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盧灣區第五冊教參_第1頁
上海盧灣區第五冊教參_第2頁
上海盧灣區第五冊教參_第3頁
上海盧灣區第五冊教參_第4頁
上海盧灣區第五冊教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度弱智班單元教學參考資料(試用本)第五冊上海市盧灣區輔讀學校教材編寫組編委會主任:何金娣主 編:朱月華編 委:(按姓氏筆畫為序)支 煒 季敏趙蓮琴 瞿芳審核校對:何金娣打印排版: 殷 丹目 錄第一單元保護皮膚 3第二單元常見的食物 9第三單元文明用餐15第四單元交通規則20第五單元我們的學校25第六單元居室29第七單元冬天來了33第八單元講文明38第一單元 保護皮膚一、教學目標及建議:(一)生活板塊教學目標:1 讓學生養成早晚洗臉、睡前洗腳、經常洗澡,勤換內衣內褲的習慣,培養學生養成清潔皮膚、保護皮膚的習慣。2認識護膚用品,學習使用面霜、護手霜保護臉和手的皮膚。教學建議:1 在生活課教學時先

2、講述皮膚的功能:讓學生初步了解皮膚在人體的表面、具有保護調節體溫、感受刺激和排泄廢物的功能。2 皮膚的清潔衛生要做到三勤,保持皮膚清潔,排泄暢通,促進新陳代謝。(1) 勤洗:洗澡、洗臉、洗腳、洗頭、洗手(2) 勤換:換衣服(3) 勤理:勤理發3通過教學讓學生懂得防止皮膚損傷、燙傷、擦傷、凍傷、曝曬及皮膚受到損傷要及時治療。4可向學生介紹一些常用的不同種類、品牌的護膚用品及其作用。清潔皮膚用品:香皂、沐浴露、洗發香波護膚用品:面霜(防曬、防凍)、護手霜5指導學生使用面霜、護手霜保護皮膚,通過看使用面霜、護手霜的錄像老師示范使用面霜、護手霜分步指導學生使用面霜、護手霜讓學生進行使用面霜、護手霜的練

3、習組織學生使用面霜、護手霜比賽幫助學生掌握本領。用面霜護臉的步驟:(1)取適量面霜放在手心;(2)將面霜涂在面頰上;(3)用手涂抹均勻;(4)照鏡子檢查涂抹是否均勻。用護手霜保護手的步驟:(1)取適量護手霜放在手心;(2)將手心中的護手霜涂抹涂在手背上;(3)將手心、手背上的護手霜涂抹均勻。(二)語數板塊實用語文教學目標:1掌握“保、膚、皂、護”四個生字的筆畫筆順。2認讀詞語:勤洗澡、保持、皮膚、香皂、用品、能、護膚霜、保護。3學習用“我們要怎么樣。”“什么能怎么樣。”說一句話。教學建議:1教授新詞時,可利用課件、圖片、實物、模仿操等直觀手段來配合識字教學。在教“洗手、洗澡”這兩個詞語時,可讓

4、學生看圖或做模仿操來配合教學,在教“香皂、護膚霜”這兩個詞語時,可結合圖片或各種品牌、形狀、顏色、氣味的實物來配合教學,用“香皂、護膚霜” 詞語卡片與實物、圖片配對。2教生字“保、膚、護”,讓學生了解它們都是“左右結構”的字,然后說出它們的部首。“皂”是上下結構的字,上面是“白”下面是個“七”,合起來是“皂”。3通過口頭練習,進行語言訓練。例:“我們要怎么樣。”可講“我們要勤刷牙。”、“我們要勤漱口。”“我們要保持口腔衛生”“我們要勤剪指甲。”“我們要勤洗手。”“我們要保持手的衛生”“什么能怎么樣。”可講“香皂能清潔皮膚。”“掃帚能清掃垃圾。”4進行說、讀、寫的練習。(1)說的練習:讓學生說一

5、說我們怎樣保持皮膚的清潔和平時怎樣保護好皮膚的。(2)讀的練習:讓學生手點著所教 “洗澡、保持、皮膚、清潔、我們”這些詞語,并把它們讀出來;讀出P6讀一讀練習1中的句子;跟著老師念“洗澡”和“小肥皂”的兒歌,并讓學生讀出(或指認)兒歌中學習過的字、詞“洗澡、清水、毛巾、愛、清潔、肥皂、手、頭”。(3)寫的練習:讓學生寫出“潔、保、要、膚”這四個字的部首;寫出“手、皮、保”有幾畫;給“洗、皮、清”組詞;抄寫詞語“保護、護膚、皮膚”實用數學教學目標:1通過復習使學生熟練掌握9以內數的組成及計算9以內的加法。2通過實物,請學生進行10的分合,并知道10的組成。3能按一定的規律掌握10的組成,并能運用

6、10的組成計算得數是10的加法。4在學生熟練地掌握得數是10的加法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兩個數相加,交換位置得數不變的法則。教學建議:1復習9以內數的加法及組成,通過擺一擺、說一說、畫一畫、填一填,連線等方法,幫助學生復習鞏固9以內數的組成,并使學生能熟練計算9以內的加法。2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擺一擺,知道6和8的分法,教師在學生擺的過程中可以巡視,幫助學生理解。然后再請學生說一說各自的分法。可能有的同學這樣分,也可能有的同學那樣分。但教師小結時,完整地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分。3 在擺一擺,說一說的基礎上,請學生畫一畫、填一填9以內數的組成。4 數的組成是為加法打基礎,只有教會學生熟練地進行分合,才能使

7、學生看圖能填算式。教師在復習時,可做一道范例,然后請學生再練習。5 教學得數是10的加法時:(1)教學10的組成:學生在學習10的組成時,先讓學生拿10個實物,進行分合。然后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讓學生由慢到快進行練習,直到10的組成、分解全部會分。讓學生熟練掌握10的組成,找出一定的規律,這樣容易記住,不易漏掉或重復。概括總結時,找出規律,幫助學生理順10的組成、分解規律,便于學生記憶,為學習得數是10的加法打下基礎。(2)得數是10的加法。教學生計算得數是10的加法時要運用10的組成的知識。教學得數是10的加法:分析P4主題圖,同學們在排隊有4個女同學,有6個男同學,一共有幾個學生排隊?4

