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必修ⅱ人民版專題七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期探索復習檢測_第1頁
歷史必修ⅱ人民版專題七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期探索復習檢測_第2頁
歷史必修ⅱ人民版專題七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期探索復習檢測_第3頁
歷史必修ⅱ人民版專題七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期探索復習檢測_第4頁
歷史必修ⅱ人民版專題七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期探索復習檢測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社會主義道路的初期探索檢測題1(2012年1月萊蕪市期末16題)1921年列寧指出了改善農民生活狀況的緊迫性,強調“必須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堅決的、最緊急的辦法來改善農民的生活狀況和提高他們的生產力。”為此蘇俄實行了 A.糧食稅政策 B.余糧征集制 C.沒收私人企業 D.實物配給制2(2011年10月佛山市禪城區調研21題)數據是反映歷史的重要手段,以下表格是蘇聯(俄)農業發展統計表(部分) 1921年1923年1925年糧食作物耕種面積(萬公頃)662078608730糧食作物產量(億普特)22.1334.5544.24由上表得出的正確歷史信息是A斯大林體制具有優越性的一面 B.農業集體化運動

2、極大地推動著蘇聯農業的發展C.新經濟政策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 D.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影響下,農業大量增加糧食種植3(2012年2月濟南月考13題)受第一個在蘇俄經營租讓企業的美國人哈默勸說,大資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國開辦企業。哈默、福特之所以能在蘇俄開設工廠,主要是因為A蘇維埃政府頒發和平法令 B蘇維埃政府推行了戰時共產主義C蘇維埃推行市場經濟模式 D蘇俄全面實施新經濟政策 4(2011年11月棗莊三校期中17題)全球通史中說:“農民和新商人即當時所稱的耐潑曼', 都能雇傭勞動力, 并能保留他們在經營中獲得的利潤。不過, 列寧設法使國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權。”這一現象A. 推動了十月革命的勝利 B

3、. 保障了國內革命戰爭的勝利C. 促進了蘇俄經濟的恢復 D. 是蘇俄直接過渡到共產主義的設想和實踐5(2012年1月江門調研19題)“我們在奪取政權后便知道,不存在將資本主義制度具體改造成社會主義制度的現成方法。我們必須根據實驗作出判斷”。以下哪一項是屬于列寧最早“實驗”的內容A用固定糧食稅取代余糧收集制 B取消自由貿易C全盤農業集體化 D按勞分配6(2012年2月江蘇百校聯考17題)1921年10月,列寧在黨的代表會議上指出:“新經濟政策的全部意義就在于而且僅僅在于:要找到我們用很大力量才能建立起來的那種新經濟同農民經濟的結合點。”這里,列寧主要強調( )A利用市場機制 B建立工農聯盟 C生

4、產資料公有 D按勞分配產品7(2011年9月江西六校聯考18題)列寧說“在戰爭結束的時候,俄國就像是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現在,謝天謝地,他居然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這根“拐杖”所起的作用是()A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B贏得了一戰的勝利C完成了向社會主義過渡D鞏固了工農聯盟8(2011年11月煙臺期中17題)某同學在關于蘇聯(俄)的歷史研究性學習中收集了以下兩段材料,其最合適的主題是A由余糧收集制到糧食稅 B由戰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糧收集制到農業集體化 D由市場經濟到計劃經濟9(2011年12月濰坊三縣聯考14題)“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狀況,而是改善農民的生活狀況呢?因為要改善上人的生

5、活狀況,就需要有糧食和燃料。從整個國家經濟的角度來看,現在最大的阻礙正是這方面引起的。”這段材料反思的是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新經濟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魯曉夫改革10(2011年11月皖南聯考18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之所以失敗可以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來概括。這說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A嚴重損害了人民的經濟利益 B嚴重脫離了蘇俄的國情 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專制統治 D很好地保護了人民的利益11(2012年1月南陽市期末10題)列寧說:“當正面攀登受到阻礙、不能前進到山頂時,就要有勇氣走一段困難的、危險的下山路。去尋找能夠登上山頂的新路線。”文中“走一段危險、困難的下山路”在列寧領導的社會主

6、義建設中具體是指 A強制勞動,實行“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 B允許集體農莊莊員擁有一定數量的自留地和飼養一定數量的牲畜 C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經營的企業,允許本國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 D實行排斥市場的指令性計劃經濟12(2011年11月臨沂市期中21題)下面是蘇聯20世紀前期的一組海報,從中我們得到的正確歷史信息是圖一列寧和新經濟政策 圖二工業化之路A列寧實行的新經濟政策開始走工業化道路B蘇聯工業化道路注重了利用商品價值規律C宣傳海報大多與事實不符,沒有研究價值D新經濟政策的實施為實現工業化奠定基礎13(2012年1月馬鞍山市一模20題)列寧在評價十月革命時說:“猶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燒著過

