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試題4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_第1頁
2017-2018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試題4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_第2頁
2017-2018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試題4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_第3頁
2017-2018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試題4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_第4頁
2017-2018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試題4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頁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一、選擇題1明末思想家李贄是一個“離經叛道”的“異端”人物。對其“離經叛道”理解準確()A.徹底否定孔孟之道C.大力批判道家學說解析A項中“徹底”說法錯誤,其僅是挑戰了孔子的權威;B項不是李贄的思想,其并沒有提出政治主張;C項中“道家學說”說法錯誤,對象應該是宋明理學,故D項正確。答案D2明清時期一位思想家被人稱作“快口直腸,目空一世,憤激過甚”,自稱“不信道,不信仙釋,故見人則惡,見僧則惡,見道學先生則尤惡”。下列不屬于其思想主張的是()A.天下興亡,匹夫有責B反對以圣人之言作為判別是非的標準C.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D批判禮教的虛偽,主張童心說解析由材料內容分析

2、得知,材料中提到的思想家是李贄,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顧炎武的思想,故A符合題意;李贄反對盲從孔子,認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為判別是非的標準,故B項不符合題意;李贄針對理學“存天理,滅人欲”的命題,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故C項不符合題意;李贄提出“絕假存真”的童心說,以此反對禮教的虛偽和官場的欺詐,故D項不符合題意。答案A3明末清初出現了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一批進步思想家,他們否定傳統()A.新的經濟因素的發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縛B儒家思想已經不能適應維護封建統治的需要C.地主階級改革派迅速形成和發展壯大D地主階級思想家從明朝的滅亡中認真吸取經驗教訓B倡導君民共主思想D挑戰宋

3、明理學權威第2頁解析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經濟變化的反映,明末清初出現了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一批進步思想家,他們否定傳統的封建統治思想,從本質上反映的是新的經濟因素的發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縛,所以答案是A項。答案A4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來限制君權的思想主張出現于()A.秦漢時期B.魏晉南北朝C.隋唐時期D.明末清初解析黃宗羲主張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從而限制君權,保證人民的基本權利,故選D。答案D5某同學參觀李贄故居,最有可能看到的字幅是()A.“天不生仲尼,萬古為徹夜”B儒家經典是“萬世之至論”C.“仲尼之道,廣大悠久,與天地并”D“圣人之道無異于百姓日用

4、”解析李贄認為是非標準應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反對以孔子的是非為標準。所以最可能的是D項。答案D6明清時期出現了一系列有如“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天下為主,君為客”“經世致用”等觀點,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出現了與儒學對立的新式思想B反映了思想家挑戰正統的主張C.宣告了宋明理學地位的完全淪喪D誕生了成熟的啟蒙思想解析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是對儒家思想的批判性繼承,“與儒學對立”表述錯誤,故A項錯誤;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鑒于君主專制的強化、程朱理學壓抑人性,適應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而提出了挑戰傳統儒家思想的主張,故B項正確;宋明理學從南宋到近代前夜,一直處于正統地位,“完全淪喪”表述錯誤,故C項錯

5、誤;明末清初的進步思想具第3頁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超出儒家思想的范疇,未促進中國的社會轉型,不具備成熟啟蒙思想的屬性,故D項錯誤。答案B7下圖是某人物傳記的目錄。以下思想有可能被該著作重點闡述的是()A.“存天理,滅人欲”B“天下為主,君為客”C.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D“循天下之公”解析從圖片目錄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信息可知,該傳記人物是顧炎武。“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是顧炎武的主張,故選C。“存天理,滅人欲”是朱熹的主張,A項錯誤;“天下為主,君為客”是黃宗羲的觀點,B項錯誤;“循天下之公”是王夫之的主張,D項錯誤。答案C8下列思想家與其主張相匹配的是()A.老子“仁者愛人”

6、“克己復禮”B董仲舒“存天理,滅人欲”C.朱熹一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黃宗羲“天下為主,君為客”解析“仁者愛人”“克己復禮”是孔子的思想觀點;“存天理,滅人欲”是朱熹的觀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的思想觀點,故A、B、C三項對應不正確;“天下為主,君為客”體現了反對君主專制的思想,是黃宗羲的觀點。答案D9顧炎武在其日知錄中,列舉了歷史上大量的“稱臣下為父母”“人臣稱人君”“人臣稱萬歲”的例子。這表明他()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B提出經世致用思想C.宣傳三綱五常等級秩序D否定封建禮教傳統第4頁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顧炎武列舉出的這些史實,旨在反對君主專制制度,表明他提出了初步的

