一個記錄。2.教師參與活動和引導學生在實際測量時,教師要參與每個小組的活動并適當進行一些引導,學生在測量過程中可能會有些疑問,如當學生提出黑板的
7、長和寬不夠量整分米時該怎么辦?教師可以向學生說明量到最后不夠1分米的,按四舍五入法省略,也就是滿5厘米的,分米數(shù)加 1,不滿5厘米的舍去。3.填好下表(每個小組完成兩項)4.組織交流討論(1)在實際測量時,你是怎樣選擇計量單位的,為什么?你如何選擇起點和終點?(2)如果給教室的地板鋪上邊長為40厘米的正方形瓷磚,大約需要多少塊?三、室外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室內活動后,教師組織學生到教室外去參加實際測量活動,以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發(fā)展空間觀念。各小組按規(guī)定的測量順序到達測量地點,兩人測量,一個報數(shù)據(jù),一個記錄。1.小組活動活動一:選擇相距30米左右的兩個物體,先用步測的方法測算它們之間的距離,再用卷尺或
8、測繩量出這段距離,看看步測的結果與實際測量的結果相差多少?活動二:選擇100米以內的一段距離,先目測,再步測,然后用工具測量。最后比較目測和步測的結果與實際用工具測量的結果各相差多少。活動三:用步測量出操場或一塊長方形地的長和寬,并求出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2.組織交流討論用目測、步測和工具測量距離時,應注意什么?哪一種方法更準確?四、評價體驗,活動小結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小組自評、組間互評,然后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綜合評價和小結,以激發(fā)學生的實踐探索熱情,讓學生體驗到實踐活動成功的喜悅。五、實踐作業(yè),拓展延伸每小組寫一份本次實踐活動報告,包括測量項目、測量方法、測量數(shù)據(jù)和測量結果比較、
9、分析等。數(shù)學活動測量教案4設計意圖:孩子們在戶外觀察秋天的景色時,對大樹的外形特征產生了興趣,榮寅宸與毛堅在討論小花園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陽與王浩在爭論雪松和谷樹誰長得高?誰長的粗?為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從他們的興趣出發(fā),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測量,所以設計了這一活動。活動目標:1、各種材料、各種方法測量樹,知道樹干有高矮、粗細等。2、初步學習測量及記錄的方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1、戶外。2、長短繩子、各種尺、記錄紙、筆、竹竿等,地上畫有刻度線?;顒舆^程:一、引導幼兒用目測的方法觀察樹,用語言簡單表述出樹的不同。1、小花園里的樹真多,你知道他們的名字嗎?2、這些樹長得一樣嗎?怎么不一樣?二、組織
10、幼兒開展討論,尋找測量樹干粗細的方法。1、剛才小朋友說樹干有粗細,哪棵粗?哪棵細?你是怎么知道的?2、有沒有辦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細呢?幼兒討論:用手環(huán)抱、尺量、繩子量三、幼兒自由選擇各種材料測量雪松后交流:1、粗細:(1)、用什么材料測量?有多少粗?什么方法測量的?(2)怎樣知道測出來的數(shù)字是多少?(3)、為什么測量出的粗細不一樣?2、高矮:(1)、小花園里哪棵樹最高?·有多高?你怎么知道?·怎么記錄?(2)、瓜子黃楊樹長得高不高?怎么測?(3)、龍柏長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測量?·用鋼皮卷尺直接測量;
11、83;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四、小小樹醫(yī)生1、醫(yī)生每年都要給小朋友體檢,量量身高和胸圍?,F(xiàn)在請你們來做樹醫(yī)生,給這些樹檢查身體。幼兒每人選擇一棵樹進行高矮、粗細的測量,并把數(shù)字記錄在記錄表上。2、互相交流記錄結果。數(shù)學活動測量教案5設計思路:測量是數(shù)學在真實世界中的一個重要的應用。綱要指出:“讓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并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樂趣”。本次活動源于幼兒真實的生活,從最近我園種植地里的甘蔗成熟后對甘蔗長度的討論引發(fā),內容抓住孩子的興趣,貼近其最近發(fā)展區(qū)水平?;顒又?,從創(chuàng)設“很多一個沒有”測量物的問題情境入手,步步推進,引導幼兒通過猜測討論、觀察比較、實驗操
12、作、交流分享等方法,幫助幼兒在與熟悉的自然測量物:樹葉、胡蘿卜等環(huán)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發(fā)現(xiàn)和建構對測量的直接經(jīng)驗,積累學習感受,建構數(shù)學知識,同時也積累各種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并激發(fā)其探索精神與愿望,促進其社會性的發(fā)展?;顒幽繕耍?、嘗試用不同的測量物測量長度,感知多種測量方法。2、引發(fā)幼兒對使用生活中常見自然物進行測量的興趣。重點:在探索中學習感受多種測量方法。難點:測量工具只有一件時,怎樣學會正確做標記的方法完成測量?;顒訙蕚洌篜PT課件;樹葉、胡蘿卜若干;黑板等?;顒舆^程:一、講述故事,引出問題:(價值分析:用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引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種植地里的甘蔗寶寶,很想知道自己到底長得有多高?
