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購沃爾沃的過程_第1頁
吉利收購沃爾沃的過程_第2頁
吉利收購沃爾沃的過程_第3頁
吉利收購沃爾沃的過程_第4頁
吉利收購沃爾沃的過程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吉利收購沃爾沃的過程1 鎖定沃爾沃從2008年初洛希爾開始參與吉利收購沃爾沃,交易中的險情就屢屢發生,人才儲備不夠、不斷有競爭對手來“攪局”、融資頻頻出現困難,以及知識產權問題遇到障礙等。但李書福總是逢兇化吉,絕處逢生。2010年8月2日,李書福和他的團隊在倫敦舉行了沃爾沃轎車并購項目的交割儀式,宣告這項曠日持久的收購終于取得階段性勝利。洛希爾與李書福的接觸始于2007年,大中華區的團隊初次訪問李書福,向其推薦了諸如沃爾沃、薩博等多個可供關注的收購項目。李書福第一次表露收購沃爾沃的想法是在2002年,他在一次內部會議上表達了這個想法。2007年初,穆拉利從波音來到福特擔任CEO,隨即提出了“O

2、ne Ford”的戰略,決定出售旗下包括沃爾沃在內的多個品牌。2007年9月,福特美國總部收到一封掛號信,李書福通過公關公司向福特闡明了收購沃爾沃的想法,直到此時,洛希爾并沒有介入,而吉利因為名不見經傳,收購意向也沒有引起福特重視。2008年初在底特律車展上的一次遭遇,讓李書福下決心聘請財務參謀。這次談話并不成功,福特方面不斷強調“沃爾沃有15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認為吉利太弱了。2 說服洛希爾2008年1月,這個目標鎖定在沃爾沃。但是吉利面對的第一個困難是讓洛希爾總部相信,吉利有能力收購。俞麗萍與李書福初次見面時,吉利汽車股價為8毛錢,市值10.8億美元,這個盤子不到沃爾沃的十分之一。隨著金融危

3、機的來臨,吉利汽車股價跌到了2毛錢附近,盤子縮水至3億美元,對俞麗萍來說,向總部推薦這樣一家企業是個冒險。洛希爾算是在汽車產業界最具聲望的一家投行,根據湯森路透的數據,在吉利并購沃爾沃交易之前的12個月里,由洛希爾提供咨詢的汽車并購案總價值高達892.5億美元。在吉利提出收購申請后,一家歐洲汽車公司也明確邀請洛希爾幫助其競購沃爾沃。按照洛希爾的規定,只能代表一家公司參與競標,俞麗萍需要說服同事放棄這家歐洲車企,而這家公司的銷售規模差不多是吉利的10倍。2008年6月的洛希爾一次全球合伙人會議上,俞麗萍走上講臺,她本來演講的主題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對于洛希爾的重要意義,但她很快就“跑題”了。

4、他的演講最終使董事會決定放棄代理前述歐洲公司,選擇吉利。之后,收購團隊搭建了起來,按照分工:富爾德律師事務所負責收購項目的所有法律事務;德勤負責收購項目、財務咨詢,包括成本節約計劃和別離運營分析、信息技術、養老金、資金管理和汽車金融盡職調查;洛希爾銀行負責項目對賣方的總體協調,并對沃爾沃資產進行估值分析。3 官方的支持2009年1月,李書福有備而來。在業內,一家知名投行已經介入,證明這件事是“認真”的,李書福符合游戲規則的拜訪,給福特高層留下了深刻印象,穆拉利表示,一旦出售沃爾沃,將第一時間通知吉利。2009年3月,吉利獲得了發改委的支持函。彼時,國內多家企業曾經爆出希望收購沃爾沃的消息,包括

5、長安、北汽、奇瑞等,但手握國家發改委的支持函后,吉利在國內實際上已經沒有競爭對手了。當年4月,福特首次開放數據庫,項目團隊開始閱讀6473份文件,通過十多次專家會議,2次現場考察,3次管理層陳述,吉利收購團隊開始真正了解沃爾沃狀況。針對福特起草的2000多頁的合同,進行了1.5萬處的修改標注。與此同時,吉利的收購進展報告上報到了發改委,李書福一度擔憂因為對吉利不了解,而影響對收購的評估。所以在報告中,李書福重點談了收購對中國汽車業的產業意義和后續盈利信心。和發改委為首的國家相關部門的及時、有效溝通,不僅為吉利此后順利通過審批埋下伏筆,也為向國有銀行尋求融資做好準備。4 半路殺出的對手2009年

