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基礎第四版項目六_第1頁
經濟學基礎第四版項目六_第2頁
經濟學基礎第四版項目六_第3頁
經濟學基礎第四版項目六_第4頁
經濟學基礎第四版項目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經濟學基礎項目六:生產要素分配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任務目錄 認知工資理論1認知其他生產要素:土地和資本2認知收入分配中的平等與效率3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項目導讀】v人們以各種方式賺到收入工資、租金、利潤、利息等。是什么因素決定了其分配比例?為什么有些工人就比其他工人收入高?而有些人的收入卻高達億元?為什么有的企業利潤回報很大,而有些企業卻瀕于倒閉?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知識目標知識目標】v 1. 理解完全競爭情況下生產要素市場需求理論;v 2. 理解勞動市場工資決定理論;v 3. 理解資本市場利息決定理論;v 4. 理解地租決定理論和級差

2、地租;v 5. 了解洛倫茲曲線和基尼系數。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技能目標技能目標】v1. 能熟練運用“勞動價格決定理論”解釋現實中的工資構成原因;v2. 能理解利息率的決定機制;v3. 能夠運用地租理論分析地租形成機制;v4. 能運用洛倫茲曲線和基尼系數衡量收入分配差距。v5能運用社會再分配理論解釋提高社會公平度問題。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生產要素v生產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是用于生產產品或服務的投入。 v在許多方面,要素市場類似于我們前幾章中分析的產品和服務市場:一種要素的收入量取決于供給與需求,一種要素的需求取決于其邊際生產率。

3、在均衡時,每種要素都賺到了其邊際產量值(在本章的前三個項目中,我們會運用此理論逐一說明)。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要素市場 VS 產品和服務市場v兩者在需求者與供給者換位。v另一個重要的方面不同就是生產要素的需求是衍生需求(或派生需求)。v生產要素市場的價格與產品價格一樣,也是取決于供求關系,因此生產要素分配理論實際上是前面理論的延伸。 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任務一認知工資理論 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任務導入任務導入】春節過后春節過后用工荒v 春節過后,洗車店老板為什么增加了洗車工的工資?增加了工資為什么還是招不到洗車工?洗車工的工資是有什么來決

4、定的? 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一、勞動的需求v 【案例1】我們來觀察一個典型的以純手工工藝品制作為主企業麥桿畫制作作坊,看看企業老板是如何決定勞動的需求量的。v 麥桿畫制作工序十分復雜,整個制作工序全憑手工完成。麥稈畫和剪紙、布貼一樣是一種剪貼藝術,其原料成本在正品成本中占的很少,可以忽略不計。該企業擁有某一固定式樣產品的常年訂單,企業通過雇傭工人來完成制作。企業產品銷售收入,扣除支付給工人的工資,剩下的就是利潤。假設企業在麥稈畫市場上和工人市場上都是完全競爭的,即都是價格接受者。企業內員工之間不再進行分工協作,而是以個體的方式獨立完成工作。另外,企業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因此企業

5、并不直接關心其雇傭的工人數和它的生產量。它只關心利潤,利潤等于銷售麥稈畫的總收益減去其雇傭工人工資(其它成本忽略不計)。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一)生產函數與勞動的邊際產量表6-1 競爭企業如何決定雇傭的工人數量 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生產函數 v 一般情況下,假定資本設備數量不變,隨著勞動投入量的增加,勞動的邊際收益產品是遞減的。這是因為,勞動使用量增加以后,由于設備總量不變,每單位勞動所使用的設備量逐漸減少,勞動生產率受到影響,生產過程表現出邊際產量遞減。在本企業中,隨著工人數量增多,增加的工人不得不等待專用工具,另外,還可能產生互相之間的沖突等。因此,隨著

6、雇傭的工人越來越多,每個增加的工人對產量的貢獻越來越小。因此,圖6-1中的生產函數隨著工人數量的增加變得越來越平坦。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二)邊際收益和勞動需求v 勞動的需求來自廠商。廠商在決定要不要雇傭工人,雇傭多少工人時,不是為了解決工人的就業問題或生活問題,而是為了生產利潤。因此,他考慮的是增加雇傭一個工人所創造的收益是不是大于付給該工人的工資。如果核算下來多雇傭一個工人增加的收益大于支付的工資,廠商才會雇傭,小于則不雇用。由于利潤等于總收益減去總成本,因此,增加一個工人的利潤是工人對收益的貢獻減去其工資。v 這種情況用經濟學語言來說就是:廠商需要多少勞動,是由勞動的邊