13、蚯蚓們是他的好朋友,大家自告奮勇來幫忙,為它量量到底已經(jīng)長得多高了。蚯蚓們開始到處找材料為甘蔗寶寶量身體,你們說可以找哪些材料呢?二、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嘗試使用不同的自然物進行測量(價值分析:多種測量方法、問題的設疑,讓孩子們在一次次的完成任務的快樂中,迎接新的挑戰(zhàn),積累對測量的直接經(jīng)驗。)(一)許多相同的樹葉,怎么量幼兒操作,交流分享分析測量要點:從頭至尾樹葉要像好朋友似的緊緊挨著排成一直線(二)一根胡蘿卜,怎么量幼兒操作,交流分享關鍵問題:胡蘿卜從哪里開始放?為什么要做記號?分析測量要點: 從頭至尾首尾相連(做好標記)一邊量一邊數(shù)(三)沒有材料,怎么量幼兒操作,交流分享分析測量要點:當沒有材料
14、時用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也能測量,是最簡單、方便的測量工具。三、經(jīng)驗拓展(價值分析:進一步引發(fā)幼兒對生活中測量的關注,不斷積累新經(jīng)驗)生活中還有哪些簡單、方便的測量好方法。如:尺等?;顒釉u析:這個大班數(shù)活動來源于幼兒真實的生活。它所選用的測量工具和測量物都來自于幼兒日常接觸的生活中的物品。因此在活動中,我覺得幼兒對材料操作很熟練,避免了材料本身由于陌生引起的無關探索的干擾?;顒拥恼w設計是層層推進的,從創(chuàng)設“很多一個沒有”測量物的問題情境入手,引發(fā)幼兒一步一步探索新的測量方法,在這其中幼兒能積極開動腦筋,相互討論、大膽猜測,將日常的生活經(jīng)驗運用其中,事實上最終孩子們找到了全部適宜的測量方法,在活
15、動中獲得了探索成功地滿足。在建構數(shù)學知識的同時也積累各種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并激發(fā)其探索精神與愿望,促進其社會性的發(fā)展?;顒又胁蛔愕牡胤绞?,我對于提問的設計還不能很好地做到引導幼兒推進猜測、進一步思考,在本活動的難點部分:測量工具只有一件時,怎樣學會正確做標記的方法完成測量?;溯^長時間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致使整個活動時間上略有超出。數(shù)學活動測量教案6教學內容測量活動(第6-7頁)教學目標1、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2、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3、能用小數(shù)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教學重、難點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shù)與十進分數(shù)
16、的關系,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知道小數(shù)部分各數(shù)位名稱及意義。教學準備學生、老師準備尺子。教學過程一、測量活動:讓學生分組測量本班教室內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長度,然后討論這些長度用“米”作單位怎樣表示。在討論把幾分米或幾厘米寫成以米作單位時,可以先寫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數(shù),再寫成小數(shù)。當學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進一步問學生如果門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樣用米為單位表示呢?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可以用小數(shù)表示測量結果的原因。二、填一填:填寫第6頁的表格,左邊已經(jīng)有測量結果,只要把測量結果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shù);右邊要求學生自己選擇物品,先測量它們的長和寬,再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shù)。
17、三、試一試:第1題:將幾克改寫成以千克為單位,其方法是一樣的。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中交流,這樣改寫的原因。第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測量的結果,如曲別針的長度是2厘米5毫米,再寫成以厘米為單位的小數(shù)。四、作業(yè):第7頁練一練板書設計測量活動填一填中的表格 試一試中的題目數(shù)學活動測量教案7教學目標: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能用小數(shù)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教學過程:想一想,憶一憶。同學們,你們還記得1米有多長嗎?用手勢表示一下,我們來看看黑板有多長?今天我們學習新課。(板書:測量活動)量一量每組各派
