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rAAA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第2單元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單元檢測岳麓版必修2_第1頁
jtrAAA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第2單元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單元檢測岳麓版必修2_第2頁
jtrAAA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第2單元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單元檢測岳麓版必修2_第3頁
jtrAAA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第2單元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單元檢測岳麓版必修2_第4頁
jtrAAA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第2單元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單元檢測岳麓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2 單元 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單元檢測(二)一、選擇題(本題共 12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60 分)1 . (2017 德陽期末)對于哥倫布發現美洲,恩格斯認為它“不僅會推翻那時的整個歐洲社會及其制度,而且也會為各國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礎”。這一論斷主要基于當時的航海活動( )A. 使歐洲人發現美洲新大陸B. 揭開歐洲商品傾銷的序幕C. 導致歐洲嚴重的階級對立D. 引起歐洲經濟結構的變動答案 D解析 當時的航海活動引發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封建經濟衰落和資本主義經濟興起,為推翻歐洲的封建制度,促進世界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奠定了基礎,故D 項正確。2 . (2017 江蘇學業水

2、平測試)據世界文明史:1540 年前后,“由于墨西哥、玻利維亞和秘魯開采的白銀大量輸入結果造成(歐洲)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和工資上漲到如此驚人的程度”。導致這次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開辟 B.壟斷組織的出現C.工業革命的開展D.世界市場的形成答案 A解析 閱讀材料可知,新航路的開辟引起了歐洲的價格革命,故A 項正確;B、C D 三項與2材料信息不符,排除。33 .(2017 朝陽期末)1851 年,10 萬多件展品和上百萬參觀者從各地被運送到倫敦海德公園,參加那里舉辦的萬國工業博覽會。這個博覽會也被稱為是“ _ 拉開了序幕()A.鐵路時代B.航空時代C.汽車時代答案 A解析 據材

3、料中時間“ 1851 年”可知該展覽會展出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故 A 項正確;航空時代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故 B 項錯誤;汽車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故C 項錯誤;第二次工業革命被稱為電氣時代,故 D 項錯誤。4. (2017 徐州學業水平測試)下圖為倫敦城市地域的擴展示意圖。這一變化出現的原因是A.早期殖民擴張 B.工業革命C.貿易中心轉移D.階級對立答案 B解析 18 世紀中后期到 19 世紀上半期英國開展了工業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機克服了自然條件的限制,工廠逐漸集中到城市,促使城市地域的擴大,故B 項正確。5恩格斯指出:它實際上是“一個調節生產為目的的聯盟,他們規定應該生產的總

4、生產量, 在他們之間加以分配, 并且強制實行預先規定的出售價格”, 實質上是“資本家本身不得不 承認生產力的社會性”。下列與材料中的“它”最相關的是( )A.新航路的開辟 B.早期的殖民擴張C.第一次工業革命D.第二次工業革命答案 D解析 從材料“一個調節生產為目的的聯盟”中可以看出,當時“聯盟”對經濟進行調控,表明產生了壟斷組織,這種經濟組織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產生的。6. (2017 金華十校調研)有學者認為文化輻射有各種成分,其中“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決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為非重要成分不會引起因社會的傳統生活方式受沖擊而造成的猛烈、痛苦的動亂”下列各項,符合這一認識的是()A.創

5、辦洋務工業B.推行清末新政D.電氣時代4C.提倡民主科學D.嘗試西方政制答案 A5解析 經濟決定政治,決定社會其他方面。 洋務派創辦洋務工業,是中國經濟近代化的開端,中國社會隨之發生巨大變化,符合題干中學者的觀點,故A 項正確。7. (2017 徐州學業水平測試)1899 至 1911 年,新地私人資本總額 9 350 萬銀元,廠礦企業 410家。這一現象的出現得益于()A.洋務運動的刺激與誘導B. 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C. 列強放松對華經濟侵略D.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興起 答案 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清政府為擴大稅源,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

6、發展,這一現象正是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展的體現,故 B 項正確。8. (2017 鄭州期末)“今茲共和政體成立, 喁喁望治之民而所謂產業革命者, 今也其時 矣。”對于這一時期的“產業革命”描述正確的是( )A. 因官僚資本的出現很快結束B. 速度和規模超過了過去半個世紀的成就C. 面粉業是當時最大的新式工業D. 形成了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第一個高潮答案 B解析 根據“今茲共和政體成立,喁喁望治之民而所謂產業革命者,今也其時矣”可知其敘述的是辛亥革命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沒有出現官僚資本,故A 項錯誤;這段時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民族工業獲得快速的發展,故 B 項正確;紡織業是當時最大的新式工業

7、, 故 C 項錯誤;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第一個高潮在甲午戰爭后,清政府放松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而形成的,故 D 項錯誤。A. 晚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因是(9. (2017 揚州期末出現這種狀況的主要原6B. 列強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C. 南京臨時政府獎勵發展實業的措施D.“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推動答案 D解析 讀圖可知,材料反映的是 1933 年1936 年的工業發展形勢圖,國民政府建立后,推 行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使民族資本主義獲得發展,故D 項正確。10. (2017 嘉興期末)泰山東岳廟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蓮,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 腳錦鞋,換去娘娘的小腳鞋。這一社會現象最早可能出

