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的養生之道_第1頁
孫思邈的養生之道_第2頁
孫思邈的養生之道_第3頁
孫思邈的養生之道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孫思邈的養生之道孫思邈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醫學家、養生家。由于養生得法,健康地生活了101歲,因此追求健康長壽的人對孫思邈的養生之道很有興趣,希望能從孫思邈的理論與實踐中汲取對自己的健康長壽有用的東西。孫思邈養生之道的理論與方法主要闡述在備急千金要方(養性)與千金翼方(養性)等文章中。本文嘗試從這兩篇文章中將孫思邈養生之道的理論與方法的內核挖掘出來,供當代對健康長壽有興趣的人參考。為了便于論述,我們將備急千金要方(養性)簡稱為要方,千金翼方(養性)簡稱為翼方。 孫思邈養生之道的理論與具體操作方法詳見于要方一文,而翼方是為補要方之不足而作。要方一文較全面地介紹了孫思邈養生之道的理論與方法,全文共分為

2、八節:1.養性序第一;2.道林養性第二;3.居處法第三;4.按摩法第四;5.調氣法第五;6.服食法第六;7.黃帝雜忌第七;8.房中補益第八。通觀要方全文,最值得注意的是,孫思邈將自己的養生之道稱為養性見要方的小標題(養性)而不稱為養生。由此可見,孫思邈認為,養生的核心是養性。要方的第一節“養性序第一”的所謂序第一就是說養生第一位的事情是養性,第二節“道林養性第二”則是介紹養性的方法。在將養性放在第一位的前題下,從第三節到第八節則介紹了居處法、按摩法、調氣法等各種輔助的養生方法。將養性放在第一位,再配以運動身體,飲食起居,營養藥物等輔助的養生方法,就形成了孫思邈“養生之道”的完整系統。 要方的第

3、一節“養性序第一”論述了什么叫養性及養性的重要性。什么叫養性?孫思邈認為培養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質,跳出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觀,淡化對名利的追逐,做到“于名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使自己保持一種“寧靜祥和”的心境,這就是養性。關于養性的重要性,孫思邈認為能養性就能夠百病不生,健康長壽。孫思邈的原話是“性既自善,內外百病悉皆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大經也。”孫思邈認為:“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就是說,不重視養性,只在服食藥物等各種養生方法上下功夫,絕達不到健康長壽的養生目的。 在第一節“養性序第一”中強調了養性的重要性后,第二節“道林養性”則是介紹養性的具體方法

4、。第二節“道林養性”將作到十二少與除掉十二多作為養性的具體方法。“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即十二少。“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乏,多笑則臟傷,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即十二多。十二多恰好是十二少的反面,作到了十二少,就等于除掉了十二多,反之除掉了十二多也就等于做到了十二少。孫思邈認為:十二少仍養性之都契也,做不到十二少(也就是除不掉十二多)則必然榮衛失度,血氣妄行,喪生之本也。 孫思邈認為要健康長壽就必須首先養性,養性就是調養自己的精神心性,使之常處

5、于寧靜祥和的境界。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十二少與除掉十二多。但是人生的常態恰好是惡十二少,喜十二多。所以要做到十二少與除掉十二多是很難的事情,所以大多數人很難接受孫思邈的養生之道。但是,當一個人到了中年以后,身體的健康水平逐漸下降,同時也能逐漸體會到身體健康的保持,重于身外的名利與追逐,就能夠體會到孫思邈將養性放在第一位的養生之道的合理性,就有可能接受孫思邈的養生之道,并調養自己的心性,逐漸做到十二少與除去十二多。 孫思邈以嵇康與黃帝內經的養生理論作為自己養生之道的理論依據,他在要方中所闡述的養生之道就是對嵇康與黃帝內經養生理論的繼承和發展。要方從嵇康的養生理論與黃帝內經中各引用了一段話作為自己將

6、養性作為養生的第一位任務的理論根據:第一段話是,嵇康曰:“養生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五者必存,雖心希難老,口誦至言,咀嚼英華,呼吸太陽,不能回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無于胸中,則信順日躋,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之大旨也。”第二段是,黃帝內經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嵇康強調養性的重要性,認為只要將心性修養到,去名利,除喜怒,去聲色,絕滋味,少思慮,則不求長壽,自然能長壽。如果不能做到這五點,則無論吃何種滋補品,練何種功夫都不可能健康長壽。黃帝內經也強調養性的重要性,認為