6、5月,沃爾沃方面出現了問題。瑞典一些官員公開在報紙上撰文,反對中國企業收購沃爾沃,稱由于在文化和企業管理理念上存在巨大差異,中國人并不是最正確選擇。7月,最后一次競標時,又有兩家競標者加入進來,一家名為皇冠CROWN的美國公司和一家瑞典財團突然殺出,報價一度攀升至28億美元,這兩家財團的組織者分別曾在福特和沃爾沃擔任高管。突如其來的競爭者,使吉利和洛希爾團隊緊張起來,他們意識到自己并不是沃爾沃的唯一選擇,這兩個敵人必須引起重視。更高的報價以及“自己人”接盤,對于福特來說都是相當有吸引力的。吉利的并購團隊經過冷靜分析,認為對方報價更高,但倉促開價并不符合福特的口味。作為一項全球矚目的并購交易,福

7、特并不只是想賣個好價錢,它需要成為“有責任”的賣家,不會為了這點錢把沃爾沃這個品牌砸掉。時金融危機的陰影尚未散去,籌措20多億美元談何容易?即便財團經濟實力雄厚,但沒有中國市場的支撐,憑什么收購沃爾沃洛希爾和吉利立即向福特交涉,要求福特絕不能為了突然出現的兩家競標者,而拖延遞交標書的最后期限,否則就退出競標。果然,福特沒有延遲期限。兩家財團由于未能按時完成融資,都匆匆退出競標。2009年7月,吉利向福特遞交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標書獲得通過。這一天,李書福真正走上了破釜沉舟的那一步。當時,在吉利內部會議上,李書福感慨:“我這次是把身家性命全押上了!”事實上,從2007年開始,李書福就為收購沃爾沃著手

8、進行了準備,首先,他將吉利集團多年賺取的利潤慢慢存了起來,沒有再用于吉利的滾動發展,而吉利發展所需的資金,也通過引入高盛來實現,2009年9月,高盛向吉利在港上市公司注入2.5億美元,這筆錢被吉利用于濟南、成都、杭州等多個項目的新建、擴建。5 放棄與尋找2009年9月29日,吉利在北京注冊了“北京吉利凱盛國際投資”,該公司為吉利的全資子公司,這是吉利為沃爾沃項目融資所邁出的第一步。吉利凱盛注冊資本為41億元,由吉利全額出資。按照當時的設想,吉利還將通過政府融資,解決并購所需的其他40億元。洛希爾為吉利設計了一個巧妙的融資方案,既照顧到吉利自身,又讓它能夠在未來的股權結構中占據有利地位;既不能用

9、到香港上市公司的錢實現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同時又保持這個項目的號召力。為此,吉利有兩條路徑,一條走政府路線,一條與基金合作。于是洛希爾的并購團隊分作兩個小組,一組找政府談,一組找基金談。并購前,李書福接觸了包括中信資本、鼎輝、聯想控股等在內的各大基金,以及渤海基金這樣的政府基金。李書福說服境內外戰略投資者主要靠兩個概念:一是中國制造,另一個是中國市場。但是,幾乎所有基金對這個項目的要求都是這樣兩點:要么放到香港的上市公司中去做,立刻找到退出路徑;要么收購后,盡快實現沃爾沃項目的單獨上市,從而實現退出。這種以“退出”為先決條件的談判,一直持續到2010年的2月8日。2009年12月底,是

10、吉利對外宣稱的與福特簽訂正式協議的日期,鑒于吉利遲遲拿不出融資結構,福特方面決定每2周開一次 會,來催促吉利。6 政府援手2009年12月16日,一個關鍵角色童志遠加入了沃爾沃并購團隊,作為原北京戴-克奔馳公司的總裁,童志遠的加盟,被外界認為是尋求沃爾沃項目落戶北京的強烈信號。這一任命意味著,童志遠在收購沃爾沃完成后,將扮演沃爾沃中國項目運營人的角色,同時也負責沃爾沃落戶北京后與各部門的協調工作。2009年12月22日,北京吉利萬源國際投資下稱“吉利萬源”在北京亦莊注冊,這恰是吉利宣布與福特就收購沃爾沃關鍵事項達成一致的前一天,該公司法定代表人是童志遠。股東為吉利凱盛和大慶市國有資產經營下稱“

