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白鷺教案_第1頁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白鷺教案_第2頁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白鷺教案_第3頁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白鷺教案_第4頁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白鷺教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題白鷺課型講讀課文授課時間2課時教學目標1 .認識“鷺、嫌”等7個生字,會寫“鶴、宜” 等10個字。掌握“精巧、 配合”等18個詞語。2 .止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3 .學習作者通過對比、直接描繪等方法體現白鷺的美,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 ,美之情,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本課通過對比的手法和從多角度描寫白鷺的美。,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的含義。教學難點學習作者通過對比、直接描繪等方法體現白鷺的美,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 ,美之情,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 .認識“鷺、嫌” 7個

2、生字,會寫“素、宜” 10個字。掌握“精巧、配合” ,詞語。2 .止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本課通過多角度描寫白鷺的 (的方法。教具準備課件,白鷺的圖片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分鐘一、謎語引入,介紹資料。(出示課件2)1.教師以談話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則謎語,這是一首 古詩。“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魚兒溪水中。驚飛遠映碧山 去,一樹梨花落晚風。”同學們知道是什么嗎?對,是白鷺, 七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筆下的白鷺(出示白鷺的圖片)今 我們就學習現代杰出文學家郭沫若的白鷺這篇課文, 學們知道郭沫若嗎?(板書:白鷺)【設計意圖】運用 謎語引入,提高學生的 興趣,同時增加學生的 詩歌積累。2

3、.展示交流有關郭沫若的資料。(出示課件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中國現代杰出的 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 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四川樂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學。1918 年開始新詩創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女神。代表 作有詩集女神、星空;劇本屈原、蔡文姬等。本文選自郭沫若全集文學篇,寫于1942年10月 31日。白鷺也作鷺鷲。白鷺就是鷺鷲,它是鷺的一 種,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魚蝦等。3 .齊讀課題新課教學分鐘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1 .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自學生字詞。(出示課件4)2.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帶著

4、以下問題默讀課文:(出示課件5)(1)課文主要描寫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2)作者描繪了幾幅圖?分別給這幾幅圖取一個名子。(3)作者對白鷺是怎樣的情感?你能找出相應的句子 嗎?(4)你能給課文分成幾部分?每部分的內容是什么? 四、交流自學成果,解決問題。師:這篇課文主要描寫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這 個特點希望同學們用一個詞語總結出來。(板書:白鷺-外形美)作者描繪了幾幅圖?你分別給它們取了什么名字?【設計意圖:這一環節 非常重要,這是在檢查 學生預習的效果,同時 也是在掃清閱讀的障 礙,為接下來的理解分 析課文打下堅實的基 礎。】【設計意圖:設計這一 環節,是讓學生在自讀 課文的基礎上整體

5、把握 課文內容,為下一環節 的教學打下基礎。】(板書:清田獨釣圖。(出示課件7) 清晨望哨圖(出示課件8) 黃昏低飛圖。(出示課件9)我們可以給課文分成幾部分?生給課文劃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師總結:這篇散文共分為三部分。第TB分(1)總體介紹白鷺的美。第二部分(2-10)從不同方面介紹白鷺的美。第三部分(11)總結全文,照應開頭,再次表達對白鷺的贊美之情。五、課堂小結。【設計意圖:背誦優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白鷺,明白了白鷺的美,體會到了 作者對白鷺的喜愛之情。可以說,這一課是很有收獲的。六、布置作業。美的段落,讓學生積累 優美的語句,可以提高 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 學生對

6、語文的愛好。】分鐘1.掌握課后生字詞。2.背誦課文。課堂作業新設計一、讀拼音,寫字詞。1.這個xia zi ()里裝著一只kcu sh co (),那是老師送給我的禮物。2.這里的水是清澄的,因此,bd h e ()非常喜歡在這里停留。二、選詞填空。嗜好愛好1.打籃球是我的(),因為打籃球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能增進大家的友誼。2.他有吸煙這個不良(),因此身體很不好。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練習。1.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仿寫比喻句)是。2.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嗎?(改為陳述句)四、“白鷺卻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說說你對這句話的感受【答案】一、1.匣子 口哨