8、現于()A.鴉片戰爭時期B.中華民國初期C.新中國成立初期D.改革開放時期答案 B解析 這一社會現象是廢除纏足。鴉片戰爭時期還未廢除纏足,故A 項錯誤;民國成立后,開展了剪辮易服、迫令放足等活動,故B 項正確;新中國成立初期已經廢除纏足,不是“最早出現”,故 C 項錯誤;改革開放時期婦女纏足早已廢除,故D 項錯誤。11近代以來,中國交通工具和交通事業的發展產生的影響是()促進了信息的傳播開闊了人們的眼界加快了生活的節奏推動了經濟文化交流A.B.C .D .答案 A解析近代交通和通信事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以上四個選項均正確。12. (2017 鹽城期末)

9、下表為中國近代報刊業發展情況簡介,對此理解有誤的是()19 世紀 4090 年代19 世紀 90 年代20 世紀初期代表刊物外國人拉開中國近代報刊業序幕;昭 文新報開創國人辦 報先例維新派時務報強學報中外紀聞等宣傳維新思想新青年的創辦; 革命派在國內外一共 創辦了近 120 種報刊A.國人向西方學習逐步深入到制度層面B.國人辦報逐漸占據新聞產業主導地位C.近代報刊業的發展體現社會變革要求D.近代報刊業的發展推動國人思想解放答案 B解析 通過材料可以看出隨著時間往后推移,19 世紀 90 年代刊物多為維新派所辦,20 世紀初多為革命派所辦,可以體現基本以國人創辦為主,故B 項正確。7二、非選擇題

10、(本題共 2 小題,其中 13 題 20 分,14 題 20 分,共 40 分)13. (2017 嘉興檢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考古材料證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到 16 世紀中葉,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 世紀 80 年代在黃金海岸和達荷美之間的地區得到廣泛種植,17 世紀末 18 世紀初傳入南歐地區。16 世紀中葉玉米傳入中國。一一摘編自通向現代世界的500 年材料二 最近一百年中,產業組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生產者讓位給企業大亨,小公 司被托拉斯取而代之,有時企業規模之大超乎想象力一百年前的商業規模尚受到地域的 限制,如今卻可以覆蓋全球;以前的商業訂單由人或郵政馬

11、車來傳遞,現在則代之以信件、 電話、電報和無線電來傳遞。一一弗蘭克麥克維近代產業制度(1903 年)(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歷史現象?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現象最早出現是和哪一重要歷史事件直接相關?這一事件對世界市場的形成產生了怎樣的作用?(10 分)(2) 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這“一百年中”,產業組織發生了哪些變化?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簡析這一變化發生的時代背景。(10 分)答案(1)現象:從 16 到 18 世紀,玉米從美洲迅速向全球傳播。事件:新航路的開辟。作用: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聯結通道。(2)變化:產業組織規模擴大,出現了壟斷組織。背景:兩次工業革命的開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

12、;經濟自由主義思想及其原則盛行;資產階級代議制的擴展;科學技術的發展。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現象,根據材料可概括出從 16 到 18 世紀,玉米從美洲迅速向全球 傳播;第二小問事件,結合所學可知是新航路的開辟;第三小問作用,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市場雛形的出現,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聯結通道。第(2)問,第一小問變化,根據材料二的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問背景,結合所學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 面來分析。14. 20 世紀 30 年代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特殊時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從鴉片戰爭以來,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國主義國家通過不平等條約體系強加于中國的

13、協定關稅1929 年以后,國民政府比較成功地通過與列強各國的交涉, 實現了關稅自主。在 1927 年以前,外國貨物在中國的實際進口率只有4%,1931 年則提高了10%,1933 年提高了 20%,1934 年更是達到了 25%1936 年成為民國史上各項經濟指標最好的一年。以事關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工業而言,由于有了較為長期的發展規劃,并設置了像資源委員會這樣的綜合經濟管理部門,發展最為迅速。具體表現在:時間電力工業煤炭工業生鐵鋼81920 年772 百萬千瓦14.2 百萬噸436 815 噸30 000 噸1936 年1 724 百萬千瓦26.2 百萬噸958 683 噸556 347 噸增

14、長率9.4%7%9%40%步平、 榮維木主編 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全史 ( 摘編 )材料二 20 世紀 30 年代,國民政府開始推行蘇式計劃經濟體制還通過獨資和與中央及 地方單位及私人合辦等方式, 大力興辦廠礦。 這與蘇俄以及斯大林時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樣的。 這些合資公營企業多采用股東董事會制度而雇傭制、按時計工制的現代企業制度性質比 較明顯。駱曉會國民政府移植蘇聯經濟模式的試驗材料三 眾所周知,中國自 19 世紀 60 年代以來所日漸發展起來的新式工業,主要集中在東 北地區和沿海各省,而東北地區早在 20 世紀 30 年代就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區,僅 江蘇、 浙江、 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國新

15、式工廠的 70%,1937 年以后, 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華 日軍的野蠻掠奪和破壞,使中國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步平、榮維木主編中華民族抗 日戰爭全史(1) 據材料一,分析南京國民政府統治前期中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原因。(6 分)(2) 結合 20 世紀 30 年代國內外形勢, 分析南京國民政府推行蘇式計劃經濟體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10 分)(3) 據材料三, 指出日本侵華對中國近代工業的影響。 綜合上述材料, 談談你對近代中國經濟 發展與民族獨立關系的認識。 (4 分)答案 (1) 特點:基礎工業發展較為迅速 (或重工業發展較為迅速 ) 。 原因:實現了關稅自主;制定較為長期的發展規劃;設置綜合經濟管理部門。(2) 原因:抵御外來侵略的需要; 世界性經濟危機下, 蘇聯計劃經濟體制取得巨大成功的影響。 利:引進了現代企業制度;為抗戰勝利準備了物質基礎。弊:壓制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企業缺乏市場調節的活力和制度約束。(3) 影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