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統編)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0.古詩三首》教學設計_第1頁
部編版(統編)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0.古詩三首》教學設計_第2頁
部編版(統編)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0.古詩三首》教學設計_第3頁
部編版(統編)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0.古詩三首》教學設計_第4頁
部編版(統編)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0.古詩三首》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馬詩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學習生字。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3. 通過朗讀并結合插圖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人的豪情壯志和一幅渴望立功報國的赤子之心。教學重點:1. 學習生字。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教學難點:通過朗讀并結合插圖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人的豪情壯志和一幅渴望立功報國的赤子之心。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1. 教師啟發談話:馬詩是一組以馬詩為題材的組詩,共有二十三首,名為詠馬,實則詠人。這首詩為組詩中的第五首,詩人借詠馬來抒寫自己的情懷。2. 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教師范讀,使學

2、生整體感受,激起興趣。自己試讀課文。對照格里的生字畫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間互相讀一讀,讀準字音。出示生字卡,開火車讀生字。三、細讀課文,讀懂詩句。你一定想把這首詩讀給同學們聽吧,那你可得多讀幾遍。( 生自由讀詩句 )指名學生讀詩句。( 請讀的好的學生配上音樂再讀一讀)你可以看著圖也可以看著詩,你想到了什么?( 詩中一、二句展現出邊疆戰場的景色: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構成了一幅立體的圖畫,這是一幅任憑千里馬奔馳飛騰的“畫卷”。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馬以抒情:何時戰馬才能配上金絡腦,快步馳騁在清秋的大地上?)男、女

3、生進行比賽,看誰讀的好。四、朗讀背誦,體會感情。指導學生背誦古詩。會背這首古詩了嗎?先自己試一試吧。指名學生背誦。分四人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集體背誦古詩。五、課外延伸,注重積累。你還收集了哪些和馬有關的古詩?背給同學們聽聽吧!板書設計:馬詩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石灰吟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認知目標:學生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并說說詩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跡。2. 能力目標:學生能憑借詩歌語言文字,感受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精神。結合作者生平及當時時代背景體會作者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

4、思想感情。3. 情感目標: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并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學情分析石灰吟是一首表達自己人生處世觀的詠物詩,與一些寫景詩不同:對于寫景詩,學生比較容易讀懂,還可以領略到那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而對于詠物詩,學生讀文字本身容易知道詩歌寫了什么,但其中蘊含的深刻內涵,學生處在似懂非懂狀態之中。學生與文本之間存在著距離,這種距離可能有時間上的,歷史上的,知識水平上的,情感上的學生由于自己的知識水平閱歷的限制,人生體驗的缺乏,他們面對精彩的文本,可能是毫無知覺的,因而對詩歌的深層探究不一定到位。重點難點1. 能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2. 感受古

5、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教學過程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1. 同學們,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朝氣蓬勃,彌久不衰。我們從小一直學古詩,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你還記得哪些詩?(指名吟誦兩至三首古詩)2.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流傳千古的詩石灰吟 (板書課題) ,齊讀詩題。3. 了解詩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 ,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公元 1421 年,考中進士,歷任監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撫,兵部尚書等職。為官清正,不畏強暴,深受人民愛戴。公元1457 年,被奸官誣陷殺害 .

6、4. 釋題:吟:吟誦,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如孟郊的游子吟 、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頭吟等,于謙所吟的事物是石灰。二、初讀課文、質疑問難。1. 質疑:作者為什么要吟誦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嗎?課件出示石灰的相關知識。2. 出示古詩,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正確。3. 范讀,明確節奏。石灰吟千錘 /萬擊 / 出深山, 烈火 /焚燒 / 若等閑。 粉骨 /碎身 / 全不怕, 要留 /清白 / 在人間。4. 指名讀,要讀出韻律美。5. 默讀,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6. 回顧前兩首詩的學法。(先讀懂詩中物的形象,再聯系詩人生平,體會詩人的情懷志向。)7. 自讀。詩中的石灰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7、?詩人借石灰想告訴大家什么?石灰只是一種沒有生命、沒有感覺的事物,可是詩中有幾處,卻讓人分明覺得石灰好像活了起來,具有了人的情感。6 / 14集體交流:(預設)( 1)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板書:千錘萬擊、烈火焚燒)千錘萬擊:形容開采石灰原料非常艱難。錘,錘打。擊,擊打、開鑿。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擊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采石灰巖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制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 “烈火焚燒”與“若等閑”,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

