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第一章 經絡總論經絡總論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目的和要求 1.掌握經絡及經絡學說的含義2.熟悉經絡學說的形成。3.掌握經絡系統的組成。 4.掌握十二經脈的含義及特點。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難點1.經絡及經絡學說的含義。2.經絡系統的組成。3.十二經脈的含義及特點。一、經絡的概念一、經絡的概念 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的通道,包括經脈和絡脈。經絡是“經”和“絡”的統稱。“經”,即路徑、主干,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干;“絡”,即網絡、分支,絡脈是經脈別出的分支。 經脈和絡脈的主要區別 經脈脈絡意義路徑網絡經 絡 中 的地位主干部分分支分布縱行的(直大深長)主要是橫行(橫小淺短)深度深淺數量少,有一定數目
2、除十五絡脈外多無具體數目功能上主導作用,是氣血運行的通道補充作用、紐帶作用起滲濡灌注氣血的作用經絡系統和經氣 經絡系統是由經脈絡脈相互聯系、彼此銜接而構成的體系。 所謂經氣,即經絡之氣,包括經絡運行之氣及其功能活動。 經絡學說 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系的一種理論學說。它是中醫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導中醫各科的臨床實踐,尤其在針灸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經絡學說的形成和發展二、經絡學說的形成和發展 、經絡學說的形成 1).對針灸等刺激的感應和感覺傳導現象的觀察 二、經絡學說的形成和發展二、經絡學說的形成和發展2).對腧穴功效的總結 3).
3、對體表病理現象的推理 4).受解剖生理知識的啟發 5).氣功練習者的“內景隧道”體驗 經絡學說的發展 1). 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中有關經脈的記載 2).內經中經絡學說的形成 3).難經對經絡學說的貢獻 4)內經、難經以后經絡學說的發展 三、經絡系統的組成三、經絡系統的組成 經絡系統主要由經脈、絡脈兩大部分組成,概括為“四十二,一十五,奇經八脈浮孫數”。 “四十二”指十二經脈、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一十五”指十五絡脈。(一)十二經脈 1、概念 即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的總稱。它們是經絡系統的主體,所以又稱為“正經”。 經脈的命名A以陰陽、手足、臟腑來命名,如十二經脈、十二
4、經別、十二經筋,(手太陰肺經)。B以穴位來命名,如十五絡脈。C以特殊名稱來命名,如十二皮部。 十二經脈的命名 A臟腑 十二經脈與內部臟腑有特定的聯系,用“屬”、“絡”來概括。 B手足 根據十二經脈循行主要經過上肢或下肢,分為“手經”“足經”。 C陰陽 臟為陰,腑為陽;內為陰,外為陽。十二經脈的命名 “陰陽”再分為“三陰”、“三陽”,即“太陰”、“少陰”、“厥陰”與“陽明”、“少陽”、“太陽”。“三陰”“三陽”之間有對應關系,即太陰與陽明、少陰與太陽、厥陰與少陽。 3、十二經脈的在體表的分布規律 A 在四肢的分布與臟腑的位置有關 B 在頭部的分布規律 C 在軀干部的分布規律 4、十二經脈表里屬絡
5、關系 手太陰肺經(里) 手陽明大腸經(表)足陽明胃經(表) 足太陰脾經(里)手少陰心經(里) 手太陽小腸經(表)足太陽膀胱經(表) 足少陰腎經(里)手厥陰心包經(里) 手少陽三焦(表)足少陽膽經(表) 足厥陰肝經(里)5、 十二經脈總的循行規律十二經脈的循行方向是: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 頭 胸 手 足十二經脈的交接規律 1、相表里的陰經與陽經在手足末端交接。2、同名的陽經與陽經在頭面部交接。3、相互銜接的陰經與陰經在胸中交接。十二經脈銜接、流注表中焦手太陰肺經(食指端交接)手陽明大腸經(鼻旁交接)足陽明胃經(足大趾內端交接)足太陰脾經(心中
6、交接)手少陰心經(手小指端交接)手太陽小腸經(目內眥交接)足太陽膀胱經(足小趾端交接)足少陰腎經(胸中交接)手厥陰心包經(無名指端交接)手少陽三焦經(目外眥交接)足少陽膽經(足大趾外端交接)足厥陰肝經(肺內交接)手太陰肺經十二經脈的主要特點 1、有陰陽表里的配合關系,共6組。2、經脈與臟腑直接聯系。3、有比較完整的病候記載。4、有五行屬性。5、均有本經自己的腧穴。6、與臟腑的聯絡關系 特點1、聯系臟腑最多的經脈是腎經(屬腎、絡膀胱、上貫肝、入肺中,絡心)。2、與胃有關的經脈有胃經(屬胃)、脾經(絡脾)、肺經(還循胃口)、小腸經(抵胃)、肝經(夾胃)共五條。3、與肺有關的經脈有肺經(屬肺)、大腸
