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野外地質勘查工作實施細則目錄第1章 統(tǒng)一格式規(guī)定21.1 圖件格式21.2 工程和樣品代號及編號方法31.3 粒度及層厚的規(guī)定4第2章 地質測量52.1 剖面測制52.2 地質填圖72.3 地質測量提交資料9第3章 山地工程編錄93.1 編錄基本要求93.2 探槽編錄103.3 坑道編錄103.4 鉆探地質編錄113.5 山地工程編錄提交資料12第4章 采樣與化驗124.1 巖礦鑒定標本124.2 化學分析樣124.3 巖石光譜樣144.4 土壤金屬測量(化學樣)144.5 礦床開采技術樣144.6 其他分析15第5章 其他16附錄一17附錄二19附錄三21附錄四22為加強地質勘查項目工作的質
2、量管理和地質資料匯總、匯交,提高地質工作成果資料的質量,項目野外地質工作除按現(xiàn)行的國家標準、地質礦產(chǎn)行業(yè)標準及中國地調局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外,針對一些具體工作內容制定本工作細則,作為各項目工作的統(tǒng)一標準。項目組在工作中必須嚴格遵守,不得擅自變動和更改。隨著地質工作進展和認識的加深,本細則有不恰當、不完備之處,可提出意見,并將意見匯集到總工辦,由總工辦負責作進一步修改和增補,使之逐步完善。第1章 統(tǒng)一格式規(guī)定1.1 圖件格式 所有圖件包含有圖名、比例尺、圖廓線、圖面內容、接圖表(分幅時)、圖例、剖面圖(必要時)、柱狀圖(必要時)、圖簽等內容。原始素描圖則用文字說明代替圖例。 圖 名 .1 凡區(qū)域地質
3、圖、礦區(qū)(點)地質圖、工程分布圖等綜合圖件,圖名都冠以“廣西××縣××礦區(qū)×××圖”。 .2 勘探線剖面圖、縱投影圖、儲量計算圖、工程素描圖等圖件,圖名冠“×××礦區(qū)×××圖”。 圖 例圖件圖例及花紋按廣西統(tǒng)一圖例格式執(zhí)行,不足部分由各子項目負責統(tǒng)一編制。圖例的排列順序為:地層單位、符號(從新到老)巖漿巖時代、符號(從新到老、從巖體到巖脈)巖石花紋符號(沉積巖變質巖巖漿巖蝕變)地質界線產(chǎn)狀符號地質構造(褶皺斷層)礦體、礦脈及編號工程及編號(鉆探坑探淺井槽探)勘探線及
4、編號觀察路線、觀察點及編號光、薄采集位置及編號工程取樣位置及編號礦(化)體品位/厚度、采取率設計工程位置及編號物化探異常工作區(qū)范圍。不足或多余部分,由各項目根據(jù)不同類型圖件的具體要求,按上列順序負責補充修改。 圖 簽 圖件圖簽分綜合圖圖簽及素描圖圖簽。 .1 綜合圖圖簽90mm綜合圖圖簽單 位圖 名擬 編圖 號50mm審 核順 序號清 繪比 例 尺總工程師日 期隊 長25mm20mm資料來源25mm20mm90mm分幅簡易圖簽15mm圖 名20mm圖 號25mm20mm順 序 號25mm.2 素描圖圖簽90mm素描圖圖簽(原始圖簽)圖 名29mm圖 號順 序 號擬 編編圖日期審 核審核日期20
5、mm25mm20mm25mm 圖 幅 綜合圖件根據(jù)所要求的內容進行編圖,凡圖幅大于80×110cm時(包括圖邊、圖框)均要求分幅。素描圖一律按50×75cm規(guī)格圖幅編制素描圖。分幅素描圖圖簽放在最后一幅圖,其余用簡易圖簽。分幅圖應在右上角圖框外畫出分幅表。30mm分 幅 表15mm8mm115mm2 1.2 工程和樣品代號及編號方法 勘探線編號 以礦區(qū)中部00線為中心,每50m一條勘探線,往西(南)以奇數(shù)編號,依次為01、03、05、07、09、11;往東(北)以偶數(shù)進行順序編號,分別為02、04、06、08、10。 工程和樣品代號地質點、工程、各種標本和樣品的代號見下表:
6、 編號方法 .1 地質點、實測剖面、樣品、標本等均用順序編號,即項目代號、順序號連接而成,號碼允許不連續(xù)、缺號,但不許有重號。例如:B18即第18號標本。 .2 探礦工程由工程代號、勘探線(或礦脈)號及勘探線(或礦脈)上該類工程順序號順次連接而成,勘探線號及工程順序號均為二位數(shù)字,例如:TC0701即為礦區(qū)07號勘探線第一號探槽。項 目代 號項 目代 號地質觀察點D標 本B剝 土BT薄 片b探 槽TC光 片g淺 井QJ構造標本GB豎 井SJ礦物測溫標本KW斜 井XJ自然重砂Z平坑(平硐)PD人工重砂RZ沿 脈YM基本化學分析樣H穿 脈CM光譜分析樣GP采 坑CK金快速分析樣KF鉆 孔ZK組合分
7、析樣ZH照 片ZP單礦物分析樣DF磁盤(電算用)CP土壤地化樣TR光 盤KP原生暈樣Y內檢樣NJ次生暈樣C外檢樣WJ小體重樣XT選礦試驗樣XXU.3 送樣單及樣品登記表等資料,樣號在2位數(shù)以上,采用簡寫方式,即與表格上下對直寫最后一位數(shù)的序號,但每頁表格第一格以及每進十位數(shù)的樣號要寫樣品全號。表格中上下文字內容相同,采用簡寫方式,即在內容相同下格中間打一個“”即可,但每頁表格第一格和內容有變時要寫全內容。表格上下內容相同簡寫方式不允許籠統(tǒng)豎寫或打豎直線。分析數(shù)據(jù)不允許采用簡寫方式。1.3 粒度及層厚的規(guī)定 層理厚度劃分 巨厚層(塊狀) >1.0m; 厚 層 0.5m 1.0m; 中厚層
