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孟子>二章教案周至七中語文組 李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 積累古漢語知識。2、 體會駢句的表達效果。3、 在理解的基礎上,賞析課文、背誦課文。過程與方法: 了解孟子的思想及政治主張,理清論證思路,誦讀中體會其流暢雄辯的論證風格,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和思考、辯論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幫助學生體會孟子民本思想及憂患意識的進步意義,讓學生懂得“人和”、“憂患”的實質及重要性,從而培養他們的個人道德修養。教學重點:1、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 2、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及結構。3、積累古漢語基礎知識。教學難點:了解、學習孟子文章雄辯的語言風格。教學準備:1、
2、0; 布置學生課前預習:(1)了解孟子和孟子;(2)查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2、 教師準備相關課件。(預習檢查題及學習要點板書)3、課文的朗讀磁帶。教學方法:朗讀法,學生自主探究討論與老師講解相結合。教學課時:3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檢查預習,掃清文字障礙,積累古漢語基礎知識。一、導入新課:同學們,誰能告訴我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讀書習慣是什么嗎?(生:好讀書,不求甚解。)可是我們這些做學生的能用這種習慣來學文言文嗎?(生:不能)對,陶淵明他是大文學家,文學基礎好,理解能力強,而且他本人又不想考科舉,所以他讀書只需汲取文章中的思想精華就行了。而我們就不行了,我們是學生,既需要提高
3、我們的文化素養,又必須參加文化考試,所以積累漢語基礎知識,特別是古漢語基礎知識,更是必要的。為了幫助大家學好孟子二章,課前,我布置了預習,這節課,我們就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二、 出示課件,檢查學生自學情況1、 學生分小組口頭交流自己的預習情況。(了解孟子和孟子,交流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2、 聽課文朗讀磁帶,了解句讀,并給下列黑體字注音。(課件)米粟sù 親戚畔之pàn 域yù 舜 shùn 畎畝qun 傅說yuè膠鬲gé 百里奚 x 孫叔敖áo 法家拂士bì3、 抽生讀文,教師做朗讀點撥,如“舜/發于/畎
4、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等。4、 看課件,討論完成以下作業。(1) 解釋下列句中的通假字。親戚畔之( )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利( )發家拂士( )(2)結合語境解釋加線的詞。三里之城 ( ) 城( )非不高也 七里之( )郭 多助之( )至 委而去之( )是( )天時不如地利也 斯是( )陋室舜發( )于畎畝之中 發( )于聲行拂( )亂其所為 入則無法家拂( )士
5、管夷吾舉于士( ) 法家拂士( ) 環而( )攻之而( )不勝 發于聲,而( )后喻國恒亡( ) 亡( )羊補牢 今亡( )亦死(3)填空。孟子,名 ,是繼孔子之后 學派的又一位大師,被推尊為“ ”。他在政治上主張行“ ”,其“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千百年來都很受人民的歡迎。孟子是記錄孟子 的書,是儒家經典之一。三、小結學生在預習中的得失(據實而論),引導學生看課下注釋,分小組去試著翻譯課文,要求學生邊譯文邊思考:1、兩篇文章各寫的是什么內容?2、文章的結構和思路各有什么不同?【教學反思】教師課后完成第二課時教學內容賞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導入 孟子生活
6、在社會動蕩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戰國時代,面對當時的社會現實,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他反對不義的戰爭,主張君主要廣施“仁政”。他的這些主張,對于我們今天建設發展和諧社會是有其進步意義的。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宣傳其政治主張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學法指導 孟子的文章邏輯嚴密而富有辭采,必須熟讀才能有所領會。誦讀時要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其雄辯的氣勢。三、理解文意: 1、聽課文朗讀磁帶,然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勾畫重點字詞和難以理解的句子質疑。(小組討論解決疑問,重點理解幾個詞語的活用:環、域、固、威、順,學生理解
7、困難時教師可作適當點撥) 2、幫助學生譯文,教師講解以下詞句:a、“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b、“夫環而攻之”。 c、“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3、整體感知全文:你認為孟子想闡述什么問題?你的理由是什么?(小組討論,班上交流) 4、師生互動:辨析學生提出的中心論點,局部分析,明確作者的思路。 第一段:開篇兩句談的是什么問題?提出了什么觀點? (戰爭中的攻守問題,提出了“人和”在戰爭中的重要性)
8、60; 第二段:本段談了什么內容?和第一自然段有關系么? (以小城得守為例來說明“天時不如地利”,論證第一段的前部分內容) 第三段:本段談了什么內容?和課文的前面部分有關系么? (以高城被棄為例來說明“地利不如人和”,論證第一段的后部分內容) 第四段:作者為什么認為“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本段的目的是什么? (因為“封疆之界”、“山溪之險”、“兵革之利”皆屬“地利”,而“人和”才是決定戰爭勝利的主要條件。)(目的是為了揭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
