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必修2的高考試題匯編_第1頁
2014年必修2的高考試題匯編_第2頁
2014年必修2的高考試題匯編_第3頁
2014年必修2的高考試題匯編_第4頁
2014年必修2的高考試題匯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必修遺傳和變異第一章遺傳因子的發現遺傳的基本規律(上海卷)14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中,如圖3準備了實驗裝 置,棋子上標記的D、d代表基因。實驗時需分別從甲、乙中 各隨機抓取一枚棋子,并記錄字母。此操作模擬了 等位基因的分離 同源染色體的聯會 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 A B C D【答案】A【解析】兩個裝置中含有等量的D和d棋子,代表等位基因分離,雌雄個體各產生兩種數目相等的配子,從兩個裝置中各隨機取一枚棋子合在一起表示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本實驗不能說明同源染色體的聯會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故選A。 (上海卷)25某種植物果實重量由三對等位基因控制,這三對基因分別位于三對同源

2、染色體上,對果實重量的增加效應相同且具疊加性。已知隱性純合子和顯性純合子果實重量分別為150g和270g.現將三對基因均雜合的兩植株雜交,F1中重量為190g的果實所占比例為 A3 / 64 B5 / 64 C12 / 64 D15 / 64【答案】D【解析】由于隱性純合子(aabbcc)和顯性純合子(AABBCC)果實重量分別為150g和270g.,則每個顯性基因的增重為(270150)/ 6=20(g),AaBbCc果實重量為210,自交后代中重量190克的果實其基因型中只有兩個顯性基因、四個隱性基因,即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六種

3、,所占比例依次為1/64、1/64、1/64、464、464、4/64、。故為15/64,選D。(上海卷)27一種鷹的羽毛有條紋和非條紋、黃色和綠色的差異,已知決定顏色的顯性 基因純合子不能存活。圖9顯示了鷹羽毛的雜交遺傳,對此合理的解釋是 綠色對黃色完全顯性 綠色對黃色不完全顯性 控制羽毛性狀的兩對基因完全連鎖 控制羽毛性狀的兩對基因自由組合 A B. C D【答案】B【解析】F1中綠色自交,后代有綠色和黃色比2:1,可知綠色對黃色完全顯性,且綠色純合致死,故正確錯誤;F1后代非條紋與條紋為3:1,且四種性狀比為6:3:2:1,符合自由組合,控制羽毛性狀的兩對基因自由組合。故C錯誤D正確。(

4、海南卷)22基因型為AaBbDdEeGgHhKk個體自交,假定這7對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則下列有關其子代敘述正確的是A1對等位基因雜合、6對等位基因純合的個體出現的概率為5/64B3對等位基因雜合、4對等位基因純合的個體出現的概率為35/128C5對等位基因雜合、2對等位基因純合的個體出現的概率為67/256D6對等位基因純合的個體出現的概率與6對等位基因雜合的個題出現的概率不同【答案】B【解析】1對等位基因雜合、6對等位基因純合的個體出現的概率=C712/4×(1/4+1/4) ×(1/4+1/4) × (1/4+1/4) × (1/4+1/4) 

5、15; (1/4+1/4) ×(1/4+1/4) =7/128,A錯;3對等位基因雜合、4對等位基因純合的個體出現的概率=C732/4×2/4×2/4×2/4×2/4× (1/4+1/4) × (1/4+1/4) =35/128,B正確;5對等位基因雜合、2對等位基因純合的個體出現的概率=C752/4×2/4×2/4× (1/4+1/4) × (1/4+1/4) ×(1/4+1/4) × (1/4+1/4) =21/128,C錯;6對等位基因純合的個體出現的概率=C

6、712/4×(1/4+1/4) ×(1/4+1/4) × (1/4+1/4) × (1/4+1/4) × (1/4+1/4) ×(1/4+1/4) =7/128, 6對等位基因雜合的個體出現的概率=C712/4×2/4×2/4×2/4×2/4×2/4× (1/4+1/4) =7/128, 相同,D錯誤。(海南卷)25某二倍體植物中,抗病和感病這對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要確定這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應該選用的雜交組合是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純合體×感病純

7、合體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純合體×抗病純合體,或感病純合體×感病純合體【答案】C【解析】判斷性狀的顯隱性關系的有方法有1、定義法-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個體進行正反交,子代表現出來的性狀就是顯性性狀,對應的為隱性性狀;2、相同性狀的雌雄個體間雜交,子代出現不同于親代的性狀,該子代的性狀為隱性,親代性狀為顯性。故選C。(天津卷)9.(16分)果蠅是遺傳學研究的經典材料,其四對相對性狀中紅眼(E)對白眼(e)、灰身(B)對黑身(b)、長翅(V)對殘翅(v)、細眼(R)對粗眼(r)為顯性。下圖是雄果蠅M的四對等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分布。(1) 果蠅