8、0.5m 0.1m; 薄 層 0.1m 0.02m; 微 層 0.02m 0.01m;顯微層 <0.01m。 碎屑巖粒度劃分.1 粗碎屑巖(礫巖) 塊石(角)礫巖 碎屑粒度 >1000mm; 巨(角)礫巖 碎屑粒度 2001000mm;粗(角)礫巖 碎屑粒度 50200mm;中(角)礫巖 碎屑粒度 1050mm;細(角)礫巖 碎屑粒度 210mm。 .2 中碎屑巖(砂巖) 巨粒砂巖 碎屑粒度 12mm; 粗粒砂巖 碎屑粒度 0.51mm; 中粒砂巖 碎屑粒度 0.250.5mm; 細粒砂巖 碎屑粒度 0.10.25mm;粉 砂 巖 碎屑粒度 0.1mm。 化學巖或重結晶的結構粗晶(
9、粗粒) > 0.5 mm中晶(中粒) 0.1-0.5 mm細晶(細粒) 0.01-0.1 mm微晶(微粒) 0.005-0.01 mm隱晶 < 0.005 mm 花崗巖粒度劃分偉晶 > 10 mm粗粒 > 5 mm中粒 2-5 mm細粒 0.2-2 mm微粒 < 0.2 mm第2章 地質測量 填圖前要明確任務要求,收集、整理并研究前人資料。進行野外踏勘,選擇并測制地層剖面,確定地層層序,劃分填圖單元,編制填圖計劃。2.1 剖面測制 實測剖面方法及要求 a、按所在1:5萬圖幅磁偏角校正羅盤; b、剖面名稱、編號、導線號應用紅油漆寫在露頭點上作標記; c、剖面起點、終
10、點、分界點、重要的礦化蝕變、構造均應定點控制。 實測剖面記錄 .1 統(tǒng)一按實測剖面記錄表記錄每條導線的參數(shù)、巖層分層情況、巖性、巖層產(chǎn)狀及樣品采集情況,同時在野外記錄本上對所出現(xiàn)的巖性、巖層、礦化蝕變等詳細描述記錄。(參考附錄二、附錄三) .2 記錄內容及要求 a、沉積巖描述順序 巖性:巖石名稱、顏色、風化特征、結構構造、層理厚度、碎屑特征及含量、礦物成分及含量、其它特征(層面構造、變形構造、礦化等); 接觸關系特征; 產(chǎn) 狀; 樣品采集類型及編號。b、巖漿巖描述順序 巖性:巖石名稱、顏色、風化特征、結構構造、礦物成分、粒度、含量及其特征; 流動構造、包體特征(產(chǎn)狀、數(shù)量、大小、成分、接觸關系
11、)、節(jié)理;巖脈及其產(chǎn)出特征; 巖相變化及接觸關系特征; 接觸帶特征; 樣 品。c、構造描述順序 斷裂空間分布情況、可見長度、擠壓破碎帶或蝕變帶寬度、構造巖特征、斷裂兩盤產(chǎn)狀、形態(tài)(沿走向、傾向的變化情況)、斷面特征、應變礦物及其展布特征、伴生、次生構造; 斷層兩側地層時代、巖性特征、產(chǎn)狀及破碎情況; 斷層活動期次、性質確定; 樣 品。 d、在實測剖面過程中,要求野外同時作出相應的剖面草圖。剖面圖按實測情況自然展開作圖,平面圖則以預計的剖面方位為基線作圖。 e、對一些重要的地質現(xiàn)象、接觸關系、原生沉積構造、斷裂、褶皺、礦化蝕變等應作大比例尺(1:101:100)素描圖或照相。f、采樣要求 詳見各
12、類樣品的采集。所采樣品均要標在剖面圖上。 室內整理要求 實測剖面記錄表、記錄本要每天整理完善,核對原始數(shù)據(jù),計算各類參數(shù),提供準確數(shù)據(jù); 整理完善剖面圖及平面圖,確定初步分層方案; 所采樣品應當天整理完畢(編號、填寫標簽等); 修飾完善野外素描圖; 資料整理.1 平面圖 先確定剖面圖基線總體方位,然后根據(jù)測量方位和平距將每根導線逐一繪到厘米紙上。平面圖的內容有:產(chǎn)狀、分層線、斷裂線、巖脈、礦化蝕變帶、褶曲軸線、地質點、地層代號、居民點、導線點、重要標志。.2 剖面圖用垂直剖面法作圖,即用每根導線的平距垂直投影到基線上,標出高差(累計高差)地形線,巖層產(chǎn)狀畫真傾角,畫出巖性花紋。剖面圖上還標出采
13、集的各類樣品及編號。.3 柱狀圖根據(jù)實測結果所確定的分層情況,計算巖層厚度,作出地層柱狀圖。.4 編寫實測剖面小結。2.2 地質填圖 地質填圖的質量要求.11:10000地質填圖 大致查明工作區(qū)地層、構造、巖漿巖與礦化帶、礦體的地質特征并研究與成礦有關的各種地質要素。因此,對1/萬地質填圖要求如下: a、礦體及找礦標志層、地層分界線、巖體接觸線與成礦有關的構造、蝕變帶及巖脈沿走向追索,點距100-200m,并輔以線距200m左右的穿越路線觀察,對特殊地質體地段可適當將點距加密到50-100m,掩蓋地段需布工程揭露,工程間距視具體情況而定。 b、其他地層及巖性以穿越路線觀察,線距大約200m。
