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鳥啼課堂教學實錄執 教:江陰市青陽中學 范丙軍整 理:江陰市青陽中學 陳小剛評 點:江陰市青陽中學 郁洪千師:大家先前上過體育課,既活動,又跳華爾茲,釋放了生命的活力。有的同學身上還滿是汗,請把衣服穿好,有活力代表不脆弱,才不容易感冒。今天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來學習英國偉大作家勞倫斯的哲理散文鳥啼。其實鳥啼在我們生活中,或者我們曾經接觸的文字當中并不陌生。我們可以一起回顧一下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比如說,“兩個黃鸝生: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師:比如說,“幾處早鶯生: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師:比如說,“千里鶯啼生: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師:比如說,最簡單的一句,“春眠生:不覺曉,處處聞
2、啼鳥。”師:這四句詩把鳥啼置于哪個季節里面的?生:春季。師:通過這個鳥啼聲,寫了春季的什么特點?生:春天的生機。師:春天的生機,生機勃勃,好,請坐。細心的同學會發現,我們這四句詩(寫鳥啼)先是“兩個”,再是“幾處”,再是“千里”,再是“處處”,有個遞進關系,不管是花紅柳綠的小場景,還是千里江南的大視野,到處都是春色爛漫,春意盎然。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勞倫斯筆下的鳥啼是什么樣子的呢?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看哪些段落是集中描寫鳥啼的呢?(板書“寫鳥啼”)生:(默讀課文1分15秒)師:這位小伙子,你來發表一下你的見解。生:(聲音較小)前5段。師:聲音大點。生:前5段。師:前5段集中描寫了鳥啼聲。那么(文章
3、)總共幾段?生:15段。師:那么后10段寫的是什么呢?后面的文字不少,我們請一位同學用一句話來高度概括一下。生:是作者對鳥啼的感想。師:作者對鳥啼的感想,好,請坐。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文章的前五段,找出作者筆下的鳥啼特點有哪些?(板書“悟鳥啼”)生:(自由朗讀文章1-5段1分40秒)師:(微笑)我們請這邊獨立排小部隊的同學說一下,這位小姑娘,你先來。生:第2段的語句。師:你能不能用關鍵詞來概括一下鳥啼的特點?生:不間斷、緩慢、笨拙、微弱。師:(板書“緩慢、笨拙、微弱”)請坐,后面的同學有沒有補充的?生:含糊、若斷若續、明快!師:“含糊、若斷若續、明快”,是吧,很好,后面的同學有沒有補充的了?生:
4、悅耳、清越。師:(板書“悅耳、清越”)后面的同學還有補充嗎?生:這聲音有些吃力。師:(板書“吃力”)生:第5段還有一個“活潑”。師:(板書“活潑”)大家快速而又準確地找到了鳥啼的特點。剛才我們先回顧了幾句詩句,詩人把鳥啼設置在春光明媚之中,那么在勞倫斯筆下作者把鳥啼設置在怎樣的情景中的呢?換言之,這些鳥啼聲是在什么情景下出現的?思考半分鐘!生:持續了好幾個星期的嚴寒,開始慢慢變暖師:長期嚴寒,為什么變暖呢?生:風刮到了南方來,海上飄來了溫暖和慰藉。師:這是哪個季節的特點?生:春天!師:你能否使用四個字來概括?生:冬去春來。師:(板書“冬去春來”)小伙子概括得蠻好的,從時間角度上概括,那么有沒有
5、別的什么環境的特點呢?鳥啼聲出現了,還有什么東西能給人一種特別的震撼力?生:應該感覺到“大地上還散落著一層鳥的尸體的時候。”師:再讀一遍!生:當大地上散落一層厚厚的鳥的尸體的時候!師:剛才第1段,好像有位同學也有個和這個意思表述相近的句子。生:田間與灌木籬下,橫陳著田鳧、椋鳥、畫眉等數不清的腐鳥的血衣,鳥兒的肉已被隱秘的老饕吃凈了。師:那一個詞最能感受到死氣的濃烈?生:橫陳!師:鳥尸橫陳。(板書“鳥尸橫陳”)冬去春來,鳥尸橫陳的情境下,出現了鳥啼的聲音。這個鳥蹄的聲音緩慢、吃力、笨拙、微弱,繼而明快悅耳、清越活潑呈現出什么變化?生:越來越有生機。師:程度上還有變化,請坐!在這樣嚴酷的背景下,鳥
