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體”的形成及影響_第1頁
“永明體”的形成及影響_第2頁
“永明體”的形成及影響_第3頁
“永明體”的形成及影響_第4頁
“永明體”的形成及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永明體”的形成及影響 “永明體”的形成及影響撰文/林家驪在我國詩歌發展史上,南朝詩歌很值得注意。雖然這一時期詩歌反映的社會現實比較狹窄,然而在藝術形式和寫作技巧方面則有重要的進展,為唐詩的繁榮準備了條件。而在南朝詩歌發展的三個階段瞄p元嘉體、永明體、宮體詩)中,尤應注意“永明體”?!坝烂黧w”亦稱“新體詩”,這種詩體要求嚴格四聲八病之說,強調聲韻格律,對“近體詩”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一、“永明體”詩產生的時代背景“永明體”詩的產生,是有其歷史背景的。首先,南齊永明年間(483493),社會政治相對穩定,經濟比較繁榮,為作家們潛心公創作,鉆研聲律和詩歌創作規律提供了良

2、好的物質條件。永明是齊武帝蕭賾的年號。蕭賾自幼跟隨其父齊高帝蕭道成東征西討,擔任過縣州郡的地方長官,有比較豐富的統治經驗。他奶多歲繼位作皇帝時,已經相當成熟。即位后,特別注意調節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以及和北齊政權的矛盾,又注意調和統治階級內部的關系。因此,他在位的11年間,社會比較穩定,生產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士民富庶。南齊書·良政傳序說:“永明之世,十許年中,百姓無雞鳴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聲舞節,袨服華妝,桃花綠水之間,秋月春風之下,蓋以百數。”作者蕭子顯是南齊宗室,雖然不無溢美之詞,但多少反映了當時的現實。其次,統治階級對文學的重視以及文學集團的活動,大大促進了詩歌

3、創作的繁榮和寫作技巧的提高。南朝從劉宋以來,文學的獨立性大大加強,元嘉十六年(440),宋文帝在儒學、玄學、史學三館外,別立文學館;嗣后,宋明帝立總明觀,分儒、道、文、史、陰陽為五部。從此,文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與經史等分開來了。幾十年間,經幾代人的不斷努力,終于將文學從封建統治的附庸地位中解放出來,使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到了南齊永明年間,由于統治階級的重視,文士們經常受到統治集團高層人物的征召而集中到他們的門下,除擔任一定工作之外,還集體進行文學創作,切磋技藝,共同探索文學內部的發展規律,為文學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據史籍記載,永明年間至少有四個比較大型的文學集團的存在,依據其成立時間的先

4、后順序,依次是:衛軍將軍王儉集團、竟陵王蕭子良集團、豫章王蕭疑集團、隨王蕭子隆集團。其中蕭子良集團存在的時間最長,人數最多,規模最大,影響也最大?!坝烂黧w”詩人絕大多數出自該集團。當然,文學集團之間的人員也是可以流動的,比如謝跳朓、蕭衍在永明八年后先后轉入隨王蕭子隆集團,隨府到荊州去了。再次,佛教活動的大盛,導致了“四聲”的確立和“聲律論”的產生。南朝佛教盛為流行的情況,典籍常見,此處不贅。唯因佛經之轉讀而導致四聲的確立事須加以說明。在四聲論創立之前,李登撰聲類、呂靜著韻集均用五聲命字,唐封演聞見記說:“魏時有李登者,撰聲類十卷,凡一萬一千五百二十字,以五聲命字,不立諸部?!蔽簳?#183;江

5、式傳論到呂靜韻集,指出這五聲是“富商角徴羽各為一篇”的,看來是由音樂的五聲轉化過來的。到了宋末,始有四聲之名。文鏡秘府論天卷引隋人劉善經四聲指歸云:“宋末以來,始有四聲之目。沈氏乃著其譜論,云起自周颙。”南史·閡颙傳說:“颙始著四聲切韻行于時。”封演聞見記說:“周颙好為體語,因此切字皆有紐,紐有平上去入之異。永明中,沈約文詞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聲譜。王融、劉繪、范云之徒,皆稱才子,慕而扇之,由是遠近文學,轉相祖述,而聲韻之道大行?!标愐断壬穆暼龁栒撌隽怂穆暜a生之因,認為這是從轉讀佛經之三聲轉化而來的:“以除去本易分別、自為一類之入聲,復分別其余之聲為平上去三聲,綜合通計之,適為

