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整車技術狀況的檢測 第一節 汽車側滑的檢測 教學目的及要求 1能夠正確描述汽車側滑量的檢 測原理。 測原理。 2能夠正確描述側滑試驗臺的結 構與工作原理。 構與工作原理。 3能夠用滑板式側滑試驗臺檢測 汽車的側滑量。 汽車的側滑量。 第一節 汽車側滑量的檢測 檢測前輪側滑量的目的是為了確知前輪前 檢測前輪側滑量的目的是為了確知前輪前 束與前輪外傾的配合是否恰當。 束與前輪外傾的配合是否恰當。當二者配 合恰到好處時, 合恰到好處時,汽車前輪保持穩定的直線 行駛狀態。有些汽車(如上海桑塔納等)的 行駛狀態。有些汽車(如上海桑塔納等) 后輪也有前束和外傾, 后輪也有前束和外傾,因此也應進行后輪 側
2、滑量檢測。然而, 側滑量檢測。然而,相當一部分汽車的后 輪是沒有車輪定位的。 輪是沒有車輪定位的。當檢查這部分汽車 的后輪側滑量時, 的后輪側滑量時,可以確知后軸是否彎曲 變形和輪轂軸承是否松曠。 變形和輪轂軸承是否松曠。 車輪側滑量檢測,須采用側滑試驗臺。 車輪側滑量檢測,須采用側滑試驗臺。 第一節 汽車側滑量的檢測 汽車側滑試驗臺的結 構與原理 前束與外傾角的關系 及側滑量檢測原理 由于車輪外傾,車輪給 由于車輪外傾, 地面向內的側向力, 地面向內的側向力,這 樣的汽車左、 樣的汽車左、右車輪在 兩塊可以左、 兩塊可以左、右自由滑 動的滑動板上向前行駛 兩滑動板向內靠攏。 時,兩滑動板向內
3、靠攏。 滑動板向內靠攏的量, 滑動板向內靠攏的量, 即為該前輪的側滑量。 即為該前輪的側滑量。 第一節 汽車側滑量的檢測 前輪前束是為了糾正前輪外傾后向外張開滾動這一 特點而設計的。但若前束過大,則左、 特點而設計的。但若前束過大,則左、右車輪滾動 時有向內靠攏的趨勢。汽車左、 時有向內靠攏的趨勢。汽車左、右車輪通過上述同 樣的滑板時,則兩滑動板分別向外滑動。 樣的滑板時,則兩滑動板分別向外滑動。 側滑試驗臺就是利用上述滑動板在側向力作用下能 夠橫向滑動的原理測量側滑量的。 夠橫向滑動的原理測量側滑量的。檢測中若滑動板 向外滑動,表明前輪前束太大或外傾過小; 向外滑動,表明前輪前束太大或外傾過
4、小;若滑動 板向內滑動,表前輪明前束太小或外傾過大; 板向內滑動,表前輪明前束太小或外傾過大;若滑 動板不移動,表明前輪沒有側滑量,前束與外傾配 動板不移動,表明前輪沒有側滑量, 合恰到好處。 合恰到好處。 側滑試驗臺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單板式和雙板式兩種。 單板式和雙板式兩種。 第一節 汽車側滑量的檢測 雙板式結構由測量裝置、指示裝置和報警裝置 雙板式結構由測量裝置、 等組成。 等組成。 第一節 汽車側滑量的檢測 測量裝置由框架、左右兩塊滑動板、杠桿機構、 測量裝置 由框架、左右兩塊滑動板、杠桿機構、 由框架 回位裝置、滾輪裝置、導向裝置、鎖止裝置、 回位裝置、滾輪裝置、導向裝置、鎖止裝置、位
5、移 傳感器及信號傳遞裝置等構成。 傳感器及信號傳遞裝置等構成。測量裝置可保證在 側向力的作用下, 側向力的作用下,兩滑板只能在左右方向上作等量 位移,在前后方向不能移動。當側向力消失時, 位移,在前后方向不能移動。當側向力消失時,在 回位彈簧的作用下,兩滑動板自動回到零位; 回位彈簧的作用下,兩滑動板自動回到零位;當關 閉鎖止裝置時,兩滑動板被鎖止。 閉鎖止裝置時,兩滑動板被鎖止。 第一節 汽車側滑量的檢測 指示裝置有機械式和電氣式兩種。 指示裝置 有機械式和電氣式兩種。電氣式又分為 有機械式和電氣式兩種 數字式和指針式兩種。 數字式和指針式兩種。 側滑試驗臺指示裝置 指針式) (指針式) 1
6、指示儀表 2報警器 3電源燈 4導線 5電源開關 指示儀表 第一節 汽車側滑量的檢測 側滑試驗臺指示裝置 (數字式) 數字式) 1、2電源通斷 3顯示 4電源燈 5打印 6復位 7報警 第一節 汽車側滑量的檢測 報警裝置檢測車輛側滑量時, 報警裝置 檢測車輛側滑量時,當側滑量超過規定 檢測車輛側滑量時 值時, 值時,報警裝置能夠根據測量裝置的限位開關等發 出的信號,用蜂鳴器或信號燈報警。 出的信號,用蜂鳴器或信號燈報警。以便快速判定 檢測結果是否合格。 檢測結果是否合格。 第一節 汽車側滑量的檢測 汽車側滑的檢測與調整 1)檢測前的準備工作 1)檢測前的準備工作 (1)輪胎氣壓應符合汽車制造廠
7、之規定。 (1)輪胎氣壓應符合汽車制造廠之規定。 輪胎氣壓應符合汽車制造廠之規定 (2)輪胎上粘有油污 泥土、 輪胎上粘有油污、 (2)輪胎上粘有油污、泥土、水或花紋溝槽 內嵌有石子時,應清理干凈。 內嵌有石子時,應清理干凈。 (3)檢查側滑試驗臺導線連接情況 檢查側滑試驗臺導線連接情況, (3)檢查側滑試驗臺導線連接情況,在導線 連接良好的情況下打開電源開關, 連接良好的情況下打開電源開關,察看指針 式儀表的指針是否在機械零點上, 式儀表的指針是否在機械零點上,并視必要 進行調整; 進行調整;或察看數碼管是否亮度正常并都 在零位上。 在零位上。 第一節 汽車側滑量的檢測 (4)檢查報警裝置在