8、個女同學和6個男同學合起來,一共有幾個學生就要用“加法”計算。我們可以用一個符號“+”把“4”和“6”連起來。4+6=10 思考:4和6合起來是10,4加6得10。6+4=10 思考:6和4合起來是10,6加4得10。教學時引導學生看看想想,這兩個算式要加的兩個數的位置正好換了一下,得數是一樣的。分析P6四組圖方法同P4主題圖。1+9=10 思考:1和9合起來是10,1加9得10。9+1=10 思考:9和1合起來是10,9加1得10。2+8=10 思考:2和8合起來是10,2加8得10。8+2=10 思考:8和2合起來是10,8加2得10。3+7=10 思考:3和7合起來是10,3加7得10。

9、7+3=10 思考:7和3合起來是10,7加3得10。通過觀察、比較這四組題,得出結果是加法里,相加的兩個數的位置可以交換,得數不變。看圖填寫加法算式(1)分析P7/1第一題,左邊有6個西紅柿,右邊有4個西紅柿,一共有幾個西紅柿?用加法計算,6+4=10;把兩個數合并起來可以用加法計算,計算的時候我們只要想幾和幾合起來是多少就可以算出來了。在加法里,相加的兩個數的位置交換,得數不變,另一個算式是4+6=10。(2)分析P7/1第二題,左邊有3塊蛋糕,右邊有7塊蛋糕,一共有幾塊蛋糕?用加法計算,3+7=10;把兩個數合并起來可以用加法計算,計算的時候我們只要想幾和幾合起來是多少就可以算出來了。在

10、加法里,相加的兩個數的位置交換,得數不變,另一個算式是7+3=10。二、課時安排:兩周三、補充資料 (一)觀察,了解皮膚1找一找身上的皮膚,看一看人的皮膚是什么樣的。(1)請學生找一找身上哪些地方有皮膚。(觀察議論的出人的身體上每個地方皮膚。)(2)請學生摸一摸、捏一捏,人的皮膚是什么樣的。(3)請學生用放大鏡仔細看看皮膚上有什么。(皮膚上有細細的毛孔、絨絨的汗毛,手上皮膚還有指紋和手紋)2提供一些圖片。例如:從不同膚色的人的圖片,了解人的皮膚的顏色是不一樣的;根據年幼年輕年老三個不同時期的皮膚照片,感覺皮膚是在不斷衰老的。(二)觸摸,知道皮膚功能請學生仔細地摸摸感覺材料(冰塊、熱水、鋼絲刷、

11、瓷磚、木塊、絨毛玩具)教師引導學生用身體上不同部位的皮膚去感覺材料的光滑、軟硬、冷熱、平整、刺手等。小結:皮膚像一件最合身的衣服,穿在我們身體的外面,保護著我們的身體。它還能感覺出冷、熱、疼痛,感覺出物體的光滑、軟硬、和粗糙。有了這些感覺,我們就能保護身體不受傷害,如很燙的東西就不去碰它。皮膚上有毛孔,熱了,毛孔幫助身體排汗、散熱;冷了,毛孔就縮小,不讓冷空氣進入體內。(三)討論,如何保護皮膚啟發學生從以下方面進行討論:要勤洗澡、洗臉、洗頭、換衣;根據季節使用護膚用品來保護皮膚;防止尖利的器具損傷皮膚,傷了要即使擦藥水;要加強鍛煉,使皮膚更健康。第二單元 常見的食物一、教學目標及建議:(一)生

12、活板塊教學目標:1認識土豆、茄子、黃瓜、白菜等幾種蔬菜的名稱。2認識蘋果、梨、香蕉、桔子等幾種常見的水果。3認識雞、鴨、魚、肉四種常見的葷菜。4認識面包、餅干、蛋糕等幾種常見的點心。5知道蔬菜、水果、葷菜中有人體所需的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教育學生要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6指導學生學會清洗黃瓜和蘋果。7指導學生制作夾心面包。教學建議:1教學蔬菜這部分內容時可出示常見的新鮮蔬菜或者掛圖,讓學生認識說出西紅柿、土豆、茄子、黃瓜、胡蘿卜、白菜、辣椒、(甜椒)卷心菜、菠菜、冬瓜等常見蔬菜的名稱并知道它們的特征。結合食物可介紹它們的營養價值,告訴學生經常吃蔬菜的好處。可以介紹幾種蔬菜的吃法,有

13、條件可以烹飪一下,讓學生品嘗。2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和勞動的本領,可以結合食物講解各種蔬菜的清洗的方法,并且可以讓學生拿實物操作一下洗菜的過程。清洗黃瓜的分解步驟:(1)先將黃瓜放入盆中清洗;(2)然后把黃瓜放入清水中浸片刻;(3)接著把黃瓜放入清水里漂洗干凈;(4)最后把黃瓜放入淘籮,把水瀝干。3老師可帶學生一起到水果市場或看錄像、看圖片,看看講講各種常見水果的名稱,說說它們的名稱、顏色、形狀,教師可以事先帶一些水果,讓學生聞一聞、嘗一嘗,告訴學生常吃水果身體好。4教育學生要多吃水果有利身體健康,并要求學生注意衛生,吃水果洗干凈。指導學生清洗蘋果的分解步驟:(1)先在盆中盛滿清水;(2)然后把