6、四聲也。但其所以列其余之聲為三者,實依據及摹擬中國當日轉讀佛經之三聲。而中國當日轉讀佛經之三聲又出于印度古時聲明論之三聲也?!边@確是不易之卓見。賦和小說在佛教的影響下開拓了內容和題材,而洛神賦則是用具體生動的形象完整表現賦的內容的杰出代表。二、竟陵王西邸學士與永明聲律論的產生“永明體”詩的主要特點是講求聲律,因此,說到“永明體”詩,不能不談及永明聲律論3說起永明聲律論,又不能不談及竟陵王蕭子良文學集團。蕭子良,字云英,齊武帝蕭賾的次子,太子蕭長娥同母弟,南齊書。卷四十和南史卷四十四有傳,生于宋孝武帝大明四年(側)。武帝即位,封為竟陵郡王,都督南竟、競、徐、青、冀五州,任征北將軍、南競州刺史。永

7、明二年起,先后擔任護軍將軍、司徒、尚書令、都督揚州諸軍事、揚州刺史、中書監、太傅等職。隆昌元年(494)夏四月卒,年35。蕭子良門下文士甚眾,永明五年開雞籠山西邸,游者更多,其中著名者為“竟陵八友”:沈約、謝朓、王融、蕭衍、任隨、范云、蕭琛、陸倕。梁元帝蕭繹金樓子·說蕃篇說:“竟陵王蕭子良,開私倉賑貧民,少有清尚,禮才好士,居不疑之地,傾意賓客,天下才學,皆游集焉。善立勝事,夏月客至,為設瓜飲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貴辭翰,皆發教抄錄。居雞籠山西鄖,集學士抄五經百家,依皇覽例,為四部要略千卷。招致名僧,講論佛法,造經唄新聲,道俗之盛,江左未有也?!边@里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段話。

8、陳寅格先生四聲三問說:“南齊武帝永明七年二月二十日竟陵王子良大集善聲沙門于京邸,造經唄新聲,實為當時考文審音之一大事。在此略前之時,建康之審音文士及善聲沙門討論研求必已甚眾而且精。永明七年竟陵京邸之結集不過此新學說研求成績之發表耳。此四聲說之成立所以適值南齊永明之世,而周頤沈約之徒又適為此新學說代表人之故也。”他認為永明聲律論是竟陵王門下文士們的集體創造,周颙、沈約是這一新學說的代表人物。永明聲律論的基礎是辨析四聲,以上周、沈之書即是辨聲的著作。然而周頤的四聲切韻、沈約的四聲譜今已不傳,即令有人認為日僧空海文鏡秘府論天卷中的調四聲譜是沈約原書中的一部分,亦只有吉光片羽了。今天我們要了解永明聲律

9、論,沈約的宋書·謝靈運傳論有一段話倒很值得研究:“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后須切響。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妙達此旨,始可言文。”這是沈約自己說的有關聲律的一段很重要的文字。“由乎玄黃律呂”二句,是說顏色聲音各隨物所適宜;“欲使宮羽相變”四句,是說應使高低輕重不同的字音互相間隔運用,使語音具有錯綜變化、和諧悅耳之美。所謂“浮聲”、“切響”,指字音的聲調不同。大約浮聲是指平聲,切響是指上、去、入三聲,即后人所謂的厭聲。浮聲切響,大概同于文心雕龍·聲律篇的“聲有飛沈”的說法。聲律篇說:“凡聲有飛沈,響有

10、雙疊。沈則響發而斷,飛則聲飏不還?!秉S侃文心雕龍札記解釋為:“飛為平清,沈謂仄濁。一句純用仄濁或一句純用平清,則讀詩亦不便,所謂沈則響發而斷,飛則聲腸不還也?!边@個說明是比較可信的。沈約要求“若前有浮聲,則后須切響”,就是規定平聲與上去入三聲,必須間隔運用,取得聲調的變化流美,和諧動聽,避免劉韶所說的“沈則響發而斷,飛則聲陋不還”的毛病?!耙缓喼畠取彼木?,和南史,陸厥傳的“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意思相同,都是強調五言的一句和一聯中的字音必須有變化。沈約所說的“八病”,就是這四句的具體注腳。所謂“八病”,是指在創作中區別四聲、具體運用時應當避免的八種弊病:平頭、上尾、蜂腰、鶴膝

11、、大韻、小韻、旁紐(大紐)、正紐(小紐)。按照八病的嚴格規定,就能做到“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了。關于沈約的“八病”說是有爭議的,因南史·陸厥傳只提到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四種名稱,鐘嶸詩品序只提到蜂腰、鶴膝兩種,全部八種名稱到了宋代李淑詩苑類格才見,因此招致后人的懷疑。但考沈約定八病之說,唐人頗多稱述。如盧照鄰南陽公集序說:“八病愛起,沈隱侯永作拘囚?!别ㄈ辉娛秸f:“沈休文酷裁八病,碎用四聲?!碧拼帻R梁近,這種說法應當是可信的。又文鏡秘府論天卷引沈約答甄公論說:“作五言詩者,善用四聲,則諷詠其流靡:能達八體,則陸離而華潔?!倍丈蘸N溺R秘府論西卷述及病犯時,有