8、石灰的頑強。( 2)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板書:粉骨碎身、清白留世)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 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三、深入研讀,領略意境。1. 討論交流:讀1、 2兩句你想到了什么樣的情景?“千、萬”說明次數多,這個詞說明了什么?(抓住“千錘萬擊”引導學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見到此情此景,你體會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質?(不怕磨難、不畏艱險)齊讀1、 2兩句。2. 過渡:石灰還受到了什么磨難?讀3、4 兩句,這時你看到

9、了6 / 14什么畫面?這兩句寫出了石灰的什么特點?(勇于獻身、清白留世、潔身自好)齊讀3、 4 兩句。3. 小結石灰的高貴品質并指導學生練讀全詩,讀出對石灰的尊敬。4. 由這樣的石灰你會想到什么樣的人?(剛強勇敢、勇敢奉獻、勇于犧牲的英雄)于謙是不是這樣的人呢?5. 于謙僅僅是寫石灰嗎?他為什么要寫這首詩呢?(他要做個像石灰一樣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師小結:是的,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將人生中千萬次考驗視若等閑,決意把清白留在人間的,卻是詩人于謙。雖然他沒有直接寫出自己的志向,但透過那被賦予了生命,賦予了情感,賦予了像作者一樣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們分明看到了在詩

10、句的背后,站著一個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謙。 這就是古詩中 “托物言志”的寫法。齊讀全詩,讀出贊揚之情。6. 于謙是個怎樣的人呢?(課件出示于謙生平事跡)了解于謙生平事跡及當時時代背景,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朗讀古詩,深入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情感。( 1) (出示)于謙: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 年,考中進士,他為官清正,不畏強暴,救濟災荒,關心百姓,深受人民愛戴。于謙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幾百個囚犯。( 2)正統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舉入侵,宦官王振挾持英宗親征導致英宗被俘,震動朝野。于謙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京師防御。當時朝廷中有些人主張南遷,于謙提出“社稷為

11、重,君為輕”,反對南遷, 并擁立景帝,率京師群眾擊退瓦剌軍,使千百萬人民免遭涂炭,局勢轉危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復位,于謙卻遭受誣蔑被定為謀逆罪,判處死刑。7. 練習朗讀:這一天,北京烏云壓城,悶雷滾動。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攜幼,來為于謙送行。(指名讀書最好的一生讀)你就是于謙,刑場上,你輕輕吟道此刻,于謙很坦然。他已經無愧于自己,無愧于百姓,無愧于國家,無愧于天地,死亦何懼?但他分別聽到,身后的百姓們,也在輕輕地吟誦著(指名一個大組讀)那聲音一開始是輕輕的,也許是對當權者還有絲絲恐懼,漸漸地,應和的人越來越多(指名兩個大組讀)于謙的鮮血染紅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聽不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

12、動地的吟誦聲在天地間久久回蕩著(齊讀)那聲音越來越輕,越來越輕,似乎是天地的悠悠回音(齊讀“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要留清白在人間” )那聲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沒有消失,幾百年來,那聲音一直在每個人心中響起著。這一刻, 讓我們默默地把詩中的一字一句都銘記在自己的心中。8. 學習這篇課文你對于謙有了什么樣的認識?這首詩給了你怎樣的啟發?將自己的感想寫一寫。四、總結拓展,感悟升華。石灰吟這首詩,于謙這個人,讓你深深讀懂了四個字,讓你永遠難忘四個字,那么,這四個字是(指名讀兩次)這四個字是(齊讀)是的,清白留世是于謙之志,清白留世是立身之本,清白留世是民族之魂!讓我們把這首石灰吟,讀進自己心里