14、c、礦體(脈)、巖脈、蝕變帶、構造按填圖比例尺精度要求表示在圖上。 d、新發(fā)現(xiàn)的礦化露頭、蝕變帶及一些有代表的巖石都要揀塊或刻槽采取化學樣及其他樣品及標本。 e、地質填圖采用1:1萬航測地形圖為底圖,以穿越法為主輔以追索法進行填圖,重要地質觀察點圖上允許誤差1mm,其它地質觀察點圖上允許誤差2mm。 f、1:1萬地質草測,線距250-300m,點距250-300m,要求每平方公里地質觀察點數(shù)為15-20個。 g、1:1萬地質簡測,線距200-250m,點距200-250m,每平方公里要求有地質觀察點數(shù)為20-30個。 h、1:1萬地質測量,線距100-150m,點距100-150m,要求每平方
15、公里地質觀察點數(shù)為35-40個。.2 1:2000地質填圖(礦床地形地質圖) 要大致查明礦床內地層、巖漿巖、構造特點、控礦因素、圍巖蝕變與找礦標志等,研究地表礦體的形狀、產(chǎn)狀和分布情況。為達到此目的要求如下: a、地層劃分到組、段、層,注意礦化標志層的研究。b、礦體(脈)及礦體露頭,主要構造及分層界線采用沿走向追索,點距一般20-30m。 c、浮土掩蓋時礦脈推測長度不超過40m。主要斷層不超過100m。 d、閉合地質體,按圖上直徑2mm以上,線狀地質體1mm以上才予以表示。具有特殊意義的地質體(厚度小的礦脈,壓扭性斷層、巖脈等)可放大表示。 e、資料必須圖文對口,地質圖與剖面資料對口及圖上與實
16、地對口。f、1:2000地質測量,以追索法為主,輔以穿越法,線距20-30m,點距20-40m,重要地質觀察點要求用經(jīng)緯儀定位上圖,其它地質觀察點圖上允許誤差2mm。 填圖工作方法 a、根據(jù)所確定的填圖單元,用穿越法與追索法相結合,地質觀察點、觀察路線相結合的形式編錄。輔以必要的探礦工程揭露。將地質界線、構造線、礦化體等要素填繪在相應的地形圖上。 b、填圖所用的地形底圖應符合要求,比例尺應大于或等于填圖的比例尺。 c、地質觀察點的定位采用羅盤與地形地物特征結合確定在地形底圖上,重要地質點要求用儀器測定。2.2.3觀察內容 a、研究地層層序、巖性、物質成分、結構構造、厚度變化、化石依據(jù)、標志層及
17、不同巖性的控礦作用。 b、研究褶皺、斷裂、節(jié)理、劈理的形態(tài)、類型、規(guī)模、產(chǎn)狀、性質、生成次序、組合關系、與成礦作用的關系。 c、對礦區(qū)內的礦體(脈)、礦化點及附近群眾報礦點檢查,結合工程揭露,了解礦化范圍、礦體數(shù)量、產(chǎn)狀、形態(tài)及規(guī)模,礦石的物質成分、礦物的共生組合、結構構造、礦石品位、伴生組合和有害雜質含量。 d、查明并研究侵入巖的分布、成分、結構構造、捕虜體分布、蝕變作用及與成礦的關系。 填圖地質編錄 .1 觀察點位置記錄:采用座標法,即記錄所定觀察點的座標及高程,如:X2701478 Y37462350 H422。若有典型地物及高程標志,則需記錄觀察點在某特征地物的相對位置。 .2 觀察點
18、記錄格式a、界線點的記錄 點 號:DXX 地 點:茶山坳北××m 。 位 置:X Y Hm 。 點 性:地層或巖體分界點:(D/O或/D) 描 述:基巖出露情況(天然的、人工的、大小、風化情況),地貌特征及巖性組合特征。 點南(東、西、北)D,巖性描述 點北(東、南、西)O,巖性描述 產(chǎn)狀 21045°(D) 標本或樣品:(O)砂巖 B101 路線地質描述:主要描述本點到下一觀察點之間的地層、巖漿巖、構造、巖性及產(chǎn)狀變化情況。 b、構造點的記錄 點 號:D×× 地 點:茶山坳北××m。 位 置:X Y Hm。 點 性:斷層控
19、制點 描 述:基巖出露情況 斷層特征:包括斷裂帶特征、斷裂性質、斷層面特征、產(chǎn)狀。 斷層兩側地層特征、巖性描述、產(chǎn)狀。 樣品及編號: 路線地質描述: c、礦(化)脈點的記錄 點 號:D×× 地 點:茶山坳北××m。 位 置:X Y Hm。 點 性:××礦脈控制點 描 述:基巖出露情況 礦脈產(chǎn)出狀況、走向、接觸面產(chǎn)狀; 礦脈規(guī)模、長、寬、厚及變化; 礦脈的結構、構造; 礦脈的礦物成分金屬礦物及含量(%); 非金屬礦物及含量(%); 礦物生成順序、穿插關系; 典型礦物特征; 礦脈中細復脈及網(wǎng)脈分布情況及規(guī)模。 礦脈上下盤圍巖礦化、蝕變特征
20、及產(chǎn)狀。 樣品及編號: 路線地質描述: d、巖性控制點的記錄 巖性控制點的記錄基本上與巖層分界點相同,僅是沒含地質填圖單元分界的含意。 資料整理.1 當日整理: 檢查、補充和修正野外記錄,整飾路線剖面圖、素描圖及地質圖,對地質點及肯定的地質界線、產(chǎn)狀要上墨,編繪實際材料圖。整理、登記各種樣品和標本。 .2 階段整理: 按每月進行一次,整理、分析當月的地質資料,編寫小結,轉繪地質清圖、實際材料圖,清理和選送各種標本及樣品。檢查各項原始資料是否完備及其地質情況,填寫各類異常、礦點卡片,編制下一階段工作計劃。 .3 最終整理全面整理、檢查各項野外實際材料圖、各種樣品及標本,發(fā)現(xiàn)存在問題并采取措施妥善