14、蘋果放入清水中浸片刻;(3)接著把蘋果放入清水里漂洗干凈;(4)最后把蘋果撈起把水瀝干放入盆里。5老師可帶學生一起上菜場或看錄像、看圖片,看看講講常見葷菜雞、鴨、魚、肉的名稱,教師可以事先燒幾個葷菜,給學生嘗,告訴學生這些菜的營養價值。6老師可帶學生一起到超市、面包房或看錄像、看圖片,看看講講常見點心的名稱,教師可以買一些給學生嘗,讓學生最直接地了解點心。7在教學雞、鴨、魚、肉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利用掛圖讓學生認識它們,讓學生講出它們的名稱,同時介紹這些食品的營養價值。8學生一般都喜歡吃面包因此可以講講夾餡面包的幾種吃法(甜夾餡、咸夾餡)。教師還可以介紹最簡單的點心制作,制作夾心面包的步驟:(1

15、)把面包橫向剖開;(2)在面包的一半涂上果醬;(3)在面包中夾入午餐肉;(4)將另一半面包合在午餐肉的上面。9教育學生要健康地成長要不挑食、多吃蔬菜,要注意營養,多吃含有蛋白質的食品,要以主食為主,這樣才能健康地成長。(二)語數板塊實用語文教學目標:1. 掌握生字“土、豆、魚、和、面、干”的筆畫筆順,學習部首“禾”、“米”。2. 認讀詞語:“土豆、黃瓜、西紅柿、茄子、這是、那是、雞、鴨、魚、肉、光、應、餅干、面包、蛋糕、都、喜歡”。3. 學習簡單的復句:“這是什么,那是什么。”。教學建議: 4. 教授新字詞,可利用圖片、實物等直觀手段來配合識字教學。在教“土豆、黃瓜、西紅柿、茄子”這四個詞語時

16、,可在觀察這幾種蔬菜的基礎上,把這些蔬菜放進一個用布蓋著的神秘的桶中,讓學生聽口令摸蔬菜并與卡片上相應的詞語配對。在教“雞、鴨、魚、肉”這四個詞語時,可出示圖片并與相應的詞語配對。在教“面包、蛋糕、餅干”這三個詞語時,可出示實物,讓學生品嘗,然后請學生把實物與卡片上相應的詞語配對。5. 字詞教學時要注意:和:左右結構,左邊“禾木旁”。“禾”做部首,一捺改成點。糕:左右結構,左邊“米字旁”。“米”做部首,一捺改成點。土:獨體字,作為一個生字時最后一筆是橫。6. “這、那”都是指示代詞。“這”指示比較近的人或事物。“那”指示比較遠的人或事物。本課按圖所示,“這”指“土豆、茄子”,“那”指“黃瓜、西

17、紅柿”。在不同的情景中,“這、那”指示的對象不一樣。教學時,不要對學生講語法的名詞術語,要從具體的圖片中,經過反復朗讀句子,或你問我答的形式,讓學生意會。在句型練習中,可通過讓學生看多媒體課件、出示實物、圖片,讓學生進行口語操練,從而鞏固“這是什么,那是什么。”的句式。7. 通過講三兄弟治病的故事,讓學生知道我們不能光吃雞、鴨魚、肉,應多吃青菜、蘿卜和白菜等蔬菜。8. 在教學點心這課時,老師可通過讓學生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各種味道的面包、蛋糕、餅干,讓學生真正體味喜歡吃這些點心。9. 進行聽、說、讀、寫的練習。(1) 聽的練習:能聽指令指出從“蘿卜、土豆、茄子、青菜、魚、肉、鴨” 這些圖片中

18、指出老師說的圖片;從“黃瓜、土豆、西紅柿、茄子、我們、魚肉、雞鴨、蘿卜” 這些詞語中圈出老師讀的詞語。(2) 說的練習:讓學生觀察教室里的物品用“這是什么,那是什么” 的句式說句話;用“我有什么和什么”、“我們不能光吃什么和什么” 的句式說句話。(3) 寫的練習:寫出“這、是、柿、茄、和、們、菜、吃、餅、糕、點”的部首;寫出“土、豆、子、西、魚、和”的筆畫;用“喜、蛋”與其它的字相連組成詞語;用“這是什么,那是什么” 的句式填空寫句子。實用數學教學目標:1 知道相同數相減得0。2 一個數與0相加或一個數減0仍等于原數。3 會計算有0的加減法。教學建議:1 一個數與0相加等于原數。出示P9主題圖

19、,左邊的盤子里有4個桔子,右邊的盤子里沒有桔子,左邊的盤子里有4個桔子就用數字“4”表示,右邊的盤子里沒有桔子就用數字“0”表示,兩盤一共有幾個桔子?可以用“加法”計算。我們可以用符號“+”把“4”和“0”連起來。4+0=4 思考:4和0合起來還是4,4加0得4。2 相同數相減得0。出示P10主題圖,籠子里有3只鳥,飛走了3只,籠子里沒有鳥了。籠子里原來有3只鳥就用數字“3”表示,飛走了3只也用數字“3”表示,現在籠子里一只鳥也沒有了用數字“0”表示,減少了就要用“減法”計算。我們可以用符號“-”把“3”和“3”連起來。3-3=0 思考:3減少了3就是0,3減3得0。拼音教學的建議:本冊開始學

20、習拼音,目的不在學習掌握拼音,而是起糾正發音的作用,所以本學期出現的單韻母與聲母的學習,側重在拼讀上,老師在教學上,可以借鑒其它教材的拼音教學,配以兒歌,有必要可以用壓舌板做為輔助教學工具,幫助學生發好音。對于有學習能力的學生,可以強化學習,使他們掌握單韻母,聲母不做掌握的要求,學習聲母與韻母的拼讀方法。二、課時安排:兩周半三、參考資料 (一)故事三兄弟治病有一家人家,兄弟三人都有個壞習慣,就是進餐時只吃葷菜,不吃蔬菜。他們三個都得了一種病,老大牙齦紅腫,一碰就出血;老二嘴巴干裂,嘴角都爛了;老三便秘,每天大便都十分困難,有時連血都便出來了。他們都感到十分難受。一天他們遇到一位老奶奶,老奶奶帶

