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德育滲透總結_第1頁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總結_第2頁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總結_第3頁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總結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8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學科德育滲透總結二年級語文德育滲透總結東廳中心小學姜文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 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勞美的和諧發展。俗語道: “人看從小,馬看蹄爪”。這充分說明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和高尚的道德品質都是從小養成的。 小學生正處在人生的成長時期,記憶力、模仿力強,求知欲旺,對所見、所聞、所做、所感都會刻骨銘心。所以這一階段的德育工作尤為重要。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 并沒有什么固定模式, 重要的是教師

2、自身應有“既教書又育人”的意識。針對小學生身心發育特點,我曾在這方面努力做過一些嘗試,現小結如下:一、充分利用教材,制定滲透計劃語文課和其他學科相比,在德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因為它不同于數、理、化等學科,它總是帶有一定的政治傾向,寄予一定的褒貶愛憎。翻開課本,你會發現這一篇篇文情俱佳的文章幾乎都有一個道德教育的目標。因此,新學期開始,教師應該定出本期的德育重點,有意識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 找準智育訓練與思想教育的結合點,合理地統籌安排,制定出教學計劃,做到心中有數。二、抓篇、段的朗讀訓練,滲透德育四、抓住關鍵字詞,進行德育滲透文章的語言總是表達特定的感情。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學會揣摩與品

3、味的方法,強化語感訓練,挖掘語句的含義,深刻領會作者的意圖、品味及思想內涵,從而達到提高能力、滲透思想教育的目的。教育學生不要被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嚇倒,要像小草那樣勇敢、堅強、有韌性,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頑強作風。這樣,德育就非常自然地滲透到了教學當中,學生在不經意中欣然接受。五、進入角色,再體會角色中進行德育滲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還常常引帶學生通過表演的方式來再現情境。一種是讓學生進入角色進行表演; 另一種是讓學生扮演角色進行表演。這樣,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書本上,而就是自己或就在自己的身邊。這就促使學生帶著角色轉換的真切感受來理解課文, 加強體會,不僅使課文所描繪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學

4、生的器官, 而且籠罩了情感的色彩。六、讓人物感染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小學生正處在成長時期,好模仿、崇拜偶像是他們的特點,可以把課本中許多正直、勇敢、頑強、品德高尚的人樹立成他們的榜樣。七、及時發現問題,進行德育滲透中發現學生對社會、對人生的偏見,甚至思想深處的某些丑惡、消極的東西,我總是通過中肯的評語、 談心等予以批評指正。我堅信,只要教師能長期重視學生思想上的點滴教育,學生會逐漸形成良好品德的。八、教師以身作則,進行德育滲透“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本身就是學生極好的學習對象,教師的嚴謹治學、一絲不茍,會給學生很好的影響;教師的謙虛有禮,勤學好問,學生也會耳濡目染受到感染。所以,教學中,教師

5、一定要善于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去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 讓學生健康成長。語文課不同與其他學科,它是對具體對象的審美和思想傾向而誘發的情感領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語文教師應努力做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只要教師有強烈的既“育才”又“鑄魂”的意識,那教師的責任感必將促使我們去發現、去總結出更好的德育方法,使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日益完善。xx 年 7 月五年 3 班語文德育滲透工作總結本學期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優勢,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與知識、 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

6、自身素質。一、在語文教學中,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獲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體、形象?!坝械掠慕虒W,智育也是蒼白的?!币虼嗽诰唧w的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落實教學目標,德育智育結合,文道結合是必要的。在教學中,我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一定寫作技巧的同時,能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二、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之成為積極向上的動力, 也確保教學中德德育滲透取得更大效果。語文學科那些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 就是一塊塊的情感天地, 我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巧妙的教學手段,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學生能更深刻

7、地感受文章蘊含的真、善、美,從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激發培養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強對學生品德熏陶教材中德育的內容,不可能像學科知識那樣處處明顯,它往往是內在的、深層的, 個別隱蔽的,思想教育是滲透在學科知識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能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內容上,而應當是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德育因素,語文學科的德育,材料雖然豐富, 同樣需要我們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滲透的成效,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文中字、詞、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變換、文中修辭、標點符號的運用,使學生能意識到祖國語

8、言無可比擬的表現力,體會到祖國語言質美意深, 簡練如金的妙處,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姿,包羅萬象。四、把德育滲透到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途徑。 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接龍比賽, 收集簡報,做手抄報,開討論會、講演等。這些活動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 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 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不應把它當作外在的 , 附加的任務 , 應當注重熏陶感染 , 潛移默化 ,把這

