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內容格式(有范文)_第1頁
畢業論文內容格式(有范文)_第2頁
畢業論文內容格式(有范文)_第3頁
畢業論文內容格式(有范文)_第4頁
畢業論文內容格式(有范文)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南京審計學院本科畢業論文目的、要求、內容為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畢業論文作為大學學習的最后教學環節,是對學生的一次系統的綜合訓練,也是在畢業前對教學質量的一次全面檢查。畢業論文的教學要求在于:( 1)使學生復習、鞏固所學過的理論與專業知識,并予以適當的深化;( 2)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嚴肅認真,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提高調查研究和進行分析論證的能力;( 3)進一步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如:收集資料、整理數據、制表繪圖、發現與分析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撰寫學術論文等)。此外,還鼓勵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數據處理

2、分析等。論文內容(含格式要求)見以下附件1、 、畢業論文封面2、 論文成績評定表3、 畢業論文選題表4、 畢業論文工作進程安排表(學生不用填寫)5、 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基本信息表(學生不用填寫)6、 畢業論文指導情況記錄表(學生不用填寫)7、 畢業論文情況登記表8、 畢業論文答辯題參考表9、 畢業論文答辯記錄表10、范文(全篇)附表4南京審計學院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論文題目:學 生:班 級:學 號:專 業:指導教師:函授站名:邕州二O 年 月 日論文成績評定表論文寫作(70%)答辯情況(30%)評分項目得分評分項目得分論點(20%)回答問題完整情況(8%)論據(15%)回答問題專業知識應用情況(8%

3、)論證(15%)回答問題連貫性(5%)結構(10%)語百表達(5%)專業知識應用(5%)答辯態度(4%)字數(3%)沙戲 (2%)小計小 計總分:答辯小組 組長簽字年月日注:不參加答辯的畢業論文成績由指導老師按: 論點30%、論據25%、 論證20%、結構15%、專業知識應用5%、字數3%和參考文獻2% 計算總分。論文最終成績成績: 答辯指導委員會主任簽字: 南京審計學院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論文選題表函授站名稱:學生姓名性別學號專業層次工作單位電話郵編家庭住址電話郵編手機號碼電子信箱指導教師性別職稱工作單位電話郵編家庭住址電話郵編手機號碼電子信箱論文題目教師指導意見:參考資料:指導教師(簽字)年月

4、日注:此表一式兩份,指導教師一份,學生一份南京審計學院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論文工作進程安排表函授站名稱:時 間工作安排年月日至年月日畢業論文領導小組會議,成立畢業論文指導小組,上報指導老 師資格審查表。年月日至年月日畢業論文動員報告,確定分組。畢業論文工作正式開始。年月日至年月日搜集資料,確立論文選題。年月日至年月日將畢業論文選題表于月日寄給班主任。年月日至年月日繼教院函授部(函授站)落實指導教師,指導教師填寫畢業論文選題表,提出具體的指導意見后將該表送交函授部(函授站)寄給學生。年月日至年月日學生采用通訊方式與指導教師聯系。擬定寫作提綱,根據指導 教師的指導意見撰寫論文,并完成論文初稿。年月日至

5、年月日將論文初稿寄至班主任處,并由班主任轉給輔導教師審閱。年月日至年月日指導教師審閱初稿,簽署指導意見,并對學員進行個別指導(采 用通訊方式);學員根據指導教師的指導意見完成畢業論文二 稿,指導教師應認真填寫畢業論文指導情況記錄表。年月日至年月日畢業論文定稿,并按規定格式打印一式二份,連同畢業論文 情況登記表寄至班主任處,由班主任將論文定稿連同畢業 論文情況登記表交指導教師,書寫評語,給定成績。年月日至年月日畢業論文答辯(具體時間另行通知)年月日至年月日畢業論文資料整理,上報學生畢業論文資料。注:此表學生一份,函授站留一份,上報函授部一份。附表6南京審計學院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基本信息

