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污水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草擬稿)Technical code for sewage source air-conditioning system起草單位:廣西瑞寶利熱能科技有限公司起草人:張 昊目 錄1 總 則.22 術 語.33 工 程 勘 察.44 污水換熱系統設計.65 室內系統.126、整體運轉、調試與驗收.137、附錄A 換熱盤管外徑及壁厚.151 總 則1.0.1 為使污水源熱泵系統工程設計、施工及驗收,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保證工程質量,制定本規范。1.0.2 本規范適用于以污水源為低溫熱源,以污水為傳熱介質,采用蒸汽壓縮熱泵技術進行供熱、空調或加熱生活熱水的系統
2、工程的設計、施工及驗收。1.0.3 污水源熱泵系統工程設計、施工及驗收除應符合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 術 語2.0.1 污水源熱泵系統sewage source heat pump system以污水源為低溫熱源,由污水換熱系統、污水源熱泵機組、建筑物內系統組成的供熱空調系統。2.0.2 污水源 sewage source含有固體懸浮物的城市污水、江河湖水、海水等,統稱污水源。2.0.3 污水源熱泵機組sewage source heat pump unit以污水或與污水進行熱能交換的中介水為低溫熱源的熱泵。2.0.4 污水換熱系統 sewage heat transfe
3、r system與污水進行熱交換的污水熱能交換系統。分為開式污水換熱系統和閉式污水換熱系統。2.0.5 開式污水換熱系統 open-loop sewage heat transfer system 污水在循環泵的驅動下,經處理后直接流經污水源熱泵機組或通過中間換熱器進行熱交換的系統。2.0.6 閉式污水換熱系統 closed-loop sewage heat transfer system將封閉的換熱盤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放入具有一定深度的污水體中,傳熱介質通過換熱管管壁與污水進行熱交換的系統。2.0.7 傳熱介質 heat-transfer fluid 污水源熱泵系統中,通過換熱管與污水進行
4、熱交換的一種液體。一般為水或添加防凍劑的水溶液。2.0.8 城市原生污水 city original sewage 污水渠中未經任何處理的城市污水稱為城市原生污水。2.0.9 污水換熱器 sewage heat exchanger在含污水源熱泵系統中,從污水中吸取熱量或釋放熱量的換熱設備。2.0.10 中介水intermediate water 污水換熱器中與污水換熱的清潔水,視需求其中可加防凍液。2.0.11 污水防阻機defend against hinder machine含污水源熱泵系統中分離污水中的懸浮物,防止懸浮物阻塞管路與設備的一種專利產品。3 工 程 勘 察3.1 一 般 規
5、定3.1.1 污水源熱泵系統方案設計前,應進行工程場地狀況調查,并應對污水熱能資源進行勘察3.1.2 對已具備污水管網資料的地區,應通過調查獲取污水管網資料。3.1.3 工程勘察應由具有勘察資質的專業隊伍承擔。工程勘察完成后,應編寫工程勘察報告,并對資源可利用情況提出建議。3.1.4 工程場地狀況調查應包括下列內容: 1 場地規劃面積、形狀及坡度; 2 場地內已有建筑物和規劃建筑物的占地面積及其分布; 3 場地內樹木植被、池塘、排水溝及架空輸電線、電信電纜的分布; 4 場地內已有的、計劃修建的地下管線和地下構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 5 場地內已有水井的位置。3.2 污水換熱系統勘察3.2.1 污
6、水換熱系統方案設計前,應對工程場區污水源的水文狀況進行勘察。3.2.2 在挖掘、挖溝之前,所有埋設的公共氣源、排水、電力和灌溉系統均應由有關單位和承包人共同標記出位置。3.2.3 污水換熱系統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1 污水源來源、流動走向、管徑及其污水管網分布; 2 不同時段的污水水溫、水深動態變化; 3 污水流速和流量動態變化; 4 污水中含有的雜質和水質成分及其動態變化; 5 污水利用現狀; 6 未來10年該地區污水管網規劃; 7 污水取水和回水的適宜地點及路線。3.4 海水換熱系統勘察3.4.1 海水源熱泵系統方案設計前,應對工程場區海水源的水文狀況進行勘察。3.4.2 海水換熱系統勘察