21、著三兄弟到蔬菜我國去,并告訴他們只要愛上了蔬菜王國,他們的并就會好。蔬菜王國里有青菜、蘿卜、西紅柿、卷心菜、黃瓜等,他們天天到蔬菜王國去,也漸漸愛吃蔬菜了,一天天過去了,三兄弟的病也好了,三兄弟高興地說:“多吃蔬菜真好,我們的病都好了。”(二)看圖講故事康康大變樣康康進餐時總是愁眉苦臉,這也不愛吃,那也不愛吃,長得又瘦又小,連跑樓梯都氣喘噓噓的。老師對康康說:各種食物都有營養,樣樣東西都吃身體才能長得好。康康努力照老師的話做,進餐時大口地吃蔬菜,大口大口地吃米飯,葷菜、蔬菜樣樣吃,果然康康身體一天天強健起來,人也高了,康康真是變了樣。教師讓學生看康康的兩張照片(圖片),一張康康又瘦又小,進餐時

22、愁眉苦臉,不想吃;另一張康康又高又壯,吃飯時高高興興大口大口地吃。問學生喜歡康康哪一張照片,引導學生看看圖片講講康康怎么會大變樣的。教師講故事康康大變樣,讓學生懂得樣樣東西都吃,身體才會長得結實。第三單元 文明用餐一、教學目標及建議:(一)生活板塊 教學目標:1知道應該請長輩先入座用餐,用完餐要跟長輩打招呼,培養學生養成文明用餐的禮儀。2知道用餐時要細嚼慢咽不發出聲音,培養學生養成文明用餐的習慣。3讓學生知道糧食來得不容易,教育學生要節約糧食,愛惜糧食。教學建議:1對學生進行用餐前、用餐時、用餐后的兩方面禮儀進行教育和訓練。用餐前的禮儀:請長輩們先入座,招呼長輩用餐。 用餐時的禮儀:家人到齊后

23、才能動筷子,用餐時不能大聲談笑、 要細嚼慢咽、飯粒不能濺出、不能發出響聲、碗內的飯菜要吃干凈。用完餐后用贊美飯菜美味可口。用餐后的禮儀:飯后離開餐桌時要與長輩們打招呼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您們慢用。”根據上述用餐禮儀,老師可事先錄像,然后分步指導學生進行用餐禮儀訓練。2教學“細嚼慢咽”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講則小故事,故事中要體現出兩個人物,一人在細嚼慢咽不發出聲響,另一人狼吞虎咽,邊吃邊笑,吃飯時還發出嘖嘖的響聲,碗中還留有剩飯,讓學生講講誰是懂禮儀講文明的好孩子。為什么?通過分析讓學生知道邊吃邊說笑、狼吞虎咽,一方面不禮貌,另一方面是說笑時飯粒、菜等容易嗆入氣管,吃飯狼吞

24、虎咽容易噎著。3教學“不浪費”這課內容時,對學生進行愛惜糧食的教育,告訴學生糧食來之不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結合教學讓學生學會愛惜糧食的兒歌:小小一粒米,來得不容易,糧食要節約,人人用牢記。通過兒歌教學,讓學生講講自己平時是怎樣用餐的,應該怎樣做個文明用餐的好孩子。4制作一些操作材料,讓學生逐張觀察、辨析,幫助學生懂得一些用餐禮儀。(1)把喜歡吃的菜放在自己面前。(2)招呼長輩先入座。(3)吃飯時大聲談笑,把飯粒濺到菜里。(4)碗內的飯菜還剩很多就不吃了。(5)飯吃完后跟長輩打招呼。老師首先引導學生觀察操作材料內容,然后提問:哪些行為是正確的,為什么?哪些行為是錯誤的,為什么?應

25、該怎樣做?(二)語數板塊實用語文教學目標:1. 掌握生字“坐、走、午、汗、禾”的筆畫筆順,學習部首“讠”認讀詞語:東西、坐好、出聲、走動、細細嚼、慢慢咽、文明、用餐、記、鋤禾、滴、誰、知、盤、皆、辛苦、日當午、禾下土。2. 知道農民種地十分辛苦,糧食來得不容易,我們要愛惜糧食。背誦課文鋤禾。3. 在教師指導下,能仔細觀察畫面,理解短文的意思,教育學生養成節約糧食、文明用餐的習慣。教學建議:1. 教授新字詞,可利用錄像、圖片、情景表演來配合識字教學。在教“坐好、出聲、走動”這三個詞語時,可通過看錄像或情景表演來理解它們,同時在理解“坐”和“走”這兩字義時,讓學生知道“坐”、“走”都表示人的動作,

26、可指導學生做這兩個動作。在教“細細嚼”、“慢慢咽”這兩個詞語時,教師可做示范,讓學生觀察,強調“細”和“慢”,然后讓學生自己來實踐,領會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在教“滴”這個詞時,可用“眼藥水瓶擠藥水”的演示幫助理解詞義。在教“日當午”這個詞語時,可讓學生觀察圖片來理解。2. 字詞教學時注意:(1)注意用熟字帶出生字,教學生區別它們的異同,通過一些活動卡片的演示來幫助學生記住字形。在卡片“干”字上加上一個紅色的“”(撇)就變成了“午”,在卡片“干”字旁加上一個部首卡片“氵”(三點水)就變成了“汗”。在卡片“木”字上加上一個紅色的“”(撇)就變成了“禾”。(2)在教學“坐”時,強調“土”的一豎“”不要

27、低于上邊兩個“人”字,兩個“人”字中的捺都改成點。3. 學習“文明用餐記心中”這課,通過指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一個“要”,兩個“不”,“細細”、“慢慢”這些詞語,教育學生要養成文明用餐的好習慣。4. 學習“鋤禾”這課時,通過指導學生理解“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皆”這些詞語,讓學生明白農民種糧食非常辛苦,糧食是來之不易的,不能浪費一粒糧食,我們要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5. 進行說、讀、寫的練習。(1)說的練習:說一說你怎樣做到文明用餐?(2)讀的練習:讓學生手點著所教的詞語 “坐好、走動、細嚼慢咽、東西、文明、用餐、禾、誰、鋤禾、辛苦”,并把它們讀出來;跟著老師念“吃飯”

