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工礦企業供電系統_第1頁
第2章工礦企業供電系統_第2頁
第2章工礦企業供電系統_第3頁
第2章工礦企業供電系統_第4頁
第2章工礦企業供電系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工礦供電技術工礦供電技術1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2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礦山供電系統組成3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2.4井下供電安全的要求與規章制度4第二章第二章 工礦企業供電系統工礦企業供電系統 任務一任務一 分析工礦企業分析工礦企業供配電系統供配電系統任務二任務二 變電所位置變電所位置確定及設備布確定及設備布置置 工礦供電技術工礦供電技術 第二章第二章 工礦企業供電系統工礦企業供電系統第二章第二章 工礦企業供電系統工礦企業供電系統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1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2.2.1 電力用戶的分類(依據重要性)思考:1、對一類負荷如何供電。( )A、兩個獨立電源 B、專

2、用線路 C、單回路 D、ABC都對。A2、下列哪些設備屬于二類負荷。( )A、辦公室 B、電動提升設備 C、機床 D、煉鋼爐BC3、對二類負荷如何供電。( )A、兩個獨立電源 B、專用線路 C、單回路 D、ABC都對 AB 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4、下列哪些設備屬于三類負荷。( ) A、辦公室 B、電動提升設備 C、機床 D、煉鋼爐A5、對三類負荷如何供電。( ) A、兩個獨立電源 B、專用線路 C、單回路 D、ABC都對 C6、下列哪些設備屬于一類負荷。( )A、辦公室 B、電動提升設備 C、機床 D、煉鋼爐D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按工作制的負荷分類1.連續工作制負荷 連

3、續工作制負荷是指長時間連續工作的用電設備,其特點是負荷比較穩定,連續工作發熱使其達到熱平衡狀態,其溫度達到穩定溫度。2.短時工作制負荷 短時工作制負荷是指工作時間短、停歇時間長的用電設備。其運行特點為工作時其溫度達不到穩定溫度,停歇時其溫度降到環境溫度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 反復短時工作制負荷是指時而工作、時而停歇、反復運行的設備,其運行特點為工作時溫度達不到穩定溫度,停歇時也達不到環境溫度。 反復短時工作制負荷可用負荷持續率(或暫載率)來表示。 式中,tw為工作時間,t0為停歇時間,T為工作周期。 3.反復短時工作制負荷0tt100%100%ttT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2

4、.1.2 電力系統的中性點運行方式 電力系統電源中性點的不同運行方式,對電力系統的運行特別是在系統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有明顯的影響,而且將影響系統二次側的繼電保護及監測儀表的選擇與運行。 分類:中性點不接地系統、中性點經阻抗接地系統、中性點直接接地系統 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第2章 工礦企業供電系統 )中性點不接地系統)中性點不接地系統: 1 1、系統正常運行時:、系統正常運行時:圖2-1 中性點不接地系統 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1)三個相的相電壓A、B、C對稱。三個相的對地電容電流CO對稱。CO.A+ CO.B+ CO.C=0(2)各相對地

5、電壓均為相電壓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2、系統發生一相接地時。(C相接地)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ACCAAUUUU.)(BCCBBUUUU.)()(.BCACCIIICOCACAACCIXUXUII33333350)35(cabohNCllUI(1)C相對地電壓為零,A、B相對地電壓為:(2)由相量圖: C超前C90o且(3)單相接地電容電流(4)適用于高壓310kV系統、低壓IT系統。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二)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的電力系統正常運行:三相電壓、電流對稱 單相接地:另兩相對地電壓升高為原來的 倍,減小了接地電流。在單相接地電容電流大于一定值的電力系

6、統中,電源中性點必須采取經消弧線圈接地的運行方式。3 圖2-2 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1)系統發生一相接地時,流過接地點的電流是L與c之和,由于c導前C 90,L滯后c90,故L與c在接地點互相補償,減小了接地點的電流。(2)UA=UB=UAC=UBC,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系統,發生單相接地時,各相對地電壓和對地電容電流的變化情況與中性點不接地系統相同。(3)適用于高壓3566kV系統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圖2-3 中性點直接接地系統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中性點直接接地或經低阻接地的電力系統IK (1)IK (1)k(1)(1)系統發生單相接