21、解決。計算各種數(shù)據(jù),編制圖表,填寫構造、巖漿巖及礦產(chǎn)卡片。編制礦區(qū)實際材料圖、地質圖,編寫填圖工作總結。2.3 地質測量提交資料 a、地質剖面測量基點、基線記錄表; b、剖面原始記錄本; c、標本、樣品采樣記錄表、登記表; d、地質剖面圖; e、實際材料圖; f、綜合柱狀圖; g、地質圖; h、標本一套; i、相片集及照片記錄表。第3章 山地工程編錄3.1 編錄基本要求 a、所有施工揭露的山地工程均需登記、編錄; b、記錄內容:工程號、座標、方位、坡度角、分層或分段的距離及地質描述,不同工程(探槽、淺進、坑道等)分別用專用記錄本。 c、隨工程進展要及時編錄,編錄前應對地質現(xiàn)象進行觀察研究取得統(tǒng)
22、一認識。要求實地基本成圖并完成文字記錄。室內整理若發(fā)現(xiàn)問題,需到實地校對修改。收到巖礦鑒定及化驗結果要及時補充修正,編錄圖格式參見附圖1執(zhí)行。 d、素描圖內容要齊全,圖面要清潔、緊湊,布局美觀,格式統(tǒng)一,如實反映客觀實際情況。圖面保留基點及編號,厚度大于10cm的地質體應予以表示,特殊地質現(xiàn)象可放大表示。e、素描圖文字說明、文字描述按水平標尺或垂直標尺分段描述,探槽以槽壁底線為準,淺井以掛皮尺角為準,要求層次分明,真實客觀,突出重點,言簡意明,字體端正,描述內容順序為:巖性,巖脈,構造,蝕變,礦化。素描圖文字說明格式參照統(tǒng)一圖式及附錄二、附錄三。f、素描圖一側附分析結果表,樣號順序應與圖件中的
23、樣槽位置對應。排列順序為由上至下,由左到右。若該工程補采了樣品,則應把補采的樣品插入表格的相應位置。樣品分析結果表頭上應注記樣品分析結果表(見附表),表格中根據(jù)需要可適當增減欄目內容。 (素描圖)樣品分析結果表樣號樣長 (m)真厚度(m)取樣方法分析結果(單位)備注(綜合圖)樣品分析結果表工程號順序號樣號樣長(m)真厚度(m)分析結果(單位)備注3.2 探槽編錄 a、探槽素描圖要求素描一壁一底。地質現(xiàn)象復雜、礦化不均勻、兩壁明顯不同時,則素描兩壁一底。 b、素描圖的比例尺采用1:100,重要的地質現(xiàn)象可放大比例尺素描,放在素描圖中適當位置并作注記。 c、素描采用自然坡度法,槽壁用垂直投影,按實
24、際形態(tài)繪制,槽底用水平投影,原則上按標準形態(tài)繪制,特殊情況按實際形態(tài)繪制。探槽素描一般南北向繪東壁、東西向繪北壁、北東向繪北西壁、北西向繪北東壁,特殊情況則選取地質內容豐富壁素描。探槽較長、坡度較陡時,可采用分段素描并附小比例尺的示意圖,以示全貌。殘坡積中的礦石,蝕變巖及較大的轉石應示意表示。d、方位角用引線在槽壁上方一般以 1.5cm 長虛線( 特殊情況可加長虛線 ),橫線長1.0cm帶箭頭表示,方位數(shù)注記在箭頭右側。當探槽拐彎,其方位變化小于15°時,槽壁和槽底連續(xù)素描,當探槽拐彎方位角差大于15°時:當順時針內拐彎時,槽壁連續(xù)素描,槽底外側裂開表示。當逆時針外彎時則槽
25、壁、槽底均裂開。 e、垂直標尺以槽壁的最低點為0m,距槽左端最近距離0.5cm。水平標尺距槽底邊1.0cm,以槽左端為0點,每5m注記數(shù)字,每米刻一短線,短線長1mm向下向外長出。斷裂、巖體、礦化體、蝕變等位置應以累計水平標尺為準。當標尺斷開時,注記斷點數(shù)據(jù),標尺終點數(shù)據(jù)均需注記。當槽拐彎為逆時針外彎時,方位角差大于15°時,水平標尺斷開。f、探槽圖作圖規(guī)格一律使用75×50cm計算紙。3.3 坑道編錄 a、采用壓頂法素描,壁高和頂寬視具體情況而定,原則上按規(guī)則形態(tài)素描繪制,繪制兩壁一頂。沿脈坑道按有關要求距離繪制掌子面素描圖。掌子面素描圖放在圖中適當位置。 b、素描圖比例
26、尺1:100,有重要意義的地質現(xiàn)象可放大素描。掌子面素描圖一般用相同比例尺,用虛線引到壁上方。 c、素描從坑道口開始,基點、基線布置在坑道頂?shù)闹芯€上,所有坑道在坑口設測量基點測定座標。坑道拐彎時,按探槽原則裂開表示??拥理敾虮诔驶⌒螘r,采用產(chǎn)狀投影法素描。 d、樣槽布置,穿脈中采樣樣槽應布置在距底板1.2m高的兩壁上,沿脈樣布置在掌子面或坑道頂,按一定間距采取。采樣后應測量樣槽參數(shù)(樣槽方位角、坡度)。 e、坑道壁與頂相連素描,壁上1.5cm注坑道方位角,下部1.0cm注水平標尺,水平標尺以壁最外點為0點,每5m注記數(shù)字。f、穿脈坑道中施工沿脈坑道時,沿脈坑道代號應注明所在礦脈號,如YM1E,