8、M眼睛的表現型是_。(2)欲測定果蠅基因組的序列,需對其中的_條染色體進行DNA測序。(3)果蠅M與基因型為_的個體雜交,子代的雄果蠅既有紅眼性狀又有白眼性狀。 F1雌性雄性灰身黑身長翅殘翅細眼粗眼紅眼白眼有眼1131313131無眼113131/(4)果蠅M產生配子時,非等位基因_和_不遵循自由組合規律。若果蠅M與黑身殘翅個體測交,出現相同比例的灰身長翅和黑身殘翅后代,則表明果蠅M在產生配子過程中_,導致基因重組,產生新的性狀組合。(5)在用基因型為BBvvRRXeY和bbVVrrXEXE的有眼親本進行雜交獲取果蠅M的同時,發現了一只無眼雌果蠅。為分析無眼基因的遺傳特點,將該無眼雌果蠅與果蠅

9、M雜交,F1性狀分離比如下:從實驗結果推斷,果蠅無眼基因位于_號(填寫圖中數字)染色體上,理由是_。以F1果蠅為材料,設計一步雜交實驗判斷無眼性狀的顯隱性。雜交親本:_。實驗分析:_。【答案】(1)紅眼細眼 (2)5 (3)XEXe (4) B(或b) v (或V) V和v(或B和b)基因隨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而發生交換 (5)7、8(或7、或8) 無眼、有眼基因與其他各對基因間的遺傳均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示例:雜交親本:F1中的有眼雌雄果蠅實驗分析:若后代出現性狀分離,則無眼為隱性性狀;若后代不出現形狀分離,則無眼為顯性性狀。【解析】(1)據圖中信息,果蠅M含有顯性基因E、R,所以眼色的表現型

10、為紅眼和細眼的顯性性狀。(2)要測定基因組的序列需要測定該生物所有的基因,由于X和Y染色體非同源區段上的基因不同,所以需要測定3條常染色體+X染色體+Y染色體,即5條染色體上的基因序列。(3)子代雄性的紅眼和白眼均只能來自于母本,因此需要母本同時具有紅眼和白眼的基因,即XEXe 。(4)自由組合定律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而B、v和b、V分別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不同位置上,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根據減數分裂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及配子的組合,理論上后代只有灰身殘翅和黑身長翅,出現等比例的灰身長翅和黑身殘翅后代,說明發生了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5)根據表格結果,若無眼基因位于

11、性染色體上,則M與無眼雌果蠅的后代中雄性都為無眼,與表格結果不符,所以該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子代有眼無眼=11,同時其他性狀均為31,說明有眼無眼性狀的遺傳和其他性狀不連鎖,為自由組合,因此和其他基因不在同一對染色體上,據圖可知應該位于7號或8號染色體上。由于子代有眼無眼=11,說明親代為雜合子與隱性純合子雜交,若判斷其顯隱性,可選擇自交法(即有眼雌性×有眼雄性),若有眼為顯性,則親代均為雜合子,后代有性狀分離,若無眼為顯性,則親代均為隱性純合子,后代無性狀分離。(浙江卷)32.(18分)利用種皮白色水稻甲(核型2n)進行原生質體培養獲得再生植株,通過再生植株連續自交,分離得到種皮

12、黑色性狀穩定的后代乙(核型2n)。甲與乙雜交得到丙,丙全部為種皮淺色(黑色變淺)。設種皮顏色由1對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且基因a控制種皮黑色。請回答:(1) 甲的基因型是 。上述顯性現象的表現形式是 。(2)請用遺傳圖解表示丙為親本自交得到子一代的過程。(3)在原生質體培養過程中,首先對種子胚進行脫分化得到愈傷組織,通過 培養獲得分散均一的細胞。然后利用酶處理細胞獲得原生質體,原生質體經培養再生出 ,才能進行分裂,進而分化形成植株。(4)將乙與缺少1條第7號染色體的水稻植株(核型2n-1,種皮白色)雜交獲得子一代,若子一代的表現型及其比例為 ,則可將種皮黑色基因定位于第7號染色體上。(5)通過建

13、立乙植株的 ,從中獲取種皮黑色基因,并轉入玉米等作物,可得到轉基因作物。因此,轉基因技術可解決傳統雜交育種中 親本難以有性雜交的缺陷。【答案】(1)AA 不完全顯性(AA為白色,Aa為淺黑色)(2) 淺色丙() 淺色丙() P Aa × Aa 配子: A a A a F1: AA Aa Aa aa 白色 淺色 淺色 黑色 1 : 2 : 1(3) 懸浮 細胞壁(4) 淺色:黑色=1:1 (5) 基因文庫 有生殖隔離的【解析】:(1)由于甲與乙雜交后代均為淺色,說明甲與乙都是純合子,所以甲的基因型為AA,且Aa不完全顯現為淺色。(2) 遺傳圖解需要的要素包括:親代表現型和基因型、配子類