6、表函授站名稱:教師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所在系部 或工作單位職稱從教時間畢業學校專業學位畢業時間學習形式A學歷最后學歷在C級以上核心期刊上發表過的論文代表作序號論 文 題 目期刊名稱及時間南京審計學院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畢業論文指導情況記錄表函授站名稱:常州學生姓名班級專業層次指導教師姓名聯系方式畢業論文課題指導事項記要湊L次月日主要指導內容:第二次月 日畢業論文存在問題及主要指導內容:第三次月 日畢業論文存在問題及主要指導內容:對學生接受指導態度的評語:指導教師簽名:南京審計學院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論 文情況 登記表題 目學生姓名專業年級指導教師函授站名二0年 月填 表 t兌 明一、畢業論文簡況欄,由學生

7、本人填寫,內容包括畢業論文 內容摘要和作畢業論文的收獲體會及存在問題。二、指導教師及評閱人意見主要內容包括:論文中所提問題 的理論意義或實際意義;論文的優缺點、錯誤或有爭議性的問題;論 文質量、文理修養;是否有應用的可能性等。三、答辯評語著重記載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分析 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四、按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級記分制評分。五、填寫時注意一律用鋼筆,字跡清楚,內容簡明扼要。畢業論文簡況完成畢業論文的學生(簽名)指導教師或評閱人意見推 薦 成績指導教師或評閱人(簽名)月 日答辯評語主持答辯人(簽名)月 日成績評定論文答辨小組組長(簽名)月 日附表9南京審計學院成人高等教育學生

8、畢業論文答辯題參考表函授站名稱:學生姓名性別班級專業學號論文題目笏巧題:1、2、3、4、5、出題教師簽字要求:每篇論文由指導老師在學生定稿后出5個題目,供學生在答辯時參考。該表隨論文(定稿)一并送交繼教院函授部(函授站)。南京審計學院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畢業論文答辯記錄表學生姓名性別專業學號函授站班級論文題目答辯題目:1、2、3、4、5、答辯要點:答辯評語:論文答辯小組組長(簽名):年 月 日答辯組長:記錄人:答辯組成員: 范文(全篇)南京審計學院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論文題目: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方法綜述學生:李某某班級:X X級X X班學號:XXXXX專業:金融指導教師:一趙某莫函授站名:_校本部二

9、OO三年十月十日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方法綜述一、理論模型分析法二、渠道效應分析法( 1 )利率傳導渠道( 2)信貸傳導渠道( 3)資產價格傳導渠道( 4)匯率傳導渠道三、金融結構分析法四、貨幣政策各層次目標傳導關系分析法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方法綜述李某某 摘要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目前中國經濟改革實踐與經濟理論研究的焦點與熱點。在總結了眾多學者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的方法進行了歸納的基礎上,分別對理論模型分析法、渠道效應分析法、金融結構分析法和貨幣政策各層次目標傳導關系分析法的主要內容進行了解釋與分析。 關鍵詞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方法;方法綜述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指貨幣政

10、策的變動經由某種渠道或變量的傳導影響真實經濟變動的過程。我國眾多的學者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內涵也有許多不同的描述, 但本質上都認為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的核心是貨幣政策作用及其作用的渠道、過程的理論,它是宏觀經濟理論領域中最有爭議的研究內容之一,目前也是中國經濟改革實踐與經濟理論研究的焦點與熱點。近 300 年來, 眾多經濟學者,包括古典的薩伊、大衛休謨、亞當斯密、卡爾馬克思,現代的凱恩斯、弗里德曼和托賓,近代的Frederic S.Mishkin 、 Bernanke,B.,A.S.Blinder 、Elizabeth J Warner 都對貨幣政策的傳導進行過討論,隨著爭論的展開,形成了幾種