11、大慶國資”。實際上,原先由吉利與北京市搭建的融資平臺吉利萬源中并不需要大慶國資出現,雙方將采用一個基本對等的股權結構來解決吉利12億美元的融資問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將提供40億元融資。但落戶北京的事情被叫停后,融資隨之成為大問題。而大慶國資的介入,解決了吉利的燃眉之急。當然,這筆錢同樣需要吉利的承諾。事實上,直到現在,沃爾沃項目已經交割,但落戶事宜仍未確定下來。大慶漫長的冬季以及配套體系的薄弱,讓沃爾沃整車制造項目落戶在那里似乎并非一個明智的選擇。而且在2009年12月底,當大慶國資成為吉利萬源的股東、為整個收購付出了30億元時,30億元的融資并沒有徹底解決吉利的問題。首先,錢還沒有湊夠;其

12、次,沃爾沃項目在國內到底放在哪里還是個問題。7 “二號”融資平臺正是上述兩個問題無法答復,才使收購團隊將談判重點轉向了上海市嘉定區,并向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作了匯報。事實上,在找上海市政府之前,吉利與嘉定區政府已經開始有所動作。2010年2月3日,上海嘉爾沃公司注冊成立,注冊資本1億元,其中,嘉定開發區持股60%,嘉定國資持股40%。法定代表人為上海嘉定工業區黨工委書記郁建華。在吉利萬源之后,第二個融資平臺開始搭建。2010年2月9日,一項特殊協議在吉利和嘉爾沃之間簽訂,該項協議名稱為吉利沃爾沃上海項目框架協議。按照這個協議,吉利收購沃爾沃后,中國總部將建立在上海市嘉定區,并在該區設立一個沃爾沃

13、國產工廠。2010年春節前夕,這份框架協議放在了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的案頭,整個并購團隊也因此過著漫長而難捱的一個春節,他們期盼,在最后期限到來之前,上海市政府能夠做出決斷。而在另一邊,上海市政府針對吉利的項目進行了專門研究,主要領導對沃爾沃項目做了批示:一、引進沃爾沃項目有助于上海產業能級的提升;二、引入私營經濟將進一步優化上海以國資為主的經濟結構;三、再支持一個汽車項目將和本地的上海汽車形成良性競爭,“要形成田忌賽馬的格局”。上海市僅用2周時間就履行完全部審批事項。事實上,此時離最后簽約期限是如此之近。“福特也許會等我們到3月31日,但之后肯定不會再等,那是我們約定的最后期限,整個并購都是嚴

14、格按照時間表走的。”俞麗萍告訴記者。審批到位,2月24日,上海吉利兆圓國際投資(下稱“吉利兆圓”)注冊成立,股東為吉利萬源和嘉爾沃,均為貨幣出資,分別占股份的87.65%和12.35%,公司法人為童志遠。直到吉利兆圓的正式成立,吉利收購沃爾沃的融資結構才算定了下來。吉利、大慶國資、上海嘉爾沃,出資額分別為人民幣41億元、30億元、10億元,股權比例分別為51%、37%和12%。此時,離吉利與福特簽訂最后協議還有26天。8月2日,在吉利收購沃爾沃的最終15億美元中,有11億美元來自上述融資平臺,2億美元來自中國建設銀行倫敦分行,另有2億美元為福特賣方融資。8 最終敲定沃爾沃就在上海市政府及時做出

15、決策,李書福給出融資方案的同時,知識產權談判還在進行中。雖然,有關并購的基本協議在2009年12月底已經完成,但知識產權在雙方的拉鋸戰中,還是留到了正式簽約的前一周才搞定。福特收購沃爾沃10年以后,知識產權完全融合在一起了,需要從各個方面重新分拆出來,這個過程十分繁復。”剛剛解決了融資問題的李書福,又陷入知識產權的困擾中。直到3月19日,當時李書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交易失敗,問題不在吉利這邊,吉利沒有違反協議的任何部分。這是李書福在2年多并購交易歷程中,極少在財經公關控制之外發出的聲音。李書福隨后補充道,談判過程非常艱苦,吉利將盡力而為,他希望能夠完成交易。為此,吉利向福特提問多達上千次,雙方進行了上百次專家會議。“項目組經常早上6點起,晚上一兩點睡。”僅僅盡職調查就覆蓋了7種語言,資料打印出來竟有上千頁。整個知識產權談判持續到3月21日才告終,此時距離最后簽約只剩7天。3月27日,吉利與沃爾沃簽約前一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