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設計原理_第1頁
混凝土設計原理_第2頁
混凝土設計原理_第3頁
混凝土設計原理_第4頁
混凝土設計原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混凝土設計原理實驗指導書(土木工程專業用)南京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目 錄實驗一:單筋矩形截面梁破壞1實驗二:受彎構件斜截面破壞4實驗三:偏心受壓柱破壞10試驗一 單筋矩形截面梁破壞學 時:2學時實驗性質:綜合性實驗目的要求:通過對適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的試驗,加強對鋼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彎破壞過程的認識,了解正截面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驗證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方式。實驗內容:1、觀測適筋梁、超筋梁的裂縫出現和開展過程、撓度變化以及破壞特征,并記下開裂荷載實測值(Pcr)和破壞荷載實測值(Pu)。2、 量測適筋梁在各級荷載下的跨中撓度值,繪制梁跨中的荷載(內力)一撓度曲線(M-f曲線)。3、 量

2、測適筋梁在純彎區段沿截面高度的平均應變,繪出沿梁高度的應變分布圖形,驗證平截面假定。4、 通過在主筋上測定的應變,驗證鋼筋屈服與梁破壞之間的關系。5、 觀察和描繪試件破壞情況和特征,比較適筋梁與超筋梁的破壞形態及破壞荷載。6、 根據規范方法計算試件破壞承載力理論值并與試驗值比較。試件設計與制作:1、 試件設計為確保梁正截面強度破壞,在剪彎區段所配箍筋需加強,縱筋端部錨固足夠可靠。圖1-1和表1-1給出了L-1(適筋梁)、L-2(超筋梁)L-3(少筋梁)的配筋詳圖及截面參數,混凝土采用C15,縱向受力筋采用HPB235鋼筋(帶彎鉤)和HRB335鋼筋(不帶彎鉤)。表1-1 項目梁號截面尺寸bh(

3、mm2)號筋號筋號筋L1(mm)L2(mm)保護層厚C(mm)L-112018021228610095070015L-212018022028610095070015L-31503002628610095070015圖1-1試件尺寸和配筋圖圖1-2測點布置圖2、 試件制表試件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平板振搗器振搗、蒸汽養護或自然養護28天,制作試件同時預留混凝土立方體試塊(150150150mm)和縱向受力鋼筋試件以測得混凝土和鋼筋的實際強度,填入表1-2用于計算構件的實際承載力。表1-2 項目強度(N/mm2)混凝土立方體150150150HRB3356HRB33512HRB33520試驗方法1、

4、加荷裝置方案一:采用千斤頂和反力架進行兩點加荷。方案二:在四柱壓力機上進行兩點加荷。2、觀測方案(1)用百分表量測梁的跨中撓度,其值按下式計算:跨中位移(2)用手持式應變儀量測沿截面高度的平均應變測點布置見圖1-2。(3)裂縫觀測:用放大鏡觀測裂縫出現,用讀數顯微鏡測讀裂縫寬,用鋼直尺量取純彎段裂縫間距。(4)試驗完畢,打碎保護層、測定實際保護層厚度。3、安全措施1、試驗梁下設安全墊塊,以防梁破壞時傷害操作人員和破壞儀表。2、儀表安裝時系安全繩,試件破壞前必須撤除儀表。3、加荷系統必須穩定可靠。試驗步驟1、試驗前,先進行材料試驗,并按實測材料強度指標計算開裂荷載和構件承載力。2、加荷載前,用放

5、大鏡及讀數顯微鏡檢查有無初始干縮裂縫、讀取百分表和手持式應變儀的初始讀數。3、按荷載短期效應組合值的20%分級加荷,構件自重及加載設備重量計入第一級。每級荷載的持續時間為10分鐘,持續時間結束后方可測讀儀表。4、接近估算開裂荷載時,荷載分級降為5%,直至裂縫出現,記下荷載值Pcrs,開裂后荷載分級恢復為20%。5、構件達到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即荷載達到其短期組合值。持荷時間增加5分鐘。持續時間結束后,測讀各儀表,同時用讀數顯微鏡量測純彎段所有裂縫寬度、量測平均裂縫間距。6、構件進入破壞階段、荷載分級調整為10%,接近承載力極限狀態時,降為5%,并撤除百分表,持續時間仍取10分鐘,直至構件破壞,記