27、即表示該穿脈坑道中1號礦脈的東沿脈;沿脈坑道中施工的穿脈坑道,代號可表示為CM1N,即為該沿脈坑道中的1號北穿脈。3.4 鉆探地質編錄a、當鉆孔確定后,地質人員必須測量方位,其方位線長度為鉆孔地盤長度2-3倍,并做好標匯,地盤平定后,再次丈量和校對方位線,方位線必須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方位點,其中兩個必須在平整地盤以外的兩側,隨后鉆機器械方能進場,檢查機枕木方位和鉆機安裝正確與否,均以方位線為依據(jù)。開鉆前機臺應領取和準備好巖心箱、巖心隔板、巖心牌、毛筆、油漆、簡易水文觀測工具及各種需要的表格,否則不能開鉆。b、地質人員須及時到現(xiàn)場進行編錄工作,在編錄前必須核對巖礦心長度,若與機臺記錄長度不符必須進
28、行校正。通過對巖心(巖屑、巖粉)的觀察研究,對所揭示的地質現(xiàn)象按鉆進順序即孔深進行編錄。編錄重點是各種地質界線,特別是標志層、礦層(體)和構造、斷裂界線,礦化(包括主要礦產(chǎn)和伴生、共生礦產(chǎn))、蝕變現(xiàn)象及其后生變化(包括氧化帶、混合帶、原生帶的劃分)等。觀察、記錄的內容主要是:巖石特征(顏色、風化特征、成分、結構、構造等);古生物及遺跡化石;蝕變及礦化現(xiàn)象;巖(礦)脈的巖礦石名稱、巖性、穿插關系及產(chǎn)狀、厚(寬)度;地質體及地質構造(褶皺、斷裂、破碎帶等)的產(chǎn)狀、接觸關系、垂直及水平方向上的變化等。巖礦心的整理、編號等按DZ/T0032地質勘查鉆探巖礦心管理通則進行。c、鉆孔施工前,根據(jù)按設計孔位
29、及勘探線剖面圖編制的鉆孔地質技術設計書,核查孔口座標、主軸方位、斜度(天頂角)及巖心收集裝置等。施工中,逐日到現(xiàn)場對巖心進行觀察研究,用規(guī)定表格進行編錄,并收集聲象資料,采集標本、樣品;及時按地質情況及鉆孔深度、方位和斜度修改鉆孔地質技術設計書。預計將鉆進礦(層)體或發(fā)現(xiàn)礦化現(xiàn)象時,立即用書面或其它方式通知鉆機班長及機長。每鉆進一定深度,見重要標志層、見礦、處理重大孔內事故后和終孔時,都應及時進行孔深校測,超差應及時進行評差。d、編錄時要隨時檢查核對巖、礦心擺放順序及采取率、孔斜、簡易水文觀測等質量指標,配合施工方面搞好質量管理工作。巖、礦心采取率按下列公式計算:回次采取率(%)=本次巖礦心長
30、÷(本次進尺+上次殘留-本次殘留)×100或回次采取率(%)=(本次巖粉重÷本回次巖心理論重)×100分層采取率(%)=(分層巖心總長÷分層總進尺)×100鉆孔終孔后,要及時整理資料,配合有關方面進行鉆孔驗收,并參與封孔和建立孔口標志等工作。e、鉆孔的原始地質記錄要在前后系統(tǒng)觀察對比后,歸并成礦區(qū)的統(tǒng)一分層,在檢查、復核巖心的基礎上,在巖心箱內放置分層標簽,并整理成鉆孔地質綜合表和鉆孔柱狀圖。鉆孔柱狀圖比例尺1:200-1:500;為減少圖幅的長度,對巖性簡單的厚大巖層,可用縮減法表示。f、完工鉆孔,應掃規(guī)定表格形式作地質小結,其主要
31、內容如下:鉆孔設計的目的與施工結果;鉆孔質量評述;地質礦產(chǎn)特征(主要地質成果及地質礦產(chǎn)新的認識);主要經(jīng)驗教訓。g、鉆孔結束后應完成的地質資料:鉆孔柱狀圖;鉆孔地質記錄表;鉆孔結構,孔深校正,彎曲度測量登記表;鉆孔各種采樣登記表;鉆孔成果表;各種鑒定、試驗、分析報告;簡易水文地質資料;物化探測井資料;封孔設計及封孔記錄表;鉆孔質量驗收報告;鉆孔地質小結(根據(jù)需要編寫);巖礦心、標本等實物資料和照片。3.5 山地工程編錄提交資料 a、基點、基線記錄表; b、原始地質記錄本; c、標本、樣品采樣登記表; d、樣品真厚度計算表; e、工程施工登記表;f、工程素描圖;g、作業(yè)組質量檢查卡;h、補采樣位
32、置和數(shù)量。第4章 采樣與化驗4.1 巖礦鑒定標本 目的是研究巖、礦石的結構構造,礦物成分及其共生組合,變質、蝕變特征,確定巖礦石名稱及礦物生成順序,為礦相研究提供資料。因此,標本要新鮮、代表性強。 a、礦區(qū)要采集一套完整的巖石、礦石標本,并作巖礦鑒定,作為巖石、礦石定名的標準。 b、地層剖面測量標本按層序及不同巖性逐層采取,礦石及蝕變巖石按不同礦脈不同類型采取。 c、標本規(guī)格按3×6×9或2×5×8cm。但化石及具特殊意義的礦石構造特征標本規(guī)格不限。 d、標本采集后,立即進行登記填寫標簽,在標本左上角填漆編號。易碎標本妥善包裝。e、系統(tǒng)采集的標本要附相應
33、的平面圖或剖面圖(含柱狀圖)。4.2 化學分析樣 基本分析樣采樣要求 a、快速分析樣:厚大礦化帶可先連續(xù)揀塊作快分,含量較高時再正式取刻槽樣進行化學分析。快分樣的位置及分析結果應在圖上表示。關鍵部位(如兩礦體之間的夾石)即使快分品位很低,也應取化學樣。b、凡礦化露頭、工程揭露的礦體、礦化帶與礦化有關的構造、蝕變帶均要采集化學分析樣。 c、樣品布置應盡可能垂直礦體厚度,按不同礦石類型、品級和不同礦化巖性分段連續(xù)采取,礦(化)脈界線明顯時其頂?shù)装逡扇?-2個樣。鉆探頂?shù)讟尤?-3個樣。 d、地表坑探工程中用刻槽法,規(guī)格10×3 cm 或10×5 cm。樣長一般1.0-1.5