7、2.白鶴二、1.愛好2.嗜好三、1.我們祖國的花朵2.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本身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四、示例:美往往蘊含在常見的事物中,我們往往因為常見而忽略。我們應該善于觀察,善 于發現常見事物中的美。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 .復習生字,復習課文的主要內容。2 .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明白作者的情感。3 .學習作者通過對比、直接描繪等方法體現白鷺的美,體會作者對白鷺的 喜愛、贊美之情,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分鐘一、復習導入。1 .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白鷺這篇文章。(板書: 白鷺)2 .聽寫詞語,i止。(出小課件12)精巧 配合身段生硬尋常常見忘卻流線型

8、 結構青色清晨安穩悠然黃昏恩惠 美中不足散文詩3 .抽查背誦。【設計意圖:這一環 節的設計,能肩效地檢 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把 握情況,夯實學生的基 礎知識。】新課教學分鐘【設計意圖:通過對重| 點句子的把握,體會白 鷺的美,感受作者對白 鷺的喜愛之情,從而明 白作者的寫作意圖。】二、深讀課文,體會情感。師:在上一節課的教學中,我們已經知道這篇文 章描寫了白鷺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體現白鷺的美 的?就讓我們深入閱讀課文,去感受一下。重點句子解析。(出示課件13) 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運用比喻句,從總體上贊美白鷺的美。用“詩” 來比喻,新奇,貼切,耐人尋味。板書:精巧的詩鷺”色素的配合”從哪里可以體現

9、出來?作 者對此是如何評價的?學生討論,師生共同總結:板書:色素美:雪白 鐵色 青色評價: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這句 話說明了白鷺顏色的恰到好處。鷺”身段的大小”從哪里可以體現出來?作者對此是如何評價的?(出示課件14)學生討論,師生共同總結:板書:身段美:流線型結構,長喙,腳。評價: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這句話說明了白鷺身段美得恰到好處。白鶴、朱鷺、蒼鷺與它相比呢?白鷺: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白鶴:太大而嫌生硬。朱鷺、蒼鷺: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尋常了。這是把白鷺和白鶴、朱鷺、蒼鷺進行了對比,寫 出了白鷺無論色素的配合,還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適 宜的特點,突出了白

10、鷺的美。而白鷺卻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作者告訴我們怎樣的哲理?(出示課件15)學生討論,師生共同總結:美往往蘊含在生活中,蘊含在我們常見的事物 中,只要我們用心體會,就會發現尋常事物中那獨特 的美。現在我們認真品味描繪白鷺的三幅圖,看看作者是怎樣直接描繪白鷺的美的。(出示課件18-20 ) 圖畫之美:清田獨釣圖。生討論:作者是怎樣描寫“圖畫美”的?(板書:圖畫美)師生共同總結:借助插圖,我們可以感受到圖畫 之美。田為鏡匣,白鷺為主體,好一幅水墨丹青。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圖生討論,作者是怎樣描寫白鷺的“悠然之美”的?(板書:悠然美)師生共同總結:描繪的背景-清晨;描繪的狀 態-悠然,這

11、是其他鳥兒沒有的,是白鷺獨特的。 清澄之美:黃昏低飛圖生討論:作者是怎樣描繪白鷺的“清澄之美”的?(板書:清澄美)師生共同總結:【設計意圖:通過合作 探究的方式把握主旨, 既能鍛煉學生的合作 意識,又能提高參與 度,同時還能讓學生從 別人身上學到解決這 類題目的方法。】背景一黃昏狀態低飛感覺:鄉居生活的一種恩惠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學生討論總結,教師引導指正)1.課文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特點?又有什么不同?(出示課件21)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板書: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一一喜愛贊美開頭句的比喻旨在點出作者的發現,引出下文; 結尾的兩個比喻是對全文的總結,

12、在上文描寫的基礎 上進一步揭示出白鷺美的本質。2 .通讀課文。這篇文章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出示課件22)這篇散文通過對白鷺的歌頌,表達了作者對白鷺 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板書:呂爰贊美3 .從這個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發現常見的美嗎?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分鐘四、小結。郭沫若先生的這篇義章清純自然,富有情趣。作 者通過對形象和色彩的刻畫,描寫出白鷺獨特的美, 同時運用新穎、貼切的比喻,使白鷺的形象鮮明生動, 使文章清麗悠遠,曷啟濃濃的詩情回意。五、布置作業。運用本課學習的對比的手法,寫一寫你熟悉的事 物。【設計意圖:學以致 用是我們的目標,設計 這個環節就是讓學生 們把課堂所學的知識 運用

