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老工業企業信息化綜合評價研究1_第1頁
東北老工業企業信息化綜合評價研究1_第2頁
東北老工業企業信息化綜合評價研究1_第3頁
東北老工業企業信息化綜合評價研究1_第4頁
東北老工業企業信息化綜合評價研究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信息化綜合評價研究摘 要: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深入、復雜的工作,使得其評價有一定的難度。本文通過對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的簡單分析,針對東北企業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和效果的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數學理論和方法建立了評價模型,為企業加強信息化建設和綜合評價提出了參考。關鍵詞: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信息化;綜合評價 信息化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化與企業信息化,如今也已不再是新的名詞了,查閱有關資料可得出兩者的概念分別如下:信息化是指在電子計算機、通信和網絡等技術快速發展的推動下,信息技術、信息產業和信息網絡在社會經濟和各個領域所發揮的作用日益突出

2、,并逐步主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企業信息化是指在信息化政策法規標準的指導和指引下進行信息網絡的建設、信息資源的開發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企業人力、財力和物質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傳統經濟向信息經濟的過渡。企業信息化主要包括生產信息化、經營服務信息化、管理決策信息化。企業信息化能極大地提高生產自動化、管理現代化、決策科學化的水平,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企業信息化是21世紀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目前,東北正處于工業化的中期即重化工階段,并長期滯留于原料為主的階段。隨著資源的日漸枯竭,城市轉型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如果沿襲傳統的工業發展模式,東北就難以完成21世紀初基本實現工

3、業化的發展目標。由此,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任重道遠,對加速老工業基礎的信息化建設必須要有緊迫感。 就東北地區來看,目前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還處于信息化發展的初期階段,企業信息化的狀況也令人擔憂。據對遼寧14個行業204戶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的調查表明,信息化建設發展不平衡,企業特別是地方企業對信息化工作重視不夠,沒有信息主管的占27.4,55.4的企業建立了專門的信息機構,大大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信息技術人員每戶企業平均不足16人,企業信息化標準規范應用水平低,產品編碼全部實現的企業僅占7.4,使用國際標準的企業只占2.9,制約了企業國際化的進程;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系統全部實現信息化的企業占8.8,部

4、分實現信息化的占61.8,還有29.4的企業未著手進行;有50的企業沒有建立基礎性管理信息系統,采用企業管理信息化的只有18.1,單項應用的占48.5。在振興老工業基地的工作中,如果對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不認真加以研究、及時采取有力措施,老工業基地將會貽誤重要的機遇期。一、進行東北老工業企業信息化綜合評價的目的和意義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信息化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關鍵和突破口,是提高東北企業經濟效益與競爭力的主要保證,也是東北企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和推動力量。深入研究企業信息化評價的科學方法,針對東北地區的歷史和現實狀況,客觀評價當前東北企業信息化發展水平和應用效果,比較它們

5、之間信息化建設方面的差異和特點,對于政府制定經濟發展戰略,完善信息產業發展政策,提高東北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正確指導東北企業信息化的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國際有關研究機構提出了眾多的信息化水平測評指標方案,如IDC信息社會指數、歐盟的電子歐洲指標體系、APEC的電子商務就緒情況評估指南等。我國信息產業部已研究并發布了國家信息化指標構成方案(2001年7月9日),以指導和衡量國家信息化戰略的實施。2002年10月9日,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推出中國第一個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標體系中國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以全面評估中國境內各企業的信息化發展和應用水平。二、東北老工業企業信息化綜合

6、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原則目前,東北大多數企業的信息化基礎薄弱,水平較低,與國內其他地區有較大差距,必須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帶來的機遇,發揮后發優勢,積極、穩步地推進老工業基地的企業信息化。因此,需要有一套能客觀反映目前東北企業信息化現狀和對企業信息化發展有指導作用的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我們在設計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時遵循如下原則:(1)動態原則。隨著環境的變化和技術、實踐的發展,企業信息化方案也要相應的做出改進。所以,評價指標體系要反映出企業在信息化過程中的變化,并作調整。(2)全面性原則。即指標體系的設置應盡可能從多個角度來分析比較,防止片面性。比如:要考慮顧客、員工、投資者