7、際收益和邊際要素成本的對比決定的。廠商為了使利潤最大,一定會把勞動量使用到勞動的邊際收益等于勞動的邊際成本為止。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案例分析v 當上述企業產品單價等于3元時,在第三個工人雇傭中,廠商增加1個單位勞動時間的邊際產量是7件產品,則勞動的邊際收益為21元,這時候只要工人工資小于21元,使用這單位勞動對廠商來說是合算的,廠商會考慮雇傭;如果高于21元,對廠商來說就是不合算的,他就不會雇傭了。假設現行工人的工資是19元/小時,這個企業就會雇傭3個工人,因為前三個工人的邊際收益都高于19元的工資,因此,每個人都增加了利潤,但是第4個工人的邊際收益是18元,因此雇傭了第4個

8、人就減少了利潤。假設現行工人的工資是13元/小時,這個企業就會雇傭5個工人,雇傭第6個工人就會使其利潤降低。試分析產品單價等于5元時候,情況是怎樣的?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v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工資率越低,勞動的需求會越大。勞動需求量與工資率之間的這種關系也可以這樣理解: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工資率越低,即產品中勞動成本越低,企業生產每單位產品得到的利潤就越多,因此,就想多生產,從而會多使用勞動量。這就是說,勞動的需求量會隨工資率下降而增加。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v 圖6-2描述了邊際收益情況。該圖中還包括了一條市場工資水平線。為了使利潤最大化,企業雇傭的工人數

9、要達到這兩條線的相交點。低于這個雇用水平,邊際收益大于工資,因此再雇用一個工人時會增加利潤的;高于這個雇用水平,邊際收益低于工資,雇用該邊際工人是無利可圖的。因此,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完全競爭條件下的企業雇傭的工人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完全競爭條件下的企業雇傭的工人數要達到使勞動的邊際收益等于工資那一點。數要達到使勞動的邊際收益等于工資那一點。 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三)勞動需求曲線移動 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二、勞動的供給 v (一)勞動供給決定因素v 勞動的供給來源于勞動者,勞動者既是勞動的提供者也是商品的消費者。勞動者提供勞動是需要支付成本的。這種成本有兩

10、類:一類是實際成本,即維護勞動者及其家庭生活必須的生活資料的費用,以及培養、教育勞動者的費用;另一類是心理成本,勞動者提供勞動是以犧牲閑暇時間為代價的,勞動會給勞動者心理帶來負效應。勞動者需要取得收入(在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勞動的邊際收益等于工資率),勞動者提供勞動時,也會按照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原則決定勞動供給量。v 勞動的邊際成本,是增加一單位的勞動時間給勞動者帶來的負效用,這種負效用隨著勞動時間的增加逐漸遞增,這主要是因為勞動者的剩余閑暇時間越少,閑暇資源越稀缺,從而犧牲單位閑暇時間所帶來的負效用就越大。另外,工作時間越長,越勞累,負效用就越高。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

11、二)工作與閑暇的權衡取舍 v 勞動者愿意提供的勞動小時數,取決于多種因素。撇開眾多的因素不說,只看勞動供給量與工資率的關系,一般說來,工資率上升時,勞動供給量會增加,反之,工資率下降,勞動供給量減少,勞動的供給曲線會呈現向上傾斜的狀態。v 但是不是在任何情況下,漲工資都能刺激勞動者加班加點增加勞動時間呢?仔細觀察現實經濟生活,你會發現未必如此。在好多場合,隨著工資率的上升,勞動力供給反而減少。也就是說,勞動力供給曲線也可能是向后彎曲的,如圖6-4 所示。如何解釋這種經濟現象呢? 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v經濟學家認為,工資率的提高,勞動供給會同時產生兩種效應,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12、替代效應是指工資率提高后,少勞動多休閑所受的損失會增大,促使人們更看重勞動,因而選擇增加勞動來替代休閑。收入效應是指,工資率的提高,人們收入高了,有條件購買更多的商品,其中包括閑暇時間,進行消費享受,從而更看重休閑,會選擇少勞動多休閑。v由于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的作用,一般認為,隨著工資的上升,起初人們會增加工作時間;但工資繼續上升到一定水平后,人們反而會減少工作時間,因此,勞動的供給曲線是一條先向右上方傾斜,后又向后彎曲的曲線,如圖6-4所示。 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三)勞動供給曲線移動 v只要人們改變他們在某一既定工資時想工作的量,勞動供給曲線就會發生移動,如圖6-5所示。