18、一名代表,分別測量黑板的長度。匯報結果。小組合作學習,怎樣以米為單位來表示呢?匯報:2米85厘米=2 米=2.85米1米1分米=1 米=1.1米小結: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重點學習的內容。再量一量。同學們,在你的身邊有許多物品,選擇自己喜歡的量一量?以米為單位記錄下來(學生自行完成填一填)。匯報結果。試一試媒體出示燕子春天來了,燕子也從南方趕來了,它給同學們提了幾個問題請你們來回答,你們愿意回答嗎?(愿意)我(燕子)的體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為單位怎么表示?全班匯報:1千克500克=(1.5)千克113克=(0.113)千克小結:同學們都
19、能用千克把燕子的問題回答出來,那么同學們老師的身高用米作單位,你能表示出來嗎?(能)激趣活動。我請一名學生來測量我(老師)的身高,再請一名學生監(jiān)督,不當之處,給予糾正。匯報:1米70厘米=(1.7)米下面請同學到自己的小組里任選一人,測量同學的身高,并以米為單位表示出來?多媒體出示,練一練。(學生自行完成,同桌互批)同學們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布置作業(yè),試一試1、2題。數(shù)學活動測量教案8活動目標:1、學習用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識別物體的長、寬、高。2、激發(fā)幼兒進行測量活動的興趣?;顒訙蕚洌河變喝耸?只空紙盒、1把自制多用尺(見圖712)。圖712自制多用尺活動過程:1、教師介紹(1)教師以
20、空紙盒、桌子、教室為直觀演示教具,讓幼兒分別感知它們的長、寬、高。(2)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它們的長、寬、高?在幼兒議論后教師歸納:用測量的方法。目測法:用自己的眼睛看,可大致比較,但不精確。測量法:用尺子來量一量。幼兒人手一把多用尺,教師提醒幼兒數(shù)一下,多用尺上有幾個小格子,幼兒數(shù)后發(fā)現(xiàn)多用尺由10個彩色小方格組成:紅一黃一藍一綠一橙五色相間。教師再提示幼兒,這把多用尺可用來量物體的長、寬、高。2、演示(1)教師用鋼卷尺或木尺量桌子的長,寬、高。(2)個別幼兒用多用尺量空紙盒的長、寬、高,說出長、寬、高分別是幾個小方格。3、操作(1)幼兒用各自的多用尺測量空紙盒,分別量出空紙盒的長、寬、高各是幾
21、個小方格,并記錄在紙上。(2)幼兒合作用多用尺測量小桌子,量小桌子的長、寬、高是幾尺(10個小格為1尺)或幾尺零幾個小方格,并記錄在紙上。(3)幼兒嘗試進行自然測量,教師巡回觀察指導?;顒咏ㄗh:1、啟發(fā)幼兒在使用多用尺測量時,可以1個小方格作單位,也可以1尺作單位(10個小方格為1尺)。量同樣長的物體,單位小,測量的數(shù)大;單位大,測量的數(shù)小。例如,空紙盒的長可以說是2尺長,也可以說是20個小方格長。2、可再讓幼兒想想,除了用多用尺測量外,還可以用什么作為度量工具?(小棍、繩子、筷子、腳步、手等)數(shù)學活動測量教案9一、教學目標1.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2.通過探索怎樣把
22、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3.能用小數(shù)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4.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獨立探索與合作學習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二、教材分析“測量活動”這一內容,教材呈現(xiàn)的是在教室里進行測量活動的一個情境。在教學時,可以通過讓學生測量本班教室內的黑板和課桌等物體來進一步感受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通過自己動手測量,學生將經(jīng)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小數(shù)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與現(xiàn)實世界的密切聯(lián)系。通過活動加深對小數(shù)的理解,并能進行簡單的復名數(shù)和單名數(shù)之間的轉化,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這節(jié)課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為以后學習有關小數(shù)的其它知識奠定基礎。三、學校及學
23、生狀況分析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學生全部來自農村。學生通過近四年來的學習,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初步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一定的合作學習能力。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jīng)掌握了小數(shù)的意義和基本的測量方法,因此,本節(jié)課知識的認識過程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完全可以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同學交流等方式來獲取新知。四、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師:今天我們來上一節(jié)活動課(板書課題)。你們已經(jīng)學會了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現(xiàn)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量活動,測量我們的課桌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并記錄下來。學生測量后匯報:小組1:長6分米,寬45厘米。小組2:長60厘米,寬45厘米。小組3:長6分