28、的兒歌,并讓學生讀出(或指認)兒歌中學習過的詞語“飯碗、手、里、口、鼻子”。(3)寫的練習:寫出“滴、誰、汗、粒、苦”的部首;寫出帶有部首“禾、讠、口”的字;用“聲、動、好”填空與其它的字相連組成詞語;把“午、汗、禾、土”寫在田字格中。實用數學教學目標:1知道用數的組成計算6減幾的減法。2會讀減法算式,看圖填寫減法算式。3會正確口算6以內數的減法。教學建議:16-1與6-5(1)出示P17自行車圖1,原來有6輛自行車,騎走了1輛自行車,還剩幾輛自行車?原來有6輛自行車就用數字“6”表示,騎走了1輛自行車就用數字“1”表示,還剩幾輛自行車?可以用“減法”計算。我們可以請“-”來幫忙,在“6”和“

29、1”中間寫上“-”。6-1=5 思考:6可以分成1和5,6減1得5。(2)出示P17自行車圖2,原來有6輛自行車,騎走了5輛自行車,還剩幾輛自行車?可以用“減法”計算。6-5=1 思考:6可以分成5和1,6減5得1。26-2與6-4(1)出示P17轎車圖1,原來有6輛轎車,開走了2輛轎車,還剩幾輛轎車?可以用“減法”計算。6-2=4 思考:6可以分成2和4,6減2得4。(2)出示P17吉普車圖2,原來有6輛吉普車,開走了4輛吉普車,還剩幾輛吉普車?可以用“減法”計算。6-4=2 思考:6可以分成4和2,6減4得2。36-3與6-6(1)出示P17彩蛋圖1,原來有6只彩蛋,拿走了3只彩蛋,還剩幾

30、只彩蛋。減少了可以用“減法”計算。6-3=3 思考:6可以分成3和3,6減3得3。(3)出示P17彩蛋圖2,原來有6只彩蛋,拿走了6只彩蛋,現在沒有彩蛋了。原來有6只彩蛋用數字“6”表示,拿走了6只彩蛋也用數字“6”表示,現在一只彩蛋也沒有了用數字“0”表示,減少了可以用“減法”計算。6-6=0 思考:6減少了6就是0,6減6得0。二、課時安排:兩周三、補充資料兒歌一粒米一粒米,掉在地,妹妹見了用腳踢。“糧食來得不容易,我們從小要愛惜。”妹妹聽了點點頭,連忙揀起小米粒。第四單元 交通規則一、教學目標及建議:(一)生活板塊 教學目標:1讓學生知道紅燈、綠燈是交通信號燈,是指揮交通的重要設備,“紅

31、燈停,綠燈行 ”是交通法規中最基本的要求。1 認識人行道、天橋、人行地道、隔離護攔等交通設施,規范使用交通設施,教育學生遵守交通法規,養成不亂穿馬路的好習慣。教學建議:1通過看錄像或VCD,讓學生知道馬路上除了交通警察在指揮交通外,還有位不出聲的指揮員紅綠燈。教學時可利用交通信號燈課件、掛圖,讓學生認識交通信號燈紅燈、綠燈、黃燈。告訴學生交通信號燈是指揮車輛和行人按照要求行駛或行走。紅燈亮表示停止前進;綠燈亮表示可以前進;黃燈亮表示準備停止或前進或車輛轉彎。2教育學生懂得遵守交通法規是一種文明行為,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走路不貪玩,過馬路時先看左,再看右,做到“紅燈停,綠燈行”。3通過看錄像、

32、VCD或圖片,讓學生認識人行橫道線、隔離護欄、人行天橋、人行地道等交通設施。讓學生知道“行人要走人行道”,“過馬路要走人行道,人行天橋或隧道的道路”,如要直行通過,不能跨越隔離護欄。為了能使學生有感性認識,增強實踐性,可由主教和助教老師帶領學生,過馬路走一次人行橫道線、人行天橋、人行地道等交通設施。4可引導學生展開討論:(1)行人過馬路時應走什么地方?為什么要這樣規定?(2)過馬路時,除了走人行橫道線外,還要注意什么?(注意轉彎的車輛)5制作一些操作圖片,讓學生逐張觀察、辨析,幫助學生懂得一些規范使用交通設施,遵守交通法規的好習慣。(1)過馬路看紅綠燈。(2)跨越隔離護欄。(3)過馬路走人行橫

33、道線。(4)過馬路不走天橋亂穿馬路。老師首先引導學生觀察操作材料內容,然后提問:哪些是遵守交通法規的行為,為什么?哪些行為是不遵守交通法規的行為,為什么?應該怎樣做?小結:強調要遵守交通法規,行人必須做到紅燈停,綠燈行,走路要走人行道,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線,并要注意轉彎的車輛,千萬不要亂穿馬路,跨越隔離護欄。(二)語數板塊實用語文教學目標:1. 認讀詞語:貪玩、過馬路、紅燈、綠燈、停、行、養成、習慣、走路、從小、隔離、護欄、橫道線、天橋、行人。2. 在教師指導下,能仔細觀察畫面,理解短文意思,教育學生過馬路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安全,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教學建議:1. 字詞教學。(1)“紅燈”“

34、綠燈”這兩個詞語可在看錄像、圖片進行教學。要學生懂得,馬路的交叉路口設置的指示燈是用來指揮車輛和行人的。紅燈亮,表示禁止車輛和行人通行;綠燈亮,表示車輛和行人可以通行。“停”“行”這兩個詞語都可以用動作來理解詞義。在教“隔離欄”、“人行道”、“天橋”“地道”、“橫道線”這五個詞語時可看錄像,并用圖片與相應的詞語配對。(2)路:左右結構,左邊是“”,第九筆是“”看:上下結構,下面是“目”行:左右結構,左邊是“彳”紅:左右結構,左邊是“纟”,右邊是“工”2. 理解課文中的句子。(1)在教“紅燈、綠燈”這篇課文時,可先讓學生看一段過馬路的錄像,然后指導學生理解每句句子的意思。“我們走路不貪玩”,是說

