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浙江省稽陽聯誼學校高三下學期歷史4月聯考試題答案_第1頁
2021屆浙江省稽陽聯誼學校高三下學期歷史4月聯考試題答案_第2頁
2021屆浙江省稽陽聯誼學校高三下學期歷史4月聯考試題答案_第3頁
2021屆浙江省稽陽聯誼學校高三下學期歷史4月聯考試題答案_第4頁
2021屆浙江省稽陽聯誼學校高三下學期歷史4月聯考試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1屆浙江省稽陽聯誼學校高三下學期歷史4月聯考試題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BCADCDDCBB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ACABAADAD題號2122232425答案CBCDB1. B【解題思路】考查西周政治制度宗法制。材料反映的是對周文王的祭祀活動,體現出宗法制的內涵,即按照血緣宗族關系分配政治權力,維護政治聯系,因此選B。中央集權制度開始出現于戰國時期,A項錯誤。“家天下”制度始于夏朝建立,以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C項錯誤。隨

2、著秦漢大一統專制主義帝國建立,官僚體制成為社會的主宰,D項錯誤。2. C【解題思路】考查中國古代土地制度。從材料可得,魯國實行初稅畝,對土地實行按畝征稅,承認土地私有,廢除井田制,變革農業生產關系,也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豐財)。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型期,錯誤。井田制確立于商周時期,春秋時期逐漸崩潰,錯誤。因此選C。3. A【解題思路】考查秦朝政治制度。秦朝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皇帝確立天下獨尊的地位,集行政權、司法權和軍事指揮權于一身,因此選A。“天下為主,君為客”為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的政治觀點,B項錯誤。外朝建立于漢武帝時期,C項錯誤。“儒臣入直,僅備顧問而已”體現的是明朝

3、內閣制度的特點,D項錯誤。4. D【解題思路】考查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魏晉南北朝實行九品中正制,地方行政部門設置“中正”,對當地人物的德才進行評定,區別高下列為九等,“中正”所評定的品級,成為授官的依據。D項中的“中央行政部門”不正確,因此選D。5. C【解題思路】考查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根據題干四庫總目·兵家類可推測該著作為軍事學著作,“蒺藜火球”屬于火藥武器。結合所學,宋代軍事學著作武經總要介紹了多種火藥武器,并且記載了三種火藥配方等內容。因此選C。6. D【解題思路】考查元代行省制度。據材料可知,唐朝的羈縻府州制度規定少數民族不上貢賦,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由少數民族地方政

4、權統治的一些地區,也征發賦役,正式劃入了元朝版圖,由此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控制,故選D。元朝推行民族歧視政策,A項錯誤。職官僧俗并用是宣政院特點,并非行省特點,B項錯誤。行省官員權力受節制表述正確,但無法從材料得出,C項錯誤。7. D【解題思路】考查中國的文化遺產的空間分布。結合所學可知,材料所指的“西遞鋪”所在地是安徽省舊徽州府黟縣桃花源盆地東南角。所在省份分別是山西、陜西、湖北、安徽。因此選D。8. C【解題思路】考查清朝邊疆政策。結合所學可知,理藩院負責行政、賦稅、兵刑、戶口、宗教等事務,故正確;從“今作禮部所屬,于舊制未合”可知,在康熙前理藩院已歸禮部管理,故錯誤;從“理藩院尚書照六部尚

5、書,入議政之列”可得出正確;理藩院是清朝為主管邊疆民族事務的機構,它的設置和采取的措施能夠體現統一多民族國家的不斷鞏固,故正確,答案選C。9. B【解題思路】考查中國近代政治與思想。根據材料“憤悶(懣)莫釋”、“勉允所請”、“相待以誠”,“永相和好”等信息。可知道光帝和清政府未能準確認識世界形勢,對西方列強本質認識不清,而是以“天朝大國”的固有觀念對失敗加以掩飾。可見當時清政府不具備近代國家主權觀念,A項錯誤。閉關鎖國政策是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沖擊下被迫放棄的,C項錯誤。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工具是在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以后,D項錯誤。10. B【解題思路】考查近代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抗日戰爭。

6、根據材料分析可知,當時處于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即全面抗戰時期。根據“15個月的抗戰”這一細節,可知當時是1938年10月,此時抗日戰爭逐漸從戰略防御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因此選B。中國政府正式對日德意宣戰是1941年12月9日,A項錯誤。揭開國共兩黨走向合作序幕是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C項錯誤。第十九陸軍淞滬抗戰是1932年一·二八事變后,因此D項錯誤。11. C【解題思路】考查近代民族工業。由陳啟源生平簡介可知,繼昌隆繅絲廠創辦的時代背景是近代以來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中國自然經濟開始瓦解,西方工業化潮流成為趨勢,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步形成,后因國內對機器工廠的排斥遷廠至澳門,