7、地時,形成單相接地短路,其Ik(1) 比正常負荷電流大得多,通常使FU熔斷或QF自動跳閘,將接地故障部分切除,使系統其他部分恢復正常運行。(2)系統發生一相接地時,其他兩相對地電壓不會升高,故系統中供用電設備的絕緣只需按相電壓考慮。(3)適用于110kV及以上的電力系統,TN、TT系統。正常運行:三相電壓、電流對稱;單相接地:另外兩相對地電壓不變,單相接地后即通過接地中性點形成單相短路。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4、低壓配電系統的接地形式 我國220/380V低壓配電系統,廣泛采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運行方式,而且引出有中性線N、保護線PE、保護中性線PEN。 中性線(N線)的功能:一是用來

8、接用額定電壓為系統相電壓的單相用電設備;二是用來傳導三相系統中的不平衡電流和單相電流;三是減小負荷中性點的電位偏移。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 保護線(PE線)的功能:它是用來保障人身安全、防止發生觸電事故用的接地線。系統中所有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指正常不帶電壓但故障情況下可能帶電壓的易被觸及的導電部分,例如設備的金屬外殼、金屬構架等)通過保護線接地,可在設備發生接地故障時減少觸電危險。 保護中性線(PEN線)的功能:它兼有中性線(N線)和保護線(PE線)的功能。這種保護中性線在我國通稱為“零線”,俗稱“地線”。 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電網的的接地方式有三種五類,符號含義如下

9、: 第一個字母表示低壓系統對地關系:T表示一點直接接地,I表示所有帶電部分與大地絕緣,或經人工中性點接地。 第二個字母表示裝置的外露可導電部分的對地關系:T表示與大地有直接的電氣連接而與低壓系統的任何接地點無關,N表示與低壓系統的接地點有直接的電氣連接。 第二個字母后面的字母表示中性點與保護線的組合情況:S表示分開的,C表示公用的,C-S表示部分是公用的。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1、TN-C系統:圖2.4(a) TN-C系統 TN-C方式供電系統:它是用工作零線兼作接零保護線,可以稱作保護中性線,可用PEN表示,如圖所示。 TN-S方式供電系統 它是把工作零線N和專用保護線PE嚴格分開

10、的供電系統,稱作TN-S供電系統, 2、TN-S系統:圖2.4(b) TN-S系統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3、TN-C-S系統:圖2.4(c) TN-C-S系統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二)TT系統 TT方式是指將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直接接地的保護系統,稱為保護接地系統,也稱TT系統。 圖2.5 TT系統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三)IT系統IT方式供電系統在供電距離不是很長時,供電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一般用于不允許停電的場所,或者是要求嚴格地連續供電的地方,例如電力煉鋼、大醫院的手術室、地下礦井等處。地下礦井內供電條件比較差,電纜易受潮。運用IT方式供電系統,即使電源

11、中性點不接地,一旦設備漏電,單相對地漏電流仍小,不會破壞電源電壓的平衡,所以比電源中性點接地的系統還安全。 但是,如果用在供電距離很長時,供電圖2-6 IT系統線路對大地的分布電容就不能忽視了。線路對大地的分布電容就不能忽視了。2.1 2.1 電力用戶電力用戶2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礦山供電系統組成 煤礦地面降壓變電所的受電電源,一般來自電力系統的區域變電所或發電廠,經變壓器降壓后在配給煤礦各個用戶,組成煤礦供電系統。 變電所受電電壓為35110kV,視煤礦井型及所在地區電力系統的電壓而定。降壓后的電壓為310kV,經架空線或電纜向車間、井下變電所及高壓用電設備等供電,組成煤礦的高壓供電系統