14、型、子代表現型和基因型、表現型比例。(3) 愈傷組織必須通過懸浮培養分散成單個細胞,而再生出細胞壁才能分裂分化為植株。(4) 乙的基因型為aa,如果黑色基因在7號染色體上的話,缺失一條7號染色體的白色為A0,根據分離定律可知,子代基因型為Aa(淺色)和a0(黑色),且比例為1:1。(5) 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獲取可以先建立基因文庫從中獲取。基因工程可以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使有生殖隔離的親本的基因可以重組。(福建卷)28.(16分)人類對遺傳的認知逐步深入:(1)在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中,純合的黃色圓粒(YYRR)與綠色皺粒(yyrr)的豌豆雜交,若將F2中黃色皺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現型為綠

15、色皺粒的個體占 。進一步研究發現r基因的堿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個堿基對,但r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無酶活性)比R基因編碼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個氨基酸,推測r基因轉錄的mRNA提前出現 。試從基因表達的角度,解釋在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所觀察的7種性狀的F1中顯性性狀得以體現,隱性性狀不體現的原因是 。(2)摩爾根用灰身長翅(BBVV)與黑身殘翅(bbvv)的果蠅雜交,將F1中雌果蠅與黑身殘翅雄果蠅進行測交,子代出現四種表現型,比例不為1111,說明F1中雌果蠅產生了 種配子。實驗結果不符合自由組合定律,原因是這兩對等位基因不滿足該定律“ ”這一基本條件。(3)格里菲思用于轉化實

16、驗的肺炎雙球菌中,S型菌有S、S、S等多種類型,R型菌是由S型突變產生。利用加熱殺死的S與R型菌混合培養,出現了S型菌,有人認為S型菌出現是由于R型菌突變產生,但該實驗中出現的S型菌全為 ,否定了這種說法。(4)沃森和克里克構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該模型用 解釋DNA分子的多樣性,此外, 的高度精確性保證了DNA遺傳信息的穩定傳遞。【答案】(1)1/6 終止密碼(子)顯性基因表達,隱性基因不轉錄,或隱性基因不翻譯,或隱性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無活性、或活性低(2)4 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3)S(4)堿基對排列順序的多樣性 堿基互補配對【解析】在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中純合的黃色圓粒(YYRR)

17、與綠色皺粒(yyrr)的豌豆雜交,則其F2中的黃色皺粒的基因型為1/3YYrr和2/3Yyrr,則它們自交,其子代中表現型為綠色皺粒(yyrr)的個體yy(2/3×1/4)×rr(1)1/6。進一步研究發現r基因的堿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個堿基對,但r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無酶活性)比R基因編碼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個氨基酸,由此可以推測r基因轉錄的mRNA提前出現了終止密碼(子)。從基因表達的角度,隱性性狀不體現的原因可以是顯性基因表達,隱性基因不轉錄,或隱性基因不翻譯,或隱性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無活性、或活性低。(2)摩爾根用灰身長翅(BBVV)與黑身殘翅(bbvv)的果蠅雜

18、交,講F1中雌果蠅測交,子代有4種表現型,可以肯定F1中的雌果蠅產生了4種配子。但結果不符合自由組合定律,原因是這兩對等位基因不滿足該定律“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這一基本條件。(3)由于突變存在不定向性,所以,該實驗中出現的S型菌全為S,就說明不是突變產生的,從而否定了前面的說法。(4)沃森和克里克構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該模型用堿基對排列順序的多樣性解釋DNA分子的多樣性,此外,堿基互補配對的高度精確性保證了DNA遺傳信息穩定傳遞。(安徽卷)31.(16分)香味性狀是優質水稻品種的重要特性之一。(1)香稻品種甲的香味性狀受隱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狀的表現是因為_,導致香味物質累

19、積。(2)水稻香味性狀與抗病性狀獨立遺傳。抗病(B)對感病(b)為顯性。為選育抗病香稻新品種,進行一系列雜交實驗。其中,無香味感病與無香味抗病植株雜交的統計結果如圖所示,則兩個親代的基因型是_。上述雜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體中能穩定遺傳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為_。(3)用純合無香味植株作母本與香稻品種甲進行雜交,在F1中偶爾發現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狀。請對此現象給出合理解釋:_;_。(4)單倍體育種可縮短育種年限。離體培養的花粉經脫分化形成 ,最終發育成單倍體植株,這表明花粉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所需要的_。若要獲得二倍體植株,應在_時期用秋水仙素進行誘導處理。【答案】(1)a基因純合,參與香味物質

20、代謝的某種酶缺失(2)Aabb、AaBb 3/64(3)某一雌配子形成時,A基因突變為a基因 某一雌配子形成時,含A基因的染色體片段缺失(4)愈傷組織 全部遺傳信息 幼苗【解析】(1)a為隱性基因,因此若要表現為有香味性狀,必須要使a基因純合(即為aa),參與香味物質代謝的某種酶缺失,從而導致香味物質累積。(2)根據雜交子代抗病:感病=1:1,無香味:有香味=3:1,可知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AaBb,從而推知子代F1的類型有:1/8AABb、1/8AAbb、1/4AaBb、1/4Aabb、1/8aaBb、1/8aabb,其中只有1/4AaBb、1/8aaBb自交才能獲得能穩定遺傳的有香味