13、現在我們來考慮可能會引起這種移動的一些因素。 嗜好變動嗜好變動 可供選擇的機會改變可供選擇的機會改變 勞動者數量的變化勞動者數量的變化 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三、勞動市場的均衡工資的決定 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實訓實訓】v參照本教材項目二中需求和供給同時變動對價格的影響,繪制勞動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同時移動的情況下均衡工資的變化以及勞動量的變化情況示意圖,并舉例分析。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三、勞動市場工資的差異三、勞動市場工資的差異v勞動報酬是勞動者利益的體現,工資率是由勞動的供給和需求決定的,但在實際生活中

14、,行業之間、個人之間廣泛存在著工資差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補償性工資差別(一)補償性工資差別 (二)人力資本(二)人力資本 (三)能力、努力和機遇(三)能力、努力和機遇 (四)勞動市場中的非競爭性(四)勞動市場中的非競爭性 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實訓】v針對本項目項目導讀中2012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發布數據,討論超級明星現象。人們的能力與努力程度不同,這些不同都會引起收入上的差別。但是即使最好的司機、教師也沒有像最好的演員和運動員中常見的那樣獲得巨額收入。用什么來解釋這種差別呢? 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任務二認知其他生產要素:土地和資本 經濟學基礎編寫組

15、Xxxxxxxxx學院【任務導入任務導入】黑死病經濟學v試分析勞動、土地和資本之間的內在聯系,為什么黑死病會帶了一系列的變化? 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一、資本與利息 v(一)資本的需求與供給 v 在圖6-9中,橫軸代表資本量,縱軸代表利息率。和前面分析的生產要素價格決定一樣,資本的價格利率也是有是由供求關系平衡所決定的。資本需求曲線與供給曲線的交點E為均衡點,該點所對應的利息率IE為均衡利息率。在均衡利息率水平上,資本的需求量與供給量相等,市場達到均衡。 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二)差別利率v均衡利率的出現,并不意味著所有現實的利率都處在一個相同的水平上。它只是

16、代表著資本市場平均的利率水平或資本回報率,代表市場上任何一筆投資的機會成本,代表不同行業利率的一個趨同點。這種趨勢是通過資金的自由流動實現的。 v在現實經濟生活中,不僅各行各業的貸款,甚至同一行業中的每一筆貸款,利率都可能出現差異。形成利率差異的原因很多,歸根到底決定于風險。具體而言,決定于債務人信用度和貸款期限。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理論應用】v假設你有10萬元,想進行投資,你將如何做出下列情況下的投資決策? A 存入銀行,年利率為3%; B 開辦公司,預計利潤回報率20%(風險為30%); C 投資股票,預計回報率為100%(風險為90%); D 從事海上運輸,安全回來可

17、獲利10萬元,如遇風暴虧損10萬元(遇風暴概率為0.3); E 從事貨物買賣,賣給最終用戶,可獲利10萬元,但是遇險則損失20萬元;也可以選擇賣給中間商,獲利5萬元。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二、土地與地租 v土地及自然資源在生產中被使用,它的擁有者必然要求獲得回報。地租是對土地作為生產要素提供服務的報酬,是廠商在一定時期內利用土地所支付的代價。地租是由土地市場的需求和供給決定的。 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一)均衡地租v 土地的需求決定于土地邊際生產力。我們知道,隨著社會對土地需求量的增加,人們只能使用越來越貧瘠的土地,因而土地的邊際生產力遞減,即每增加1單位土地使

18、用所增加的收益是遞減的。地租越高,對土地的需求越少,地租越低,對土地的需求越多,土地的需求曲線,和其它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一樣,呈現為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如圖6-10所示。 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二)級差地租v同樣面積的土地,由于肥沃程度不同,農作物的收成會很不一樣;同一個礦山,隨著開采年份的推移,礦藏由富到貧,產量會很不相同;都是住宅建筑,由于交通條件不同,交通便利地段的房價要比交通相對不便地段的要高得多。廠商租用不同等級的土地,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是不同的,經濟學把這種由于土地貧瘠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引起的地租稱為級差地租。 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三)