7、19世紀后半期至20世紀初民族工業發展的社會環境日益好轉。A、B無法從材料中得出,官僚資本主義誕生于20世紀20年代,不符題意。因此,答案選 C。12. A【解題思路】考查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畫面中的女學堂和男子長袍、辮子等信息體現近代中國城市社會生活的土洋并存、新舊雜陳,因此選A。畫面未體現出近代男子傳統服飾的變革,反映的仍是傳統服飾,B項錯誤。女子普遍獲得受教育權利中的“普遍”表述不當,C項錯誤。“光緒三十三年”是1907年,與維新運動中批判綱常名教不符合,D項錯誤。13. C【解題思路】考查建國初期政治建設。根據材料中的時間1953年 ,以及人民群眾熱烈參與人口普查與選名登記等信息,可知

8、新中國人民當家做主,已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中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A項錯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標志是1954年全國經人大一屆一次會議的召開,B項錯誤。社會主義政治體系正式形成是在1954年全國人大召開和憲法制定后,D項錯誤。 14. A【解題思路】考查改革開放中的經濟特區。結合所學,正確;經濟特區沒有高度的自治權,享有高度自治權的是特別行政區,故錯誤;經濟活動以國家宏觀指導下,以市場調節為主,故錯誤;經濟特區經外商投資以方便,通過吸收外資,引進技術,能夠增強國民經濟的活力,故正確。答案選A。 15. B【解題思路】考查新時期的外交。由材料中“睦鄰友好”

9、、各成員國各領域合作以及“維護和保障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并致力于“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可推斷此國際組織為上海合作組織,故選B。上合組織由中俄兩國與中亞四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共同建立,中亞不屬于亞太地區,豐富了結伴而不結盟的新興國家關系。 因此,另外三項均錯誤。 16. A【解題思路】考查古羅馬的思想、法律與文化遺產。結合所學可知,98117年為羅馬皇帝圖拉真統治時期,這一時期萬民法體系不斷發展、圖拉真廣場修建,正確,因此選A。斯多亞學派興起于公元前4世紀末3世紀初,故錯誤;萬神殿鑒建于118125年,是哈德良皇帝統治時期,故錯誤。17. A【解題思路】考

10、查新航路開辟與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新航路開辟使人類的橫向交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材料體現的就是新航路開辟后的商業革命,A項正確。人類歷史從分散的地域性歷史向整體的世界歷史跨越是在工業文明興起后,B項錯誤。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并成熟于第一次工業革命后,C項錯誤。一體化下國際勞動分工格局的形成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后,D項錯誤。18. D【解題思路】考查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結合所學,蘇格拉底認為為一個人的理智宣判為錯誤的東西就不應該去想,不應該去做。盧梭對“理性”有質疑,他認為把理性視為人類行為和真理的向導是不可靠的,并由此形成一種浪漫主義思潮。因此選D。19. A【解題思路】考查

11、近代西方科技、牛頓。根據材料“哲學中承認時間、空間的客觀存在”、“上帝的安排”、“數學方法”等信息,可判斷這位科學偉人是牛頓。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完成了人類對自然界認識史上的第一次理論大綜合,正確;牛頓的科學研究在生產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較快發展,正確。制造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遠鏡的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牛頓制作的是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遠鏡,錯誤;奠定現代物理學基本理論框架的是量子論和相對論,錯誤。20. D【解題思路】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德意志帝國代議制。由材料中“民主色彩”和“專制主義”傳統成為代表國家統一的主要象征,聯邦制度解決了德國統一前邦國林立的局面,可知德意志帝國憲法建立

12、起來的代議制度是時代背景和自身國情的產物,故答案選D。21. A【解題思路】考察第二次世界大戰。根據漫畫中陸軍元帥保羅斯,以及他率軍在冰天雪地里走向戰俘營等信息,可判斷這反映的是1942年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的失敗。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使蘇德戰場局勢發生了根本轉折,而且對推動整個反法西斯戰局的變化也有深遠影響,因此選C。“巴巴羅薩計劃”正式實施于1941年6月德軍進攻蘇聯,A項錯誤。宣告德軍是“閃電戰”破產的是1941年12月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中的失敗,B項錯誤。德軍失去了蘇德戰場的主動權是在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后,D項錯誤。22. A【解題思路】考查羅斯福新政。分析材料,“環境”危機主要是經濟

13、危機,社會危機主要指嚴重的失業問題,環境運動主要指的是生態環境保護。舉辦田納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等公共工程,有利于緩解失業,緩解經濟危機,并且消除了該流域的洪水災害,因此選B。其他幾項均不符合題意。23. D【解題思路】查不結盟運動。由亞非會議“不為任何一個大國的特殊利益服務”和不結盟運動“不參加大國軍事同盟、不與大國締結雙邊軍事協定和不向外國提供軍事基地”可知,亞非萬隆會議為不結盟運動的發起提供思想推動和政治啟示,因此C正確。A、B不符題意,中國是不結盟運動的觀察員國,D項錯誤。24. D【解題思路】考查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結合所學和時政背景可知,當今世界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傳染病橫行等問題日益突

