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50220-95)_第1頁
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50220-95)_第2頁
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50220-95)_第3頁
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50220-95)_第4頁
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50220-9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v1.0可編輯可修改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GB 50220-953.1.4 城市公共汽車和電車的規劃擁有量,大城市應每800-1000人一輛標準車,中、小城市應每1200-1500人一輛標準車。3.1.5 城市出租汽車規劃擁有量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輛;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輛;中等城市可在其間取值。3.1.7 選擇公共交通方式時,應使其客運能力與線路上的客流量相適應。常用的公共交 通方式單向客運能力宜符合表的規定。公共交通方式單向客運能力表公共交通方式運送速度(km/h)發車頻率(車次/h )

2、單向客運能力(千人次/h )公共汽車16256090812無軌電軌電車141840601015中運量快速軌道交通203540601530大運量快速軌道交通3040203030603.2.1 城市公共交通線路網應綜合規劃。市區線、近郊線和遠郊線應緊密銜接。各線的客運能力應與客流量相協調。線路的走向應與客流的主流向一致;主要客流的集散點應 設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樞紐,方便乘客停車與換乘。3.2.2 在市中心區規劃的公共交通線路網的密度,應達到3-4km/km2;在城市邊緣地區應達到km o3.2.3 大城市乘客平均換乘系數不應大于;中、小城市不應大于。3.2.4 公共交通

3、線路非直線系數不應大于。3.2.5 市區公共汽車與電車主要線路的長度宜為8-12km;快速軌道交通的線路長度不宜大于40min的行程。3.3.1 公共交通的站距應符合表的規定。公共交通站距表公共交通方式市區線(m)郊區線(m)公共汽車與電車5008008001000公共汽車大站快車1500200015002500中運量快速軌道交通800100010001500大運量快速軌道交通10001200150020003.3.2 公共交通車站服務面積,以300m半徑計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積的 50%以500m半徑計算,不得小于 90%3.3.4 公共交通車站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在路段上,同向換乘距離

4、不應大于50ml異向換乘距離不應大于 100m對置設站,應150ml并不得大于在車輛前進方向迎面錯開 30mx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體交叉口上設置的車站,換乘距離不宜大于200mx長途客運汽車站、火車站、客運碼頭主要出入口50m范圍內應設公共交通車站;公共交通車站應與快速軌道交通車站換乘。3.3.6快速路和主干路及郊區的雙車道公路,公共交通停靠站不應占用車行道。停靠站應采用港灣式布置,市區的港灣式停靠站長度。應至少有兩個停車位。3.3.7公共汽車和電車的首末站應設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處用地面積可按10001400m計算。有自行車存車換乘的,應另外附加面積。4.1.3在城市居民出行總量中,

5、使用自行車與公共交通的比值,應控制在表規定的范圍內。不同規模城市的居民使用自行車與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值表城巾規模自行車出行量:公共交通出行量城巾規模自行車出行量:公共交通出行量大城市> 100 萬人1:1-3:1中等城巾9:1-16:1< 100 萬人3:1-9:1小城市不控制4.3.1自行車道路路面寬度應按車道數的倍數計算,車道數應按自行車高峰小時交通量確定。自行車道路每條車道寬度宜為1m靠路邊的和靠分隔帶的一條車道側向凈空寬度 應加。自行車道路雙向行駛的最小寬度宜為,混有其它非機動車的,單向行駛的最小寬 度應為。5.2.3 人行道寬度應按人行帶的倍數計算,最小寬度不得小于。5.

6、2.4 在城市的主干路和次干路的路段上,人行橫道或過街通道的間距宜為250-300m。5.2.5 當道路寬度超過四條機動車道時,人行橫道應在車行道的中央分隔帶或機動道與 非機動車道之間的分隔帶上設置行人安全島。5.2.6 屬于下列情況之一時,宜設置人行天橋或地道:橫過交叉口的一個路口的步行人流量大于5000人次/h ,且同時進入該路口的當量小汽車交通量大于1200輛/h時;通過環形交叉口的步行人流總量達18000人次/h,且同時進入環形交叉的當量小汽車交通量達到2000輛/h時;5.2.6.3 行人橫過城市快速路時;鐵路與城市道路相交道口,因列車通過一次阻塞步行人流超過1000人次或道口關閉的

7、時間超過15min時。5.3.5商業步行區附近應有相應規模的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場或多層停車庫,其距步行區進出口的距離不宜大于100m并不彳導大于200m6.3.4大城市的地區性貨物流通中心應布置在城市邊緣地區,其數量不宜小于兩處;每 處用地面積宜為50萬-60萬R2o中、小城市貨物流通中心的數量和規模宜根據實際貨運 需要確定。7.1.6城市道路是中各類道路的規劃指標應符合表和的規定。大、中城市道路網規劃指標表項目城市規模與人口(萬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機動車設計速度(km/h)大城市>20080604030<20060-8040-604030中等城市-404030道路網密度(

8、km/km2)大城市>200中等城市-道路中機動車車道條數(條)大城市>2006-86-84-63-4<2004-64-64-62中等城市-42-42道路寬度(m)大城市>20040-4545-5540-5015-30<20035-4040-5030-4515-20中等城市-35-4530-4015-207.2.1 城市道路網規劃應適應城市用地擴展,并有利于向機動化和快速交通的方向發展.7.2.3 各類城市道路網的平均密度應符合表和中規定的指標要求。土地開發的容積率應與交通網的運輸能力和道路網的通行能力相協調7.2.6 城市環路應符合以下規定:內環路應設置在老城區

9、或市中心區的外圍;外環路宜設置在城市用地的邊界內12km處,當城市放射的干路與外環路相交時,應規劃好交叉口上的左轉交通;大城市的外環路應是汽車專用道路,其它車輛應在環路外的道路上行駛;環路設置,應根據城市地形、交通的流量流向確定,可采用半環或全環;環路的等級不宜低于主干路。7.2.10 市中心區的建筑容積率達到8時,支路網密度宜為1216km/km2; 一般商業集中地區的支路網密度宜為 1012 km/km2。7.2.11 次干路和支路網宜劃成 1:21:4的長方格;沿交通主流方向應加大交叉口的間距。7.3.1.1 規劃人口在200萬以上的大城市和長度超過30km的帶形城市應設置快速路。快速路

10、應與其它干路構成系統,與城市對外公路有便捷的聯系;7.3.2.1 主干路上的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應分道行駛;交叉口之間分隔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的分隔帶宜連續;7.4.9規劃交通量超過2700輛/h當量小汽車數的交叉口不宜采用環形交叉口。環形交 叉口上的任一交織段上, 規劃的交通量超過1500輛/h當量小汽車數時,應改建交叉口。8.1.1 城市公共停車場應分為外來機動車公共停車場、市內機動車公共停車場和自行車公共停車場三類,其用地總面積可按規劃城市人口每人計算。其中:機動車停車場的用地宜為80%90%自行車停車場的用地宜為 10%20%市區宜建停車樓或地下停車庫。8.1.3 市內機動車公共停車場停車位數的分布:在市中心和分區中心地區,應為全部停車位數的50%70%在城市對外道路的出入口地區應為全部停車位數的5%10%在城市其它地區應為全部停車位數的 25%40%8.1.4 機動車公共停車場的服務半徑,在市中心地區不應大于 200m 一般地區不應大于 300m;自行車公共停車場的服務半徑宜為50100m并不彳#大于200m8.1.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