12、;經車間和井下變電所再次降壓為380、660、1140V或更高電壓后,向低壓用電設備供電,又組成了各自的低壓供電系統。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 根據礦井及井田范圍、煤層埋藏深度、礦井年產量、開采方式、井下涌水量,以及開采的機械化和電氣化程度等不同,煤礦又分為深井和淺井兩大典型供電系統。 對于開采煤層深、用電負荷大的礦井,通過井筒將310kV高壓電經電纜送人井下,一般稱深井供電。 如煤層埋藏深度距地表為100150m,且電力負荷較小時,可通過井筒或鉆孔將低壓電經電纜直接送入井下,井下不需要開設專門的變電硐室,此種系統稱淺井供電。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 礦井供電的確定主要取決于井田的范圍、煤層埋

13、藏深度、開采方式、礦井的年產量、涌水量和井下負荷的大小等因素。 根據實際情況,也可采用上述兩種方式同時向井下供電。或開采初期采用淺井供電,后期采用深井供電方式。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一、深井供電系統 圖2-7所示為一典型深井供電系統,電源取自35kV電力網,經雙回輸電線路送至圖2-7 典型的深井供電系統礦井地面變電所。為了保證礦井供電可靠,這兩回輸電線路經過兩臺35/6kV的變壓器變壓后的電能分別接在6kV母線的兩段上,兩段母線上的電能再經高壓開關柜、電纜(或架空線)分別送至井上高壓負荷,如礦井提升設備、壓氣設備和通風設備等。對于一級負荷供電的兩回線路,必須分別連接在母線的兩段上,以確保任意

14、一段母線發生故障或檢修時,可從另一段母線上獲得電能。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第2章 工礦企業供電系統 圖2-7 典型的深井供電系統為了防止雷電對電氣設備的危害,各段母線均裝有避雷器。為了加強由變電所通過電纜直接供電電動機的防雷保護作用,在避雷器上接有電容器及提高功率因數用的電容器組,并分別接在兩段母線上。各段母線上的電壓互感器為三相五芯柱式,其二次電壓是供測量、監視及保護用的。變電所設有兩臺低壓變壓器,二次側為三相四線制結線,作為地面低壓動力及照明用。 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 井下供電的特征是高壓電能經過敷設在井筒中的電纜送至井下中央變電所,再經過配電裝置、電纜轉送到采區變電所(或移動變電站

15、)、主排水泵站等。由地面變電所引向井下中央變電所的電纜,為了限制井下短路容量,一般需串接電抗器,其根數不得少于兩條,當一條出現故障時,其余電纜應能承擔井下全部負荷。 為了保證供電可靠,井下中央變電所采用單母線分段,主排水泵應分別連接在母線的兩段上。井底車場附近硐室和巷道的低壓動力用電,由井下中央變電所內的降壓變電器供給。采掘機械的供電,由采區變電所內的降壓變壓器供給。井下架線式電機車的直流電源,是由中央變電所提供的6kV交流電經降壓整流后轉換而成。 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二、淺井供電系統 圖2-8為典型的淺井供電系統,該系統的供電方式是將井下各用電設備分區,分別由地面變電所通過井筒或鉆孔供電

16、。這種系統的特點是井下不設中央變電所,而是將地面變電所的380V或660V低壓電能直接通過電纜經井筒送到井底車廠配電所,供給車廠附近動力和照明。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圖2-8 淺井供電系統圖 采區負荷則由地面變電所的架空線將高壓電能送到采區地面后,一是經過鉆孔(用鋼管加固孔壁)中的高壓電纜送到采區變電所,降壓候供給采掘動力設備;二是由采區地面變電亭降壓后直接將1140V(660V)低壓電能經鉆孔中的電纜送到采區配電所。 淺井供電系統可以節省昂貴的高壓電器設備和高壓電纜,減少井下變電硐室的開拓量,比較經濟安全。其不足之處是設于采區地面上電器設備的安裝、運輸、維護、檢修不夠方便;采用低壓時,供電

