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建模與分析課程設計報告書_第1頁
軟件建模與分析課程設計報告書_第2頁
軟件建模與分析課程設計報告書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電希二屈墾從計算機技術與工程學院課程設計報告告課程名稱:軟件建模與分析課程設計設計題目:教材管理系統學生姓名:耿譽學 號: 1204431117專業班級: 軟件1241指導教師:潘欣趙健起止時間:9 月7日至9月18日成績評定內容表現成果報告總評成績2015-2016第1學期軟件建模分析課程設計任務書指導教師:潘欣 趙健 余向飛 付浩海 班級:軟件1241-2 地點:9教機房409,411時間:第1、2周一、課程設計目的1、進一步理解、掌握UML勺基本概念、結構、語義與表示方法;2、綜合運用UML和其它先修課程的理論和知識,掌握面向對象的軟件建模與分析的一般方法、常用技術及技巧,樹立良好的軟件

2、建模思想,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 題的能力;3、學會使用Star UML建模工具,運用UML建模思想及方法,對各類軟件系統進行分析、設計、建模。課程設計內容課程設計參考題目如下:1.小區物業管理系統2.高校工資管理系統3.教材管理系統4.酒店管理系統5.高校教職工管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7.火車訂票管理系統企業人事管理系統9.商品庫存管理系統10醫院藥品管理系統11.學生成績管理系統12.高校學籍管理系統13.航空訂票管理系統14.學費管理系統15.城市居民戶籍管理系統16.超市管理系統17學費管理系統18車輛管理系統19.房地產管理系統20.企業物資管理系統21、其它自選題目學生可任選一題或自

3、擬題目(需經指導老師審核批準)。在分析設計題目, 做好系統需求基礎上,進行如下主要設計:分析問題領域:確定系統范圍和系統邊界,設計用例圖設計靜態結構模型:建立類圖,對象圖,包圖,數據庫建模設計動態行為模型:建立時序圖,狀態圖,協作圖,活動圖設計物理模型:建立組件圖,配置圖設計要求:系統設計建模符合面向對象的設計準則及規則。如:準則:模塊化、抽象、信息隱藏、低耦合和高內聚等;規則:1)設計結果清晰易懂2 )一般到具體的抽象深度應適當3 )盡量設計小而簡單的類4 )使用簡單的消息協議、函數或方法5 )把設計變動減至最小三、時間安排骨口. 序號完成內容時間(天)1設計準備及需求分析22設計靜態結構模

4、型43設計動態仃為模型54設計物理模型1.55編寫設計報告書1.56總結和答辯17合計14四、基本要求(1)要求獨立完成自己題目的課程設計,如有抄襲,成績按不及格處理;(2)要求學生利用軟件建模與分析課程所學知識和方法獨立完成所布置題目;(3)掌握面向對象的分析方法,會繪制用例圖、類圖、對象圖、包圖、交互作用圖、活動圖、狀態圖、組件與部署圖以及數據庫設計圖;(4)遵守機房制度;嚴格遵守紀律,不遲到,不早退,無故缺勤者,成績按不 及格處理;(5)能夠積極上網查詢所需資料;(6)提交設計報告書,可以選擇打印和手寫;(7)需要參與設計答辯五、答辯與評分標準通過設計答辯方式,并結合學生的動手能力,獨立

5、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 創新精神,總結報告和答辯水平以及學習態度綜合考評。成績按五級分進行評 定,成績分為優、良、中、及格、不及格。(1)平時表現:30分;(2)課程設計報告:30分;(3)課程設計答辯:40分,其中完成基本功能30分,回答問題10分。六、報告要求包含UML圖以及必要的文字說明七、參考文獻1 譚火彬 UML2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清華大學出版社2 . Michael Blaha James RumbaughUML面向對象建模與設計(第 2 版). 人民郵電出版社3 .謝星星.UML基礎與Rose建模實用教程.清華目錄1. 選題和需求分析 12. 系統用例模型 12.1. 總體用例圖4

6、2.2. 和系統管理員相關的用例圖42.3. 和教務處管理員相關的用例52.4. 和院系管理員相關的用例圖62.5. 和教輔人員相關的用例圖102.6. 和學生相關的用例圖103. 系統靜態模型 114. 系統動態模型 124.1. 教師錄入成績用例的動態模型 124.2. 課程管理用例的動態模型 124.3. 順序圖和協作圖134.4. 狀態圖145. 系統部署模型146. 設計總結161.選題和需求分析設計選擇的題目:教材管理系統經過分析本題目對應的功能性需求包含以下內容:隨著學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原有的手工方式的教 務管理不但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也往往不能令人滿意。所以

