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植樹的牧羊人_第1頁
14、植樹的牧羊人_第2頁
14、植樹的牧羊人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4、植樹的牧羊人讓.喬諾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概括“我”與牧羊人三次見面 的情形及高原上變化。2、過程與方法。 、在文章中找到直接描寫牧羊人的句子, 談談 你對牧羊人的認識。 、合作探究談談對課文主題的理解。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牧羊人非凡的毅力, 植樹造林,種植希望和 幸福的堅定、執著和努力。 重點:準確理解文章內容主旨。 難點:引導學生寫出讀文后的感受,練習生活實 際,體會作者感受。 教學方法:朗讀發、合作探究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展示阿爾卑斯山和普羅旺斯地區 30 年前的戈壁 荒漠和現在樹林遍布、 溪水淙淙、牛羊成群的圖

2、片。這一變化的豐功偉績是一位老人 - 艾利澤 . 布菲,他就是我們金泰你學習的 種樹的牧羊人 的主人公。二、作者簡介。PPT展示三、學生閱讀課文,積累詞語,整體感知課文。1、學生默讀課文。2、理清文章脈絡: 第一部分(第 1 段):開門見山,作者對模樣嗯 慷慨無私、不圖回報精神的評價。第二部分( 2-20 段):以時間為順序,寫“我”和 牧羊人三次見面的情形和高原上的變化。 第三部分(第 21 段):贊美老人堅強的毅力和無 私奉獻的精神。3、課文時間為順序,寫“我”和牧羊人幾次見面? 每次見面高原上的有什么變化?明確:以時間為順序,寫“我”和牧羊人三次見面。 第一次見面:1913 年,我在煙稀

3、少的阿爾比斯旅 行,見到牧羊人。高原上到處是幻魔,我在黃米 中行走了三天,饑渴難耐,面臨生存危險。第二次見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我”又踏 上了去阿爾比斯山的路。 高原上又一眼望不到邊 的樹林,我看到了溪流。第三次見面: 1945 年 6 月,“我”最后見到了牧羊 人。高原山一切都便了,富饒又美麗,人們安居 樂業,充滿生機。四、精讀欣賞。1、 學生朗讀課文,在文中找到直接描寫牧羊人 的句子,以“他是一個的_人”句式說說你對牧羊人的認識。例子 1:他是一個很認真的人,無論對勞作,還 是對生活。他挑選橡子心無旁騖,一絲不茍。 例子 2:他是一個毅力非凡的人。 他幾十年如一日 在高原上種樹,不圖

4、回報,使荒原變成綠洲。 例子 3:他是一個默默奉獻的人。戰爭沒有讓他 妥協,他在高原上默默生活, 默默種樹,種橡樹, 中毛櫸樹,還重白樺樹。2、 寫作特點歸納: 對比手法。主要表現在“我”與牧羊人三次 見面時所見的高原上的巨大變化。 首位呼應,結構嚴謹。本文結構“總分-總”, 首位兩段是作者對牧羊人的評價, 前呼后應。 中間部分是重點,詳細介紹了“我”和牧羊人 的三次見面的見聞和感受, 突出了老人的偉 大形象。五、拓展探究。我們所處的社會也有很多默默奉獻的人, 他 們以非凡的毅力辛勤第在自己的崗位上耕 耘,種植著希望和幸福。你知道在這樣的人 么?試為他們寫一段文字, 記錄他們的事跡, 并寫出你的評價和感受。六、布置作業 請為本文的“植樹的牧羊人”寫一段頒獎詞, 字數不超過 50 字。板書設計: 種樹的的牧羊人 初見 老人 55 歲,平和安靜 荒地禿山、干旱無比 再見 老人身體硬朗,種樹養蜂 樹木長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