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第2課《石縫間的生命》教學設計語文版_第1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第2課《石縫間的生命》教學設計語文版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石縫間的生命【教學目標】1. 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文章的優美意境。2. 體會作者構思的巧妙,布局的匠心。3. 理解哲理性語句的含義。4. 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教學重點】1. 分析文章結構,找到作者行文的思路。2. 理解哲理性語句的含義。【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中富含哲理性的語句。【教學方法】1.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文章的優美意境,巧妙構思,深邃寓意。2. 以討論為載體,學生開展探究,主動思索。【課時安排】兩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1. 同學們,生命自古以來便受到人們的贊美:贊美生命的尊嚴、生命的美好、生命的輝煌然而,大自然并非對所有的生命都施以恩惠。有時,有些生命所面臨的生存條

2、件是異常艱難的,而能在種種困境中頑強生存的生命,自有其震撼人心的力量。2. 欣賞歌曲小草(板書) 小草,多么柔弱,多么渺小,然而正如歌中所唱的,“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這是一種多么頑強的生命力, 在它的身上有一種偉大的精神力量, 值得我們去思索, 去學習。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石縫間的生命。二、字詞檢查潸(sh m)然淚下困厄(e)春綠秋黃吮(shun )吸扼(0)制犀(xi)利盤根錯節采用搶答的方式,要求學生讀出音、說出義。三、作者簡介林希, 1935 年生于天津,原名侯紅鵝, 1950 年開始發表作品, 1954 年在河北文學 首發小說,曾任新港雜志社編輯,后從事專業創作至今。其詩集

3、無名河獲中國作家 協會第二屆新詩獎及 19831984 年度天津魯迅文學特別獎。2主要作品:五先生、丑末寅初、小的兒、車夫賈二等。四、理清思路 快速閱讀課文,分析文章結構,找到作者的行文思路。全文共 10 個自然段,可分為三部分,各部分大意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第二部分(第 27 自然段):謳歌石縫間的生命。第三部分(第 810 自然段):揭示石縫間生命對于人類的意義。解析:第一部分中“倔強”一詞是對石縫間生命的評價,“潸然淚下”為全文定下了 感情基調。第二部分又分為三層。第一層(第 23 自然段):交代石縫間生命的由來;第二層(第 4 6 自然段):從三

4、種具體的植物形態來實寫石縫間生命的頑強; 第三層(第 7 自然段):層層推進,揭示石縫間生命的意義。第三部分總結全文,指出石縫間的生命是生物學、哲學與美學的統一,激勵人們頑強 地面對種種不幸與挫折。五、初步體會文章主旨1. “是那不定的風把那無人采擷的種子撒落到海角天涯。當它們不能再找到泥土,它 們便把最后一線生的希望寄托在這一線石縫里。 ”這一句點明了石縫間的生命的什么命運?提示:要注意“不定的風”、“無人采擷”、“海角天涯”、“最后一線生的希望”、 “石縫”等詞語所揭示的內涵。參考答案:點明了它們飄零、悲苦的命運。講解:石縫間的生命是“不定的風”帶來的“無人采擷”的種籽,這一句寫出它們飄

5、零的命運; “不能再找到泥土”, 說明它們連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都沒有, 可見其 命運的悲苦。2. “于是,大自然出現了驚人的奇跡,不毛的石縫間叢生出倔強的生命。”這一句中 “驚人”一詞說明了什么?提示:側重思考“驚人”深層內涵。 參考答案:說明了生命的倔強。講解:在“不能再找到泥土”的“不毛的石縫”里,卻“叢生出倔強的生命”,這真是“驚人”之舉。可見,在惡劣的條件下生命一樣能發出光彩。3. 作者用哪三種植物實寫生命的頑強? 提示:快速瀏覽文章,找出所寫植物。 參考答案:無名的野草、一團一團小小的山花、松柏。 講解:寫小草,用“三兩片”點出小草之小;“長長、細瘦、薄葉”點出營養之貧瘠;“