7、的利益,考慮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等。(3)可比性原則。即設計的指標體系要能進行橫向、縱向比較,通過比較,才能及時發現方案的優勢和劣勢所在,進行改進。(4)主導性原則。由于系統十分復雜,描述系統的指標涉及面很廣,但這并不意味著不分主次地將所有可能的方面都包括進來,而是應該經過認真的調查、仔細的分析,抓住系統的主要方面。對那些與系統主要行為關系不十分密切的方面,予以簡化或省略。同時,對采用的指標也應設置不同的權重,這樣才能突出重點。(5)綜合性原則。一個企業就是一個系統,其中包括多個子系統,如人力資源子系統、技術狀況子系統、顧客關系子系統。對這樣的一個系統做出評價,應涉及較多的信息,涵蓋較廣泛的范圍

8、,才能準確地將系統描述出來。(6)可行性原則。即設計的指標易于取得,便于操作,盡可能刪除相互重復的指標,簡化統計指標體系。其主要原因是指標越多,收集數據時所花費的人力、財力就會越大,數據處理帶來困難。三、東北老工業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1、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在參考國家推出的信息化指標構成方案和信息化體系的六要素(信息資源,信息技術應用系統,信息傳輸網絡,信息技術和產業,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規和標準)基礎上,經過充分的研究和考慮,建立了如圖一所示的指標體系來進行東北企業信息化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由4個一級指標和13個二級指標構成。2、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的詳細說明(1)信息化重視程度:

9、從企業最高領導者對信息化的態度,企業信息化工作最高領導者的地位,信息機構和首席信息官(CIO)職位的級別設置幾方面來進行定性的打分評估。(2)信息規劃狀況水平:東北地區的企業雖有較早的應用信息技術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的優勢,但絕大多數沒有長遠的和專門的配合企業戰略規劃的信息化規劃,或者規劃的時間期限和目標的明確性都還不夠,預算的制定情況,此項指標也用定性的打分評估。(3)人力資源指數:企業中受大專以上文化教育人員比例(%),反映企業實現信息化的總體人力資源。東北地區由于經濟等因素和東南沿海一帶相比有明顯劣勢,高校的畢業生留在東北的比例還是較少。(4)員工培訓比例:經過信息技術培訓的員工占總員工數

10、的比例(%)。(5)信息技術普及率:掌握基本信息技術并能夠進行應用的員工占總員工數的比例(%)。(6)信息技術投入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指當年信息技術投入費(含硬軟件、網絡建設等費用,費用納入固定資產)占當年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7)每百人計算機臺數:指企業大中小型機、服務器、工作站、微機累計擁有的總量和企業員工數(單位為百人)的比值。(8)網絡規模:按照企業局域網聯網計算機總臺數等進行評價。(9)網絡性能:按照局域網的帶寬、數據流量、服務器容量、速度、安全性進行綜合評價。(10)辦公自動化程度:現有企業是否實現了日程安排、發文管理、會議管理、信息發布、業務討論、電子郵件、信息流程的跟蹤與監控等

11、日常辦公的自動化。企業信息化水平信息戰略規劃1.信息化重視程度2.信息規劃狀況水平人力資源狀況3. 人力資源指數4. 員工培訓比例5. 信息技術普及率信息基礎設施6. 信息技術投入比重7. 每百人計算機臺數8. 網絡規模9. 網絡性能信息技術應用10.辦公自動化程度11.核心業務信息化狀況12.網絡應用狀況13.管理信息化水平圖一 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構成(11)核心業務信息化狀況:核心業務流程信息化的深廣度,包括生產過程計算機自動控制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應用水平等,主要應用定性的打分來評定。(12)網絡應用狀況:企業經營過程網絡化應用水平和狀況,比如網上采購率和銷售率等,可以用定

12、性和定量結合的方法來評價。(13)管理信息化水平:管理信息化應用覆蓋率及數據整合水平,這里可以從企業的基本經營管理信息的信息系統應用狀況作定性的評價。3、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數據的獲取及處理 以上建立的指標體系中含有定量和定性的指標,其中的定性指標采取打分手段,方法如下:對各種指標以9分,7分,5分,3分,1分代表信息水平狀況的很好、較好、一般、較差和很差五個等級。定量的數據就是直接由統計調查計算得到。本文采用了一種簡單的無量綱化方法對以上調查得到的定性和定量數據進行統一化,可以將其都變換成0,1區間上的無量綱化數據。若樣本企業的各個指標實際數據用Xij(第j個企業的第i項指標值)表示,XI m