17、范圍小,可供負荷小。礦井供電究竟采用哪種供電方式,應根據礦井的具體情況經技術比較后確定。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三、井下中央變電所圖2-9 井下中央變電所1、井下中央變電所的結線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 井下中央變電所是井下供電的樞紐,它擔負著向井下供電的重要任務,結線如圖2-9所示。圖2-9 井下中央變電所的結線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井下中央變電所主結線的特點:()單母線分段結線: 可靠性高,負荷大(獨立雙電源):對一二類負荷供電獨立電源:對二三類負荷供電()運行方式:母線采用分列運行。()適用情況;可靠性高、負荷大(獨立雙電源)、對一二類負荷供電。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 井下中央變電所

18、的高壓母線采用單母線分段結線方式,母線段數與井下電纜條數對應,各段母線通過高壓開關聯絡。正常時聯絡開關斷開,母線采用分列運行方式;當某條電纜檢修或故障停止運行時,母線聯絡開關閉合,保證對負荷的供電。 主排水泵是井下變電所的重要負荷,應保證其供電的可靠性。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應裝高壓水泵,每臺水泵用一條專用電纜供電。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對井下變電所、主排水泵和下山開采的采區排水泵的供電線路,不得少于兩回路;當任一回路停止供電時,其余回路應能擔負全部負荷。所以,為保證井下供電的可靠性,由地面變電所引到井下中央變電所的電纜數目不得少于兩回路,并分別引自地面變電所不同段

19、6(10)KV母線上。 水泵、采區用電、向架線電機車的硅整流裝置、井底車場低壓動力和照明用的配電變壓器,應均勻分配在各段母線上,防止由于母線故障造成大范圍停電,影響安全和生產。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2、井下中央變電所的位置和硐室布置確定井下中央變電所的位置時,應遵循以下原則:考慮上述條件,一般變電所設置在井底車廠附近,并與中央水泵房相鄰。有條件時還應與電機車用的變流所聯合建筑。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圖2-11(a) 井下中央變電所的位置及平面布置圖1副井井筒;2主井井筒;3中央變電所;4水泵房;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圖2-11(b) 井下中央變電所的位置及平面布置

20、圖5高壓開關柜;6硅整流器柜;7直流配電箱;8低壓配電裝置;9礦用變壓器;10-電纜溝10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四、采區變電所 采區變電所是采區供電中心,其任務一是將井下中央變電所送來的高壓電能變為低壓電能,配送至采掘工作面及附近用電設備;二是擔負向綜采、綜掘工作面移動變電站輸送高壓電能。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圖2-12(a) 采區變電所的位置及設備布置圖 1、2采區變電所;3采區絞車房; 2.2 礦山供電系統組成第2章 工礦企業供電系統 圖2-12(b)采區變電所設備布置圖 2.3 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3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一、綜采工作面

21、供電系統1、綜采工作面對供電系統的要求綜采工作面設備多,用電容量大,采區范圍廣,回采速度快。為此采區普遍采用移動變電站的供電方式,使高壓深入負荷中心,減少低壓供電電纜的長度,提高供電質量。電氣設備應有良好的保護裝置與指示裝置,一旦發生電氣事故,能立即切斷電源。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3、采用安全性較高的煤礦用阻燃型屏蔽電纜和雙屏蔽電纜。4、配電點應設有一定數量的備用啟動器與開關。5、真空磁力啟動器的控制回路應采用安全火花電路。6、電氣設備的安裝、移動和拆卸應方便。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2、綜采工作面的組成 高壓6(10)KV系統由高壓隔爆配電箱、高壓雙屏蔽監視型橡套電

22、纜、高壓電纜連接器和移動變電站組成。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 低壓1140V系統引自移動變電站二次側,由低壓饋電開關經由屏蔽電纜接至真空磁力啟動器,通過屏蔽電纜饋電給各用電設備。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礦井必須有井上、井下供電系統圖,圖中一般應注明變壓器、配電設備、信號裝置型號、電壓、主芯線截面積和長度等。綜采工作面供電系統如圖2-13所示。圖2-13 綜采工作面供電系統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3、新型供配電系統及設備的特點 隨著“一井一面”大型現代化礦井投入生產,綜采工作面設備向重型、大功率的方向發展,設備的裝機容量不斷增加。與此相適應的移動變電站和開關裝置也繼續向大容量、高電壓、組合化方向