9、理,即 “人和”的實質就在于君主是否“得道”施“仁政” 。)5、文章在得出“人和”的實質后本應就此結束,但作者卻又做了“親戚所畔”和“天下順之”的進一步推論,請問,這又有何作用?(目的在于強調施“仁政”的重要性,深化文章中心。) 6、齊讀全文,提問:哪些句子你讀起來特別帶勁?為什么有這樣的效果? (體會駢句的表達作用,體會排比、對比、對偶等修辭的表達作用及孟子語言的雄辯性)7、探究討論: 本文主要是談戰爭中的問題么?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借戰爭談政治、談治國,孟子想借戰爭的取勝條件來談他的政治主張,他主張國君要廣泛施行仁政,這樣才會得到多助,才會天下順
10、之,國家才會治理好,國家治理好了,當然也就不用打仗了,即使打仗,也一定會打勝仗。)四、課堂小結: 通過全文的分析,你知道本文的體裁么?(議論文)學習議論文最主要的是要學什么?(學習說理的方法)那本文是怎樣說理的?誰來歸納一下?(采用總分總的論證結構,先提出中心論點,再舉例分別證明兩個分論點,然后從道理上得出結論,論證嚴密。)五、引導學生理解記誦。六、拓展練習。聯系實際,談談我國當今政府是如何運用孟子的“仁政”思想來構建當今和諧社會的。(政府為民辦了哪些實事?)【板書設計】(課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總論點 分論點 論據(事實) 道理 結論天時不如地利 城小環攻不勝 有天
11、時無地利 天時不如地利 得道者多助 地利不如人和- 城高、池深 失道者寡助 地利不如人和- 兵強、糧多 有地利無人和 (“人和”質) 委而去之 開篇立論 擺事實 講道理 以理服人第三課時教學內容:賞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復習上節內容引入新課1、抽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簡評背誦情況,引入新課。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1、聽課文朗讀磁帶,小組內思考、討論以下問題:(1)文中有哪些語句難于理解?(2)這篇文章的文體是什么?主要觀點是什么?(3)這篇文章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相比,在論證結構上有何不同?2、班上交流以上問題,教師作適當點撥。(1)抽生譯文,重點引導學生翻譯文章第二、三兩段,著重點撥“
12、苦”、“勞”、“餓”、“空乏”、“亂”、“動”、“忍”、“過”、“入”、“出”、“敵”、“生”、“死”等詞的用法。(2)要求學生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解釋觀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言之成理即可:如“居安思?!薄ⅰ鞍l奮圖強”等)(3)明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用的是先開篇立論,然后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逐層深入地進行論證的方法來論證觀點,最后作者在結論中用對偶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來強化自己的觀點。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卻不同,它卻是先擺事實(以六個古代名人的事例為證),再著重講道理,最后在結論中用對偶句來揭示中心論點。三、深入探究齊讀課文,思考討論:(師生互動)1、哪些語句讀起來帶勁?為什么?
13、(體會駢句的表達效果,體味排比、對偶等修辭的妙用及孟子語言磅礴的氣勢)2、你最喜歡哪一段?為什么?(言之成理即可,培養學生的感悟力)3、哪一段最富哲理?主要講的什么道理?請用最簡明的語言歸納。(苦盡甘來;先苦后甜;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4、第三段給了你哪些啟示?(言之成理即可)有幾層含義?(兩層)層次之間是何關系?(教師點撥:前者從正面講人必須經過一番挫折、困苦,才會發奮圖強;后者由個人推論到治理國家,從反面進一步論證艱苦磨練的必要性。通過正反對比論證將中心論點隱含其中)5、最后一段與前面三段是什么關系?(論點與論據的關系)6、對比本課兩文,說說兩文各自的論述重點是什么?兩文語言上有何共同的特色?(明確:前者著重論述“得民心者得天下,廣施仁政定安邦”,后者著重論述“久經千辛長才干,常思憂患求生存”,即“困境出人才,居安應思危”的道理。孟子語言的特色是氣勢磅礴,語句流暢,善于雄辯,善用駢句中的排比來增強說理的氣勢,善用對偶句來揭示主旨)7、兩文中還有不懂的嗎?(據實解決)四、教師總結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本節課學習要點 (學生學習情況總結椐實而論)本課啟示:仁者天下無敵;居安思危。五、指導理解記誦。六、拓展練習1、注意下列加點詞的古今意義(1)三里之城( )(2)池非不深也( )(3)兵革非不堅利也( ) (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特色漁業養殖與產銷合作合同書
- 行政管理學的系統思維應用試題及答案
- 管理學的實證研究方法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在社會中的責任試題及答案
- 2025二手車輛買賣合同的樣本
- 2025簡約裝修購房合同示范文本
- 2025拼多多店鋪設計合同書合同書
- 管理學對公共政策實施的影響探索試題及答案
- 2025股權讓與合同范本
- 建筑結構性能評估的試題及答案
- 膀胱造瘺的護理課件
- 供應室手工清洗操作流程課件
- 消防應急疏散演練人員簽到表(標準通用版)
- 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管理系統DCIM整體方案
- 核電站入廠安全培訓課件
- 漢字構字的基本原理和識字教學模式分析
- 圍術期過敏反應診治的專家共識(全文)
- 2013年俄語專業四級歷年真題詳解
- 論中學語文教師美學素養的培養
- 送貨單ECEL模板
- 模切檢驗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