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網常用計算公式_第1頁
接觸網常用計算公式_第2頁
接觸網常用計算公式_第3頁
接觸網常用計算公式_第4頁
接觸網常用計算公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附件一、接觸網常用計算公式:1平均溫度tp和鏈形懸掛無弛度溫度to的計算tptmax+tmin2totmax+tmin-5彈一2tmax+tminto簡=-102式中tp平均溫度C (即吊弦、定位處于無偏移狀態的溫度);to彈、to簡一分別表示彈性鏈形懸掛和簡單鏈形懸掛的無弛度溫度C;tmax設計最高溫度C;tmin 設計最低溫度C;2當量跨距計算公式V i=1式中Ld 錨段當量跨距(m);nE L|3= ( L 13+ L23+ Ln3)錨段中各跨距立方之和;i=1n乂L|= ( Li+ L2+ Ln)錨段中各跨距之和;i=13定位肩架高度B的計算公式B H+e+l (h/d+1/10) h

2、/2式中B 肩架高度(mm);H 定位點處接觸線高度(mm);e支持器有效高度(mm);I 定位器有效長度(包括絕緣子)(mm);d定位點處軌距(mm);h定位點外軌超高(mm);4接觸線拉出值a地的計算公式Ha 地=a hd式中 a地一拉出值標準時,導線垂直投影與線路中心線的距離(mm)a地為正時導線的垂直投影應在線路的超高側,a地為負時導線的垂直投影應在線路的低軌側。H定位點接觸線的高度(mm);a導線設計拉出值(mm);h外軌超高(mm);d軌距(mm);5接觸線定位拉出值變化量"max的計算公式max=Iz “ |2z E2max式中 "max定位點拉出值的最大變化

3、量(mm);lz定位裝置(受溫度影響)偏轉的有效長度(mm);Emax極限溫度時定位器的最大偏移值(mm);由上式可知E=0時Aa=06定位器無偏移時拉出值ai5的確定:(取平均溫度tp=15C)a15=a± 1/2 "max式中a導線設計拉出值(mm);"max定位點拉出值的最大變化量(mm);5定位器無偏移時(即平均溫度時)的拉出值( mm)。亦 與a 的變化關系,主要取決于定位器在極限溫度時Aamax的變化量的大小,當"max變化量較大時,則ai5相對a值的變化較大,當"max變化量較小時, 則a15相對a值變化量較小。但 塚諏的變化量又

4、取決于定位器在極限溫度 時Emax值的大小,當定位器在極限溫度時偏移值較大時,則Mmax變化也較大,則ai5工a,反之偏移值較小時,則 Aamax變化也較小,則 印5 a。 所以確定平均溫度時定位點拉出值 ai5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在極限溫度時, 拉出值不超過允許誤差。除直線反定位以外,當溫度高于或低于平均溫度 時,拉出值都將是增大。因此,調整 ai5時應滿足下列關系為好:即:270W a15v 300。曲線區段由于Aamax較小,a15a。即在調整 時按a值進行。士一由定位的型式決定,直線反定位器取“ +”號,其余定位型式 取“”號。7定位器坡度1/X的確定:1141C1<+<10X

5、Ld5式中1/X 表示定位器在任意溫度時的坡度;Ld 定位器的長度;Ahc定位點在極限溫度和調整溫度時高度變化Ah之差,即Mc= Ah 極Ah 調;8吊弦間距的計算公式L 2X 4X0簡單二 K 1L 2X 8.5X o彈性二K 1式中X。簡單一簡單鏈形懸掛吊弦間距(m);X °彈性一彈性鏈形懸掛吊弦間距(m);L 跨距長度(m);K跨中吊弦布置的根數;9. 吊弦、定位、限制管偏移值計算公式E=La ( tx tp)式中 E偏移值(m);L 所計算的吊弦、定位器、限制管距中心錨結或硬錨的距離(m);a線脹系數1/C(全補償吊弦偏移值E計算時:a=a ac, q表示 接觸線線脹系數,比

6、表示承力索線脹系數);tx 檢調時溫度(C);tp平均溫度(°C);10. 半補償鏈形懸掛中心錨結線夾處導線高度Hzx的確定Hzx=H°+ 如士 f+30式中Hzx在任意溫度時,中心錨結線夾處導線高度(mm);Ho導線設計高度如一第一吊弦點(即定位點)高度變化量f中心錨結輔助繩固定處接觸線弛度“士” 一取決于調整時的溫度,當調整溫度大于無弛度溫度時取“-” 號,反之取“ + ”;11. 補償器 a、b 值的計算公式 a=amin+nLa(tx tmin) b=bmin +nLa(t maxt x)式中a補償繩回頭末端至定滑輪或制動部件的距離(m);b 補償器墜砣底面距基礎(

7、或地)面最高點的距離(m);n傳動比,傳動比為1: 2時,n=2;傳動比為1: 3時,n=3;amina的最小允許值,應為0.2m;bminb 的最小允許值,應為 0.2m;L 補償器距中心錨結(或硬錨)的距離(m):tmax設計最高溫度C);tmin 設計最低溫度(C);tx檢調時溫度(C);a線脹系數1/C;12. 下錨拉線長度計算公式L 鋼絞線 二?H+2X 500- UT Ng式中 L 鋼絞線拉線(鋼絞線)下料長度( mm);?計算系數,它的值由拉線與地面的夾角a確定:當/ a=45°時,?=1.414;當/a=600時,?=1.155;H支柱出土點至承錨、線錨角鋼的距離(m

8、m);UT表示UT楔形線夾(或調整螺栓)的長度(mm);Ng拉線拉桿長度(mm);13曲線水平力Prc和Prj的計算公式 承力索: PRC=TCL/R 接觸線: PRJ= TJL/R式中 Prc承力索在曲線上產生的水平力(N);Prj接觸線在曲線上產生的水平力(N);Tc承力索張力(N);Tj接觸線張力(N);R曲線半徑(m);L 跨距長度(m),若支柱兩側的跨距L不等時,則L=( L1+L2) /2 即取支柱兩側跨距的平均值;14. 直線定位之字力 P 之的計算公式P 之=4a/L式中 P之一直線定位之字力(N);Tj接觸線張力(N);a定位點拉出值(m);L 跨距長度(m),若支柱兩側的跨

9、距L不等時,則L=( L1+L2) /2 即取支柱兩側跨距的平均值;15. 承力索弛度的測量計算公式F=( A+c) /2B式中 F承力索弛度(mm);A和C兩懸掛點承力索至軌面的高度(mm);B 跨中承力索最低點至軌面的高度(mm);16. 空氣絕緣間隙的計算公式d=0.1+Ue/150式中d空氣絕緣間隙(m);Ue接觸網額定電壓(kv);17吊弦長度計算公式C=h-gx(L x) /2Tc或C=h-4XF。(L x) /L2式中 C所求吊弦長度(m);L 跨距長度(m);h懸掛點結構高度(m);x所求吊弦距支柱定位點的距離(m);g每米接觸懸掛的重量(kg);Tc承力索的張力(kg);Fo接觸線無弛度時承力索的弛度(m);18橫向承力索分段長度的計算bn=“ C h + a2n式中bn承力索分段長度(m);Ch相鄰兩直吊弦的高度差(m);an橫向承力索上相鄰兩懸掛間的水平距離(m);如a1、a2、出19橫向承力索修正長度的計算AB=1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