8、規定值時能否發出 (4)檢查報警裝置在規定值時能否發出 報警信號,并視需要進行調整或修理。 報警信號,并視需要進行調整或修理。 (5)檢查側滑試驗臺上表面及其周圍的 (5)檢查側滑試驗臺上表面及其周圍的 清潔情況,如有油污、泥土、 清潔情況,如有油污、泥土、砂石及 水等應予清除。 水等應予清除。 (6)打開側滑試驗臺的鎖止裝置 打開側滑試驗臺的鎖止裝置, (6)打開側滑試驗臺的鎖止裝置,檢查 滑動板能否在外力作用下左右滑動自 外力消失后回到原始位置, 如,外力消失后回到原始位置,且指 示裝置指在零點。 示裝置指在零點。 第一節 汽車側滑量的檢測 2)檢測方法 2)檢測方法 (1)汽車以3 km
9、 (1)汽車以35 kmh的速度垂直側滑板駛 汽車以 向側滑試驗臺,使前輪(或后輪) 向側滑試驗臺,使前輪(或后輪)平穩通過滑 動板。 動板。 (2)當前輪 或后輪)完全通過滑動板后, 當前輪( (2)當前輪(或后輪)完全通過滑動板后,從 指示裝置上觀察側滑方向并讀取、 指示裝置上觀察側滑方向并讀取、打印最大 側滑量。 側滑量。 (3)檢測結束后 切斷電源并鎖止滑動板。 檢測結束后, (3)檢測結束后,切斷電源并鎖止滑動板。 第一節 汽車側滑量的檢測 3)使用注意事項 3)使用注意事項 (1)不能讓超過試驗臺允許軸荷的車輛通過 (1)不能讓超過試驗臺允許軸荷的車輛通過 側滑試驗臺。 側滑試驗臺
10、。 (2)不能使車輛在側滑試驗臺上轉向或制動 不能使車輛在側滑試驗臺上轉向或制動。 (2)不能使車輛在側滑試驗臺上轉向或制動。 (3)保持側滑試驗臺內 外及周圍環境清潔。 保持側滑試驗臺內、 (3)保持側滑試驗臺內、外及周圍環境清潔。 (4)其他注意事項見側滑試驗臺使用說明書 其他注意事項見側滑試驗臺使用說明書。 (4)其他注意事項見側滑試驗臺使用說明書。 4)診斷參數標準 4)診斷參數標準 對前軸采用非獨立懸架的汽車, 對前軸采用非獨立懸架的汽車,側滑量在±5 km之間 之間。 mkm之間。 第一節 汽車側滑量的檢測 5)檢測后軸技術狀況 5)檢測后軸技術狀況 對于后輪沒有車輪定位
11、的汽車, 對于后輪沒有車輪定位的汽車,可用側滑試 驗臺按下列方法檢測后軸是否彎曲變形和輪 轂軸承是否松曠。 轂軸承是否松曠。 (1)使汽車后輪從側滑試驗臺滑動板上前進 (1)使汽車后輪從側滑試驗臺滑動板上前進 和后退駛過,如兩次側滑量讀數均為零, 和后退駛過,如兩次側滑量讀數均為零,表 明后軸無任何彎曲變形。 明后軸無任何彎曲變形。 (2)如兩次側滑量讀數不為零 如兩次側滑量讀數不為零, (2)如兩次側滑量讀數不為零,且前進和后 退駛過側滑板后, 退駛過側滑板后,側滑量讀數相等而側滑方 向相反,表明后軸在水平平面內發生彎曲。 向相反,表明后軸在水平平面內發生彎曲。 第一節 汽車側滑量的檢測 若
12、前進時滑動板向外滑動,后退時又向內滑動, 若前進時滑動板向外滑動,后退時又向內滑動, 說明后軸端部在水平平面內向前彎曲; 說明后軸端部在水平平面內向前彎曲; 若前進時滑動板向內滑動,后退時又向外滑動, 若前進時滑動板向內滑動,后退時又向外滑動, 說明后軸端部在水平平面內向后彎曲。 說明后軸端部在水平平面內向后彎曲。 (3)如兩次側滑量讀數不為零,且前進和后 (3)如兩次側滑量讀數不為零, 如兩次側滑量讀數不為零 退駛過側滑板后, 退駛過側滑板后,側滑量讀數相等而側滑方 向相同,表明后軸在垂直平面內發生彎曲。 向相同,表明后軸在垂直平面內發生彎曲。 若滑動板向外滑動,說明后軸端部在垂直平面 若滑
13、動板向外滑動, 內向上彎曲; 內向上彎曲; 若滑動板向內滑動, 若滑動板向內滑動,說明后軸端部在垂直平面 內向下彎曲。 內向下彎曲。 第一節 汽車側滑量的檢測 (4)后輪多次駛過側滑試驗臺滑動板,每次 (4)后輪多次駛過側滑試驗臺滑動板, 后輪多次駛過側滑試驗臺滑動板 讀數不相等,說明輪轂軸承松曠。 讀數不相等,說明輪轂軸承松曠。 對于后輪有定位的汽車, 對于后輪有定位的汽車,仍可按上述方法檢 測后軸是否變形和輪轂軸承是否松曠, 測后軸是否變形和輪轂軸承是否松曠,只是 在檢測結果中減去定位值, 在檢測結果中減去定位值,剩余值即為后軸 彎曲變形造成的。 彎曲變形造成的。 習 題 選擇 1.下列
14、下列( 1.下列( )不可能是前輪定位不準確引起 的現象。 的現象。 A.轉向沉重 B.轉向靈敏性差 A.轉向沉重 B.轉向靈敏性差 C.輪胎磨損嚴重 D.轉向回正性差 C.輪胎磨損嚴重 D.轉向回正性差 2.轉向輪有了前束后 在滾動過程中( 轉向輪有了前束后, 2.轉向輪有了前束后,在滾動過程中( )。 A.有向內收攏的趨勢 B.有向外張開的趨勢 A.有向內收攏的趨勢 B.有向外張開的趨勢 C.沿直線方向滾動的趨勢 C.沿直線方向滾動的趨勢 D、沒有任何影響 習 題 3.轉向輪由于有外傾角的存在, 3.轉向輪由于有外傾角的存在,在滾動過 轉向輪由于有外傾角的存在 程中( 程中( )。 A.有