13、ax 、XI min 分別為第i項指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則用一下變換公式:Yij= (Xij XI min)/ (XI max-XI min)即把原始指標數據Xij 變換為無量綱化數據Yij。4、信息化水平評價方法1)指標權重(W)的確定分別以X1,X2,X13代表以上13個二級指標,本文選取5個樣本企業試驗,采用數理統計中的因子分析法來進行指標的權重計算。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是多元統計分析中的一重要分支,其目的是濃縮數據,通過對諸多變量的相關性研究,用假象的少數幾個變量來表示原來變量的主要信息。在相關的一組指標中,每個指標(變量)都是由公共因子和特殊因子決定的,因子分析

14、能夠通過模型來確定兩兩正交的公共因子,公共因子與各個指標的相關系數叫做公共因子負載,每個指標的公共因子負載的平方和稱為公共度,也叫公因子方差,能解釋此項指標的絕大部分方差,為各項指標的重要程度的確定提供了依據。本文選擇的5個企業的13項指標的初始數據如下:企業1企業2企業3企業4企業5X195737X273513X30.750.460.580.440.52X40.420.350.380.260.34X50.380.310.320.210.29X60.080.030.050.020.03X70.380.210.280.120.19X853313X933313X1075535X1175735X12

15、53313X1373535對以上初始數據按照無量綱化變換為0,1區間上的無量綱化數據,本文采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因子分析得到了如下的公因子方差表:(通過總方差分解表得到了此兩個因子解釋了總方差的92.085%的結論)因子1的負載值ai1因子2的負載值ai2公因子方差Hi=ai12+ai22X10.9480.1760.92968X20.9540.2610.978237X30.9390.070.886621X40.9420.2850.968589X50.0230.9910.98261X60.9350.1310.891386X70.9530.2160.954865X80.989-0.0040.97

16、8137X90.7180.3130.613493X100.989-0.0040.978137X110.8480.5260.99578X120.989-0.0040.978137X130.9090.0720.831465公因子方差Hi反映了各個原始指標對兩個公共因子的作用,也即反映了原始各個指標的重要程度,將Hi按照歸一化處理得到了各個指標的權重。計算過程及結果如下:第二層指標權重:w1 = H1 / (H1+H2) = 0.487 w2 = H2 / (H1+H2) = 0.513w3 = H3 / (H3+H4+H5) = 0.312 w4 = H4 / (H3+H4+H5) = 0.341

17、 w5 = H5/ (H3+H4+H5) = 0.347w6 = H6 / (H6+H7+H8+H9) = 0.259 w7 = H7 / (H6+H7+H8+H9) = 0.278w8 = H8 / (H6+H7+H8+H9) = 0.285 w9 = H9 / (H6+H7+H8+H9) = 0.178w10 = H10 / (H10+H11+H12+H13) = 0.258 w11 = H11 / (H10+H11+H12+H13) = 0.263w12 = H12 / (H10+H11+H12+H13) = 0.258 w13 = H13/ (H10+H11+H12+H13) = 0.

18、221第一層指標權重:S1= (H1+H2) / (H1+H2+H13) = 0.159S2= (H3+H4+H5) / (H1+H2+H13) =0.237S3= (H6+H7+H8+H9) / (H1+H2+H13) =0.288S4= (H10+H11+H12+H13) / (H1+H2+H13) =0.3162)企業信息化水平指數計算EII(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Index)將無量綱化數據Yij與第二層指標權重加權合成四項A1=Yij * wi (i=1,2) A2 =Yij * wi (i=3,4,5)A3=Yij * wi (i=6,7,8,9) A