7、經(絡肺)、心經(上肺)、腎經(入肺中)、肝經(注肺)共五條。4、與心有關的經脈有心經(屬心)、小腸經(絡心)、脾經(流注心中)、腎經(絡心)共四條。經脈與五官的聯絡關系到達眼部的經脈有6條: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膽經、肝經。到達舌部的經脈有2條:脾經、腎經。到達耳部的經脈有3條:膀胱經、三焦經、膽經。經絡總論2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目的和要求1、掌握奇經八脈的含義、特點及作用。2、熟悉十五絡脈的含義、特點及作用。3、熟悉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的含義、特點及作用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難點 1.奇經八脈的含義及作用,尤其是任脈、督脈及沖脈的含
8、義及作用。2.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十五絡脈的含義、特點和作用。 一、奇經八脈一、奇經八脈 1、概念 奇經八脈指別道奇行的經脈。包括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 “一源三歧”、 “十四經”“一源三歧”:八脈中的督脈、任脈、沖脈皆起于胞中,同出于會陰,稱為“一源三歧”“十四經”:任、督2脈各有其所屬腧穴不同,后者與十二經相提并論,合稱為“十四經”。 2、奇經八脈的特點: 奇經與臟腑不發生直接絡屬聯系。奇經八脈雖別道奇行,但它有一定的整體性。 奇經無表里配合關系,但卻陰陽互根。除任、督2脈外,無自己的專穴。 3、奇經八脈作用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系。 對十二經脈
9、氣血有著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 統率、主導作用。主持生殖、影響衰老。 與足少陰經相并上行,環繞口唇,且與任、督、足陽明等有聯系小腿內側,并足太陰、厥陰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脈足跗外側,并足少陽經上行,至頸后會合于督脈。陽維脈足跟外側,伴足太陽等經上行,至目內眥與陰蹺脈會合陽蹺脈調節肢體運動,司眼瞼開合 足跟內側,伴足少陰等經上行,至目內眥與陽蹺脈會合陰蹺脈調節六陰經經氣調節六陽經經氣 陰維脈涵蓄十二經氣血,故稱“十二經之海”沖脈約束縱行軀干的諸條經脈起于脅下,環腰一周,狀如束帶帶脈調節全身陽經經氣,故稱“陽脈之海”腰、背、頭面正中,總督六陽經督脈調節全身陰經經氣,故稱“陰脈之海”腹、胸、頦下正中,總
10、任六陰經任脈功能循行分布概況脈名二、十五絡脈二、十五絡脈 1、含義 十五絡脈: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各自別出一絡,加上脾之大絡,總計15條,稱為十五絡脈 。2、特點 沿經的分布性、廣泛的分布性、表里的相對性。十五絡脈十五絡脈3、作用 十二經別絡溝通了表里兩經的經氣,補充了十二經脈循行的不足。 統屬全身絡脈的作用。 絡脈理論的臨床意義1、對絡脈疾病的認識2、觀察絡脈的變化,以診察疾病3、用絡脈理論指導臨床針刺絡脈的方法三、十二經別三、十二經別 1、含義 十二經別是十二正經離、入、出、合的別行部分,是正經別行深入體腔的支脈。2、特點 離、入、出、合。六合:十二經脈按照陰陽表里關系匯合成六組,稱為六合
11、。 4、別絡與經別的區別 別絡經別循行 本經別出后,與其相表里的經脈相連接陰經經別從本經分出后,歸向于相表里的陽經經脈作用及意義主要加強了十二經脈在體表的聯系加強十二經脈的內部聯系,同時還加強了四肢與頭面,軀干的聯系十二經別的作用4、作用 加強了十二經脈與臟腑之間的聯系。加強表里兩經的聯系。加強了陰經經脈同頭面部的聯系。 擴大了十二經經穴的主治范圍。 拓寬了臨床各科辨證論治的途徑。 四、十二經筋四、十二經筋 1、含義 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濡養筋肉骨節的體系,是附屬于十二經脈的筋肉系統。2、特點 其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結聚于關節骨骼部,而走向頭面軀干,行于體表,不入內臟。 十二經筋十二經
12、筋3、作用 經筋具有約束骨骼,屈伸關節,維持人體正常運動功能的作用。 充實了十二正經在體表的部位。 病候記載都屬于筋肉方面的疾病。 十二經筋4、應用1、在臨床取穴方面的應用。2、在針刺方面的應用。五、十二皮部五、十二皮部 1、含義 十二皮部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于體表的部位,也是絡脈之氣散布之所在。2、特點 十二皮部的分布區域是以十二經脈體表的分布范圍為依據的。十二皮部十二皮部3、作用: 生理病理上 協助診斷 用于治療上 小結注意區分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的含義、特點和生理作用。經絡總論(經絡總論(3)腧穴總論(腧穴總論(1)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目的和要求 1.了解經絡的