7、去的殘物,前面照耀著將來的新途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過去的殘物”僅指封建殘余 B“過去的殘物”僅指資產階級政權 C“新途徑”指的是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D“新途徑”指的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14(2011年9月南通市診斷16題)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和中國的三大改造,對資本主義的態度分別是A利用、消滅 B發展、保護 C排斥、利用 D消滅、發展15(2012年1月三明市期末23題)20世紀20年代開始,列寧在蘇維埃俄國提出“新經濟政策”,毛澤東在中國提出農民問題,并開創“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羅斯福在美國推行“新政”,90年代鄧小平在中國提出“社會主義也有市場,”倡導中國建立社會

8、主義市場經濟。所有這些反映的本質問題是A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要相互學習借鑒 B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制度沒有優劣之分C這些歷史巨人善于化腐朽為神奇目 D實事求是這一人類智慧的意義是世界性的16(2011年9月江西六校聯考17題)蘇俄成立后,國民經濟的恢復工作基本完成,主要給力于()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施 B新經濟政策的實施C“一五”計劃的完成 D“二五”計劃的完成17(2011年10月溫州十校聯合體17題)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都是人類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以下是關于這兩次探索共同之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都借鑒了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經驗 B.都放棄了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

9、 C.都注重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 D.都體現了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18(2012年1月福州市質檢20題)列寧說:“我們在奪取政權后便知道,不存在將資本主義制度具體改造成社會主義制度的現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會主義者處理過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根據實驗作出判斷。”列寧在奪權后進行的“實驗”有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新經濟政策 農業集體化 建立計劃經濟 A B C D19(2011年11月濰坊北四縣期中19題)列寧主張“要迫使資產階級專家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下來建設我們的大廈”。這一觀點在蘇俄(聯)的建設實踐中表現為A.實行余糧收集制 B.征收糧食稅 C.實現國家工業化 D.向資本家租讓部分廠礦企業20(2011

10、年12月濰坊三縣聯考16題)20世紀20年代列寧在蘇俄提出“新經濟政策”,毛澤東開創“農村包圍城市”道路:30年代羅斯福在美實施“新政”,90年代鄧小平倡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有這些反映的本質問題是A.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要互相借鑒 B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制度沒有優劣之分C-這些歷史巨人善于化腐朽為神奇 D實事求是這一人類智慧的意義是世界性的21(2012年1月鄭州市一模26題)20世紀20年代初,蘇俄農民喊出了“打倒列寧和馬肉,恢復沙皇統治和豬肉”的口號。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A農民不堪忍受國內革命戰爭的災難 B西方國家實施和平演變政策 C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 D人民懷念沙皇統治

11、時的榮耀22(2011年11月遼南協作體期中23題)列寧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個著名的公式:蘇維埃政權+普魯士的鐵路管理+美國的技術和托拉斯組織+美國的國民教育=社會主義。這表明 A.列寧突破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傳統理論B.列寧主張利用資本主義國家的進步因素建設社會主義C.列寧已經認識到了計劃和市場的本質D.列寧意識到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錯誤23(2011年12月保定調研40題)(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  (1921年)列寧:到1921年春天已經很清楚了我們用“沖擊”的辦法,即甩簡捷、迅速、直接的辦法實行社會主義生產和分配的原則的嘗試已經失敗了。我們的新經濟政策

12、的實質正在于我們開始作戰略上的退卻,趁我們還沒有被徹底打跨,讓我們實行退卻,一切都重新安排,不過要安排得更穩妥。 (1921年)列寧:“新經濟政策的實質是無產階級同農民的聯盟,是先鋒隊無產階級同廣大農民群眾的結合。” (1922年)列寧:“新經濟政策的真正實質在于:第一,無產階級國家準許小生產者有貿易自由;第二,對于大資本的生產資料,無產階級國家采用資本主義經濟學中叫作國家資本主義的一系列原則。”材料二  美國羅斯福新政和中國改革都是源于對原有社會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給資本主義戴上一個政府干預的氧氣面罩,后者是給社會主義加上一個市場經濟的發動機,從而使單純的制度趨于一種

13、混合經濟狀態,它們都由此解決了舊問題,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鮑盛剛中國崛起與中國模式(1)結合所學,指出材料一中“退卻”在農業方面的具體表現?如何理解列寧對新經濟政策實質的不同闡釋。(11分)(2)結合所學指出材料二中美國和中國的“原有不完美模式”分別指什么?簡要指出羅斯福新政和中國改革,在農業方面是如何體現“單純的制度趨于一種混合經濟狀態”的?(8分)(3)結合材料及所學指出三國制定經濟政策過程中在經濟體制的借鑒上說明了什么問題,有何啟示。(6分)專題七 第一節社會主義道路的初期探索檢測題1-5ACDCB 6-10ADAAA 11-15CDCBD 16-20BBDDD 21-22C

14、B 23(1)實行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農民可自由支配納稅后剩余的所有糧食。(4分)     列寧從不同角度闡釋了新經濟政策的實質。     從政策實施的策略角度來看,新經濟政策的實質是實現向社會主義的“迂回過渡”。     從政策實施的目的來看,新經濟政策的實質是改善和鞏固工農聯盟,鞏固蘇維埃政權。     從政策實施的內容來看,新經濟政策的實質是利用市場機制來發展補會經濟。在保證無產階級掌權的前提下,利用資本主義特別是利用國家資木主義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