12、“八體、十病、六犯、三疾”諸名,知八體即八病,可知沈約自己也提到八病。八病中i前四病是聲調方面的忌病,后四病則是聲母和韻母方面的忌病?!八穆暟瞬 ?,是永明聲律論的主要內容。永明聲律論形成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鐘嶸詩品序言及此事時說:“王元長創其首,謝朓、沈約揚其波。三賢咸貴公子孫,幼有文辯。于是士流景慕,務為精密,襞積細微,專相陵架。”梁書·庾肩吾傳也說:“齊永明中,文士王融、謝朓、沈約文章始用四聲,以為新變。至是轉拘聲韻,彌尚麗靡,復逾于往時?!弊阋姰敃r文壇上講求聲律的風氣之盛。三、永明詩人的創作及“永明體”詩的特征永明詩人,不僅有理論,而且還有大量的詩歌創作。南齊書·

13、陸厥傳說:“永明末,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瑯研王融以氣類相推毅,汝南周颙善識聲韻,約等文皆用宮商,以平上去入為四聲,以此制韻,不可增減,世呼為水明體?!鄙蚣s著名詞人李煜詞中有“沈腰潘鬢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約?!坝烂黧w”的代表作家,歷來認為是沈約、謝朓、王融三人。沈約的詩數量最多,而且他在理論上的闡述代表著“永明體”的主張,但實際創作成就不如謝朓。謝朓的詩風上承曹植,善于以警句發端,在寫景抒情方面,兼取謝靈運、鮑照兩家之長,而避免了艱澀之弊。謝朓的五言詩,今存130多首,其中新體詩占三分之一左右。這些詩都已具有五言律詩的雛型,只是有用仄聲作韻的。句和篇的聲律還不確定。盡管他的這些詩篇在

14、聲律上還表現得有些混亂,但也可看到已漸有了些眉目。如其離夜詩:玉繩隱高樹,斜漢耿層臺,離堂華燭盡,別幌清琴哀。翻潮尚知恨,客思渺難裁,山川不可盡,況乃故人杯。這首詩的四聯,其中除了“高”、“知”二字應仄而平外,就每一聯看來,聲律都幾乎合格了,只是各聯之間尚未能粘著。宋嚴羽滄浪詩話對謝朓評價很高,說:“謝眺之詩,已有全篇似唐人者?!敝x朓詩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于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沈約也作過不少好詩,如賜范安成詩: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詩寫得淺顯易懂,明

15、白如畫,最后一聯化用了韓非子中所載戰國時人張敏與高惠友善,張想念高,夢中往尋,中途迷路而返的典故,巧妙貼切而不露斧鑿痕跡,體現了沈約提出的作詩要“三易”即“易見事”(事即典故)、“易識字”、“易讀誦”的主張。讀謝朓、沈約、王融等人的新變體詩,以律詩形式的標準來衡量,其中許多都已步到接近成熟的邊緣,即可作為律詩形式完成過程中的雛型看待。沒有這些雛型,是無由獲得最后的定型的。再看絕句,那些從東晉到南朝的民歌,都已是風格清新的五絕,只是在聲律上純任自然,不合標準罷了。文人也寫過一些,但藝術境界不高。到了永明詩人手里,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這一時期,首先在五絕上表現出卓越成就的還是謝朓和沈約。謝朓有同

16、王主簿有所思:“佳期期未歸,望望下鳴機。徘徊東陌上,月出行人稀。”沈約的五絕如和劉中書仙詩二首之二:“殊庭不可及,風熛多異色。霞衣不待縫,云錦不須織。”二詩都以極精約的語言,構造出一片雋永的意象,在藝術風格上已達到唐人這一詩體的高境,只是上下兩聯都未粘著,故仍應看作古體詩。除了以上三人之外,范云、丘遲等人也都寫過不少好詩,詩風也近于謝、沈。到梁代才成名的何遜、吳均、柳惲和劉孝綽等人也都各自成家。何遜詩風也接近謝朓,吳均較有古氣,很具特色。八友之一、后成了梁朝開國皇帝的蕭衍也寫過一些清麗可讀的詩歌,但不贊成“四聲八病”之說。綜上所述,“永明體”詩的特征如下:第一,講求聲律,用韻已相當考究,其主要表現為押平聲韻者居多,押本韻很嚴,至于通于通韻,很多已接近唐人。第二,詩的篇幅已大大縮短,句式漸趨于定型,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第三,講求寫作技巧,講求駢偶、對仗,律句已大量出現,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詩中。第四,革除了劉宋時元嘉體詩癡重板滯的風氣,追求流轉圓美和通俗易懂的詩風。第五,講求詩首尾的完整性,講求構思的巧妙,追求詩的意境,寫景抒情有機地融為一體。四、“永明體”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在“永明體”以前,詩壇上流行的是“古體詩”,亦稱“古詩”、“古風”,每篇句數不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