23、發展。新型供配電系統及設備的特點如下: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入井電壓等級不斷提高,國內不少礦井采用10kV電壓入井并直接進入順槽,工作面供電設備電壓為3.3kV;國外入井電壓最高達12.5kV,工作面主要設備達5kV。變壓器容量不斷增大,國內的礦用隔爆型移動變電站容量達3150kW,二次電壓3.4kV。且中性點采用電抗器或經高阻接地方式,并與保護裝置配合,單相接地時的故障電流也不大。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變壓器一次側和二次側均采用六氟化硫或真空斷路器,并帶有可靠、靈敏的保護,如反時限過電流,短路、斷相、欠壓、浪涌、漏氣保護、漏電保護及漏電閉鎖等功能,并且可以指示和觀察斷路器的工作狀態及保護

24、動作的情況??刂崎_關向組合化、小型化方向發展。具有多回路,可同時控制多臺電機,礦井中已經使用的控制開關最多可配有10個出線單元,每個配出線均設有控制真空接觸器、保護裝置等等。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控制、保護、通訊等各部件廣泛采用計算機、PLC等可編程系統,取代了常規的以繼電器或半導體單元為控制器件的系統。不僅使結構簡單、便于控制方案多樣化、程序化,而且增強了相互間的通訊功能,便于組成信息網。控制系統抗干擾能力強,環境適應性好。同時系統多樣化、互相兼容,應急能力強。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二 、綜采工作面供電設備布置 1)綜采工作面供電高壓深入負荷中心。組成:采區配電所移動變電站工作面。設備布

25、置;(重點)2)工作面配電點 引入:停送電方便,設備多或距離采區變電所較遠。組成:采區變電所-工作面配電點方式。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 綜采工作面機電設備的布置應考慮運輸巷道斷面、頂底板地質情況以及瓦斯含量等因素,常見的布置方式分為4種。(1)方案大斷面單巷布置法 這種方案是現代化綜采供電的典型方案。通常將移動變電站、工作面配電開關、乳化液泵和噴霧泵站統一放置在平板礦車上,并布置運輸順槽可伸縮帶式輸送機的一側,隨著工作面的推進而推進。移動變電站一般設置在距工作面150300m處,工作面每推進100200m,變電站向前移動一次。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 這種方案的優點是供電距離短,低壓電纜電壓

26、損失小,液壓管路拉力損失小,設備移動方便。缺點是巷道斷面大,開拓量大,支護成本高。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2)方案小斷面雙巷布置法 將移動變電站、乳化液泵站和噴霧泵站都布置在單獨的輔助巷道內,每隔一定得距離,用聯絡巷與工作面運輸巷道連通,通過聯絡巷向運輸巷工作面供電。 這種方案適用于下一個工作面尚未回采,但其回風巷已經開拓完畢,這時就可在此巷布置上一工作面的移動變電站、配電開關和泵站裝置。這樣可以使運輸巷道斷面縮小,支護成本降低,適合于雙巷掘進的開拓系統。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圖2-14 綜采工作面設備布置1-刮板輸送機;2-采煤機;3-破碎機;4-轉載機;5-帶式輸送機;6-液壓支架;7

27、-軌道;8-乳化液泵;9-配電開關組;10-移動變電站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3)方案定點布置法 將供電供液設備安裝在離工作面較遠的短石門或硐室內,并隨工作面的推進而多次移動。這種方法適合于頂板比較破碎,巷道維護困難同時走向長度和工作面長度不太長的工作面。 其優點是投資小,維護方便。圖2-15 綜采工作面設備布置1-運輸大巷;2-短石門;3-斜巷;4-移動變電站;5-泵站;6-運輸巷;7-回風巷;8-帶式輸送機;9-轉載機;10-破碎機; 11-液壓支架;12-采煤機;13-刮板輸送機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4)其他方案 對于低瓦斯礦井的綜采工作面供電的移動變電站,配電開關和泵站,可以設置