6、下荷載值Pus。注意事項(1)試驗前必須明確試驗目的,仔細閱讀指導書,要求熟悉試驗步驟及有關注意事項,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進行研究,討論或詢問指導教師,對與本次無關的儀器設備不可隨便亂動。(2) 試驗時,一定要聽從指導教師的指導,遵守試驗室規章制度,特別要注意試件破壞時的安全。(3)試驗結束后,按要求完成試驗報告。試驗二 受彎構件斜截面強度實驗學 時:2學時試驗性質:綜合性實驗目的要求:1、 驗證斜截面強度計算方法,加深認識剪壓破壞、斜壓破壞、斜拉破壞等三種剪切破壞形態的主要破壞特征,以及產生這三種破壞特征的機理。2、 正確區分斜裂縫和垂直裂縫,彎剪斜裂縫和腹剪斜裂縫;在此基礎上加深了解這二種裂

7、縫的形成原因和裂縫開展的特點。3、 加深了解箍筋在斜截面抗剪中的作用。實驗內容:1、 量測試驗梁的撓度。2、 測斜裂縫出現前后箍筋的應變。3、 仔細觀察裂縫的出現和開展過程,特別注意觀察剪跨內斜裂縫的出現和開展的全過程。斜裂縫出現后,用鉛筆在裂縫旁邊描裂縫,按出現順序編號,并在裂縫頂端注明相應的荷載值,待試驗梁破壞后再繪制裂縫分布圖和破壞形態圖。4、 記錄斜截面破壞荷載,并驗算斜截面破壞時的(和分別為斜截面破壞時的剪力試驗值和理論值)。5、 在試驗過程中,要根據試驗目的、內容和要求,認真做好記錄,并完成試驗報告。試件設計與制作:1、 此試驗為斜截面強度試驗,在進行試件截面設計時,要保證梁不發生

8、正截面破壞而只發生斜截面破壞,即正截面破壞強度大于斜截面破壞強度。圖21給出了L1(剪壓試驗梁)、L2(斜拉試驗梁)、L3(斜壓試驗梁)的配筋詳圖及截面參數,設計時,砼采用C15,縱向受力筋,I級鋼帶彎鉤,II級鋼不帶彎鉤。2、 試件制表試件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平板振搗器振搗、蒸汽養護或自然養護28天,制作試件同時預留混凝土立方體試塊(150×150×150mm)和縱向受力鋼筋試件以測得混凝土和鋼筋的實際強度,填入表1-2用于計算構件的實際承載力。圖21試驗梁詳圖表21 項目強度(N/mm2)混凝土立方體150150150HPB2356試驗方法:1、 加載裝置根據試驗梁最大承

9、載能力,決定加載裝置和加載方式。本次試驗有三種不同規格的梁,其加載體系均采用反力架、千斤頂加載體系。加載裝置如圖22所示,荷載作用位置如圖23。試驗梁安裝要求本次的試驗梁和支座的連接為簡支。試驗梁兩端擱置在專門設計的支座上,保證梁在受力后,梁的一端能夠轉動而另一端能夠水平移動;試驗梁就位后,應保證幾何尺寸位置的準確。2、 測點布置根據試驗目的和要求,測點布置如圖24所示。圖22加載裝置圖圖23荷載作用位置圖圖24測點布置圖注:、為百分表,量測試驗梁支座沉降,為百分表,量測試驗梁跨中撓度1為電阻片,量測試驗梁箍筋應變3、 試驗儀器和加載設備XJ-5型電阻應變儀,用于量測箍筋應變百分表,用于量測撓

10、度500kN千斤頂,用于加荷4、 安全措施在試驗過程中,要服從統一指揮。隨時注意觀察加載裝置和登記表運轉是否正常,如發現偏差過大,應立即停止試驗,待糾正后再繼續加載。試件接近破壞時,應在試件下面安裝安全支承,避免測試人員及登記表遭受不必要的損失;當加載超過80%的破壞荷載后,應將易損儀表拆除。5、 人員分工加載2人,讀百分表3人、記錄1人,操作電阻應變儀1人、記錄1人,尋找裂縫并量測裂縫寬3人,負責安全1人,總指揮1人。試驗步驟:1、試驗前,先進行材料試驗,并按實測材料強度指標計算開裂荷載和構件承載力。2、加荷載前,用放大鏡及讀數顯微鏡檢查有無初始干縮裂縫、讀取百分表和手持式應變儀的初始讀數。