15、向內收攏的趨勢 A.有向內收攏的趨勢 B.有向外張開的趨勢 B.有向外張開的趨勢 C.沿直線方向滾動的趨勢 C.沿直線方向滾動的趨勢 D.沒有任何影響 D.沒有任何影響 4.側滑試驗臺的滑動板長度為800mm, 側滑試驗臺的滑動板長度為800mm 4.側滑試驗臺的滑動板長度為800mm,指針 指示為0.8mm 表示汽車的側滑量為( 0.8mm, 指示為0.8mm,表示汽車的側滑量為( ) m/km。 m/km。 A.1 B.0.8 C.0.5 D.0.1 習 題 5.經檢測汽車的側滑量為4m/km, 5.經檢測汽車的側滑量為4m/km,則汽車的 經檢測汽車的側滑量為4m/km 側滑量值處于(
16、區域。 側滑量值處于( )區域。 A.良好 B.可用 C.不良 D.超出儀表指 A.良好 B.可用 C.不良 D.超出儀表指 示范圍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教學目的及要求 1.掌握反力式制動試驗臺檢測汽車的 1.掌握反力式制動試驗臺檢測汽車的 制動性能的原理和方法。 制動性能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慣性式滾筒制動試驗臺和慣性 2.掌握慣性式滾筒制動試驗臺和慣性 式平板制動試驗臺檢測汽車的制動性 能的原理和方法。 能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制動系統的常見故障診斷 掌握制動系統的常見故障診斷。 3.掌握制動系統的常見故障診斷。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制動性評價參數: 制動性評價參數
17、: 制動力、距離、制動減速度、 1. 制動力、距離、制動減速度、制動協調時 間 制動穩定性2. 制動穩定性-路試時制動穩定性的檢測指 標是試車道的寬度; 標是試車道的寬度;臺架試驗時制動穩定 性的檢測指標是同軸左右輪制動力差。 性的檢測指標是同軸左右輪制動力差。 方向穩定性、跑偏、側滑、失去轉向能力。 3. 方向穩定性、跑偏、側滑、失去轉向能力。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一)制動系統的組成 單擊圖片動畫演示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指汽車制動時, (二)汽車制動力指汽車制動時,通過車輪制動器 汽車制動力 指汽車制動時 的作用,地面提供的對車輪的切向阻力。 的作用,地面提供的對車輪
18、的切向阻力。其大小與汽車制動 器的結構、技術狀況及輪胎與地面的附著條件有關。 器的結構、技術狀況及輪胎與地面的附著條件有關。 制動距離指汽車在規定的的道路條件 指汽車在規定的的道路條件、 制動距離 指汽車在規定的的道路條件、規定的初始 車速下急踩制動時, 車速下急踩制動時,從腳接觸制動踏板起至汽車停住時止汽 一、復習: 車駛過的距離。 車駛過的距離。 制動減速度指汽車制動時 指汽車制動時, 制動減速度 指汽車制動時,汽車速度下降的快慢程 度。 制動協調時間指在急踩制動時 指在急踩制動時, 制動協調時間 指在急踩制動時,從制動踏板開始動 作至車輛制動力達到標準規定的制動力的75%時所需的時間。
19、75%時所需的時間 作至車輛制動力達到標準規定的制動力的75%時所需的時間。 制動穩定性指汽車在制動過程中維持直線行駛的能 制動穩定性 指汽車在制動過程中維持直線行駛的能 力或按預定彎道行駛的能力。 力或按預定彎道行駛的能力。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三)制動跑偏 制動跑偏由左右不對稱因素引起:左右制動力、地面 制動力、輪胎氣壓、懸架剛度、左右載荷。 側滑: 制動時車輛橫向滑移現象。 車輪抱死時車輪與地面橫向附著力為零。 汽車受橫向作用時側向滑動。 前輪抱死后輪未抱死時,整車會以后軸中心發生偏轉, 但車重心在S點前面,慣性力Fi有回轉作用,但彎道方向失 控。 后輪抱死時以前軸中點S偏移
20、,慣性力加劇側滑。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制動性能的檢測 用五輪儀和制動減速度儀檢測汽車制動性能時, 用五輪儀和制動減速度儀檢測汽車制動性能時, 需在道路試驗中進行,稱道路試驗法。 需在道路試驗中進行,稱道路試驗法。用制動 距離、制動減速度檢測制動性能。 距離、制動減速度檢測制動性能。該法目前已 很少采用。 很少采用。 臺架試驗法使用制動試驗臺進行檢測。 臺架試驗法使用制動試驗臺進行檢測。通過檢 測制動系統的制動力和制動力平衡狀況及制動 協調時間來判定制動系統的制動性能。 協調時間來判定制動系統的制動性能。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一、汽車制動試驗臺的結構與原理 按試驗臺測量原理
