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解決問題_第1頁
第一單元解決問題_第2頁
第一單元解決問題_第3頁
第一單元解決問題_第4頁
第一單元解決問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學內容】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教學目的】知識與才能: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詳細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根本含義。2.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3.知道小括號的作用。4.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才能。5.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才能。過程與方法:發現法,問題教學法,研究性學習,小組合作等方法。情感與態度: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考慮等良好的學習習慣。2.培養學生結合生活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3.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教學重難點

2、】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不只是單純的計算題有不同的算法,對于一個實際問題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較喜歡的方法。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并理解小括號的作用。【教具準備】口算卡片,課本插圖。【課時按排】本單元可用4課時進展教學。1.看木偶戲【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4頁例1。【教學目的】知識與才能1.使學生能從詳細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才能。2.通過解決詳細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3、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課前準備】教科書第13頁游樂園情境放大圖片【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1.談話: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么?2.出示游樂園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老師適當啟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二、探求新知1.利用木偶戲場景插圖。談話:看到這個畫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自由發言。老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板書:如今看戲的有多少人?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談話: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組交流討論。1應該怎樣計算如今看戲的有多少人?2獨立考慮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4、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122+13=35人222-6=16人35-6=29人 16+13=29人5.觀察比較兩種方法的聯絡。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如今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6.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該怎么辦?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板書:122+13-6 222-6+1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小結。三、穩固應用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

5、,老師結合題目的詳細內容,適當浸透思想教育。3.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四、全課總結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課有哪些收獲。2.老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板書設計】122+13=35人222-6=16人35-6=29人 16+13=29人22+13-6=29人 22-6+13=29人2.買面包【教學內容】教材第5頁例2【教學目的】知識與才能:1.使學生能從詳細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2.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并理解小括號的作用。過

6、程與方法:合作-探究情感與態度: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才能。2.通過解決詳細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課前準備】教科書第5頁游樂園情境放大圖片【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1、談話:同學們都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買過面包,今天老師也帶大家去買一次面包。2、出示買面包的情境圖,“你能從圖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有關的數學問題?二、探究新知1、利用買面包場景插圖。讓學生自由說出從圖中給出的信息,知道了什么?談話:看到這個畫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自由發言。老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提示:如今還剩多少個面包?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7、談話: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組交流討論。1應該怎樣計算如今還剩多少個面包?2獨立考慮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154-8=46個28+22=30個46-22=24個 54-30=24個5.觀察比較兩種方法的聯絡。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如今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有什么不同。6.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該怎么辦?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154-8-222能不能列成54-8+22?小組里討論?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老師今天能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括號,把2中的算式“54-8+22變成“54

8、-8+22,就可以了。這樣我們就可以先算8+22,然后再算54-30。大家說說括號在這里起什么作用?8.小結。三、穩固應用1.練習一的第2、3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2、請學生嘗試解決第5題。有困難時給學生以啟發。3.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四、全課總結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課有哪些收獲。2.老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板書設計】154-8=46個28+22=30個46-22=24個 54-3

9、0=24個54-8-22=24個 54-8+22=24個3.蹺蹺板【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9頁例3。【教學目的】知識與才能:1.使學生能從詳細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才能。2.通過解決詳細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課前準備】教科書第89頁蹺蹺板樂園情境放大圖片【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1.談話: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么?2.出示蹺蹺板樂園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

10、力吸引到畫面上來。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老師適當啟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玩蹺蹺板?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二、探求新知1.利用蹺蹺板場景插圖。談話:看到這個畫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自由發言。老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板書:如今玩蹺蹺板的有多少人?圖中有多少人?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談話: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組交流討論。1應該怎樣計算如今玩蹺蹺板的有多少人?圖中有多少人?2獨立考慮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12×6=12人24×3=12人12+7=19人12+7=1

11、9人35.觀察比較解題方法的聯絡。明確解題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玩蹺蹺板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6.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該怎么辦?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板書:12×6+724×3+7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小結。三、穩固應用1.第9頁的做一做,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2.練習二的第1、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老師結合題目的詳細內容,適當浸透思想教育。3.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課學習的知

12、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四、全課總結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課有哪些收獲。2.老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板書設計】12×6=12人 24×3=12人12+7=19人 12+7=19人2×6+7=19人 4×3+7=19人4.整理復習【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11頁2、3、5。【教學目的】知識與才能:1.使學生能從詳細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13、、解決問題的才能。2.通過解決詳細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課前準備】教科書第1011題圖。【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1.談話:同學們,看看第10頁第2題中小白兔們在干什么?你最喜歡說什么?2.出示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白兔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二、探求新知1.利用木偶戲場景插圖。談話:看到這個畫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自由發言。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談話: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組交流討論。1應該怎樣計算?2獨立考慮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

14、法。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小結。三、穩固應用1.說說生活中你理解的哪些事與這幾節課的內容相似,把它編成一道應用題。2、請學生嘗試解決第5題。有困難時給學生以啟發。我國古代的讀書人,從上學之日起,就日誦不輟,一般在幾年內就能識記幾千個漢字,熟記幾百篇文章,寫出的詩文也是字斟句酌,瑯瑯上口,成為滿腹經綸的文人。為什么在現代化教學的今天,我們念了十幾年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大學生,竟提起作文就頭疼,寫不出像樣的文章呢?呂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鋒利地提出:“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差,中學語文畢業生語文程度低,十幾年上課總時數是9160課時,語文是2749課時,恰好是30%,十年的時間,二千七百多課時,用來

15、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尋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無物。特別是寫議論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學生都知道議論文的“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也通曉議論文的根本構造: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但真正動起筆來就犯難了。知道“是這樣,就是講不出“為什么。根本原因還是無“米下“鍋。于是便翻開作文集錦之類的書大段抄起來,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參考作文書就很難寫出像樣的文章。所以,詞匯貧乏、內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學生作文的通病。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單在布局謀篇等寫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須認識到“死記硬背的重要性,讓學生積累足夠的“米。四、全課總結唐宋或更早之前,針對“經學“律學“

16、算學和“書學各科目,其相應傳授者稱為“博士,這與當今“博士含義已經相去甚遠。而對那些特別講授“武事或講解“經籍者,又稱“講師。“教授和“助教均原為學官稱謂。前者始于宋,乃“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科目的講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晉武帝時代即已設立了,主要協助國子、博士培養生徒。“助教在古代不僅要作入流的學問,其教書育人的職責也十清楚晰。唐代國子學、太學等所設之“助教一席,也是當朝打眼的學官。至明清兩代,只設國子監國子學一科的“助教,其身價不謂顯赫,也稱得上朝廷要員。至此,無論是“博士“講師,還是“教授“助教,其今日老師應具有的根本概念都具有了。要練說,先練膽。說話膽小是幼兒語言開展的障礙。不少幼兒當眾說話時顯得害怕:有的結巴重復,面紅耳赤;有的聲音極低,自講自聽;有的低頭不語,扯衣服,扭身子。總之,說話時外部表現不自然。我抓住練膽這個關鍵,面向全體,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兒建立和諧的語言交流關系。每當和幼兒講話時,我總是笑臉相迎,聲音親切,動作親昵,消除幼兒畏懼心理,讓他能主動的、無拘無束地和我交談。二是注重培養幼兒敢于當眾說話的習慣。或在課堂教學中,改變過去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的教學形式,取消了先舉手后發言的約束,多采取自由討論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