19、4 =Yij * wi (i=10,11,12,13)以上各式中,j=1,2n表示n個企業,A1A4可以求出某一企業在第一層的四個方面的定量化數值,進而求出一種信息化水平指數的模型EII = A1 * S1 + A2 * S2 + A3 * S3 + A4 * S4 EII即可以從一定角度表示一個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其值越大信息化水平越高。5、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補充說明該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反映當前東北老工業企業信息化的特點和現狀,具有一定的時限性,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更新、企業信息化的發展和決策部門的政策取向,指標體系中某些指標和指標評判標準應該更加細化開來,本文僅僅初步總結分析出該套指

20、標,并應用因子分析方法對該類指標體系進行權重的科學確定,該指標體系能在一定程度上較好地反映東北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四、東北老工業企業信息化效能評價1、效能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對企業信息化應用效果的評價通常是根據對財務指標的分析,看信息化是否給企業帶來了更高額的利潤。不可否認,財務指標有易于獲得、直觀等優點, 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的計算是以財務報表為依據,計算的是顯性的資產,這恰恰把信息化的獨特之處給掩蓋起來。實行信息化的最大好處就是增加了企業的競爭力,使企業能夠在競爭中獲取更大的收益。所以,我們在設計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時,根據全面、綜合等原則,不僅要對財務指標進行分析,還要對其他指標進行

21、分析;不僅要考慮到信息化帶來的顯性資產,也要考慮它帶來的隱形資產;不僅要進行定量分析,更要進行定性分析。1)企業經濟效果企業信息化的經濟效果系指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發生的費用、產生經濟效益和財務效果方面。企業實施信息化的目的是為了使企業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如果不能使企業獲得更多的利潤,那么,企業其它的活動將無從談起。因此,根據企業財務報表的數據來分析企業在實施信息化以后的獲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是可行的。通過對財務指標的定量分析,根據財務比率的高低,我們將對企業經濟效果做一個定性的評價,以便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能進行企業信息化效能的綜合衡量。a.獲利能力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100

22、%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銷售利潤率=銷售利潤/銷售收入凈額*100%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成本降低率=成本降低額/期初成本*100%b.營運能力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凈額/平均資產總額*100%流動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凈額/平均流動資產總額*100%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平均存貨應收帳款周轉率=銷售收入凈額/平均應收帳款余額資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權益/期初所有者權益*100%c.償債能力。償債能力與獲利能力,是傳統企業評價中兩大基本領域。在長期的評價實踐中,人們已探索出了很多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不過,在我們的評價指標體系中

23、,不能毫無保留地照搬目前企業評價中的各項償債能力指標,只能根據評價目標對現有的償債能力指標做出取舍。經比較,我們以“流動比率”表示企業短期償債能力,以“資產負債率”表示企業長期償債能力。通過這兩個指標,試圖較為綜合地反映一個企業的償債能力。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資產負債率期末負債期末資產*100%或年度負債平均水平年度資產平均余額*100%兩個指標都屬狀態指標,其數值并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處于一定的彈性區間才為適宜。例如,流動比率一般認為數值在160%至250%之間為宜,資產負債率則保持30-60%為相對合理。但按國際通行標準,流動比率應為200%,資產負債率標準是3

24、0%。2)企業競爭力對東北老工業企業來講,企業競爭力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東北地處偏遠,沒有沿海企業的地理優勢,因此,要想在國內市場甚至是國際市場上進行競爭,沒有一定的實力是不行的。國家的“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恰為東北老工業企業提高自身競爭力提供了契機。通過參考多種資料和分析,得出企業競爭力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a.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企業資源的定位與配置能力,對于東北老工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打造和提升至關重要:要保持和提升核心競爭力,其組織管理模式必須是獨特的、有效的,只有這樣,在激烈競爭中才能獲得生存與發展的空間。我們可以設置管理理念、組織協調能力、客戶滿意度這三個指標來評估企業的管

25、理能力。b.市場應對能力市場應對能力是指企業對市場的預見及反應能力。我們用市場預見能力和市場反映能力這兩個指標來評估企業的該種能力。c.核心技術能力核心技術能力的高低決定了企業將技術資源向技術優勢進行轉換的能力和水平,是打造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源泉,是核心競爭力的核心。我們可以設置R&D能力、技術創新能力、科研成果轉化率這三個指標來評估核心技術能力。d.核心營銷能力核心營銷能力是企業運用獨有的營銷技巧把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載體,是企業短期競爭力的支撐要素。市場占有率、新產品推廣能力、促銷效果和售后服務質量這四個指標可以用來評估企業核心營銷能力。