21、抗病植株(aaBB),可獲得的比例為1/41/41/4+1/811/4=3/64。(3)正常情況AA與aa雜交,所得子代為Aa(無香味),某一雌配子形成時,若A基因突變為a基因或含A基因的染色體片段缺失,則可能出現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狀。(4)花藥離體培養過程中,花粉先經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通過再分化形成單倍體植株,此過程體現了花粉細胞的全能性,其根本原因是花粉細胞中含有控制該植株個體發育所需的全部遺傳信息;形成的單倍體植株需在幼苗期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可形成二倍體植株。(2014重慶卷)8.(20分)肥胖與遺傳密切相關,是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1)某肥胖基因發現于一突變系肥胖小鼠,人們

22、對該基因進行了相關研究。為確定其遺傳方式,進行了雜交實驗,根據實驗結果與結論完成以下內容。實驗材料: 小鼠;雜交方法: 。實驗結果:子一代表現型均正常;結論: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正常小鼠能合成一種蛋白類激素,檢測該激素的方法是 。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編碼鏈(模板鏈的互補鏈)部分序列“CTC CGA”中的一個C被T替換,突變為決定終止密碼(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導致該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變后的序列是 ,這種突變 (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轉錄終止。在人類肥胖癥研究中發現,許多人能正常分泌該類激素卻仍患肥胖癥,其原因是靶細胞缺乏相應的 。(2)目前認為,人的體重主要受多基

23、因遺傳的控制。假如一對夫婦的基因型均為AaBb(A、B基因使體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應,兩對基因獨立遺傳),從遺傳角度分析,其子女體重超過父母的概率是 ,體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為 。(3)有學者認為,利于脂肪積累的基因由于適應早期人類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遺傳到現代,表明 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在這些基因的頻率未明顯改變的情況下,隨著營養條件改善,肥胖發生率明顯增高,說明肥胖是 共同作用的結果。【答案】(1)純合肥胖小鼠和純合正常 正反交 抗原抗體雜交(分子檢測) CTCTGA(TGA) 不能 受體 (2)5/16 aaBb、Aabb、aabb (3)自然選擇 環境因素與遺傳因素【解析】(1)題

24、中要確定基因位置(在X染色體上還是常染色體上)和顯、隱性關系。根據子一代性狀可直接確定顯隱性關系。若要根據子一代性狀來判斷基因位置,可采用正、反交的方法。若是伴性遺傳,以純合肥胖小鼠為父本,純合正常為母本,子一代都為正常,以純合肥胖小鼠為母本,純合正常為父本,子一代雌鼠正常,雄鼠都肥胖;若是常染色體遺傳,正、反交結果相同;該激素為蛋白類激素,檢測蛋白質用抗原-抗體雜交技術。題中告知“模板鏈的互補鏈”上“一個C被T替換”,產生終止密碼,因而突變后的序列為CTCTGA(TGA) ,這種突變只能是基因的轉錄提前終止,形成大多肽鏈變短,不能使基因轉錄終止;激素作用需要受體,當受體缺乏時,也能引起肥胖癥

25、。(2)由于A、B基因具有累加效應,且獨立遺傳,雙親基因型為AaBb,子代中有3或4個顯性基因則體重超過父母,概率為5/16,低于父母的基因型有1個或0個顯性基因,為aaBb、Aabb、aabb。(3)根據題干信息可知,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表現型是環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2014山東卷)28.(14分)果蠅的灰體(E)對黑檀體(e)為顯性;短剛毛和長剛毛是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這兩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獨立遺傳。用甲、乙、丙三只果蠅進行雜交實驗,雜交組合、F1表現型及比例如下:(1)根據實驗一和實驗二的雜交結果,推斷乙果蠅的基因型可能為_或_。若實驗一的雜交結

26、果能驗證兩對基因E,e和B,b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丙果蠅的基因型應為_。(2)實驗二的F1中與親本果蠅基因型不同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為_。(3)在沒有遷入遷出、突變和選擇等條件下,一個由純合果蠅組成的大種群個體間自由交配得到F1 ,F1中灰體果蠅8400只,黑檀體果蠅1600只。F1中e的基因頻率為_,Ee的基因型頻率為_。親代群體中灰體果蠅的百分比為_。(4)灰體純合果蠅與黑檀體果蠅雜交,在后代群體中出現了一只黑檀體果蠅。出現該黑檀體果蠅的原因可能是親本果蠅在產生配子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片段缺失。現有基因型為EE,Ee和ee的果蠅可供選擇,請完成下列實驗步驟及結果預測,以探究其原因