21、不同, 按試驗臺測量原理不同,可分為反力式 和慣性式兩類; 和慣性式兩類;按試驗臺支承車輪形式 不同,可分為滾筒式和平板式兩類; 不同,可分為滾筒式和平板式兩類;按 試驗臺檢測參數不同, 試驗臺檢測參數不同,可分為測制動力 測制動距離式和多功能綜合式三類; 式、測制動距離式和多功能綜合式三類; 按試驗臺測量裝置至指示裝置傳遞信號 方式不同,可分為機械式、 方式不同,可分為機械式、液壓式和電 氣式三類; 氣式三類;按試驗臺同時能測車軸數不 又可分為單軸式、 同,又可分為單軸式、雙軸式和多軸式 三類。 三類。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1、 反力式滾筒制動試驗臺的結構 、 主要由驅動裝置、滾筒
22、裝置、測量裝置、 主要由驅動裝置、滾筒裝置、測量裝置、舉升裝置和指示與控 制裝置組成。 制裝置組成。 單軸反力式滾筒制動試驗臺示意圖 1-電動機 2-減速機 3-測量裝置 4-滾筒裝置 5-鏈傳動 6-指示裝置 7-舉升裝置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驅動裝置由電動機、減速器和鏈傳動組成。 驅動裝置 由電動機、減速器和鏈傳動組成。 由電動機 滾筒裝置由左右獨立設置的兩對滾筒構成 由左右獨立設置的兩對滾筒構成, 滾筒裝置 由左右獨立設置的兩對滾筒構成,有些 制動試驗臺在兩滾筒之間裝有一根直徑較小的第三 滾筒,其上帶有轉速傳感器。當車輪制動抱死, 滾筒,其上帶有轉速傳感器。當車輪制動抱死,車
23、輪與滾筒間有較大的滑移率時, 輪與滾筒間有較大的滑移率時,第三滾筒上的轉速 傳感器送出電信號,使滾筒立即停止轉動, 傳感器送出電信號,使滾筒立即停止轉動,以防止 輪胎剝傷。 輪胎剝傷。 測量裝置主要由測力杠桿 傳感器等組成。 主要由測力杠桿、 測量裝置 主要由測力杠桿、傳感器等組成。測力 杠桿一端與傳感器連接, 杠桿一端與傳感器連接,另一端與浮動的減速器殼 體連接。傳感器安裝在試驗臺支架上。 體連接。傳感器安裝在試驗臺支架上。被測車輪制 動時,減速器浮動殼體連帶測力杠桿繞主動滾筒軸 動時, 線擺動并作用于傳感器上, 線擺動并作用于傳感器上,傳感器把測力杠桿的移 動或力變成反映制動力大小的電信號
24、, 動或力變成反映制動力大小的電信號,送入指示與 控制裝置。 控制裝置。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舉升裝置一般由舉升器、舉升平板和控制開關組 舉升裝置 一般由舉升器、 一般由舉升器 成。 指示與控制裝置 第二節 制動系檢測 指示與控制裝置面板圖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2、反力式滾筒制動試驗臺的檢測原理 、 電機通過減速器及鏈傳動驅動滾筒, 電機通過減速器及鏈傳動驅動滾筒,從而帶動車輪低 速旋轉。當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 速旋轉。當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滾筒對車輪的驅動力 克服制動器摩擦力矩,維持車輪繼續旋轉。 Fx1、Fx2,克服制動器摩擦力矩,維持車輪繼續旋轉。剎 反作用到滾筒,
25、車時Fx1、Fx2反作用到滾筒,滾筒作用到減速器殼體與測 力杠桿一起朝與滾筒轉動相反的方向擺動, 力杠桿一起朝與滾筒轉動相反的方向擺動,杠桿力作用到 傳感器。 傳感器。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車輪阻滯力的測量在行車和駐車制動裝置處于完 車輪阻滯力的測量 在行車和駐車制動裝置處于完 全釋放狀態、變速器置于空擋位置時, 全釋放狀態、變速器置于空擋位置時,電動機通過 減速器、 減速器、鏈傳動及滾筒帶動車輪維持穩定轉動所需 的力。 的力。 制動協調時間的測量與制動力同步測量 與制動力同步測量, 制動協調時間的測量 與制動力同步測量,以駕駛 員踩踏板的瞬間作為計時起點, 員踩踏板的瞬間作為計時起
26、點,由制動踏板上套裝 的踏板開關向控制裝置發出一個“開關”信號, 的踏板開關向控制裝置發出一個“開關”信號,開 始時間計數, 始時間計數,直到制動力達到標準規定的制動力的 75%時為止。 時為止。 時為止 3、反力式滾筒制動試驗臺的檢測特點 、 檢測迅速、安全、經濟、不受外界條件限制, 檢測迅速、安全、經濟、不受外界條件限制,測試 條件穩定,重復性好。 條件穩定,重復性好。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能定量地測量各車輪的制動力大小、 能定量地測量各車輪的制動力大小、左右輪制動力 差值、制動協調時間、車輪阻滯力等, 差值、制動協調時間、車輪阻滯力等,可全面評價 汽車的制動性。 汽車的制動性。