13、標本、根結、氣街、四海的含義。2.熟悉經絡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掌握經絡學說的臨床應用。3.掌握腧穴的定義、發展、分類。了解腧穴的命名。4.熟悉腧穴在診斷上的應用,掌握腧穴的治療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難點 1、經絡的生理功能,經絡學說的臨床應用。2、腧穴的分類,腧穴的治療作用。 一、經絡的標本、根結一、經絡的標本、根結 1、標本的含義 “標本”主要是指經脈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對應關系。“標”代表人體頭面胸背部,“本”代表人體四肢下端。 2、根結的含義 “根結”指經氣的所起與所歸。“根”指四肢末端的井穴,“結”指頭、胸、腹部。 經絡的標本、根結經絡的標本、根結四根三結:十二經脈以四肢為根,
14、以頭、胸、腹為結,稱為四根三結。“標本”、“根結”之間的聯系與差別 “標本”、“根結”理論的應用 經絡的氣街、四海經絡的氣街、四海 3、“氣街”是經氣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 “氣街”的生理功能有三: 一為匯聚氣血,營養臟腑二為縱橫聯系,溝通表里三為調節經氣,溢蓄代償經絡的氣街、四海經絡的氣街、四海4、四海的含義 “四海”即髓海、血海、氣海、水谷之海的總稱,是十二經脈氣血從產生、分化到匯聚的四個部位。腦為髓海、胸部(膻中)為氣海、胃為水谷之海、沖脈為血海。第四節第四節 經絡的生理功能、病理經絡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經絡學說的臨床應用變化、經絡學說的臨床應用 一、經絡的生理功能 1)聯系臟腑、溝通內
15、外 體表與體表之間的聯系 臟腑與臟腑間的聯系 臟腑與體表之間的聯系 經與經之間的聯系 經絡的生理功能2)運行氣血,營養全身 3)抗御病邪、保衛機體 二、經絡的病理變化 當經絡的生理功能失調時,經絡系統發生的相應變化或出現的特殊現象稱為經絡的病理變化。 其一,成為傳注病邪的通路。 其二,反應內在病候。 三、經絡學說的臨床應用 1)說明病理變化 2)指導辨證歸經3)指導針灸治療 循經取穴 病在經絡、內臟者,可取皮部 經絡郁滯者取之絡 二、腧穴總論 第一節 腧穴的發展、分類與命名 一、腧穴的含義、發展和分類 (一)含義 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特殊部位。 腧穴的發展(二)發展(二)發展 腧
16、穴知識來源于醫療實踐。1)無定位、定名階段 2)定位、定名階段 3) 定位、定名、歸經階段 腧穴的分類 (三)腧穴的分類 人體的腧穴很多,大體上可歸納為十四經穴、奇穴、阿是穴3類。1) 十四經穴 簡稱“經穴” 2) 奇穴 又稱“經外奇穴” 3) 阿是穴 又稱“天應穴”、“不定穴”、“壓痛點”等 第二節、腧穴命名 二、腧穴命名 1).根據所在部位命名 2).根據治療作用命名 3).利用天體地貌命名 4).參照動植物命名 5).借助建筑物命名 6).結合中醫學理論命名 腧穴在診斷上的應用腧穴在診斷上的應用 二、腧穴在診斷上的應用 腧穴在疾病診斷上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捫穴檢查診斷疾病;探測穴位
17、診斷疾病。第三節、腧穴的治療作用 1、近治作用2、遠治作用3、特殊作用第四節、腧穴的主治規律第四節、腧穴的主治規律 1、分經主治規律 2、分部主治規律腧穴總論(腧穴總論(2) 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目的和要求1.掌握各類特定穴的含義。2.熟悉各類特定穴的分布特點。3.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難點1.特定穴的含義。2.五輸穴、原穴的含義及特點。3.下合穴、八脈交會穴的含義及特點。4 .骨度分寸的含義,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第四節第四節 特定穴特定穴 一、特定穴的含義 特定穴是指十四經中具有特殊治療作用,并有特定稱號的腧穴。 二、特定穴的分類 一、五輸穴 含義:五輸穴是指十二經脈分布
18、在肘、膝關節以下的井、滎、輸、經、合穴。 靈樞九針十二原指出:“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在 難經.六十四難中有“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五腧穴的五行配屬關系: “陽井金,陰井木”井井滎滎輸輸經經合合陽陽金金水水木木火火土土陰陰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連;商陽二三間合谷,陽溪曲池大腸牽;隱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陰陵泉要知;厲兌內庭陷谷胃,沖陽解溪三里隨。少沖少府屬于心,神門靈道少海尋;少澤前谷后溪腕,陽谷小海小腸經;涌泉然谷與太溪,復溜陰谷腎所宜;至陰通谷束京骨,昆侖委中膀胱知。中沖勞宮心包絡,大陵間使傳曲