27、。(注:一對同源染色體都缺失相同片段時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實驗步驟:用該黑檀體果蠅與基因型為_的果蠅雜交,獲得F1 ;F1自由交配,觀察、統計F2表現型及比例。結果預測:I如果F2表現型及比例為_,則為基因突變; II如果F2表現型及比例為_,則為染色體片段缺失。【答案】(1)EeBb ;eeBb(注:兩空可顛倒);eeBb(2)1/2(3)40%;48%;60%(4)答案一:EEI灰體黑檀體=31II灰體黑檀體=41答案二:EeI灰體黑檀體=79II灰體黑檀體=78【解析】根據實驗一中灰體黑檀體=11,短剛毛長剛毛=11,得知甲乙的基因型可能為EeBb×eebb或者eeBb

28、×Eebb。同理由實驗二的雜交結果,推斷乙和丙的基因型應為eeBb×EeBb,所以乙果蠅的基因型可能為EeBb或eeBb。若實驗一的雜交結果能驗證兩對基因E,e和B,b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甲乙的基因型可能為EeBb×eebb,乙的基因型為EeBb,則丙果蠅的基因型應為eeBb。(2)實驗二親本基因型為eeBb×EeBb,F1中與親本果蠅基因型相同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為1/2×1/2+1/2×1/2=1/2,所以基因型不同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為1/2。(3)一個由純合果蠅組成的大種群中,如果aa基因型頻率為n,則AA的基因型頻率為1n,則

29、其產生雌雄配子中A和a的比例為n:(1n),自由交配得到F1中黑檀體果蠅基因型比例=n2=1600/(1600+8400),故n=40%。在沒有遷入遷出、突變和選擇等條件下,每一代中e的基因頻率是不變的,所以為40%,F1中Ee的基因型頻率為2n(1-n)=48%,親代群體中灰體果蠅的百分比為60%。(4)由題意知,出現該黑檀體果蠅的原因如果是親本果蠅在產生配子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則此黑檀體果蠅的基因型為ee,如果是染色體片段缺失,黑檀體果蠅的基因型為e。選用EE基因型果蠅雜交關系如下圖。選用Ee基因型果蠅雜交關系如下圖。(四川卷)11.小鼠的皮毛顏色由常染色體的兩對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

30、色物質合成,B/b控制黑色物質合成。兩對基因控制有色物質合成關系如下圖:白色前體物質基因I有色物質1基因II有色物質2(1)選取三只不同顏色的純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進行雜交,結果如下:親本組合F1F2實驗一甲×乙全為灰鼠9灰鼠:3黑鼠:4白鼠實驗二乙×丙全為黑鼠3黑鼠:1白鼠兩對基因(A/a和B/b)位于_對染色體上,小鼠乙的基因型為_。實驗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種基因型,灰鼠中雜合體占的比例為_。圖中有色物質1代表_色物質,實驗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為_。(2)在純合灰鼠群體的后代中偶然發現一只黃色雄鼠(丁),讓丁與純合黑鼠雜交,結果如下:親本組合F1F2實

31、驗三丁×純合黑鼠1黃鼠:1灰鼠F1黃鼠隨機交配:3黃鼠:1黑鼠F1灰鼠隨機交配:3灰鼠:1黑鼠據此推測:小鼠丁的黃色性狀是由_突變產生的,該突變屬于_性突變。為驗證上述推測,可用實驗三F1代的黃鼠與灰鼠雜交。若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_,則上述推測正確。用三種不同顏色的熒光,分別標記小鼠丁精原細胞的基因A、B及突變產生的新基因,觀察其分裂過程,發現某個次級精母細胞有3種不同顏色的4個熒光點,其原因是_。 【答案】(1) 2 aabb 3 8/9 黑 aaBB、aaBb (2) A 顯 黃鼠:灰鼠:黑鼠=2:1:1 基因A與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了交叉互換【解析】(1

32、) 由實驗一可知,兩對基因控制的F2為9:3:3:1的修飾(9:3:4),符合自由組合定律,故A/a 和B/b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基因。而且A_B_為灰色,A_bb,aabb為白色, aaBB為黑色(A/a控制灰色合成,B/b控制黑色合成)。有色物質1為黑色,基因I為B,有色物質2為灰色,基因II為A。以為F1 AaBb為灰色可證實推論,親本應該中甲為AABB,乙為aabb(甲和乙為AAbb,aaBB性狀與題意不符合)。 由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可知F2中白鼠基因型為Aabb、AAbb和aabb三種。灰鼠中AABB:AaBB:AABb:AaBb=1:2:2:4。除了AABB外皆為雜合子,雜

33、合子比例為8/9。 由解析可知有色物質1是黑色,實驗二中,丙為純合子,F1全為黑色,丙為aaBB,F1為aaBb,F2中aaB_(aaBB、aaBb):aabb=3:1。(2) 實驗三中丁與純合黑鼠(aaBB)雜交,后代有兩種性狀,說明丁為雜合子,且雜交后代中有灰色個體,說明新基因相對于A為顯性(本解析中用A+表示)。結合F1F2未出現白鼠可知,丁不含b基因,其基因型為A1ABB。若推論正確,則F1中黃鼠基因型為A+aBB,灰鼠為AaBB。雜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為A+ABB:A+aBB:AaBB:aaBB=1:1:1:1,表現型及其比例為黃:灰:黑=2:1:1。 在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聯會后,同