24、米,寬4分米5厘米 。(師板書記錄)(二)探索新知師: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結果,想一想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或疑問?生1:三個小組的結果各不相同。生2:不是結果不同,而是單位不同。生3:我同意他的意見,因為三個小組使用的單位不同,所以我們一眼看不出他們的結果是否相同,只有將他們的結果化成同一個單位才能看出他們的結果是否相同。師:這個同學的意見很好,同學們想一想長度單位除厘米和分米以外,還有哪些?生:米和千米師:請同學們用“米”為單位表示出課桌的長和寬。(小組內討論活動)交流匯報:生1:我們小組用“米”作單位表示。我們測量的課桌長是6分米,1米=10分米,1分米=米,那么6分米=米,也就是0.6米。寬是45
25、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米,45厘米就是米,也就是0.45米。生2:我們用厘米作單位表示。我們測量的課桌長是6分米,1分米=10厘米,6分米=60厘米,60厘米=米,也就是0 .60米,寬是4分米5厘米,4分米=40厘米,4分米5厘米=45厘米,45厘米是米,也就是0.45米。生3:(提出質疑)課桌的長怎么一個是0.6米,一個是0.60米?師:這位同學觀察得真仔細,誰能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生:0.60米等于60厘米,也就是6分米;0.6米等于6分米0.60米和0.6米是相等的。師;大家同意他的意見嗎?所以小數(shù)末尾的0一般可以省略不寫,就像我們過去學習的0.50元和0.5元是相等的。(三)
26、鞏固應用師:下面我們運用所學的知識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出自己身邊物體的長度,然后把測量結果填入表格。(師每組發(fā)一張表格)名稱測量結果用米作單位長寬長寬長寬(學生立刻投入到活動中去,氣氛活躍)活動完畢,小組之間相互交流,糾正錯誤,教師巡視指導。(四)拓展練習1.稱質量師:通過剛才的測量活動,同學們掌握了用小數(shù)表示物體的長度?,F(xiàn)在同學們在小組內用天平稱一下數(shù)學課本、文具盒的重量,并用“千克”表示出來。(生自由活動,師巡視指導)生匯報:小組1:數(shù)學課本260克=0.26千克。文具盒180克=0.18千克師:你是怎樣想的?小組1:我們認為質量單位之間的換算和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是一樣的,因為1千克=1000
27、克,數(shù)學課本是260克=千克=0.26千克,文具盒180克=千克=0.18千克。(其他小組表示認同)2.猜體重。師:大家來猜一猜我的體重是多少?(生爭先恐后的猜測)生1:50千克生2:55千克師:告訴你們吧,老師的體重是58千克300克,誰能用“千克”作單位表示出來?生:300克=0.3千克,58千克+0.3千克=58.3千克。師:今天同學們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學會了用小數(shù)表示物體的長度和質量,大家表現(xiàn)得都非常出色。用小數(shù)表示物體的長度和質量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五)課堂小結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感受?生1:我覺得在課堂上自己動手操作,很有意思,我學得
28、很快樂。生2:我不但學會了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還知道了質量單位之間的換算。生3:我知道了無論是長度單位還是質量單位都可以用小數(shù)來表示。五、教學反思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頗有感想:1.數(shù)學教學要充分聯(lián)系實際。比如:“稱質量、猜體重”等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新知,在活動中鞏固知識、拓展運用。2.教學中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充分體驗到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實現(xiàn)了知識的自主構建。3.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比較緊湊,教師角色定位較為合理,我注意在很多中同學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如0 .6和0.60是什么關系,由學生思考做出回答。六、案例點評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注意體