35、走路時,不在路上追逐、奔跑或玩耍;“過馬路時左右看”,是說過馬路時注意來往車輛,不猛地橫穿馬路;“紅燈停、綠燈行”,是說過馬路要注意紅綠燈,看見紅燈亮要停下來,看見綠燈亮才能從橫道線上過馬路;“從小養成好習慣”,是對前三句的概括,使學生懂得,從小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2)在教“人行道”這篇課文時,可先讓學生看一段交通設施的錄像,然后指導學生理解每句句子的意思。“隔離護欄隔車道”,是說隔離護欄把車道和人行道隔開了;“行人要走人行道”是說行人走路時要走在人行道上,不要走在車道上;“橫道線里過馬路”是說我們過馬路時要走橫道線,不能亂穿馬路;“有天橋時走天橋”是說在過馬路的情況

36、下,有天橋時要走天橋,不能翻越護欄或亂穿馬路。使學生懂得要注意安全,逐步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3. 朗讀訓練。課文句式排列整齊,形式如同兒歌,兩篇課文的第二、四句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通過反復朗讀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時,注意讀出節奏感。4. 進行說、讀、寫的練習。(1)說的練習:理解課文后說一說“我們應該怎樣過馬路。”。(2)寫的練習:寫出“路、看、綠、燈、停、過、隔、行、牢、欄、道”的部首;用“辛、路”與其它的字連線組成詞語;抄寫詞語“馬路、走路、從小、左右、行人、安全”。實用數學教學目標:1知道用數的組成計算7減幾的減法。2會讀減法算式,看圖填寫兩道減算式。3會正確口算7以

37、內數的減法。教學建議:17-1與7-6(1)出示P20籃球圖1,原來有7只皮球,拿走了1只皮球,還剩幾只皮球?可以用“減法”計算。7-1=6 思考:7可以分成1和6,7減1得6。(2)出示P20皮球圖2,原來有7只皮球,拿走了6只皮球,還剩幾只皮球?可以用“減法”計算。7-6=1 思考:7可以分成6和1,7減6得1。27-2與7-5(1)出示P20風車圖3,原來有7支風車,拿走了右邊2支風車,還剩左邊幾支風車?可以用“減法”計算。7-2=5 思考:7可以分成2和5,7減2得5。(2)出示P20風車圖3,原來有7只風車,拿走了左邊5只風車,還剩右邊幾只風車? 7-5=2 思考:7可以分成5和2,

38、7減5得2。小結:一幅圖可以列出兩個不同的減法算式。37-3與7-4(1)出示P20鉛筆圖4,原來有7支鉛筆,拿走了3支鉛筆,還剩幾支鉛筆。減少了可以用“減法”計算。7-3=4 思考:7可以分成3和4,7減3得4。(2)還可以列出哪道減法算式。7-4=3 思考:7可以分成4和3,7減4得3。(三)活動板塊二、課時安排:三周三、補充資料游戲活動1“紅燈亮、綠燈亮”游戲。當發出“綠燈亮”時,學生可四處自由跑或走,當聽到“紅燈亮”,學生立即停止活動,重復進行,認識交通規則,體驗快樂情緒。2旅游車。學生一個一個手搭肩做旅游車的樣子過馬路,主要讓學生知道紅、綠燈的作用。3買菜。創設買菜的場景,讓學生知道

39、行人要走“人行道”,過馬路要走橫道線。 第五單元 我們的學校一、教學目標及建議:(一)生活板塊 教學目標:1向學生介紹學校里的各種設施,知道教室是同學們學習的地方,操場是做操、游戲、活動的場所。2讓學生知道自己的班級、學校,教育學生要愛集體。教學建議:1教學“學校”這部分內容之前,教師可以利用攝像將學校里的各種設施攝錄下來,一一介紹給學生,也可帶領學生實地參觀學校讓學生了解學校,知道教室是同學們學習的地方,操場是做操、游戲、活動的場所,激發學生對學校的熱愛。2教學“班級”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哪個班級的學生,班中有哪些學生,同學們一起學習、活動,教育學生要愛班級集體,為集體做好事,爭榮譽

40、。訓練學生能完整地說兩句話:我是盧灣區輔讀學校三年級的學生,我愛我們的學校和我們的班級。3教學教室這部分內容時,可實地向學生介紹教室的作用,教室里的設施(桌子、椅子、講臺、黑板、墻報、廣播喇叭、乒乓桌等),我們要從愛護班級物品做起,做一個愛集體的好學生。4教學操場這部分內容時,可用攝像機將操場上的設施攝下來,一一介紹給學生,操場上有領操臺、兒童樂園、花壇等。我們的學校是一所環境優美的地方,操場是做操、游戲、活動的場所,同學們在學校很快樂。(二)語數板塊實用語文:教學目標:1. 掌握生字“我、在、又、板、活、動”的筆畫筆順。2. 認讀詞語:學校、年級、班級、教室、亮、黑板、講臺、很多、課桌椅、本

41、領、操場、做操、散步、活動、早上、午后。3. 在老師指導下,能比較正確地朗讀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學習用“什么地方有什么,有什么,還有什么。”“什么時候,我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說一句話。4.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能更加熱愛自己的班級,更加熱愛自己的學校。教學建議:1. 字詞教學。(1)在教“學校、黑板、講臺、課桌椅、操場”這些詞語時可配以圖片帶領學生實際觀察實物來進行教學。“黑板、講臺、課桌椅”都是教室里的設備。“黑板”上課寫字用的,“講臺”是老師擺放教學用品和書本的。桌椅是供學生使用的,這些都是學校的財產,要注意愛護,不要能損壞。在教“活動、散步、做操”這三個詞語時,教師可事先帶領學生