11、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本文總結、歸納并介紹如下,以期對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研究有所裨益。一、理論模型分析法理論模型分析方法通過研究貨幣政策工具與相關經濟變量的關系,分析貨幣政策的變化如何對經濟變量產生影響,通常附加一系列假設條件,來認識和解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除了經常見到的凱恩斯主義IS-LM 模型和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模型外,還有結構宏觀經濟模型SMM( Structural macroeconometric mode)l、向量自回歸模型 VAR (Vector autoregressive以及真實經濟周期模型 RBC (Real business cycle) 。 IS LM 模型認為,貨

12、幣政策只是通過利率的變化影響投資活動來影響實際部門,并依此形成了凱恩斯主義的貨幣傳導模式。雖然將貨幣變量引入宏觀經濟分析是一個進步,但其對真實經濟問題的解釋能力受到挑戰。經濟學家們為了解決宏觀經濟問題還另辟蹊徑,創造了結構計量模型SMM ,該模型中包含大量描述基本經濟行為的方程式,諸如消費、投資、貨幣需求、利率期限結構等, 外加一系列表達政府行為的政策變量方程,并且該模型的一個基本假設模型中的估計參數不承受政策的改變而改變。針對這一假設, 1976 年盧卡斯提出了著名的“盧卡斯批判( Lucas critique) ”,并據此失去了向量自回歸模型 VAR 的發展與應用。但 VAR 模型也有其局

13、限性,除了設計和操作上的技術問題之外, 最主要的還在于它只片面地表現政策的最終效果,而對其中內生反饋反應系統的描述愛莫能助,無法揭示貨幣政策的內部反應傳導機制,因而被稱為沒有理論的研究方法(measurement without theory) 。近幾年, 在吸收了以前教訓后,出現了新一代的計量結構模型,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FRB/US 宏觀計量經濟模型、FRB/GLOBAL全球宏觀模型,加拿大和新西蘭中央銀行沿用的計量經濟模型等。經濟計量學模型的研究方法是以“黑箱”理論為基礎的,它的關鍵是經濟性質的規則性假設。理性預期學派的研究雖然比傳統的計量經濟學的觀點更進了一步,提出

14、在決策過程中,經濟個體在形成對于未來結果的預期方面會有效率地利用他所獲得的信息, 但仍然無法跨越計量經濟學方法上的局限。它可以有效地用于預測環境不變條件下的現有趨勢,但是不能用來預測環境變化尤其是政策變化的效果。因而,計量經濟學家使用計量經濟模型設計的“最優”政策規則一直倍受懷疑。 1982 年Kydland和Prescott開始用RBC模型研究貨幣政策問題,該模型在表現真實數據的特征方面有所拓展,其后成為了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的主要研究方法,并正在逐步完善。二、渠道效應分析法渠道效應分析是根據貨幣政策傳導的不同途徑進行分析,綜合各種學派的觀點,一般將貨幣政策傳導主要分為四條渠道:(一)利率傳

15、導渠道貨幣政策傳導的利率渠道研究基本上是結合IS LM 結構模型進行分析的,并形成了一個基本的傳導模式:貨幣政策-利率-投資-產出。 在以利率為渠道傳導機制的論證中,隱含著該機制發揮作用的兩個根本條件:( 1) 投資必須實際上對利率變化的反應是彈性的,需求越具有利率彈性,IS 曲線走勢越平,利率變化的作用越大。但投資的決策總的來說只取決于長期利率;( 2) 貨幣政策必須能夠對長期實際利率直接施加影響。然而,有鑒于資本的高流動性,長期利率越來越受國際因素的影響。而且,該渠道并沒能很好地解釋美國現有的經濟數據。研究人員普遍承認貨幣政策傳導中利率的重要作用,但是運用其解釋某些實際問題仍然有困難,例如