29、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主人。1.關注了學生的探究過程,實現(xiàn)自主體驗。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在數(shù)學教學中要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必須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習、自我發(fā)展。比如:在測量課桌面的長和寬時,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記錄,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了簡單的復名數(shù)和單名數(shù)之間的轉化過程,在教學中不必告訴學生單名數(shù)。復名數(shù)等詞語。2.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觀察,注重學生的感知體驗,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發(fā)展和探索的全過程。3.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始終注重對學生進行適時、適度的評價,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數(shù)學活
30、動測量教案10設計意圖:新綱要中指出數(shù)學教育的新目標是“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并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币虼宋覐男∨笥训纳罱?jīng)驗出發(fā),運用孩子常見的東西為工具,以孩子身邊的實物為對象,設計了學測量這個活動,讓幼兒用各種測量工具來學習測量身邊的事物,引導幼兒在操作中體會到數(shù)學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顒幽繕耍?、引導幼兒大膽的嘗試用各種工具學習測量。2、認識標準與非標準的測量工具,選擇適合的工具去測量不同的事物?;顒訙蕚洌撼?、回形針、牙簽、毛線等人手一份,測量作業(yè)單人手一張。重點領域:計算設想和意圖活動過程:一、通過故事引出課題。1、教師講故事一遍,提問:我們可以想個什么
31、辦法來幫助這三兄弟呢?二、認識測量工具,學習測量及記錄的方法。1、請幼兒說說可以用哪些東西來測量?2、教師介紹標準與非標準的測量工具、講解測量的方法以及相對應的記錄方法。3、教師分配任務,幼兒自由操作。4、小結。請小朋友說說你是測量什么的?用什么工具測量的?三、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1、請幼兒討論:測量到最后,不能正好量完,有的多出一點,有的不到了一點,這樣該怎么來記錄。2、回到三兄弟分土地這一點。問:他們的土地是圓形的,我們應該用什么什么工具來測量?四、活動延伸。表揚鼓勵幼兒的表現(xiàn),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樂趣。第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故事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的積極性。第二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認識各
32、種測量工具,通過自己身邊所熟悉的事物進行測量,每個幼兒都能大膽的運用各種測量工具測量。第三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引導幼兒去發(fā)現(xiàn)問題,知道有了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通過測量三兄弟的土地,讓幼兒明白在測量過程中要選擇適合的工具,這樣才會更方便,更有效。數(shù)學活動測量教案11設計意圖:數(shù)的組成是數(shù)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以往幼兒學習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機械記憶的情況,有些雖然開始關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論事”地擺弄桌面材料為主,比較單一、乏味。新綱要中關于數(shù)學領域的目標定義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并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倍}g球就是孩子們生活中常玩的一個合作體育游戲,整個活動以保齡球館為游戲情