7、只要能保持寧靜祥和的心境,將外馳的精神收回來內守自身,真氣就會暢通全身,身體就不會受到疾病的侵害。總之,兩段話的精神是,要想健康長壽,首先要養性,忽視養性,只重視藥物滋補、身體鍛煉等養生方法,不可能達到健康長壽的養生目的。為什么養性(即修養自己的心性,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能獲得健康長壽的效果?嵇康認為:“精神之于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喪于外,猶君昏于上,國亂于下也”(嵇康養生論)。就是說人的精神制約著人的肉體,只要人的精神不躁于中(即只要精神保持祥和寧靜),人的肉體(形骸)就不會生病、死亡(喪于外)。 嵇康與孫思邈以養性為主的養生理論,是他們本人的經驗直覺,但是一千多年后的現代“身

8、心醫學”卻以成果證明嵇康與孫思邈的經驗直覺是正確的。當代“身心醫學”的重要成果之一的“心理神經免疫學”證明,“祥和寧靜”的健康心理能夠提升免疫系統的免疫能力,從而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使身體保持健康,有力地支持了嵇康與孫思邈的養生首先要養性的養生理論。 孫思邈并不是單打一只講養性,而是以養性為基礎,再配以其它養生方法來養生。要方第三至第八節就介紹了養性以外的輔助養生方法,這些方法是居處、按摩、調氣、服食、雜忌、房中六項。這六項養生方法,用今天的話來說:居處就是生活要有規律;按摩就是經常對四肢進行按摩;調氣就是進行呼吸吐納的修煉;服食就是注意適當的營養滋補及藥物治療;房中講性生活要有節制;雜忌講一

9、些生活中的禁忌。可以這樣說,孫思邈的養生之道是一種有主有從的較全面的養生之道,完全做到的確很不容易。但是你如果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愿意用孫思邈的養生之道來指導自己的養生實踐,你就首先要時常調養心性,使自己的心境常保持寧靜。然后再做到起居飲食有規律,適當的體育運動、適當的營養滋補及服用必要的藥物,這樣就可以達到健康長壽的養生目的了。 翼方是對要方的補充,強調養性的大要是:一曰嗇神,二曰愛氣,三曰養形,四曰導引,五曰言論,六曰飲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醫藥,十曰禁忌。嗇神、愛氣指要節約神氣的消費,是調養精神的具體要求。養形、導引是進行適當的肢體運動和練氣的吐納。言論是慎語言。飲食是講注意適當的

10、營養,但又不追求口腹之欲。房室是講性生活要節制。醫藥是講有病要服藥治療,也可以常服用一些保健藥品。禁忌講一切有害于身體健康的環境和事物都要避開。一般人都是追名逐利,追求口腹之欲的滿足,追求感觀的刺激,而孫思邈養生之道恰好相反,淡薄名利,不追求口腹之欲,更不尋求感觀的刺激,這些稱為反俗。孫思邈以燈用小炷這樣一句很形象的話來形容他的養生之道,所謂燈用小炷,是說一盞油燈用細的燈芯,燈油就可以燒很長時間,如果用粗的燈芯,燈油很快就會燒完。養生就像燈用小炷,做到十二少就是節約能量的消耗,就是燈用小炷,就能延長生命,得到健康長壽。翼方還討論了服餌(即服用保健藥物),食療等問題,但是這些內容并不是孫思邈養生

11、之道的核心部分,我們就不作進一步的討論了。 孫思邈的養生之道,是中國傳統養生的重要代表。中國傳統養生與當今流行的養生(實即西方的養生)是兩種不同的養生之道。從能量的角度來看,西方的養生是以發泄能量為特征的養生,這種養生強調“生命在于運動”,而運動的特點就是向外發泄自身的能量。中國的傳統養生是一種積蓄或收斂能量為特征的養生,養神、調氣、導引、少語、少動等,強調的都是一個嗇字。嗇即節約能量的消耗,也就是孫思邈所講的燈用小炷。人是身心的統一體,從身與心兩個方面來看,西方的養生,強調的是身體的運動與身體的滋補。是一種以養身為特征的養生,雖然名為養生,實為養身。而中國的傳統養生,強調心理精神的調理,也可以說,中國的傳統養生是一種養心之道。所以孫思邈將自己的養生稱為養性,當然中國的傳統養生并不是只講養心或養性,而是在強調養性或養心的同時也講養身(必要的肢體運動與身體的滋補)。但認為第一位是養心或養性,第二位才是養身。從表面上來看,西方的養生顯現出一種向外積極進取的特點,符合人們積極向上精神,所以很受現代人的青睞。而中國傳統養生則顯現出一種向內收斂的消極特點,不符合現代人向外積極進取的精神,所以不受現代人的青睞。的確,正在為自己的事業進行奮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