7、應包括以下內容:1 近岸海水性質、海面用途、深度變化、沉積物及海面漂浮物;2 不同深度的海水溫度、潮位動態變化;3 海水透明度、酸堿度、鹽度及其動態變化;4 海水取水和回水的適宜地點及路線。4 污水換熱系統4.1 一 般 規 定4.1.1 污水換熱系統設計前,應根據工程勘察結果評估污水換熱系統實施的可行性及經濟性。設計污水源熱泵系統能效比不低于3.5。4.1.2 污水換熱系統可采用開式或閉式兩種形式,應根據污水水質確定采用開式還是閉式水系統,為使系統能效達到最高,一般宜采用開式污水換熱系統,且為污水直接進熱泵機組系統。4.1.3 污水換熱系統如采用市政污水管道內污水或者經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二級
8、污水,取用前應獲得污水管理部門的許可。4.1.4 如污水換熱系統采用江、河、湖、海水等,還須嚴格執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取水許可權限(桂政辦發2008120號)等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4.1.5 污水換熱系統設計前應明確待埋管區域內各種地下管線、構筑物等的種類、位置及深度,預留未來地下管線所需的埋管空間及埋管區域進出重型設備的車道位置。4.1.6 污水換熱系統設計方案應根據污水源來源、流動走向,污水深度、污水水質、水位、水溫和周邊建筑情況綜合確定。4.1.7 污水流量大小應使得污水換熱器的換熱量應滿足污水源
9、熱泵系統最大吸熱量或釋熱量的需要。4.1.8 污水取水口和退水口處應設置工作井,引退水管道每隔50m應設置一口檢查井,以方便日后維護清理。4.1.9 污水源換熱系統施工時,嚴禁損壞既有地下管線及構筑物。4.1.10 污水換熱器安裝完成后,應在埋管區域或者管溝沿線做出標志或標明管線的定位帶,并應采用兩個現場的永久目標進行定位。4.2 開式系統設計4.2.1 水系統宜采用變流量設計。4.2.2 開式污水換熱系統取水口應遠離回水口,并宜位于回水口上游。取水口應設置污物過濾裝置,并能夠進行定期清洗。4.2.3 開式污水換熱系統,污水在進入設備之前,應根據水質情況進行處理。污水流量應以平均污水流量依據。
10、4.2.4 開式污水換熱系統,污水取水管內污水流速不宜低于1.5m/s。4.2.5 開式污水換熱系統,污水取水口和設備之間的管段,如采用重力流設計,則需設計坡度宜為0.00015。4.2.6 開式污水換熱系統的污水處理設備應具備長期自動過濾、反沖洗、清理的功能,避免設備堵塞,需要頻繁清理的現象發生。且污水處理設備不宜過繁瑣,耗電不宜過大,以免影響系統的能效。4.2.7 與污水連通的所有設備、部件及管道應具有過濾、清理的功能。4.2.8 當水體為海水時,與海水接觸的所有設備、部件及管道應具有防腐、防生物附著的能力;與海水連通的所有設備、部件及管道應具有過濾、清理的功能。4.3 閉式系統設計4.3
11、.1 閉式污水換熱系統宜為同程系統。每個環路集管內的換熱環路數宜相同,且宜并聯連接;環路集管布置應與水體形狀相適應,供、回水管應分開布置,間距不應小于0.6m。4.3.2 污水換熱盤管應牢固安裝在水體底部,如污水水體表面和大氣直接接觸,則污水的最低水位與換熱盤管距離不應小于1 m。換熱盤管設置處水體的靜壓應在換熱盤管的承壓范圍內。4.3.3 在進行污水換熱器的設計時,應考慮污垢熱阻。4.3.4 污水換熱盤管管材與傳熱介質應符合本規范第4.4節的規定。4.3.5 閉式污水換熱系統應設置自動充液及泄露報警系統。4.3.6 閉式污水換熱系統設計時應根據實際選用的傳熱介質的水力特性進行水力計算,且宜采
12、用變流量設計。4.3.7 閉式污水換熱系統宜設置反沖洗系統,沖洗流量宜為工作流量的2倍。4.3.8 當水體為海水時,與海水接觸的所有設備、部件及管道應具有防腐、防生物附著的能力;與海水連通的所有設備、部件及管道應具有過濾、清理的功能。4.4 閉式系統污水換熱盤管管材與傳熱介質4.4.1 換熱盤管及管件應符合設計要求,且應具有質量檢驗報告和生產廠的合格證。4.4.2 換熱盤管及管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換熱盤管應采用化學穩定性好、耐腐蝕、導熱系數大、流動阻力小的塑料管材及管件,宜采用聚乙烯管(PE80或PE100)或聚丁烯管(PB),不宜采用聚氯乙烯(PVC)管。管件與管材應為相同材料。 2 換熱