34、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次級精母細胞進行減數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由于姐妹染色單體是由同一條染色體通過復制而來的,若不發生交叉互換基因兩兩相同,應該是4個熒光點,2種顏色。出現第三種顏色應該是發生交叉互換的結果。(北京卷)30.(16分)擬南芥的A基因位于1號染色體上,影響減數分裂時染色體交換頻率,a基因無此功能;B基因位于5號染色體上,使來自同一個花粉母細胞的四個花粉粒分離,b基因無此功能。用植株甲(AaBB)與植株乙(AAbb)作為親本進行雜交實驗,在F2中獲得了所需植株丙(aabb)。(1)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時,聯會形成的_經_染色體分離、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最終復制后

35、的遺傳物質被平均分配到四個花粉粒中。(2)a基因是通過將T-DNA插入到A基因中獲得的,用PCR法確定T-DNA插入位置時,應從圖1中選擇的引物組合是_。(3)就上述兩對等位基因而言,F1中有_種基因型的植株。F2中表現型為花粉粒不分離的植株所占比例應為_。(4)雜交前,乙的1號染色體上整合了熒光蛋白基因C、R。兩代后,丙獲得C、R基因(圖2)。帶有C、R基因的花粉粒能分別呈現出藍色、紅色熒光。丙獲得了C、R基因是由于它的親代中的_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發生了染色體交換。 丙的花粉母細胞進行減數分裂時,若染色體在C和R基因位點間只發生一次交換,則產生的四個花粉粒呈現出的顏色分別是_。本實驗選用b

36、基因純合突變體是因為:利用花粉粒不分離的性狀,便于判斷染色體在C和R基因位點間_,進而計算出交換頻率。通過比較丙和_的交換頻率,可確定A基因的功能。【答案】(1)四分體 同源 (2)和(3)2 25%(4)父本和母本 藍色、紅色、藍和紅疊加色、無色交換與否和交換次數 乙【解析】本題考查關于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聯會時交叉互換的概念及過程的理解。對考生關于減數分裂的概念和有關知識要求較高,試題考查方式較為靈活,極具特色。屬于中高難度試題。(1)減數分裂中,同源染色體會聯會形成四分體,接著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2)確定T-DNA插入位置時,需擴增A中T-DNA兩側片段,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從

37、引物的3端開始合成,即DNA復制時子鏈的延伸方向為53,故選擇、兩個片段做引物;(3)由親代甲(AaBB)、乙(AAbb)雜交,可知F1中有AABb、AaBb兩種基因型。F1自交到F2(從圖2可知),得到花粉粒不分離的植株(bb)所占的比例為25%;(4)本題目的之一是通過實驗,檢測A基因對于基因交換頻率的影響。故需將AA個體與aa個體進行比較,同時,為了鑒別是否發生交換,選擇熒光蛋白基因C、R整合到相應染色體上。本題中親代乙中C、R基因與A基因位于1號染色體上。故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部分片段互換,致使C、R在F2中與a基因位于1號染色體上。所以丙獲得C、R基因是由于

38、F1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發生了染色體交換;丙的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時,若染色體在C和R基因位點見只發生一次交換,則產生的四個花粉粒,且四種花粉粒,即呈現出的顏色分別僅含C藍色、僅含R紅色、C、R整合在一條染色體上紅藍疊加呈紫色,不含熒光標記基因的無色;故產生的四個花粉粒的顏色是:紅色、藍色、紫色、無色、本實驗選用b基因純合個體是為了利用花粉粒不分離的性狀,便于統計判斷染色體在C、R基因間是否發生互換,通過丙(aa)與乙(AA)比較,可確定A基因對于基因交換次數的影響。(江蘇卷)33.(9分)有一果蠅品系,其一種突變體的X染色體上存在ClB區段用(XClB表示)。B基因表現顯性棒眼性狀;l基因的純

39、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與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時,X染色體間非姐妹染色單體不發生交換;正常果蠅X染色體無ClB區段用(X+表示)。果蠅的長翅(Vg)對殘翅(vg)為顯性,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1是果蠅雜交實驗示意圖。圖中F1長翅與殘翅個體的比例為,棒眼與正常眼的比例為。如果用正常眼長翅的雌果蠅與F1正常眼殘翅的雄果蠅雜交,預期產生正常眼殘翅果蠅的概率是;用F1棒眼長翅的雌果蠅與正常眼長翅的雄果蠅雜交,預期產生棒眼殘翅果蠅的概率是。(2)圖2是研究X射線對正常眼果蠅X染色體誘變示意圖。為了鑒定X染色體上正常眼基因是否發生隱性突變,需用正常眼雄果蠅與F1