6、兒的聲音越來越充滿活力,作者通過這個想體現什么意義呢? 生:作者歌頌對新生事物的贊美。師:對新生事物的禮贊。有的同學說了這是禮贊生命,你覺得禮贊生命的強大和禮贊生命的堅韌,哪一個更合理?生:(聲音較小)堅韌。師:堅韌,微弱的聲音。代言人輪到誰了?生:我覺得是堅韌。師:堅韌,為何?生:冬去春來的時候,那些鳥兒還艱難地幸存下來。師:鳥的生命在嚴寒面前有時候也是脆弱的,但是它的生命力是生:堅韌的。師:一旦有了春的信息,一旦有了春的活力,一旦出現了條件,鳥兒們就會盡全力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剛才同學們講的很好,是禮贊新的生命。(板書“禮贊新生”)這是寫鳥啼特點的部分,剛才說了,后半部分是寫作者對鳥啼的感悟
7、,大家看后半部分。6-11和12-15段,作者分別是圍繞哪一組詞來抒發感慨的?生:6-11節圍繞“春天和冬天”。師:很好!那么12-15節是圍繞哪一組詞進行闡釋的呢?生:圍繞“生命和死亡”。師:(板書“冬與春、死與生”)請同學們快速瀏覽6-11節,把寫“冬與春”這些文字中,你有感想的句子,或者你覺得有哲理的句子,或者你有疑問的句子拿出來,我們一起商討或分享。生:(學生默讀6-11節2分鐘左右)第11段最后一句:但它永遠不是我們最深處真正的自我。我們就是這樣,是銀色晶瑩的泉流,先前是安靜的,此時卻跌宕而起,注入盛開的花朵。師:主要在什么地方?生:先前是安靜的,此時卻跌宕而起,注入盛開的花朵。師:
8、這兩句大家一起來讀一遍。“但它永遠不是”開始!生:(學生齊讀)“但它永遠不是我們最深處真正的自我注入盛開的花朵。”師:有誰對這兩句有什么思考?請站起來和大家交流,自由地說,沒什么對與錯,沒什么高與低。生:它指的是過去的嚴冬。師:這里使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這個“它”都指什么?生:指冬天的漫長、可怖、黑暗、撕裂等等。師:“它永遠不是我們最深處真正的自我”,那你覺得什么才是我們最深處真正的自我?生:對新生的向往。師:新的活力,是不是?冬天不是,肯定生:春天就是。師:黑暗不是生:光明就是。師:所以說,只要有對新生事物的活力,有了對新生事物的渴望,那么就會跌宕起伏,注入盛開的花朵,這其實就是追求生:新生
9、事物的活力。師:剛才同學提的很好,講的也很好。生:“春天不能抑制,任何力量都不能使鳥兒悄然,不能阻止大野鴿的沸騰,不能滯留美好世界中豐饒的創造,它們不可阻擋地振作自己,來到我們身邊。”從“春天不能抑制”對于新生的生命的師:不要緊張,放輕松。春天不能抑制,也就是說春天生:春天不能阻止新事物。師:春天不能阻止新事物?生:(笑)師:啊,你有點冤枉春天了。請坐,請同桌來談一下你的看法。生:春天代表著生命,“春天不能抑制”代表著新的生命的出現不能抑制。師:新的生命出現不能抑制!也就是說春天肯定會來,新的生命信息肯定會出現。好,請坐,解釋得很到位。大家來看這一段,句式和“春天不能抑制”相似的語句也蠻有哲理
10、的,這句是生:世界不能選擇。師:你如何看待這一句?生:我們不能選擇怎樣的世界,但能夠創造美好的世界。師:按這句話來說,這句話的主語是什么?生:世界。師:這位小伙子作了創造性的發揮。他把這句話的主語理解成了生:我們。師:我們不能選擇世界,我們不能選擇客觀環境,但他能,他很有力量,他在創造世界,這就顯示出活力來了。我們不能選擇世界,我們不能選擇客觀環境,順境固然好,逆境也該接受。那么在逆境中我們難道就沒有什么作為了嗎?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生:我們應該自己面對逆境,在逆境中不要畏懼。師:在逆境當中更要彰顯我們的生命力。大家看看這一段,作者寫逆境中的生命活力的時候,都寫了哪些事物來形象地體現這種生命力
11、量的?生:(讀)我們用眼睛跟隨極端的嚴冬那沾滿血跡的駭人的行列,直到它走過去。師:那些事物在哪一句中?生:在最后一句中。師:一起讀一下,“無論人們情愿與否”開始!生:(齊讀11節最后一句)師:是不是通過一組排比來體現生的活力?從鳥聲那兒,把生的活力擴展。當然,上面還有:月桂樹總要飄出花香,綿陽總要站立舞蹈,白屈菜總要遍地閃爍,大野鴿總要沸騰,這是阻擋不住的活力。下面請同學概括一下“冬與春”這一部分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內容,什么觀點或者是什么啟示。生:(討論后,回答)作者寫的是生命是不可阻擋的,新生也是不可阻擋的。師:請圍繞冬與春來談。生:冬去春來是不可阻擋的。師:這本來就是生:自然規律。師:這讓我