26、e.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孕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土壤,是企業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積極的企業文化有助于企業樹立企業形象。員工精神狀態、員工的榮譽感可以用來評估企業文化。f.發展潛力企業發展潛力是對企業發展后勁的評價,我們可以用智力資本比率、員工忠誠度和品牌價值這三個指標來評估企業的發展潛力。 3)企業信息化適宜度a.戰略適宜度戰略適宜度可從企業信息化戰略與企業戰略之間配合協調程度以及企業信息化技術戰略與技術環境之間的配合協調程度這兩方面來考慮。比如主營業務相關度、戰略性合作伙伴的信息技術戰略等。b.應用適宜度應用適宜度可從管理信息化的合理性、數據庫應用的合理性、企業信息安全狀況的合理性這幾方面來衡量。

27、比如管理中信息化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數據庫整合的領域、安全費用等。c.投資適宜度投資適宜度涉及企業主要領導對企業信息化的正確認識水平、企業信息化投資力度的合理性、企業信息化投資給上下游及最終客戶帶來的實際價值水平等方面。比如投資價值導向、投資規模、客戶滿意度等。d.資源匹配適宜度資源匹配度涉及企業信息化投入在各要素之間分配狀況的合理性、信息化人力資源結構的合理性、系統運行狀況和功能發揮狀況的合理性等方面。比如培訓費的多少,員工結構、CIO的業務背景、信息系統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等。e.組織文化適宜度組織文化適宜度涉及企業機構的合理性、企業行為的網絡化狀況合理性、企業文化對企業信息化的支持程度等。比

28、如信息化管理部門的設置、產品編碼標準化狀況、管理科目編碼標準化狀況等。2、企業信息化效能的模糊評價方法一般說來,企業信息化多指標綜合評價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其評價標準的建立,這是整個評價工作的前提;二是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確定各指標的具體數值,即指標評價值;三是各評價值的綜合,包括綜合算法和權重的確定、總評價值的計算等。目標層一級指標(主準則層)二級指標(子準則層)企業信息化效能評價(A)企業經濟效果(U1)獲利能力(U11)營運能力(U12)償債能力(U13)企業競爭力(U2)管理能力(U21)市場應對能力(U22)核心技術能力(U23)核心營銷能力(U24)企業文

29、化(U25)發展潛力(U26)企業信息化適宜度(U3)戰略適宜度(U31)應用適宜度(U32)投資適宜度(U33)資源匹配適宜度(U34)組織文化適宜度(U35)表一 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1)建立權重集設主準則層對目標層的權重為A=(a1,a2,a3),其中,ai表示Ui在中所占的比重;且ai=1,ai>0。再設各子準則層對其相應的主準則層的權重分別為A1=(a11,a12,a13);A2=(a21,a22,a23,a24,a25,a26);A3=(a31,a32,a33,a34,a35),其中,aij表示Uij在Ui中的比重,aij=1,其中,i分別取1、2、3。權重的確定有De

30、lphi法(專家調查法)、法(層次分析法)等方法,為了避免人為因素在權重分配上的影響,可采用多級評判,把人為因素限制在一定范圍內,減少主客觀的差異性,提高評判的準確性。2)建立評價集評價集是評判者對評判對象可能做出的各種評判結果所組成的評價集合。評價集可建立為V=(V1,V2,V3,V4,V5)。為了更好地表達,我們取評價論域V=差,較差,一般,較好,優。由于上述劃分以及評價因素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將各評價因素等級進行模糊化,從而得到與評價論域V相對應的取值論域,即=0-2,2-4,4-6,6-8,8-10。評價值向量的確立采用經驗修正法或者專家評價法。聘請若干名專家對上述14個指標進行評價,每一項指標的最后得分,視企業實際情況可取專家對該項指標評分的平均值或是加權平均值,得到評價值向量F=(x1,x2,x14)。3)模糊隸屬函數的確定上述確定的評價值有一定的任意性,由于各評價因素均采取相同的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