40、中果蠅雜交,X染色體的誘變類型能在其雜交后代果蠅中直接顯現出來,且能計算出隱性突變頻率,合理的解釋是 ;如果用正常眼雄果蠅與F1中果蠅雜交,不能準確計算出隱性突變頻率,合理的解釋是 。【答案】(9分)(1)31 12 1/3 1/27 (2)棒眼雌性 雄性 雜交后代中雄果蠅X染色體來源于親代雌果蠅,且X染色體間未發生交換,T染色體無對應的等位基因 正常眼雌性 X染色體間可能發生了交換【解析】(1)長翅與殘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與性別無關聯,因此P: VgVg長翅殘翅=31;XCIBX+ × X+Y X+X+ ,X+Y,XCIBX+和XCIBY(死亡),故棒狀眼和正常眼的比例為12;F

41、1長翅為1/3 Vg Vg和2/3 Vgvg,殘翅為vgvg,2/3 Vgvg× vgvg 殘翅vgvg為2/3× 1/2=1/3,F1正常眼雌果蠅為X+X+ ×正常眼雄果蠅X+Y所得后代均為正常眼,故產生正常眼殘翅果蠅的概率是1/3×1=1/3;F1長翅× 長翅殘翅,2/3 Vg vg× 2/3 Vg vg2/3× 2/3× 1/4=1/9殘翅vgvg,F1棒眼雌果蠅XCIBX+×正常眼雄果蠅X+YXCIBX+,X+X+,XCIBX+和XCIBY (死亡),故棒眼所占比例為1/3,二者合并產生棒眼殘翅果

42、蠅的概率是1/9×1/3=1/27。(2)P:XCIBX+×X?YF1:雌性XCIBX?,X?X+雄性X+Y,XCIBY(死亡), F1中雌果蠅為正常眼X?X+和棒眼XCIBX?,正常眼雄果蠅的基因型為X+Y,由于ClB存在時, X 染色體間非姐妹染色單體不發生交換,故XCIB X?不會交叉互換,X? X+可能會發生交叉互換。又由于雜交后代中雄果蠅 X 染色體來源于親代雌果蠅,Y 染色體無對應的等位基因,故隱性突變可以在子代雄性中顯性出來,所以選擇F1棒眼雌性XCIBX?與正常眼雄性X+Y交配,后代雄性將會出現三種表現型即棒眼,正常眼和隱性突變體。可以根據子代隱性突變個體在

43、正常眼和突變體中所占的比例計算出該隱性突變的突變率;如果選擇F1雌性正常眼X?X+與正常眼雄性X+Y交配,則雌性X染色體有可能存在交叉互換,故不能準確計算出隱性突變頻率。(大綱卷)34.(14分) 現有4個小麥純合品種,即抗銹病無芒、抗銹病有芒、感銹病無芒和感銹病有芒。已知抗銹病對感銹病為顯性,無芒對有芒為顯性,且這兩對相對性狀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個品種組成兩個雜交組合,使其F1均為抗銹病無芒,且這兩個雜交組合的F2的表現型及其數量比完全一致。回答問題:(1)為實現上述目的,理論上,必須滿足的條件有:在親本中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兩對等位基因必須位于_上,在形成配子時非等位基因要_,

44、在受精時雌雄配子要_,而且每種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那么,這兩個雜交組合分別是_和_。(2) 上述兩個雜交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2種子,1個F2植株上所結的全部種子種在一起,長成的植株稱為1個F3株系。理論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現出一對性狀分離的株系有4種,那么在這4種株系中,每種株系植株的表現型及數量比分別是_,_,_和_。【答案】(1)非同源染色體(1分) 自由組合(1分) 隨機結合(1分) 相等(1分) 抗銹病無芒×感銹病有芒(1分) 抗銹病有芒×感銹病無芒(1分)(2)抗銹病無芒抗銹病有芒=31(2分) 抗銹病無芒感銹病無芒=31(2分) 感銹病無

45、芒感銹病有芒=31(2分) 抗銹病有芒:感銹病有芒=31(2分)【解析】(1)若抗銹病與感銹病、無芒與有芒分別受A/a、B/b這兩對等基因控制,再根據題干信息可知4個純合親本的基因型可分別表示為AABB、AAbb、aaBB、aabb,若要使兩個雜交組合產生的F1與F2均相同,則兩個親本組合只能是AABB(抗銹病無芒)×aabb(感銹病有芒)、AAbb(抗銹病有芒)×aaBB(感銹病無芒),得F1均為AaBb,這兩對等位基因須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才能使兩組雜交的F2完全一致,同時受精時雌雄配子要隨機結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同。(2

46、)根據上面的分析可知,F1為AaBb,F2植株將出現9種不同的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可見F2自交最終可得到9個F3株系,其中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中有一對基因為雜合子,自交后該對基因決定的性狀會發生性狀分離,依次是抗銹病無芒感銹病無芒=31 、抗銹病無芒抗銹病有芒=31、抗銹病有芒感銹病有芒=31、感銹病無芒感銹病有芒=31。(海南卷)29(8分)某種植物的表現型有高莖和矮莖、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這對相對性狀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這兩對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對為隱性純合則表現為白花。用純合的高莖白花