13、,讀進每個人的心里去吧!(全體起立背)板書設計石灰吟【明】于謙清白留世竹石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并能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托物言志的表達方法。2通過多種形式、不同要求的感情朗讀,讓學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詩人高潔的品格。3通過對詩文的理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熏陶。【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并能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托物言志的表達方法。【教學難點】通過多種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復誦讀,讓學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詩人高潔的品格。【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學媒體】幻燈片【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課前活動:詩謎導

14、入1. 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開動開動腦筋,猜兩則謎語。請看第一則: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風 【唐代】李嶠【簡析】能吹落秋天的落葉,能催開春天的鮮花。刮過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二)自憐結束小身材,一點芳心未肯灰。時節到來寒焰發,萬人頭上一聲雷。爆竹 【明代】黎淳【簡析】雖然我的身材瘦小,全身被扎得緊緊的,但是,我并不因而心灰意冷。等到適當的時節,我的心中就會引燃火焰,在萬人頭上發出如雷的聲響。2. 男女生分讀兩首詩。一、了解詠物詩1 我們學過寫景詩、送別詩,那么大家說以上兩首詩是什么詩呢?(板書;詠物詩)2什么是詠物詩呢?抽生說。師: 簡而言之,

15、詠物詩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詩歌。(板書: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詠物詩竹石。二、學詩悟情(一) 今天老師教大家一種學習古詩的方法,叫 “三步學習法”,即:解詩題、知作者讀詩文、明詩意悟詩情(二)學習竹石(板書;竹石)1 解詩題,知作者( 1)讀詩題,知道了什么?竹石是扎根在石縫中的竹子。( 2)抽生展示收集到的作者鄭燮的資料,其他學生捕捉信息。( 3)一般我們看到的竹子是長在什么地方?從詩題你猜猜作者鄭燮要寫什么?猜猜作者鄭燮想表達什么情感?( 4)學生猜測究竟作者鄭燮寫的和大家猜的是否相同呢?我們來登上第二級臺階讀詩文明詩意。2讀詩文,明詩意( 1)請大家自讀這首詩,借助

16、注釋和已有的經驗讀讀詩文,想一想每句詩講的是什么意思?我相信大家有能力完成這個任務。( 2)看大家學得認真,大家都是自信、勇敢的學生,誰來試一試說說詩意?竹石詩意:竹子抓住青山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么堅強,不管你是吹來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吹來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頑強地生存著。3第二級臺階的任務已經完成。我們來挑戰最難任務悟詩情。同學們, 竹石這首詩中哪一個詞最打動你?為什么?預設:( 1) “咬” ,咬字什么意思?(本義: 用牙齒把東西夾住或切斷弄碎。 )竹子他有牙齒嗎?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擬人手法,表現出竹子具有與人

17、一樣的倔強和堅韌的性格。,誰來讀出竹子的這種性格。(你就是那棵竹子,讀出你的性格,抽 2 生讀)評價:一個“咬”字使我們感到竹子多么頑強的力量呀!齊讀。(2)作者在這里寫的“破巖”“東西南北風”寫的是什么?面對這些竹子有什么表現?一個“任”字,又寫出了竹子凜風而立無畏無懼、慷慨瀟灑、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破巖惡風,壓制摧殘著竹枝的生長,竹枝“咬”住青山,扎根破巖,挺立風中,雖經千磨萬擊,不管是在炎夏還是在寒冬,仍然節節向上,傲然屹立,我們能體會到竹子的什么精神?(3)補充作者鄭燮辭官回鄉賣畫為生的故事這不正是作者那種不屈不撓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嗎?(4)引讀破巖惡風是兇殘的,但在惡勢力的催殘中,竹枝不僅沒有屈服,反而更加堅勁挺拔。讀: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千磨萬擊”寫惡勢力之甚, “東西南北”寫惡勢力無處不有,但是傲竹凜風而立、斗惡不止。讀: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那里還只是竹子,分明是堅韌頑強的斗士!他什么都不怕!讀: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4. 下面讓我們把體會到的情感帶回全詩,有感情地讀詩,通過你的讀讓我們感受到竹子的精神,詩人的品質。學生練習感情讀。抽三個學生讀預設評價:你的讀讓我們感到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堅韌不拔的品質。預設評價:你的讀讓我們感到鄭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