13、盤管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中的各項規定。管材的公稱壓力及使用溫度應滿足設計要求,且管材的公稱壓力不應小于1.0MPa。換熱盤管外徑及壁厚可按本規范附錄A的規定選用。4.4.3 傳熱介質應以水為首選,也可選用符合下列要求的其他介質: 1 安全,腐蝕性弱,與換熱盤管無化學反應; 2 較低的冰點; 3 良好的傳熱特性,較低的摩擦阻力; 4 易于購買、運輸和儲藏。4.4.4 在冬季溫度較低的地區,從露天污水中取熱的閉式污水換熱盤管內,傳熱介質應添加防凍劑。防凍劑的類型、濃度及有效期應在充注閥處著名。4.4.5 傳熱介質進出水溫度應符合以下要求:1 夏季運行工況條件下,污水換熱器側出水溫度宜低于35;2
14、 冬季運行工況條件下,添加防凍劑的污水換熱器側進水溫度宜高于2;不添加防凍劑的污水換熱器側進水溫度宜不低于4。4.4.6 添加防凍劑后的傳熱介質的冰點宜比設計最低運行水穩低3-5。選擇防凍劑時,應同時考慮防凍劑對管道與管件的腐蝕性,防凍劑的安全性、經濟性及其對換熱的影響。4.5 污水換熱系統施工4.5.1 污水換熱系統施工前應具備污水換熱系統勘察資料、設計文件和施工圖紙,并完成施工組織設計。污水換熱系統引退水宜采用水平埋管敷設。4.5.2 污水換熱系統施工前應了解施工場地內已有地下管線、其它地下構筑物的功能及其準確位置,并應進行地面清理,鏟除地面雜草、雜物和浮土,平整地面。4.5.3 開式污水
15、引退水管管材和閉式污水換熱盤管管材及管件應符合設計要求,且具有質量檢驗報告和生產廠的合格證。引退水管和換熱盤管宜按照標準長度由廠家做成所需的預制件,且不應有扭曲。4.5.4 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檢查并做好管材保護工作,管道應做好防腐及保溫措施。4.5.5 埋地管道應采用熱熔或電熔連接。聚乙烯管道連接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埋地聚乙烯給水管道工程技術規程CJJ101的有關規定。4.5.6 在市政道路上敷設管道,宜采用人工頂管或非開挖定向鉆技術施工,并需獲得相關市政部門的施工許可證;在建筑紅線內敷設管道,可采用溝槽開挖技術施工。施工時應根據地勘報告及現場實際情況采取技術措施護坡,確保邊坡穩定及施工安全。如
16、有地下水要采取降水措施,嚴禁泡槽施工。施工后做好回填工作。4.5.7 水平埋管換熱器鋪設前,溝槽底部應先鋪設相當于管徑厚度的細沙。水平埋管換熱器安裝時,應防止石塊等重物撞擊管身。管道不應有折斷、扭結等問題,轉彎處應光滑,且應采取固定措施。4.5.8 水平埋管換熱器回填料應細小、松散、均勻,且不應含石塊及土塊。回填壓實過程應均勻,回填料應與管道接觸緊密,且不得損傷管道。4.5.9 如室外管線較多,施工時遇到管線交叉,應遵循以下避讓原則: (1)壓力管道避讓重力自流管道; (2)新建管道避讓已建管道; (3)小管徑管道避讓大管徑管道; (4)臨時性管道避讓永久性管道。(5)生活給水管道與污水管道交
17、叉時,給水管道應敷設在污水管道上面,且無接口重疊;但應保證給水管覆土大于700mm.若無法保證,給水管從排水管下部通過時,應在給水管外部加裝鋼套管,長度應保證交叉點兩側各三米以上.4.5.10 污水換熱盤管應能夠定期清洗,閉式污水換熱盤管固定在水體底部時,換熱盤管下應安裝襯墊物。4.5.11 供、回水管進入污水源處應設明顯標志。4.5.12 污水排水檢查井位于路面時,其井蓋與路面平;位于綠化地帶,其井蓋應高出地面30MM,并在井口周圍以0.02的坡度向外做護坡。位于綠化帶內的檢查井采用輕型鑄鐵井蓋井座;位于機動車道上的檢查井采用超重型鑄鐵井蓋井座(具體制作參照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02(03)S
18、515排水檢查井)。4.5.13 污水換熱系統安裝前后應對管道進行沖洗,充注防凍和防腐劑前,應進行排氣。每根管必須保持0.61米/秒以上的流速,至少運行15分鐘,以排除管道內的空氣。4.5.14 污水換熱系統安裝過程中應進行水壓試驗。水壓試驗應符合本規范第4.6.2條的規定,30分鐘內不應該出現滲漏現象。4.5.15 將測得的流量與壓降同計算結果進行比較,以判斷管路是否有堵塞現象。4.5.16 在閉式污水環路水壓試驗完成后,可在機房內向系統充注防凍液及防腐劑。4.5.17 海水取水口應具有清洗的功能,海水換熱器應定期檢查和清洗。4.6 污水換熱系統檢驗與驗收4.6.1 污水換熱系統安裝過程中,
