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學名人:汪萊(公元1768年~1813年)簡介_第1頁
中國數學名人:汪萊(公元1768年~1813年)簡介_第2頁
中國數學名人:汪萊(公元1768年~1813年)簡介_第3頁
中國數學名人:汪萊(公元1768年~1813年)簡介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數學名人:汪萊公元1768年1813年簡介汪萊1768一1813,是中國古代數學家,字孝嬰,號衡齋,徽款縣人。一早歲維艱汪萊祖上以“詩書繼世,孝友傳家為家訓,其父汪昌早失親,就此家道中衰。但汪昌博覽群書,能詩善文,并曾中舉人,撰有?靜山堂詩文集?。1768年9月27日,汪萊就誕生在這樣一個貧寒的讀書人家庭,其出生地在歙縣瞻漠今稱記之靜山堂。汪萊自幼秉承文學,6歲能詩,14歲入庫。當時款縣水、旱不斷,家中生活更加艱辛。有一次汪萊奉父母命進城典當衣歸途遭惡犬咬嚙,在腿上留下了深深的傷疤。這種困難的活環境,鑄就了他日后堅毅、頑強和獨立不羈的個性。二舌耕生涯1788年,汪昌去世,汪萊也開場離家謀

2、生。這一年他剛滿20歲,首先來到蘇州,在葑門外教館。在此期間,汪萊結識了著名學者焦循,并開場研讀?梅氏歷算全書?和?數理精蘊?等數學著作。1792年,汪萊返歸故里,在家中自制渾儀、簡平儀等并用它們來觀測天象,這一期間他完成了一部名為?參兩算經?的最早的數學作品。1796一1798年,汪萊先后與自己的同鄉好友巴樹谷、江玉討論數學,完成?弧三角形?和?勾股形?兩部書稿。1789年,巴樹谷將此兩書合為一帙刊行,取名?衡齋算學?,這就是汪萊數學著作的最早刊本。同年汪萊鄉試不第,巴樹谷適有失子之傷,二人“移其情于數學,“演得三干言,這就是后來成了?衡齋算學?之三的?平圓形?。l799年,汪萊又應親戚汪應

3、埔之請“構難題數端往諸算學博士,此即又一篇?弧三角形?,連同舊著?遞兼數理?一道,后來成為?衡齋算學?之四。1801年,汪萊由歙縣來到揚州,在翰林秦恩復家教館。秦家藏書頗豐,當時的揚州又是學士名流薈萃的中心,汪萊在此讀到了宋元數學家秦九韶、李冶的著作,又得以與張敦仁、江藩、錢獻之、李銳等相識。在對秦、李算書進展研究的根底上,汪萊寫成了關于方程論的?衡齋算學?之五。這年秋天,汪萊離揚州赴六安,途中撰成?衡齋算學?之六。年底,汪延麟在揚州為他刊刻了六卷本的?衡齋算學?。汪萊與乾嘉時代的另一個大數學家李銳初次會面于1800年。?衡齋算學?之五寫成后,他曾分送數人征詢意見;其中唯有李銳理解他的用心,贊

4、為“窮幽極微,真算氏之最李銳又作跋文一篇,后來也被收入?衡齋算學?之中。1804年,李銳應知府張敦仁之邀來揚州充任幕賓,當時焦循也在揚州,汪萊與他們二人交往頻繁,時人稱他們為“談天三友。在此期間,汪萊繼續鉆研方程論,撰成?衡齋算學?之七。至此,汪萊的主要數學著作都已完成。l805年,名學者夏鑾調任新安訓導,到歙縣后聞知汪萊賢名,立即前往造訪。兩人“一見稱莫逆,與語終日,夏蠻稱汪萊為“天下奇才,并令門生胡培惲子夏忻、夏曼從汪學習數學。1806年,汪萊曾應兩江總督鐵寶之請主持黃河新、舊入海口的高程測算,功成后仍然返歙。1807年在歙縣以優行第一的成績考取八旗官學教習,被選調入京參與國史館的修歷工作