19、準地租和經濟地租v以上分析中可見,地租是供給完全缺乏彈性時土地的使用價格。在現實經濟中,有些生產要素具有類似于土地的供給曲線,如廠房、大型設備等耐久性設備。這些資源固定性強,很難移動,不易轉產,其供給曲線在一定時期內是垂直的,即無論租金如何變動供給總是不變的。經濟學稱這類資源的租金為準租金。v在長期內一切生產要素都是可流動的,某些行業為了留住一些重要的資源,支付的報酬必須超過它們轉移到其他行業所能獲得的最大報酬,這個超過的部分,成為經濟地租或者經濟租。由于經濟租金是生產要素提供者所得到的超過其愿意接受的收入部分,因此又叫做生產者剩余。 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三、生產要素之間的聯

20、系v生產要素的價格取決于該要素的邊際收益,其邊際產量又取決于可以得到的那種要素的量。生產要素的供給與需求決定了生產要素的價格。但是,一個企業并不是使用單一一種生產要素,大多數情況,生產要素是以一種組合方式在一起使用的,這就使得每種要素的生產率都取決于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其他要素的可獲得量。結果,任何一種生產要素的供給發生變化都會改變所有要素的收益。任何一種要素收入的變動,都可以通過分析某個事件對該要素邊際效益的影響來確定。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任務三認知收入分配中的平等與效率 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任務導入】v四川雅安地震陳光標發錢給災民引發熱議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

21、xxxxxxxx學院一、收入分配差距的衡量 v(一)貧困率和貧困線(一)貧困率和貧困線 常用的收入分配的判斷標準是貧困率。貧困率是家庭收入低于貧困線絕對水平的人口百分比。貧困線是指國家為救濟社會成員因自然、社會、經濟、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原因收入減少或中斷難以維持基本生活而制定的社會救濟標準。 v國際貧困標準(International Poverty Line Standard)實際上是一種收入比例法。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1976年組織了對其成員國的一次大規模調查后提出了一個貧困標準,即以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為這個國家或地區的貧困線,這就是后來被廣泛運用的國際貧困標準。

22、 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v表6-5各國家/地區貧困線標準國家/地區貧困標準中國2011年貧困線新標準: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美國貧困門檻是購買基本糧食的開支乘以3,以及每年由美國衛生與公眾福利部門發布的標準指引,2011年4人家庭貧困線標準為22380美元。英國貧困線標準是家庭可支配所得中位數60%,但同時監察中位數的50%及70%。歐盟成員國貧困線為收入中位數的50%或60%。愛爾蘭官方認可的標準為“一貫貧窮”,收入低于收入中位數的60%,以及在總數11個項目中,缺乏兩項或以上被視為基本生活水平必需物品或服務的人。臺灣貧困線為收入中位數

23、的50%或60%新加坡沒有官方貧困線,最常用的標準是收入最低的20%住戶。日本日本厚生勞動省根據國際公認的標準設定了最低貧困線:一個4口之間年收入為2.2萬美元,這相當于普通日本中等家庭收入的一半。資料來源:http:/ v美國著名統計學家MA洛倫茨提出一種表示一個國家一定時期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是:將一國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的累計百分比排隊分成若干組,再統計各組得到的收入在總收入中的累計百分比,在坐標系里標明這些數據,橫軸代表人口百分比,縱軸代表收入百分比,然后找出這兩個累進百分比的一一對應關系的點并連接起來,可以得到一條表示該國收入分配差距的曲線,被稱為洛倫茨曲線。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表62是根據世界銀行集團發展研究局公布的相關數據整理的2011年盧旺達的收入分配資料,圖6-11表示的是與表6-2相對應的洛倫茨曲線。表6-2 盧旺達2011年的收入分配群 體本群體收入百分比人口累積百分比收入累積百分比最 低20%5.2205.2第二個20%8.34013.5第三個20%11.96025.4第四個20%17.88043.2最 高20%56.8100100圖6-11 盧旺達2011年的收入分配洛倫茨曲線示意圖人口百分比LD1001000AB45絕對平均線收入百分比經濟學基礎編寫組Xxxxxxxxx學院基尼系數v 洛倫茨曲線與45線之間的面積A叫作“不平等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