27、 反力式試驗臺的測試車速較低,一般為5km/h,此 反力式試驗臺的測試車速較低,一般為 , 尚不起作用, 時,ABS尚不起作用,因此無法檢測到 尚不起作用 因此無法檢測到ABS起作用 起作用 的制動性能。 的制動性能。 進行制動時,汽車沒有平移運動,也就沒有因慣性 進行制動時,汽車沒有平移運動, 作用而引起的軸負荷前移作用, 作用而引起的軸負荷前移作用,車輛處于空載檢測 時,前軸車輪容易抱死而難以測得前軸制動器能夠 提供的最大制動力,從而導致整車的制動力不足, 提供的最大制動力,從而導致整車的制動力不足, 引起誤判。 引起誤判。 試驗臺制動時的最大測試能力, 試驗臺制動時的最大測試能力,受檢測
28、因素的影響 較大。 較大。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滾筒試驗臺檢測受力問 題: 檢測時,滾筒帶動車輪轉動, 檢測時,滾筒帶動車輪轉動, 車輪在滾筒上的受力情況如上圖 其中,N1、N2分別為滾筒的 示。其中,N1、N2分別為滾筒的 支撐反力,F1、F2分別為滾筒對 支撐反力,F1、F2分別為滾筒對 車輪的摩擦力,G為輪重力(車輪 車輪的摩擦力, 為輪重力( 所受載荷),Mr為制動阻力矩 ),Mr為制動阻力矩, 所受載荷),Mr為制動阻力矩,R 是車輪半徑, 稱為安置角。 是車輪半徑,角稱為安置角。 圖中的Fx Fx代表來自非測試車輪的 圖中的Fx代表來自非測試車輪的 水平約束力,此處我們暫
29、設Fx=0 Fx=0。 水平約束力,此處我們暫設Fx=0。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根據力學平衡原理,可以得出: 根據力學平衡原理,可以得出: N1-N2)sin+(F1+F2)cos=0(Fx) (Fx (N1-N2)sin+(F1+F2)cos=0(Fx) (N1+N2)cos (F1-F2)sin (N1+N2)cos-(F1-F2)sin=G F1+F2) 以及 (F1+F2)R=Mr 由以上各式可得到: 由以上各式可得到: N2-N1=(F1+F2)cot=(Mr/R)cot N2-N1=(F1+F2)cot=(Mr/R)cot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上式說明,后滾筒承
30、受 上式說明, 的壓力較前滾筒為大。 的壓力較前滾筒為大。而且 制動力越大,安置角 制動力越大,安置角越小 例如車輪直徑較大), ),N2 (例如車輪直徑較大),N2 N1的差別就越大 N2增大 的差別就越大( 與N1的差別就越大(N2增大 而N1減小)。分析表明,當 N1減小)。分析表明, 減小)。分析表明 較小而制動力大到一定程 有可能出現N1=0 N1=0, 度,有可能出現N1=0,這意 味著車輪開始脫離前滾筒, 味著車輪開始脫離前滾筒, 進入一種不穩定的狀態, 進入一種不穩定的狀態,會 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根據力學平衡原理可列出
31、下列關系式: 聯立上式解得: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車輪制動時,試驗臺所能測出的最大制動力受輪胎與滾 車輪制動時, 筒間附著力的限制。 筒間附著力的限制。車輪制動時試驗臺能提供的制動力極限 值為: 值為: 受安置角 附著系數和水平推力F 受安置角、附著系數和水平推力F(與非測試車輪的 水平約束力)等三個因素影響,當安置角 附著系數 水平約束力)等三個因素影響,當安置角、附著系數和 水平推力F增加時,試驗臺所能提供的附著力相應增大。 水平推力F增加時,試驗臺所能提供的附著力相應增大。而 安置角與被測車輪的直徑D 試驗臺的結構參數、 安置角與被測車輪的直徑D、試驗臺的結構參數、滾筒中 心距
32、L 滾筒直徑d有關。 減小, 增大時, 心距L、滾筒直徑d有關。當D、d、減小,L增大時,會使安 置角增大。 置角增大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為了防止測試制動力時整車滑移, 為了防止測試制動力時整車滑移,希望受 檢測車輪不脫離前滾筒, N1 檢測車輪不脫離前滾筒,即N10,且F0, 則可推得sin 則可推得sin cos 0,即tan 若滾筒附著系數按0.7 0.7計 。若滾筒附著系數按0.7計,則相應的 安置角約為35 左右。 應大于35 35° 35° 安置角約為35°左右。 應大于35° 因為: 因為: 分母總是大于1的,F G, 小于1,
33、 分母總是大于1 小于1 必小于G F 必小于G。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提高反力式滾筒制動試驗臺的測試能力, 提高反力式滾筒制動試驗臺的測試能力,需增加 輪胎與滾筒的附著力,避免制動時車輪抱死。 輪胎與滾筒的附著力,避免制動時車輪抱死。常 用的措施: 用的措施: 在車輛上增加足夠的附加質量, 在車輛上增加足夠的附加質量,或是加相當于附加質量 的作用力,而這些均不計入軸荷。 的作用力,而這些均不計入軸荷。 在非測試車輪上加三角墊塊或采取牽引力法阻止車輛移 動。 保持輪胎及滾筒表面的干燥、清潔。 保持輪胎及滾筒表面的干燥、清潔。 4、慣性式滾筒制動試驗臺和平板式試驗臺介紹 、 (1)慣性