19、應進行現場檢驗,并應提供檢驗報告,檢驗內容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與污水直接接觸的設備和管道應符合易于過濾、清理的設計要求; 2 污水處理設備應符合長期自動過濾、反沖洗、清理,且處理簡便、能耗低的設計要求; 3 管材、管件等材料應具有產品合格證和性能檢驗報告; 4 引退水管道和換熱盤管的長度、布置方式及管溝設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5 埋管的位置和深度、直徑、壁厚及長度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6 回填料及其配比應符合設計要求,回填過程的檢驗應與安裝污水引退水管道或換熱盤管同步進行; 7 各工作井和檢查井應符合設計及施工要求 8 水壓試驗應合格; 9 各管路流量應滿足設計要求; 10 防凍劑和防腐劑的特性
20、及濃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11 循環水流量及進出水溫差應符合設計要求。12 污水引退水管道和換熱盤管的設計、施工與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J13、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及埋地聚乙烯給水管道工程技術規程CJJ101的規定。4.6.2 水壓試驗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閉式污水換熱系統水壓試驗應符合下列規定: 1)試驗壓力:當工作壓力小于等于1.0MPa時,應為工作壓力的 1.5倍,且不應小于0.6MPa;當工作壓力大于1.0MPa時,應為工作壓力加0.5MPa。 2)水壓試驗步驟:換熱盤管組裝完成后,應做第一次水壓試驗,在試驗壓力下,穩壓至少15min,穩壓后壓
21、力降不應大于3%,且無泄漏現象;換熱盤管與環路集管裝配完成后,應進行第二次水壓試驗,在試驗壓力下,穩壓至少30min,穩壓后壓力降不應大于3%,且無泄漏現象;環路集管與機房分集水器連接完成后,應進行第三次水壓試驗,在試驗壓力下,穩壓至少12h,穩壓后壓力降不應大于3%。 2 開式污水換熱系統水壓試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的相關規定。5 室內系統5.1 一般規定5.1.1 建筑物內系統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采暖通風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的規定。其中,涉及生活熱水或其他熱水供應部分,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的規定。5.2
22、 室內系統設計5.2.1 建筑物內系統應根據建筑的特點及使用功能確定污水源熱泵機組的設置方式及末端空調系統形式。5.2.2 建筑物內系統設計時,應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后,增設輔助熱源、蓄熱(冷)裝置或其它節能設施。對以冷負荷為主的大型商用或公共建筑地源熱泵系統,基于污水流量限制,可運用輔助散熱設備。污水換熱器則根據最大供熱工況設計,輔助散熱設備負擔供冷工況下超過換熱器能力的那部分散熱量。5.2.3 污水源熱泵機組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水源熱泵機組GB/T19409的相關規定,且應滿足污水源熱泵系統運行參數的要求,直接污水源熱泵機組應具備防堵塞、防腐蝕,易清理的功能。5.2.4 污水源熱泵機組應具備
23、能量調節功能,且蒸發器出口應設防凍保護裝置。5.2.5 當建筑物內有余熱可以回收時,熱泵機組應具備余熱回收功能。污水源熱泵制冷同時利用余熱回收提供生活熱水的冷熱聯供工況下設計系統綜合能效比應大于6。5.2.6 污水源熱泵機組及末端設備應按實際運行參數選型。5.2.7 建筑物內系統應根據建筑的特點及使用功能確定污水源熱泵機組的設置方式及末端空調系統形式。5.2.8 在污水源熱泵機組外進行冷、熱轉換的污水源熱泵系統應在水系統上設冬、夏季節的功能轉換閥門,并在轉換閥門上做出明確標識。直接污水源熱泵機組的系統應在水系統上預留機組清洗用旁通管。5.2.9 污水源熱泵系統在具備供熱、供冷功能的同時,宜先采
24、用污水源熱泵系統提供(或預熱)生活熱水,不足部分由其他方式解決。污水源熱泵系統提供生活熱水時,應采用換熱設備間接供給。5.2.10 熱泵機組實際的最高進水溫度和最低進水溫度應不超過制造商所要求的范圍。5.2.11 建筑物內系統設計時,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后,可合理增設輔助熱源、蓄熱(冷)裝置或其他節能設施。5.2.12 熱水系統設計按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的規定執行。5.3 室內系統施工、檢驗與驗收5.3.1 污水源熱泵機組、附屬設備、管道、管件及閥門的型號、規格、性能及技術參數等應符合設計要求,并具備產品合格證書、產品性能檢驗報告及產品說