42、到操場進行這些活動,在實際的活動中來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2)在理解“早上”這個詞語意思時,可告訴學生每天從家到學校上晨會課之間的這一段時間是早上,早上也就是早晨的意思。午后就是從吃完午飯以后到吃晚飯之前的著一段時間,就是“下午”的意思。(3)區別“又”和“友”,以熟字帶出生字,可做兩張活動卡片“ ”和“又”,“友”拿去一張卡片“ ”就是“又”。板:左右結構,左邊是“木”,右邊是“反”。活:左右結構,左邊是“氵”,右邊是“舌頭”的“舌”動:左右結構,右邊是“力”。區別“會”與“動”,“會”去掉“人”換上“力”就是“動”。2. 句子教學。(1)在教學“教室”這課句型時,教師可放映錄像或指圖、實物

43、,引導學生進行“什么地方有什么,有什么,還有什么。”的句型練習。例:文具盒里有尺,有小刀,還有鉛筆。書包里有本子,有墊板,還有書。(2)在教學“操場”著課句型時,教師可安排一個具體時間,確定一個小朋友熟悉的地方,由老師帶領小朋友進行一項很明確的活動。在活動中老師啟發學生進行“什么時候,我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型練習。3. 在教學時,抓住“我們班是文明班”、“我們的教室又大又亮”“我們學校的操場真大”“我們在操場上做操、活動、散步”這些詞句,使學生明白,他們在這么好的環境中學習本領、生活是非常開心、幸福的,通過教學,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班級,更加熱愛自己的學校。4. 進行聽、說、讀、寫的練習

44、。(1)說的練習:觀察自己的教室說一說“教室里有什么,有什么,還有什么”;課后觀察后用“什么時候,我們在操場上干什么。”說一句話。(2)寫的練習:寫出“我、學、在、們”的筆畫;寫出“校、級、們、明、課、桌、室、板、還、講”的部首;p26練一練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實用數學教學目標:1知道用數的組成計算8減幾的減法。2會讀減法算式,看圖填寫兩道減算式。3會正確口算8以內數的減法。教學建議:18-1與8-7出示P24圍巾圖,原來有8條圍巾,拿走了1條圍巾,還剩幾條圍巾?可以用“減法”計算。8-1=7 思考:8可以分成1和7,8減1得7。還可以列出哪道減法算式。8-7=1 思考:8可以分成1和7,8減

45、7得1。2用同樣的方法教學8-2與8-6;8-3與8-5。38-4出示P24帽子圖,原來有8頂帽子,拿走了4頂帽子,還剩幾頂帽子。減少了可以用“減法”計算。8-4=4 思考:8可以分成4和4,8減4得4。二、課時安排:兩周 第六單元 居室一、教學目標及建議:(一)生活板塊教學目標:1 讓學生認識臥室、客廳、廚房、衛生間,并了解它們的作用。2 了解臥室、客廳、廚房、衛生間各有哪些設備、用具。3通過學習擦洗臉盆,指導學生學做小家務,教育學生要熱愛勞動。教學建議:1教學臥室時,可帶領學生到家政室或通過事先攝制的臥室錄像,通過觀察讓學生知道臥室一般有床、床頭柜、梳妝臺、衣柜等家具,讓學生知道臥室是人們

46、睡覺、休息的地方。2教學廳時,可利用事先攝制的廳的錄像,通過觀察讓學生知道廳一般有沙發、茶幾、電視柜等家具和擺設,讓學生知道廳是接待客人及看電視的地方。3教學廚房時,可利用事先攝制的廚房錄像或教科書上的廚房圖片,通過觀察讓學生知道廚房里有煤氣灶、吊柜、抽油煙機等設備,廚房內的吊柜是存放各種廚具的地方(如:碗、盆等),煤氣灶是用來燒菜燒飯的,抽油煙機是用來抽取廚房中的油煙的。讓學生了解廚房是人們一日三餐做飯做菜的地方。4教學衛生間這部分內容,可利用事先攝制的衛生間錄像,通過觀察讓學生知道衛生間有臉盆、浴缸、坐便器等衛生潔具。讓學生說說衛生間內衛生潔具的作用:浴缸是用來洗澡的,臉盆是用來洗臉、洗腳

47、的,坐便器是用來大小便的。5通過讓學生學習擦洗臉盆,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指導擦洗臉盆的步驟:(1)拿臉盆在清水中沖一沖;(2)在臉盆上擦肥皂;(3)把臉盆沖洗干凈;(4)把臉盆放在規定的地方。(二)語數板塊實用語文:教學目標:1. 掌握生字“爸、媽、那、了、間”的筆畫筆順,學習部首“父”“阝(右耳旁)”。2. 認讀詞語:廳、住、客人、爸爸、媽媽、廚房、衛生間、那是、炊具、齊全、齊備。3. 在老師指導下,能比較正確地朗讀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自己的新家。教學建議:1. 字詞教學。(1) 在教“廳、廚房、衛生間”這些詞語時可配以圖片來教學。在教詞語“炊具”時可出示各種實際

48、的炊具來教學。在教詞語“爸爸、媽媽”時可讓每個小朋友把自己的爸爸、媽媽的照片帶來配合教學。(2) 爸:上下結構,上面是“父”。媽:左右結構,左邊是“女”,右邊是“馬路”的“馬”。那:左右結構,右邊是“阝(右)”。間:半包圍結構,外面是“門”,里面是“日”。區別“了”與“子”,以熟字帶出生字,“子”可做兩張活動卡片“了”和“一”,“子”拿去“一”就是“了”。2. 句子教學。(1) 在教學“我有一個新家”這課時,通過看錄像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認識,然后看錄像或看課文插圖來仔細學習課文,教師指導朗讀并分析句子。第一句“我家有二室一廳,又大又亮。”是總的講自己的家很舒適,抓住“又大又亮”突出家的