12、們想起了一位著名的詩人雪萊在西風頌一句詩:“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就是說冬天總會過去,春天終將來臨。(板書“冬天總會過去,春天必然來臨。”)好,下面我們看下一部分圍繞“死與生”的文字,請大家找出一些重要的句子,我們一起來商討,一起來分享,可以互相商量交流一下。(學生互相交流)師:討論得還很快啊,誰來交流一下?生: 12段。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死時,生便不存在,皆是死亡,猶如一場勢不可擋的洪水。繼而,一股新的浪頭涌起,便全是生命,便是銀色的極樂的源泉。“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這句話說的是生命和死亡相互對立的關系,當死亡到來的時候,你應該接受,過后便是新生命的源泉。師:死亡到來時,你應該接受
13、。(微笑)不接受也不行!但是會有生的源泉。我們一起把這一段讀一下,“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開始!(生齊讀第12段)師:后面同學請講講你的感受。生:生命和死亡是不相容的,是對等關系。師:不是生就是死,二者不可兼容,因為二者是互相對立的。生:但是我們在生活中要更加贊美生,因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師:“但是”轉折的好!大家看這段話中哪個句子更具有高度概括性?生: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師:生命和死亡是對立的,你必須做出選擇。哈姆雷特有一句著名的臺詞:“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個嚴肅的哲學命題,必須作出選擇。當然,作者的傾向很明顯,剛才同學說了,那就是選擇生:生!師:在一切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14、選擇生。為了這一點,作者特地選用了一個表示色彩的詞,哪一個詞?大家說!生:銀色!師:不知道大家預習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作者對“銀色”這個詞情有獨鐘,多次在文章中出現,請大家快速在文章中畫出來。 掃描,不要一字一字讀。 都出現在哪些自然段?生:集中在5、10、11、12節文字中。師:“銀色”這個詞幾乎都在修飾同一個事物,哪一個事物?生:泉源。師:或者源泉。當然也有所不同,第5段修飾的是“通道”,后面用了四個字,哪四個字?生:潺潺而行。師:說到底,還是修飾源泉。“銀色”在西方象征著光明、希望、新生,源泉水乃生命之源。作者通過這一個小細節來表現自己的傾向,他選擇生:生!師:剛才大家說的都很好,再放開
15、一點。生:15段:從鳥兒們的歌聲中,聽到了這場變遷的第一陣爆發。在心底,泉流在涌動,激勵著我們前行。這句話是說鳥兒的生命終將會面臨冬天的,但面臨這樣的困境,它仍然體現自己的活力,開始新的生活。我們需要學習鳥兒“向死而生”的精神。師:(板書“向死而生”)她說得很好,她說鳥兒最終還要面對冬天。雪萊說了,“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那如果春天來了,冬天也不會太遙遠,對不對啊?你始終要面臨冬天的,而且要注意,下一個冬天你能不能活下來,兩說!上帝就照顧你這個鳥,永遠不讓你死嗎?多冷你都不死嗎?所以他強調哪個詞語?大家一起說!生:向死而生!師:這個詞語怎么理解?你覺得哪個詞是最重要的?生:生!師:怎么