9、些內容貫穿在日常教學工作之中?!币虼?, 教師在教學語文的過程中 , 除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育的和諧發展。 那么 , 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 我認為應該注重以下三點。一、 找準德育切入點。語文學科不僅是集工具、知識、能力、文學欣賞于一體,更重要的也是一門思想教育學科。一篇篇文章,或是對真、善、美的頌揚,或是對假、丑、惡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潔品性、 高尚人格魅力的寫照,或是

10、對祖國大好河山、社會主義建設日新月異的熱情洋溢的贊美 ? 無一不是作者某種思想感情的渲瀉, 其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內容。這是語文學科得天獨厚的教書育人的有利條件。 我們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把握好語文學科的這優越性, 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準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既不能空泛,枯燥地說教,也不能人為地撥高,因為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并不等同于政治課程中的思想教育。要避免在教學實踐中走極端: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一味強調思想教育。要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做到有的放矢。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道德觀、生死觀、榮辱觀等多方面的

11、思想教育,讓他們的人格逐漸完善,成熟起來,明白要怎樣做人,做什么樣的人的深刻道理。 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在語文教學實踐中 , 我們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做好教學過程中的德育工作。二、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之間的關系。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花時不宜過多,要點到為止,不能影響語文教學。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出除了要正確把握好教材, 找準德育切入點;還要認真研究教材, 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兩者之間的關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語文教學畢竟語文素養的提高才是主旋律、主產品。 德育僅僅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也絕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只有正確處理好這兩者之間

12、的關系,才不至于喧賓奪主、流于形式。也就是說,教師在具體操作中,不能把德育看作歸納文章的主題的程式, 輕描淡寫地帶過, 也不能像分析文章一樣,深入細致。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抓住關鍵,引導學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動自己、 震撼自己的語言文字, 從中加深體會,產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影響學生、塑造學生。通過突出文章中的閃光點, 使學生發現其光輝, 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確或精神的可貴,讓他們把這些精神的種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三、用心深化德育效果。品德素質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13、,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只有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的感受、 體驗和理解,我們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學生接受,才能達到教育培養的目的。因為,如今的孩子,要么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優越,深得父輩的寵愛,缺乏對他人的關愛、給予與奉獻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么知識面廣、生活經驗豐富、叛逆心強、容易與教師唱反調 ?這些,都給我們的教育工作到來了一定的難度,如果我們不認真分析、 研究學生,區別對待, 不能結合課文內容適時開展德育工作,那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不成功的,就沒有達到培養人的目的。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一個系統的工程, 是一個對學生進行祖國語言文字學習的同

14、時進行的心靈凈化的過程 , 它不比思想品德課那么直接,它是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之中的, 是在對文章開展深入學習的過程中去發現和感知的。它與教師的發現、挖掘、利用、引導有著密切的關系,與學生的學習、感悟、體驗與實踐有著密切的關系,與新課程標準、教材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有著密切的關系。 通過教材中刻化的一個個鮮明的形象,講述的一件件具體的事例, 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熏陶,在語文素養提高的同時,思想道德素質也得到提高。語文學科內容的重要特點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一。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

15、教育、 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俗話說:“文以載道”,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進行思想教育, 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來,發揮出來。下面,我談談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幾點體會。一、抓住字、詞教學,進行思想教育。在教學中抓住字詞教學,指導學生把學習字詞和滲透思想教育聯系起來。如學“碴”,有個同學編了個字謎, 一個人拿石頭砸警察。我首先表揚他善于動腦, 然后引導大家評論, 這樣做對不對?把認字與育人聯系起來。寫字:思想教育滲透在語文學科的各個方面。在寫字教

16、學中,如果把寫字同育人結合起來, 就能使學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結構分析中把握寫字規律,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教學“爽”、“寞”二字,同是一個 “大”字,“爽”字的“大”要寫得舒展,“寞”中的“大”要適當收縮。從中懂得做人也要個人服從集體,不能有個人主義。再如“轟”字,同是“又”字,但第一個“又”中 “ 捺”要變成“ 點”,這樣互相謙讓,字形才能美觀,從中教育學生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同學之間也要互相謙讓,不懂謙讓會影響團結, 甚至會影響集體的榮譽。知道了集體生活中不能處處以“我”為中心,應多想想他人、集體的需要。參加比賽時,同學們積極都很高,但名額有限,怎么辦呢?我就舉了一個例子。 如“王”字,雖然都是橫,但有長短之分, 主副之分,如果都把它寫成一般長, 字就不好看。適時教育學生,雖然分工不同,但作用都很大,需要互相配合,班級工作才能做得更好。二、發揮多媒體優勢,滲透德育教育。俗話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當兒童感受到純潔、善良、真實的形象時,心中便會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喜悅和興奮,這將有助于他們道德完善,情趣的陶冶及對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