33、節(jié)線索,以兒童思維發(fā)展的理論為依據(jù),設計了三部曲:操作體驗歸納提升遷移運用,讓幼兒在操作中體驗快樂,積累經(jīng)驗;在交流、歸納、提升中發(fā)現(xiàn)一些簡單的規(guī)律,在遷移運用中提升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顒幽繕耍?、探索發(fā)現(xiàn)將數(shù)字10分成兩個部分時,可以有不同的結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組數(shù)。2、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比較多組分和記錄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能用符號表示,體驗互換、互補關系。3、在游戲活動中鞏固10以內數(shù)的組成,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顒訙蕚洌罕}g球若干 記錄表 皮球 投影儀 獎品 抽獎箱活動過程:一、幼兒游戲,記錄結果1、引題:樂樂保齡球館今天開業(yè)了,你們想不想去嘗試一下?我們先來看看這張記分
34、表,它能告訴我們什么?2、介紹規(guī)則:等會三個小朋友一組,請你們商量一下誰先玩,誰記錄,誰撿球,商量好了到老師地方領一張記錄表,請你看清楚記錄表的左上角是數(shù)字幾,就到幾號保齡球館玩。3、游戲與記錄二、交流結果,梳理經(jīng)驗1、交流結果師:你是怎么記錄的?2、引導梳理教師提升:10個保齡球可以分成3個站著的和7個倒的。3和7合起來是10。3、探索互換規(guī)律4、用已知規(guī)律整理記錄表師:在老師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記錄你們還有嗎?是不是你們打保齡球的所有記錄都在這上面了?師:現(xiàn)在請你們三個人一組將記錄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讓它有次序、很整齊、也記得牢、不會漏掉、也不會重復。幼兒交流記錄表。三、頒獎活動,遷移經(jīng)驗
35、1、交待規(guī)則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出示抽獎箱)抽獎時間到了!每個小朋友可以到抽獎箱里摸一張獎券,請你們看清楚是幾元的獎券,每張獎券只能領兩種獎品,兩種獎品合起來的價格剛好是獎券的面額。2、領取獎品3、交流分享師:你拿的是幾元的獎券?你用這獎券領了哪兩樣獎品?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對稱幼兒園大班教案活動目標1.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能在對稱圖形身上找出對稱軸。2.通過操作,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對稱美,在操作中探索發(fā)現(xiàn)。3.感受周圍事物的對稱美,提高審美意識、體驗創(chuàng)造操作的樂趣?;顒訙蕚?.圖片:蝴蝶24,剪刀。2.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顒舆^程一、理解對稱概念,初步感受對稱美1.出示圖片:蝴蝶,感知理解對稱。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圖片給小朋友看,你們想看嗎?你覺得這些圖片好看嗎?你發(fā)現(xiàn)這些圖片奇妙的地方了嗎?(幼兒互相議論。)2.教師小結:原來,這些圖案的左邊和右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像這種左右兩邊形狀、大小、顏色都一樣的,我們就叫它“對稱”。3.教師出示一張圖片,演示圖形對折。(1)教師:那么把這些對稱的圖形對折,會怎么樣呢?對折后一樣齊的,我們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市政工程考試各類資源比對與選擇指南及試題及答案
- 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項目管理試題及答案
- 行政人員的公共關系素養(yǎng)試題及答案
- 2025建筑外墻涂裝工程合同范本
- 水資源配置的科學性探討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工程經(jīng)濟真題及答案解析
- 提升成績的經(jīng)濟法概論考試試題與答案
- 工程經(jīng)濟中的預算編制試題及答案
- 2025裝飾裝修工程分包合同
- 水利水電工程考試技巧與方法試題及答案
- 家長開放日家長意見反饋表
- 初中英語2023年中考專題訓練任務型閱讀-完成表格篇
- 數(shù)據(jù)中臺-項目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
- 田徑運動會檢查員報告表
- 高級政工師職稱面試題
- 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高級第六章-需求評估
- 業(yè)主維權授權委托書范文
- 第四代EGFR-C797S藥物管線及專利調研報告
- 骨科基礎知識解剖篇
- 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譜樂譜
- 有機硅化學課件-有機硅化合物的化學鍵特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