25、明書等文件。5.3.2 污水源熱泵機組及建筑物內系統安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制冷設備、空氣分離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74及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的規定。5.3.3 與污水直接接觸的設備和管道應符合易于過濾、清理的設計要求;6 整體運轉、調試與驗收6.0.1 污水源熱泵系統交付使用前,應進行整體運轉、調試與驗收。6.0.2 污水源熱泵系統整體運轉與調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整體運轉與調試前應制定整體運轉與調試方案,并報送專業監理工程師審核批準; 2 污水源熱泵機組試運轉應進行水系統及風系統平衡調試,確定系統循環總流量、各分支流量及各末端設備流量均達到設計要求;
26、3 水力平衡調試完成后,應進行污水源熱泵機組的試運轉,并填寫運轉記錄,運行數據應達到設備技術要求; 4 污水源熱泵機組試運轉正常后,應進行連續24h的系統試運轉,并填寫運轉記錄。 5 污水源熱泵系統調試應分冬、夏兩季進行,且調試結果應達到設計要求。調試完成后應編寫調試報告及運行操作規程,并提交甲方確認后存檔。 6 污水源熱泵系統能效比不低于3.5;污水源熱泵制冷同時利用余熱回收提供生活熱水的冷熱聯供工況下設計系統綜合能效比應大于6。6.0.3 污水源熱泵整體驗收前,應進行冬、夏兩季運行測試,并對污水源熱泵系統的實測性能作出評價。6.0.4 污水源熱泵系統系統整體運轉、調試與驗收除應符合本規范規
27、定外,還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和制冷設備、空氣分離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74的相關規定。附錄A 換熱盤管外徑及壁厚A.0.1 聚乙烯(PE)管外徑及公稱壁厚應符合A.0.1的規定表A.0.1 聚乙烯(PE)管外徑及公稱壁厚(mm)公稱外徑dn平均外徑公稱壁厚/材料等級最小最大公 稱 壓 力1.0MPa1.25MPa1.6MPa2020.020.32525.025.32.3+0.5/PE803232.032.33.0+0.5/PE803.0+0.5/PE1004040.040.43.7+0.6/PE803.7+0.6/PE1005050.050.54.6+0.7/PE804.6+0.7/PE1006363.063.64.7+0.8/PE804.7+0.8/PE1005.8+0.9/PE1007575.075.74.5+0.7/PE1005.6+0.9/PE1006.8+1.1/PE1009090.090.95.4+0.9/PE1006.7+1.1/PE1008.2+1.3/PE100110110.0111.06.6+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療信息安全管理醫院系統安全風險全面評估
- Axure RP 互聯網產品原型設計課件 第11章 設計制作網頁原型
- 考研的心得體會模版
- 醫療園區緊急救援體系中的資源整合與配置
- ktv消防工程合同范例
- 從無序到有序區塊鏈技術在商業信任中的作用
- 小兒蛔蟲性腸梗阻的臨床護理
- 住宅機電分包合同范例
- 醫美行業的投資趨勢與風險分析
- 醫務人員個人防護裝備的應用
- 2022年全國森林、草原、濕地調查監測技術規程-附錄
- 2024年湖南省中考道德與法治試題卷(含答案解析)
- 干部履歷表(中共中央組織部2015年制)
- 橋式起重機司機(中級)職業技能鑒定考試題庫(職校培訓)
- 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技能培訓大綱
- 車輛買賣協議(簡單通用版)
- 鋼筋調直機設計
- 商業地產-租金測算表950354217
- 提高土工膜焊接質量(最終版)
- 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培訓記要
- 淺談復綠地復綠措施與樹種選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