28、在回風巷,也可以設置在進風的運輸巷與回風巷各設一部分。對于放頂煤綜采支架后的刮板輸送機等設備的配電點與移動變電站,有的可設置在回風巷內。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三、綜掘工作面供電系統 掘進工作面是獨頭巷道,容易發生瓦斯聚集,除了具有綜采工作面供電系統的要求外,其主要特點是安裝使用局部通風機供風。根據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對于低瓦斯的礦井掘進工作面的局部通風機,可采用裝有選擇性漏電保護裝置的供電線路供電,或與采煤工作面分開供電。對于瓦斯噴出區域,高瓦斯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礦井中,掘進工作面的局部通風機的供電必須設有專用變壓器、專用開關、專用線路供電。若采用有選擇性漏電保護裝置的供電線路時,必須設有專人

29、每天檢查一次,保證局部通風機的可靠運行。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 使用局部通風機供風掘進工作面的電氣設備裝有風電閉鎖和瓦斯電閉鎖。以保證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轉或掘進巷內瓦斯濃度超限時,能自動切斷巷道中供風區域內電氣設備電源,防止瓦斯聚集引起爆炸事故的發生。 瓦斯電閉鎖是指掘進工作面中設置的瓦斯檢測儀,當探測到瓦斯超過規定濃度時,具有可自動停掉動力電源,只有瓦斯降低到規定限度(甲烷1%,二氧化碳1.5%)以下時方可送電的閉鎖裝置; 風電閉鎖是指只有在通風機正常通風的條件下,掘進工作面的動力電源才能正式送電。一旦停風,工作面內動力電源切斷,人員及時撤出。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 風電閉鎖的作用是確保掘

30、進動力設備工作前應先通風吹散瓦斯,當瓦斯含量降到0.5%以下時,再開掘進動力設備;由于故障原因局部通風機停止通風時,掘進動力也同時停電,這樣可防止由于電火花或機械火花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 風電閉鎖是利用控制局部通風機的磁力啟動器與控制掘進動力設備的控制開關間連鎖控制來實現,也可用接在局部通風機負荷電纜上開停傳感器、監控分站或斷電儀控制掘進工作面動力設備的電源。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 瓦斯電閉鎖的作用是當瓦斯噴出量大時局部通風機不能將其及時吹散或稀釋時,則瓦斯監控系統對掘進工作面動力電源實行閉鎖。當瓦斯濃度達到1%時,瓦斯監控器發生警報;當瓦斯含量達到1.5%時,立即切斷掘進工作面的動力電源,

31、防止電火花和機械火花引起的瓦斯爆炸。 瓦斯電閉鎖是利用瓦斯傳感器將物理信號轉變為電信號,經過監控分站調制后,經瓦斯斷電儀使控制掘進動力設備總開關斷電。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 在實際生產中掘進工作面移動變電站及配電開關布置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將供配電設備的平板礦車放置在巷道一側,距工作面80100m處,隨工作面的推進而移動;另一種是集中布置在掘進巷道口進風巷處。究竟采用哪一種,根據現場地質情況、掘進機電功率和供電距離來決定。 使用局部通風機的掘進工作面不得停風,因檢修、停電等原因停風時,必須撤出人員、切斷電源。恢復通風前,只有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m內風流中的瓦斯含量不得超過0.5%時,方可

