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其對策_第1頁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其對策_第2頁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其對策_第3頁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其對策_第4頁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其對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其對策內容摘要: 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應屆畢業生逐年增多,2001年至200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由115萬猛增到610萬。在人流滾滾的就業大軍中,大學畢業生“天之驕子”的優越感逐漸淡化,“皇帝女不愁嫁”的局勢已不再存在。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在心理上出現了許多不健康的現象。本文擬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一下大學生就業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其應該采取的對策。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心理 對策一、 大學生就業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就整體狀況而言,大學畢業生大都能夠正確對待就業工作,均能以一種積極、平和的心態去對待就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但是,也有少部分學生在求職擇業過程中,

2、由于就業壓力過大,表現出焦慮、自負、恐懼等不良心理,主要表現為:1、焦慮心理。焦慮是一種緊張不安并帶有恐懼體驗的情緒狀態,多半是由于不能實現目標或不能避免某些威脅而引起的。畢業前,面對理想與現實、就業與失業、簽約與違約、就業與考研等矛盾,常使他們難以取舍、憂心忡忡、無所適從,從而表現出焦慮情緒。2、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種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現。一些大學生過低地估價了自己,總是自慚形穢,自己看不起自己。在求職擇業中,他們往往缺乏自信心,缺乏勇氣,不敢競爭。這種現象多見于自我意識發展不健全以及性格內向或有生理缺陷的大學生。在屢遭挫折之后,一些大學生容易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膽小、畏縮、覺得自己事事不

3、如人。過度自卑,會使學生產生精神不振、消極厭世、沮喪、失望、脆弱等心理現象。3、攀高心理。攀高心理是缺乏客觀地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的表現。一部分大學生對自己估價過高,自認為高人一等,非常傲氣。這種不切實際的自我欣賞,使他們在求職中期望值偏高,好高騖遠。擇業時不能從實際出發,而是這山望著那山高,總以為自己什么工作都能勝任,或是看不上那單位,瞧不起這職業,盲目攀高。同時,“是我去擇業,而非職業擇我”的錯誤觀念根深蒂固,因此自負武斷、攀比挑優,導致判斷偏差,錯失良機。未能如愿之時,往往是情緒一落千丈,甚至產生“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嘆,出現孤獨、失落、煩躁、抑郁等心理現象。4、依附心理。部分畢業生憑借父

4、母良好的“社會關系”優勢,耐心等待工作的到來,也有一部分畢業生寄希望于就業形勢的好轉,盼望工作的到來,這是長期形成的依賴心理的結果。當代大學生中,獨生子女較多,由于從小受父母呵護有加、包辦一切的影響,依賴性較強,缺乏自我責任感和獨立決策能力,在就業競爭中缺乏進取精神,表現出擇業是過多地依賴他人。比如一些獨立能力較弱的女生受傳統文化、家庭環境的影響,就業時存在依賴心理,如果家人不能幫助謀取一份好工作,便會寄希望于某種社會關系,并努力去尋找這種關系。這種依賴心理繼續發展,就會變成依附心理,覺得只要找個條件好的男友甚至嫁個有能力的丈夫,自己有無工作、工作理想與否都無所謂。還有個別畢業生缺乏競爭精神,

5、被動就業,靜候“理想單位”來相中自己,或完全寄希望于學校、家庭、政府,或依靠父母尋找、依賴學校推薦或等待政府安置等。5、恐懼心理。恐懼往往是由于缺乏準備、不能處理、不能駕馭某種可怕情境時所表現的情緒。有些學生由于在平時沒有認真學習和積累經驗,求職的知識、能力、心理準備不充分,在求職屢遭挫折后,便產生了恐懼感,遇到擇業就心理緊張,甚至產生絕望的心理。6、急躁心理。急躁是一種不良心境,和冷靜是對立的,其主要特征是情緒高漲或低落。大學生在職業未能最終確定以前,普遍都有急躁心理。這種急躁的心理,常使他們煩躁不安,缺乏自制力。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常常會引起異常的生理反應,比如出現頭痛、頭昏、消化紊亂、心慌

6、、睡眠障礙等軀體化障礙,有時還會導致問題行為的發生,常見的有逃課、損壞東西、報復、遷怒于人、嗜煙、嗜酒等。這些心理障礙不僅會危及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學生順利就業,嚴重的還可能導致違紀違法。7、懈怠心理。近年來在大學畢業生中還出現了“不就業一族”。有一些畢業生因對工作崗位挑挑揀揀,出現“高不成,低不就”,自動放棄就業機會;有的在校園附近租房,一邊打工,一邊找工作;有的干脆呆在家里靠父母伺候。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考研、出國、自主創業或自謀職業等原因而選擇“不就業”。二、產生以上問題的原因分析1、社會因素。一方面隨著高校擴招、畢業生人數劇增而就業崗位有限,就業市場尚不完善,社會上還存在著不正之風