6、更有的”強調生命的本能一一使出所有的辦法來求生存。寫山花,特別寫“苦苦的蒲公 英”, 用石縫間的蒲公英和田野上的蒲公英作比較,突出生命就是拼搏。寫松柏, 突出了它 “最為令人贊嘆”的生命之歌。4.第 6 自然段寫松柏時,作者是抓住了它們的哪些方面著重寫的? 提示:詳讀這個段落,進行歸納。參考答案:抓住了松柏的外形、精神、干、枝、針葉、根來寫。講解:外形一一參天;精神一一雄偉蒼勁,巍峨挺拔;干一一扭曲、旋轉、結滿傷疤;3枝一一繁茂;針葉一一永不凋落;根一一粗如巨蟒、細如草蛇、盤根錯節。5.第 7 自然段的抒情和議論有何作用?提示:議論和抒情往往是文章中的升華部分。參考答案:揭示石縫間生命的意義。

7、講解:作者先指出石縫間生命對飛鳥以及一切借花草樹木賴以生存的生命的意義,再 指出它對于物種本身的意義, 最后升華到它對于其他生命的激勵意義。 在這里, 作者不單是 寫植物的生命, 更重要的是寫人。如果人沒有經歷過風雨的洗禮, 歲月的磨難,只是生活在 安逸的環境中,那么,他的人生就缺少了一種歷程,生命就少了一份令人驕傲的輝煌。6. “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飄落在石縫間而凄凄切切。”暗指什么?提示:要注意“飄落在石縫間”、“凄凄切切”揭示的內涵。參考答案:暗指人不要因為境遇不好而情緒低沉。 講解:“飄落在石縫間”喻指身處逆境困境,“凄凄切切”則形象地寫出遇挫者的消 沉。7. 怎樣理解“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

8、的境遇中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從而錘煉自己,使 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這句話?提示:著重考慮人在逆境中應該怎樣做。參考答案:要正視困難,在與逆境的搏斗中發現自己生命的力量,從而使自己得到鍛 煉,使精神境界得到升華,譜寫自己壯美的生命之歌。講解:這與孟子所說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有相同之 處,即生命受到惡劣環境的制約。但是否能成大器則要看自己的斗志。 “發現自己”、 “認 識自己”、 “錘煉自己”。 從認識的規律出發, 告誡人們身處困厄的境遇時應該做的是什么。8. 作者為什么在最后說石縫間的生命“既是生物學的,又是哲學的”,“又是美學 的”?提示:從全文的角度考慮這個

9、問題。參考答案:生命的本身是生物學的,同時它又給人們以人生的哲理,展示了美的心靈 世界。講解:生物學的一一生命本來就是尊貴的,有權自認為輝煌,生機不可遏制;哲學的 一一生命被環境規定著、 改造著,適者都是強者, 生命就是拼搏; 美學的一一不僅裝點荒山 枯嶺,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壯麗的心靈世界。六、小結大自然中充滿無數奇跡,石頭縫里生活著的一草一木也是其中之一。這些看似普通的 植物,卻用自己的頑強演繹著生命的尊嚴和輝煌。 作者以平等審視的態度觀照石縫間的生命, 賦予這些小生命以人的力量和精神, 對它們頑強的生命力發出由衷的贊嘆。 并從這一細小的 自然現象中抽象出富含哲理的思考, 用寓意深刻的哲理性

10、的語言, 將從“生物學、 美學、哲 學的統一的世界”中體現出的拼搏奮進的精神傳遞給讀者,激勵人們要頑強地面對一切磨 難,在奮斗中使生命得以升華。七、作業1. 詞語積累4采擷吮吸扼制貧瘠枯萎巍峨團簇凋落困厄震撼潸然淚下盤根錯節期期艾艾2. 閱讀向生命鞠躬,與課文做比較,加深對生命的理解。第二課時一、導入佳作共欣賞,學生運用自己提出的閱讀步驟,比較石縫間的生命和向生命鞠躬 的異同。學生討論交流。二、合作探究1. 四人一組,互相討論各自所找文中所不理解的語句。2.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并思考以下問題:(1)文章第一句話“石縫間倔強的生命,常使我感動得潸然淚下”,作者為什么會感 動得潸然淚下?在文章中起什