34、m,樣重與理論值誤差不得超過15 %。鉆探巖芯取樣先清除泥漿、雜質,沿巖芯中軸線鋸取一半。 e、探槽取樣盡可能取在素描壁上,壁上出露差時取槽底。穿脈坑道樣品布置于東壁上,高0.5-1.0 m,沿脈坑道則每隔5 m采樣。 f、采樣樣槽參數(shù)應測定樣槽傾沒中軸線的方位及坡角。樣槽參數(shù)應統(tǒng)一按工程登記造冊或集中登記在采樣登記本中。 g、采樣前要修平采樣面,刻取時一定要圍布、墊布,防止飛散。樣品采回后要及時編號,稱重后填寫原始采樣班報表。 h、樣號要在樣袋不同位置寫兩次,若一個樣有兩袋,樣袋上樣號后還要寫明(1/2).(2/2)字樣,如H129(1/2)表示H129樣有兩袋,此為該樣第一袋。一個樣有兩袋
35、以上類推。同時送樣單和樣品登記表上也要在備注欄中注明樣品袋數(shù),以防丟漏或張冠李戴。 i、采樣后及時檢查樣槽位置、規(guī)格,不合格者,返工重新采取。 J、樣品經(jīng)檢查無誤后送出分析。按規(guī)定格式填寫全送樣單一式三份,經(jīng)項目技術負責及總工辦檢查簽名后方能送出。 422 樣品基本化學分析項目 樣品基本分析項目視礦種和勘查程度,由項目組提出,報總工辦及總工審定。 423 檢查分析 .1 內 檢是確定基本分析中可能產(chǎn)生的誤差及其平均值,以及時消除不可允許的偶然誤差。要求每季進行一次,樣數(shù)為基本分析樣數(shù)的10%,參加儲量計算的基本分析樣的內檢不得少于5%。樣品從基本分析樣的副樣中抽取,編寫密碼送隊化驗室分析。 .
36、2 外 檢是檢查基本分析中可能產(chǎn)生的系統(tǒng)誤差。樣數(shù)為基本分析樣的5%,總數(shù)不少于30個。由項目填寫明號碼樣單并附基本分析結果,送局測試中心分析。樣品要從基本分析樣品的正樣中抽取,樣品重量不少于100克。參與儲量計算的主要組分和伴生組分均需進行內外檢。檢查分析誤差合格率計算表含量范圍(單位)工程編號內 檢 分 析外 檢 分 析誤 差樣品個數(shù)n品位之和x絕對值之和x-y平均相對誤差 x-yx允許相對誤差(%)超差個數(shù)n超 差 率 (%)送樣號化驗號分析報告分析結果(10-6)(x)送樣號化驗號分析報告分析結果(10-6) (y)絕對值x-y相對值x-y x當超差在30%以下,并且平均相對誤差不超過
37、允許誤差時,可認為化驗質量合格,仍使用原基本分析結果計算儲量,若平均相對誤差超過允許誤差,或平均相對誤差雖然未超差,但被檢樣品的超差率在30%以上,或者累計30個檢查樣中有四分之三的結果產(chǎn)生系統(tǒng)偏高或偏低的系統(tǒng)誤差者,均按化驗質量檢查制度規(guī)定進行仲裁分析或返工。4.3 巖石光譜樣 采集對象實測的地層剖面及人工揭露剖面,侵入巖(脈)及蝕變帶、斷裂的充填物(斷層泥、構造角礫巖)及其旁側的蝕變巖、硅化蝕變帶、礦化脈帶等。 采集要求 a、樣品應為新鮮的巖石并無其它物質污染,每個采樣點(直徑約1米的露頭范圍內)上、中、下、左、右各采部分合為一個樣,鉆孔巖芯采樣,每個采樣點上、下1米的范圍內各采取部分合為
38、一個樣。 b、采樣間距一般為5m左右,礦化帶、蝕變巖帶、斷裂及其蝕變帶附近則可根據(jù)情況采取。 c、每個巖石光譜樣內不能有兩種類型的巖石混雜。 d、樣品重量應大于100克。 巖石光譜樣的記錄及圖上表示 a、每個采樣點需記錄地質內容、巖石名稱、構造礦化及蝕變特征。 b、在平、剖面圖上將標于采樣位置上并編號。 巖石光譜樣的分析項目視礦床類型決定分析元素。4.4 土壤金屬測量(化學樣) 采樣方法及要求 a、比例尺選擇1:5萬或1:1萬。 b、垂直礦脈帶或含礦層方向布置。 c、要求在B或C層土中采取,采坑深大于20Cm,去盡礫石,原始樣重過60目篩后大于100g。 d、按土壤測量野外記錄本所規(guī)定的內容填
39、寫齊全,圖上位置野外利用地形特征校正。 e、野外曬干后,加工粉碎過60目篩,填一式三份送樣單。 分析項目 土壤樣分析項目視不同礦種確定分析元素。4.4.3 資料整理及提交成果 .1 資料整理a、每日所完成的樣點必須當天著墨,一周上一次清圖。分析結果及時上實際材料圖。 b、各分析元素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法求出平均值、異常下限。 .2 提交成果資料 完成后提交資料如下:野外用圖、實際材料圖、成果圖、野外記錄本、分析結果報告。4.5 礦床開采技術樣 小體重樣 一般每一類型測1030個,按不同礦石類型、品級在已知品位級別處采樣。而且相當于礦床平均品位的原生礦石占多數(shù)。采用封蠟法求小體重。公式為: D= P1:礦
40、石重量 P2:封蠟后礦石重量 d:蠟的比重 V:封蠟后礦石體積每一個樣一式兩塊,一塊封蠟測體重,另一塊送化學分析及濕度測定,所以樣品一定要用塑料袋包好。 .1 濕 度當氧化帶單獨計算儲量時才作,并用濕度校正礦石體重,樣品重500克左右,用塑料帶包好送化驗室測定。濕度 W = (P1:為濕重, P2:為干重)體重校正 D1 = D1:為校正后的礦石體重, D:為濕礦石體重4.6 其他分析 4.6.1 組合分析目的是了解伴生有益元素或影響礦床評價的有害元素等的分布規(guī)律,并根據(jù)分析結果計算伴生有益組分的儲量。組合樣要求在同一工程、同一礦體的相同礦石類型中組合而成,一般由812個基本分析樣組成。原則上