7、民主思想。答案A10明末清初出現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三大進步思想家。其思想與傳統儒家思想的關系是()A.是對傳統儒家思想的一種徹底否定B完全拘泥于傳統儒學的藩籬C.是對傳統儒家思想的批判繼承D從根本上動搖了儒學思想的主導地位解析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三人反對君主專制獨裁、批判傳統儒家思想的同時又有新的發展,是對傳統儒學的批判繼承。答案C11下列對明末清初進步思想家的思想評價最確切的是()A.動搖了封建傳統思想在中國的統治地位B為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C.是“西學東漸”學習西方新思潮的萌發D促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生機解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對傳統的儒家思想進行了沖擊,但并未形成動搖

8、之勢,故排除A,B、C的評價與史實不符,D是其作用,體現了時代特色,符合史實。答案D12 .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晝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紀世者以一君為一世,一姓為一代足矣。”這表明他()A.重視自然界和社會規律的揭示B肯定三綱五常是理想的社會秩序C.具備近代社會的“民權”意識D認識到改革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解析根據材料“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晝夜如人之有生死”得出重視自然界和社會規律的揭示,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三綱五常是理想的社會秩序,故B項錯誤;王夫之的思想是對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繼承,不同于近代社會的“民權”意識,故C項錯誤;第5頁根據材料“世之有鼎

9、革也”得出王夫之主張改革,但沒有認識到改革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故D項錯誤。答案A二、非選擇題13自漢代以來,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正統思想,對社會風俗產生重大影響,而不同時期的社會風俗也反映出人們對儒家思想的不同認識。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當今年少不復以學問為本,專更以交游為業;國士不以孝悌清修為首,乃以趨勢求利為先。至正始之際,而一二浮誕之徒騁其智識,蔑周、孔之書,習老、莊之教,風俗又為之一變。顧炎武日知錄材料二天下之士,有能篤信好學,至老不倦,卓然可當方正有道之舉者,官之以翰林、國子之秩,而聽其出處,則人皆知向學,而不競于科目矣。庶司之官,有能潔己愛民,以禮告老,而家無儋石之儲者,

10、賜之以五頃十頃之地,以為子孫世業,而除其租賦,復其丁徭,則人皆知自守而不貪于貨賂矣。名之所在,上之所庸,而忠信廉潔者顯榮于世;名之所去,上之所擯,而怙侈貪得者廢錮于家。顧炎武日知錄材料三民間當婦女不幸夫亡之日,見其蹌地呼天、迫不欲生之狀,親族人等茍有人心者,自應惻然動念,從旁勸慰。乃聞閩省有等殘忍之徒,或慕殉節虛名,或利寡婦所有,不但不安撫以全其生,反慫恿以速其死。甚或假大義以相責,又或藉無倚以迫脅。福建省例三十四雜例禁止殉烈(1)據材料一,指出社會風俗的變化及其原因,分析顧炎武的意圖。(2)據材料二,顧炎武主張為官者應如何改善風俗?(3)材料三中對婦女貞潔認識的變化說明了什么?綜合以上材料并

11、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明清之際對儒家思想的認識出現怎樣的變化?解析(1)第一小問變化,從材料一中“年少專更以交游為業,國士以趨勢求利為先”可看出;第二小問原因,從材料一中“蔑周、孔之書,習老、莊之教”可看出;第第6頁三小問意圖,從材料一中“學問為本”“孝悌清修為首”可看出。(2)據材料二信息“好學”“向學”“忠信廉潔者顯榮于世”等,從而得出答案。(3)第一小問說明,從材料三中有人同情,有人殘忍,說明在當時封建禮教的地位沒有以前牢固了,從而得出答案。第二小問變化,結合所學理學思想“存天理,滅人欲”,分析其到明清的變化,從而得出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對于儒家思想的態度。答案(1)變化:輕視學問;趨勢求利。

12、原因:輕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盛行。意圖:以儒家思想重建風俗。(2)改善:好學勸學;獎勵廉潔愛民;推崇名聲。(3)說明:封建禮教的統治地位有所動搖。變化:批判地繼承。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今也,以君為主,以天下為客。凡天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曰:“我固為子孫創業也。”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材料二所謂天子者,執天下之大權者也。其執大權

13、奈何?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而權乃歸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權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權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盡天下一切之權而收之在上。而萬幾之廣,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顧炎武日知錄材料三一姓之興旺,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若失國祚之不長,為一姓言也。秦之所以獲罪于萬世者,私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孫長存,又豈天下之大公哉!可以看出作者看到對待婦女貞潔的兩種不同的做法,第7頁王夫之讀通鑒論(1)根據上述三則材料,概括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張的共同點。(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張產生的歷史條件。(3)談談你對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張的看法。解析第(1)問,從材料中整理出他們的思想內涵,以及將它們進行比較總結出共同點。第(2)問,聯系時代背景,從經濟、政治、思想角度分析。第(3)問,注意聯系教材,提出自己的觀點,符合客觀事實,做到有理有據即可。答案(1)區分公與私、國與家;揭露君主專制的弊端,反對君主專制;主張保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