16、借助利率渠道很難有說服力地證明,為什么在現實中很小(大)的利率變動會產生很強(弱)的實際影響,這促使人員考察其他的作用機制作為替代選擇或補充。(二)信貸傳導渠道Bernanke and Blinder 認為信息不對稱市場上的有些交易是依靠銀行的可貸基金來進行的,若銀行貸款與金融資產和國際基金在產出過程中的作用存在差異, 要唯一地按照傳統貨幣觀點解釋貨幣觀點解釋貨幣政策改變對經濟影響的強度、 時間和構成方面是十分困難的。貨幣政策仁慈的借貸機構有助于彌補傳統貨幣學說的這一缺陷。信貸傳導渠道并不能算是與傳統貨幣傳導渠道相并列的傳導渠道,他更大程度上是傳統利率效果的擴大和擴散機制。也就是說,信貸渠道是

17、一種強化機制,不是一個獨立的和并列的貨幣傳導渠道。基本的貨幣政策傳導模式是:貨幣量變化-銀行活期存款變化-利率變化-貸款變化-投資變化-名義國民收入變化。其后Kashyap和Stein(1994)l一步論證了借貸觀點的成立必須滿足三個條件。與Bernanke and Blinder 觀點不同的學者,則認為銀行貸款與金融資產和國際基金在產出過程中的作用并沒有什么不同,Warner和Georges使用美 國股票市場回報率檢驗了貨幣政策傳導的信用觀點,通過股市跟蹤及價格分析,他們分析了美國1993-1994年的經濟膨脹期和1990-1991 年衰退期所發生的十次貨幣政策沖擊,認為似乎沒有經驗能夠有效

18、地支持美國貨幣政策信用渠道的存在, 說明信貸貨幣傳導渠道的效果需要進一步地研究與檢驗。但研究發展中國家的學者認為,貨幣政策的信貸傳導渠道對市場機制不健全的發展中國家而言似乎具有更重要的意義。(三)資產價格傳導渠道1982 年弗里德曼在美國和英國的貨幣趨勢一書中解釋了他的貨幣傳導機制觀點,他認為貨幣傳導的過程是:貨幣量變化-支出-資產價格變化-投資-名義收入。并認為長期內,貨幣量的變化只會引起物價水平的變化,而不影響實際產出。針對這一傳導模式,Meltzer 等人提出了一個改進的傳導機制,強調了財產總量及相對價格的變動。他們將經濟分成四個市場:產品市場、證券市場、實物資產市場和貨幣。綜合考慮四個

19、市場之間的相互關系及相對價格變動,具體分析了財富調整機制,說明在一般情況下,金融資產對投資、消費、金融機構均有明顯的傳導效應。在較完善的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資產價格對投資的傳導效應是通過資產組合效應實現的,對消費者的傳導是通過股票價格的財富效應實現的, 對金融機構的傳導效應是通過資產負債表效應實現的。從而說明了不同的資產存量變動影響經濟活動的傳導過程。(四)匯率傳導渠道匯率傳導渠道主要是研究金融市場開放條件下的私人資本流動與貨幣政策之間的關系,在該種市場條件下國內利率是由國際市場利率均衡決定的。在固定匯率制度下,貨幣政策更多地是由當時的主導貨幣國家決定,小國的貨幣政策被認為是注定要失敗的。

20、在靈活匯率制下匯率渠道實際上包括利率渠道的政策效果,蒙代爾(R.A.Mmundel) 2002年 5 月在北京大學所做的報告中認為,固定匯率制是一種制度,而靈活匯率制本身就是一種貨幣政策。根據凱恩斯主義的觀點,利率既然能夠影響貨幣的需求,也必然能影響貨幣的價格匯率, 并據此建立了古典匯率平價理論的框架。到了20 世紀 60年代,蒙代爾,弗萊明在凱恩斯宏觀經濟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了新古典的一般均衡分析,研究了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調問題。20 世紀 70 年代,貨幣班底的匯率理論應運而生,開始強調貨幣供給對匯率的決定作用。其后, 多恩布什綜合了凱恩斯的短期分析與貨幣主義的長期分析,將商品市場與金融