34、式滾筒制動試驗臺結構 )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雙軸慣性式滾筒制動試驗臺 驅動移動架液壓缸14 可調節前后滾筒組之間的距離, 14, 驅動移動架液壓缸14,可調節前后滾筒組之間的距離,調節合 適后用夾緊液壓缸9 12夾緊定位 為防止汽車制動時車輪向后竄出, 夾緊定位; 適后用夾緊液壓缸9、12夾緊定位;為防止汽車制動時車輪向后竄出, 在后滾筒組后部裝有第三滾筒。 在后滾筒組后部裝有第三滾筒。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慣性式滾筒制動試驗臺的工作原理-滾筒相當于一 慣性式滾筒制動試驗臺的工作原理 滾筒相當于一 個移動的路面,試驗臺上各對滾筒分別帶有飛輪, 個移動的路面,試驗臺上各對滾
35、筒分別帶有飛輪, 其慣性應與受檢車的慣性質量相當。檢測時, 其慣性應與受檢車的慣性質量相當。檢測時,先使 滾筒與車輪處于某一轉速旋轉, 滾筒與車輪處于某一轉速旋轉,然后切斷驅動滾筒 旋轉的動力,踩下制動踏板, 旋轉的動力,踩下制動踏板,制動后的車輪對滾筒 產生表面切向阻力, 產生表面切向阻力,而滾筒在其飛輪系統的慣性作 用下繼續旋轉, 用下繼續旋轉,其轉動的圈數相當于車輪的制動距 滾筒的制動初速度、 離。滾筒的制動初速度、制動減速度機滾筒依靠慣 性旋轉的圈數均可通過測量系統測得。 性旋轉的圈數均可通過測量系統測得。 慣性式滾筒制動試驗臺的檢測特點: 慣性式滾筒制動試驗臺的檢測特點: 可在任意車
36、速下進行,實驗條件接近汽車行駛情況, 可在任意車速下進行,實驗條件接近汽車行駛情況,測試 結果與實際工況較為接近。 結果與實際工況較為接近。 試驗臺要求旋轉部分的轉動慣量大,結構復雜, 試驗臺要求旋轉部分的轉動慣量大,結構復雜,占地面積 且不適應多種車型,實際檢測中應用不多。 大,且不適應多種車型,實際檢測中應用不多。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2)平板式制動 ) 試驗臺結構 1- 顯示和控制臺 2- 側滑測試平板 3、5- 制動、軸重測 、 制動、 試平板 4- 過渡板 6- 拉力傳感器 7、10- 壓力傳感器 、 8- 面板 9- 鋼球 11- 底板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平
37、板式制動試驗臺檢測原理檢驗時,汽車以 平板式制動試驗臺檢測原理 檢驗時,汽車以5檢驗時 10km/h的速度駛上測試平板,置變速器于空擋位置 的速度駛上測試平板, 的速度駛上測試平板 并緊急制動。汽車在慣性作用下, 并緊急制動。汽車在慣性作用下,通過車輪在平板 上附加與制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上附加與制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使 平板沿縱向位移,經傳感器測出各車輪的制動力, 平板沿縱向位移,經傳感器測出各車輪的制動力, 并由顯示裝置顯示出結果。 并由顯示裝置顯示出結果。 平板式制動試驗臺的檢測特點: 平板式制動試驗臺的檢測特點: 結構簡單,測試過程與實際路試條件較接近,能反映
38、車輛 結構簡單,測試過程與實際路試條件較接近, 的實際制動性能,亦能反映制動時軸荷前移及其他系統 的實際制動性能, 如懸架)對汽車制動性能產生的影響。 (如懸架)對汽車制動性能產生的影響。 不需模擬汽車平移慣量,易與軸重儀、側滑儀組合在一起, 不需模擬汽車平移慣量,易與軸重儀、側滑儀組合在一起, 測試方便、效率高。 測試方便、效率高。 測試重復性差、占地面積大、需助跑車道、不安全。 測試重復性差、占地面積大、需助跑車道、不安全。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二、制動性能的檢測 反力式滾筒制動性能的具體檢測方法 打開電源開關,預熱至規定時間。 打開電源開關,預熱至規定時間。 指示裝置若為指針式
39、,檢查指針是否在零位, 指示裝置若為指針式,檢查指針是否在零位,否則 加以調整。 加以調整。 檢查試驗臺滾筒上是否粘有泥、 石等雜物, 檢查試驗臺滾筒上是否粘有泥、水、砂、石等雜物, 有則加以清除。 有則加以清除。 核實汽車各軸荷,不得超過試驗臺允許的載荷。 核實汽車各軸荷,不得超過試驗臺允許的載荷。 檢查汽車輪胎是否有油污、泥土、砂石及水等, 檢查汽車輪胎是否有油污、泥土、砂石及水等,有 應予清除。 應予清除。 檢查試驗臺舉升器等是否在升起位置, 檢查試驗臺舉升器等是否在升起位置,否則應升起 舉升器。 舉升器。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汽車被測車軸在軸重儀上檢測完軸荷后, 汽車被測車軸