49、舒適。第二、三句“爸爸媽媽住大間,我住小間。客人來了坐客廳。”分別從爸爸、媽媽住的房間,我住的房間以及客廳來敘述家的舒適。(2)在教學“廚房、衛生間”這課時,教師指導朗讀句子,在理解“廚房里,炊具齊全;衛生間里,潔具齊備”這一句時,可指導學生看圖或看錄像,分別讓學生說一說“廚房里哪些東西是炊具”來理解“炊具齊全”;“衛生間里哪些東西是潔具”來理解“潔具齊備”。齊全和齊備是一組同義詞,是指物品應有盡有的意思。3. 進行聽、說、讀、寫的練習。(1)說的練習: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的情況;說一說“廚房(衛生間)里有什么,有什么,還有什么”。(2)寫的練習:寫出“爸、媽、了、我”的筆畫;寫出“客、爸、媽、住

50、、這、那、間、炊、潔、的”的部首;用“齊、生”與其它的字連線組成詞語;抄寫詞語“那是、這是、衛生間”;p34練一練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實用數學:教學目標:1知道用數的組成計算9減幾的減法。2會讀加法、減法算式,看圖填寫兩道加法、兩道減算式。3會正確口算9以內數的減法。教學建議:19-1與9-8出示P24大衣圖,原來有9件大衣,拿走了1件大衣,還剩幾件大衣?可以用“減法”計算。9-1=8 思考:9可以分成1和8,9減1得8。還可以列出哪道減法算式。9-8=1 思考:9可以分成1和8,9減8得1。2用同樣的方法教學9-2與9-7 1。39-3與9-6出示P26牙膏圖,先說說圖意,根據說的圖意列試計

51、算(要求兩道加法題和兩道減法題)。3+6=106+3=109-4=59-5=449-4與9-5出示P25毛衣圖,先說說圖意,根據說的圖意列試計算(要求兩道加法題和兩道減法題)。4+5=105+4=10 9-4=59-5=4二、課時安排:二周 第七單元 冬天來了一、教學目標及建議:(一)生活板塊教學目標1讓學生了解冬天的特征以及冬天人們的穿戴的變化,培養學生觀察事物變化的能力,培養學生關心大自然的意識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2知道手套、圍巾、口罩、大衣是冬天用來御寒保暖的。3學會戴圍巾、手套,學習疊大衣。教學建議:1教學冬天看看說說這幅圖時,指導學生認真看圖,弄懂圖意,讓學生講講冬天來了,天氣發生了

52、什么變化,大自然的景色也發生了變化。帶領學生觀察冬天的景色,體驗冬天變化的情況。天氣寒冷,有時刮西北風,有時下雪、結冰。有些小動物冬眠了,冬天的樹枝上的葉子落下來了,樹枝是光禿禿的,草地都變得枯黃了等等。通過看錄像或圖片,知道北方的一些地方冬天會下很大的雪。2通過冬天天氣變化的情況的教學,引導學生隨著氣候的變化,人們的穿戴也起著變化。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來認識的冬天穿著的服裝和御寒保暖物品,如穿著:大衣、棉衣、保暖鞋等;寒保暖物品:圍巾、口罩、手套;防寒的用具:取暖器、熱水袋、湯婆子、電熱毯、厚門簾、空調等。3 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抵御寒冷要穿戴好冬天所用的用具,讓學生知道小樹過冬和人一樣也要防御

53、寒冷穿上棉衣保暖的物品。4 讓學生發散思維,說一說在冬天你有哪些辦法可使自己熱起來。5在教學冬天的同時,簡單介紹春天、夏天、秋天的特征,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冬天的景色圖,讓學生講講圖中哪些是冬天的景色,錯在哪里。通過教學學生能把所穿的服裝與季節配對。6設計情境,讓學生講講這是什么季節,如:(1)樹上的樹葉掉下來了,樹枝上光禿禿了,草地上的草枯黃了,天下起了大雪,小朋友在堆雪人、打雪仗;(2)樹上長出了嫩葉,桃花開了;(3)人們在游泳,有的人吃著冰棍,戴著太陽帽;(4)秋高氣爽,小朋友背著背包去秋游。7指導學生疊大衣(棉衣),通過看疊大衣(棉衣)的錄像老師示范疊大衣(棉衣)分步指導學生疊大衣(棉衣

54、)讓學生進行疊大衣(棉衣)的練習組織學生疊大衣(棉衣)比賽幫助學生掌握本領。疊大衣的步驟:(1)把大衣的紐扣扣好;(2)把大衣背面對著自己;(3)把兩只袖子往上折;(4)把大衣的衣身向上折。(二)語數板塊實用語文:教學目標:1. 掌握生字“冬、棉、風、怕、片、點、兒”的筆畫筆順,學習部首“忄”“ 灬”。2. 認讀詞語:冬天、棉衣、風雪、不怕、刮北風、一夜、一片、一點兒、到處、冷、堆雪人、打雪仗。3. 在老師指導下,能比較正確地朗讀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在冬天里要不怕風雪上學校;讓學生體會在冬天的活動中也能享受到無窮的樂趣。教學建議:1. 字詞教學。(1) 在教“棉衣”這個詞語時,可出示實物“棉衣”,讓學生用手摸一摸,體驗一下棉衣的厚,說明它能抵擋風雪。教“冷”這個詞語時可帶領學生在溫度較低的日子里感受一下“冷”的感覺。(2) 棉:左右結構,左邊是“朩”。怕:左右結構,左邊是“忄”,右邊是“白”,合起來是“怕”。片:獨體字,筆順:風:獨體字,筆順:點:上下結構,下面是“灬”。2. 句子教學。(1) 在教學“不怕風雪上學校”這課時,通過反復朗讀句子,理解課文中句子的意思,第一分句告訴我們冬天來了,第二、三兩個分句分別從小朋友的穿戴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