7、,傳統的學籍管理方法 已不能適應高校發展的需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將會要求教育管理部門 提供更為豐富的信息。這就需要用科學化的方法來管理教務信息。 而現代信息技 術和網絡技術的出現和不斷發展給教育現代化管理引入了新的定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來改變傳統教育管理模式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建立一套完善的高 校教務管理系統,不但可以大大提高教務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可以建立起一套 完整的教務信息資料庫,可以和其它管理部門的信息系統緊密結合, 輕松、條理、 準確的完成整個學校的教務管理工作。 本文是從教務管理工作的實際出發, 基于 UML對教務管理系統建模,該系統將有效地減輕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高

8、效、規 范地管理大量的教務信息。教務系統管理頂層劃分為:1)教師教師是教材管理重要的角色之一。 沒有教師就無法完成教材管理。教師的主要職 責有:A.學籍管理。可以管理學籍信息。B.計劃任務。可以制定一系列的任務計 劃。C.更改密碼。可以更改系統的密碼。2)校級管理員校級管理員是擁有全部權限的,其主要的職責有:學籍管理、計劃任務、成績管理、學課表處、新生管理、系統信息、用戶管理、學費查詢、信息導出、更改密 碼。3)學員它是教材管理系統基本用戶之一。學員的主要權利有:A.學籍管理。B.成績管理。4)分教點它是教材管理系統基本用戶之一。主要權利有:A.學籍管理。B.成績管理。5)系級管理員它是教材管

9、理系統主要組成部分。它擁有的權利有:學籍管理、計劃任務、成績 管理、新生處理、學費查詢、更改密碼。2.系統用例模型用例視圖是從用戶的角度看到的或需要的系統功能,是被稱為參與者的外部用戶所能觀察到的系統功能的模型圖。 建立用例模型,首先應確定參與者。教務 管理系統的參與者有:系統管理員、教務處管理員、院系教務管理員、教師 /教輔人員及學生。其中,學生和教師/教輔人員是多個,院系教務管理員是幾個,教務處管理員和系統管理員是一個。(1)總體用例圖(2) 教務管理系統相關用例OX教務處管理員(3) 和系統管理員相關的用例:用戶權限更改、日志維護、增加用戶、刪 除用戶和管理系統后臺數據管理。(4) 和教

10、務處管理員相關的用例:教師排課管理、教學計劃管理、成績管理等。(5) 和院系教務管理員相關的用例:教學計劃的錄入與變更、新教師的管 理、全系課表的查詢等。(6) 和教師/教輔人員相關的用例:成績的錄入與查詢、課表查詢、評教 查詢等。教輔人員(7) 和學生相關的用例:成績查詢、教師評教輸入、個人信息的錄入與查詢等3. 系統靜態模型根據對教材管理系統需求的分析,本系統的類圖如下:此類圖為教材管理系統靜態建模,在教材管理系統中存在各種類,而且類與 類之間也不是被割裂的,相互之間又存在各種關系(如繼承、關聯、依賴和聚集 等),可以分化為以下相關類:報表類(Form)、學生類(Stude nt)、教師類

11、(T e a c h e r ) 、系統管理員類(S y s _ M a n a g e r )、院系教務管理員類(Dep_Manager)、系部類(Department)等4. 系統動態模型順序圖和協作圖:(1)教師錄入成績的動態模型成績管理界面學生成績信息:學生 1 :登陸02:身份驗證03 :通過驗證4°:進入成績界面o5:錄入成績信息06:查詢成績信息0 rh7:提交成績信息08:存入數據庫0Kn9:退出成績界面0狀態圖:活動圖:5. 系統部署模型組件圖本系統主要有部分組成,并連接教材的數據庫系統,各個分支有各個不同的角色 管理,分工明確,思路清晰。部署圖該部署圖包括客戶端,

12、HTTP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打印機 4個節點。 其中客戶端和服務器通過 HTTP方式連接,服務器和數據庫和打印機通過JDBC方式連接。6. 設計總結UML是 一種功能強大的、面向對象的可視化系統分析語言,它采用一整套成熟的建模技術,廣泛地適用于各個應用領域,它的各個模型可以幫助開發人員更 好地理解業務流程,建立更可靠、更完善的系統模型,從而使用戶和開發人員對 問題的描述達到相同的理解,以減少語義差異,保障分析的正確性。本文采用了 UML寸教務管理系統進行了建模,將復雜的教學管理系統用簡單明了的可視化圖 形表示出來,對整個教務管理系統的開發設計提供了必要的參考模型。采用該方法優于傳統的過程開發方式,能夠對整個開發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