16、生?生:向死而生。師:“而”表示什么關系?生:轉折關系。師:轉折?向死而生是轉折關系?生:修飾關系!師:修飾關系!“向死”,什么意思?生:面對死亡。師:面對死亡,按道理是沒錯,但好像沒有體現出面對死亡應該有的態度。面對是一種現象,面對死亡,我怕的不得了,那也是一種面對死亡啊。生:勇敢地面對死亡。師:或者說是“直面死亡”,是吧,很好,請坐。那么生,直面死亡,怎么生活?生:積極地生活。師:為什么要直面死亡呢?我就想著生,我就想著活,死與我無關。生:不可能不死!師:是啊,生老病死也是生:規律。師:要不然會陷入虛無。這讓我想起了去世不久的一位作家史鐵生,有人這樣評價他說他思考過怎樣生,思考過怎樣死,他
17、談到生的時候,總有那么多的“山重水復”的煩惱和“柳暗花明”的喜悅;他談到死的時候,總是事無巨細,從心態、方式到目的,他都娓娓道來,談笑風生。這段話是不是也就充分說明了史鐵生對生的態度和對死的態度可以做到“向死而生”啊?他作為一個殘疾人,所以也有人在總結他“用殘缺的身體,說的是最為豐滿和健全的思想,他接受的是生命的苦難,但訴說的是生命存在的明朗和歡快。”史鐵生是闡釋“向死而生”的一個生動的實例。大家有沒有別的句子和大家分享的?生:13段:在死亡的王國里,不會有清越的歌聲,正如死亡不能美化生的世界。在生的時候就不應該去考慮死亡,應該想辦法讓自己活得更加精彩,在死的時候更應該坦率地面對。師:依據上下
18、文,說的非常好,請坐。我們一起讀這句話,“在死亡的王國里”開始!(學生齊讀)師:再讀一遍,聲音稍微大點。在死亡的王國里開始!(學生齊讀)師:死亡不能美化世界,那么你說,什么可以美化生的世界?生:只有充滿活力的新生命才能美化生的世界。師:換言之,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生命才能美化生的世界呢?生:積極向上。師:那你順便來小結一下,這一部分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用你的話來概括一下。生:樂觀積極向上,活出生命的精彩。師:很好,請坐。樂觀積極向上,活出精彩,所以每個生命的個體都要珍惜生命,活出自己的精彩。(板書“我們要珍惜生命,我們應向死而生”)我們再把15段最后一段讀一下。“它從陌生的地方來”開始!(
19、學生齊讀)師:(指向黑板板書文字)一起把這四句話讀一遍,“冬天總會過去”開始!(學生齊讀)師:勞倫斯被人們評價說是最富人道主義的作家之一,那么大家猜想一下,作者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這篇文章的呢?猜想沒有對錯,大膽說!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師:(全班笑)你怎么這么具有跳躍性啊?勞倫斯自己說,我的文章是給五十年后的讀者看的,你的回答是給五十年之后的人來回答的。但也不失為一種大膽的猜想啊!請坐,還有什么猜想?生:遭受了長期的壓迫,然后情感上爆發出來了。師:長期受到壓迫了,情感上爆發出來,不爆發就要滅亡,請坐!生:我認為實在壓迫之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所以才寫了這篇文章來鼓勵其他人享受美好的生命。師:可能會
20、遭受什么的壓迫?生:可能是生活的環境的壓迫。師:生活的、環境的壓迫,是吧,請坐。其實呢,確實是環境所致。這篇文章寫于1919年,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英國作為參戰國,整個世界有十幾億人參與,幾千萬人死亡。英國到處是死亡的氣息,并且據聽說當時英國經歷了歷史上最嚴寒的一個冬天,沒有“之一”,再加上瘟疫盛行,天災人禍。人們的肉體不僅受到了極大的創傷,更關鍵的是精神受到了致命的打擊。每個人看不到生的希望,到處是死亡的氣息。那么你認為作者寫著一篇文章是要告訴人什么呢?生:鼓勵人們積極地面對現在的生活。師:盡管殘酷,但困難總會生:過去。師:很好,請坐。鼓勵人們要看到新的希望,所以劉禹錫有兩句詩,沉舟