14、出,直接危及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這需要我們要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各國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政府堅持多邊主義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因此,答案選D。25. D【解題思路】考查史學理論。材料展現的是有關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的不同記載,從而體現史料與史料辨析對歷史研究的重要價值。說明歷史不僅要有文獻資料證據,還要有對材料的考證與辨析,因此選B。其他三項均不符合題意。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0分)26(1)名稱:辛亥革命;(1分) 性質: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分) 依據: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1分)

15、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1分) 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給分) (2)失敗:國民革命(或大革命)失敗;(1分) 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失敗(任寫1點即可);(1分) 內涵: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2分) 根源:符合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 (1分) 【解題思路】考查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之辛亥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1) 第一題,根據材料中“沒有達到預期目標”“革命果實落到袁世凱手中”等信息可判斷,該“革命”是辛亥革命。結合所學可知,辛亥革命性質是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并沒有解決中國近代社會的基本

16、矛盾,由此可分析其“失敗”的依據。(2) 第二題,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可分析1927年的相關革命史實可知失敗得表現。經過革命經驗和教訓的總結,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然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條道路符合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因此能取得勝利。27(1)“動力技術的革命”:改良蒸汽機;(1分)“獨特的武器”:商品(或工業品);(1分)價值:為人類文明進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先進的技術基礎。(2分)(2)舉例:紅與黑或其他;(1分)風格特點:批判現實主義;(1分)深刻揭露社會、強烈的社會批判性;(2分)理論:空想社會主義;(1分)意義: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或馬克

17、思主義)的創立提供思想基礎。(1分)【解題思路】考查近代西方的工業革命和思想、藝術。(1) 第一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動力技術的革命”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動力革命的主要表現,即瓦特改良蒸汽機。英國用堅船利炮打開其他民族國家閉關自守的大門,迫使全世界為英國商品(工業品)打開門戶,是中國等半殖民地、殖民地成為英國的商品市場,因此“獨特的武器”是商品。根據教材課前提示,可知工業革命為人類文明進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先進的技術基礎。(2) 第二題,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19世紀中葉,歐洲文學領域流行批判現實主義風格。這類文學作品直面現實、深刻揭露社會黑暗,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性。根據材料二中“19世紀

18、20年代”、“社會主義者”等信息分析可知為空想社會主義理論,意義是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提供思想基礎。28(1)內容:致良知;(1分)人人都有良知;(1分)知行合一。(1分) 貢獻:建立系統的心學理論(或集心學之大成)。(1分)(2)觀點:革新國是;(1分)全面進攻封建專制思想;(1分)宣傳民主科學。(1分) 主張: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或批判封建倫理道德);(1分)陳獨秀指出“三綱五常”完全違反自由、平等、獨立的原則,是“奴隸之道德”;或魯迅指出封建禮教吃人本質,痛斥“仁義道德”。(以上任寫1點即可)(3)選擇方針:“雙百”方針(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1分) 背景: 社會主義基

19、本制度建立;(1分)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逐步展開;(1分)調動一些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1分) 思考與實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1分)恢復高考。(1分)選擇戰略方針: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2分) 進展: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或第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升空);(1分) 中國掌握“一箭多星”技術;(1分) 中國進入國際衛星發射市場;(1分)(以上任寫2點即可) 含義:家國情懷。(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給分)【解題思路】考查中國古代、近代、現代的思想文化。(1) 第一題,結合所學可知,王守仁即王陽明是宋明理學著名代表,是心學集大成者。結合材料

20、,其“良知”理論包括致良知、人人都有良知、知行合一等。(2) 第二題,據材料二分析可知,陳獨秀主張革新國是,反對守舊。聯系所學知識,革新需要破舊立新,破舊即全面進攻封建專制思想,立新即宣傳民主科學。第二小問要注意“社會道德”角度,即新文化運動在這一角度的主張,結合所學可得出相關答案。(3) 第三題第一種認識。結合所學知識,建國初期文化政策是“雙百”方針,提出于1956年,可聯系相關史實分析得出其提出背景。思考與實踐注意時間限定70年代末,以及角度限定人才教育培養,可知主要是“兩個尊重”和恢復高考。第二中認識,1985年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強調了科技體制改革的戰略方針,80年代以來的空間技術領域進展可聯系史實得出。材料中“矢志報國”等信息并聯系所學,可知“精神氣質”的深刻含義是家國情懷。29(1) 性質: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世界性國際政治組織。(1分)盟約:“維護和平”原則;(1分)實行“集體安全”。(1分)原因:凡爾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