7、,對就業工作和畢業生就業心理產生了巨大沖擊,從而使學生就業心態失衡,產生焦慮、急躁、偏執和抑郁心理;另一方面大學生受功利傾向的影響。他們在擇業時越來越多地考慮目前的利益,缺乏職業的社會意識、長遠意識,從而表現出就業過程中為利益所牽引,盲目追求就業環境、經濟收入、福利待遇最優等。2、學校因素。高校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多偏重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而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訓練、健康心理的指導教育等所做的工作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生自身需要。從而使多數畢業生缺乏求職的實際能力,不會恰當的自我推銷,不敢積極應對,不能準確把握機會,以致產生偏執、焦慮等心理。 3、家庭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期望、父母的職業定位、父母的地位

8、和社交能力、社會關系、家庭環境和氛圍等方面,這些因素的存在使部分畢業生在就業時產生了依附心理。4、自身因素。大學生是一個承載社會、家長高期望值的特殊群體,自我定位比較高,社會對其要求也較高,從而使大學生面臨很大的壓力,表現出焦慮等情緒;其次,由于大學生社會閱歷比較淺,心理發展尚不成熟、穩定,不能正確認清自我、全面了解社會,在他們心中理想和現實脫節,便產生了焦慮、矛盾等心理;第三,面對初次就業,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心理承受力差,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心態,一旦遇到困難和失敗就容易產生抑郁心理。三、解決以上問題的基本對策 產生以上問題的原因盡管很多,但無非由兩大因素引起,一是社會因素,而是個體因素

9、,因此我們要從兩個層次來提出對策。(一)社會方面要逐漸做到以下幾點:1、高校成立就業心理咨詢輔導機構。高校要加強心理咨詢機構的建設,通過配備足量的心理輔導教師,強化大學生心理輔導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建立良性的心理咨詢、輔導機制等措施,為大學生提供就業指導與服務。實踐證明,開展心理咨詢既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就業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保持良好的擇業心態,也有助于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排除心理危機,擺脫困境走出擇業心理誤區,樹立自信心,還有助于他們正確對待擇業過程中遇到的挫折和焦慮,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提高自我調節能力和承受能力,有效排除各種不健康心理的困擾,保持一種積極進取的態度和樂觀向上的心態

10、,從而贏得就業市場的競爭。2、重視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大學生的實踐技能諸如認知技能、管理技能、創新技能等的培養和訓練,可以使大學生具備較全面的能力,對于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緩和緊張、釋放壓力、增強自信心、增加成功機會有著重要影響,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視實踐技能的培養。通過社會實踐、社會調查或教育實習,使大學生能夠了解社會就業與社會職業的實際情況,減少不適合、不正確的就業選擇,從而培養他們健康的就業心理。3、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擇業觀。高校要注意引導大學生樹立職業的社會意識和長遠意識,把自己的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社會需要的關系,只有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

11、性,積極開拓自己的事業,為國家做出貢獻,最終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引導大學生做好角色轉變,樹立起全新的職業發展觀念。只有這樣才能進而準確定位自己的職業坐標,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全面的準備,積極增進職業適應,形成開放的大職業觀。4、引導學生參與競爭。高校就業制度的改革為畢業生提供了很好的競爭機會,大學生應樹立競爭意識,珍惜競爭機遇,積極參與競爭,在競爭中找到能充分發揮才華的崗位,并最終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競爭遵循的是優勝劣汰的原則,大學生要不斷充實知識、培養技能、增強素質,提高參與社會競爭和承受風險的能力。參與競爭難免會遇到挫折,要對挫折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敢于面對困難與挫折,把挫折看成是鍛煉

12、意志、增強能力、提高心理素質的一場考驗;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擇業目標,鼓足勇氣,爭取新的機會。絕不能一遇到挫折就灰心喪氣、消極退縮、一蹶不振。(二)就大學生本人而言,應加強自我調適,主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客觀冷靜的認識社會和評價自己。正確認識社會和評價自我是進行自我調適的基礎。大學生作為社會一分子而存在,在求職擇業時,應認清就業形勢,正確認識社會和評價自我,既要充分挖掘自身優勢,也要理性看待自我,進行正確定位,科學地進行人職匹配,并為尋找理想的職業做好擇業知識的儲備。2、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興趣是人認識和從事活動的巨大動力,廣泛的興趣愛好可以使人開

13、闊視野,把生活內容變得豐富多彩。大學生可以從廣泛的興趣愛好中得到經驗,從而把自己的興趣與社會生活、與未來的前途聯系起來。當不良情緒來到時,應采取轉移感情和經歷到其他活動中的辦法,使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悲傷,以求心理平衡。3、轉變就業觀念。當獲得理想職業的時機尚未來臨時,要學會調整自己的目標,先就業,再擇業,在工作中不斷積累工作經驗,為今后的職業生涯做更充分的準備。轉變擇業“一次到位”的思想,這對就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4、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因挫折造成不良情緒時,其消除的最簡單方法是適度宣泄。良好的人際關系諸如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朋友之間傾訴衷腸,分憂愁,解苦悶,有助于維護和增強心理健康。5、增強自信心。自信是對自己的一種積極評價,大學生要相信自己已具備某項職業所要求的條件,要鼓足勇氣,參與競爭。但自信是以充分的就業準備為基礎的,并非短時間所能樹立,樹立自信的最基本途徑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大學生只有搞好學業,發展特長,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面對招聘才能信心十足。6、提高抗挫折能力。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們經受住挫折打擊,依舊保持進取的勇氣。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肯定會遭受到求職失敗,面對失敗,有的人心情煩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