21、側畔生: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師:這句是本來意義不說,帶有哪些普遍的意義呢?一切都會過去,希望總會到來。作者的目的呢?現在一戰早已遠去,二戰也已消失,(微笑)三戰看不到苗頭,那么這篇文章有沒有普適的意義了呢?生:人在生活中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本文就是告訴人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充滿信心。師:不管在怎么樣的時間和空間,困難挫折永遠免不了,人總要有那么一股精氣神才行直面死亡,而不回避死亡,積極生活而不消極度日,永遠保持生命的沖動和欲望。這是鳥啼這篇文章給我們的永恒的啟示!再讀15段最后一句話,“它從陌生的地方來”開始!(學生齊讀15段最后一句)師:再把黑板上最后一句讀一下,我們應開始!生:(齊讀)
22、我們應向死而生。師:這節課我們一起探討了這篇哲理散文的哲理。我有兩個疑問請大家課后去思考,第一個問題是有人認為這篇文章應該分為兩部分:1-8段描寫鳥啼,思考鳥啼,后面是作者引發的感悟,請大家結合我們這節課的思路,繼續思考。第二個是“向死而生”,有人認為是從生走到死,你覺得哪一種理解更合適?總之,“向死而生”給我們大家永恒的過去,現在乃至將來永恒的啟示,這就是精神的力量。好,下課!附:課堂板書鳥 啼勞倫斯緩慢 吃力 明快 悅耳寫鳥啼 禮贊生命笨拙 微弱 清越 活潑 冬與春 冬天總會過去,春天必然來臨悟鳥啼 死與生 我們要珍惜生命,我們應向死而生簡單的一句“請把衣服穿好”,是一種關愛,也是一種規范
23、。今天讀經典,雖不需沐浴焚香,但總得衣冠端正。教育,有時就是對細節的關注。四句古詩,把學生從體育氛圍引入了語文的氛圍。不僅為整堂課創設了頗具詩意的開頭,而且與文本緊密相扣,謂之“張本”也并不為過。因為下面要講到鳥啼的背景,這里先來概括一下四句詩所反映的相同的背景,是由已知到未知的一種預熱,更是充分地發揮所選材料的利用價值。好的東西,既然想到了,就應盡力“榨干”其所有的油水;不盡其材,是一種可惜。材料被范老師用到這樣,在我看來無憾了!時髦一點,這是在理清文脈;老套一點,這是在分段。解讀經典,一些看似老套的東西,還自有其價值。在創新的同時,繼承有時也是至關重要的。揚棄而不是全盤否定,倒掉洗澡水而不
24、是連孩子也一起倒掉,這是在處理傳統和現代時我們應持的態度。引導學生詞不離句地進行文本解讀,這是方法指導,也是習慣培養。關于“背景”,執教者在這里等著學生呢!課堂教學的設計多一點這樣的精致,提高質量可期可待!改“春天”為“冬去春來”,更為精準,若非執教者有備而來,恐怕這里會淺嘗輒止了。要是我,可能還會問一句,“冬去?何以見得?”這樣是不是與文本扣得更緊呢?緊扣鳥啼聲的變化而導出“生機”,進而引出“禮贊新生”,步步為營,嚴謹規整。 “堅韌”比講“冬去春來”講得更到位!語文課多一點這樣的敲打,多一點細節上的精致,學生閱讀分析的能力何愁提不高呢?繼續理清文脈。將文本第二部分的“悟鳥啼”分為兩個層次,既
25、順乎文章的思路,也為層層解讀文本作了很好的鋪墊。只要有交流發言,自然會有對與錯,更會有高與低。鼓勵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觀點是對的,但作這樣隨意“啟發”,有失偏頗了。當然,45分鐘時間,要做到完全沒有這樣的隨意,很難很難。“它指代什么”,“什么才是我們最深處真正的自我”兩個點,扣得很緊,分析得很到位。語文課的語文味由此而來!輕輕一“笑”,對錯自明。有時教師還真不必過于較真。寬松課堂氣氛的形成,常常由類似“春天不能阻止新事物”之類的插曲。嚴謹,并不是死揪住一點不放,更不是窮追猛打。適度的寬松,更利于學生完成自我“救贖”,下面一位學生的分析就證明了這一點。數日前在張家港上課,一學生答問有誤,充滿歉意道
26、:“對不起,我理解錯了。”我曰:“沒事,課上出錯是你的權利。你請坐!”課后為這樣的對話小小地得意了一番。排比手法,為什么不留給學生分析呢?引導學生從形式到內容來分析這段文字的妙處,更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也能使課的語文味更濃一點。當學生無限延伸的時候,教師及時的引導他們思維回歸,這是必須的,否則課容易散,也容易耗時費神。一張一弛,文武之道。關于“冬與春”分析后,安排一個自由交流的過程,使課堂張弛有度。為什么不追問一下:“對等?”或許學生一下子就覺察出應該用“對立”更好些。這里引莎士比亞的名句,后面引雪萊的詩句,自然得體!適時適度的引用,體現出執教者的視野。這種視野,于學生而言就是一種示范