40、在軸重儀上檢測完軸荷后,順垂直于 滾筒的方向駛入試驗臺。先前軸、再后軸, 滾筒的方向駛入試驗臺。先前軸、再后軸,使車輪 處于兩滾輪之間。 處于兩滾輪之間。 汽車停穩后,變速桿置于空擋,行車、 汽車停穩后,變速桿置于空擋,行車、駐車制動器 處于完全放松狀態, 處于完全放松狀態,能測制動協調時間的把腳踏開 關套在制動踏板上。 關套在制動踏板上。 降下舉升器,至輪胎與舉升器完全脫開為止。 降下舉升器,至輪胎與舉升器完全脫開為止。 若試驗臺帶有內藏式軸重測量裝置的, 若試驗臺帶有內藏式軸重測量裝置的,應在此時測 出軸重。 出軸重。 起動電動機,使滾筒帶動車輪轉動, 起動電動機,使滾筒帶動車輪轉動,先測
41、出制動拖 滯力。 滯力。 用力踩下制動踏板,一般試驗臺在1.5-3.0s后或所 用力踩下制動踏板,一般試驗臺在 后或所 帶第三滾筒發出信號后,滾筒自動停轉。 帶第三滾筒發出信號后,滾筒自動停轉。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讀取并打印檢測結果。 讀取并打印檢測結果。 升起舉升器,并開出已測車軸,將下一車軸駛入, 升起舉升器,并開出已測車軸,將下一車軸駛入, 用同樣的方法檢測該軸的制動力。 用同樣的方法檢測該軸的制動力。 當與駐車制動相關的車軸在試驗臺上時, 當與駐車制動相關的車軸在試驗臺上時,檢測完行 車制動后,重新起動電動機, 車制動后,重新起動電動機,在行車制動完全放松 的情況下,用力拉
42、緊駐車制動桿, 的情況下,用力拉緊駐車制動桿,檢測駐車制動性 能。 全部檢測完畢后,升起舉升器,汽車開出試驗臺。 全部檢測完畢后,升起舉升器,汽車開出試驗臺。 檢測結束,切斷試驗臺電源。 檢測結束,切斷試驗臺電源。 制動性能檢測參數標準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制動距離,制動穩定性(總質量3.5t的 制動距離,制動穩定性(總質量 的 50km/h時 滿載 m 汽車,制動初速度50km/h 汽車,制動初速度50km/h時,滿載22m, 空載21m, 車輛任何部位不得超出的試驗 空載 車道寬度為2.5m)。 車道寬度為2.5m)。 2.5m 制動減速度、制動穩定性(總質量 、制動減速度、制
43、動穩定性(總質量3.5t 的汽車,制動初速度50km/h 50km/h時 的汽車,制動初速度50km/h時,滿載檢測 的充分發出的平均減速度 的充分發出的平均減速度5.4m/s2,空載 檢測的充分發出的平均減速度 檢測的充分發出的平均減速度5.8m/s2, 車輛任何部位不得超出的試驗車道寬度為 2.5m)。 2.5m)。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充分發出的平均減速度為: 充分發出的平均減速度為: 車輛的速度(km/h) vb 是0.8v0車輛的速度(km/h); ve 是0.1v0車輛 是制動初速度(km/h) 的速度(km/h) 的速度(km/h); v0是制動初速度(km/h) ;S
44、b 是在速度v 之間車輛駛過的距離( 是在速度v0和vb之間車輛駛過的距離(m); Se是 在速度v0和ve之間車輛駛過的距離(m)。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制動力、制動力差、制動協調時間。 制動力、制動力差、制動協調時間。 制動力:制動力總和與軸重的百分比。空車: 制動力:制動力總和與軸重的百分比。空車:60%; 滿 50%;前軸制動力與軸荷之比應60%;后軸制動力與 載50%;前軸制動力與軸荷之比應60%;后軸制動力與 軸荷之比應20%; 。 軸荷之比應 制動力差:左右制動力差的最大值,與該軸上左、 制動力差:左右制動力差的最大值,與該軸上左、右輪制 動力中大者之比,前軸不大于2
45、0,后軸在軸制動力不小 動力中大者之比,前軸不大于20,后軸在軸制動力不小 20, 于該軸軸荷的60%時應不大于24 60%時應不大于24 于該軸軸荷的60%時應不大于24, 制動力差的最大值不 8%。 應大于該軸軸荷的8% 應大于該軸軸荷的8%。 車輪阻滯力:不大于車輪所在軸軸荷的5 車輪阻滯力:不大于車輪所在軸軸荷的5。 制動協調時間:從踏板開始動作至車輪達到標準制動力75 制動協調時間:從踏板開始動作至車輪達到標準制動力75 所需的時間液壓制動汽車不應大于0.35s 所需的時間液壓制動汽車不應大于0.35s ,氣壓制動汽 車不應大于0.6s 0.6s。 車不應大于0.6s。 第二節 制動