11、么作用?提示: 這句話在文中起了“開門見山”的作用。 其中, “石縫間倔強的生命”起開篇 點題的作用,“倔強”表明了作者對石縫間的生命的總的看法和態度; 同時也是“使人感動 得潸然淚下”的原因。“常使我感動得潸然淚下”則是作者寫作本文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 這句話是文章的文眼。(2)聯系上下文,談談你對“生命有權自認為輝煌壯麗”這句話的理解。提示: 這句話的含義是: 任何生命都應該堅信自己有無窮的力量,它是任何惡劣的環境都無法從根本上阻擋的。(3) “生命就是這樣地被環境規定著, 又被環境改變著”一句中, 如何理解“規定” 和“改變”兩詞不同的含義?提示:“規定”是指環境對生命成長的限制、約束或

12、促進作用;“改變”說明環境可 以從外部來改變和影響生命的發展。(4)在“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從而才能錘煉自己,成 長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 升華自己”一句中, “發現”“認識”“錘煉”和“升華”四 個詞語有何關系?說明了什么?提示:四個詞是層層遞進的邏輯關系,說明了生命適應環境并改造自身的一般規律。三、難點理解1. 散文的表現手法有哪幾種?本文屬于哪一種? 提示:要了解散文中景物事理與作者感情的關系。 參考答案:寓情于事、因事見情、寓情于物、托物言志。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講解:散文寫作就要善于披事入情、 體物察情、 即景悟情, 要“事”與“意”相合、“志”與

13、“物”相依、 “情”與“景”相生。2. 本文的思路是如何展開的?5提示:從上節課文章結構中尋找本文的思路參考答案:點題-詠物 言志。講解:文章一開篇即點明要歌詠的主題一一“石縫間倔強的生命”,隨后即贊頌了石 縫間的一草一木的生命的頑強, 最后表達了對生命的贊嘆, 啟示人們要頑強地面對一切挫折, 在拼搏中展現自己的生命之光。3. 本文揭示主旨的是哪一句話? 提示:揭示主旨的句子往往采用的是議論和抒情的表達方式 參考答案: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從而錘煉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講解:作者激勵人們要不畏困苦,在逆境中錘煉自己,從而使生命得以升華。這正是 本文的主旨所在。

14、4. 這篇文章都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 提示:了解常用的表達方式有哪些 參考答案: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講解:本文將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記敘和描寫表現了石縫間的生命頑強 生長的狀態;用議論和抒情表達了對頑強生命的贊嘆。 如“如果這是一種本能, 那么它正說 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貴, 生命有權自認為輝煌壯麗, 生機竟是這樣地不可扼制。 ”“生命 就是這樣地被環境規定著,又被環境改變著, 適者生存的規律盡管無情, 但一切的適者都是 戰勝環境的強者,生命現象告訴你,生命就是拼搏。”這些議論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感嘆。“石縫間頑強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學的, 又是哲學的,是生物學和哲學的統一。它又是美學 的:作為一種美學現象, 它展現給你的不僅是裝點荒山枯嶺的層層蔥綠, 它更向你揭示出美 的、壯麗的心靈世界。”這些則抒發了作者對頑強、壯美的生命的贊頌之情。四、隨堂練習1. 下列詞語紅色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人潸(shm)然淚下凄凄艾艾(y1)B.困厄(e)吮(sh tn )吸C. 扼(e)制犀(xi)利D. 凋(ti do)落采擷(xie)2.下面句子中所缺詞語排序正確的一項是()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 _ 自己,_自己,從而 _ 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A. 認識發現錘煉升華B. 認識發現升華錘煉C. 發現認識錘煉升華D. 發現認識升華錘煉3. 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