41、所有圈進礦體的單樣都參加組合,視實際情況,同一剖面(含斷面)或同一儲量塊段中幾個工程亦可進行組合,組合樣的數(shù)量一般不超過普通分析樣的5%。組合時以每個樣的樣長為加權系數(shù)計算組合樣中各基本樣的組合分量(W)即: W = Q ×Q:為組合樣重量L:為參加組合樣的全部樣品的長度和即L=L1+ L2+ L3+ L:參加組合樣的基本分析樣樣長也可采用根據(jù)組合樣的重量要求,確定每米樣長的基本組合重量,參加組合樣的分重量等于樣長乘以基本重量,例:一組合樣由10個樣組成,先確定每米樣取10克,組合樣的重量等于:Q = 10×L1 + 10×L2 + 10×L9 + 10
42、×L10組合樣分析項目由光譜全分析來作確定。 4.6.2 物相分析依據(jù)氧化率,確定礦石的自然類型的分布界線,分別進行儲量計算。采物相分析樣品的做法:野外先目測不同礦石類型的大致界線,再在各界帶中利用相應的普通分析樣的副樣(但時間長及變質的樣除外)即可。礦床礦石自然類型分類表礦 石 類 型原 生 礦混 合 礦氧 化 礦氧化物的通分含量<1010-30>30硫化物的通分含量>9070-90<704.6.3 全分析了解各種礦石類型中各種元素的含量,以確定組合分析項目,用光譜全分析進行分析,一般每條礦脈及各種礦石類型做1-3個。一般可以在組合樣中采取。第5章 其他1、
43、物探、化探及遙感等工作,按有關行業(yè)規(guī)范和標準執(zhí)行。2、火成巖、沉積巖、變質巖三大類巖石的分類和命名,要求按相應的國家標準(GB/T 174121-1988、GB/T 174122-1988、GB/T 174123-1988)執(zhí)行。3、固體礦產(chǎn)野外地質勘查工作,除執(zhí)行本細則外,可根據(jù)各項目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案,報勘查院總工程師批準后執(zhí)行。4、固體礦產(chǎn)普查、預查階段工作的總體要求,參照中國地調局固體礦產(chǎn)普查、預查暫行規(guī)定(DD2000-01、02)及相應的行業(yè)標準(DZ/T系列)執(zhí)行。5、固體礦產(chǎn)勘查中的資源量估算,參照中國地調局2002年12月發(fā)布的固體礦產(chǎn)推斷的內蘊經(jīng)濟資源量和經(jīng)工程驗
44、證的預測資源量估算技術要求及相應的網(wǎng)度要求執(zhí)行。附錄一 結構面力學性質的鑒定 一、壓性結構面(與壓應力垂直的結構面)可進一步分連續(xù)性結構面(各種類型和不同規(guī)則的褶皺軸面)與非連續(xù)性壓性結構面(斷裂、劈理等)。這里主要指壓性斷裂,其綜合特征如下: 1、斷裂兩側巖層常見褶皺及牽引褶曲,并見菱形團塊和香腸狀石英脈等。 2、有密集成群的沖斷面。 3、劈理、片理發(fā)育,平面上劈理和片理與斷面基本平行,剖面上斜交。 4、擠壓破碎帶中石英、方解石團塊發(fā)育,硅化也強烈。 5、有片狀、條狀、針狀礦物平行排列,與斷面平行。 6、擠壓破碎帶往往是復雜的構造帶。 1)帶中往往有復雜的盤腸狀褶皺各褶紋,有動力變質帶。 2
45、)扭裂帶成帶排列。 3)常見張性小斷面與主斷面垂直。 4)礦物常見拉長、壓碎或重結晶現(xiàn)象(向引張方向重結晶)。 5)有構造透鏡體(與斷面平行)和糜棱巖。 7、斷面常為舒緩波狀。 8、斷面上多見近于垂直擦痕,并見明顯階步或丁字形、魚鱗片狀等。9、地貌上斷裂破碎帶走向與山脈走向基本一致,與大型河流流向基本一致,與地層走向或巖塊長軸方向一致。 二、張性結構面(張裂面),其綜合特征如下: 1、斷面呈鋸齒狀,粗糙不平。 2、單純張裂面很少有擦痕。 3、張裂帶中充填物一般呈角礫狀,其角礫大小懸殊,雜亂無章,礫巖質地較疏松,成分與圍巖基本一致。 4、張裂帶中如充填有脈巖,一般呈透鏡狀或網(wǎng)狀。5、張裂帶中往往
46、見平行裂面的長裂隙帶,充填于張裂隙中的結晶體的長軸方向與脈型垂直,且在平面上呈雁行排列。三、扭性結構面(扭裂面),其綜合特征如下: 1、斷面形態(tài)似刀切一樣整齊,一般叫刀切面和鏡面。 2、扭裂面兩側巖層常發(fā)生扭曲或拖褶皺,并出現(xiàn)雁行排列的張裂隙。 3、斷面上有大量水平擦痕和階步,可見兩組扭節(jié)理,充填的石英脈能延伸很遠。 4、扭裂面中的充填物多為糜棱巖或斷層泥;若為巖塊或礦物顆粒,則常發(fā)生轉動或拖扭的痕跡;應力礦物的長軸多與斷面斜交(據(jù)其銳角所指方向判斷對盤運動方向)。 5、構造透鏡體長軸方向與斷面斜交,劈理、片理與斷面總有一面交角,張性石英脈排列方向也與斷面斜交(據(jù)其銳角所指方向判斷對盤運動方向