46、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注:當車輛經臺架檢測后,對空載檢測有 當車輛經臺架檢測后, 質疑時,可用滿載檢測進行檢驗, 質疑時,可用滿載檢測進行檢驗,若還有 質疑,可用規定的路試檢測進行復檢, 質疑,可用規定的路試檢測進行復檢,并 以滿載路試的檢測結果為準。制動距離、 以滿載路試的檢測結果為準。制動距離、 制動減速度和制動力等參數, 制動減速度和制動力等參數,只要其中之 一符合要求,即可判為合格。 一符合要求,即可判為合格。 習 題 選擇 1.反力式制動試驗臺的主要檢測參數是 1.反力式制動試驗臺的主要檢測參數是 ( )。 A.制動距離 B.制動時間 A.制動距離 B.制動時間 C.制動力 D.制動減速
47、度 C.制動力 D.制動減速度 2.應用較廣泛的制動試驗臺類型是 應用較廣泛的制動試驗臺類型是( 2.應用較廣泛的制動試驗臺類型是( )。 A.單軸反力式 B.雙軸反力式 A.單軸反力式 B.雙軸反力式 C.雙軸慣性式 D.平板式 C.雙軸慣性式 D.平板式 3.制動試驗臺的第三滾筒主要用于檢測 3.制動試驗臺的第三滾筒主要用于檢測 ( )。 A.制動力 B.車速 C.軸重 D.車輪轉速 A.制動力 B.車速 C.軸重 D.車輪轉速 習 題 4.對于乘用車,空載時, 4.對于乘用車,空載時,制動力總和與整 對于乘用車 車重量的百分比應為( 車重量的百分比應為( )。 A.大于等于 大于等于50
48、% B.大于等于 大于等于60% A.大于等于50% B.大于等于60% C.大于等于70% C.大于等于70% D.大于等于80% D.大于等于80% 大于等于 大于等于 5.乘用車后軸制動力與軸荷的百分比應為 5.乘用車后軸制動力與軸荷的百分比應為 ( )。 A.大于等于 大于等于8% B.大于等于 大于等于10% A.大于等于8% B.大于等于10% C.大于等于 大于等于15% D.大于等于20% D.大于等于 大于等于20% C.大于等于15% 6.液壓制動的汽車制動協調時間不應大于 6.液壓制動的汽車制動協調時間不應大于 ( )S 。 A.0.30 B.0.35 C.0.60 D.
49、0.80 習 題 判斷 1.制動力檢測時 必須同時測量軸荷。 制動力檢測時, ( )1.制動力檢測時,必須同時測量軸荷。 2.機動車必須設置行車制動 機動車必須設置行車制動、 ( )2.機動車必須設置行車制動、應急制 動和駐車制動裝置。 動和駐車制動裝置。 3.對機動車的制動踏板力和踏板行程 ( )3.對機動車的制動踏板力和踏板行程 均應有嚴格規定。 均應有嚴格規定。 4.機動車在運行過程中 機動車在運行過程中, ( )4.機動車在運行過程中,不應有自行 制動現象。 制動現象。 習 題 問答分析題 在反力式滾筒實驗臺上測制動力時, 在反力式滾筒實驗臺上測制動力時,車輪 處于滾動狀態與抱死狀態, 處于滾動狀態與抱死狀態,其測量的制動力 有何區別? 有何區別?為保證測量的準確性可采取哪 些措施? 些措施? 第二節 制動系統的檢測與診斷 三、制動系統的類型、結構和組成 制動系統的類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慢病預防控制工作規范
- 2025年甲基六氫苯酐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加工羽毛(絨)項目建議書
- 2025年高性能傳輸線纜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電視制式轉換器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動態心電圖監測系統設備合作協議書
- 2025年汽車內外飾件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申請報告: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分配機制研究
- 智能投顧平臺風控合規運營風險管理策略與合規執行風險預警系統應用報告
-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數據治理在2025年的創新路徑與挑戰應對策略分析
- 林規發防護林造林工程投資估算指標
- 四年級上冊 口算題 1000題
- 九上道法知識點梳理(全冊)-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必備知識梳理總結(部編版)
- YB/T 5202.1-2003不定形耐火材料試樣制備方法第1部分:耐火澆注料
- GB/T 700-2006碳素結構鋼
- GB/T 41419-2022數字化試衣虛擬人體用術語和定義
- GB/T 24218.1-2009紡織品非織造布試驗方法第1部分:單位面積質量的測定
- GB/T 1633-2000熱塑性塑料維卡軟化溫度(VST)的測定
- 《病毒學》(研究生)全冊配套完整課件
- 第十七章其他熔化焊接與熱切割作業課件
- 腧穴總論 2特定穴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