11、3、 加荷方法采取分級加荷,每級加載值一般取510%的破壞荷載。每次加載后間歇5分鐘,使試件的變形趨于穩定后,按試驗內容和要求量測數據,并認真做好記錄;數據校核無誤后,方可進行下一級加載。注意事項:1、 復習受彎構件斜截面的強度計算一章內容,仔細閱讀試驗指導書,充分了解本次試驗目的、要求、測試等內容。2、 根據所給試驗梁尺寸、配筋,計算試驗梁的破壞荷載,確定加載級數和每級加載值。3、 進入試驗室后,要服從擔任本次試驗指導教師的統一指揮,認真完成本次試驗所要求的內容,注意分工協作。4、 與本試驗無關的儀器設備和其他試驗項目裝置不得隨意亂動。5、 注意安全,尤其是加載階段。實驗三  矩形

12、截面對稱配筋偏心受壓柱正截面強度試驗學 時:2學時實驗性質:綜合性實驗目的要求:1、通過柱側面的應變片和縱向鋼筋上的應變片,測定截面不同纖維層的應變值,驗證平截面假定,并測定混凝土的極限壓應變。2、通過百分表量測柱子的水平撓度,說明縱向彎曲對偏心受壓中長柱的影響。 3、觀察大偏心受壓截面的破壞特性,記錄破壞荷載。4、測定開裂荷載及0.3mm裂縫荷載。實驗內容:1、量測縱向鋼筋AS',As的應變,分析其應力情況。2、觀察裂縫出現的荷載及裂縫開展的過程。3、在跨中區段驗證平截面假定并分析中和軸位置的變化。4、確定破壞荷載值,驗證理論公式,并對理論值和試驗值進行比較。試件設計與制作:1、此試

13、驗為鋼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壓中長柱的強度試驗, 試件應設計為大偏心受壓柱。選擇如圖31所示鋼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壓柱。選擇柱的截面尺寸為(為了防止柱子向另一方向產生側向彎曲面形成雙向受彎,故柱截面在另一方向設計成200mm,大于150mm),考慮到試驗用構件沒有耐久性要求,且構件尺寸較小,這里適當減小保護層厚度,取保護層厚度。2、 試件制作試件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平板振搗器振搗、蒸汽養護或自然養護28天,制作試件同時預留混凝土立方體試塊(150×150×150mm)和縱向受力鋼筋試件以測得混凝土和鋼筋的實際強度,填入表1-2用于計算構件的實際承載力。圖31所示鋼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壓柱表

14、1-2 項目強度(N/mm2)混凝土立方體150150150HRB33514試驗方法1、加荷裝置如圖(32)所示,整個試驗梁安裝在5000kN液壓壓力試驗機上進行。將壓力試驗機施加的外荷載P作用在鋼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壓柱上。 2、試驗設備: (1)加載設備:長柱試驗機。(2)測量設備:百分表、混凝土應變片、鋼筋應變片、讀數顯微鏡等。(3)數據采集設備:計算機、7v14數據采集器。 圖32鋼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壓柱破壞試驗裝置3、觀測方案(1)由于要觀察鋼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壓的受力全過程,測定柱中點處不同纖維層的應變以及柱中點處的撓度值,所以,沿柱中點處不同纖維層粘貼應變片來測應變(圖33)。為了測得混凝土極限壓應變,在受壓區邊緣也粘貼應變片,同時受拉鋼筋也粘貼應變片測鋼筋應變。(2)在柱中點處安裝百分表測柱的水平撓度。(3)本試驗用計算機及7V14數據采集器組成數據采集系統。(4)用讀數顯微儀測讀裂縫寬度。圖33 截面應變片布置試驗步驟1、試驗前,先進行材料試驗,并按實測材料強度指標計算開裂荷載和構件承載力。2、加荷載前,用放大鏡及讀數顯微鏡檢查有無初始干縮裂縫、讀取百分表和手持式應變儀的初始讀數。3、采用長柱試驗機分級加載,由于本試驗側重于觀察和驗證,故每級荷載分為10kN,由試驗機讀數盤準確地控制每級荷載大小,在兩次加載的間隔時間內(約35分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