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6說勤奮 蘇教版_第1頁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6說勤奮 蘇教版_第2頁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6說勤奮 蘇教版_第3頁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6說勤奮 蘇教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 題:15、?說勤奮? 教材類型:蘇教版所屬學科:語文第七冊主備老師:教案內容: 教學目的: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從中受到教育。4、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后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奉獻。教學重點: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從中受到教育。教學難點: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后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奉獻。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1、師板書“勤字書寫認真,我們從小就應當要認認真真寫好中國字,堂堂正正做好中國人。問:勤的右邊

2、為什么是個“力字?板書“奮字,學生齊讀“勤奮一詞,并為它找近義詞。師: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談談這“勤奮二字。板書“說字,學生讀課題2、解題:曾經有人對你說過有關“勤奮的話嗎?誰?是怎么說的?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區分“勤奮與“勤勞等近義詞,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勤奮的含義。二、初讀課文:1、整體感知課文。師:下面請同學們迅速把書翻開到?說勤奮?一課,用最快的速度讀課文,找一找作者對勤奮的觀點是什么?用橫線畫出來。指名說。2、再讀課文,結合生字表,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3、指名分節朗讀課文,老師隨機正音。4、默讀課文,找出不太理解的詞語,與同位同學交流討論。重點指導理解如下詞語:滾瓜爛熟:記得非常結實,

3、念得或背得非常流利。毫不氣餒:氣餒,失掉勇氣和信心。一點也不灰心,充滿信心。名列前茅:指名次排在前面。勤能補拙:勤奮不懈可以彌補天生的笨拙。5、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三、指導學生寫字:1、出示生字:2、認真觀察字形,你認為哪些字比較難寫難記?3、你會怎樣記住這些字?4、有針對性強調“稍、“梁、“末、“渡等字的寫法。5、學生動筆描紅,老師巡視指導。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二、指導學生品讀課文:一、出示句子: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奉獻。 、理解第一句:生讀,并用自己的話來說

4、一說這句話的意思。、理解第二句。師讀第一遍強調“只有一詞:聽出什么來了?生齊讀。師讀第二遍強調“一生一詞:聽出什么了?生齊讀以上兩句話。二、學習事例、作者就這兩句話對你說十遍,你相信嗎?說一百遍呢?說一千遍呢?這樣說有說服力嗎?那要怎么樣才有?讓學生自己體會有事例才有說服力。作者舉了誰的例子?為什么舉他們的例子?、課文中的兩個人成功了嗎?讀課文,從中找出有關他們成功的句子。生自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師:他們成功靠什么?勤奮劃出能表達出他們“勤奮的句子。、學習司馬光的例子出示句子:他卻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略微一動,

5、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后便繼續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根據時間上的不同,讓學生體會:一生勤奮老師要抓住“一遍又一遍、“滾瓜爛熟、“略微、“警枕等詞,讓學生體會司馬光的勤奮。指導學生讀好這兩句話,好好體會司馬光的勤奮。生自由讀、齊讀、學習童第周的事例生讀相關句子。引導學生抓住“起早貪黑一詞,體會童第周的勤奮。、下面我們來把司馬光和童第周的“勤奮放在一起讀讀。老師從課文二、三自然段里找出了四個詞出示詞語:抓緊時間睡覺時天剛亮睡覺前 問:從這幾個詞里,你有沒有發現勤奮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指名說小結:深情地對于時間,有人說過: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力量;對于時間,魯迅說過:時間就像海綿

6、里的水,擠擠總是有的;對于時間,老師想說:勤奮的人總覺得時間那么短,懶惰的人總覺得時間那么長。三、延伸與拓展1、出示句子:同學們一定還記得那個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 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到了17歲才進中學。第一學期他的學習成績很差2、比較這兩句話,看能比出什么來? 3、請看幾句名人名言。出示名言: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創造家愛迪生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數學家華羅庚生自由讀,說說自己對這些名言的理解4、小結:但愿我們每位同學都能通過自己的勤奮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教學調整 教學反思: 唐宋或更早之前,針對“經學“律學“算學和“書學各科目,其相應傳授者稱為

7、“博士,這與當今“博士含義已經相去甚遠。而對那些特別講授“武事或講解“經籍者,又稱“講師。“教授和“助教均原為學官稱謂。前者始于宋,乃“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科目的講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晉武帝時代即已設立了,主要協助國子、博士培養生徒。“助教在古代不僅要作入流的學問,其教書育人的職責也十清楚晰。唐代國子學、太學等所設之“助教一席,也是當朝打眼的學官。至明清兩代,只設國子監國子學一科的“助教,其身價不謂顯赫,也稱得上朝廷要員。至此,無論是“博士“講師,還是“教授“助教,其今日老師應具有的根本概念都具有了。宋以后,京師所設小學館和武學堂中的老師稱謂皆稱之為“教諭。至元明清之縣學一律循之不變。明朝入選翰林院的進士之師稱“教習。到清末,學堂興起,各科老師仍沿用“教習一稱。其實“教諭在明清時還有學官一意,即主管縣一級的教育生員。而相應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員者那么謂“教授和“學正。“教授“學正和“教諭的副手一律稱“訓導。于民間,特別是漢代以后,對于在“校或“學中傳授經學者也稱為“經師。在一些特定的講學場合,比方書院、皇室,也稱老師為“院長、西席、講席等。要練說,得練看。看與說是統一的,看不準就難以說得好。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