21、市場結合,從匯率超調的角度研究了匯率的易變性,產生了著名的“匯率超調”模型。時至今日,隨著國家資本的規模擴大和流動性增強, 各國貨幣的替代性逐漸增強,各國貨幣政策的匯率傳導成了不得不被重視的問題。 在高資本流動性假設條件下,貨幣政策的傳導渠道可以被描述為:貨幣政策(緊縮或擴張)-國內與國際市場上的利率差異資本流動-投資(不確定) -產出(不確定)。三、金融結構分析法20 世紀 80 年代,研究者對貨幣政策的傳導理論進行了回顧,提出了強調金融市場缺陷的金融結構分析法。金融結構分析承襲“古典二分法”,認為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分屬于兩個領域金融領域和真實領域。 貨幣政策實施時首先啟動的是金融領域,從而

22、影響貨幣供應量和貨幣需求,進而影響利率、資金流量、資金流向以及經濟個體的支出決策,然后才會波及真實領域。當然,真實領域的波動也會反饋到金融領域,引起金融領域的變化,并影響產出與價格。這樣的過程會持續“振蕩”下去,直至實現市場均衡。從而,金融領域與真實領域的關系和金融領域內的貨幣政策如何傳導,演變成了金融結構分析的主要內容。貨幣金融過程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具有重要地位,任何貨幣金融過程都是基于一定的金融制度和金融結構的。因而,莫迪利亞尼認為 “可選擇的最終目標的效果和可選擇的理論的作用,關鍵取決于經濟中的金融結構。”在現代信用經濟條件下,金融結構反映了金融發展總體概況和金融深化程度。并在很大程度

23、上反映了貨幣政策傳導的路徑、方向,以及各類金融資產間的傳導關系。但是,由于金融資產交易過程的不確定性,使得實現最終目標的貨幣政策在操作上變得更為復雜。為克服這種不確定性,金融結構分析大量地研究了交易費用和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四、貨幣政策各層次目標傳導關系分析法西方發達國家在20 世紀 80 年代以前,由于金融市場發展未達到一定的廣度和深度, 各國貨幣需求相對穩定,許多學者都傾向于采用各層次目標傳導關系分析框架, 以廣義或狹義貨幣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確立相對穩定的初始目標、中介目標、最終目標之間的關系,進行貨幣政策的傳導研究。我國對貨幣政策傳導的初步研究也是從各層次目標傳導關系研究開始的。在層

24、次目標傳導框架下,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與貨幣流的傳導方向是逆向進行的,并且是單向的。近幾年,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經濟環境的變化,貨幣需求函數不穩定性的增加,減弱了貨幣與實物經濟的連貫性,因而各層次目標傳導研究的成果已不多見。貨幣政策的各種研究方法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分析方法的劃分只是因為某種方法對某一問題的分析更適用, 是提供了某一問題的研究思路。更完整的研究應該是多種研究方法的綜合。 目前, 西方各國的研究基本上采用的是理論模型分析與金融結構分析法相結合的方法。參考文獻:1 陳野華,西方貨幣金融學說的新發展M 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25、2 趙文杰,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M ,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6.3 李軍,中國貨幣政策金錢結構傳導研究R ,博士論文,復旦大學,1999.4德格哈德伊寧/楊偉國譯,貨幣政策理論一一博奕論方法導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5 谷永芬, 21 世紀我國產業發展與政策選擇J ,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國民經濟管理), 2001.9.6 Bennett T. McCallum, “ Analysis of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Methodological Issues” , NBER Working Paper No.73

26、95July 2002.7 Jan kakes, Monetary Transmission in European: the role of financial markets and credit,2000, Edward Elgar, UK.8 Minford. A.P.L.(1986)“ 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monetary policy ” , Scottish 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 33, 317-333.9 McCandless, G.T., Jr,. and W.E. Weber. 1995“ Some Monetary Facts ” , Fed eral Reserve Bank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 19, 3; P2-11.10 Bernanke, B., and M. Gentler. “ Inside the Black Box: Th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