47、個體與純合的矮莖白花個體雜交,F1表現為高莖紫花,F1自交產生F2,F2有4種表現型:高莖紫花162株,高莖白花126株,矮莖紫花54株,矮莖白花42株。請回答:根據此雜交實驗結果可推測,株高受 對等位基因控制,依據是 。在F2中矮莖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種,矮莖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種。如果上述兩對相對性狀自由組合,則理論上F2中高莖紫花、高莖白花、矮莖紫花和矮莖白花這4種表現型的數量比為 。【答案】一 F2中高莖:矮莖=3:1 4 5 (2)27:21:9:7【解析】(1)根據F2中高莖:矮莖=(162+126):(54+42)=3:1,可知株高是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假設紫花和白花受A、a和B

48、、b兩對基因控制,高莖和矮莖受基因D、d控制,根據題干可知,紫花基因型為A-B-、白花基因型為A-bb、aaB-、aabb。根據純合白花和純合白花雜交出現紫花(A-B-),可知親本純合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故F1的基因型為AaBbDd,因此F2的紫花植株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四種,矮莖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 、aaBBdd、aaBbdd、aabbdd五種。(2)F1的基因型為AaBbDd,A和B一起考慮,D和d基因單獨考慮分別求出相應的表現型比例,然后相乘即可。即AaBb自交,后代紫花(A-B-):白花(A-bb、a

49、aB-、aabb)=9:7,Dd自交,后代高莖:矮莖=3:1,因此理論上F2中高莖紫花、高莖白花、矮莖紫花和矮莖白花=27:21:9:7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1.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上海卷)22正常情況下,在人的初級卵母細胞經減數分裂形成卵的過程中,一個細胞中含有的X染色體條數最多為 A1 B2 C3 D4【答案】B【解析】正常情況下,人的卵原細胞有X染色體兩條,初級卵母細胞進行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由于著絲點不分裂,染色體數目不加倍,所以一個初級卵母細胞中含有的X染色體條數仍為2條,產生的次級卵母細胞或第一極體在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含有X染色體1條或2條(后期著絲點分裂,染色體數目加倍),

50、卵細胞或第二極體中X染色體只有1條。B正確(安徽卷)4.某種植物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幾個特定時期的顯微照片如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圖甲中,細胞的同源染色體之間發生了基因重組B.圖乙中,移向細胞兩極的染色體組成相同C.圖丙中,染色體的復制正在進行,著絲點尚未分裂D.圖丁中,細胞的同源染色體分離,染色體數目減半【答案】A【解析】圖示為植物細胞減數分裂過程,根據圖甲的聯會現象,可知該圖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細胞的同源染色體之間可因交叉互換而發生基因重組,A項正確;圖乙同源染色體分離,為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移向細胞兩極的染色體為同源染色體,B項錯誤;丙為減數第一次分裂末期后進入減數第二次分裂的間

51、期,而減數第二次分裂的間期短暫,并無染色體的復制,C項錯誤;丁圖為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此時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導致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而此時細胞中已沒有同源染色體,D項錯誤。(江蘇卷)28.(8分)某研究者用非洲爪蟾性腺為材料進行了下列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對非洲爪蟾的精巢切片進行顯微觀察,繪制了以下示意圖。上圖中甲、乙、丙、丁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的有 ;稱為初級精母細胞的有 。丁細胞中染色體的互換區段內同一位點上的基因 (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2)如對卵巢切片進行顯微觀察,無法看到和乙細胞同時期的細胞,其原因是 。(3)該研究者進行了一系列“誘導早

52、期卵母細胞成熟的物質”實驗,結果如下:由實驗一可得出推論: 含有可以誘導卵母細胞成熟的物質。由實驗二可得出推論:這種誘導早期卵母細胞成熟的“促成熟因子”的化學成分是 ;孕酮在實驗二中的作用是 。【答案】(8分)(1)甲、丙、丁 甲、丁 不一定相同(2)卵母細胞在卵巢中不能分裂到該時期(3)成熟卵母細胞的細胞質 蛋白質 誘導早期卵母細胞合成“促成熟因子”【解析】(1)根據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特征可以判斷:甲為減數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乙為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丙為有絲分裂的后期、丁為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二倍體生物有絲分裂(圖丙)和減數第一次分裂(圖甲、圖丁)有同源染色體,減數第二次分裂(圖乙)無同

53、源染色體;雄性生物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圖甲)、后期(圖丁)的細胞均稱為初級精母細胞。丁中同源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交叉互換,互換區段內同一位點上的基因是否相同與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含的基因有關,如果同源染色體上含相同基因,則互換區段內同一位點仍是相同基因,如果同源染色體上含等位基因,則互換區段內同一位點是不同基因。(2)排卵排出的卵子先是在輸卵管中發育到減數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只有在受精的過程中才能繼續進行減數第二次分裂,發生圖乙的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在輸卵管中發生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卵巢中觀察不到。(3)實驗一的相互對照可知,當含有成熟卵細胞的細胞質才能使早期卵母細胞發育成成熟卵細胞,說明成熟卵細胞的細胞質中含有可以誘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