19、澤;關沖液門中渚焦,陽池支溝天井索;大敦行間太沖看,中封曲泉屬于肝;竅陰俠溪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 二、原穴、絡穴 含義:原穴是臟腑原氣輸注、經過和留止的部位。絡穴是絡脈由經脈別出部位的腧穴。陰經之原穴又為五輸穴中的輸穴,稱“以輸代原” ,陽經脈氣盛長,于輸穴之后另有原穴。 原絡配穴法十二原穴歌十二原穴歌肺淵包陵心神門,大腸合谷焦陽池,小腸之原腕骨穴, 足之三陰三原太,胃原沖陽膽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十五絡穴:十五絡穴:人身絡穴一十五,我今逐一從頭舉,手太陰絡為列缺,手少陰絡即通里,手厥陰絡為內關,手太陽絡支正是,手陽明絡偏歷當,手少陽絡外關位,足太陽絡號飛揚,足陽明絡豐隆記,足少陽絡為光明
20、,足太陰絡公孫寄,足少陰絡名大鐘,足厥陰絡蠡溝配,陽督之絡號長強,陰任之絡號尾翳,脾之大絡為大包,十五絡脈君須記。三、俞穴、募穴 含義: 俞穴是臟腑之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又稱“背俞穴”。 募穴是臟腑之氣匯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稱“腹募穴”。 俞募配穴法 十二募穴歌天樞大腸肺中府,關元小腸巨闕心,中極膀胱京門腎,膽日月肝期門尋,脾募章門胃中脘,氣化三焦石門針,心包募穴何處取?胸前膻中覓淺深。 十二背俞穴歌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陰四,心五肝九十膽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腎俞卻與命門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腸十六小十八,膀胱俞與十九平。四、 八會穴 含義:八會穴是指臟、腑、氣、血、筋、
21、脈、骨、髓之氣所聚會的8個腧穴。 特點:各穴分散在軀干部和四肢部,與8種組織、臟器有著密切關系,主治其有關病證。 八會穴歌八會穴歌府會中脘臟章門,髓會絕骨筋陽陵,血會膈俞骨大杼,氣會膻中脈太淵。五、郄穴含義:郄穴是各經經氣深聚的部位。 特點:“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經經氣深聚的部位。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中的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各有1個郄穴,共16個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部以下。 十六郄穴歌肺向孔最取,大腸溫溜列,胃經是梁丘,脾屬地機穴;心則取陰郄,小腸養老列,膀胱金門守,腎向水泉施;心包郄門刺,三焦會宗持,膽郄在外丘,肝經中都是;陽蹺跗陽走,陰蹺交信期,陽維陽交穴,陰維筑賓知。 六、下合穴含義:下合穴是六腑之氣下合于足三陽經的6個腧穴。特點:六腑之氣下合于足三陽經的6個腧穴,稱為下合穴,又稱六腑下合穴。胃()足三里)、膽(陽陵泉)、膀胱(委中)的下合穴在其本經,而大腸(上巨虛)、小腸(下巨虛)的下合穴同在胃經,三焦(委陽)的下合穴在膀胱經。 下合穴歌下合穴歌 胃經下合三里鄉,上下巨虛大小腸,膀胱當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屬委陽, 膽經之合陽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七、八脈交會穴含義:八脈交會穴是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相通的8個腧穴。 特點:指十二經脈通于八脈的8個穴位,能主治奇經病證,這些穴位都位于腕踝部的上下。八脈交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網絡設備配置要點試題及答案
- 2025屆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數學八下期末監測試題含解析
- 行政法學高效學習試題及答案策略
- 2025軟考網絡管理員技巧與試題
- 高考數學復習資料試題及答案
- 經營風險管理計劃
- 部門目標與個人目標的協同計劃
- 新學年教學工作總體規劃計劃
- 策劃班級知識分享會計劃
- 內部審核對生產計劃的支持
- 髂動脈瘤破裂的護理課件
- 網絡設備的認證與授權管理最佳實踐手冊
-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2022年部編版小升初語文試卷
- 自然辯證法概論試題及答案
- 設備安全操作培訓
- 社會學知識競賽(58道含答案)
- 壓力彈簧力度計算器及計算公式
- 職業衛生公告欄內容
- 如何進行主持傳播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浙江傳媒學院
- 天津市各級醫療機構收費標準目錄doc-天津市各級醫療機構
- GB/T 3301-1999日用陶瓷的容積、口徑誤差、高度誤差、重量誤差、缺陷尺寸的測定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