27、。“銀色”的分析,總覺得還少了一點什么?或許是少了一點讓學生悟“銀色的特點”。重點討論“向死而生”,就詞論意,不架空,沒有把語文上成班會課,不錯!“面對是一種現象”這段分析,分析得到位。“向死”的理解,是課堂生成的一例。執教者事先估計沒有考慮到學生會這樣答問。但范老師巧妙地利用了生成的誤差,進而生成了一個比較精妙的教學細節。這不失為一種教學機智!簡單說說史鐵生,怎一個“巧”字了得,用何永康先生的話來說,“虧他想得出來”!我相信這是課前的預設,這種預設對學生全面理解文本的普適意義,起到了很好的佐證作用;也為日后學生學習史鐵生的作品作了鋪墊;對于用心的學生而言,還可以說是在“誘導”他去讀一讀史鐵生
28、!短短幾分鐘,連讀了三次。簡單的一個環節,用在這里,妙極!于漪先生早就對“只見題海茫茫,不聞書聲瑯瑯”的語文課提出過批評。在倡導合作卻常常合而未作,重視探究卻時時探而不究的今天,把讀書放到應有的地位,在我看來是“歸真”,是“固本”!這樣的窮追猛打,我覺得不可取。僅以“二戰嗎?勞倫斯似乎沒有如此高壽”幽他一默又何妨?指導學生讀文章,總得讓他們知道文章寫了什么,用什么手法寫的,為什么要寫。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由“品文體情”到“知人論世”是必須的。教師作這樣的“講”,正是發揮了作為教的主體應該發揮的作用。由作品在當時的意義,到普適價值,適度引申,也是精致閱讀文本的必須。當然,這樣的引申關鍵是要適度,否
29、則易失之于架空。類似“一戰早已遠去,二戰也已消失,(微笑)三戰看不到苗頭”這樣的幽默再多幾處,課或許會顯得更加靈動。到這里,或許該見好就收了。但執教者給出文章層次劃分及“向死而生”的不同理解。對這兩個爭議性問題,執教者在課上已明顯作了取舍了,問此,為何?以小人之心度之:是不是要告訴評委,我知道有不同的理解,但我就選這個了。如是,大可不必,課是上給學生聽的,不是做給評委看的。嚴謹規整的板書,對學生把握文脈,理解文本所蘊含的哲理性思考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總評這是一堂嚴謹規整語文味十足的精致的語文課。此課的嚴謹規整首先體現在處理好了教什么的問題。哲理散文,由情景到理趣是常見的思路,范老師緊緊抓住了文章的脈絡,通過抓重點句和關鍵詞,引導學生穿行于文本之中,“如抽絲剝繭之行而為之”。單單一句“它永遠不是我們最深處真正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DB36-T1780-2023-離子吸附型廢棄稀土礦區土壤質量調查評價技術規范-江西省
- DB36-T1722-2022-晚稻常規粳稻栽培技術規程-江西省
- DB36-T1566-2021-紅花油茶造林技術規程-江西省
- 安徽省亳州地區重點達標名校2024-2025年中考四模數學試題含解析
- C++調查外包項目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實施試題試卷
- 企業管理培訓體系構建
- 醫學皮膚護理課件
- 2025年消防行業消防安全知識培訓考試題庫:職業道德知識測試
- 2025年高考化學沖刺卷: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圖像深度解析與應用題
- GB 45672-2025車載事故緊急呼叫系統
- 規劃測量協議書
- 模具開發保密協議書
- DB41T 2794-2024高速公路隧道和高邊坡監測技術指南
- 2025年會展經濟與管理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中級會計師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護士考試安全管理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入團考試知識點概述與試題及答案
- 2025屆高三下學期5月青桐鳴大聯考 英語試卷+答案
- 2025年鑄造工(技師)職業技能鑒定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演出服裝定制合同協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