32、人工開動局部通風機。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煤礦井下的幾個場景礦井下水平大巷2.3采掘工作面供電系統煤礦井下的一些機電設備液壓支架采煤機皮帶運輸機刮板輸送機通風機2.4井下供電安全的要求與規章制度一、煤礦安全規程對井下供電的要求向井下供電的電源不得少于兩回路,當任一回路發生故障停止供電時,另一回路應能擔負礦井全部負荷。 供電線路運行方式分為:兩回路分列運行方式和一回路運行時,另一回路必須帶電備用方式,以保證供電的連續性。2.4井下供電安全的要求與規章制度42.4井下供電安全的要求與規章制度嚴禁將井下供電變壓器或井下變壓器的中性點直接接地。 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向井下供電變壓器或井下變壓器的中性點

33、嚴禁直接接地。這是因為變壓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供電方式,雖然一臺變壓器可以輸出兩種電壓,并且發生單相接地時非故障相的對地電壓不大于相電壓等優點,但與中性點不接地供電方式相比較,仍存在如下主要問題:2.4井下供電安全的要求與規章制度當發生觸電事故后,通過人身觸電電流為相電壓與人身電阻的比值,其電流遠遠超過人身安全極限電流。 單相接地短路電流太大,容易引起供電設備和電纜損壞或爆炸著火事故;同時接地點產生電弧,容易引起瓦斯和煤層爆炸事故和引起電雷管先期引爆事故。采用電壓器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的供電方式主要用在由地面向井下供電變壓器上,是防止礦井高壓電網的單相接地電流超過20A時,將在接地故障點出現斷續

34、電弧引起電火災和電雷管超前引爆事故。2.4井下供電安全的要求與規章制度 礦井低壓電網中實際采用的是人為中性點的接地方式,在于補償人體觸電后通過人體的電流,減小觸電的危險。經由地面架空線路引入井下的供電線路,必須在入口處裝設防雷電裝置,接地電阻不得大于5,兩接地極間距離應大于5m;通訊線路必須在入井處裝設熔斷器和避雷器,接地電阻不得大于1。其目的在于防止地面雷電波及井下引起瓦斯、煤塵及著火危害。電器設備在入井前,應檢查“差別品合格證”、“防爆合格證”、“煤礦產品安全標志(MA)”及安全性能。2.4井下供電安全的要求與規章制度二、安全用電作業制度 安全用電作業制度是保證安全用電、職工人身安全和減少

35、或杜絕電氣事故、促進安全生產、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保證。井下安全作業主要制度如下:(1)停送電制度(2)工作票制度(3)工作許可制度(4)高壓操作、試驗與監護制度(5)三無、四有、兩齊、三全、三堅持制度(6)井下電氣十不準制度2.4井下供電安全的要求與規章制度(1)停送電制度 為了保證安全用電,防止人身觸電,電氣設備在進行檢修、搬遷等作業時,必須遵守停電、驗電、放電、裝設接地線、設置遮攔和懸掛標示牌等規定程序,嚴禁帶電作業。 電氣設備在進行停電檢修時,必須嚴格執行誰停電、誰送電的制度,中間不得換人,嚴禁約時停、送電。2.4井下供電安全的要求與規章制度(2)工作票制度 對井下高壓電氣設備進行檢修及

36、對重要線路和工作場所進行停、送電時,都必須執行工作票制度,工作票上包括工作地點、工作內容、工作起止時間、工作負責人、工作許可人、工作人員的姓名、注意事項和安全措施等。2.4井下供電安全的要求與規章制度(3)工作許可制度 對井下高壓電氣設備必須經礦生產調度的許可方能進行檢修操作,對采區內的機電設備進行檢修時,一般由采區自行決定,但影響較大時,應征得礦生產調度的同意。 在井下搬遷或增減電氣設備時,必須經過電器管理部門審批,在具體進行各項檢修時、操作時,還必須得到工作現場值班人員的許可。2.4井下供電安全的要求與規章制度(4)高壓操作、試驗與監護制度 在進行井下高壓操作時,應由操作人員填寫操作票,操作票中應寫明操作設備及操作順序。操作人員必須使用經過合格檢驗的專用絕緣工具,堅持一人操作,一人監護的制度。 在井下實驗時,必須有瓦斯檢測員在場檢查,只有瓦斯含量在1%以下時,才允許試驗和放電。試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