13、到實際中,以加深 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提 高寫作能力。】【板書設計】r色素美:雪白鐵色青色板書內容白鷺(精巧的詩)的卜形美1)身段美:流線型結構、長喙、腳(圖畫美-清田獨釣圖悠然美一清晨望哨圖區,清澄美-黃昏低飛圖M在骨子里的散 文詩)-喜愛 費美課堂作業新設計【課堂作業新設計】一、選字組詞,在所選的字的下面打,。鑲(嵌 倩) 適(宜 以) 白(鶴 賀) (兼 嫌)氣 二、寫出下列加點詞語的近義詞。1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2 .即使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3 .每每看見它孤獨地站立于小樹的絕頂,看來像是不安穩,它卻很悠然.。()三

14、、選擇題。1 .對下列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A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白鷺的精致,體現作者對白鷺的贊美和喜愛之情。B運用擬人的修辭描寫了白鷺的精致,體現作者對白鷺的贊美之情。2 .“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 常了。”這句話運用了()的寫作手法。A比喻B對比C擬人【答案】-、嵌宜鶴嫌二、1.適合2.平常3.悠閑三、1.A2.B教學反思1 .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詩,我注重學生的朗讀。通過朗讀,感受語言美, 感受意境美,激發學生對美的感受,從而使學生達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作者思想感情 的把握。2 .不足之處在于,在教學過

15、程中,對個別學生關注較少,造成他們對基礎知識掌握得 不夠扎實;在講解課文的寫作手法時一帶而過,部分同學不能很好把握。總之,我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在今后教學中,要在注重朗讀的基礎上,訓練學 生不同形式的閱讀方式,比如默讀,希望這樣能加快閱讀速度而且能更快地理解課文。同 時我還要多多關注這些學困生,使他們能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備課素材備課素材【教材分析】本課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的課文。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詩,作者用優美 的語言介紹了白鷺的美,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之情。這篇課文其實是告訴同學們,要善于在尋常事物中發現美,讓同學們明白美就在我們身 邊,我們要善于發現美。【作者介紹】郭沫若

16、:(1892 1978),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 川樂山沙灣,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 術大學首任校長、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郭沫若的作品有:散文集長春集、潮汐集、新詩集女神;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等。【與文章相關的資料介紹】散文: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特點是“形散 而神聚”。“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 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 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神不散”主要是從散

17、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 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么廣泛,表現手法多么靈活,無不為更 好的表達主題服務。白鷺:又名小白鷺,是白鷺屬的一種鳥類。白鷺和雪鷺體形小,以各種小魚、黃皤、泥 縱、蛙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朱鷺:朱鸚的別名,屬于鸚科, 全長79厘米左右,體重約1.8千克。體羽白色,羽基微 染粉紅色。嘴細長而末端下彎。朱鸚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可謂稀世珍禽,至本世紀70年代野外已無蹤影。至1995年,我國的野生朱鸚種群約35只,飼養種群有25只,為拯救這一 珍禽帶來了希望。蒼鷺:(學名:Ardea cinerea )又稱灰鷺,是歐亞大陸與非洲大陸的

18、濕地中極為常見的水 鳥。身體細瘦。分布于非洲、馬達加斯加、歐亞大陸,從英倫三島往東到遠東海岸和薩哈林 島和日本,往南到朝鮮、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國和中南半島一些國家。課后作業D基礎積累大鞏固一、讀拼音,寫詞語。)休養。)的數量增加了,這說明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好了1 .這里四季如春,很sh i y i2 .我們欣喜地發現,bd h e3 .他把這張珍貴的照片放進xi eng ku cn g ()里,保存起來。二、下列各組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陪合 口哨B韻味 朱紅C清澄 歉氣三、根據意思寫詞語。1 .精致、巧妙()2 .大體很好,但還有不足。()3 .安閑、閑適的樣子。()4 .普通,一般。()四、完成下列練習。1 .“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