5、。在北京期間,汪萊讀到明安圖?割圓密率捷法?遺稿,對自己當年關于割圓分弧的作品有所檢討。國史館的工作完成后,汪萊于1811年被分配到安徽石埭縣任縣學教渝。三潦倒一生汪萊志大才高,行為舉止幾近狂放,因此常與社會風俗沖突。他年輕時曾賦詩稱“我亦鄉間肆志人,“興來大叫鬼神驚。鄉試落第后自云“抱下而泣。夏忻描繪他的外貌為“長身玉立,須眉秀發,而他的氣質為“跪磊不平之氣,往往大方悲歌。汪萊生前,學術界除焦循、李銳、夏蠻等少數人外,多數學者都不能理解他的成就。張敦仁曾譏評他的方程論研究“過苦,后來又將自己的?開方補記?及搜訪到手的明安圖遺稿對他實行保密。曾與汪萊。、李銳都有交游的江藩把他們二人的學術爭論加

6、以渲染,說他們因論方程不合“遂如冠仇,終身不相見,進而批評汪萊“過矣。稍晚的羅士琳批評他“矯枉過正,未免失于偏。駱騰風根本沒有理解他的原意,就攻擊他的方程論是“黯黔之詞以欺世,并以“算學砭愚為題指名道姓地批評他的著作。種種事實說明,汪萊是被當時以考據相標榜的乾嘉學圈視為異端的人物。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選的比較優秀的文章,還有不少名家名篇。假如有選擇循序漸進地讓學生背誦一些優秀篇目、精彩段落,對進步學生的程度會大有裨益。如今,不少語文老師在分析課文時,把文章解體的支離破碎,總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結果老師費力,學生頭疼。分析完之后,學生收效甚微,沒過幾天便忘的一干二凈。造成這種事倍功半的為難

7、場面的關鍵就是對文章讀的不熟。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假如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或細讀、默讀、跳讀,或聽讀、范讀、輪讀、分角色朗讀,學生便可以在讀中自然領悟文章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可以在讀中自然加強語感,增強語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這種思想內容、寫作技巧和語感就會自然浸透到學生的語言意識之中,就會在寫作中自覺不自覺地加以運用、創造和開展。課本、報刊雜志中的成語、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學生寫作文運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運用也很難做到恰如其分。為什么?還是沒有徹底“記死的緣故。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很簡單,每天花3-5分鐘左右的時間記一條成語、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寫在后黑板

8、的“積累專欄上每日一換,可以在每天課前的3分鐘讓學生輪流講解,也可讓學生個人搜集,每天往筆記本上抄寫,老師定期檢查等等。這樣,一年就可記300多條成語、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終究會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這些成語典故“貯藏在學生腦中,自然會出口成章,寫作時便會隨心所欲地“提取出來,使文章增色添輝。汪萊到石埭后,生活仍然清寒。此時他已很少與外界發生聯絡,但遇縣學中有熱心數學的生員,那么悉心教導,不厭其煩。他臨終前幾個月夏鑾曾來看望,見其“顏色憔悴,悄然不樂,就勸他再度著書;汪萊答道:“今世考據家陳陳相因,不過抄襲前言耳,非所發古人所未發也。1813年12月4日,貧病交擾的汪萊死于任上。汪萊死后,家中蕭然,囊無余資,石埭學生百姓感其清廉,輸資送其樞歸故里,葬于歙縣梅嶺之將軍打坐場。單靠“死記還不行,還得“活用,姑且稱之為“先死后活吧。讓學生把一周看到或聽到的新穎事記下來,摒棄那些假話套話空話,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篇幅可長可短,并要求運用積累的成語、名言警句等,定期檢查點評,選擇優秀篇目在班里朗讀或展出。這樣,即穩固了所學的材料,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才能,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才能、思維才能等等,到達“一石多鳥的效果。汪萊生前,?衡齋算學?已.出過三種刊本,但都不是足本。他去世后,夏蠻非常關心他的遺稿,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