47、)。 6、扭裂面常呈群排列或呈一對X型共軛裂面出現(xiàn)。 7、扭裂面兩側經(jīng)常出現(xiàn)旋卷構造,最常見為帚狀、入字型、羽狀節(jié)理,并見蓮花狀構造。8、扭裂面兩側的地層或巖塊有或大或小的位移。 四、復雜的結構面 1、先壓后扭 1)構造透鏡體、片理被X節(jié)理或裂隙切開。 2)一組水平擦痕把斜沖擦痕掩蓋或切割。 3)斷裂旁側的小褶皺也被扭裂面切開。 2、先扭后壓 1)擠壓帶中小透鏡體內保存兩組扭裂面或保存斷層泥與糜棱狀巖石。 2)一組斜沖擦痕把水平擦痕沖斷,旁側出現(xiàn)菱形巖塊或透鏡體。 3、先張后扭 1)角礫有一定定向性,且棱狀角礫隨后期糜棱巖化或大角礫充填于兩組扭裂面中,并按一定方向排列,且棱角已不太明顯了。 2
48、)張裂面已被扭裂面切開。 3)斷面上有較多水平擦痕,突出處可見鏡面,而凹處仍為粗糙面。 4、先扭后張 1)菱形巖塊在破裂面中仍然明顯,大小均一,形態(tài)簡單,菱角清楚。 2)斷面上水平擦痕多而保存完好。 3)在斷面處見斷層泥穿插于菱形巖塊中。 5、先張后扭 1)構造透鏡體大小懸殊,且形態(tài)復雜。 2)片理不太發(fā)育,但片理圍繞巖塊分布形成撓流構造。 3)角礫巖中有透鏡體和片理。 4)有大量斜沖擦痕,但于擦面處突然中斷。 6、先壓后張 1)構造透鏡體不規(guī)則,且被拉斷發(fā)生不規(guī)則的擦痕,其撓流構造體發(fā)生剝離。 2)擠壓帶中出現(xiàn)后期的張性角礫巖,角礫松散。結構面力學性質的鑒定著重研究構造帶內巖塊受力情況(即破
49、碎物的特征和斷面特征和斷面兩側巖塊牽動和影響情況,其中重點研究帶中碎裂物的多次碎裂和后期的切割情況,從而確定性質,且可確定其多期次活動特征,解決地質、礦產(chǎn)中的重大問題。 五、運動方向的確定 1、據(jù)斷面特征來確定 1)據(jù)擦痕確定:光滑面對盤滑動方向。 2)據(jù)斷裂階步來確定:對盤滑動方向指向陡坎的方向,即由緩到陡代表運動方向。 3)據(jù)丁字形確定:丁字形擦痕由粗到細為對盤滑動方向,即對盤滑動方向指向釘尖的方向。 4)若斷面無擦痕等而形成魚鱗片、指甲印等,其粗糙面為對盤運動方向,即鱗片傾向方向為對盤運動方向。 5)若斷面無擦痕、魚鱗片等,則根據(jù)斷裂面、拉斷面來確定:垂直拉斷面的方向為對盤運動方向,即對
50、盤運動方向指向拉斷面的傾斜方向。 2、據(jù)扭動構造來確定 1)入字形法則 確定斷裂運動方向主要鑒定分支構造性質:a、分支構造若是褶皺,則其銳角方向指向對盤移動方向。b、分支構造若是斷裂,則、壓或壓扭性斷裂其銳角方向指向對盤移動方向。、張性斷裂則銳角方向指向本盤移動方向。 2)傍側派生構造 a、帚狀斷裂、旋迥層屬張性(外旋迥層收斂方向運動屬張性)附錄二野外巖石描述提綱 一、礫 巖 (一)巖石名稱 (二)顏色:以新鮮面為準,風化巖注明風化顏色(下同) (三)成 分 1、礫 石 1)大?。鹤畲?、最小、一般; 2)分選:好、中等、差; 3)圓度:圓、次棱角、棱角、百分比; 4)形狀:等軸、扁平、橢圓、棒形等; 5)表面:粗細、光滑、有無光澤、擦痕; 6)成分:巖石、礦物及其性質、百分含量; 7)排列方向:測量扁平礫石傾向、傾角、長軸方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童年考試題及答案大全
- 安陽招教生物試題及答案
- 汽車動力電池技術進步試題及答案
- 幼兒園基礎數(shù)學知識理解與應用題試題及答案
- 成人考試試題及答案直播
- 文化與娛樂:2025年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與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策略報告
- 數(shù)據(jù)資產(chǎn)面試題及答案
- 積極向上的幼兒園數(shù)學考試試題及答案
- 有機化學反應機制試題及答案
- 新能源汽車的行業(yè)規(guī)范與標準試題及答案
- 《散貨船結構簡介》課件
- 高壓設施維修合同范例
- AI新時代算力需求高增長-算力網(wǎng)絡建設有望奔向太空
- 2024屆考研199管理類綜合能力真題及解析完整版
- 腸梗阻合并糖尿病護理查房
- DB32T-無錫水蜜桃標準
- 古詩詞誦讀《登岳陽樓》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 2024版工廠并購協(xié)議書范本
- 中職班主任培訓講座
- 2024至2030年中國3C電子產(chǎn)品租賃行業(yè)市場運行現(xiàn)狀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4年廣東省高考化學試卷(真題+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